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已知坐标算里程及左右距离)

程序(已知坐标算里程及左右距离)
程序(已知坐标算里程及左右距离)

DK

Defm22<┘(以下简化为←)

R“R=”:C“L0=”:F“ZUO=-1,YOU=1”:A“PJ=”:B“T0=”:Z“JD-DK=”:G“JDX”:V“JDY”:Z[1]=B:Z[2]=Z:Z[3]=G:Z[4]=V←

I=0:J=0:M=C/2-C3/(240R2):P=C2/(24R)-C4/(2688R3):D=90C/(лR): T=(R+P) tan(A/2)+M:K=лRA/180+C:J=B+AF:prog“JD”:Z[21]=J: Z[22]=Z-T+K:Z[5] = G-TcosB:Z[6]=V-TsinB:Z[7]=Z[5]+McosB+(R+P)cos(B+90F):Z[8]=Z[6]+MsinB+ (R+P)sin(B+90F)←U=C-C5/(40R2C2):H=C3/(6RC)-C7/(336R3C3):PoI(H,U): J=90-J:prog“JD”:J=B+J F:prog“JD”←Z[9]=Z[5]+Icos J:Z[10]= Z[6]+Isin J:Z[11]=G+Tcos(Z[21]):Z[12]=V+Tsin(Z[21])←PoI(Z[10]-Z[8],Z[9]-Z[7]):J=90-J:prog“J D” :Z[13]=J←J=J+(A-2D)F:prog “JD” :Z[14]=J ←“CE DIAN”◢LbI0:←{XY}:X“XN=”:Y“YN=”:PoI(Y-Z[8],X-Z[7]←J=90-J:prog“JD”:W=J:J=J-Z[13]←prog“JD”:Z[15]=J←J=W-Z[14]←prog “JD”:Z[16]=J←F=1=﹥Goto1◣F=-1=﹥Goto2◣←

LDI1:←Z[15]>180=﹥Goto3◣←Z[16]≤180=﹥Goto5:≠﹥Goto4◣←

LDI2:←Z[15]<180=﹥Goto3◣←Z[16]>180=﹥Goto5:≠﹥Goto4◣←

LDI3:←“H1”◢PoI(Y-Z[6],X-Z[5]):J=90-J:Prog“JD”←

J=J-Z[1]+90:Prog“JD”←S=IsinJ←S>0=﹥L=0:Goto6◣←S≤0=﹥Z[19] “DK”=Z[2]-T+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4:←“Y”◢F=-1=﹥Z[15]=360-Z[15] ◣Z[19]“DK”=Z[2]-T+C+лR(Z[15]/180◢F=1=﹥Z[20]“LD”=-(I-R) ◢≠﹥Z[20]“LD”=I-R◢◣Goto0←LbI5:←“H2”◢PoI(Y-Z[12],X-Z[11]):J=90-J:prog“JD”:W=J:J=Z[21]-90: Prog“JD”:J=W-J:Prog“JD”:S=IsinJ:S<0=﹥L=0:S=-S←Goto7◣←S≥0 =﹥Z[19]“DK”=Z[22]+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6:←L=L+S:U=L-L5/(40R2C2):H=L3/(6RC)-L7/(336R3C3): PoI(H,U):J=90-J:Prog“JD”:W=J:J=Z[1]+WF:Prog“JD”:Z[17]=Z[5]+IcosJ:Z [18]=Z[6]+IsinJ←J=J+2WF:Prog“JD”:J=J-90:Prog“JD”:W=J←PoI(Y-Z[18], X-Z[17]):J=90-J:Prog“JD”←J=J-W:Prog“JD”:S=IsinJ:AbsS>0.001=﹥Goto6◣←Z[19]“DK”=Z[2]-T+L+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7:←L=L+S:U=L-L5/(40R2C2):H=L3/(6RC)-L7/(336R3C3): PoI(H,U):J=90-J:Prog“JD”:W=J:J=Z[21]-180-WF:Prog“JD”←Z[17]=Z[11]+I cosJ:Z[18]=Z[12]+IsinJ:J=J-2WF:Prog“JD”←J=J-90:Prog“JD”:W=J←PoI(Y- Z[18],X-Z[17]):J=90-J:Prog“JD”←J=J-W:Prog“JD”←S=IsinJ:AbsS>0.001=﹥Goto7◣←Z[19]“DK”=Z[22]-L-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

