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选修论文(南宁)

旅游地理学选修论文(南宁)
旅游地理学选修论文(南宁)

南宁市旅游业可喜变化

南宁市自2004 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以来,南宁市旅游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大繁荣、大发展,知名度不断扩大。10 年之后的今天,南宁市已具有“文化南宁”“名胜南宁”的特征,同时成为游客的“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2004 年以前,南宁市有啥好玩好看的去处,还真是让人屈指可数。除了市内的青秀山风景区和南宁动物园,外围的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大明山风景区拥有较稳定的客源外,其他旅游地的吸引力都不大。其实,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那么该如何开发南宁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到南宁来呢?10 年来,南宁市兼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硬件建设与内涵挖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培育出具有南宁地域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最终达到“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格局。

如今,纵观整个南宁旅游业,整体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南宁市国家A 级景区从以前少数几家上升至现在24 家,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 家,广西乡村旅游区4 家,产业规模正不断完善。国内、国际均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内有山水风光游、休闲养生游、环大明山游、美食天堂游等8 条线路;外有中越跨国游、新马泰三国游、印尼风情游等系列国际路线。当前正在着力打造大明山、青秀山风景区、中国水城、龙象谷等龙头旅游项目。这一批批主题化、规模化、综合性强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极大地推动了南宁建设成国际都市旅游休闲旅游区。2009 年,南宁市成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城市”;2012 年,南宁市成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养生休闲之都”……

南宁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也于2007 年成立,到南宁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得到“一站式”服务。

集散中心还成为“奇山秀水绿南宁”形象的展现窗口,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了解南宁,并且爱上了这个“旅游胜地”。

打造发展的“文化引擎”,浓重的“南普”、骑楼、中山路夜市、重现南宁的邕州古堤和古城墙、百年基督教堂和老友粉……

曾经,提到本地文化,南宁人的脑海里就仅存这些文化碎片。其实,南宁有着鲜明的岭南文化、壮族文化特色,但历史文化遗存损毁比较严重,保护挖掘力度不够,文化影响力较小。

从 2002 年起,南宁市开展了历史文化工程,挖掘、保护文物古迹。将一批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进行维修和建设。逐渐把新华街水塔、金狮巷民居群、高等法院旧址、古城墙、古堤、黄旭初旧居、洋关码头与邕宁电报局,以及周边历史街区整合起来,给人们一个较为完整了解南宁历史的发展脉络。

“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主要广场、景点增加了历史文化内容。相继建成了民歌广场、金湖广场、南宁人民会堂、孔庙、广西体育中心等市区内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提升南宁的文化品位。并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开始实施

“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战略,掀起一场南宁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努力打造“广西文化新高地”。

南宁正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示范之地、面向东盟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枢纽。纵观在建的南宁博物馆、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一个个文化基地星罗棋布,遥相呼应。建成后,它们将成为反映南宁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南宁特色、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自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后,一批南宁民族歌舞、地方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民间工艺品等文化产品,顺利走出国门,得到了广大友人的认同和喜爱。南宁在向世人递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这两张闪亮的名片时,也正用稳步向前的姿态展现出它强劲的文化软实力,区域性国际城市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

东盟十载,南宁市第三产业因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助力我市经济飞速发展。南宁人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幸福感倍增。自 2004 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国内外很多商家以南宁为依托进军东盟国家,因此,纷纷聚焦南宁,共同开发文化产业。南宁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2011 年,南宁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5.16 亿元,总量居广西之首。

已连续举办多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形成了南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南宁第四个“旅游黄金周”。由民歌节引发的文化效应、投资效应、旅游效应显著增强,不少投资商,因为民歌节认识了南宁、爱上了南宁,进而到南宁投资创业。在民歌节的带动下,整个南宁市的文化节庆产业红红火火,发展出一批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一地一节”活动,多种多样的节庆活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也是南宁市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近年还发展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南宁市的旅游总收入从2006 年在全区各市率先突破100 亿元大关,到2012 年达到403亿元,稳居全区各市之首,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从以上数据表格、柱形图、饼图可以充分看出南宁市这些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展示旅游业以独特而强大的带动促进功能,还刺激着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增进交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积极贡献。由此可以得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南宁市重要支柱产业。

