有机结构分析试题

有机结构分析试题
有机结构分析试题

离子源技术: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场电离(FI)和场解吸()、快原子轰击(FAB)、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ESI工作原理:样品溶液从毛细管流出时,在电场及辅助气流的作用下喷成雾状的带电液滴,液滴中溶剂被蒸发,使液滴直径变小,发生“库伦爆炸”,把液滴炸碎,此过程不断重复,形成样品离子。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量子角度和宏观角度)

量子角度:核磁共振主要是

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功引起的。

自旋的原子核(I≠0)在自旋

时会产生磁矩μ,在静磁场

B0中核磁矩会产生2I+1个不

同取向(每一个取向由一个磁

量子数m表示)的Larmor进

动,即发生核磁能级分裂

(Zeeman分裂)。在垂直于

B0的平面上加一个强度远小

于的射频交变磁场,当射频交

变磁场的频率与原子核的

Larmor进动频率一致时,核

就会从射频交变磁场中吸收能量,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跃迁满足选律Δm=±1),产生核磁共振吸收。体系为了恢复平衡,各个核通过各种方式弛豫,在信号接收系统中可以得到一个“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ed Decay,FID)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将FID信号变换为核磁共振信号。

宏观角度:

(a). 无外磁场时,每个核磁矩的方向是任意的,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b). 当有外磁场是,磁矩的方向分成两个取向,并围绕外磁场方向作Larmor进动。与外磁场同向的磁矩处于低能级,反向的磁矩处于高能级,前者数量略多于后者。

(c).体系处于平衡时磁矩矢量总和即宏观磁化矢量为M0,M0与磁场同向。

(d). 如果在垂直于B0的方向施加一个交变射频场B1,两磁场的共同作用使宏观磁化矢量不再与B0的方向一致,而是偏离某个方向,导致磁化矢量在x’和y’轴所组成的平面上的横向分量不再为零,反映在同一进动圆锥上的各磁矩进动不再均匀分布。同时,处于低能级的核吸收B1的能量跃迁氘高能级。

(e). 当射频作用结束,弛豫过程开始。通过横向弛豫使核磁矩在x’、y’平面上趋于均匀分布,即使得横向磁化矢量为零;通过纵向弛豫,磁化矢量在z’轴方向不断增长。

(f). 体系通过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回到平衡状态。

为何可使用强磁场使谱图简化

答:偶合常数J值由分子本身结构决定,不随外加磁场磁场强度的改变而改变,以ppm计的化学位移差Δσ是相对值与外加磁场强度无关,而以赫兹计的Δv(Δv=Δσ×仪器频率)却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当增大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时Δv/J 值会增大,谱图逐渐简化为一级谱图。

屏蔽效应共轭大环分子

在外磁场B0中,不同的氢核所感受到的B0是不同的,

氢核外围的电子会产生一个与外磁场相对抗的感生

磁场,它的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芳环的大π键

电子云,会在芳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产生电子屏蔽

效应,而在芳环平面外是去屏蔽区。苯环质子处于

去屏蔽区,其信号出现在低场。如果某分子中有质

子处于苯环的屏蔽去,则其向高场位移。轮烯中,

轮内6个H处在大共轭体系的屏蔽区,峰在高场,

δ值为—2.99,而轮外的12个H处在去屏蔽区,δ值为9.2。

锁场、匀场、为什么要低温进行探头的作用是什么

锁场(Lock)是通过检测氘信号来调整锁场线圈中的电流,产生附加磁场补偿磁场飘移。

匀场(shimming)指调节磁场中某区间内磁场分布均匀性的操作过程。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需要一个均匀的外加强磁场,而为了获得均匀的磁场,就必须进行匀场操作。

低温:核磁共振仪是靠着超导线圈来运作的,在低温下才能达到超导临界点,需要在极低温的工作环境下才可运作。

探头:即射频发射线圈。作用是发射和接收频率。在检测时需要谐调即改变探头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使功能处于某一频率上。核磁共振探头位于静磁场之中,用来放置样品管、检测核磁共振信号,是核磁共振谱仪的关键部件。

配制样品为什么要用氘代溶剂?

