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定位

无线网络定位
无线网络定位

无线网络定位技术

标签:应用LBS

2011-03-24 17:30

阎啸天于蓉蓉武威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业务所)

摘要介绍了位置信息和定位性能分析指标等基本概念,根据定位原理与策略的差异对各种定位方法进行分类,概要阐述和比较说明了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络(WLAN)拓扑环境下各种常用定位系统和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与特点,重点比较分析了WLAN中基于信号强度定位技术的分类、特点与性能,最后总结展望了无线网络中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无线网络,定位技术,无线局域网,指纹

1.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之一。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通信和定位两大系统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利用无线通信和参数测量确定移动终端位置,而定位信息又可以用来支持位置业务和优化网络管理,提高位置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所以,在各种不同的无线网络中快速、准确、健壮地获取移动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及其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 定位基本概念

移动定位涉及移动无线通信、数学、地理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某些有关移动定位的基本概念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首先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2.1物理位置和抽象位置

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物理意义上的位置信息和抽象意义上的位置信息。所谓物理意义上的位置信息,就是指被定位物体具体的物理或数学层

面上的位置数据。例如,GPS可以测得一幢建筑物位于北纬,东经

,海拔50米处。相对而言,抽象的位置信息可以表达为:这栋建筑物位于公园的树林中或校园的主教学楼附近等。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讲,不同的应用程序需要的位置信息抽象层次也不尽相同,有些只需要物理位置信息;而有些则需要抽象意义上的位置信息,单纯的物理位置信息对它们来说是透明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当然,物理位置信息可以在附加信息库的帮助下,转换并映射为抽象层次的位置信息。

2.3定位性能指标

定位精度和定位准确度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数理统计学中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之间的关系。严格说来,如果孤立的指出某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或定位准确度,都是没有意义的。典型的正确描述应该是:A定位系统可以在95%的概率(置信水平)下达到10m的定位精度。其中,“95%”描述的是定位准确度。定位精度越高,相应的定位准确度就越低,反之亦然。通过增加定位设备的密度或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定位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准确度。一般说来,室内应用所需定位精度要比室外应用高。

3.定位技术分类

3.1定位原理

无线定位技术通过对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来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无线电波的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定位精度取决于测量的方法。从定位原理的角度来看,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于三角关系和运算的定位技术、基于场景分析的定位技术和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

3.1.1三角/双曲线关系

这种定位技术根据测量得出的数据,利用几何三角或双曲线关系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置,它是最主要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定位技术。基于三角或双曲线关系的定位技术可以细分为两种:基于距离测量的定位技术和基于角度测量的定位技术。

3.1.1.1 基于距离测量的定位技术

这种定位技术先要测量已知位置的参考点(A,B,C三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R1,R2,R3),然后利用三角知识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置。具体说来,距离测量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测量

这种方法通过物理动作和移动来测量参考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例如,机器人移动自己的探针,直到触到障碍物,并把探针移动的距离作为自己与障碍物之间的一个距离参数。

(2)传播时间

在已知传播速度的情况下,无线电波传播的距离与它传播的时间成正比。这种测量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如下几个:(a)无线电波(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测量次数,求出统计意义上的测量值。(b)时钟精度。(c)时钟同步。参与同一个定位过程的参考点之间必须保证时钟的同。

(3)无线电波能量衰减

已知发射电波的强度,在接收方测量收到的电波强度,以此估计出发射端距离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理想传播环境下,无线电波的衰减与1/r2成正比(r 为传播距离)。实际上,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能量的衰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相比传播时间测量方法没有优势。

3.1.1.2 基于角度测量的定位技术

基于角度的定位技术与基于距离测量的定位技术在原理上是相似的。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前者测量的主要是角度,而后者测量的是距离。一般来说,如果要计算被测物体的平面位置(即二维位置),那么则需要测量两个角度和一个距离。同理,如果要计算被测物体的立体位置(即三维位置),那么则需要测量三个角度和一个距离。基于角度测量的定位技术需要使用方向性天线,如智能天线阵列等。

3.1.2基于场景(信号指纹)分析的定位技术

这种定位技术对定位的特定环境进行抽象和形式化,用一些具体的、量化的参数描述定位环境中的各个位置,并用一个数据库把这些信息集成在一起。业界习惯上将上述形式化和量化后的位置特征信息形象地称为信号“指纹”。观察者根据待定位物体所在位置的“指纹”特征查询数据库,并根据特定的匹配规则确定物体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定位技术的核心是位置特征数据库和匹配规则,它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方法。Microsoft的RADAR无线局域网定位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场景分析的定位系统。

3.1.3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

基于临近关系进行定位的技术原理是:根据待定位物体与一个或多个已知位置参考点的临近关系来定位。这种定位技术通常需要标识系统的辅助,以唯一的标识来确定已知的各个位置。这种定位技术最常见的例子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的Cell ID。假设待定位物体分别位于三个Cell中。由于各个Cell中参考点的位置已知,所以根据待定位物体所在Cell可以粗略确定其位置(即Cell中参考点的位置)。除了Cell ID以外,其他的例子还有Xerox PareTAB System、Carnegie Mellon Andrew、Active Badge等。

3.2定位策略

从定位策略的角度来看,定位技术/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和基于网络的定位两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是指定位计算由移动终端自主完成,移动终端能够自行确定自身当前的位置。基于网络的定位主要由网络系统收集待定位移动终端的信息并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如果再对以上两种定位策略进行细分,前一种定位策略又可以分为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和网络辅助定位两种;而后一种定位策略又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定位和移动终端辅助定位两种。

4.无线网络定位技术

不同的无线移动网络对定位有着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定义,不同的网络拓扑、物理层和MAC层设计对定位技术也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按照不同的网络拓扑形式,现有定位系统可以分为蜂窝网络、WLAN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辅助的定位系统。

4.1蜂窝网络定位技术

目前,实现蜂窝无线定位主要有三大类解决方案:1)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如基于CellID和时间提前量(TA)的方法、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TOA)方法、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方法以及上行链路信号到达角度(AOA)方法,这些解决方案需要对现有网络做部分改进,但却可以兼容现有移动终端;2)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方法。用于GSM中的下行链路增强观测时差定位方法(E-OTD)、用于WCDMA下行链路空闲周期观测到达时间差方法(OTDOA-IPDL)等;3)以GPS、GLONASS、GALILEO、BEIDOU、QZSS等为代表的卫星定位系统,移动台和网络侧集成了卫星定位的辅助设备。从技术角度来说,第二类和第三类方法更容易提供较为精确的用户定位信息,但这些技术需要改进网络的同时,也存在对移动台改动的需求,这将对移动台体积、功耗、成本带来影响。

各类定位方法已经在不同蜂窝网络中被标准化。3GPP对于GSM网络选择了基于CellID和时间提前量、上行TOA、E-OTD、辅助GPS(AGPS)等方案,而为WCDMA 网络选择了基于CellID、OTDOA-IPDL、AGPS等方法。GSM网络中与定位相关的标准包括3GPPTS09.02和3GPPTS03.71,3G网络中还有3GPPTS25.331系列规范

