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普通生物学普生教案

南昌大学普通生物学普生教案
南昌大学普通生物学普生教案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

教学档案(专题型教案)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参考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本专题内容:

1.首先介绍课程目的、要求、性质、环节及重要性;

2.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3.讲解引入生物学概述、生命的特征、总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生物进化的观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发展以及研究生命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生命科学有一个总览;

4.建立生命层次性的主线及思路。

教学重点:以树立生物学观点及逻辑思维方法为主。

计划学时:2学时

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即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或Biosc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生命之迷,魅力无穷。有关生命起源、进化、物种形成、基因表达及其调控、遗传、发育、衰老问题、能量代谢的机制及生物与环境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生物学重大理论问题、然而,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其学科本身,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各门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生命科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为工农业生产、医学及经济发展服务。生命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是对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全面概述,把同学们引进生命科学的大门。

一、什么是生命?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即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生命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我们把具有生命的个体称之为有机体,有机体与无生命物质之间既密切相关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什么是生命呢?它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是什么?给生命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是由于①我们对生命还没有足够的、确切的了解,②而且生命现象是十分多样和复杂的,不可能用三言两语把它说清楚。但是观察、识别生命要比给生命下定义容易得多。我们都知道,狗是有生命的,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对比有机体与无生命物体之间的差异,可概括总结出生命的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是有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总和。

主动熵值生命其它

系统系统

有序无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所有物系的自发过程都朝着物系的混乱度增加,即物系的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熵值代表一个物系散乱无序的程度,一个物系当变为更混乱时,它的熵值增加。

2.具有独特的组织形式——细胞:生命是细胞所特有的。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有机体可以生长、发育:指生物个体的发展变化。

按程序(指令)主动进行。对比无生命物体。

4.繁殖、遗传、变异、进化:

生物进化的关键是有机体能够成功地进行繁殖。

有机体的自我复制,按指令进行。

5.应激性与体内稳衡:应答,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主动

6.与环境相适应

7.运动:主动并不只是有机体到处走动。

8.生命具有层次性(图1):

不同层次所表现的生命现象是不同的,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高层次是由低一个层次各要素所组成的,但又不是低层次各要素的简单加和。研究不同层次的生命现象形成不同的生物学科(生物学分支)。生命科学的微观(分子)及宏观(生物圈)层次发展趋势介绍。

以上列举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只能说具备这些特征的就是生命。但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也许学完本课程后你才会有真正的了解。

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发展

1.太阳系中地球是目前唯一发现生命的星球

地球的大小、体积以及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使地球的引力可将大气吸引在地球表面而形成大气圈,大气圈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对有机体有害的辐射),大气圈的存在使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温度处于0℃-100℃之内,使水分能以液态存在适于生命过程进行,使得地球具有生命,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2.生命的自然发生论及生命来源于生命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生命是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出来的,如“泥

土变鱼”、“腐肉生蛆”等等。直到十七世纪(1668年),意大利学者雷迪(F.Redi)通过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驳斥了蛆是自然发生的说法。雷迪通过多次观察提出了蛆是由苍蝇在腐肉上产卵后生出来的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在若干玻璃瓶内放入腐肉,一些玻璃瓶开口,另一些玻璃瓶加盖密封。结果发现,苍蝇飞入开口的瓶内,腐肉上很快产生出蛆来,而加盖的瓶内,苍蝇不能进入,没有蛆产生;他得出结论,蛆是由蝇卵产生的。他同时进一步概括认为生命只起源一次,此后的生命都来源于已存在的生命。虽然雷迪的实验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在当时自然发生论仍没有绝迹。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揭开了人们观察微观世界的序幕。用显微镜观察水滴发现水中的微小生物。自然发生论者认为这些微小生物是在水中自然发生的,从而再一次掀起自然发生论的高潮。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巴斯德(L.Pasteur )的著名实验才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巴斯德发现,加热可以杀灭生活在肉汤中的微生物。如果开口的瓶子不加热,瓶子内的肉汤一两天就会发臭;如果开口的瓶子加热(灭菌),肉汤就不会变臭,加热后如密封瓶口,瓶内的肉汤可保持十八个月不发臭。巴斯德证实肉汤发臭是空气中的细菌孢子污染的结果。但自然发生论者提出在空气中存在生命力(life-giving),将瓶口密封生命力无法进入瓶内,因此封口瓶中不能产生生命,密封瓶内不产生微生物不是没有细菌污染而是缺少生命力。为了更有说服力,巴斯德又巧妙地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在曲颈瓶内装入肉汤,加热消毒后,鹅颈状的弯曲开口与空气接触,空气可进入瓶内,但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落入开口的弯曲处,瓶内消过毒的肉汤可保持无菌状态数日甚至数年,当移去弯曲瓶颈时,由于细菌落入肉汤内生长,肉汤几小时内就会变臭。巴斯德证实,并非空气中的生命力(life force)进入肉汤,而是生命(细菌)本身所致。巴斯德的实验结果,使生命来源于生命取代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论。以上实验证明:所有生命都来自于已存在的生命,那么这条连续不断的生命线的开端是什么?生命的起源是地球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生命作为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地球同时形成,并非先形成地球再产生生命,虽然模拟实验可使无机物产生有机化合物,由于现在已不存在地球形成时环境条件,因此现在的无机物不能再形成生命。

