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膜的制备研究

聚苯胺膜的制备研究
聚苯胺膜的制备研究

聚苯胺膜的制备研究

摘要

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导电材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聚合引发剂,盐酸为掺杂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系统地研究了盐酸、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用四探针法测定了聚苯胺的电导率,测试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过硫酸铵16.42g,盐酸12m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1g。聚苯胺的电导率可达0.78S/cm。

测定电导率最大的聚苯胺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率,结果表明聚苯胺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溶解率达到36%,从而选择三氯甲烷做溶剂,以聚苯乙烯为成膜物可以制备导电聚苯胺的自支撑膜,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聚苯胺粒度较为均匀。

关键词聚苯胺,自支撑膜,电导率,乳液聚合,溶解率

ABSTRACT

To obtai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conductive materials, polyaniline was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method using DBSA as emulsifier, ammonium persulfate as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hydrochloric acid as doping agent.the conductivity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hydrochloric acid, emulsifier and initiator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conductivity was measured by four probe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bes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ed: ammonium persulfate 16.42g, hydrochloric acid 12mL, DBSA 0.21g. The conductivity of polyaniline can be 0.78S/cm.

Determined the solubility of the maximum conductivity of polyaniline in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bility of polyaniline is the largest in chloroform and its dissolution rate of 36%, so chosen chloroform as solvent and with polystyrene as forming film, the self-supporting film of conductive polyaniline can be prepar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mine polystyrene is more uniform particle size.

Keyword: polyaniline, self-supporting film, conductivity, emulsion , solubility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1 绪论 (4)

1.1课题背景 (4)

1.2聚苯胺研究现状 (5)

1.2.1 聚苯胺的研究历史 (5)

1.2.2 聚苯胺的结构与特性 (6)

1.2.3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研究 (7)

1.2.4 聚苯胺的合成 (9)

1.2.5 聚苯胺膜的制备 (11)

1.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14)

2.1实验药品 (14)

2.2实验仪器设备 (14)

3聚苯胺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15)

3.1实验方案 (15)

3.2实验步骤 (16)

3.2.1 苯胺的蒸馏 (16)

3.2.2 聚苯胺的制备 (16)

3.3 分析检测 (17)

3.3.1 电导率σ测定 (17)

3.3.2红外光谱分析 (18)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18)

3.4.1电导率分析 (18)

3.4.3 红外光谱分析 (21)

3.5小结 (21)

4 聚苯胺膜的制备与表征 (22)

4.1实验方案 (22)

4.2实验步骤 (23)

4.2.1 聚苯胺溶解率测定 (23)

4.2.3 聚苯胺膜的制备 (24)

4.3聚苯胺膜导电性及形貌分析 (24)

4.4聚苯胺膜的SEM分析 (25)

4.5小结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聚苯胺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俗称导电塑料。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具有塑料的密度,又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还具备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在国防工业上可用作隐身材料、防腐材料,民用上可用作金属防腐材料、抗静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1]。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使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热门材料。到目前为止,其链结构、掺杂反应、导电机理等理论问题已经得到基本阐明,并有大量文献和综述报道公诸于世。由于聚苯胺是一种具有很强相互作用的共扼π键的大分子,因而难于溶解,不能熔融,从而难于加工应用[2]。研究者们为提高它的溶液加工性能做了许多研究,发现导电聚苯胺导电机理独特,单体价格低廉,环境稳定性及光学质量好,颜色转换快,循环可逆性好等优点,在众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

导电有机聚苯胺膜是一类具有导电性、光电性等多重功能的新型材料,因具有特殊的优良性能,近年来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在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光电转换和自动控制、红外反射、热电转换、电磁吸收与屏蔽等方面得到应用[4]。在众多领域也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如在电致变色智能窗、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抗静电涂层、印刷电路板、导电高分子电容器、光电二极管、聚合物发光电池、透明电极,电磁屏蔽、气体分离膜、传感器、人工肌肉、薄膜晶体管和光偶合器等领域。

目前所涉及到的众多应用领域如电激发光元件、二次电池、光化学电池、涂料、气体分离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能否方便地加工成大面积的薄膜成

型品,近年来关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旋转涂膜、LB膜技术、电化学聚合、氧化扩散现场聚合等在文献中已相继报道,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某些局限性[5]。近年人们对聚苯胺薄膜的溶液浇铸法也有研究,该方法具有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膜厚可控、可涂布于各种形状的表面等优点,改善了导电聚苯胺的加工性,又易工业化。

1.2 聚苯胺研究现状

1.2.1 聚苯胺的研究历史

1826年,Unverdorben[6]通过热解蒸馏靛蓝首次制得苯胺(aniline),产物当时被称作“Krystallin",因其可与硫酸、磷酸形成盐的结晶。1840年,Fritzsche[7]从靛蓝中得到无色的油状物苯胺,将其命名为aniline,该词源于西班牙语anil(靛蓝),他还把苯胺氧化成聚苯胺(polyaniline,简称为PANI).虽然聚苯胺很容易从“(NH4)2S2O8 + HCl +H2O+An”的体系中获得,但文献上对现象的描述却不尽相同,所得产品有深蓝色、紫色、浅棕色、棕红色、墨绿色……,作者都声称制备出了聚苯胺,这些众说纷纭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公允的解释。

二十世纪初,一个英国的科研小组和一个德国科研小组分别对聚苯胺的合成展开研究[8]。他们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苯胺进行氧化,得到一系列不同氧化程度的产物。他们发现聚苯胺的颜色与其主链上醌环的数目以及质子化的程度直接相关。

80年代,Macdiarmid与其合作者对聚苯胺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9]。他们在“(N H4)2S2O8+ HCl”体系中氧化苯胺合成聚苯胺,研究聚苯胺膜在电极上不同电势下结构与颜色的变化,测量了聚苯胺在HCl掺杂后电导率与pH值的关系,并提出这种导电聚合物可用于轻便的高能电池中。

在整个80~90年代,聚苯胺都是学术界一个热门的领域,这期间除了Macdiar mid的突出贡献外,还有许多其他人的工作[10]。例如,Armes对合成条件的优化选择,Diaz等人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聚苯胺薄膜,Mengoli等人对聚苯胺作了详尽的表征。因此聚苯胺的出现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聚苯胺作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只是近20多年的事情。在这期间,国内外相关研究者已对聚苯的结构、特性、合成、掺杂、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聚苯胺具有的种种特性使其在电池、防腐防污、抗静电、电子屏蔽、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导电高分子。但是聚苯胺分子链的刚性大、极性大、综合力学性能差、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难熔融使其难于采用传统成型加工方法,这就严重妨碍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还需解决聚苯胺本身的稳定性、功能化和纳米化等问题。此外,聚苯胺从水溶液中的分离技

术及含有苯胺、聚苯胺的废水处理问题也是聚苯胺能否实行工业化生产的关键。

1.2.2 聚苯胺的结构与特性

Green,MacDiarmid[11]先后提出了聚苯胺的不同结构式,但都有与实验事实相矛盾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1987年MacDiarmid再次提出被广泛接受的苯-醌式结构单元共存的模型,随着两种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同,这些氧化状态可以相互转化。不同氧化状态的聚苯胺可通过适当的掺杂方式获得导电聚苯胺。即本征态聚苯胺由还原单元:

和氧化单元:

本征态及掺杂态聚苯胺的分子链呈准平面结构,相邻两个苯(醌)环平面间约成30°夹角。用质子酸掺杂时,掺杂反应优先发生在分子链中的亚胺原子上,其掺杂过程可表示为:

其中x──掺杂程度,0<x<1,由掺杂过程来决定;

y──氧化-还原程度,0<y<1,由合成过程来决定;

A-──质子酸中的阴离子。

不同的y值对应于不同结构、组分、颜色及电导率,完全还原型(y=1)和完全氧化型(y=0)都为绝缘体。在0<y<1的任一状态都能通过质子酸掺杂,从绝缘体变为导体,仅当y=0.5时,其电导率最大。