对位置服务系统的架构和相关定位流程进行了规定。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蜂窝网络定位方法和其性能的比较,见表格 1。

表格 1 蜂窝网络定位技术小结

4.1.1 Cell ID定位技术

Cell ID技术是蜂窝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定位方法,由于其对终端定位的结果是终端服务小区基站的位置,所以定位精度随扇区大小而变化,特点是速度快,应用简单,精度较差,通常与其他定位结合使用,统称为基于Cell ID的定位技术。这类定位技术是Cell ID技术的补充和改进。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每个蜂窝小区都有一个惟一的,利用移动终端所在Cell对应的Cell ID就可以粗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如图表 1所示。。

GSM/GPRS系统中可以用作定位的另一个参数是时间提前量(TA),UMTS系统中与之对应的是回路测量时间(RoundTripTime,RTT)。TA和RTT两者皆是利用基站传送到手机的时间补偿(Time Offset)来测量BTS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分析移动台所在的区域。TA以比特为单位,1bit相当于550米的距离;RTT以比特为单位,WCDMA 3.84M码片速率下1bit相当于20米的距离;TD-SCDMA 1.28M

码片速率下1bit相当于60米的距离。把Cell ID和TA/RTT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所有终端都可使用这种方法定位,这是其一大优点。但这种技术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小区大小和周围的环境,通常只能用于粗略定位。

NMR(Network Measurement Report)也称E-CGI(Enhanced 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从本质讲是一种具有自主和指纹定位两种模式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对CellID以及CellID+ TA/RTT的增强。NMR指纹定位离线学习阶段,终端在确定位置的样本点处对各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将样本点处服务小区Cell ID、各相邻小区信号强度和对应精确位置归档;进入在线定位阶段,终端实时测量和收集相邻小区的NMR数据并上报网络侧数据库,查询与所检测信号强度最为接近的样本点的位置,作为最终定位结果。如图表 2所示。

图表 1 Cell定位技术原理

图表 2 NMR邻小区测量定位原理

4.1.2UTOA/UTDOA

上行链路到达时间(UTOA)定位方法是由基站测量移动终端信号到达的时间。该方法要求至少有三个基站参与测量,每个基站增加一个位置测量单元LMU,LMU测量终端发出的接入突发脉冲或常规突发脉冲的到达时刻。LMU可以和BTS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放置。由于每个BTS的地理位置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利用球面三角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TDOA测量的是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到达不同BTS的传输时间差,而不是单纯的传输时间。

UTOA定位需要终端和参与定位的LMU之间精确同步,而TDOA通常只需参与定位的BTS间同步即可。另外,这两种定位还要求在所有基站上安装LMU,因此成本较高。

4.1.3E-OTD

增强型观察时间差(Enhanc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E-OTD)只能用于GSM/GPRS网络,使用这种技术需要在网络中的多个基站上放置位置测量单元(Location Measuremnet Unit,LMU)作为参考点。如图表 3所示。每个参考点都有一个精确的定时源。E-OTD的运作方式是以移动终端测量来自至少3个LMU 的信号,根据各LMU到达移动终端的时间差值所产生的交叉双曲线可以计算出移动台的位置。

图表 3 E-OTD系统原理

E-OTD方案可以提供比CellID高得多的定位精度——在50米到125米之间。但是它的定位响应速度较慢,往往需要约5秒的时间。另外,它需要对移动终端软件进行更新,这意味着现存的移动用户无法通过该技术获得基于位置的服务。

4.1.4智能天线AOA

基站通过阵列天线测出移动台到达无线电波信号的入射角,从而构成基站到移动台的径向连线,两条连线的交点即为待定位移动台的位置。这种方法不会产生二义性,因为两条直线只能相交于一点。这种信号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 AOA)定位方法需要在每个小区基站处放置4~12组天线阵列,这些天线一起工作,从而确定移动台发送信号相对于基站的角度。

AOA通常用来确定一个二维位置。移动终端发,BTS1收,测量可得一条BTS1到移动终端的连线;移动终端发,BTS2收,测量得到另一直线,两直线相交产生定位角。BTS1和BTS2坐标位置已知,以正北为参考方向,顺时针为0~360度,逆时针为-0~-360度,由此可获得以移动终端、BTS1和BTS2为三点的三角关系。AOA方法在障碍物较少的地区可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在障碍物较多的环境中,由于无线传输存在多径效应,则误差增大。移动台距离基站较远时,定位角度的微小偏差会导致定位距离的较大误差。另外,AOA技术必需使用智能方向天线。

4.1.5信号衰减(Signal Attenuation)

这种定位技术利用移动终端靠近基站或远离基站时引起的信号衰减变化来估计移动终端的位置,又被称为场强定位技术。由于多数移动终端的天线是多向发送的,因此信号功率会向所有方向迅速消散。如果移动终端发出的信号功率已知,那么在另一点测量信号功率时,就可以利用一定的传播模型估计出移动终端与该点之间的距离。然而,测定传送功率会随着小区基站的扇形特性、天线倾斜以及无线系统的调整而不断变化。而且,信号同时受到其它因素(如穿越墙壁、植物、金属、玻璃、车辆等)的影响。最后,功率测量电路无法区分多个方向接收到的功率,例如直接到达的信号功率和反射到达的信号功率。因此,根据信号衰减进行定位被认为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图表 4(来源:Alcatel-Lucent)。

图表 4 信号衰减定位中路径损耗观测值及其回归曲线与模型曲线对比关系4.1.6 AGPS

A-GPS是网络辅助的GPS定位的简称,这种方法需要网络和移动台都能够接收GPS信号。如图表 5所示,A-GPS的基本原理是:网络向移动台提供辅助GPS信息,包括GPS信号捕获和GPS卫星与接收机间站星伪距测量的辅助数据(如:GPS捕获辅助数据、GPS定位辅助信息、GPS灵敏度辅助信息、GPS卫星工作状况等),以及移动台位置解算的辅助信息,如:GPS卫星星历、GPS导航电文、GPS卫星历书等,利用这些信息,移动台可以快速捕获卫星,并获取观测数据,继而将位置测量估计信息发送至网络侧定位服务器,由它最终计算出移动台

所处位置。由于位置计算于网络侧完成,移动台实现GPS卫星信号捕获接收的复

杂度大幅降低,并能够节省功耗。

图表 5 AGPS系统原理

在开阔环境中,如城郊或乡村,多径和遮挡是可以忽略的,A-GPS的定位精度能够达到10米左右甚至更优;若移动台处于城区环境,无遮挡并且多径效应影响较小,定位精度将在30~70米左右;若接收环境位于室内或其他多径和遮挡严重的区域,移动台难以捕获到足够的卫星信号,A-GPS无法完成捕获和定位,这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与前CellID和E-OTD等定位技术相比,A-GPS定位方法的响应时间稍长,在冷启动情况下,A-GPS定位响应时间为10~30秒;正常工作状态下,响应时间为3~10秒左右。A-GPS的优点在于网络侧改动少,网络不需增加其他设备,投资较少,定位精度高(理论上可达5~10米)。缺点是移动台需相应软硬件支持,从而增加移动台的成本和功耗。