展望未来。在今后三年,南宁市将加快推进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大对龙象谷、大明山、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等大型景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推进南宁国际旅游中心、十里花卉长廊、上林大龙湖、上林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广西渔牧生态园、马山红水河、横县宝华山、武鸣大明谷、武鸣千艺大观、宾阳宾州古城、隆安布泉河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以“绿满邕江”工程景观改造建设及南宁内河改造工程为平台,培育和发展邕江水系旅游产品;以南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缮为契机,把“三街两巷”打造成为南宁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旅游文化休闲旅游街区。

打造南宁旅游新跨越几点建议

一、以打造宜游城市为导向,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宜居要宜游,宜游必宜居,宜游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最高境界。一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公园里的城市。按照宜居、宜游城市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修编城市发展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旅游重点专项规划,着力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旅游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优良,拥有一批在全国和东南亚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成为服务全国、对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具有较高国际旅游知名度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和强化城市的旅游功能,打造城市景观系统和整体性旅游产品。在审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饭店等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二、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和各主要景区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星级饭店

和旅游交通沿线指示牌、公厕、餐饮以及旅游公共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城区及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的完善,开通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加快推进南宁国际旅游中心建设,完善旅游咨询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标识系统,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精心组织“南宁礼物”设计大赛,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高购物、娱乐、餐饮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其一、以打造龙头旅游项目为重点,增强南宁旅游吸引力

1、是加快南宁都市旅游片区建设,高速环道以内以都市观光、商贸会展、休闲购物、美食娱乐、住宿为主要功能,加强宾馆的建设和改造,建设旅游美食街、风味小吃街、商贸购物中心、主题街区、城市内河水系景观。高速环道以外以康体休闲、乡村旅游、森林游憩为主要功能,开发观光农业、主题公园、民族旅游产品。南宁市六县范围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主要旅游功能,开发自然山水观光游、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田园体验游等产品。

2、是加快环大明山旅游片区建设,以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为龙头,整合环大明山周边旅游资源,优化大明山旅游产品结构,提升大明山旅游品位,突出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岭南奇山、壮乡仙境”的总体形象,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努力塑造大明山旅游品牌。

3、是推动龙象谷旅游片区建设,以凤亭河水库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的气候条件为依托,加快推进龙象谷项目,以及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七馆三街”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居住等功能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区。

其二、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为载体,提升南宁旅游产品竞争力

1、是着力打造绿城、水城旅游品牌。

以青秀山、五象岭、邕江景观带、城市内河水系景观系统、民族大道景观带、城市中心商业游憩区、昆仑关景区作为“绿城”文化旅游品牌的支撑,带动城市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绿城景观建设,构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生态园林景观;以相思湖、明月湖、南湖、良凤江湖、五象湖等五大湖以及民歌湖的建设为支撑,打造各具特色的水主题公园景观,开发环城水系休闲旅游。

2、是着力打造养生休闲旅游品牌。

地处亚热带的南宁,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常放,养生休闲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南宁市良好的山地森林环境、高品质的温泉资源、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动养生保健旅游的开发。利用大明山等良好的山地森林环境,不断完善山地森林养生保健设施,开发森林浴、食疗、养生操、山地运动等养生保健项目。推进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嘉和城温泉谷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温泉淋浴、温泉水疗、养生食疗、中医药养生讲座以及与温泉相关的保健养生项目,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温泉疗养度假基地。进一步完善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功能和设施,促进南宁传统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开发,推出以传统中医药为主要内涵的足疗、中医推拿按摩、食疗、美容等养生保健项目。

3、是着力打造民族节庆旅游品牌。

注重开发民歌文化、东盟文化、壮族骆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挖掘壮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山水文化等资源,展现南宁风光、民族风情,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旅游内容。推出具有鲜明壮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养生游线路。精心策划打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发具有南宁特色、体现文化内涵、符合市场需求的适销旅游节庆活动产品。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及“月月旅游节”,通过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丰富南宁旅游的内容,让海外游客充分体验到南宁旅游的民族文化和独特魅力,提高南宁旅游的竞争力。