聚苯胺之所以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导电高分子。这主要是由于聚苯胺除了具有同其他导电高分子所有的共同性质之外,还具有:(1)分子结构的多样化

实验研究发现,聚苯胺不同的氧化还原态对应着不同的分子结构形式,其材

料的颜色和导电情况在绝缘态和导电态之间变化。

(2)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聚苯胺和其他共轭聚合物一样具有导电性,导电性是聚苯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本征态聚苯胺电导率很低,通过质子酸掺杂后,其电导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并且耐热性能良好,本征态聚苯胺在360℃才发生分解。

(3)掺杂的可逆性

通常,导电聚合物的掺杂总是伴随着电子的得失,在掺杂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但聚苯胺的掺杂过程与其他的导电聚合物完全不同,它是通过质子酸掺杂导电的,掺杂过程中聚苯胺发生内部氧化,但分子链上的电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且通过质子酸掺杂和氨水反掺杂可实现聚苯胺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可逆变化。

(4)电致变色性能

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加偏电压感应下,材料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特性的变化。这种颜色的变化在外加电场移去后仍能完整地保留。据报道在0.2~1V(vs.SCE),聚苯胺膜的颜色变化为浅黄-绿-蓝黑-黑,但变化不稳定。若控制电位在0.2~0.6V之间,则可稳定地在浅黄-绿色间可逆地变化106次以上,响应时间100ms,显然聚苯胺是一种良好的电显示材料。

上述聚苯胺独特的性能,使它在技术上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可逆的电化学活性、较高的室温电导率、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它在二次电池上有重要的应用。此外,聚苯胺还具有显著的光电转换特性,对外加电压有体积响应特性,在微波频段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辐射等特性。

1.2.3聚苯胺的导电机理研究

导电过程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的过程。高分子材料要能导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产生足够数量的载流子(电子、空穴或离子等);以及大分子链内和链间能形成导电通道。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既不同于金属也不同于半导体,金属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或空穴,而导电高分子的载流子是“离域”π电子和由掺杂剂形成的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构成。

对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科学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变程跳跃模型、颗粒金属岛模型等等[12]。关于聚苯胺的导电机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型:(1)定态间电子跃迁-质子交换助于导电模型

王利祥等认为聚苯胺的导电过程是通过电子跃迁来实现的,即电子从还原单元迁移到氧化单元上,而电子发生跃迁的基本前提是水在单元之间交换,改变热力学状态。然而,这一模型只考虑到双极化子态,不适用于高掺杂态时所形成的“极化子晶格”,显然有些不够完善。

(2)颗粒金属岛模型

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以下事实:①掺杂态的聚苯胺的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符合σ=σ0 exp(T0/T)-1/2方程;②中等掺杂程度的聚苯胺的磁化率随掺杂率升高而呈线性增加。这些现象被认为是由于不均匀掺杂产生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相分离的结果。充分掺杂的三维微“金属岛”存在于未掺杂的绝缘母体中,若进一步掺杂,“岛”的尺寸可稍微增大,形成新的“金属岛”。这一模型充分考虑了导电高分子的各向异性及内部的不均匀性,认为整个导电体系由高电导率的金属区及周围的绝缘区所组成,宏观电导率与链间电导率有关。

(3)极子和双极子相互转化模型

尽管极子、极化子和孤子来自不同的简并态,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它们的物理实质都是能隙间的定域态。极子是孤子形成的稳定形式,因此孤子是生成聚苯胺载流子的最基本单元。聚乙炔的基态结构是简并态的,这个共轭缺陷在主链上迁移并不需要克服一定的势垒,故又被称为“孤子”。而聚苯胺具有非简并的基态,在其主链上形成的共轭缺陷不再是孤子,而是极化子。在聚吡咯电化学氧化和氧化掺杂时,观察到极化子的形成,当掺杂浓度较高时,形成的载流子以双极化子为主。

我国学者王惠忠[13]等人提出的掺杂态聚苯胺单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相互转化的结构模型,比较合理的解释了聚苯胺的导电机理。如图1.1所示。

图1.1 聚苯胺单极子与双极子转化模型

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B是绝缘成分,因为其价带是满的,电子的运动受到了

限制,而导带中没有电子。但由于正电荷的排斥作用及酸性环境,π电子的共振转化,又使B结构不稳定,容易生成单极化子E。而E的导带是半充满的,仅在室温下可激发电子于能带中作自由运动,能产生电导现象。在一定酸度下,各种结构成如下平衡:

在导电过程中,苯式双极化子D起着特殊的作用,实际上可视为结构B或E的链段端缺陷,随着热振动和质子化,结构D不断地生成和消失,同时造成电荷的链间传递,使电荷绕过绝缘段,实现导电。

综上所述,只有单极化子才能使聚苯胺导电,因此有利于双极化子转换为单极化子的链结构,才是对导电最有利的。可见,聚苯胺的链结构对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

1.2.4 聚苯胺的合成

实验发现[14],聚苯胺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强烈地依赖于合成方法和条件。聚苯胺的合成主要有电化学合成和化学合成两种方法。

(1)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1980年Diaz[15-16]首次成功用电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电活性的聚苯胺膜,随后关于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反应及聚苯胺电化学行为的大量研究工作在各国展开。电化学法制备聚苯胺是在含苯胺的电解质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电化学条件,使苯胺在阳极上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粘附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薄膜或是沉积在电极表面的聚苯胺粉末。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苯胺纯度高,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控制,但电化学方法只适宜于合成小批量的聚苯胺。

目前用于电化学合成聚苯胺的方法有:动电位扫描法、恒电流法、恒电位法、脉冲极化法等[17]。影响聚苯胺电化学法合成的因素有:电解质溶液的酸度、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电极材料、苯胺单体的浓度及其电化学聚合条件等。实验支持电解液可选HCl、H2SO4、HClO4等,电极材料可选用铂、玻璃、碳、铅和不锈钢等。其中电解质溶液的酸度对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影响最大,当溶液的pH>1.8时,在铂电极上得到的聚苯胺无电活性;当溶液pH<1.8时聚合可得到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并有多种可逆颜色变化的聚苯胺膜。溶液中阴离子对苯胺阳极聚合速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聚合速度顺序为H2SO4>H3PO4>HClO4[18]。而且,随着苯胺单体浓度增加和溶液pH值的降低,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聚合速率都明显增加,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可逆性增强。

(2) 聚苯胺的化学合成

聚苯胺的化学合成是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剂使苯胺单体氧化聚合[19]。化学法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更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

1)化学氧化聚合

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氧化剂使苯胺发生氧化聚合。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通常是在苯胺/氧化剂/酸/水体系中进行的。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主要受反应介质酸的种类、浓度,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苯胺在HCl,HBr,H2SO4,HClO4,HNO3,CH3COOH及对甲基苯磺酸(TS A)等介质中聚合都能得到聚苯胺[20]。在H2SO4,HCl,HClO4体系中可得到高电导率的聚苯胺;在HNO3,CH3COOH体系中所得到的聚苯胺为绝缘体;非挥发性的酸如H2SO4,HClO4最终会残留在产物的表面,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最常用的介质酸是HCl。但盐酸稳定性差,易挥发,在较高温度下容易从聚苯胺链上脱去,从而影响其导电。近期许多研究表明,用大分子质子酸如DBSA、二壬基奈磺酸、丁二酸二辛酯磺酸等掺杂聚苯胺,在解决其溶解性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电导率。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大分子质子酸具有表面活化作用,相当于表面活性剂,掺杂到聚苯胺中可以提高其溶解性;另一方面,大分子质子酸掺杂到聚苯胺中,使聚苯胺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构象更有利于分子链上电荷的离域化,电导率将大幅度提高。相对小分子酸而言,有机磺酸如对甲基苯磺酸(TSA)和磺基水杨酸(SSA)有比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选择有机磺酸掺杂研究,无疑会拓宽PANI掺杂剂的选择范围。聚苯胺的导电性与H+掺杂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酸度低时,掺杂量较少,其导电性能受到影响,因而一般应在pH值小于3的水溶液中聚合比较常用的氧化剂有(NH4)2S2O8,K2Cr2O7,KIO3,H2O2,FeCl3等。(NH4)2S2O8由于不含金属离子、后处理简便、氧化能力强,是最常用的氧化剂。最近报道应用MnO2作为氧化剂,用盐酸作介质,采用化学氧化法也成功地合成了导电聚苯胺。聚合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产率及电导率也增加。当氧化剂用量过多时,体系活性中心相对较多,不利于生成高分子量的聚苯胺,且聚苯胺的过氧化程度增加,聚合物的电导率也降低。