4.1.7基于数据融合的混合定位

移动通信中复杂的信道环境使得在诸多基于测量信号特征参量的无线定位方法中,仅靠一种基本定位算法很难取得最佳定位精度,而通过利用一种或几种不同定位算法对不同测量参数进行数据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具体讲是利用T(D)OA、AOA(可含GPS)等多种特征参量测量值通过不同的定位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位置估计,再根据不同的融合准则,利用各自的冗余信息,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筛选与融合,得到最终位置。

实现数据融合技术的关键是确定切实可行的准则和判决门限,在这方面需要结合课题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实测数据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实验模型,进行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目前,综合或融合各种定位方法的测量数据,利用各种测量数据或冗余测量信息得到比任何单一方法好的定位精度,是目前蜂窝移动定位技术中比较好的折衷方案。

4.1.8模式匹配

AOA和TOA/TDOA定位技术在多径传播严重的环境下很难奏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Wireless Corp公司最早提出一项称为基于多径信号收集和模式匹配算法的“指纹”定位方案。它主要通过在基站设置无线照相系统来分析接收信号的多径模式,提取特征信息再和数据库中先验模式进行模式匹配,从而实现移动台定位。这种利用先验样本数据库辅助定位方案的测量数据参数可以是TOA/TDOA,也可以是RSSI。

4.2 无线局域网(WLAN)定位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移动用户对信息的即时性和就地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给基于WLAN系统的位置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WLAN系统中定位技术主要有GPS卫星定位、基于RSSI或TOA/TDOA/AOA的三角定位、信号强度定位等。其中,信号强度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信号强度指纹/信号强度建模定位等两类方法。

4.2.1基于时间/角度测量的定位

在WLAN低功率无线设备组成的高密度网中,由于各设备之间的同步很难实现,利用TDOA估计距离也很难实现。尽管可以通过测量TOA来估计距离,但是障碍密集地区如室内等环境中用户间距离较短,AP的覆盖范围往往不超过100米,无线电波的传输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并存在较严重的衍射和绕射等非直线传播情况,而且同一用户信号的各条多径分量在时间上相当接近,需要对设备的分辨率进行改进以区分。所以,精确的TOA或者TDOA估计,需要借助于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另外,影响信号传播的障碍物很多,无线信号存在反射和散射。不同路径分量的幅度、相位、到达时间和入射角各不相同,使接收的复合信号在幅度和相位上都产生了严重的失真,因此,AOA也不适于室内无线定位。

4.2.2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技术

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定位技术借助笔记本电脑、手机、MP4、PDA等用户终端中WLAN协议的广泛集成与WLAN近乎泛在的网络覆盖能力得以快速发展和进步。

WLAN中用户终端(主动或被动地)监听其接收范围内接入点/热点(AP)的信号,通过所接收到beacon frame中的SSID和MAC地址来辨识所有AP,并根据RSSI 判别相应AP的信号强度。表格 2中是WLAN中用户终端扫描所返回的AP及其属性列表示例。WLAN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信号强度定位技术便是基于上述监听结果进行的。

表格 2 终端扫描所返回的AP及其属性列表示例

4.2.2.1信号强度指纹定位

WLAN中首个定位系统RADAR由微软研究院的Bahl等人于2000年设计提出,其使用的是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技术。指纹定位主要分为离线训练和在线定位两个阶段。离线阶段在目标区域内,WLAN终端在有限个样本点处从周围的AP采集信号,测量从邻近若干AP接收的信号强度,并记录自身位置。同时,终端捕获观测AP MAC作为识别信息。然后将包含AP识别信息、AP信号强度和对应观测样本点位置等信息的先验数据保存,建立信号指纹数据库。为提供较准确和完整的指纹记录,离线指纹的收集需以足够密度覆盖整个物理空间。基于上述采集好的信号指纹数据,在实际定位阶段,定位终端扫描接收范围内的各个AP,并根据各AP的信号强度,在指纹数据库中找出与所观测AP信号强度最接近的一条指纹记录,并将此记录中的位置信息作为终端的位置。

图表 6 WLAN指纹定位技术原理

指纹定位技术可以分为确定性、不确定性(或随机性)方法。确定性方法直接求解两者间的欧氏距离,返回与观测值距离最小的一个样本点或K个样本点的综合结果。在不确定性方法中,使用各种随机性方法来处理RSSI测量中的不确定性,继而获得终端位置的最大似然或最大后验概率或最小均方误差估计。表格 3是针对三张常见指纹算法(KNN,Histogram,Kernel)的各项误差统计分析数据对比关系。

表格 3 KNN/Histogram/Kernel算法误差统计分析

4.2.2.2信号强度建模定位

WLAN中另一种定位技术被称为信号强度建模定位。此类系统中记录了AP的精确位置,在计算用户位置时,较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各可见AP信号强度的差异直接对各AP的位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用户的粗略位置。较复杂的方法之一是:建立信号传播规律的确定性模型并根据信号强度的损耗来估计AP-用户间传播距离,继而确定用户位置。另一种方法是基于随机技术,根据信号关于距离的统计分布特性,得到对AP-用户间距离的一个概率估计。如前所述,信号强度建模定位至少需要预知AP的标识及其位置信息即建立AP数据库,省去了指纹采集工作。建立AP位置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站址登记和路测。

信号强度建模方法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其相比指纹定位虽然步骤简捷,但其定位精度受到AP位置精度和路径传播损耗模型精度的影响。而且,此方法中忽视了AP天线的发射信号强度在各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的实际情况,即AP天线周围不同方向的终端虽接收到AP的信号强度相同,但与AP的距离可能并不相同。上述这些因素(包括人体遮挡)都会对信号强度建模定位精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表 7是具有代表性的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技术(RADAR)、信号强度建模定位中确定性模型技术(Trilateration, Simplified path loss model)与随机模型技术(Proposed)的定位性能对比测试情况。由图中可见,RADAR指纹定位的平均性能相比模型定位而言更突出,但基于随机性传播模型的建模技术在经过与RADAR的整合后,整体性能实现显著的提升。

图表 7 WLAN信号强度指纹/模型定位性能对比关系

5.结论

基于蜂窝网络特别是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从对移动台定位的精度要求来看,由于受多径、多址干扰,特别是NLOS传播的影响,使各种信号特征测量值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各种适用于特征测量值误差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的定位算法,如最小均方三角定位算法的性能显著下降,无法取得对移动台位置的最大似然估计,使得对移动台的估计位置出现较大的偏差。在一般的市区环境下,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定位技术,由于其基于高频伪随机码的精确站星伪距测量而获得较高的定位性能,但另一方面,其巨大的下载量使得首次锁定时间过长。AGPS虽然可以大幅提高首次定位的速度,但仍无法彻底解决卫星信号条件较差环境下定位性能低下的问题。因此,AGPS、基于Cell定位等技术的结合互补是蜂窝网络定位更为可行而且高效的选择。

WLAN的部署为蜂窝网络中AGPS、Cell等定位技术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由于特征测量方法面临与蜂窝网络中相同甚至更为严重的误差影响,WLAN定位研究应用的重点是基于信号强度的方向。其中,指纹定位相比传播模型定位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在无线网络定位中,每种系统和算法都有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没有哪种是绝对最优的。近来算法研究的重点逐渐有多元互补的趋势。在不同理论、策略、网络拓扑、应用领域等方面分别具有优势的方法之间相互配合、采长补短是今后无线网络定位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静. 3G定位业务的网络结构分析. 移动通信, 5:54, 2006.