4、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完善旅游线路设计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求新求异的旅游想法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 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应该根据游客自己的需要为其提供同线不同游的旅游服务; 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加强与周边旅游中心的合作, 开发联动旅游线路, 将产品与市场延伸到珠三角以及东盟各成员国, 整合资源, 实现旅游线路一体化设计、定位和使用, 加强信息共享, 客源互送, 从而构筑统一的信息平台。据广西统计年鉴, 南宁2010 年城镇居民出游情况按城市和旅游目的可分为八大类即: 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商务、会议、度假、休闲、宗教、朝拜、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其他( 见图2) 。其中度假、休闲为18. 85%其所占比重已超过观光游览( 17. 66%) 成为居民出游的首选方式, 探亲访友与商务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分别为16. 6% 和16. 54% , 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南宁旅游集散中心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开发了很多具有特色、针对散客的旅游产品, 比如巴马寿乡一日游、德天瀑布一日游等均比较成功, 客源市场比较成熟, 虽然这些旅游产品种类多, 但是多以观光一日游为主,以休闲度假一日游的不多。

因此应该在完善观光游的同时侧重开发休闲度假游, 不断开拓市场, 吸引游客; 另外在开发一日游的同时应注重二日游的开发, 使游客真正能够游在南宁、住在南宁, 这样不仅给集散中心带来收益, 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三、以宣传营销为抓手,进一步扩大南宁旅游影响力

1、要加大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参加境内外旅游专业展会,推广、促销南宁旅游产品及精品线路。组织“南宁旅游大篷车”等专项活动,宣传推介南宁旅游,为旅游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巩固南宁市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强与航空公司协作,推动国际航线开发,做到航线开到哪里,旅游宣传就做到哪里。

2、要做好媒体旅游宣传工作。加强在电视台、报纸杂志、知名网站等媒体对南宁旅游的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和推介南宁旅游;在境外报刊投放南宁旅游宣传广告,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南宁的旅游资源。

3、要加强旅游开放合作。借助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举办的契机,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合作,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开辟旅游线路,共同推介旅游产品,共同推动无障碍旅游。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联系,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区,合力打造两广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推进南宁市与各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送。邀请国内外考察团、摄影家到南宁进行采风、踩线,借此宣传、展示南宁旅游形象,推动南宁与相关城市旅游合作交流。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云贵高原 摘要 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 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 正文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

1.1地貌 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 1.1.1岩溶地貌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

中国旅游地理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个空1分,共14分) 1.岭南四大名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佛教分三个派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高僧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方至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三大名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的顶属于() A.庑殿顶B.歇山顶 C.悬山顶D.硬山顶 2. 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3. “以山为陵”是()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4.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5.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 C.圆明园D.拙政园 6.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它们的正式名称依次是() A.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 B.格鲁教、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 C.宁玛教、萨迦教、格鲁教、噶举教 D.萨迦教、宁玛教、格鲁教、噶举教 7. 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是() A.盂兰盆节B.涅槃节 C.浴佛节D.佛成道节 8. 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 A.武当山、庐山、罗浮山 B.蓬莱、方丈、瀛洲 C.龙虎山、天台山、武当山 D.青城山、武当山、终南山 9.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是() A.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仙鹤寺 B.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大明寺 C.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D.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 10.古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吴分别是指() A.曹操和吴道子B.曹操和吴国 C.曹仲达和吴国D.曹仲达和吴道子 11.()是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的圆形穹庐顶的流动住宅。 A.吊脚楼B.蒙古包C.四合院D.围屋12.福建菜尤以烹饪()见长。 A.海鲜B.家禽C.辣椒D.烤鸭13.端砚产于广东() A.云浮B.潮州C.肇庆D.韶关1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现存于北京国子监的() A.《石鼓文》B.《兰亭序》 C.《赤壁赋》D.《纪泰山铭》 15.基督教的标记是() A.新月B.莲花 C.十字架D.八卦太极图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云南