反应温度对聚苯胺的电导率影响不大,在低温下(0℃左右)聚合有利于提高聚苯胺的分子量并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21]。在(NH4)2S2O8体系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聚合物的产率增加,当温度为30℃时,产率最大。苯胺聚合是放热反应,且聚合过程有一个自加速过程,如单体浓度过高则会发生爆聚,一般单体浓度取0.25~0.5mol/L为宜。

2)乳液聚合[22]

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有如下优点:用无环境污染且低成本的水为热载体,产物不需沉淀分离以除去溶剂;若采用大分子有机磺酸充当表面活性剂,则可一步完成质子酸的掺杂以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将聚苯胺制备成可直接使用的乳液状,就可在后面的加工过程中避免再使用一些昂贵的溶剂。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聚苯胺的可加工性。乳液聚合法不仅合成步骤简单,而且制备出的聚苯胺有较高的分子量和溶解性。因此,乳液聚合法成为现今该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微乳液聚合较乳液聚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微乳液聚合体系由水、苯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所得聚合物微乳液乳胶粒粒径分布比常规乳液聚合得到的乳胶粒径分布要窄得多,且所得聚合物分子质量很高,一般在l06以上。与传统乳液聚合法相比,微乳液聚合法可大大缩短聚合时间,并且所得产物的电导率和产率均优于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聚苯胺。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得的聚苯胺链结构规整性好、结晶度高,而且可以合成出具有纳米尺寸的聚苯胺颗粒,纳米聚苯胺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与传统乳液聚合法相比,微乳液聚合法可缩短聚合时间,所得产物的电导率和产率优于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聚苯胺。

1.2.5 聚苯胺膜的制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大尺寸平面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节能红外反射膜,电致变色窗等广泛应用,对导电薄膜的需求愈来愈大。目前所涉及到的众多应用领域如电激发光元件、二次电池、光化学电池、涂料、气体分离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能否方便地加工成大面积的薄膜成型品,近年来关于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旋转涂膜、LB膜技术、电化学聚合、氧化扩散现场聚合等在文献中已相继报道,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某些局限性。最近人们对聚苯胺薄膜的溶液浇铸法研究很少,该方法具有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膜厚可控、可涂布于各种形状的表面等优点,改善了导电聚苯胺的加工性,又易工业化。

○1原位聚合

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遵循苯胺阳离子自由基机理,氧化剂引发生成苯胺阳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通过偶合得到二聚体、三聚体等,最终生成PANI分子[23]。这种苯胺阳离子自由基及其中间体极易吸附在固体物表面,通过进一步的自由基反应,形成附着于固体物表面的PANI膜。导电高分子聚苯胺能自发地在浸入聚合溶液的基体表面形成聚苯胺薄膜。

强氧化剂如过硫酸铵等能氧化苯胺单体,形成低聚物或不溶性高聚物[24]。部分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等,能自发地在浸入聚合溶液的材料表面沉积,形成透明导电高分子薄膜。浸入反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的材料,像玻璃,塑料,纤维,织

物,高分子微粒和其他无机物,都可涂覆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

采用原位聚合沉积涂膜技术,可在许多不同基体表面制备透明PANI薄膜[25]。透明导电PANI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众多领域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如在电致变色智能窗、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抗静电涂层、印刷电路板、导电高分子电容器、光电二极管、聚合物发光电池、透明电极,电磁屏蔽、气体分离膜、传感器、人工肌肉、薄膜晶体管和光偶合器等领域。目前,国内对原位聚合成膜技术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有关成膜机理及其实用化还无没有深入细致的报道,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对此技术做了系统研究[26],并提出模型以解释成膜机理,将其实用化,如日本尼桑公司在第26届东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展出的尼桑Cuex汽车就用了电致变色阳光顶,尺寸有400mmx400mm和450mmx 600mm2种;欧洲也出现了第一面电致变色玻璃外墙。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的科研设施稍显落后,科研力量相对分散,缺乏对这一领域的集中研究;另一方面,这种薄膜的应用还需与其他学科联合,如电子信息等学科,国内这种学科的联合还有待完善。相信经过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透明导电PANI薄膜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电化学聚合

聚苯胺的电聚合主要是用阳极氧化的方式来进行前面的苯胺氧化偶联聚合反应,就可以构成苯胺的电聚合反应[27]。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苯胺的电聚合是一种电化学缩合聚合反应。一般情况下,在苯胺的硫酸水溶液中进行电解,可以在阳极表面上得到聚苯胺薄膜。苯胺的电聚合过程可描述为一个双分子的电化学反应。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有恒电流、恒电位、循环伏安和脉冲恒电位法等。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方法简便,其物理、化学特性极大地依赖于制备方法和合成时的实验参数,影响聚合的因素较多,不同条件下制备聚苯胺膜,其性质有较大区别。

电化学聚合的方法是把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和成膜一步完成,所以电化学方法是制备导电聚苯胺膜相对简单的方法。在电解液中直奔导电聚苯胺膜有如下几个

优点:液体溶液对环境试相容的,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和废物处理费用;把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和膜层的沉积一步完成,这种工艺高校而且容易实现自动化;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室温、低电流和低电压下工作,因而产品成本相对低;膜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单体类型、单体浓度、电解液的类型、电解液的浓度、反应介质、pH和反应时间等来控制。

○3溶液浇注

溶液浇注法就是把聚苯胺溶解或者分散于适合的有机溶剂中,制备浓度和黏度适宜聚苯胺溶液,把聚苯胺溶液用特质的刮刀铺展(流延)成液态膜,然后蒸发溶剂就可形成致密的聚苯胺膜。近来人们对聚苯胺薄膜的溶液浇铸法研究较少,该方法具有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膜厚可控、可涂布于各种形状的表面等优点,改善了导电聚苯胺的加工性,又易工业化。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聚苯胺的制备以及测定聚苯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选出聚苯胺的优良溶剂;用聚苯胺溶液涂膜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聚苯胺膜导电材料。

1)找出引发剂、乳化剂和盐酸的加入量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规律;

2)测定聚苯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选出聚苯胺的优良溶剂;

3)用聚苯胺溶液涂膜制备聚苯胺膜。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 实验药品

实验所需药品如表2.1所示。

表2.1实验药品

名称规格分子量产地

苯胺AR 93.13 天津市化学试剂厂

盐酸AR 36.46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AR 348.48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过硫酸铵AR 228.20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三氯甲烷AR 119.38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N-N二甲基甲酰胺AR 73.08 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研究院丙酮AR 58.08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N-甲基吡咯烷酮AR 99.13 A-Johnson Matthey Company 甲苯AR 92.14 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聚苯乙烯(泡膜)CP 自备

2.2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所需仪器如表2.2所示。

表2.2实验仪器

名称型号产地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SZCL 上海豫康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Ⅲ) 浙江黄岩求精真空泵厂真空干燥箱DZF-1 北京市永明医疗仪器厂

四探针测试仪RTS-4 广州四探针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JA2003 鞍山市诚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磁力搅拌器CJJ78-1 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

电动搅拌器JJ-1 重庆吉祥教学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压片机FW-4A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

FI-IR光谱仪NICOLET308 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扫描电镜VEGAⅡXMH Tescan