[2] 黎海涛,张平.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4:5, 2001.

[3] K. Borre, D. M. Akos, N. Bertelsen, P. Rinder, and S. H.

Jensen. A Software-Defined GPS and Galileo Receiver. BirkHauser, 2007.

[4] David Wells and Richard Langley. Guide to GPS Positioning.

Canadian GPS Associates, 1987.

[5] James Bao-Yen Tsui. Fundamentals of GPS Receivers A Software

Approach. Microwave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John Wiley & Sons, Ltd, 2rd edition, 2005.

[6] Axel Kupper. Location-based Services Fundamentals and

Operations.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5.

[7] GuoChang Xu. GPS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2rd edition, 2007.

[8] GuoChang Xu. Multi-Functional GPS/(Galileo) Software User

Manual. GFZ, 2004.

[9] Richard Langley. The limitation of gps. GPS World,

unknown:unknown, unknown.

[10]林智,于蓉蓉,谈星东. 手机导航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3 2007.

[11]于蓉蓉、彭华、唐剑峰. 手机地图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7 2006.

[12]Richard Langley. The mathematics of GPS. GPS World, 7:unknown,

1991.

[13]孙巍,王行刚. 移动定位技术综述. 电子技术应用, 29(6):6–9, 2003.

[14]孙国林. 无线移动网络辅助定位算法研究. PhD thesis,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Dec. 2005.

[15]陶鸿,王晓斌. 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本身资源实现gsm粗定位.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16:83, 2006.

[16]Richard Klukas. A super resolution based cellular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GPS time synchronization.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gary, 2001.

[17]Broadcom. Budgetary pricing proposal for NMR/MRL LBS data services to CMCC corporation, 7 2009.

[18]Shu Wang and Jungwon Wong. [slide]lbs for mobiles: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Slide, 2008.

[19]3GPP. Requirement for support of A-GPS system, 2006.

[20]ETSI. UMTS A-GPS system, Oct 2006.

[21]ETSI. LCS SMLC RRLP, Jul 2005.

[22]ETSI. LCS broadcast network assistance for E-OTD and GPS, Feb 2005.

[23]ETSI. UMTS RRC specification, 2006.

[24]S. J. Lee D. W. Lim. Design of an assisted gps receiver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ISCAS, 2007, pages 1742–1745, May 2007.

[25]F. Izquierdo, M. Ciurana, and J. Paradell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toa-based trilateration method to locate terminals in wlan.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Pervasive Computing, pages 1–6, 2006.

[26]J. J. Lei and Y. Xia. A novel assistan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agps lo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tural Science), 19:358–361, 2007.

[27]SiRF. SiRFLoc Server: Wireless, A-GPS Mobile Location Software Solution.

[28]Changlin Ma. Techniques to improve ground-based wireless loc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PhD thesis, Geomatic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gary, 2003.

[29]H C SO and E M K SHIU. Performance of TOA-AOA hybrid mobile location. IEICE Trans Fundam Electron Commun Comput Sci,

E86-A(8):2136–2138, 2003.

[30]Rahman I. Reza, Rahman I. Reza, Co chair Dr, and Amy E. Bell. Data fusion for improved TOA/TDOA position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In Master4.pdf Song, H.L, pages 902–908, 2000.

[31]孙国林,郭伟. 基于数据融合的蜂窝无线定位算法研究. 通信学报,

24(1):137–142, 2003.

[32]Ji Li, Ligen Wang, J. Brault, and J. Conan. Mobile location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by using learning machine.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7. CCECE 2007. Canadian Conference on, pages 1066–1069, April 2007.

[33]Zhongshan Wu.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channel estimation and wireless location. PhD thesis,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006.

[34]Guolin Sun and Wei Guo. A novel indoor geo-location method using MIMO array.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hina), 23(6):810–813, Nov. 2006. uestcsgl@https://www.360docs.net/doc/a46215530.html,.

[35]Ji Li, J. Conan, and S. Pierre. Mobile station location estimation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2006. ISWCS ’06.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ges 561–564, 2006.

[36]P. Bahl and V. N. Padmanabhan. RADAR: an in-building rf-based user lo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In INFOCOM 2000. Nineteenth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ocieties. Proceedings. IEEE, volume 2, pages 775–784 vol.2, 2000.

[37]翟明明. 移动定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信息通信技术,

24(2):27-32, 2009.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数据,只要在覆盖范围内都可以传输和接收数据。因此,无线网络存在着访问控制和保密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在介绍无线网络存在的有线等价保密性、搜索攻击、信息泄露攻击、无线身份验证欺骗攻击、网络接管与篡改、拒绝服务攻击以及用户设备等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无线网络应该采用的六项安全技术和八项应对安全措施。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威胁;安全技术;安全措施

1.绪论 1.1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都开始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此来实现信息电子化交换和资源共享。无线网路和无线局域网的出现大大的提升了信息交换的速度跟质量,为很多用户提供了便捷和子偶的网络服务,单同时也由于无线网络的本身的特点造成了安全上的隐患。具体的说来,就是无线介质信号由于其传播的开放性设计,使得其在传输的过程中很难对传输介质实施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传输信号可能被他人解惑。因此如何在组网和网络设计的时候为无线网络信号和无线局域网实施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就成为了当前无线网络面临的重大课题。无线网络一般受到的攻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网络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保护和数据完整性保护而进行的攻击;另一类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设计、部署和维护的独特方式而进行的攻击。对于第一类攻击在有线网络的环境下也会发生。可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是在传统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安全性威胁。

2.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2.1有线等价保密机制的弱点 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的802.11标准中,引入WEP(WiredEquivalentPrivac y,有线保密)机制,目的是提供与有线网络中功能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 出现无线网络用户偶然窃听的情况出现。然而,WEP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存 在许多的弱点。 (1)加密算法过于简单。WEP中的IV(InitializationVector,初始化向 量)由于位数太短和初始化复位设计,常常出现重复使用现象,易于被他人 破解密钥。而对用于进行流加密的RC4算法,在其头256个字节数据中的密 钥存在弱点,容易被黑客攻破。此外,用于对明文进行完整性校验的CRC(C 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只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并不能保 证其是否被修改,因而也不是安全的校验码。 (2)密钥管理复杂。802.11标准指出,WEP使用的密钥需要接受一个外 部密钥管理系统的控制。网络的部署者可以通过外部管理系统控制方式减少 IV的冲突数量,使无线网络难以被攻破。但由于这种方式的过程非常复杂,且需要手工进行操作,所以很多网络的部署者为了方便,使用缺省的WEP密 钥,从而使黑客对破解密钥的难度大大减少。 (3)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改变缺省的配 置选项,而缺省的加密设置都是比较简单或脆弱的,经不起黑客的攻击。 2.2进行搜索攻击 进行搜索也是攻击无线网络的一种方法,现在有很多针对无线网络识别与攻击的技术和软件。NetStumbler软件是第一个被广泛用来发现无线网络 的软件。很多无线网络是不使用加密功能的,或即使加密功能是处于活动状 态,如果没有关闭AP(wirelessAccessPoint,无线基站)广播信息功能,AP 广播信息中仍然包括许多可以用来推断出WEP密钥的明文信息,如网络名 称、SSID(SecureSetIdentifier,安全集标识符)等可给黑客提供入侵的条 件。 2.3信息泄露威胁