试剂用氘代替氢是为了避免在氢谱上出现很强的溶剂峰,同时也是为锁场提供了条件。

500 MHZ NMR仪测试13C NMR,13C NMR的核磁共振频率是多少?(1H的磁旋比γ=26.75×107rad·T-1·S-1,13C的磁旋比γ=6.72×107rad·T-1·S-1)答:根据ν0=γ2πB0 ,得ν1Hν13C=γ1Hγ13C,500ν13C=26.756.72,ν13C=125.6 MHZ,ν2H=77MHZ 裂分规则2nI+1,其中n是全同核的数目,I是核自旋量子数

氘(2H)I=1,氢(1H=12),例如CD2HCOCD3中,CD2H的氢受相邻两个D原子的耦合影响,分裂成5重峰,符合公式2nI+1=2×2×1+1=5重峰。氘代丙酮(CD3COCD3,的碳峰,其中CD3的碳受相邻三个D原子的耦合影响,分裂成7重峰,符合公式2nI+1=2×3×1+1=7重峰。当I=12时,即为n+1规则。

频率公式与化学位移公式 TMS频率ν0为什么比样品低?

根据ν0=γ2πB0(1?σ),其中σ为屏蔽常数,四甲基硅烷(TMS)中甲基氢核的核外电子屏蔽作用很强,进动频率ν0,一般化合物的共振峰大都出现在TMS 峰的左边(低场附近),σ=ν样?ν标ν标×106,σ单位为ppm。实际中测得的化学位移都是相对化学位移,是以某一参考物为标准的。我们常用TMS作为标准,并

且人为地规定为0.所以当外加磁场变化,样品和参照物的值都相应的变化。计算后的相对位移是不变的,与外加磁场无关。

有几种偶合方式?与外磁场是否有关?

耦合方式:自旋-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相互作用),与外磁场无关;偶极-偶极偶合(通过磁性核的磁矩发生的),与外磁场有关。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效应:磁性核都有一定的磁矩,每个磁性核都可视为一个偶极子,两个磁性核在一定的范围内(空间距离小于0.5nm)有相互作用,即通过磁性核的磁矩发生的,因而称为偶极-偶极偶合,偶极-偶极偶合作用不导致谱线裂分。当对某一核进行双照射而使之达到饱和时,与其相偶和的另一核的共振信号强度也发生变化(增强或减弱),即发生核Overhauser效应。谱图中12重峰只出现了7重峰,为什么会重叠?可以用什么规则解释?

答:峰的裂分数=(n1+1)×(n2+1)。如CH3CH2CH2OH (3+1)(2+1)=12重峰。注:12重峰是最大可能,经常会有重叠,从而使谱线减少。

模拟该分子的H谱图(-CH2-R*)

二. 分子式氢谱图裂分方式手性中心前手性前非对映异构体

1.存在非对映关系(无对称轴、无对称面)

非对映氢不仅对原子适用,对基团也适用。如在下列环境中同碳上的两个甲基(a 和b)是化学不等价的。

2. 固定环上CH2两个氢不是化学等价的,如环已烷或取代的环已烷上的CH2。

3. 受阻旋转时同碳上的二相同基团,不是化学位移等价,如

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两个甲基出现两个峰。

4.手性分子中的-CH2上的质子不是化学等价的

5. 与手性碳直接相连的-CH2上的质子不是化学等价的

6. 与不对称碳相连的烷氧基(RCH2O-)CH2虽不直接与不

对称碳相连,但它们也可能是化学不等价的。如二乙基缩乙醛的的化合物中CH2

的HA 和HB 的两个氢是化学不等价的,产生AB 体系的4条谱线,它们再受甲基CH3进一步裂分。因此,在谱图中每个氢最多可观察到8条谱线。

三. 四重峰 四个四组峰,各个四组峰分别是怎样裂分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对于二旋体系(-CH A -CH B -)根据Δv/J

值的大小,可分为AX 体系、AB 体系和

A 2体系 。

当H A 和H B 的化学位移相距很远是时Δσ

>>J ,侧表现为AX 体系。AX 体系是由

四条强度相等的谱线组成,谱图符合n+1

规律。

随着两氢核逐渐靠近,Δσ/J 比值的变小,

谱图变为AB 体系。AB 体系共有4条谱

线,A 、B 各占2条,峰的强度不等且左

右对称。

当H A 和H B 的化学位移相等时,Δσ

/J=0/J=0,谱图不出现裂分,两个氢核共同

表现一个单峰,为A 2体系。磁等价的2

个氢核,只有一条谱线,谱图不出现裂分。

随着Δσ/J 的减小,谱图从一级谱图(AX 体系)过渡到二级谱图(AB 体系)。

四. 分子结构式

1. CH 3O O CH

3

H 3C

2.

