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发火:仗打不赢 下两手臭棋何用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发火:仗打不赢 下两手臭棋何用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发火:仗打不赢 下两手臭棋何用

来源: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发火:仗打不赢下两手臭棋何用

2013年02月21日 09:01

来源:报刊荟萃作者:张雄文

分享到:更多3696人参与022条评论0

1234567

高清图集

1984年2月5日,粟裕病逝于北京。楚青向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军委转达了粟裕的遗愿,中央领导高度评价粟裕的高尚情操,决定尊重他的意愿,将他的骨灰葬撒在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详细]核心提示:战争是残酷的,三军统帅所付出的精力与体力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绝不似文人想当然的“谈笑间”,“樯橹”即能“灰飞烟灭”。所以,粟裕曾经少有地对人发脾气说:“仗打不赢,下两手臭棋有什么用。”

本文摘自《报刊荟萃》2009年第5期,作者:张雄文,原题:《被淡化的名将——粟裕》,本文系节选

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为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的华东野战军制定指挥体系:“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这一决定的实质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赋予了粟裕华东野战军全军的军事指挥重任。

1947年12月30日至1948年1月1日,陈毅在晋绥对敌工作会议上坦然指出:“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粟裕)。”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令,他还在华东野战军正式组建之时对粟裕说:军事上主要由你考虑,按照毛主席、党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敌人。至于先打谁,后打谁;什么时间,什么

地方,怎样打?请你大胆负责地考虑和指挥。值得指出的是:粟裕作为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按照毛主席、党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敌人”,显然是直接对中央军委负责。

早在1946年,文学青年与政工干部出身的陈毅接待来访的美军雷克上校,回忆过去时坦率地说:“我的兴趣不在军事,我愿做记者,我喜欢写小说。”后来,陈毅之子陈昊苏于2001年8月26日在人民网谈到他父亲时回忆说:“我父亲曾经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显然,陈毅在建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工作而非军事工作,与他的经历和特长是不无关系的。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取得空前大捷后,陈毅主要从政治角度作了《关于增强纪律性,反对不良倾向,加强政治工作等问题》的报告。其中说道:“这次战斗布置与指挥及宿北、枣庄之战,粟司令负主要责任,做的工作最多,最负责任。我们同意他的意见,他对于战役胜利贡献最大。”1947年3月9日,陈毅就莱芜战役对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肯定粟裕的战役指挥能力“……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孟良崮战役:为何只有“粟令”,而无“陈令”

1947年5月,粟裕创造的战争奇迹孟良崮战役,是其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在此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原华东野战军6纵司令员王必成回忆说:“这次战役,从调动兵力创造战机,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无一不是按照粟裕同志提出的方案实施的。”

据《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阵中日记》(1947年5月14日至20日)摘录记载:

五月十四日(上午情况:七十四师固守。四纵得悉当面敌人后撤模样。)粟令全面出击,十二师由坦埠向南攻马山,十一师攻佛山杨家寨,十师由旧寨沿沙河南攻重沟,东攻岸堤。

粟令:九纵攻至赵家城子,与一、八纵联系向北打。八纵西占万泉山后,主力北攻。一纵一部占领孟良崮,主力由孟良崮西南向北打。二纵、七纵全责对付桂顽。令六纵下午二时由观上急进界牌垛庄。

(十五时,九纵二十六师至赵家城子,敌二个团。)粟令派部监视之,主力即速西占孟良崮。八纵占了盘龙山,一部向西,一部包围大平、小平之敌。

(十八时,八纵二十三师一个团攻万泉山,二个团插向垛庄了。)粟令其打下万泉山后,北攻孟良崮。

……

这些原始记录均只有“粟令”,而无通常情况下应该常见的“陈令”,清楚地展现了粟裕在孟良崮战役中实施战役指挥的全过程。因此,绝非如有人简单地论断:粟裕最多不过是提出方案,有似参谋长一类,实施指挥另有他人。事实表明,从筹划到战役指挥,粟裕是孟良崮战役军事奇迹的主要创造者。