定位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综述 文章出处:发布时间:2011/07/22 | 3934 次阅读| 9次推荐| 0条留言 业界领先的TEMPO评估服务高分段能力,高性能贴片保险丝专为OEM设计师和工程师而设计的产品Samtec连接器完整 的信号来源每天新产品时刻新 体验完整的15A开关模式电源 摘要:首先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相关术语、评价标准等基本概念及定位算法的分类方法;重点从基于测距和非测距两个方面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定位方法,并研究和分析若干新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移动锚节点的定位算法、三维定位算法和智能定位算法。从实用性、应用环境、硬件条件、供能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出发总结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存在问题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景与应用发展趋势。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目标跟踪、入侵监测及一些定位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个节点装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用以确定节点位置。但是,由于经济因素、节点能量制约和GPS 对于部署环境有一定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方案的可行性较差。因此,一般只有少量节点通过装载GPS 或通过预先部署在特定位置的方式获取自身坐标。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定位精度、网络规模、锚节点密度、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以及功耗等,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定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节点定位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WSN 定位技术基本概念 2.1 定位方法的相关术语 1)锚节点(anchors):也称为信标节点、灯塔节点等,可通过某种手段自主获取自身位置的节点; 2)普通节点(normal nodes):也称为未知节点或待定位节点,预先不知道自身位置,需使用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并运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估计位置的节点; 3)邻居节点(neighbor nodes):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以内的其他节点; 4)跳数(hop count):两节点间的跳段总数; 5)跳段距离(hop diSTance):两节点之间的每一跳距离之和; 6)连通度(cONnectivity):一个节点拥有的邻居节点的数目; 7)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协助节点定位且已知自身位置的固定设备,如卫星基站、GPS 等。 2.2 定位方法的性能评价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性能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7 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无线测试方案

WLAN系统测试方案 深信服科技 2014年7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测试环境 (5) 2.1设备信息 (5) 2.2测试要求 (5) 2.4测试组网 (5) 三、测试内容 (6) 3.1基础性能 (6) 3.2认证与加密 (6) 3.3授权管理 (7) 3.4终端漫游 (7) 3.5应用识别 (7) 测试用例 (7) 4.1基础性能测试 (7) 1、AP吞吐量测试 (7) 2、AP零配置 (8) 3、丢包率 (9)

4、并发用户接入 (10) 4.2身份认证 (10) 1、本地认证 (10) 2、外部服务器认证 (11) 3、短信认证 (12) 4、二维码认证 (13) 5、微信认证 (13) 6、内置CA证书认证 (14) 7、802.1X 认证自动配置 (14) 4.3授权管理 (14) 1、不同角色策略控制 (14) 2、不同用户的访问控制策略 (15) 4.4、漫游 (16) 漫游功能测试 (16) 4.5应用识别 (17) 应用识别测试 (17) 四、测试结果: (18)

一、概述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二、测试环境 2.1设备信息 2.2测试要求 1、所有产品必须在同一测试环境条件下进行,以实际环境为标准。 2、所测试主要产品WAC和AP必须是各厂商相近档次设备。 3、测试位置:仟吉办公大楼现场,WAC及AP的安装位置均相同。 2.4测试组网 1、要求 (1)AP测试时放置位置有较大空间(两个AP距离为15米或以上); (2)AC能接通模拟测试服务器(如AD域服务器)或其它模拟测试设备,并提供正常网络连接; (3)测试点时需经过玻璃墙、砖墙等环境,以实际环境为准。

15款免费的Wifi测试工具

15款免费的Wi-Fi安全测试工具[图] 一旦你的无线网络被黑客攻击,就会更容易理解到Wi-Fi安全漏洞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国外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46215530.html,为我们介绍了15款免费的Wi-Fi安全测试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恶意访问点、薄弱Wi-Fi密码以及其他安全漏洞。从而保证在被攻击之前万无一失做好防护工作。 一、Vistumbler Vistumbler算是一款较新的开源扫描程序,Vistumbler能搜寻到你附近所有的无线网络,并且在上面附加信息,如:活跃、MAC地址、SSID、信号、频道、认证、加密和网络类型。它可显示基本的AP信息,包括精确的认证和加密方式,甚至可显示SSID和RSSI。Vistumbler 还支持GPS设备,与当地不同的Wi-Fi网络连接,输出其他格式的数据。

Vistumbler 二、Kismet Kismet 是一款工作在802.11 协议第二层的开源无线网络检测、嗅探、干扰工具。可以工作在支持raw 监控模式的所有无线网卡上。可以嗅探包括802.11b, 802.11a, 和802.11g 在内的协议包。

Kismet Wifi Analyzer 三、Wifi Analyzer Wifi Analyzer是一款免费的Android应用工具,可以在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上寻找AP。它能将2.4GHz信道的AP所有详细信息都一一列出,也支持5GHz信道的其他设备。用户还可以将AP详细信息以XML格式输出并通过邮件或者其他应用程序、截屏等形式实现共享。它会根据信道信号强度、使用率、信号远近以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只要有设备和条件,别人想跟踪你的位置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管是你在大街上走还是在商场里逛,只要上面想,你的行踪都很难不被暴露。好比我们看大片,罪犯在这边打电话,FBI在那边定位,唧唧几声,就把你的大概方位确定了。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技术,我们天朝网警照样玩的转。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向智能化和移动化发展,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都可能和将来的定位技术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twitter,Aardvark,包括一些很有前途的mobile game,等等。 Google Latitude一出后, 很多朋友都惊诧于无gps条件下其定位的准确性,也有不少人因此对通过wifi定位比较感兴趣。其实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来定位,由于通信距离的不同,有的可以用来室内定位,有的可以用来室外定位。 这里,我尝试着对一些逐渐在普及的定位技术做一些讲解,考虑到GPS的普及性, GPS定位原理和优缺点就在这里忽略了。其实无线定位的流程很简单,大概都遵从交换信号===>数据融合===>建模求解的步骤。下面就针对不同技术的不同重点,把这个过程分割介绍。 手机基站网络 通过基站网络的检测来进行户外定位是一个相对成本低, 成熟, 但是精度不高 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 手机要通信, 就需要通过蜂窝 网络和一个个基站交换数据,从而实现和别的手机的通信. 而考虑到双方通信的距离和现实中基站的放置密度,每一个手机都可能被覆盖于多个基站,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每个基站对于手机的检测数据,通过特定的data fusion技术,就可以大致估算初当前手机的位置。在这里,data fusion是最关键的技术,事实上也是下面会介绍的大多数其他定位技术的基础,所以花多点篇幅介绍一下。为了简化,我们只考虑二维平面情况,也就是说每个点都只有(x,y)值, 不考虑z平面。 以前常用的data fusion技术包括TOA — tim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AOA — angl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以及混合型技术. 假设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分布示意图, 图中出现的几个基站(Base Station)都能和当前手机, 也就是MS(Mobile Station)所在位置通信.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的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第1章概述 1.1总体需求分析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无线网络安全五大注意事项