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

结构设计经验FOR YAN Li(20150120) 一、上部结构布置、PKPM建模、工作流程注意事项 1、小于等于C25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5mm【规范】 2、扭转位移比小于1.2,不用点双向地震 3、抗震缝相关规范:《抗规》6.1.4 4、有效质量系数<90%,说明结构存在局部振动较多,较为松散,常为有较多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的情况。 5、外边柱、墙的外边线到轴线距离沿结构全高一致。 6、双连梁:利用窗台增设连梁。例如原200X600连梁超筋,改为双200X450连梁,建模时按400X450输入 正常连梁,计算结果均分到两根连梁上。 7、15m范围内不应出现非拉通榀框架【省规】 8、初次建模从CAD导入轴网至PKPM时,退出“AUTOCAD向建筑模型转化”菜单时不点“清理无用的节点”, 否则刚导入的轴网、节点又被清除了。 9、现阶段6mm一级钢(270Mpa)供应不足,故不宜采用。 10、PMCAD建模时别忘了点“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11、强制刚性假定 高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偶然偏心 双向地震【高规4.3.2】 偶然偏心(只看位移比) 高层结构计算配筋 双向地震 ·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强制刚性假定 多层结构计算位移 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多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 ·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12、调模型技巧: ·对于柱、墙较密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小,反之做大。 ·受荷较大且靠边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大。 ·地梁层尽量低矮以作为崁固端。 ·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差较大。 ·扭转出现在第一周期:结构周边刚度弱于中间刚度。 ·刚重比不足时,可调整地基土M值,实在不行就要考虑P-Δ效应。 13、楼板局部开大洞造成的明显薄弱部位应定义为弹性板;开洞较多或较复杂时应定义整层弹性板;多塔

有机和结构综合试题

有机和结构综合试题 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1.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则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该原子核外电子共有16种运动状态 B. 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5个轨道 C. 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三个能层 D. 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五个能级 2.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 熔点:Li<Na<K B. 粒子半径:K+>Na+>Mg2+>Al3+ C. 酸性:H2SO4>HClO4>H3PO4>H2SiO3 D. 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内共价键越强,分子热稳定性越强,其晶体熔沸点越高 B. 干冰和石英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也相同 C. CO2和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在Na2O、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 4.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 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元素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元素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 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6 B. 固态硫S8属于原子晶体 C. 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D. 单质硼属原子晶体,结构单元中含有30个B—B键 7.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H2(g)→2H(g) ?H=+436kJ·mol-1 D. H2(g)+F2(g)===2HF(g) ?H=-25kJ·mol-1 8.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②s-s σ键与s-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③Ge是ⅣA族的一个主族元素,其核 外电子排布式为Ge:[Ar]4s24p2,属于P区元素 ④非极性分子往往是高度对称的分子,比如BF 3 ,PCl 5 ,H 2 O 2 ,CO 2 这样的分子 ⑤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 ⑥Cu(OH) 2 是一种蓝色的沉淀,既溶于硝酸、硫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⑦熔融状态的HgCl 2 不能导电,HgCl 2 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且可作手术刀 的消毒液,从不同角度分类HgCl 2 是一种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盐 ⑧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 ⑨键长:C-H<N-H<O-H⑩第一电离能:Si<C<N<O<F A. 1 B. 2 C. 3 D. 4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可以鉴别Al3+、Mg2+和Ag+ B. 用水鉴别乙醇、乙酸乙酯和溴苯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NaOH溶液,然后分液 D.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下通入Cl2,生成液态CH2Cl-CH2Cl,气液分离10.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20.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21.计算具有1.50eV和6.23eV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22.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23.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24.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 1=256nm,λ 2 =305nm,而用A的己烷 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 1=248nm、λ 2 =323nm,这两吸收带分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 25.异丙叉丙酮可能存在两种异构体,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 (a)在λ=235nm有强吸收,ε=1.20×104,(b)在λ>220nm区域无强吸收,请根据两吸收带数据写出异丙丙酮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式。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名词解析 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基峰:质谱图中表现为最高丰度离子的峰。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具有不饱和官能团 C=X(X为O、S、N、C等)及其γ-H原子结构的化合物,γ-H原子可以通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向缺电子(C=X+ )的部位转移,发生γ-H的断裂,同时伴随 C=X的β键断裂,这种断裂称为麦氏重排。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自旋裂分:因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1.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4).确定构型或构象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1).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与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7第四章 NMR习题 .............................................................. 11第五章质谱.................................................................. 17波谱分析试卷A ............................................................................. 27波谱分析试卷B ............................................................................. 34波谱分析试卷C ............................................................................. 44二......................................................................................... 54第二章红外光谱............................................................................ 55第三章核磁共振.......................................................................... 57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1第四章质谱............................................................................... 64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69