3.生命的起源与化学进化论

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地球上的生命皆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有关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将在本书第十四专题进一步讨论。

4.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代表生命实体群的特征,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命物质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复制,只要生命存在,利用环境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将会持续下去,这个过程似乎是无限的,但地球上的物质是有限的。在生命的需求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中,有机体将根据个体间存在差异从多方面开发利用环境,适应不同的环境,进化形成多种不同的生物种类及生活方式,形成

了生命的多样性。生命过程是蕴育在有机体之中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在对种类繁多的有机体进行分门别类时,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一群共同生活的并在结构与功能特征上相似的、在自然界中可自由交配并产生有繁殖能力后代的个体,即属于同一个种。根据魏泰克(R.H.Whittaker)的五界分类系统,地球上的有机体可分为原核生物(Monera)、原生生物(Protista)、真菌(Fungi)、植物(Plantae)和动物(Animalia)五界(Kingdom)。每一界根据有机体进化的亲缘关系又可依次分为不同的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用双名法即生物所属的属名及种名来命名一个种,例如人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人类作为一个种其学名是Homo sapiens。虽然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毕竟都是生物,具有同一的特征,同一性与多样性是生命现象的两个方面,同一性寓于多样性之中。

三、达尔文的进化论——简介

1859年,达尔文(C.Darwin)出版了《物种起源》(原名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一书,创立了科学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研究生命科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在学习生命科学时也必须要始终遵循生物进化的观点。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进化及自然选择两个基本观点。

1.进化(Evolution) 达尔文认为,生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上众多的生物种类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他这一观点的根据是:

1)根据当时地质学家发现的化石(fossil),大部分化石的种类在当时(达尔文时代)地球上已不复存在,而当时存在的种类又没有化石,他认为从不同的地质年代所发现的不同化石,就是在地球演变的不同时期,古代生物发生和发展的真实记录。从化石中可以追溯出生物演变的过程,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世世代代微小变异积累的结果。

2)在现存的生物种类之间可看到彼此之间的相似。如人、狗及羊等不同的哺乳动物前肢的骨骼结构相似,甚至鸟类的翅膀与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其骨骼结构上也是相似的(图1-5)。这些相似的结构说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些具有相似结构的种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3)人工栽培植物及家养动物性状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生物性状是可以改变的,在人工选择培养下,某些性状发展某些性状衰退了,人工培育是某些性状发展的动力。

2.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决定有机体演变的方向及过程。为找出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达尔文用了许多年的时间进行研究,基于下列的事实提出了自然选择的观点。

1)自然选择的观点来于动、植物的人工选择。达尔文看到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出产奶量高的牛、产蛋量高的鸡、产量高的小麦等等,典型的例子是现存的各种形态的鸽子,都是从原始的岩鸽经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形成的新品种。达尔文认为既然在人工的选育下,动、植物的某些性状可以按人的意志发展,在自然界中环境的某些因素对生物也可能有“选择”的作用。各种群(population)内的个体之间都存在性状的差异。在这些性状中,某些性状更适应于当时的环境,通过自然选择而被保留并

发展,另一些性状则被淘汰。那么,自然选择的动力是什么?