因为筹划及指挥战役必须消耗巨大的脑力、体力,从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粟裕的身体日渐消瘦。由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症时常发作,不得不戴着铝制的健脑器工作。他在与国民党军进行智力、毅力搏斗的同时,还要同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连续几昼夜不休息,血压高达220汞柱。战争是残酷的,三军统帅所付出的精力与体力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绝不似文人想当然的“谈笑间”,“樯橹”即能“灰飞烟灭”。所以,粟裕曾经少有地对人发脾气说:“仗打不赢,下两手臭棋有什么用。”

在华东野战军这个特殊的指挥体制中,司令员不负责战役指挥,却有人事权等权力,副司令员本是副手,起协助作用,却拥有独立的战役指挥权。因而,指挥部成员之间协奏的音符也不总是十分和谐的。

1947年7月,在粟裕的战役指挥下连战皆捷的华东野战军,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奉中共中央严令,进行了“七月分兵”。此时,粟裕认为“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而大量地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正是对友军最好的战略支援。粟裕对分兵很有意见,对远距离外线出击的做法不理解。“但粟裕当时毕竟仅为副司令员,当指挥部其他成员坚持按中央要求仓促分兵的时候,粟裕只好执行,从而导致南麻、临朐等战役相继失利,打了几个消耗战。这是粟裕军事指挥生涯中极少的败绩之一。作为主要军事指挥员,他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

外表文弱,内心刚烈的粟裕当即另行起草一份短电,向中央军委引咎自责,请求处分。令人意外的是,收到粟裕自请处分电报的毛泽东,很快于8月6日复电粟裕,说:“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敌军45万,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美式装备,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27万,且是小米加步枪,军事上明显处于劣势。最后却是我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取得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我军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有陈毅、粟裕等将领卓越指挥,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战斗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民心,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我党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沂蒙人民在“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精神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和战场运输工作,战役期间随部队行动的民工达9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为什么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全力支援军队打胜仗呢?孟良崮战役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让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进行减租减息,税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共产党人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政党,所以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要“跟着共产党走”。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吃苦在

先,享受在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军队爱护、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大力支持 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日本鬼子的威胁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保护,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时帮群众挑水、打扫卫生,帮群众识字,帮群众播种和收割庄稼,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受到群众高度赞扬,还有严明的纪律事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如不调戏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形成利益共同体,官兵不分、军民不分,亲如一家。当孟良崮战役打响时,出现了人民群众争先恐后支前的感人场面,出现了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32位妇女抬门板架桥等英勇的支前群体。 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武装起来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党和军队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广泛动员教育,让老百姓知道:只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才能不当亡国奴,才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只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农会、民兵、儿童团、妇救会等组织把广大人民武装起来,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让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必须走群众路线,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人民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领导干部要发扬榜样作用,要求人民群众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

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下定决心后,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

粟裕故居纪念馆的雕像与兵器展

粟裕故居纪念馆的雕像与兵器展 ——2017-12-28摄粟裕同志纪念馆大厅中的粟裕铜像(局部) 粟裕大将诗词:抒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同志纪念馆,1987年4月始建于湖南省会同县城粟裕公园内,由杨尚昆同志亲笔题写馆名。2014年9月底完成搬迁至粟裕故居坪村镇的新馆扩建,新馆建筑由北京建筑学院

重新设计。纪念馆以粟裕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大将光辉战斗的军旅一生。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36位军事理论家之一,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 湖南怀化市城东设有中国侗文化城粟裕纪念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设有粟裕纪念馆)。 30年前的1987年4月底,本人参与过张震上将、楚青夫人等出席湖南会同新建粟裕纪念碑\纪念馆揭幕仪式、探访粟裕故居的路线、现场、驻地的安保警务……2009年3月间,自己再次参观过粟裕故居、纪念馆……2017年12月底,咱又一次祭奠粟裕纪念碑、重访了粟裕旧居、扩建后的粟裕纪念馆…… 199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粟裕同志纪念馆载入《全国文物机构名录》,本馆文稿被《中国博物馆志》《中国纪念馆概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收编,2000年8月13日,中央电视台到粟裕同志纪念馆采访报导。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迟浩田,省委书记杨正午等到纪念馆视察指导工