《旅游地理概述》课 课程论文 题目: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时尚设计103 学生姓名:顾佳敏学号: 10404040321 2012 年5 月01 日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下面就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景点简要介绍一下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

旅游地理选修课论文

河xxxxxx选修课 专业论文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学生姓名:@V张倩V (2014xxx2)学院:河xxxx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xxx班 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周二) 任课教师:付xxx 2015年6月15日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摘要:“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体验式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体验式旅游应运而生!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传统旅游人性化服务 一、体验式旅游背景 “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好的发展机遇, 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可体验内容, 增加了旅游者选择的余地, 而且体验经济和体验性行业的诞生可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使旅游业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旅游业的发展表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 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 二、体验式旅游概念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

旅游地理学 期中测试题 1

期中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2. 旅游流 3.旅游社会容量 4.旅游动机 5.条件价值评价法 6. 旅游开发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2.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3.简述旅行费用评价法 4.简述旅游环境保育的理论方法与内容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拓展策略。 2.论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是分析由季节性所引起的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计算公式为R =()∑=-12121233.8i i x 。R 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 年的比重。 2. 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3.旅游社会容量 社会容量(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是一种“需求导向型”计算模式,是指旅游者和当地人口所能承受的因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 4.旅游动机 促使旅游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通常被称之为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激励旅行游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是满足旅游需求的内在考虑。 5.条件价值评价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6. 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是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认识过程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前,要认识所购买的旅游产品,要明确哪个产品符合自己的旅游偏好。然而,由于旅游产品购买过程和消费过程不同步,旅游者在购买前不可能看到旅游产品,只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旅游地理学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和旅游学关系密切,是地理学与旅游学孕育出来的现代学科,20世纪末我国旅游地理学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学科在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旅游;地理;内容;趋势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源自旅游学中,与其关系密切。旅游学是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因此,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总结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演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 二、旅游地理学的内容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开发、评价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学者已经对旅游资源的分布,保护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种类多、新开放的旅游资源不断增多,因此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工还要继续加强。当前,我们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形成一整套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持续性利用。 2(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探讨影响旅游者的地理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对旅游的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3(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各领域应共同遵循的准则。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加强对旅游行为的指导性。旅游地理学涉及到旅游学和地理学,更要求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研究;旅游地理与旅游者最优化研究、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等。 三、旅游地理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可以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具体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下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是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协调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开发者要正确的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协调发展与地理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他要求开发者要全面考虑开发地的生态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强调整体效益,全面处理好社会、环境与效益的关系,使旅游业 得以健康发展。旅游地理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恢复性、脆弱性的特点,一旦破环,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丧失,这就要求我们建了一个科学的旅游体系,将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益控制在自然地理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既要关心经济效益,又要保护旅游区的地理环境,维护旅游区居住者的安定与和谐,创造优质的旅游环境生态。 2(特色旅游原则。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就是要看旅游地的特色和品牌资源,旅游地的特色资源是旅游业的灵魂。如果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没有特点,没有美感,就不能吸引游人。发展特色旅游要向旅游者推出本地区的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特色自然资源举不胜数,例如。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8、.泰山和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 A.险、幽 B.雄、秀 C.险、奇 D.雄、奇 9、《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的( )。 A 、随州 B 、襄樊 C 、十堰 D 、武汉 10、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说的是( )。 A 、爱晚亭 B 、岳麓书院 C 、橘子洲 D 、麓山寺 11、( ) 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美,号称“庐山第一奇观”。 A 、三叠泉 B 、茅屋瀑布 C 、五龙潭瀑布 D 、黄龙潭瀑布 12、( )位于杭州市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A 、宋城 B 、瑶琳仙境 C 、清明上河园 D 、宏村 13、( )名胜古迹和山海胜景兼而有之,一向以“海天佛国”着称于世。 A 、普陀山 B 、九华山 C 、莫干山 D 、雁荡山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旅游地理论文