2)1838年,达尔文读了马尔萨斯著的《人口原理随笔》一书,达尔文受到他的启发,认为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一般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而其繁殖数量远远超过现存的数量,这就是繁殖过盛。由于繁殖过盛存在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在种群中一些个体较弱,一些个体存在缺陷,这些弱者不能很好地逃避天敌的猎食,不能渡过苛刻的气候条件的作用或不能找到配偶等而被淘汰,在种群中个体的存活不是随机的,在同一因素的作用下,具有某些“强”性状的个体生存下来,弱者死去。所以,在种群中强者的性状保留下来并传给后代,长时间下去,种群的性状逐渐在改变,而使某些性状处于优势地位。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机制是相似的,都需要有繁殖过剩,都需要将选择的性状传至后代,但选择者不同,一个是人,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点不同之处是性状变化的速度,人工选择一般比自然选择苛刻,去掉不合心意者,只留所需者,因此性状的变化及新性状的形成速度要快,而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经过数千年甚至上百万年,化石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进化是种群的特征而不是个体的特征,一个有机体是不能进化的,只有经过繁殖将某些性状传至后代,经过逐代的演变而使种群长时间逐步进化。繁殖是进化不可缺少的过程及关键所在。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1)一个种群往往繁殖过盛;

2)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备某些特性的个体比其它的个体更易生存并繁殖;

4)这些特性可以遗传至后代;

5)种群性状的演变需要时间。

总之种群中个体性状的变异是进化过程的“原料”,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物种进化的动力。

四、研究生命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研究生命科学必须建立唯物认识论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不是指具体的技术,而是指如何提出问题,并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的全部程序。我们以腐肉不能自行生蛆这一论点的证实过程为例说明。

1.观察

生物学的研究大多从观察开始,观察的对象可能是结构、生理功能、生物的行为等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即会提出问题。例如,这个结构是起什么作用的?为什么生命有这种表现?等等。例如看到腐肉生蛆就会提出腐肉为什么会生蛆?蛆是那里来的?等问题。

2.提出假说(Hypothesis)

假说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思索、归纳、提出对事物初步的、未经实践证实的可能的解释。假说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灵魂及生命力所在之处,即科学研究的创造性之所在。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设想,例如在多次观察腐肉生蛆这一现象时,发现生蛆的过程中往往有苍蝇存在,根据观察的结果、根据自己的归纳提出腐肉上的蛆是由苍蝇产生的假说。一旦提出假设就说明科学家对一些杂乱的现象经过思索找出一定的线索,这就使科研工作可以进一步进行。

3.根据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prediction)及推理(演绎过程)

在想出假说后,需要以假说为根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进一步预测及推理,例如提出蛆是由苍蝇产生的假说,还需作下列的推断。

如果蛆是由苍蝇产生的则:

1)有腐肉有苍蝇,苍蝇与腐肉接触产生蛆;

2)有腐肉无苍蝇或苍蝇不与腐肉接触则不生蛆;

如果蛆不是苍蝇产生的则:

3)腐肉在没有与苍蝇接触的情况下也会生蛆;

4)即使有苍蝇存在腐肉不一定生蛆。

4.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testing)

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设计实验时目的要明确,即明确要证明什么?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要证明蛆是否是由苍蝇产生的,我们可以设计A,B两个实验组,A组将腐肉放入瓶内不加盖,B组则加盖。结果A组未加盖的瓶内由于苍蝇与腐肉接触生蛆,加盖的瓶内不生蛆。由于A、B两个实验组包含不只一个因素的不同,B瓶可能由于加盖使瓶内空气不足而不能生蛆,为使A、B组空气同样充足(条件一致),将B组的瓶盖改用纱网,此时A、B两组只存在苍蝇是否可以与腐肉接触这样一个因素的不同(设计实验中要使对比的因素只有一个,排除其它),对比出“苍蝇与腐肉接触与否”这一因素在腐肉生蛆中的作用。实验得出下列的结果:

A组苍蝇与腐肉接触有的瓶生蛆,有的瓶不生蛆;

B组苍蝇不与腐肉接触,所有的瓶都不生蛆。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先前作出的推断进行检验,得出下列结论:

1)腐肉不与苍蝇接触不会生蛆;

2)腐肉与苍蝇接触不一定生蛆,有些生蛆,有些不生蛆;