无线网络安全五大注意事 项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无线网络安全五大注意事项保护无线网络安全首先需要采取与保护传统网络相同的安全措施,然后才是其他的一些特别措施。在非无线网络领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面对无线网络和设备时同样需要你加以考虑:足够强度的加密,妥善保存证书,以及保证操作安全。 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安全并不是另一种网络安全,而是更为全面可靠的网络安全。 不要破坏自己的防火墙几乎可以肯定无论对于有线还是无线网络,你都已经安装了防火墙,这绝对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你没有将无线系统接入点放置在防火墙之外,则防火墙的配置无济于事。应当确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否则你不仅不能为网络创建一道必要的屏障,相反还从已有的防火墙上打开了一条便利的通道。 不要小看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即MAC)常常被忽略,原因是它并不能防止欺骗行为。但对于整个保护系统的壁垒来说,它无疑是一块重要的砖。从本质上它是另一种地址过滤器,并且能够阻止潜在的黑客的入侵行动。它所做的是根据你所确定的基于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制对特定设备的网络访问。

MAC同样提供了针对潜在入侵者来调整访问控制列表的能力。它的原理和入侵者在被拒之门外之前必须被先敲门一样。 如果已经有了MAC,入侵者一定会在进入系统之前一头撞在上面,然后只能卷土重来试图穿过它。现在你的网络就已经可以知道入侵者的模样了。所以你的MAC列表中包括了三类访问者:首先,存在于访问者列表中的友好访问者;其次,没有在列表中的访问者以及无意中进入的访问者;第三,没有在列表中但是可以确信之前曾经不请自来并试图闯入的访问者。如果他们还将试图闯入,现在就可以立即确定了。 简而言之,如果在你检测无线网络并且发现未在MAC列表上的访问者多次尝试发起访问的时候,你已经受到潜在攻击者的窥视了,并且他不会知道你已经发现了他。 不要忽略WEP有线等效加密(WiredEquivalentPrivacy,WEP)是一种符合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它在无线数据发送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加密范围覆盖了你使用的任何数据。一定要使用它。但是必须强调它是基于密钥的,因此不要一直使用默认密钥。对于初次访问系统的个人用户你甚至应当创建单独的WEP密钥。当然也不能认为有了WEP 就万事大吉。即使是多重加密也不会保证你万无一失,因此应当把WEP 与其他无线安全措施相结合。

无线定位技术

填空题 1.GSM的鉴权身份认证:IMSI 手机的IMSI 身份证,核心网络和手机上都有,进行比对。身份证必须有防伪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使用。GSM系统的鉴权体制用户标识和密码 手机打电话或者上网之前,首先要向移动网络提供自己的用户标识和密码2.GSM基站广播内容 GSM广播频率校正信号、同步信号、基站的标识、空中接口的结构参数 3.位置更新的三种情况 手机开机,周期性更新上报,移动小区 4.GSM的采样频率是多少?为什么使用这个频率? GSM手机釆样频率是8khz。 语音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0~3400Hz之间,抽样频率应大等于两倍的抽样信号频率,才能不失真。 5.GSM900、GSM1800分别有多少个频点以及载频间隔是多少? GSM900有124个频点,GSM1800有374个频点,载频间隔为200KHz 6.关于切换方式 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7.MS,BTS,MSC,IMSI,HLR分别是什么意思 MS移动台 BTS基站收发信机 MSC移动交换中心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8.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主要在于接口和信道,无线通信的接口是空中接口,信道是电磁波等,有线通信的接口是固定接口,信道是电线等有形信道。 9.无线通信信道编码的几种方式 10.语言编码和空中接口发送的速率 空中接口发送速率:22.8bit/s 11.列出几种纠错方法 0检错重发法,前项纠错发,反馈校正法。 12.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目的 信源编码是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信道编码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为目的的编码。 13.列出几种调制方法 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14.简述数据率和带宽的区别 数据率是数据能够进行通信的速率单位是bit/s,可以指调制速率;带宽指的是传输信号所占的带宽单位是Hz,值得是频谱宽度。 15.列出三种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空分复用,频分复用 16.模数转换三过程 采样,量化,编码

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 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一期工程项目第五包 测 试 方 案 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1 测试依据----------------------------------------------------------------------------------------3 2 测试环境---------------------------------------------------------------------------------------- 3 2.1 主要设备 ----------------------------------------------------------------------------------3 2.2 辅助工具 ---------------------------------------------------------------------------------- 4 2.3 测试要求 ----------------------------------------------------------------------------------4 2.4 组网要求 ----------------------------------------------------------------------------------4 2.5 测试人员 ----------------------------------------------------------------------------------5 3 测试内容和安排 ------------------------------------------------------------------------------5 3.1 关键内容 ----------------------------------------------------------------------------------5 3.2 AP吞吐量测试 ---------------------------------------------------------------------------5 3.3 无线Mesh功能--------------------------------------------------------------------------6 3. 4 接入设备识别★ -------------------------------------------------------------------------7 3. 5 BYOD功能与访客管理★ -------------------------------------------------------------7 3. 6 非WiFi信号抗干扰测试 --------------------------------------------------------------9 3. 7 WiFi抗干扰测试-------------------------------------------------------------------------9 3. 8 语音漫游测试 -------------------------------------------------------------------------- 10 3.9 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 11 4、测试结果 ------------------------------------------------------------------------------------ 12

无线网络检测工具WirelessMon使用说明

无线网络检测工具WirelessMon使用说明 2009-11-24 12:38 WirelessMon是一款允许使用者监控无线适配器和聚集的状态,显示周边无线接入点或基站实时信息的工具,列出计算机与基站间的信号强度,实时的监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以便让我们了解网络的下载速度或其稳定性。 安装过程我就不废话了,很简答,完成后,打开wirelessmon主界面,可以通过select network card右边的下拉菜单选择对应的无线网卡,需要注意的是,既然叫做WirelessMon,就只能对无线网络进行Monitor,无法支持有线网络速度测试。 在中间右边区域看到当前环境下周边的无线网络信号基本情况,这里主要显示的是无线信道相关信息,包括有几个2信道,有几个6信道等等,下面还有个切换按钮可以在与g模式之间更换,估计绝大多数人用的无线网络都是b/g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未来的趋势切换。 在下方大面积区域我们能够看到当前环境周边扫描到的无线网络基本信息,包括状态是否可用,SSID信息,使用的发射频段,是否加密传输,RSSI信号强度,目的无线网络基本传输速度模式,无线路由器或AP的MAC地址,无线网络组成模式(点对点还是点对多点),连接的时间基本信息等,通过这个区域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晰详细的了解四周无线网络的组成状况。 点击查看/下载大图(34K) 我的无线路由器可以设置信号强度,这是把路由器设置成最小28mW发射功率时候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到信号是-52dBm/47%。