3聚苯胺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3.1 实验方案

聚苯胺的导电性主要受掺杂剂配比、氧化剂量、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文献报道[28]温度一般控制在0~6℃,搅拌时间至反应完全即可。课题主要考察过硫酸铵(APS)、盐酸(HC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A)的用量对聚苯胺导电性等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轮换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选择过硫酸铵(A)、盐酸(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取四个水平,其中以8mL 苯胺为基准,进行单因素轮换实验。实验分成三个大组,第一组固定盐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量,通过改变过硫酸铵的量来研究过硫酸铵的用量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第二组固定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量,通过改变盐酸的量来研究盐酸的用量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第三组固定过硫酸铵、盐酸的量,通过改变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量来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影响因素水平表如表3.1和实验安排表3.2所示:

表3.1 影响因素水平表

A(g) 12.21 16.42 20.63 24.84

B(mL) 8 10 12 16

C(g) 0.21 0.42 0.63 0.84

表3.2 实验安排表

实验组实验号A(g)B(mL)C(g)

1 1 12.21 1

2 0.42

2 16.42 12 0.42

3 20.63 12 0.42

4 24.84 12 0.42

2

5 16.42 8 0.42

6 16.42 10 0.42

聚苯胺的制备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绿色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风能、太阳能等非可持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储能装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包括太阳能电池、锂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较长循环寿命、较宽工作温度等优秀的性质,目前在储能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交通运输等领域。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增强,可持续性能源和新型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低排放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的应用成为一种大势,电动汽车己成为各国研究的一个焦点。超级电容器可以取代电动汽车中所使用的电池,超级电容器在混合能源技术汽车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纳米花和纳米草组成的纳米级牧场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能量贮存在超级电容器中。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承诺在1995年到2008年之间将汽车CO2的排放量减少25%,这些都促进了混合能源技术的发展,宝马、奔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结成了一个全球联盟,共同研发混合能源技术。2002年1月,我国首台电动汽车样车试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今各种能源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对绿色电动车辆的推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项被称为Loading-leveling(负载平衡)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即采用超大容量电容器与传统电源构成的混合系统“Battery-capacitor hybrid”(Capacitor-battery bank) [1]。 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多集中于开发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通过掺杂与改性,二氧化锰复合导电聚合物以提高二氧化锰的容量[1、2、3]。生瑜(是这个人吗?)等[4]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对产物特性进行细致分析。因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氧化还原性能,通过导电高分子改性,这对于提高二氧化锰的性能和利用率是很有意义的。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共扼导电高分子,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合成方法简便,经过质子掺杂的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各种电源器件中[8]。杨红生等人[9]在酸性条件下化学法合成聚苯胺,并组装成电容器。 在过去的10年里,新混合动力系统电极的设计结合了电池和电容性能,并且由于新的电极材料的发现,尤其是纳米材料[8)使得超级电容器技术在性能方面有了卓越的提升。纳米材料不寻常的电气、机械和表面性质使其逐渐成为能量存储的重要研究对象[12,13]。相关纳米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在之前的相关文献报道中

聚苯胺的溶解性

聚苯胺重要知识点集 1.聚苯胺的溶解性..\聚苯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pdf 聚苯胺分子结构含有苯环,使其具有很强的刚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溶解于大部分溶剂中。具有强极性和弱碱性的NMP是本征态聚苯胺的优良溶剂,用普通化学聚合方法得到的本征态聚苯胺可以部分溶解于NMP中。因此,本征态聚苯胺可以通过溶解的方法来进行加工,例如浇铸成膜、溶液纺丝。但是NMP是高沸点(203)和强极性溶剂,很难从加工后的本征态聚苯胺中被完全除去,这一点在应用时须加以注意。掺杂态聚苯胺的溶解性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聚苯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大障碍。如果将本征态聚苯胺溶解加工成样品后再进行质子酸掺杂,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困难,难以得到导电性好的聚苯胺材料。虽然掺杂态聚苯胺可以溶解于浓硫酸中,但考虑到环境保护,不太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解决掺杂态聚苯胺的溶解性共有四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在聚苯胺的芳环或N原子上引入可溶性辅助基团。如甲基、乙基、甲氧基、氯原子、氟原子。 第二个方案是合成自掺杂聚苯胺。在聚苯胺的芳环上引入磺酸类基团。将磺酸基或乙酸基等质子酸引入聚苯胺的芳环或N上后,可以获得不需外部质子酸掺杂的自掺杂聚苯胺,此时对阴离子以共价键连接在聚苯胺的主链上。自掺杂聚苯胺的溶解性较普通质子酸掺杂有了很大的改善,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溶于水。但是目前得到的自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远小于普通聚苯胺,一般只有10-2S.cm-1,且成本远高于普通聚苯胺,实用价值不大。 第三个方案是由我国学者曹镛等提出的对离子诱导。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利用大分子质子酸的溶解性来增加聚苯胺的溶解能力。另外一个增溶因素是,大分子质子酸镶嵌在聚苯胺大分子链之间,减弱了聚苯胺大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个方案是形成聚苯胺胶体分散体系。 ..\乳液聚合法-聚苯胺\苯胺的乳液聚合及应用[1].pdf关于聚苯胺溶解性的描述:因为聚苯胺链上存在苯环,链间氢键相互作用以及电荷离域效应,导致聚合物链刚性不溶不熔,其熔融温度在分解温度之上,显然熔融加工不可能实现。 (常用改善聚苯胺溶解性能的方案存在的缺陷)虽然以上几个方案可以利于改善聚苯胺的溶解性能,但是这样的加工性能的改进通常是以降低导电性为代价的,因为其它基团的引入产生空间位阻,链间距离增加,共轭链长缩短,从而导电性能下降。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学院11级化本 550018) 摘要:本实验采用氧化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探究投料比、酸种类、温度对合成聚苯胺的影响,及本征态聚苯胺的溶解性影响因素。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聚苯胺参杂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的溶解性。 关键词:聚苯胺合成表征溶解性 前言:聚苯胺( PANI) 具有多样结构,独特的掺杂机,良好的稳定性和原料价廉易得等优点,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诸多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聚苯胺的方法是MacDiarm id 等提出的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该法简便易行, 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 但通过该法制备所得聚苯胺的分子链含有大量缺陷,产物电导率较低,因此对苯胺化学氧化法合成条件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苯胺(An)(分析纯,AR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过硫酸铵(APS)(分析纯,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HCl,优级纯)、硫酸(H2SO4)、高氯酸(HClO4)、磷酸(H3PO4)、氨水(NH3·H2O)、四氢呋喃(分析纯 AR,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温玻璃搅拌器、85-2恒温磁力搅拌器(金坛市城东新瑞仪器厂)、傅里叶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 1.2 聚苯胺的合成 1.2.1 聚苯胺的性质 溶解性——聚苯胺由于其链刚性和链间强相互作用,使它的可溶性极差,在大部分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仅部分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这就给表征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极大地限制了聚苯胺的应用。通过结构修饰(衍生物、接枝、共聚)、掺杂诱导、聚合、复合和制备胶体颗粒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或水溶性的导电聚苯胺。如在聚苯胺分子链上引入磺酸基团可得到水溶性导电高分子。 导电性——聚苯胺的导电性受pH值和温度影响较大,当pH>4时,电导率与pH无关,呈绝缘体性质;当2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研究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研究 陈梦瑶1 (1.四川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自贡643000) 摘要: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其金属防腐能力已经得到证实,因此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当前腐蚀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聚苯胺以其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合成简单,且价格相对较低,得到了特别的关注,相应的防腐产品也已经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部分商业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聚苯胺的独特防腐机理,其次是聚苯胺的两种合成方法:电化学聚合法和化学合成法,最后介绍了聚苯胺在防腐蚀领城的发展过程、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 聚苯胺; 防腐;涂料 1 前言 20 世纪以前高分子材料一直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直到美国的Mac Diarmid、Heeger以及日本的白川英树发现经过掺杂的聚乙炔导电率接近了金属导体,这一现状才得以改变。随着导电高分子学科的迅速发展,聚吡咯、聚对亚甲基苯、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又相继被发现,对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日趋丰富,其中又以聚苯胺的研究最为广泛。聚苯胺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包括质量轻、化学稳定性高、环境稳定性好、结构多样性和独特的掺杂机制、导电率高以及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等,被公认为当今导电聚合物中最具有商业代表性、最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1]。 1985年,Deberry[2]发现在不锈钢上电沉积的聚苯胺膜能显著降低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从此聚苯胺和其它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当前腐蚀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聚苯胺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已被大量实验现象证实,聚苯胺防腐蚀涂层已经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部分商业化。虽然对于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聚苯胺涂料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点蚀、抗划伤能力,而且与常规的缓蚀剂如钼酸盐、铬酸盐等相比,聚 苯胺没有环境污染,是一种来源丰富的绿色防腐材料,有望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防腐材料。下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聚苯胺防腐机理、防腐涂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评述分析。 2聚苯胺的简介 虽然早在1862年就报道了聚苯胺,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掀起对它进行深入研究的热潮[3-4]。聚苯胺易于用苯胺以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合成,苯胺单体在酸性条件下化学氧化,或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氧化,即可获得聚合物.但由于聚合产物不溶,无法探知聚合产物 的结构.直到1984年MaciDiarmid才提出聚苯胺(PANI)的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及纯化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段东斑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目录 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原理-------------------------------------------------------3 2.1合成-----------------------------------------------------------3 2.2产品的分离与纯化-------------------------------------------4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5 四、主要试剂规格、用量-----------------------------------------6 五、实验装置图-----------------------------------------------------6 六、实验步骤与现象-----------------------------------------------6 6.1苯胺的乙酰化--------------------------------------------------7 6.2乙酰苯胺的硝化---------------------------------------------7 6.3硝基乙酰苯胺的水解-----------------------------------------7 6.4柱层析与薄层层析------------------------------------------8 6.5蒸馏-----------------------------------------------------------8 七、产品的表征与纯度分析-------------------------------------9 7.1熔点的测定--------------------------------------------------9 7.2薄层色谱(TLC)---------------------------------------------10 7.3核磁共振氢谱1HNMR -------------------------------------10 八、产率计算及分析---------------------------------------------11 九、讨论------------------------------------------------------------12 十、其他合成方法------------------------------------------------13