JD

J<0=﹥J=J+360◣←J≥360=﹥J=J-360◣←注:◣为空心三角此程式为已知坐标计算该点里程和距中心距离。适用于等缓和曲线之曲线。 R→半经;L0→C缓和曲线长;ZUO=-1,YOU=1→F,-1为左,+1为右;PJ→A偏角;T0→B直緩到JD方位角;JD-DK→Z,JD里程; JDX、JDY→G、V交点坐标;CE DIAN→开始输入测量点数据;XN=、YN=→X、Y实测点坐标;H1→为测点位置,表示测点在第一缓和曲线或前直线段;Y→表示测点在圆曲线段;H2→表示测点在第二缓和曲线或后直线段;DK、LD →分别表示测点里程和距线路中心距离;-LD表示在线路左侧, LD表示在线路右侧。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 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 } (5—1) 式中 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 AB 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 (5—2) 式中 AB S ——水平边长; AB α——坐标方位角。 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 AB AB A B AB 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

(5—3) 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 AB y ?是边长AB S 在 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 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 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

怎么用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怎么用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1、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2、分为3步计算: 第1步分别将两点经纬度转换为三维直角坐标: 假设地球球心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球心与赤道上0经度点的连线为X轴,球心与赤道上东经90度点的连线为Y轴,球心与北极点的连线为Z轴,则地面上点的直角坐标与其经纬度的关系为: x=R×cosα×cosβ y=R×cosα×sinβ z=R×sinα R为地球半径,约等于6400km; α为纬度,北纬取+,南纬取-; β为经度,东经取+,西经取-。 第2步根据直角坐标求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弦长):

如果两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x1,y1,z1)和(x2,y2,z2),则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x1-x2)^2+(y1-y2)^2+(z1-z2)^2]^0.5 上式为三维勾股定理,L为直线距离。 第3步根据弦长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弧长):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弧长与弦长的关系为: S=R×π×2[arc sin(0.5L/R)]/180 上式中角的单位为度,1度=π/180弧度,S为弧长。 3、1度的实际长度是111公里。但纬线的距离会越考两端越小,他的距离就会变成111乘COS纬度数,经度不变。 4、南北方向算出两点纬度差,一度等于60海里,1分等于1海里,海里与公里换算关系1海里等于1.852公里。东西方向量出距离到两点间纬度附近量出纬度差,得出海里数,再乘以1.852换算成公里。可按直角三角形原理求出两点间距离。 5、度的实际长度是111公里。但纬线的距离会越考两端越小,他的距离就会变成111乘COS纬度数,经度不变(如果在同一经度)

已知两点坐标方位角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 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 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 } (5—1) 式中 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 AB 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 (5—2) 式中 AB S ——水平边长; AB α——坐标方位角。 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 AB AB A B AB 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 (5—3) 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AB y ?是边长AB S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 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从式(5—2)知,由于

版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版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作者:————————————————————————————————日期: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系方式.(难点) 2.能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出点的坐标和已知坐标作出点.(重点、易错点) 3.理解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方法.(难点) 4.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够用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教材P134~P135“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空间直角坐标系 定义以空间中两两垂直且相交于一点O的三条直线分别为x轴、y轴、z 轴,这时就说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

画法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使∠xOy=135°,∠yOz =90° 图示 说明本书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2.空间中一点的坐标 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 335d41'46.7",与 XY 平面的夹角 = 0d0'0.0" X 增量 = 361.9358, Y 增量 = -163.4483, Z 增量 =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 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设角为x: tanx=a(对边Y1-Y2)/b(邻边X1-X2)=z,因为a,b,z可求出,利用三角函数tan可求出方位角x,谢谢采纳! 追问 能不能再说的清楚点 回答 问题是你学过三角函数吗?学了就很容易理解了,在三角形abc中,sinx=对边a/斜边c,cosx=邻边b/斜边c,tanx=对边a/邻边b, 其中sinx, cosx,tanx是定值,可以在科学计算器中得到,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建议 还是先看看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请问前辈,坐标反算中求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已知A(X1,Y1)、B(X2,Y2) 先求出AB的象限角: θ=arctan((Y2-Y1)/(X2-X1)) 再根据条件将象限角θ转换为方位角α: 当X1-X2>0 , Y1-Y2>0,α=θ;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360°

坐标公式大集合(两点间距离公式)