3)腐肉生蛆苍蝇是必要条件,但还缺少另外的条件,前面作出的假说不一定正确。

为了找出除苍蝇外,腐肉生蛆的另外的条件,我们的研究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找出生蛆的真正原因,尚需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蝇卵的存在可能是另一必要条件。据观察再次提出假说:蝇卵是使腐肉生蛆的必要条件。设计实验,根据这一假说可推断出腐肉内加入蝇卵即可生蛆,不加蝇卵不能生蛆。同样将实验分为A,B两组,A组瓶内放入腐肉并接种蝇卵,B组只放腐肉不接种蝇卵,结果

南昌大学最新完整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杨光焱南昌大学生物科学141班 5601114030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研究细胞成分的 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 2)移动基因:又称转座子。由于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是指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跃迁,因此也称跳跃基因。 3)假基因:有些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 成出功能蛋白质,这些失活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4)重叠基因:所谓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5)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 因。 6)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8)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9)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 (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10)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11)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1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3)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14)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 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

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 本排名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及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博士点、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人才计划、论文数量、博导数量、附属医院实力综合评价)。 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 2.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积水潭医院)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华山医院)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六院、上海九院) 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梨园医院) 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肿瘤医院) 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华西口腔医院) 8南方医科大学(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 9.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 1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京医院、口腔医院) 1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 1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一院、湘雅二院) 13.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4.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 15.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大四院) 16.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佑安医院) 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肿瘤医院) 1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 19.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第一医院、白求恩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三医院) 20.山东大学医学院(齐鲁医院、山大二院、省立医院) 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 2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 2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大二附属医院、肿瘤医院) 24.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 25.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医院) 26.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 27.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 2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第二附属,附属肿瘤医院) 29.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 30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 3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32.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 3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 3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 3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38.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9.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4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doc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 院部系临床一系 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教师姓名淦鑫 职称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2年2月21日至2012年3月9日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务办

说明 一、教案基本内容 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 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 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 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 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第 2 页总3 页(续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 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1.定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特征 2.1 气道高反应性;2.2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随病程进展可产生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2.3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2.4 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3.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二、流行病学 1.全球:患者1.6 亿,患病率1%~13%;2.我国:患者3千万,患病率1%~4%; 3.普遍规律:儿童高于轻壮年,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40%有家族史。 三、病因 1.内因:遗传因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2.外因:环境因素——激发因素:过敏性因素:吸入性:虫螨、花粉、动物毛屑等;感染性:细菌、原虫、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食物性: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性:普奈洛尔、阿司匹林非过敏性因素:气候变化、运动、妊娠及SO2、氨气等 四、发病机制 1.免疫学机制1.1 发生机制1.1.1 抗原经呈递细胞→Th2细胞→IL-4,5,10,13→B细胞→IgE; 1.1.2 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1.1.3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时与IgE交联→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效应器反应: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浸润。1.1.4 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增加。 1.2 速发型与迟发型哮喘反应(IAR与LAR) IAR:与吸入变应原同时发生,15~30分达高峰,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LAR:慢——吸入变应原6小时后发生;长——持续时间长,可数天;重——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2.气道炎症机制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2.1 炎症过程:2.1.1 活化的Th2细胞→细胞因子→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并相互作用→50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效应器反应;2.1.2 细胞因子及环境刺激因素→气道上皮细胞→内皮素-1(ET-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并活化各种生长因子(尤其是TGF-β)→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气道重塑;2.1.3 黏附分子(AMs)→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白细胞转移至炎症部位→炎症加重。2.2 炎症介质:快速释放性介质:组胺;继发释放性介质:PG、LT、PAF等。2.3 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总之,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3.气道高反应性(AHR) 3.1 定义: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展

南昌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件

实验一、菌株复壮与单菌落菌株的获取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培养的LB培养基及抗生素抗性筛选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高压灭菌和获取细菌单菌落菌株两种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E. coli) DH5α菌株:R-,M-,Amp- 2、实验设备 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3、试剂 酵母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卡那霉素 三、实验步骤 液体LB(Luria-Bertain)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typtone) 1.0% (1 g/100 ml)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ion) 0.5% (0.5g/100 ml)氯化钠 1.0% (1 g/100 ml) PH 7.0 固体LB培养基:每100 ml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g琼脂粉 请按试剂瓶上的编号使用相应编号的药勺取药,防止药品相互污染! (1)每组按上述液体LB培养基配方,以配制100ml的量称取药品放入 烧杯。