有机波谱分析

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 7-1.推测结构题。 (1) 化合物A (C 9H 10O ,能与羟胺反应得B C 9H 11NO 。A 与土伦试剂不反应,但在NaOH 与 I 2 溶液中反应得一种酸C ,C 强烈氧化得苯甲酸。A 在酸性条件下与乙二醇作用得D C 11H 14O 2 。试推测A-D 各化合物的结构,并写出各歩反应。 (2) 化合物A C 10H 12O 2 ,其IR 谱在1735cm -1处有强吸收峰,3010 cm -1有中等吸收。其NMR 谱如下,δH :1.3(三重峰,3H );2.4(四重峰,2H );5.1(单峰,2H );7.3(多重峰,5H )。试写出A 的结构,并指出IR ,NMR 各吸收的归属。 (3) 某化合物的元素分析表明只含有C,H ,O ,最简式为 C 5H 10O ,IR 谱1720 cm -1 处有强吸收,2720 cm -1附近无吸收。 解:(1)A 至D 各化合物的结构式f 分别为: A : H 2C CH 3 O B : H 2C C N CH 3 OH C; CH 2COOH D : H 2C C CH 3 O O

各步反应如下: H 2C CH 3 O H 2C C CH 3 N OH NH 2OH H 2C C CH 3 O H 2C C CH 3 O O 22+CH 3I H 2C CH 3 O H 2C C CH 3 O O 22+CH 3I CH 2COOH COOH [O] (2)A 的结构式为: H 2C O C O H 2C CH 3 A 的IR ,NMR 各吸收归属为: H 2C O C O H 2C CH 3 d c b a IR :1735 cm -1(强)酯的 v Ar-H ;3010 cm -1(中强) v c=O 。 NMR :δH :1.3(三重峰,3H )a ;2.4(四重峰,2H )b ;5.1(单峰,2H )c ;7.3(多重峰,5H )d 。 (3)IR 的谱1720 cm -1处有强吸收,2720 cm -1附近处无吸收,表明有酮羰基 RCOR ' 。 7-2.化合物 C 6H 12O 2 在1740 cm -1,1250 cm -1,1060 cm -1处有强的红外吸收峰。在2950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化学推断题是根据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如推断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所含官能团、判断反应类型、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同分异构体等。 一、解题策略 解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方法是: 1、找已知条件最多的,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可以是化学反应、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变化前后的碳链或官能团间的差异、数据上的变化等等。 2、寻找特殊的或唯一的。包括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常温下处于气态的含氧衍生物——甲醛)、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反应、特殊的颜色等等。 3、根据数据进行推断。数据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来确定某种官能团的数目。 4、根据加成所需22Br H 、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的类型及数目;由加成产物的结构,结合碳的四价确定不饱和键的位置。 5、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结合题给信息进行顺推或逆推,猜测可能,再验证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二、常见题型归纳 1、给出合成路线的推断题(即框图题) 此类题是最为常见的有机推断题。除题干给出新化学方程式、计算数据、实验现象和分子式或结构式外,大部分信息均集中在框图中。 解答这类题时,要紧紧抓住箭头上下给出的反应条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每个代号前后原子数、碳干和官能团变化情况,找准突破口。 例1 已知:烷基苯在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如: 化合物A~E 的转化关系如图a 所示,已知:A 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 种一溴化合物;B 有酸性;C 是常用增塑剂;D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 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 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b 。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8第四章NMR习题 ................................................................................................................................................... 12第五章质谱............................................................................................................................................................... 19波谱分析试卷A ................................................................................................................................................................. 30波谱分析试卷B .................................................................................................................................................................. 38波谱分析试卷C ................................................................................................................................................................. 47二.......................................................................................................................................................................................... 56第二章红外光谱............................................................................................................................................................... 57第三章核磁共振........................................................................................................................................................... 59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4第四章质谱..................................................................................................................................................................... 66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72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1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1