坐标公式大集合(两点间距离公式)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八年级(13)班王正宇著 在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沪科版),我们学习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由此,我们引申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故完全掌握其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坐标公式。了解它是很有必要的哦! 一、求平行于x与y轴的直线的距离 ①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一条线段AB平行于x轴(AB为任意直线),我们要求出线段AB的长度,可能有些同学会利用数格子的方式求出其长度,方法是对的,但是书写到作业或试卷中就麻烦了,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看AB两点的横坐标,会发现一个特点:随意将其相减,会有两个结果,且互为相反数。有因为其长度ab≥0的,故取正数结果。那么,每次计算都要这么麻烦的去转换吗?不用的,我们只要记住一个公式: | Ax-Bx | 即A点横坐标数减去B点横坐标数,当然,有“绝对值”符号老兄的帮助,A、B两点的横坐标数颠倒过来相减也没有关系。 ②同样的,有上面的过程支撑,我想,推出平行于Y轴的线段CD的长度肯定就好求了!!那么,同理,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关于求平行于Y轴线段长度的公式哦: | Cy-Dy | 即C点纵坐标减去D点纵坐标,与上面一样,颠倒过来不影响结论。 二、求斜线的长度 这个内容,本人在一些习题集与各个网站的习题精选里时常见到,不过要涉及到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很重要,必须要讲讲,还要了解清楚。 求斜线的长度涉及到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²+b²=c²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 2+ B 2 = C 2 这样一解释,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这样,为我们下面推出求斜线长度的公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测量坐标计算

一、坐标正反算: 数学数轴X (横轴)Y (竖轴) 测量数轴Y (横轴)X (竖轴),测量计算中以测量竖轴判断象限,象限以顺时针排列。 正算cos AB B A AB X X D α?=+ sin AB B A AB Y Y D α=+? 直圆点里程ZY=JD-T 圆直点里程YZ=ZY+L 曲中点里程QZ=YZ-L/2 R>300m 时,曲线上20m 定一个桩,R<200m 时,曲线上100m 定一个桩。 l i 为曲线点至ZY (或YZ )的曲线长 i 点与ZY 点在曲线上夹角 i 180= i l R απ?

i 点与ZY 点在X 上变化 sin i i x R α= i 点与ZY 点在Y 上变化 () 1cos i i y R α=- 2.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相对坐标计算 0缓和曲线长 001802l R βπ=? 24 003-242688l l p R R =3002 2240l l m R =- 00018036l R βδπ ==? 切线支距法

缓和曲线: 59 2244 00403456l l x l R l R l =-+ 3711 3355 000 -633642240l l l y Rl R l R l =+ 圆曲线:00002290180180==2l l l l l l R R R ?βπππ ---?=?+? () 特别提示:此处线路转向±与其他情况正好相反! 3、已知两坐标系纵轴夹角计算 X 0、Y 0为施工坐标原点,α为两坐标系纵轴夹角 0cos sin p p X X x y αα=+- 0cos sin p p Y Y y x αα=+-

坐标计算方法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④变坡点高程:H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第二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 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 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般是不单独命题的,常作为知识点出 现在相关的位置关系中. 2.两点间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基本知识点,点到直线的 距离公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直线与 圆或圆锥曲线的问题中来考查. [归纳·知识整合] 1.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为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 ?? ? ??A1x+B1y+C1=0, A2x+B2y+C2=0 的解, (1)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 (2)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探究] 1.如何用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提示:当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时,两直线相交;没有交点时,两条直线平行,有无数个

交点时,两条直线重合. 2.距离 点P 1(x 1,y 1), P 2(x 2,y 2)之间的距离 |P 1P 2|= x 2-x 12+y 2-y 12 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 离 d = |Ax 0+By 0+C | A 2+ B 2 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间的距离 d = |C 1-C 2| A 2+ B 2 [探究] 2.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使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要注意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使用两条平行线间距离公式时,要将两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且x 、y 的系数对应相等. [自测·牛刀小试] 1.(教材习题改编)原点到直线x +2y -5=0的距离是( ) A .1 B. 3 C .2 D. 5 解析:选D d = |-5|12+22 = 5. 2.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是(3,4),则AB 的长为( ) A .10 B .5 C .8 D .6 解析:选A 设A (a,0),B (0,b ),则a =6,b =8,即A (6,0),B (0,8).所以|AB |=6-0 2+ 0-82=36+64=10. 3.若三条直线2x +3y +8=0,x -y -1=0和x +by =0相交于一点,则b =( ) A .-1 B .-1 2