(2)用量筒量取约80 ml 蒸馏水注入烧杯中,玻棒搅拌使药品完全溶 解后用100ml量筒定容至100ml。 (3)pH试纸检测pH值,并用1 N NaOH或1 N HCl调节pH值至7.0。 (4)将100ml溶液分装入两个三角瓶,每瓶为50ml。 (5)按固体培养基配方称取适量琼脂粉分别放入两个三角瓶中,以配 制成两瓶50ml固体LB培养基。 (6)两个三角瓶分别用锡纸包扎瓶口。并用记号笔在三角瓶上标注各 组标记。 (7)把装有培养基三角瓶放入灭菌锅中,盖上锅盖,以对称方式拧紧 锅盖,打开排气阀通电加热,至有连续的白色水蒸气从排气阀排出时,关闭排气阀。当高压锅温度(气压)指示器指示锅内温度升高至121℃(0.1Mpa)时,调节电压(或利用手动开关电源的方式)使高压锅稳定在该温度(压力)下20 min,然后断开电源。 待指示器指示压力降为0时,方可打开排气阀,然后再打开锅盖小心取出锅内物品。 (8)取出三角瓶后,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下述操作。 (9)取其中的一瓶直接倒培养皿,每皿倒入的量以刚好能在培养皿底 铺展成薄薄的一层即可。每组倒1块培养皿,在皿盖上用记号笔写上“LB”及各组的标记。 (10)另外一瓶培养基待温度降低至60℃左右时(刚能感觉不烫手), 向培养基中加入0.1ml 50mg/ml的氨苄青霉素(Amp)溶液,使培养基中Amp的终浓度为50mg/L。快速充分混匀后每组倒1块培养

最权威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详解

,可通过体液或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 这种调节称为~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组织 器官 系统 7 营养与消化 的过程。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得物质. )吸收简单得无机物,以日光作为能源,制造有机物,以供机体代谢得生物。 heterotrophic nutrition)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通过从环境中摄取有机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O2量的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 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响时的清醒安静状态。 不完全蛋白不含全部必需AA得蛋白 完全蛋白 钙磷钾硫钠氯镁 铁锌硒锰铜碘钼硌氟硅矾镍和锡 8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称~ interstitial fluid)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和脑脊液。

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由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 (m2)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二 问答题: 1、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发生这种 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 A:叶黄素是脂溶性色素,易溶于油脂和极性溶剂,而极难溶于非极性物质中。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的胃中没有,你认为 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以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么样? A:分解反应;消化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三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被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包被起来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包被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包被的细胞器。 3、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都是一个配体,即一个能与某种大分子专一结合的较小分子,它与 受体结合后往往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 4、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5、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 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 丝和中间丝。 7、细胞外基质(ECM):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构成 复杂的网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育和细胞生理活动。【ECM主要成分是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主要是胶原,它在细胞外形成粗壮的丝】 问答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医院教学工作记录本

南昌大学上饶医院 上饶市眼科医院 临床教学实施记录本 科别:

目录 一、教学管理及带教人员名单 二、教学计划 三、实习生轮转登记表 四、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登记表 五、入科教育记录 六、科室培训登记表 七、教学查房记录 八、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记录 九、半年教学工作总结 十、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管理人员名单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行政职务备注 科主任 护士长 主管科室 教学工作 带教老师名单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行政职务备注