作。2016年12月,会同县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景区通过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粟裕同志纪念馆注重发挥爱国主义、廉政、全民国防、党性教育等基地作用,先后被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最佳红色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纪念馆入口正厅 粟裕大将伟岸铜像 馆内设序厅、展厅、贵宾厅和报告厅。其中,序厅正中安放着粟裕大将铜像,左边墙上为毛泽东主席“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的评价,右边墙上悬挂着粟裕大将获得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展厅展线长350米,陈展面积1100余平方米,共收藏、展出了55件粟裕大将的遗物、700余件文史资料,以照片、资料、图表、字画、文献、视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分“侗家少年,投身革命”、“投笔从戎,初露将才”、“敌后抗日,名震江淮”、“华东主将,决战决胜”、“致力国防,呕心沥血”、“沧海一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六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百度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2015级公共管理专业李超) 战役梗概: 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孟良崮战役意义: 孟良崮战役意义重大。整编第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自内战以来一向是华东战场国军之中坚,于淮北、睢泗、两淮、涟水等战役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此战全军覆灭,对国军士气打击极大。整编第74师战败覆灭,发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不到一年,国军尚居于进攻地位,并且华东国军总兵力仍居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此其结果就尤为震撼。相比之下,五大主力之其余四支,均在孟良崮战役又过了一年多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在国军总体已处颓势的情势下才次第覆没。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为什么在如此大的实力悬殊之下共产党能取得胜利?我认为以下几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共产党人在正确的目标与信念基础上建立起的坚

固的军事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容易迷失方向,一支部队如果没有信念则容易涣散不齐。张灵甫一心效忠国民党,不惜以自己的军队为诱饵,希望在共党包围74师时外围的国军可以一举歼灭共党。其战略从军事上来说可称妙计,却没料到现实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顺利,外围的国军由于个人恩怨不予支援,张灵甫最终惨败身亡。而共产党在识破张灵甫的战略后临危不惧,在陈毅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进攻,最终攻占了孟良崮。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是在危难时刻可以拧成一股,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不顾身的。纵观历史,共产党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二,群众基础也至关重要。共产党奋力保护着人民群众,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和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任,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大力支前、抢救伤员、奋勇杀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这也是为何到了今天,我们还要重视群众基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发展的根本力量,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同志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特别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他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

沈振新将军简介

沈振新将军简介 《红日》中的沈振新由我解放战争中的真实原型人物王必成改编而来,是个军令如山的铁面将军,个性鲜明。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片名:红日 主演:张伐高傅中叔皇康泰 导演:汤晓丹影片类型:战争 地区:大陆上映时间:1963 语言说明:国语 1946年冬,苏北连水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讲述我军沈振新、丁元善部,顽强地抗击着气焰嚣张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以后,为了配合整个战局需要,奉命主动北撤,广大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再跟七十四师干”的杀敌决心,离开苏北根据地的故事。 ······················ 红日 故事片(黑白)。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1946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蒋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张灵甫气焰嚣张,与其他师共二十万人,向山东临沂地区齐头并进,盘踞济南的敌人也同时出动,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迎战北面的敌人。于是展开了著名的莱芜战役。沈振新军奉命拿下莱芜城北的吐丝口镇,以截断敌人的退路。而刘胜团被留下作为军的总预备队,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求战心切,情绪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我军的猛攻下,妄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沈振新当即命令刘胜率部投入战斗。刘胜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直插敌人的师部,获得全胜。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石东根却有些忘乎所以,军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蒋军以张灵甫为先锋,又向我蒙阴、坦埠进攻,妄图聚歼我主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部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向南溃退。沈振新部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突出重围,但在我军凌厉的攻势下,阴谋未能得逞。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负隅顽抗,被我击毙。我各路大军在孟良崮胜利会师。编剧:瞿白音(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汤晓丹摄影:马林发美术:葛师承作曲:吕其明、萧珩扮演者剧中人扮演者剧中人张伐沈振新杨在葆石东根里坡刘胜舒适张灵甫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试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两课”是指(2)。 2、在思想道德学习中,以(3)为主线,大力加强(2)和(1)以及(1)。 3、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1)。 4、贯穿社会主义一切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的一根主线是(1)。 5、(1)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6、与中学相比,大学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4)等几个方面。 7、目标对人的行为有(3)种作用。 8、(1)是各种素质的核心、灵魂。 9、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以(1)为根本依据,以(1)为理论依据,以(1)为现实依 据。 10、(1)是成才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11、智能结构包括(5)等几种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及作用。 12、(1)是高尚道德品质和科学人生观重要体现。 13、(1)是当今时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成功交往的心理素质包括(4)等。 15、(1)是增进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16、(1)是人际交往最好的润滑剂,是搭建和谐人际关系最好的桥梁。 17、(1)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8、(1)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9、(1)是制定合作规则的出发点之一。 20、(3)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21、(1)是各类友谊的共性之一。 22、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告诫世人把友谊建立在(4)上。 23、友谊需要(1)去护理。 24、爱情的核心要素是(1) 25、(1)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6、(1)是维系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27、(1)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28、人区别于宇宙其他存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的存在和活动具有(1)。 29、实践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1)的过程。 30、“人是什么”的问题的核心是说明(1)。 31、人性是指人的一般性、共性,即人的(1)。 3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关键是(1)。 33、社会关系可以分为(2)。 34、个体的独立性是以(1)为基础的。 35、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最基本原因在于个人的实践具有(1)和(1)。 36、(1)决定了个人主观世界和个体利益的独特性。 37、(1)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38、在实际生活中,人生目的具有(3)。 39、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1)。 4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1)为核心。 41、(1)是排忧解困的具体方式有意义的前提。 42、人生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都要受到(1)和(1)的影响和制约。 43、对生活的热爱意味着(1)和(1)。 44、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是由(3)三个因素所制约的。 45、(1)和(1)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 46、在价值关系中,(1)是价值关系的能动方面。 47、(1)是一个人们能够自觉一、其中包含着某种意义并实际地创造价值的过程。 48、(1)构成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49、(1)是人生价值的基本特性。 50、人生价值必须从(1)去把握。 51、人生精神价值的具体表现形态是(2)和(1)。 52、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为一个(1)的过程。 53、(1)是人生价值的内在要素之一,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动力之一。 54、(1)是人生价值评价的重要特点。