中点坐标公式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练习题

中点坐标公式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练习题 1.在数轴上的两点A ,B 分别表示实数m,n ,则AB 的距离AB = 2.在平面直角坐系中, ①A(3,4),D(3,-2),则=AD ; ②D (3,-2),B (-5,-2),则=BD 。 ③此时=AB 。 3.若()()2211y ,x B ,y ,x A ,则=AB 4:A(x,0)和 B(2,3)的距离为23,求x 的值。 5: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是A(-1,0)、()0,1B ,?? ? ? ??23,21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6:求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7.已知点()y ,x A 到点()3,2B 的距离是5, ①试问满足条件的A 点有多少 ②这样的A 点有何特点他们的全体将构成什么图形 8.求下列两点的距离: ①()()3,2B ,3,1A - ②()()71 B 3,1A ---,, ③()()12B 31 A --,,,

9:已知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1B ,2,2A ---,()()4,0D ,3,3C ,试判断这个四边形的形状。 10.求中点坐标: ①已知()()5,4B ,3,2A ,求AB 的中点坐标。 ②已知()()2211y ,x B ,y ,x A ,求AB 的中点坐标。 11.试证3(P ,)8,6(Q ,)2,5(R ,)4三点在同一条直线。 12.己知6(M ,)4-为AB 的中点,且点A 坐标为4(,)6-,试求B 点坐标。 13.设1(-A ,)3-,3(B ,)0,5(C ,)4,则平行四边形ABCD 中,试求D 点坐标。 14.ABC ?中,三边AB ,BC ,CA 的中点坐标为1(-D ,)1,4(E ,)1-,2(-F ,)5,求此ABC ?三顶点的坐标。

坐标方位角计算实例

坐标方位角计算实例 在市政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根据已知导线控制点,利用经纬仪、钢尺测设待定点的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需要计算坐标方位角或点位坐标,根据工作中实践体会将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 根据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极坐标法) 首先明确方位角的概念,方位角是指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开始,顺时针量到直线的夹角,以坐标纵轴作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以下简称方位角)。测量上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纵坐标轴为x轴,横坐标轴为y轴,象限名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图1),即第Ⅰ象限x>0 y>0;第Ⅱ象限x<0 y>0;第Ⅲ象限x<0 y<0;第Ⅳ象限x>0 y<0,或许对于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x、y 轴位置不同,象限规定不同,觉得难理解,其实能注意到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只是规定不同,x轴与y轴互换,象限的顺序与相反,因为轴向与象限顺序同时都改变,只要真正理解了方位角的定义,测量坐标系的实质与数学上的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数学中的公式可以直接应用到测量计算中。 1.1 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 ΔxBA=xA-xB=+123.461m ΔyBA=yA-yB=+91.508m 由于ΔxBA>0,ΔyBA>0 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 αBA=arctg =36°32'43.64" ΔxBP=xP-xB=-37.819m ΔyBP=yP-yB=+9.048m 由于ΔxBP<0,ΔyBP>0 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 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 arctg 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 arctg 1.2 计算放样数据∠PBA、DBP ∠PBA=αBP-αBA=129°59'59.03" 1.3 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2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 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在空间中取一点0作为原点,过0点作三条两两垂 直的数轴,通常用x、y、z 表示. 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 轴的正方向看,x 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 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这时,我们在空间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O —xyz, 0叫做坐标原点. 如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1.三条坐标轴两两垂直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 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中三条轴两两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3. 如果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 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4. 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时,一般情况下使/ xOy=135°, / yOz=90°. 空间点的坐标 1. 点P的x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y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x轴, 这个平面与X轴的交点记为P x,它在X轴上的坐标为X,这个数X就叫做点P的x坐标; 2. 点P的y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y轴, 这个平面与y轴的交点记为P y,它在y轴上的坐标为y,这个数y就叫做点P的y坐标; 3. 点P的z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y,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z轴, 这个平面与Z轴的交点记为P z,它在Z轴上的坐标为Z,这个数Z就叫做点P的z坐标; 这样,我们对空间的一个点,定义了一组三个有序数作为它的坐标,记做P (x, y, z),其中x, y, z也可称为点P的坐标分量. 已知数组(x, y, z),如何作出该点?对于任意三个实数的有序数组(x, y, z):(1)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 x, P y, P z,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 (2)再分别通过这些点作平面平行于平面yOz、xOz、xOy,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 所求的点. 空间点的坐标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每两条轴分别确定的平面xOy、yOz、xOz叫做坐标平面; 2. 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定律明细介绍