聚苯胺的制备与导电性的观察

实验七:聚苯胺的制备与导电性的观察 姓名:辛璐学号:PB09206226 日期2011年11月10日 目录 1.1前言﹍﹍﹍﹍﹍﹍﹍﹍﹍﹍﹍﹍﹍﹍﹍﹍﹍﹍﹍﹍﹍﹍﹍﹍﹍﹍﹍﹍P2 2.1关键词﹍﹍﹍﹍﹍﹍﹍﹍﹍﹍﹍﹍﹍﹍﹍﹍﹍﹍﹍﹍﹍﹍﹍﹍﹍﹍ P2 3.1实验中的具体概念及部分产品的说明﹍﹍﹍﹍﹍﹍﹍﹍﹍﹍﹍﹍﹍﹍P2 3.1.1.共轭聚合物﹍﹍﹍﹍﹍﹍﹍﹍﹍﹍﹍﹍﹍﹍﹍﹍﹍﹍﹍﹍﹍﹍﹍ P2 3.1.2.化学氧化聚合﹍﹍﹍﹍﹍﹍﹍﹍﹍﹍﹍﹍﹍﹍﹍﹍﹍﹍﹍﹍﹍﹍ P2 3.1.3.电化学聚合﹍﹍﹍﹍﹍﹍﹍﹍﹍﹍﹍﹍﹍﹍﹍﹍﹍﹍﹍﹍﹍﹍﹍ P2 4.1实验的具体说明﹍﹍﹍﹍﹍﹍﹍﹍﹍﹍﹍﹍﹍﹍﹍﹍﹍﹍﹍﹍﹍﹍﹍ P2 4.1.1对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和发展过程﹍﹍﹍﹍﹍﹍﹍﹍﹍﹍﹍﹍P2 4.1.2对于共轭化合物的具体说明﹍﹍﹍﹍﹍﹍﹍﹍﹍﹍﹍﹍﹍﹍﹍﹍ P2 4.1.2.1共聚化合物作为导电聚合物使用的普遍缺﹍﹍﹍﹍﹍﹍﹍﹍ P2 4.1.2.2聚苯胺具有的优点﹍﹍﹍﹍﹍﹍﹍﹍﹍﹍﹍﹍﹍﹍﹍﹍﹍﹍ P2 4.1.2.3聚苯胺的应用 4.1.3 :本实验制备原则的部分说明﹍﹍﹍﹍﹍﹍﹍﹍﹍﹍﹍﹍﹍﹍﹍﹍P2 4.1.3.1化学氧化聚合的一些条件 4.1.3.2本反应采用的方式 4.1.3.3对于聚苯胺溶解性的部分说明 4.1.3.4对于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因素﹍﹍﹍﹍﹍﹍﹍﹍﹍﹍﹍﹍﹍﹍P3 5.1实验的仪器药品以及其物理常数﹍﹍﹍﹍﹍﹍﹍﹍﹍﹍﹍﹍﹍﹍﹍﹍﹍ P3 5.1.1实验仪器 5.1.2实验药品 5.1.3物理常数 6.1实验的具体步骤﹍﹍﹍﹍﹍﹍﹍﹍﹍﹍﹍﹍﹍﹍﹍﹍﹍﹍﹍﹍﹍﹍﹍﹍ P4 6.1.1溶液聚合法 6.1.2乳液聚合法 7.1实验现象以及实验中出现现象及其本质的解释说明﹍﹍﹍﹍﹍﹍﹍﹍P5-P6 8.1 思考题与解答﹍﹍﹍﹍﹍﹍﹍﹍﹍﹍﹍﹍﹍﹍﹍﹍﹍﹍﹍﹍﹍﹍﹍﹍P6 附录 9.1 对于部分相关药品及专业名词的查找﹍﹍﹍﹍﹍﹍﹍﹍﹍﹍﹍﹍﹍﹍P7 9.1.1苯胺﹍﹍﹍﹍﹍﹍﹍﹍﹍﹍﹍﹍﹍﹍﹍﹍﹍﹍﹍﹍﹍﹍﹍﹍﹍﹍P7-P8 9.1.2聚苯胺﹍﹍﹍﹍﹍﹍﹍﹍﹍﹍﹍﹍﹍﹍﹍﹍﹍﹍﹍﹍﹍﹍﹍﹍﹍p8 9.1.3十二烷基苯磺酸﹍﹍﹍﹍﹍﹍﹍﹍﹍﹍﹍﹍﹍﹍﹍﹍﹍﹍﹍﹍﹍P9 9.1.4 二甲苯﹍﹍﹍﹍﹍﹍﹍﹍﹍﹍﹍﹍﹍﹍﹍﹍﹍﹍﹍﹍﹍﹍﹍﹍﹍P10

导电态聚苯胺薄膜的制备

导电态聚苯胺薄膜的制备过程 方法一:原位聚合沉积 原位聚合沉积涂膜技术的优点: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膜厚可控、可涂布在各种形状的表面等优点。 高质量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制备及原位聚合沉积机理探讨 PI-PAN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实验材料: 苯胺(An,化学纯,经二次减压蒸馏),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过硫酸按(APS,分析纯),上海埃彼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聚乙烯毗咯烷酮(PVP,K90,Mw二376,000),上海胜浦新材料有限公司; 浓盐酸(HCI,分析纯),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聚酞亚胺(PI6051),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加热搅拌器(78一1型),江苏省金坛市正基仪器有限公司;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JsM一6700F型),JEOL日本电子仪器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一1800PC),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四探针电导率测量仪,广州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等 实验过程: 在IM盐酸的酸性环境中,采用0.2M的苯胺(An)与0.25M的过硫酸按(APs)的反应体系,加入wt二2%的PVP水溶液,将在IM盐酸溶液中浸泡lh且用蒸馏水仔细清洗过的聚酸亚胺薄膜(10mmXO.05mm)固

定在反应容器,于冰水混合浴中进行电磁搅拌"观察其颜色变化并每0.5min记录一次溶液温度"溶液颜色由浅黄色依次变为淡紫色、紫色、浅蓝色、蓝色、绿色、墨绿色;溶液温度在前2分钟内保持恒定,并在反应10min时温度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出PI6051薄片,用IM盐酸冲洗,再浸泡3Omin,取出后自然晾干。即可制得绿色导电Pl.PANI薄膜。