解密: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解密: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战前:7000余人>30000余人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下定决心后,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从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新四军的设伏地区。"

解放战争启示录

解放战争启示录 王树增强调:“解放战争是一个特殊形态的战争。总结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我有三点体会——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而执政党的腐败堕落,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垮台;此外,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一)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当时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流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一个谈判的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但最重要还不是人数,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 (二)“在一场战争里,军人们拥抱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 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继反政,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这是蒋介石的原话。 国民党相当一部分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在解放战争当中,被我们的普通小战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少将级别以上的就有260多人。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

孟良崮战役分析1

孟良崮战役分析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造价S2 学号:201312409115 姓名:冉龙清 战役梗概: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中部的一次重大战役。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四天的激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军第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国军从山东全面撤退。解放军实力大增,

还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军决战的实力,在一年之后的淮海战役中显示威力。 战役经过: 在山东聚结的国军部队超过四十万军队,八十三师、六十五师、二十五师等奉命支援,却无人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支援张灵甫军。十一师师长胡琏距离太远支援不及。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困于覆浮山、天马山,损失万余人。近在咫尺的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和张灵甫有宿怨,虽然早在5月11日之前就接到掩护七十四师的命令,却只在战前派了19旅57团下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七十四师冒充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七十四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57团是八十三师中装备最差的部分,但是罗文浪为了免做战后李天霞的替罪羊,最后仍然与七十四师会合,并在坚守孟良崮时一起被解放军消灭。 解放军方面,陈毅等却表现出了整个国共内战中共产党极少见的孤注一掷的姿态,对于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七十四师。“蒋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七十四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5月16日早上,蒋中正意识到局势危险,再下手令:“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匪军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至此包括李天霞八十三师在内的各部队都不敢再保存实力,全力突破解放军防线,但是遇到了解放军外围阻击的抵抗,最终不能及时赶到孟良崮。5月16日下午三时,华东野战军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整编七十四师血战三昼夜后被歼灭了,一万余人阵亡,一万余人被俘,张灵甫阵亡。 七十四师孤军作战仍然支持了整整三天,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战略上吸引、牵制解放军主力的“钓饵”作用,但是由于其它军队作战不力,“上钩”的解放军非但全灭七十四师,而且还有足够时间查点伤亡、追俘逃兵、缴获军备,然后才从容撤退、并礼葬张灵甫。