计算细则 1、坐标计算: X1=X+Dcosα, Y1=Y+Dsinα。 式中Y、X为已知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 1)、方位角=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arctan(y2-y1)/(x2-x1)。加减180(大于180就减去180(还大于360就在减去360)、小于180就加180 如果x轴坐标增量为负数,则结果加180°。如果为正数,则看y轴的坐标增量,如果Y轴上的结果为正,则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S=√(y 2-y1)+(x2-x1), 1)、当y2-y1>0,x2-x1>0时;α=arctan(y2-y1)/(x2-x 1)。 2)、当y2-y1<0,x2-x1>0时;α=360°+arctan(y2-y1)/(x 2-x1)。 3)、当x2-x1<0时;α=180°+arctan(y2-y1)/(x2-x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拨角:arctan(y2-y1)/(x2-x1) 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180°,若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 目标高程=测点高程+?h+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 (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 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 知A(Xa,Ya)、Sab、αab,求B(Xa,Ya) 解:?Xab=Sab×COSαab 则有Xb=Xa+?Xab ?Yab=Sab×SINαab Yb=Ya+?Yab 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 已知A(Xa,Ya)、B(Xb,Yb),求αab、Sab。

程序(已知坐标算里程及左右距离)

DK Defm22<┘(以下简化为←) R“R=”:C“L0=”:F“ZUO=-1,YOU=1”:A“PJ=”:B“T0=”:Z“JD-DK=”:G“JDX”:V“JDY”:Z[1]=B:Z[2]=Z:Z[3]=G:Z[4]=V← I=0:J=0:M=C/2-C3/(240R2):P=C2/(24R)-C4/(2688R3):D=90C/(лR): T=(R+P) tan(A/2)+M:K=лRA/180+C:J=B+AF:prog“JD”:Z[21]=J: Z[22]=Z-T+K:Z[5] = G-TcosB:Z[6]=V-TsinB:Z[7]=Z[5]+McosB+(R+P)cos(B+90F):Z[8]=Z[6]+MsinB+ (R+P)sin(B+90F)←U=C-C5/(40R2C2):H=C3/(6RC)-C7/(336R3C3):PoI(H,U): J=90-J:prog“JD”:J=B+J F:prog“JD”←Z[9]=Z[5]+Icos J:Z[10]= Z[6]+Isin J:Z[11]=G+Tcos(Z[21]):Z[12]=V+Tsin(Z[21])←PoI(Z[10]-Z[8],Z[9]-Z[7]):J=90-J:prog“J D” :Z[13]=J←J=J+(A-2D)F:prog “JD” :Z[14]=J ←“CE DIAN”◢LbI0:←{XY}:X“XN=”:Y“YN=”:PoI(Y-Z[8],X-Z[7]←J=90-J:prog“JD”:W=J:J=J-Z[13]←prog“JD”:Z[15]=J←J=W-Z[14]←prog “JD”:Z[16]=J←F=1=﹥Goto1◣F=-1=﹥Goto2◣← LDI1:←Z[15]>180=﹥Goto3◣←Z[16]≤180=﹥Goto5:≠﹥Goto4◣← LDI2:←Z[15]<180=﹥Goto3◣←Z[16]>180=﹥Goto5:≠﹥Goto4◣← LDI3:←“H1”◢PoI(Y-Z[6],X-Z[5]):J=90-J:Prog“JD”← J=J-Z[1]+90:Prog“JD”←S=IsinJ←S>0=﹥L=0:Goto6◣←S≤0=﹥Z[19] “DK”=Z[2]-T+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4:←“Y”◢F=-1=﹥Z[15]=360-Z[15] ◣Z[19]“DK”=Z[2]-T+C+лR(Z[15]/180◢F=1=﹥Z[20]“LD”=-(I-R) ◢≠﹥Z[20]“LD”=I-R◢◣Goto0←LbI5:←“H2”◢PoI(Y-Z[12],X-Z[11]):J=90-J:prog“JD”:W=J:J=Z[21]-90: Prog“JD”:J=W-J:Prog“JD”:S=IsinJ:S<0=﹥L=0:S=-S←Goto7◣←S≥0 =﹥Z[19]“DK”=Z[22]+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6:←L=L+S:U=L-L5/(40R2C2):H=L3/(6RC)-L7/(336R3C3): PoI(H,U):J=90-J:Prog“JD”:W=J:J=Z[1]+WF:Prog“JD”:Z[17]=Z[5]+IcosJ:Z [18]=Z[6]+IsinJ←J=J+2WF:Prog“JD”:J=J-90:Prog“JD”:W=J←PoI(Y-Z[18], X-Z[17]):J=90-J:Prog“JD”←J=J-W:Prog“JD”:S=IsinJ:AbsS>0.001=﹥Goto6◣←Z[19]“DK”=Z[2]-T+L+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LbI7:←L=L+S:U=L-L5/(40R2C2):H=L3/(6RC)-L7/(336R3C3): PoI(H,U):J=90-J:Prog“JD”:W=J:J=Z[21]-180-WF:Prog“JD”←Z[17]=Z[11]+I cosJ:Z[18]=Z[12]+IsinJ:J=J-2WF:Prog“JD”←J=J-90:Prog“JD”:W=J←PoI(Y- Z[18],X-Z[17]):J=90-J:Prog“JD”←J=J-W:Prog“JD”←S=IsinJ:AbsS>0.001=﹥Goto7◣←Z[19]“DK”=Z[22]-L-S◢F=1=﹥Z[20]“LD”=FIcosJ◢≠﹥Z[20]“LD”=-FIcosJ◢◣Goto0← JD J<0=﹥J=J+360◣←J≥360=﹥J=J-360◣←注:◣为空心三角此程式为已知坐标计算该点里程和距中心距离。适用于等缓和曲线之曲线。 R→半经;L0→C缓和曲线长;ZUO=-1,YOU=1→F,-1为左,+1为右;PJ→A偏角;T0→B直緩到JD方位角;JD-DK→Z,JD里程; JDX、JDY→G、V交点坐标;CE DIAN→开始输入测量点数据;XN=、YN=→X、Y实测点坐标;H1→为测点位置,表示测点在第一缓和曲线或前直线段;Y→表示测点在圆曲线段;H2→表示测点在第二缓和曲线或后直线段;DK、LD →分别表示测点里程和距线路中心距离;-LD表示在线路左侧, LD表示在线路右侧。