《有机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A ) (考核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 一、 命名或写结构(1×9,9%) CH 3CH 2CH CH 2 O 1. O O 2.Cl 2 OH 3. 4. 4-戊烯醛 5. (R)-2-甲基-1-己醇 6. 2-甲基-5-氯甲基庚烷 7. TMS 8. THF 9. TNT 二、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1×20,20%) CH=CHBr CH 2Cl KCN 10. CH 2CHCH 3 KOH/EtOH 11.

CH 3CH 2CH 2CHO 2(2) NaOH (1)稀 12. CHO CH 3HCHO conOH - + 13. CH 3CH 2CH 2CHCH 3 OH I 2 NaOH 14. (CH 3)2CHOH PBr 3 15. CH 3(CH 2)3Cl + 16. AlCl 3 OH OH H + 17. CH 3 MgBr 18. HCHO 乙醚 ,H 3O + O Ph 3P=CH 2 + 20. CH 3CH 2CH 2CHO 21. + NaHSO 3(饱和 O C O 22. (CH 3)2CHMgBr 23. O (1)醚 (2)2+ OCH 2CH=CHR Et Me 200C 。 24.

OH H 2SO 4HNO 3 25. HCHO HCl 26. + + ZnCl 2 无水 CH 3CH=CHCH 2CH 2CHO Ag(NH 3)2+ OH - 27. C CH 3 H 3C O HCHO N H + + H + 28. 2C 2H 5OH O dry HCl 29. + 三、 有机理论部分(5×5,25%) 30 按沸点从大到小排列成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CH 2CH CH 2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 2OCH 3 CH 2CH CH 23 (a) (b) (c) (d) 31. 按羰基的活性从大到小排列成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有机化学习题与答案(厦门大学)汇总

有机化学习题与答案(厦门大学)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根据下列电负性数据: 判断下列键中哪个极性最强?为什么? 答案 <请点击> 二、(a) F2、HF、BrCl、CH4、CHCl3、CH3OH诸分子中哪些具有极性键? (b) 哪些是极性分子?答案 <请点击> 三、下列各化合物有无偶极矩?指出其方向。 答案 <请点击> 四、根据O和S的电负性差别,H2O和H2S相比,哪个的偶极-偶极吸引力较强,哪个的氢键较强?答案 <请点击> 五、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电子式。 答案 <请点击> 六、把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

七、下面记录了化合物的元素定量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结果,请计算它们的化学式。 (1) C:65.35%,H:5.60%,相对分子质量 110 (2) C:70.40%,H:4.21%,相对分子质量 188 (3) C:62.60%,H:11.30%,N:12.17%,相对分子质量 230 (4) C:54.96%,H:9.93%,N:10.68%,相对分子质量 131 (5) C:56.05%,H:3.89%,Cl:27.44%,相对分子质量 128.5 (6) C:45.06%,H:8.47%,N:13.16%,Cl:33.35%,相对分子质量 106.5 答案 <请点击> 八、写出下列化学式的所有的构造异构式。 答案 <请点击>