点击查看/下载大图(30K) 在同一位置,设置成最大281mW时候的信号监测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信号边强,有-38dBm/65%了。不过建议各位不要超过100mW,要不然多少对人体有伤害,DD-WRT默认就是最小的28mW,就我这里来说,28mW也够用了。 点击查看/下载大图(27K) 除了上面提到的无线信号扫描功能外,wirelessmon还提供了信号强度检测、监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与图标生成等功能,点主界面左侧的graphs,横坐标是时间坐标,而纵坐标可以由我们来选择参数,包括signal strength percentage,signal strength(DBM),received rate,sent rate,total data rate等等,以便让我们了解网络的下载速度或其稳定性。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 因无线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提高,有助于为许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具体来说,无线媒介由于开放式设计的蔓延,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传输介质,以实施有效的保护,这使得传输信号尽可能不被他人截获不法分子在网络上的攻击的漏洞,造成了很多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到的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一: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它们直接影响了亿万人的生活,互联网能够使人们获取各种各样想要知道的信息,移动通信则使人们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联络。无线网络能够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同任何人进行联网。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形吗?校园里学生带着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校园里漫步时,坐在草坪上讨论问题时或则在咖啡厅里静静的学习时,都能够从图书馆中获得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而这些正是无限网络让它们变成了现实。

一、无线通信的类型 计算机无线方式通信使用的无线电波(短波,微波或FM)和光波(红外,激光)。这些无线通讯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性。 (一)红外和激光:易受天气,没有穿透力,在实践中难以适用。 (二)短波或超短波:类似广播电视,使用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调制,通信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长期使用电脑通信,但幅度速度慢,安全性差,有没有一个单一性别的沟通。和窄范围的通信,都与其他无线电或电器设备的干扰,可靠性差,易受他人干扰。和通道的拥挤,和乐队需要专门申请。这样没有无线网络的基本要求。 (三)微波炉:微波收入,作为一个计算机网络通信信道的头发烘干机,因为它的高频率,它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受天气影响非常小。这种高频通信两个彼此可视化,但一定的渗透和控制波通信的角度是非常有用的。 二、无线网络的特点 (一)移动性强。无线网络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只要在有

xxxx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xxxx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x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八月

1.目标 xxxx有限公司无线网络安全检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自评估工作,发现本局信息系统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边检查边整改,确保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一.评估依据、范围和方法 1.1评估依据 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对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的通知》(信安通[2006]15号)、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对电力行业有关单位重要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的通知》(办信息[2006]48号)以及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公司的文件、检查方案要求, 开展××单位的信息安全评估。 1.2评估范围 本次无线网络安全评估工作重点是重要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中业务种类相对较多、网络和业务结构较为复杂,在检查工作中强调对基础无线网络信息系统和重点业务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具体包括:基础网络与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无线AP系统、现有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与策略、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情况评估。

1.3评估方法 采用自评估方法。 2.重要资产识别 对本司范围内的重要系统、重要网络设备、重要服务器及其安全属性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识别,将一旦停止运行影响面大的系统、关键网络节点设备和安全设备、承载敏感数据和业务的服务器进行登记汇总。 3.安全事件 对本司半年内发生的较大的、或者发生次数较多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汇总记录,形成本单位的安全事件列表。 4.无线网络安全检查项目评估 1.评估标准 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岗位要求应包括:专职网络管理人员、专职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和专职系统管理人员;专责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应有制度明确进行界定;岗位实行主、副岗备用制度。病毒管理包括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定期升

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目标跟踪、入侵监测及一些定位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个节点装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用以确定节点位置。但是,由于经济因素、节点能量制约和对于部署环境有一定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方案的可行性较差。因此,一般只有少量节点通过装载或通过预先部署在特定位置的方式获取自身坐标。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定位精度、网络规模、锚节点密度、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以及功耗等,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定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节点定位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定位技术基本概念 定位方法的相关术语 )锚节点():也称为信标节点、灯塔节点等,可通过某种手段自主获取自身位置的节点; )普通节点():也称为未知节点或待定位节点,预先不知道自身位置,需使用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并运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估计位置的节点; )邻居节点():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以内的其他节点; )跳数():两节点间的跳段总数; )跳段距离():两节点之间的每一跳距离之和; )连通度():一个节点拥有的邻居节点的数目;

WIFI测试方案

WIFI测试方案

目录 1.测试概述 (2) 1.1测试目的 (2) 1.2测试内容 (2) 1.3测试产品 (2) 2.基本功能测试 (3) 2.1多SSID应用 (3) 2.2动态智能RF配置 (4) 2.3 VLAN pool (5) 2.4无感知认证 (6) 2.5访问控制 (7) 2.6无线用户带宽限制 (8) 3.性能测试 (8) 3.1 最大并发用户数测试 (8) 4.高可靠性 (9) 4.4基于频宽的负载均衡 (9) 4.5负载均衡 (10) 5.热点区域 (11) 5.1覆盖热敏图 (11) 5.2对终端进行定位 (11) 6.定位精确度 (12) 7.运行轨迹 (13)

1.测试概述 1.1测试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为指导测试WIFI解决方案在景枫中心购物中心网络中适用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确认WIFI是否解决方案适用于景枫购物中心环境中的部署。 1.2测试内容 ?基本功能测试 ?用户认证测试 ?性能测试 ?高可靠性测试 ?无线定位测试 ?定位精确度测试 ?无线终端运行轨迹测试 ?其他认为需要的测试项 这个测试计划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分成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组测试案例。每一个测试案例的格式都如下所示: 1.3测试产品 测试产品根据测试项目需求,由各设备提供商自行选择合适设备及相应的测试服务器。