EXCEL制表计算坐标的方位角及距离

EXCEL中计算方位角距离公式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未知浏览次数:424 电子表格中求方位角公式 度格式: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度分秒格式: =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 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60)&"-"&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60-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60))*600)/10 其中:A1,B1中存放测站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上面的计算出来的是度分秒格式,也就是字符串格式,不能用来计算,只是用来看的哟!下面这个简单一点: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求距离公式: =Round(SQRT(POWER((A3-$A$1),2)+POWER((B3-$B$1),2)),3)

测量坐标计算

一、坐标正反算: 数学数轴X (横轴)Y (竖轴) 测量数轴Y (横轴)X (竖轴),测量计算中以测量竖轴判断象限,象限以顺时针排列。 正算cos AB B A AB X X D α?=+sin AB B A AB Y Y D α=+? 反算=arctan B A AB B A Y Y X X α-- AB D = ⑴若坐标方位角为第一象限角,则:R ab =αab ; ⑵若坐标方位角为第二象限角,则:αab =180°-R ab ; ⑶若坐标方位角为第三象限角,则:αab =180°+R ab ; ⑷若坐标方位角为第四象限角,则:αab =360°-R ab 。 二、相对坐标计算 1.单圆曲线要素及计算: α为转向角,R 为曲线半径 切线tan 2T R α= 曲线长180L α=πR 外矢距 0sec 12E R α??=- ??? 切曲差q=2T L - 直圆点里程ZY=JD-T 圆直点里程YZ=ZY+L 曲中点里程QZ=YZ-L/2 R>300m 时,曲线上20m 定一个桩,R<200m 时,曲线上100m 定一个桩。 l i 为曲线点至ZY (或YZ )的曲线长 i 点与ZY 点在曲线上夹角 i 180 =i l R απ? i 点与ZY 点在X 上变化sin i i x R α=