国土资源学院旅游地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 发展思路浅析 姓名曹燕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年级 2009级1班 学号 200912140101 2011 年12 月1 0日 国土资源学院

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发展思路浅析 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9级1班曹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主题公园在中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主题公园因其“以游乐为 目标、主题明确、游乐形态丰富、模拟景观独具特色”而成为一种新型 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公众,已经成为城市人闲暇时度假的最好去处。本 论题将从优势、劣势等方面展开,着重剖析成都温江置信国色天香旅游 发展的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该主题公 园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色天香;模拟景观设计;主题公园 Chengdu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me park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s analysed Abstract:In the 21 st century, theme park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life water produc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e park because of its "as the goal, theme amusement clear and amusement form rich, simulation landscape unique" and become a new tourism projects attracted a large public, has become a city people when leisure vacation the best place. The topic will be from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such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engdu WenJiang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heme park faster,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uoSeTianXiang simula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me park

中国旅游地理 期末论文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一、贵州省之概要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省份,它拥有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一)自然景观 1、地文景观之岩溶地貌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岩溶博物馆——织金洞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织金县城东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乡东街口距贵阳150公里。织金洞规模宏大,景色壮观,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它的长度,已探明的为13.5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溶洞。洞里的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帘,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还有间歇水塘、地下湖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姓名:*** 学号:******** 班号:*******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的主要基本类型,其次,总结归纳了其主要旅游资源特点,最后,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自己的初步思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川乐山主要旅游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初步建议。 关键词: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开发;保护建议 1、四川乐山概况 1.1位置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成都平原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 1.2政治、经济、文化 乐山市行政区划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21个乡(镇)、2349个村、17745个组。幅员面积12827k㎡。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文化的样本,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从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明清时期,峨眉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乐山不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且方言文化十分多样。在乐山,中部地区讲乐山方言(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西北部地区的夹江县讲夹江方言,(峨眉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讲峨眉山方言,西南部地区(马边县、沐川县)讲嘉南方言,东部地区(井研县)讲自贡方言。因为乐山境内方言的多样性,汉语语言学家们在做汉语方言学术研究之前,通常要到乐山来作实地考察。 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0年6月,乐山正式成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地理与旅游论文

浅谈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 摘要:当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需求也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旅游地质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奇特性的特点,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本文将结合作者在黄山旅游的亲身经历,通过对具体旅游景观的分析,简要阐述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探索旅游景观的成因,为大家在观赏旅游资源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岩石圈旅游地貌类型黄山旅游资源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在频繁的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历史古迹的游览,更多的是想感受碧水、蓝天、绿地、奇峰异洞等自然景观。而这些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大多都与岩石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岩石圈内地形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与变化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而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塑造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其中较为常见和特殊的有山地地貌、喀斯特地貌、荒漠地貌、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这些不同的地貌也成就了不同的旅游景观,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观赏享受。就我国而言,正如通常所讲的,我们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有着众多独特的地质景观。例如,山地地貌,我们有着五岳,黄山,峨眉山等众多名山;南方的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分布区域;荒漠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更为常见,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着许多冰川地貌;另外,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岩石在内外力的作用发生了地表形态的变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景观。通过内力作用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另外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它们通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下的溶洞、天坑、石笋、石芽等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气候干燥的沙漠、戈壁还有气候严寒的冰斗、角峰、U形谷都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二、以安徽黄山为例介绍地质运动形成的旅游景观 2015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到安徽省黄山旅游,感受到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黄山最有名的便是“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早上到了黄山的后山风景区,空气非常湿润,太阳还未完全漏出他的面孔,郁郁葱葱的松树在山

旅游地理学课程介绍

旅游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Tourism Geography 课程编号:学分:3 学时:54 先修课程:无替代课程:无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区划、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有较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积极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内容 旅游地理学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与会展旅游、旅游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同时学生应学会旅游文献的查找、阅读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本科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Tourism geography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Tourism geography, including tourist behavior, tourism demand research,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pac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and competition. It includes city and exhibition tourism, tourism capacity,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ourism division, tourism impacts and tourism planning. Students should also learn to find travel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ssay writing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and undergraduate thes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writing.