2.基本功能测试 这个章节包括一些场景,用于检验企业无线局域网需要的基本特性——易用性。 2.1多SSID应用

2.2动态智能RF配置 1 L2/L3交换机

2.3 VLAN pool 2个无线终端

测量无线网络性能的三种方法

量化网络在个体用户上体验一直是很困难的工作,而测量无线网络性能的挑战性则更高。 因为WLAN环境确实非常复杂,因此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工具可以一次性测量无线性能的各个方面。通常,网络支持人员能够采用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大量的工具尽可能详尽地描绘出无线环境的运行情况。这个工作的目标是:了解网络有多“健康”,同时确定在网络特定位置的各个客户端在特定时刻所消耗Wi-Fi带宽的数量。 寻找正确的工具只是做对了一半 在描绘大网络环境视图时,我们不仅明确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更要理解一点:获得各个工具所提供的数据只是全部工作的一半。如果你的大型网络中包含一个复杂的网络管理系统(NMS)——如思科、Aruba等,那么你可能没有能够支持一些较小型环境(如Ubiquiti或A irTight)的诊断工具。但是,即使有最好的“内置”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网络状态,那么除了了解WLAN一些简单指标,如“AP正常/断线”及客户端计数,每一个方法又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更深层次的问题呢? 内置方法 无论是NMS、企业无线接入端(AP)或所使用的客户端设备,它们通常都能够给我们报告一些非常宝贵的知识,如: ?客户端设备: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情况。MacBook Pro可以查看它所连接的特定AP(MA C地址),该AP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信号强度及WLAN适配器所接收信号的质量。Windows PC或Android智能手机则只能查看到数据传输速度。 ? AP/控制器:在管理接口上,我们可以实时查看所连接的客户端,他们所在的服务集标识符,连接明细及所传输的流量数。但是,这里通常看不到流量类型。 ? NMS:网络管理系统有很多变体,有的只是简单的监控工具,有的则是带有强大报表工具和分析引擎的配置框架。根据自己所使用的特定NMS供应商及授权方式,我们可能可以集中或单独查看各个客户端所使用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体情况的“整洁”程度,这些可由系统中任意AP测量得到——包括当前测量值和历史测量值。此外,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客户端故障修复工具,它们可以报告一个指定客户端出现的身份验证或相关流程的出错情况。 这些基本的支持元素经常被用于确定系统的无线端是否正常,但是它们通常无法确定一些关键服务(如DNS)的延迟问题,也无法确定WLAN中某个客户端是否能正常播放网络视频。通常,我们必须采购额外的工具来处理这些问题。 服务保证及应用性能管理 无线网络的服务保证是指通过真实及虚拟的事务来检验网络,从而确定它的关键性能指标(KPI)。你或测试平台供应商负责定义这些KPI。它们可能包括返回Active Directory后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报告 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设计 报告人 指导老师 二○一六年十二月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针对目前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传感器网络作为首要的技术的出现给许多研究拘束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同质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用来限制计算机的资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应用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出来。当传感器网络部署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或敌对的环境中,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为这些安全问题都来自不同类型的恶意攻击。在本文中,我们目前的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网络受到的攻击还有相应的对策以及对未来工作范围的都有了很好结论和概述。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危险 1 引言 传感器网络监控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压力、湿度等。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低功率、低成本的智能设备与极端的资源约束。每个设备是称为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连接到一个有时几个传感器节点。它具有无线通信的能力和一些情报信号处理和数据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是在各种随机方向地区收集数据、过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中央节点进行进一步处理。每个传感器节点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传感器子系统、处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用于传感环境。处理子系统用于执行当前计算数据感知和负责通信子系统与邻近的传感器节点的信息交换。 传感器网络在许多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包括:

1)军事应用,如监测出对方是否是友好的和设备、军事影院或战场监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检测。 2)环境应用程序等小气候、森林火灾探测、精确农业和洪水检测。 3)应用程序,如跟踪和健康监控,医生对在医院的病人进行药物生理数据的管理、远程监控。 4)家庭应用,如食品自动化的环境,自动抄表等。 5)环境等商业应用控制在工业办公楼和车辆跟踪和检测、库存控制、交通流监测 [1]。 2 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传感器和执行一些计算的信息和其他结果网络中连接节点沟通。 图1: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由以下部分组成: a:控制器 它是传感器节点的大脑。它的功能是控制其它部分的传感器节点。它能够处理数据执行任务。由于其低成本,灵活地连接到其他设备,方便编程和低功耗主要在传感器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比通用微控制器节点(数字信号桌面处理器,处理器)。 b .收发器 无线传输介质可以像无线电频率(RF),光学(激光)和红外通信以不同的方式。激光有优势它只需要更少的能量,但主要缺点是它大气状况更为敏感。红外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广播有限能力。所以大部分的基础是基于射频通信。收发器的主要功能能够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c .外部存储器 由于成本和存储容量,使用闪存。 d .电源 电源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例如单电池可能是有限的。有些支持清除设备(如太阳能电池)。 e .传感器 任何物理变化条件下,传感器硬件设备产生可测量的数据。他们通过这可测量的数据来进行ADC模拟信号的形式然后将ADC转换成数字形式。ADC传递单片机和数字形式的数据单片机处理数据和执行一些的任务。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要求

WiFi无线信息安全分析与攻击手段测试-淮安(刘瑞)

WiFi无线信息安全分析与攻击手段测试淮安电信无线维护中心刘瑞 2012年9月2日 【摘要】由于无线网络在移动设备和传输介质方面的特殊性,使得无线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一些攻击手段更容易实施。“十八大”通信保障之际,本文围绕WiFi无线安全威胁、常见攻击手段、安全性测试等方面展开,结合日常维护需求和实践数据,基于破解WEP、破解WPA2演示,验证无线信息安全威胁及其实施原理,对于打造“金盾”网络,提升网络安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字】无线安全威胁、攻击手段、WEP、WPA2、PIN码破解 一、无线安全威胁概述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所有常规有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通常都存在与无线网络中,同时无线网络传输的信息更容易被窃取、篡改和插入;无线网络容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和干扰等。 从信息安全威胁角度来说,安全威胁是指某人、物、事件对一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性所造成的危险。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故意的威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主动的和bei动的。被动威胁包括只对信息进行监听,而不对其进行修改;主

动威胁包括对信息进行故意的篡改(包含插入、删减、添加)、伪造虚假信息等。 结合省公司2012年“龙腾3G”和“金盾行动”关于网络安全工作要求,进行系统梳理,目前无线安全威胁现状主要有:(一)攻击者基于MDK3等工具破解WEP、WPA2,获取AP密钥或窃取用户账号,如下图所示的目前网络上ChinaNet免费帐号买卖等。 (二)设备和服务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开放。

(三)敏感目录路径泄漏问题。 (四)设备存在弱口令、默认口令,以及登录绕过等安全问题。 (五)设备登录采用明文传输方式 二、常见攻击手段解析 无线攻击又名无线欺骗攻击,不但包含了常说的无线中间人攻击,还包括了无线跳板、无线钓鱼、伪造AP等多种方式。常见攻击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项目包括:线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该工程首先要充分了解大楼系统结构,系统安装连接,保证不破坏原有装修,整体性能优良,安装工艺合理,使用操作灵活高效;本工程因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对其工程施工质量较高的要求,工程质量应以达到优良质量水平为目标,在计划编制、技术应用、施工机具、劳动力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搭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萁和质量,让业主得到最优的施工技术,最短的施工工程工期,最好的工程质量和最高的社会效益,短平快志完成任务。 工程实施计划 1.1.工程组织结构 无线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无线网络的顺利搭建,还包含和第三方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各种应用软件等的联调,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障“*********”无线网络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了使用户有效管理和维护软、硬件系统,我们建议双方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供应链经理、客户经理、实施工程师、研发协调经理、客户代表,共同完成这一无线网络工程。双方分别委派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和节奏及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

和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 项目职务:项目经理 公司职务:技术总监 项目职责:项目的总体协调与负责,公司工程人员的调配。 :*****项目职务:客户经理 公司职务:销售经理 项目职责:制定该网络工程项目商务实施方案,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执行质量,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项目职务:技术经理 公司职务:售前部经理 项目职责: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同时负责该项目环境收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实施目标咨询等。 :*** *** ***** ***项目职务:实施工程师 项目职责:负责项目设备及软件安装、调试、割接、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负责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制与整理。 1.2.项目工程进度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