i 点与ZY 点在Y 上变化()1cos i i y R α=- 2.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相对坐标计算 曲线要素: L:曲线总长L 0:圆曲线长 l 0:缓和曲线长 切线长()tan 2T R p m α =++ 曲线总长 外矢距0()sec 2E R p R α =+- 切曲差2q T L =- 主点里程: 0HY ZH l =+0()2L QZ HY l =+-0()2L YH QZ l =+- 检核:2HZ ZH T q =+- β0缓和曲线的切线角,即HY(或YH)的切线与ZH(或HZ)的切线的交角 m 切垂距,即ZH(或HZ)至圆心O 1向ZH 点或HZ 点的切线做垂线垂足的距离 p 为圆曲线的移动量,即垂线与圆曲线半径R 的差 δ0缓和曲线总偏角,即从ZH 测设HY 或从HZ 测设YH 的偏角 0l 缓和曲线长 切线支距法 缓和曲线:59 2244 00 403456l l x l R l R l =-+ 圆曲线: 000022 90 180180==2l l l l l l R R R ?βπππ---?=?+?() (X 、Y 计算出后需进行转换) l 曲线长,该点到ZH 或HZ 的曲线长 ?为圆曲线上某点的切线与综合曲线切线的夹角 三、相对坐标与施工坐标的转换 1、ZH 至YH 之间测设点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

坐标与距离的换算

package com.logistics.util;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math.BigDecimal;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a43581754.html,.URL;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a43581754.html,.URLEncoder;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a43581754.html,ng.StringUtils; public class LatitudeUti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KEY_1 = "ChwEVlrmoje34iED20piImPc"; /** * 根据地址查坐标 * @param address 地址,格式:深圳市罗湖区火车站 * * @return */ // @param key 申请ak(即获取密钥),若无百度账号则首先需要注册百度账号。 public static Map getGeocoderLatitude(String address){ BufferedReader in = null; // if(CommonUtil.NotEmpty(key)){ // return null; // } try { address = URLEncoder.encode(address, "UTF-8"); URL tirc = new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a43581754.html,/geocoder?address="+ address +"&output=json&key="+ KEY_1);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tirc.openStream(),"UTF-8")); String res;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while((res = in.readLine())!=null){ sb.append(res.trim()); } String str = sb.toString(); Map map = new HashMap(); if(StringUtils.isNotEmpty(str)){ int lngStart = str.indexOf("lng\":"); int lngEnd = str.indexOf(",\"lat");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及计算器算角度 在空间中坐标计算距离: 设A(x1,y1,z1),B(x2,y2,z2) |AB|=√[(x1-x2)^2 + (y1-y2)^2 + (z1-z2)^2] (工程中Z项为0,开根号时忽略Z的值---数值过小可忽略) |AB|=√[(x1-x2)^2 + (y1-y2)^2 ] 角度计算方法: Rab(锐角) Rab=acrtan[(Yb-Ya)/(Xb-Xa)] (计算出来为十进制度表示法,转换为度分秒见下) α=360°-Rab 例:后视点D41(3137842.164,537144.921)前视点D41-1 (3137826.46,537253.133)求S,α。 ①S= √[(Yb-Ya)^2+(Xb-Xa)^2] =109.346m Rab=acrtan[(Yb-Ya)/(Xb-Xa)] =acrtan(108.212/15.704) =acrtan6.890728(最好保留6位) ②计算器算 acrtan6.890728 输入6.890728 点计算器上Inv +tan显示atand(6.890728)=81.742736(此时为十进制度数)再点dms(转换度分秒) =81.4433即为81°44′33″ ③最后α=360°- 81°44′33″=278°15′26″ 计算器算角度转换度分秒 点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这个计算器有两种模式,点《查看》有一个下拉菜单,有标准型和科学型。选择科学型。在输入区下方有一排选项十六进制;十进制;八进制;二进制;角度;弧度;梯度。一般默认就是十进制和角度,如不是则应点上十进制和角度。 例:把18.69和15.5度转换成度分秒(电脑配置的科学计算器可能没有Hyp 可少这一步) 先输入18.69---再钩上Hyp---再点dms。这时就显示18.4124, 这就是18度41分24秒。 输入15.5---钩上Hyp---点dms。显示15.3,就是15度30分。 如把度分秒转换为度(接上例) 先输入18.4124---钩上Ⅰnv---再点dms,就转换成度了18.69度。 要求函数值就必须输入度数,输入度数后正弦点sin;余弦点cos ;正切点tan,函数值直接就显示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