告别三峡游_的影响及理论解释--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2)0520608209 收稿日期:2002205210;修订日期:2002207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01) 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2),男,云南个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研究。E 2mail : ee69@zsu 1edu 1cn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摘要:本文在对“告别三峡游”的发展和问题进行介绍、描述和预测的基础上,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结论是“告别三峡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促销手段,可以短时促进旅游的发展,但是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不能随便使用。 关 键 词:“告别三峡游”;影响;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长江三峡旅游是传统的观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旅游“黄金水道”、“中国旅游四十佳”之首和中国14条“旅游热线”首选,历来受到国家旅游局的重视。三峡游的客源覆盖海外游客市场、国内远程市场和区域游客市场。自三峡工程启动后,三峡旅游与工程的建设进展息息相关,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 对三峡游产品,业界和学术界已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1~3],对“告别三峡游”也做过 相应的研究,如:尚葵等从文化传播角度对“告别三峡游”进行了研究[4\〗,但对“告别 三峡游”的结果和后续影响仍然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三峡旅游是一个由旅行社、游 船、岸上设施和景点四位一体构成的总体旅游产品[5]。从整体产品概念(TPC )来看,三 峡旅游产品的构成包括核心层次(Core Product )、形式层次(Tangible Product )及延伸层 次(Augmented Product )[6],其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7]。因此,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8]建立“告别三峡游”的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了解影响三峡旅游产品周期的市场特点,可以对三峡旅游的发展做系统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总结。本文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 )、系统动力学及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并提出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三峡工程列入议事和实施日程,自1992年始,国内一些旅游机构就打出“告别三峡游”的口号,错误地引导游客,认为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三峡美景消失,消失的时间第21卷 第5期 2002年9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21,No.5Sept.,2002

四川大学《旅游地理学2595》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旅游地理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一、单项选择师(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激发人类旅游最早、也是最持久的因素是(①)。 ①自然地理背景②文化地理背景③经济理地背景④环境质量背景 2.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是(②)。 ①附加性②替代性③可进入性④互补性 3.“钱塘观潮”的最佳时间为(④)。 ①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②农历四月十五至十八 ③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五④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 4.建有中国第一座温泉疗养院的温泉是(②)。 ①从化温泉②汤岗子温泉③阿尔山温泉④福州温泉 5.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于(②)。 ①1798年②1872年③1898年④1902年 6.最适于海浴的海岸地貌是(④)。 ①生物海岸地貌②淤泥质海岸地貌③海岸侵蚀地貌④砂砾质海地貌 7.在下列景点中,观日落的最佳地点是(②)。 ①泰山日观峰②庐山天池亭③普陀山海滨④衡山祝融蜂 8.目前,世界上滑雪场地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①)。 ①欧洲②北美洲③亚洲④非洲

9.紫禁城内最能体现满族政权曾统治中国这一历史的地方是(④)。 ①太和殿②乾清宫③交泰殿④坤宁宫 10.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的中国园林是(③)。 ①私人园林②宗教园林③岭南园林④江南园林 11.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长度最长的朝代是(②)。 ①秦代②汉代③明代④清代 12.佛教四大名山中,被称为普贤菩萨的“道场”的是(①)。 ①峨眉山②五台山③九华山④普陀山 13.灵渠始建于(③)。 ①春秋②战国③秦代④汉代 14.有“中国金字塔”之称的帝王陵墓是(④)。 ①秦始皇陵②汉武帝茂陵③唐太守昭陵④西夏王陵 15.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佛塔是(①)。 ①山东四门塔②陕西小雁塔③甘肃白马塔④河南嵩岳寺塔 16.中国节日中名称最多、含义最丰富、活动内容最多样化的是(②)。 ①春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重阳节 17.有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楹联的是(②)。 ①武汉黄鹤楼②昆明大观楼③成都望江楼④岳阳市岳阳楼 18.通常认为人造景观起源于(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