一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一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合成方法有两大类:化学合成和电化学合成。 (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利用氧化剂作为引发剂在酸性介质中使苯胺单体发生氧化聚合,具体实施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化学氧化聚合法聚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在酸性条件下用氧化剂使苯胺单体氧化聚合。质子酸是影响苯胺氧化聚合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提供反应介质所需要的pH值和以掺杂剂的形式进入聚苯胺骨架赋予其一定的导电性。聚合同时进行现场掺杂,聚合和掺杂同时完成。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重铬酸盐、过硫酸盐等。其合成反应主要受质子酸的种类及浓度,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化学氧化聚合法优点在于能大量生产聚苯胺,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适合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是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方法。 ②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是将引发剂加入含有苯胺及其衍生物的酸性乳液体系内的方法。乳液聚合法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廉的水作为热载体,产物无需沉淀分离以除去溶剂;合成的聚苯胺分子量和溶解性都较高;如采用大分子磺酸为表面活性剂,则可一步完成掺杂提高导电聚苯胺电导率;可将聚苯胺制成直接使用的乳状液,后续加工过程不必再使用昂贵或有毒的有机溶剂,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合成聚苯胺不溶不熔的缺点。 ③微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是在乳液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合体系由水、苯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微乳液分散相液滴尺寸(10~100nm)小于普通乳液(10~200nm),非常有利于合成纳米级聚苯胺。纳米聚苯胺微粒不仅可能解决其难于加工成型的缺陷,且能集聚合物导电性和纳米微粒独特理化性质于一体,因此自1997年首次报道利用此法合成了最小粒径为5nm的聚苯胺微粒以来,微乳液法己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常规O/W型微乳液用于合成聚苯胺纳米微粒常用表面活性剂有DBSA、十二烷基磺酸钠等,粒径约为10~40nm。反相微乳液法(W/O)用于制备聚苯胺纳米微粒可获得更小的粒径(<10nm),且粒径分布更均匀。这是由于在反相微乳液水核内溶解的苯胺单体较之常规微乳液油核内的较少造成的。 ④分散聚合法苯胺分散聚合体系一般是由苯胺单体、水、分散剂、稳定剂和引发剂组成。反应前介质为均相体系,但所生成聚苯胺不溶于介质,当其达到临界链长后从介质中沉析出来,借助于稳定剂悬浮于介质中,形成类似于聚合物乳液的稳定分散体系。该法目前用于聚苯胺合成研究远不及上述三种实施方法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及表征的制备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学生姓名李静莎 指导教师曾冬铭 专业班级应化1001 学生学号 实验成员陈阳辉刘文明周兆芳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性能和主要反应; 2、通过电化学聚合实验,掌握电化学聚合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测试方法。 二、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聚乙炔的发现而产生了以共轭高分子为基础的导电高分子学科,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导电聚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MacDiarmid等重新开发以来,以其原料易得、合成简单、较高的导电率和潜在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的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导电高分子品种(聚苯胺、聚噻吩和聚吡咯)之一。正是以上这些优点,使聚苯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性能,如聚苯胺/聚氯乙烯导电共混材料的电磁屏蔽常数大于50dB。在二次电池(塑料电池)中使用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效果,循环充电2000次,库伦效率仍接近100%。

导电聚苯胺是一种良好的金属防腐蚀材料,同时还是较好的防污材料,可在舰船上广泛应用。另外,聚苯胺还有电致变色、电子发光等可被将来利用的性能。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很多,如化学氧化聚合物、电化学聚合法、现场聚合法、缩合聚合法等,其中化学氧化聚合法较为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因而吸引了许多注意力。本实验用电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并且对其电化学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 聚苯胺的形成是通过阳极偶合机理完成的,具体过程可由下式表示: 聚苯胺链的形成是活性链端(-NH 2 )反复进行上述反应,不断增长的结果。由于在酸性条件下,聚苯胺链具有导电性质,保证了电子能通过聚苯胺链传导至阳极,是增长继续。只有当头头偶合反应发生,形成偶氮结构,才使得聚合停止。 PAN有4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苯胺能经电化学聚合形成绿色的叫作翡翠绿的PAN导电形式。当膜形成后,PAN的4种形式都能得到,并可以非常快地进行可逆的电化学相互转化。完全还原形式的五色盐可在低于-0.2V时得到,翡翠绿在0.3~0.4V时得到,翡翠基蓝在0.7V时得到,而紫 色的完全氧化形式在0.8V时得到。因此,可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实现翡翠绿和翡翠基蓝之间的转化,也可以通过改变pH值来实现。区分不同光学性质是由苯环和喹二亚胺单元的比例决定的,它能通过还原或质子化程度来控制。 表1四种不同形式的PAN 名称结构 颜 色 性质 无色翡翠盐无 色 完全还 原;绝 缘 翡翠绿 绿 色部分氧化;质子导体

对氯甲苯的合成

对氯甲苯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学习对氯苯胺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重氮化反应操作。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蒸汽蒸馏的安装和操作。 3.熟练掌握用冰水控温法。 二、实验原理 对氯甲苯是一种有机合成原料,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能于醇、醚、苯等,微溶于水。比重:1. 0697,熔点:7. 50C,沸点162℃。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方面。可生产对氯氯苄、对氯苯甲醇、对氯氰节、对氯苯甲醛、对二氯甲酸、2, 4-二氯甲苯、2, 4一二氯苯甲醛、氰戊菊酷、杀菌剂等。工业上有两种生产方法:一是甲苯经硝化、还原、重氮化制备;二是甲苯经氯化制备。本品有毒,对呼吸道有损伤,对眼、鼻有刺激作用,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非密闭场所要穿戴防护用品。本实验采用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合成对氯甲苯的方法。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对甲苯胺、五水硫酸铜、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亚硫酸氢钠和硝酸钠都是化学纯。 仪器: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电动搅拌器、可调功率电炉。 四、实验步骤 1.氯化亚铜溶液的制备 在400m1烧杯内,将27. 5g五水硫酸铜和10. 0g氯化钠溶解于100m1水中,加热到60一70℃,减压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得溶液A.将6. 5g亚硫酸氢钠和3. 0g氢氧化钠溶解于50水中,也加热到60-70℃,减压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得溶液B。在搅拌下,缓慢地把溶液B加到溶液A中,析出白色的氯化亚铜。冷却到室温,用含少量的亚硫酸氢钠的水以倾泻法洗涤氛化亚铜,然后将己

冷却到水温2℃以下的30m1浓盐酸倒入氯化亚铜中。 2.重氮盐的制备 在250m1三口圆底烧瓶中,依次放入10. 7g对甲苯胺、lOml水和40m1浓盐酸,搅拌,加热到60℃使对甲苯胺完全溶解,再用冰盐浴冷却到5℃以下。在50m1烧杯中,把7. 0g亚硝酸钠溶解于20m1水中,冷却到5℃以下后,把它放入50m1分液漏斗中.在搅拌下,把亚硝酸钠溶液慢慢地滴入三口圆底烧瓶中,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5℃,近终点时,重氮化反应速度较慢。亚硝酸钠溶液滴加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一2滴,不时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来检验终点。如果试纸立刻变蓝色,就表示重氮化反应已完成。 3.对氯甲苯的制备 将重氮盐溶液缓缓倒入己冷却至0℃的氛化亚铜盐酸溶液中,并搅拌,用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控制在15℃以下。这时,有深红色悬浮物析出。大约10分钟后,撤去冰水浴,在室温下反应2. 5小时,再用水浴慢慢加热到60℃,保持半小时,直到没有气泡放出为止.将反应混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直到馏出液中没有油珠时为止。把馏出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离出粗对级甲苯。用适量的用水洗涤一次,分离出对抓甲苯,用无水氛化钙干燥后,进行蒸馏,收集160一164℃的馏分。得有特殊气味、无色透明液体,产量为10. 8g,含量为97. 2%。 五、注意事项 1.配置各溶液时各量一定要标准。 2.加入亚硫酸氢钠溶液时一定要振摇,否则形成的褐色沉淀易结块,影响氯化亚铜的质量。 3.制备氯化亚铜时静置时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完全,倾倒上层液体时要小心不要将沉淀倒出。 4.氯化亚铜易被氧化成有色的二价铜盐,制备好以后应密闭冷却保存。 5.制备重氮盐时一定要保持好温度。在加入90-95%的亚硝酸钠溶液后即可用试纸检验,变蓝则不再继续加入。 6.分解重氮盐-CuCl复合物宜室温多放置,加热分解。 六、思考题 1.重氮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