初二历史上知识点

初二历史上知识点 一虎门销烟 1人物:林则徐 2时间(1839年6月3日)” 3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英国1856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五.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六.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七、左宗棠收复新疆 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缓进急战”的策略。 2、1881年收复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人物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1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的福

孟良崮战役经过

战役前奏 1947年初,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分路进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计划第一步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第二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3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到4月上旬完成了第一步计划,随即稳步向鲁中山区推进。孟良崮战役[1]前夕,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主动出击,实行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但是由于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不轻易分兵的新战法,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针对敌军这一心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给陈、粟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指示华野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根据中央指示,我华野主力实施迷惑敌人战术,使蒋介石、陈诚心理上产生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74师为主,整编第25、第83师在左右两翼配合,以沂蒙公路上的坦埠为主要目标,于11日自蒙阴东南的垛庄东西地区北犯。 战役经过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国民党军74师被围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落下残疾,右腿跛行。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孟良崮战役要图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态势后认为,应将主力置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其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由于国民党军25师和83师不及时跟进,使国民党军王牌部队74师陷入了险境,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国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百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共军于孟良崮地区。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河南理工大学 2013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2011级 姓名:陈浩 2013年9 月1日

我的山东行,我的中国梦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学院:经管学院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陈浩学号:*************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17日 调查地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蒙山 调查方式:实地参观 调查目的:了解沂蒙山区的革命历史,感受当地的革命气息,从而加强对革命烈士的理解与认同,以便于我们在实际中学习沂蒙精神,弘扬革命热情,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的成才自己,建设祖国 指导老师:陈海龙王建州

我的山东行,我的中国梦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意义 摘要:革命英雄主义是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更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凭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最终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更需要继承和发扬沂蒙山区的革命精神。通过宣传沂蒙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研文化的毅力等,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沂蒙精神青年学生宣传继承和发扬

谁不说家乡好600字精选作文

谁不说家乡好600字精选作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无论家乡是贫穷地区或富有地区,无论是否漂亮,都是自己的家乡,谁不说家乡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谁不说家乡好600字精选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谁不说家乡好600字精选作文1 家乡之美,家乡之韵,不加留意,不太容易被发现。我呢,是个平凡人,更不会对“常州”这座古城有太多的研究与探讨问习题,但有时,却不由自主地感触了几分身边的“关城树色”了------- 篦,依旧悠韵—— 不知是第几次来到了篦箕巷,当然,每次给我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最喜欢烟雨中的巷,缕缕薄雾轻轻地在空中徜徉着,那青砖黛瓦之间又是否会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拿出一把精致小巧的梳篦,细梳自己丝丝鬓发? 家里还珍藏着一把梳篦,何时来的已不从知晓,可每每看到它上面那精致的镂雕,心中总感受到古代女子那低眉着的浅笑与那“闲敲棋子落灯花”之意。 剑,依旧悬吊—— 真是庆幸自己是常州人,不仅是为那北枕长江,南濒太湖的绝佳位置,也不仅是为了那长三角的灿烂明珠。让我沉迷的,是那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也是季札那“挂剑为诚”之情,礼仪之邦那种源远流长之感总是让我扑朔迷离而双不肯忘却。