第一章绪论习题(1) 1、什么是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点击这里看结果 2、什么是烷基?写出常见的烷基及相应的名称。点击这里看结果 3、给下列直链烷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点击这里看结果 4、什么是伯、仲、叔、季碳原子,什么是伯、仲、叔氢原子?点击这里看结果 5、写出己烷的所有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点击这里看结果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烷烃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只含有伯氢原子的戊烷 2.含有一个叔氢原子的戊烷 3.只含有伯氢和仲氢原子的已烷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名词解析 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基峰:质谱图中表现为最高丰度离子的峰。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具有不饱和官能团 C=X(X为O、S、N、C 等)及其γ-H原子结构的化合物,γ-H原子可以通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向缺电子(C=X+ )的部位转移,发生γ-H的断裂,同时伴随 C=X的β键断裂,这种断裂称为麦氏重排。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自旋裂分:因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1.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4).确定构型或构象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1).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2).220~250nm,强吸收(εmax在104~2?104之间),有共轭不饱和键(共轭二烯,α,β-不饱和醛、酮)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42200665.html,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作者:蒋赵军 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8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94-03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通过对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教学后,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各地近年来所命试题,将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试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介绍如下。 题型一: 1H核磁共振类 1H核磁共振法的原理: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 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 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从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上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 目。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下述两种图谱: [例1]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2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_____。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所示,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______个峰(信号)。 (3)请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AD; (2)BrCH2CH2Br; 2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 81. 频率(MHz)为4.47×10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 (1)ζ?ζ (2)π?π (3)n?ζ (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 (2) (3) (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大的是 max (1) (2) (3) (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 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 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 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 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 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 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 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 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怎么考(有机推断题的特点) 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提供的条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 3、很多试题还提供一些新知识,让学生现场学习再迁移应用,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 4、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二、怎么做(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2、用足信息(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 3、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 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三、做什么(找准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解题的突破口也叫做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反应、性质、用途或反应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往往这就是题眼。(如下) 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解题的突破口也叫做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反应、性质、用途或反应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往往这就是题眼。根据有机的知识,突破口可从下列几方面寻找: 1、特殊的结构或组成 (1)分子中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物质 乙烯、苯、甲醛、乙炔、CS2(后二者在同一直线)。

有机波谱分析_孟令芝_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解:A 、C 2H 3Cl ,B 、C 2H 6S 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 不含氮 含氮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 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A 、 RI(M+1) 4.8 100 1.10.37100RI(M)100 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 SH 解:C 2H 2Cl 2,ClCH=CHCl 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 M-37=98-HCl-H 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机械设计常用材料特性

1、45——优质碳素结构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 主要特征: 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 应用举例: 主要用于制造强度高的运动件,如透平机叶轮、压缩机活塞。轴、齿轮、齿条、蜗杆等。焊接件注意焊前预热,焊后消除应力退火。 2、Q235A(A3钢)——最常用的碳素结构钢。 主要特征: 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冷冲压性能,以及一定的强度、好的冷弯性能。 应用举例: 广泛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和焊接结构。如受力不大的拉杆、连杆、销、轴、螺钉、螺母、套圈、支架、机座、建筑结构、桥梁等。 3、40Cr——使用最广泛的钢种之一,属合金结构钢。 主要特征: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冷弯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前应预热到100~150℃,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还可以进行碳氮共渗和高频表面淬火处理。 应用举例:调质处理后用于制造中速、中载的零件,如机床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针套等,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表面高硬度、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轴、主轴、曲轴、心轴、套筒、销子、连杆、螺钉螺母、进气阀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中速冲击的零件,如油泵转子、滑块、齿轮、主轴、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低冲击、耐磨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碳氮共渗处即后制造尺寸较大、低温冲击韧度较高的传动零件,如轴、齿轮等。 4、HT150——灰铸铁 应用举例:齿轮箱体,机床床身,箱体,液压缸,泵体,阀体,飞轮,气缸盖,带轮,轴承盖等 5、35——各种标准件、紧固件的常用材料 主要特征: 强度适当,塑性较好,冷塑性高,焊接性尚可。冷态下可局部镦粗和拉丝。淬透性低,正火或调质后使用 应用举例: 适于制造小截面零件,可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如曲轴、杠杆、连杆、钩环等,各种标准件、紧固件 6、65Mn——常用的弹簧钢 应用举例: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做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冷卷螺旋弹簧,卡簧等。 7、0Cr18Ni9——最常用的不锈钢(美国钢号304,日本钢号SUS304) 特性和应用: 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如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于能工业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