聚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姓名:吉武良院系:化院20系学号:PB13206270 摘要:本实验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旨在了解一种新型的功能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探讨电子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机理,并掌握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关键词:导电聚合物聚苯胺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the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preparing polyaniline, aimed at understanding a novel functional polymer --- conductive polymer ,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and grasp the polyaniline synthesis method . Keywords:Polyaniline Conducting polymer 一、引言 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又称导电高分子,是指通过掺杂等手段,能使得电导率在半导体和导体范围内的聚合物。通常指本征导电聚合物(intrinsic conducting polymer),这一类聚合物主链上含有交替的单键和双键,从而形成了大的共轭π体系。π电子的流动产生了导电的可能性。 1977年A. J. Heeger、A. G. MacDiarmid 和白川英树(H. Shirakawa) 发现,聚乙炔薄膜经电子受体(I,AsF5等) 掺杂后电导率增加了9个数量级,(他们为此共同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这一发现打破了有机聚合物都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诱发了世界范围内导电聚合物的研究热潮。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共轭聚合物经掺杂后都能变为具有不同导电性能的导电聚合物,具有代表性的共轭聚合物有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等。 导电聚合物的早期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掺杂导电态上。到了1990年随着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发现,导电聚合物本征半导态的电致发光特性、激光特性和光伏打效应又引起了广泛关注,掀起了研究共轭聚合物的新一轮高潮。 导电聚合物的突出优点是既具有金属和无机半导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柔韧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还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导电聚合物材料将在未来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开发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聚苯胺(PANI):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领域最具应用价值的品种,既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塑造的可加工性,同时还具有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子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题目(中文):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姓名 xx xxx 学号111111111112222222222 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 专业、年级 12级化学(3)班(B组) 指导教师xxx职称教授 二○一四年十月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聚苯胺(Polyaniline)是一种重要的导电聚合物,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具有原料低廉、工艺简单、导电性优良、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人们普遍青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使其成为导电高分子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本论文使用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三聚磷酸铝(ATP)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合成聚苯胺。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的合成与温度、反应时间均有关,在温度为10℃、反应时间为8小时时,聚苯胺的合成效果最好,产率最高。 关键词:聚苯胺;表征;合成;影响因素 1.绪论 1.1聚苯胺的发现过程 1826年,德国化学家Otto Unverdorben通过热解蒸馏靛蓝首次制得苯胺(aniline),产物当时被称为“Krystallin”,意即结晶,因其可与硫酸、磷酸形成盐的结晶。1840年,Fdtzsche从靛蓝中得到无色的油状物苯胺,将其命名为aniline,该词源于西班牙语的anti(靛蓝)并在1856年用于染料工业。而且他可能制得了少量苯胺的低聚物,1862年HLhetbey也证实苯胺可以在氧化下形成某些固体颗粒。但由于对高分子本质缺乏足够的认知,聚苯胺的实际研究拖延了几乎一个世纪,直到1984年,MacDiarmid提出了被广泛接受的苯式(还原单元)-醌式(氧化单元)结构共存的模型。随着两种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同,聚苯胺处于不同程度的氧化还原状态,并可以相互转化。不同氧化还原状态的聚苯胺可通过适当的掺杂方式获得导电聚苯胺。 图1.1聚苯胺的链结构模式 1.2聚苯胺的研究背景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化学一班常拯波201309020103 1前言 对硝基苯胺,黄色针状结晶,高毒,易升华。微溶于冷水,溶于沸水、乙醇、乙醚、苯和酸溶液。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的人工合成化学物,是多种印染及医药化工品的中间体,也可用于分析试剂。操作时需穿戴防护措施,避免释放至环境。 工业生产对硝基苯胺。可采用乙酰苯胺硝化、水解的方法,也可用对硝基氯苯氨解的方法。 1.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硝化、水解而制得。原料消耗定额:乙酰苯胺1210kg/t、硝酸(90%)580kg/t、硫酸3620kg/t、液碱(30%)660kg/t。 2. 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可采用高压釜间歇法生产,也可采用管道反应器连续化生产,收率都在94%左右。原料消耗定额:对硝基氯苯(97%)1170kg/t、氨水(28%)700kg/t 高毒。可引起比苯胺更强的血液中毒。如果同时存在有机溶剂或在饮酒后,这种作用更为强烈。急性中毒表现为开始头痛、颜面潮红、呼吸急促,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之后肌肉无力、发绀、脉搏频弱及呼吸急促。皮肤接触后会引起湿疹及皮炎。大鼠经口LD50为1410mg/kg 2实验目的 1掌握由苯胺设计合成对硝基苯胺的原理 2、掌握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分离方法 3、学会对有毒药品的操作和处理 3反应中各步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名称分子量性状熔点℃沸点℃溶解度水乙醇乙醚 苯胺93.12 无色油状液体-6.3 184 微溶溶溶 乙酸酐 102.09 无色透明液体-73.1 138.6 微溶溶溶

乙酰苯胺135.16 斜方晶体133.4 305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溶溶 对硝基乙酰苯胺180.16 无色晶体100 215.6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溶溶 邻硝基乙酰苯胺180.16 淡黄色片状94 100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溶溶 对硝基苯胺138.12 淡黄色针状148.5 331.7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溶溶 邻硝基苯胺138.12 橙黄色针状69.7 284.5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溶溶 4实验原理 先以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合成乙酰苯胺,再经过硝化,水解得到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物,再通过蒸馏,柱层析,或水蒸气蒸馏分离即可得到对硝基苯胺 1乙酰苯胺的制备 乙酸和苯胺的反应是可逆的,且反应速率较慢,可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和利用分馏柱将反应中生成的水蒸除,使平衡向水生成的方向移动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2、硝化反应