每每来到淹城,我从不跟随别人去什么野生,唯一吸引我的,是那股历史的悠然之气,坐在古亭中,呷一口茶,仿佛眼前就出现了那把古剑,在那棵古树上经久不落------ 城,依旧锦绣—— 曾登上过天宁佛塔,整个城便跃入眼帘了,高楼的鳞次栉比,古房的幽静犹存;城市的兴隆发达,江南的风雅之情;千年的丰收机杼,今日的龙城腾飞!夜幕中的环城高架,和那穿梭在繁华城市中的绿色快车BRT,如同两条长龙,在常州城中飞舞着,盘旋着,守护着------ 常州,这个城的风韵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诠释着,延伸着,升华着,它的神韵其实也就蕴藏在一片片叶的新绿,一朵朵花的心香,一茎茎草的顽强,一棵棵树的荫凉------而在这背后,却是无数“常州人”的固执与无私! 愿龙城之美、之韵,永远永远地弥漫、流淌下去------- 谁不说家乡好600字精选作文2 看了朴先生的那篇《梅趣》,忍不住就想写这篇,想带各位水友网上游我美丽的家乡。 俺生在鱼米之乡——浙江宁波,也在这儿长大。说起浙江,大家应该不会生疏吧?浙江是个好地方,好吃、好玩、好山、好水哟!有中外闻名的天堂——杭州、有皮革之都——温州、有美丽的群岛——舟山,我们宁波除了山美、水美、城市美,更因为出了位“老蒋”而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宁波名胜古迹多、玩的地方多。历史上有名的河姆渡遗址就在宁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一、战役基本情况: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进行的军史上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 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这是三年解放战争中最为经典、精彩的战役,通过这场战役打破敌人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摆脱了华东战局的危机。也是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进行大规模较量,打得最有气势的一战。这一战役从敌重兵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硬仗。这次战役既反映了 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善打硬战恶战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军的战斗力已达到可以歼灭国民党军队任何精锐之师的 水平。可以说,战争不单是物质力量的竞争,也是指挥艺术和士气的竞赛。回忆这场发生在七十年前的战役,我们可 以从战役的组织指挥中体察到作为统帅的毛泽东和陈毅粟 裕等战役指挥员在对全国战略局势的理解、战场动态的把握、保持战略定力、寻找有利战机、果敢定下决心、周密进行兵力部署及战役实施等战役组织指挥上诸多的启示。二、战 役背景: 全国形势:47年3月,解放战争进行了九个月,国

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占领了105座城市,但也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直接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17个旅锐减到85 个旅。面对这种形势,敌我双方对下一步战略行动都进行了研讨。共产党根据战争的发展,适时提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制定了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蒋介石则改 变了战略方针,由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我解放区的两翼——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而对其它解放区采取守势。陕北作为重点很好理解,陕北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解放区的心脏,那是共产党的首府,民主的象征,那里的形势关系全局,蒋介石认为攻占了延安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很大,;再看山东,在蒋介石看来, 华东解放区直接威胁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并扼守着连接东北的海上通道,华东野战军又是当时解放军最大的主力兵团,九个月中歼敌24个旅,是他的心腹大患,被视为当前一个最大的威胁。东北虽然也有重兵,但远离南京国民党的中心,还感受不到威胁。正是国民党这个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使山东解放区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了。 山东战区形势: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进行黄河改道,以限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活动,切断它与华东野战军的联系;二是调整指挥机构,撤销徐州、郑州两个司令部,组成徐州指挥部,任命当时的

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

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 丰达煤矿掘进一区苗强 近日,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丰达煤矿组织观看了战争纪录片《孟良崮战役》,通过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启发了我的理性思考,使我更加明确了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增强坚定信念。1947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中,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让我们崇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孟良崮战役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好,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舍弃,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党的事业拼搏进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有学习先烈精神,将孟良崮战役转化为动力,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 二、深刻领会战役精神,转变思想做表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的承担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在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他们没有

退缩,没有放弃信念。正是有了他们坚定的信念,才经历了艰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作为党员干部更要认真感受孟良崮战役精神、学习孟良崮战役精神、发扬孟良崮战役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三、要树立群众观念、做职工的贴心人。了解了沂蒙六姐妹等史实,使我感触颇深,沂蒙儿女在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我再一次体会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胜利,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和军队时时刻刻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实不断证明,只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实际,我觉得革命前辈那种不怕流血牺牲,舍生取义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尤其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转变观念强化意识,树立安全天字号的工作思想,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松懈麻痹和盲目乐观的思想,防微杜渐,时刻警钟长鸣,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工作环境,坚定不移的抓好安全工作。牢固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做到一视同仁,

1940年黄桥战役-粟裕大将的三道“数学题”

[键入文字] 1940 年黄桥战役:粟裕大将的三道“数学题” 在1940 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战前:7000 余人30000 余人 1940 年7 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 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 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 月30 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 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 余人,新四军7000 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 余人30000 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 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 军和独立六旅15000 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 1

从孟良崮战役中读出点启示

从孟良崮战役中读出点启示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二个师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10来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天二天都不成问题的。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摆在华东解放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40多万国军的重创。 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解放军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40多万国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进攻张灵甫的战斗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经过14、15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方圆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而攻山的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