2015年度教学计划(按教学大纲拟定) 一、教学目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本功能训练,逐步熟练和掌握学习计划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胜任专业工作,在培训学习中锻炼独立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白衣天使”。 二、教学要求: 1.让带教老师和学生都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 2.安排主管、师级及以上职称,可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教老师去指导学生。 3.要求带教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因材施教,更好的使学生学到知识。 4.严格管理,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出科前严格考核并记录。 5.在临床带教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多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如:学生往往没有午休地方,带教老师可以开放科室的示教室给学生休息看书,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6.具体教学要求:组织学员业务培训学习≥4学时/月, 教学查房≥4次/月, 组织临床技能培训≥1次/月, 三、教学计划: (一)岗前培训教育安排 1.岗前教育培训包括培训人员到院时的集中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和轮转到科时的入科教育两部分。 2.培训人员来院时及下科室前应集中进行1-2天的上岗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不得直接下有关科室学习。 3.院级岗前培训的内容:医院概况、医院主要工作制度、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制度、有关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医疗安全教育、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等。 4.轮转到科时由科室教学负责人进行入科教育,时间半天。主要内容包括:科室的专业特色、带教师资情况、科室工作制度、医德医风教育和教学要求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的细胞核形成时,最多可形成几个小的核仁,然后再汇集成一个大的核仁( ) A.5个B.10个C.46个D.23个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约为( ) A.1.80 B.4.8 C.7.0 D.8.0 3.下列物质与细胞松驰素B的作用相反的药物是( ) A.长春花碱B.紫杉醇 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 4.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 B.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 C.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在植物细胞中有,但动物细胞中没有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5.上皮细胞之间的牢固连接主要是依靠下列哪一种连接方式( ) A.桥粒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胞间连丝 6.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核糖体的50S亚基的活性 B.抑制肽链的延伸 C.抑制细菌转肽酶的活性 D.抑制乙酰胆酯酶的活性 7.反应1:A──→B+C,△G=+20.920kJ/mol·L;反应2:C+D──→D,△G=-18.320kJ/mol·L。试问:这两个反应的K eq值( ) A.反应1的K eq值大于反应2 B.反应2的K eq值大于反应1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8.过氧化物酶的颜色是棕色的,其原因是( ) A.含有血红素B.含有叶绿素 C.含有Cyt D.含有NAD 9.柠檬酸循环途径中,通过下列哪一项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连接起来( ) 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10.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利用肌糖原进行无氧呼吸时,将一个含有10个葡萄糖残基的肝糖原片段,经无氧呼吸后,可向肌纤维提供多少分子A TP( ) A.20个B.30个C.40个D.360个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天冬氨酸脱氨后的产物( ) A.丙氨酸B.α-酮戊二酸 C.草酰乙酸D.苹果酸 12.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 TP 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 ) A.12、12 B.18、12 C.18、18 D.3、2 1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在于C3植物的原因之一是光呼吸弱 B.CO2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作用远大于C3植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常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而C4植物通常不明显 D.在强光下,C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远大于C3植物 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 A.细胞板B.成膜体 C.细胞膜D.细胞壁 15.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不解体,染色体不是靠微管的牵引,而是附着在核膜上,随核膜的延伸而分开( ) A.硅藻B.绿藻C.甲藻D.苔藓16.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

南昌大学分子生物学试题

南昌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用于DNA鉴定的技术是( C ) A. Northern blot B. Eastern blot C. Southern blot D. Western blot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D ) A. 底物浓度 B. 酶的浓度 C. 反应温度 D. 酶原的浓度 3.下列氨基酸中含有羟基的是( A ) A. 丝氨酸 B. 亮氨酸 C.甘氨酸 D. 色氨酸 4.治疗艾滋病的AZT是 A、DNA类似物 B、RNA类似物 C、核苷类似物 D、蛋白酶抑制剂5.四环素抗菌作用的原理是( C ) A.抑制氨基酰-tRNA进位 B.抑制转肽酶 C.抑制转位酶 D.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 6.原核生物中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D) A. 解链酶 B.引物酶 C. RNA聚合酶全酶 D. RNA聚合酶核心酶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B ) A. 2’3’-磷酸二酯键 B. 3’5’-磷酸二酯键 C. 2’5’-磷酸二酯键 D. 肽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 A. 翻译起始 B. 转录起始 C. 转录后加工 D.基因活化 9.与DNA损伤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 A.黄嘌呤尿症 B. 痛风 C. 卟啉病 D. 着色性干皮病 10.糖复合物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A. 糖蛋白 B. 蛋白聚糖 C. 脂聚糖 D. 糖原 11.有关一个DNA分子的Tm值,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G+C比例越高,Tm值也越高 B. A+T比例越高, Tm值也越高 C. Tm值越高,DNA越易发生变性 D. Tm值越高,DNA越不稳定1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下列哪一种酶受到抑制?() A.已糖激酶 B. 碳酸酐酶 C. 胆碱酯酶 D.乳酸脱氢酶13.绝大部分膜受体的化学物质为() A.糖脂 B. 糖蛋白 C. 脂蛋白 D. 类固醇 14. G蛋白是指() A. 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G C.鸟苷酸环化酶 D.鸟苷酸结合蛋白15.依赖钙离子的蛋白激酶是( ) A. PKA B. PKC C. PKG D. TPK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建设方案.