聚苯胺的制备

聚苯胺的制备 黄鹏PB1020625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230026 【摘要】 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胺。合成之后用2mol/L 的盐酸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参杂,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随后聚苯胺放在培养皿中拿到烘箱中烘干。通过实验得到的关于氧化聚合和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聚苯胺导电高分子质子酸掺杂 【前言】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导电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和高导电性,且原料便宜,易于合成,因此成为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之一。目前,聚苯胺的应用在二次电池、半导体器件和隐身材料等。i从 DeBerry W.发现聚苯胺对铁基金属具有保护作用以来,目前,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了聚苯胺涂料对铁基金属具有起阳极保护作用的防护能力。目前,开发聚苯胺防腐涂料已成为高分子导电材料的应用和涂料研究开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ii 聚苯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通常聚苯胺是其多样化结构的总称。与其他聚合物相比,聚苯胺具有: 1)结构多样化,实验发现不同的氧化-还原态的聚苯胺对应于不同的结构, 其颜色和导电率也相应发生变化;2)特殊的参杂机制,它是通过质子酸参 杂而导电的,参杂过程中聚苯胺链上的电子数目没有变化,聚苯胺的这种 性能使得它在防腐材料开发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聚苯胺的聚合过程是一个氧化偶联的过程,其机理为一个链式聚合的机理。。引发过程是一个苯胺分子失去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形成一个nitrenium的过程。生成的 nitrenium随即进攻一个苯胺分子的对为氢。链增长过程与引发过程相似,也是首先端头的伯胺被氧化,随后生成的nitrenium进攻苯胺分子的对位氢进行亲电取代。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复合薄膜及其抗腐蚀性能研究 专业:**** 学号:09020*** 姓名:*** 指导教师:** 教授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不锈钢基体(SS)表面电化学合成聚苯胺(PANI)以及掺杂态PANI/Co2+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等手段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0.5 mol·L-1 H2SO4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动电位极化曲线法(Tafel曲线)等方法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对聚苯胺、掺杂态PANI/Co2+薄膜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浓度、苯胺浓度、掺杂剂离子浓度、扫描速度、扫描圈数等对合成聚苯胺薄膜的性质有影响。在0.5 mol·L-1硝酸、0.2 mol·L-1苯胺、0.1 mol·L-1硝酸钴下,制得的掺杂态聚苯胺薄膜膜层致密,厚度均匀,较单纯聚苯胺膜表现出最佳的抗腐蚀性能。 关键词:聚苯胺;电化学合成;抗腐蚀性 Abstract Polyaniline (PANI ) film and the Polyaniline composite film doped nickel ions(PANI/Co2+) was synthesized i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S)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X-ray diffraction(XRD)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composi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Tafel polarization curve(Tafel)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in 0.5 mol·L-1 H2SO4 electroly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films were affected by th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cid, aniline and dopants together with the scan ning speed, and number of scan cycles. In a word, the doped polyaniline thin film prepared in 0.5mol·L-1nitric acid,and 0.2mol·L-1aniline with 0.1 mol·L-1Co(NO3)2 showed the best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pure polyaniline film. Keywords: Polyanilin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ti-corrosion 一、前言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由于其原料廉价易得,合成容易且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世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开发应用到多个领域如用作电极材料、防腐材料、防静电材料方面[1]。目前关于电合成过渡金属离子掺杂聚苯胺复合薄膜的耐蚀性能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2]。本文通过对本征态聚苯胺和掺杂态PANI/Co2+复合型导电薄膜在不同合成条件下的抗腐蚀能力研究,力图找到较优的合成条件,提高聚苯胺的抗腐蚀性。 二、实验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 (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上进行苯胺、掺杂态PANI/Co2+薄膜的电化学聚合。实验为三电极体系,304不锈钢片(25mm×10mm×0.5mm)为工作电极,201不锈钢片(25mm×15mm×0.5mm)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不锈钢片经砂纸打磨后,再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水超声清洗干净,吹干待用。 聚苯胺电解液的组成为:0.2mol·L-1的苯胺和0.5 mol·L-1的硝酸,扫描电位范围:先在-0.2~1.2V扫描2个循环,再在-0.2~1.0V扫描25个循环,扫描速率20 mV·s-1。掺杂态PANI/Co2+电解液的组成为:0.2 mol·L-1的苯胺、0.5mol·L-1的硫硝酸和0.1mol·L-1硝酸钴,参数与上述相同。上述所有薄膜沉积面积均为1cm2,单面沉积。聚合完毕取出工作电极,依次用0.5mol·L-1硝酸和蒸馏水清洗,以除去未聚合和低聚合度的物质。将合成的样品材料的工作电极在真空干燥箱以60℃~80℃干燥,烘干后待用。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 ,Cocolet 210型,美国)测定样品FT-IR谱图; X射线衍射仪(D/MAX-2400X,日本理学公司)(CuKa)分析样品物相结构。 采用上海辰华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性能测试。将所得的沉积有聚苯胺的钢片作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电解液为0.5 mol·L-1的硫酸溶液,测定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电压范围(-0.2~1.0V)、交流阻抗(测试频率范围0.01Hz~100kHz,振幅为5mV)和动电位极化曲线。 三、结果与讨论 (一)聚苯胺及掺杂态PANI/Co2+的电化学合成

聚苯胺薄膜粘附在玻璃上的研究实验方案

聚苯胺薄膜粘附在玻璃上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本方案针对聚苯胺在玻璃上的粘附性不强,易脱落的问题,研究一种方案使聚苯胺薄膜紧粘在玻璃上,解决薄膜易脱落问题,使对聚苯胺及其膜的性质的研究更经济简便。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主要药品及仪器 药品: 苯胺(C6H5NH2) 硫酸(H2S04) 盐酸(HCl) 高纯氮(N2) 所有试液均为二次超纯水(蒸馏水)配制。 仪器: 电解池由三电极体系构成: 工作电极:CHI.104,3mm直径玻碳盘电极。 参比电极:CHI-111P,Ag/AgCl参比电极。 辅助电极:CHI.115,铂丝对极。 CHl660C电化学工作站。 MILLIPORE超纯水仪。

2.实验前期准备 2.1实验采用CHl660B电化学工作站制备聚苯胺薄膜,体系为经典三电极体系,辅助电极为钌钛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研究电极为封装成lena2镍片或ITO导电玻璃。溶液成分:摩尔比1:l的苯胺与硫酸混合液,浓度为0.25mol/L、pH为2-3、温度为室温。苯胺在使用前需减压蒸馏。(采用恒电位法沉积聚苯胺薄膜。) 2.2玻璃表面的预处理 将载玻片切成12.5*75.5mm,放入丙酮溶液中浸泡.用超声波振荡15rain,而后用乙醇溶液浸泡,并放在超声波中振荡15min,最后臵于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振荡5次,每次5min。然后放在双氧水中浸泡lh后,用蒸馏水反复淋洗。最后将玻璃片臵于干净的表面皿中,于烘箱中干燥。 2.3玻璃基体表面改性及图案化处理 玻璃表面改性:(1)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玻璃表面的改性:将仔细清洁过的玻璃片臵于wt=0.2%的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浸泡20s,取出在空气中自然晾干。(2)Y一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一苯基一3一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玻璃表面的改性:配制改性溶液(硅烷偶联剂wt=l一2%,乙醇wt=95—97%,蒸馏水wt=l 一2%),将清洁过的玻璃片臵于改性溶液中浸泡lh,并用乙醇淋洗,后臵于空气中自然晾干。 玻璃表面图案化处理:用针尖蘸取Wt=O.2%的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正己烷溶液,在清洁过的玻璃表面进行简单的图案化处理,臵于空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由芳胺制备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三、实验药品 乙酰苯胺5g (0.037mol ),硝酸(d =1.40)2.2mL (0.032mol ),浓硫酸,冰醋酸,乙醇,碳酸钠,20%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仪器 锥形瓶,烧杯,滴管,抽滤装置。 五、实验步骤 1.对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在100ml 锥形瓶内,放入5g 乙酰苯胺和5mL 冰醋酸[1]。用冷水冷 却,一边摇动锥形瓶,一边慢慢地加入10mL 浓硫酸。乙酰苯胺逐 渐溶解。将所得溶液放在冰盐浴中冷却到0~2℃。 在冰盐浴中用2.2mL 浓硝酸和1.4mL 浓硫酸配置混酸。一边摇动 锥形瓶,一边用吸管慢慢地滴加此混酸,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5℃ [2]。 从冰盐浴中取出锥形瓶,在室温下放置30min ,间歇摇荡之。在搅 拌下把反应混合物以细流慢慢地倒入20mL 水和20g 碎冰的混合物 中,对硝基乙酰苯胺立刻成固体析出。放置约10min ,减压过滤, 尽量挤压掉粗产品中的酸液,用冰水洗涤三次,每次用10mL 。称 取粗产品0.2g (样品A ),放在空气中晾干。其余部分[3]用95%乙醇进行重结晶[4]。减压过滤从乙醇中析出的对硝基乙酰苯胺,用少许冷乙醇洗涤,尽量压挤去乙醇。将得到的对硝基乙酰苯胺(样品B )放在空气中晾干。 将所得乙醇母液在水浴上蒸发到其原体积的2/3。如有不溶物,减压过滤。保存母液(样品+CH 3COOH O 2N NH 2H 2SO 4H 2SO 4H 2O +O 2N NHCOCH 3H 2O ++O 2N NHCOCH 3HONO 2 NHCOCH 3+CH 3COOH NHCOCH 3NO 2H 2SO 4H 2SO 4 H 2O +NHCOCH 3H 2O ++NH 2HONO 2 NHCO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