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所在院(系): 建设日期: 医学院教务处 二00X年六月二十二日

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医学院实验室总体建设目标和内容 二、医学院实验室建设经费总预算 三、医学院实验室建设总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麻醉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实验室代号 二、实验室历史沿革(或简介) 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是供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和麻醉学科研人员等进行麻醉学实验、完成基础麻醉学研究、协助临床麻醉学研究为麻醉学科研人员提供硬件、软件支持以及完成实验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场所,本实验室分4间,占地约320m2,实验设备齐全,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良好,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本实验室涵盖临床麻醉学和危重病医学实验室。 三、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现有人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麻醉学实验室现有人员一览表 2、实验室现有设备 无 3、其他 四、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建议以2006版培养方案为准)

五、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内容 1、总体目标:根据南昌大学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建立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总目标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形成特色鲜明,使麻醉学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内从事省内最高水平的麻醉学专业实验,并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努力把麻醉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实验室,乃至省内重点实验室。 2、分步实施目标 (1)加强实验队伍高素质人才建设:建成一支能够确保完成麻醉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专业实验教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临床科学研究的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高层次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 (2)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不断加强对专业实验室重点建设,集实验室师资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强财力和物力的投资,争取三年内办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一流实验室。 (3)更新思想观念,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进行实验示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中的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提高综合性实验、设计学实验的开出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以培养真正具有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4)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高效率地发挥实验室各种设备的效能,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实验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验教学和临床科研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 实验室建设内容: 1、实验室体制与管理 (1)实验室体制: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做到人、财、物、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在校、院(系)一级运行。 (2)管理手段:实验室基本信息和仪器设备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2、实验任务 (1)完成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表、任务书等。及时书写教学日志,每学年承担教学任务必须≥3000人时数,在完成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后及时向校内外开放。 (2)开展科研活动和承担社会服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和投入配套的科研经费,每学年发表科研论文两篇,承担麻醉学硕士点4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为

南昌大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2010 级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技术方向《微生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01 绪论 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 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简述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分类。 天然菌种(native strain):通过自然筛选和分离获得的工业菌种;诱变菌种(mutagenized strain):通过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在实验室人工诱变自然筛选与分离的菌株所获得产量或/ 和性状改善的工业菌种;重组菌种(recombinant strain)是通过遗传重组技术对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良获得的工业菌种;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 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试从微生物遗传学的不同角度阐述你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一、微生物物种的多样 性;二、微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四、微生 物的生态多样性;五、微生物利用的广泛性 02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1、什么是诱变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诱变剂:凡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一类能对DNA起作用,改变DNA结构, 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生物诱变剂:采用某些噬菌体来筛选抗噬菌体突变菌株时,常 常发现伴随着出现抗生素产量明显提高的抗性突变株。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溶源性噬菌体是一种生物诱变剂。 2、什么是突变?突变的表现型有哪些?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突变,从广义上讲,除了转化、转导、接合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重组引起生物变异以外, 任何表型上可遗传的突变都属突变范围,如染色体整倍性和非整倍性的变化及染色体结构上的畸变等都包括在内。 1、形态突变型,是一种可见突变,它包括微生物菌落形态变化,如菌落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结构等; 2、生化突变型,; 3、条件致死突变型; 4、致死突变型; 5、抗性突变型; 6、 营养缺陷型; 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 位基因。 3、突变后其基因型是否会很快表现?为什么?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的改变,即表型延 迟,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繁殖复制。表现延迟的原因有:1、与诱变剂性质和细胞壁结构组成有关;2、当突变发生在多核细胞中的某一个核,该细胞就成为杂核细胞了;3、原有基因产物的影响。(产生原因:①分离性迟延现象②生理性迟延现象) 4、物理诱变剂主要有哪几类?请举例? 物理诱变剂包括: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微波,超声波, 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射线等 5、化学诱变剂主要有几大类?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