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0届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0届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限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1.用32P或35S标记T

2

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解析: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A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32P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35S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正确;35S标记组,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标记组,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D正确。

答案:B

2.将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

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出现的只有S型菌落

D.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

解析:S型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出现的有R型和S型菌落;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

答案:D

3.右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

B.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

C.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解析:DNA解旋酶引起氢键断裂,作用于②部位;真核细胞的基因有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有细胞质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A=T=20%,G=C=30%,整个DNA分子中(C+G)/(A+T)的值等于每条单链上(C+G)/(A+T)的值,即3∶2;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含15N的DNA在14N培养液中连续复制3次后,

形成8分子DNA,其中只有2分子DNA含有15N,所占比例为1/4。

答案:C

4.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也能发生翻译过程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

C.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

D.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应小于n 2

解析:线粒体中含有DNA和核糖体,也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A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同一个体中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C正确;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

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

2

个,D正确。

答案:B

5.下列有关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C.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D.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解析: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子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使DNA子链从5′端延伸到3′端,C错误;由于每个DNA分子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

答案:D

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密码子

B.每一种密码子都与一种反密码子相互对应

C.D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密码子和氨基酸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解析:mRNA上只有能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除终止密码子)才能构成密码子,A错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没有相对应的反密码子,B错误;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错误;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而有的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因此密码子与氨基酸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

答案:D

7.(2017·山东泰安二模)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 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 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解析:R-loop结构的杂合链中,mRNA与DNA模板链碱基互补形成氢键,A正确;DNA双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相等,mRNA为单链,无法判定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关系,所以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B正确;据题意知,单链DNA为非模板链,一般不能转录,即使转录,其转录的mRNA应与原mRNA碱基互补,C错误;R-loop结构的形成,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

答案:C

8.CFTR基因编码跨膜蛋白(CFTR蛋白),CFTR基因发生突变,使CFTR蛋白缺少第508位的氨基酸,导致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肺功能受损,引起囊性纤维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FTR基因缺失1个碱基对使mRNA少一个密码子

B.CFTR基因突变后,该DNA片段不再具有遗传效应

C.该基因突变前后分别以不同模板链控制合成CFTR

D.翻译时,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终止

解析:由题意可知是缺少了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对应mRNA上三个碱基,所以基因上应是缺失了3个碱基对,A错误;突变后该基因仍然具有遗传效应,B错误;该基因突变前后模板链是相同的,C错误;翻译时,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会终止,D正确。

答案:D

9.如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⑨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无关

D.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四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为①磷酸、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A错误;①磷酸并不能与②③组成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DNA稳定性与⑨氢键有关,C错误;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即A与T 配对、C与G配对,四种脱氧核苷酸,D正确。

答案:D

10.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些物质或过程的图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和图三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B.作用于图一中①和③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

C.图二中⑧为核糖体,⑤⑥⑦合成后序列相同

D.图三结构有61种,其携带的m大约有20种

解析:图一双链DNA分子和图三tRNA中的部分互补区段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③(氢键)的酶是DNA解旋酶,B错误;图二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肽链合成的场所是⑧核糖体,⑤⑥⑦代表正在合成的肽链,合成后三者的氨基酸序列相同,C正确;图三中的结构是tRNA,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3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因此携带有反密码子的tRNA理论上共有61种,m代表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D正确。

答案:B

11.(2017·四川绵阳二模)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

B.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C.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D.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解析:看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产生r蛋白的过程,A正确;看图可知:r蛋白可与b结合,这样阻碍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B正确;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C错误;过程②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仁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答案:C

12.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不能来自宿主细胞,A错误;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B错误;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要特征,受多个基因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下表是3种致病基因、基因位置和临床表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基因所在

染色体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临床表现

A第14号β-肌球蛋白重链轻度至重度,发病早

B第11号肌球蛋白结合蛋白轻度至重度,发病晚

C第1号肌钙蛋白T2轻度肥厚,易猝死

(1)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出现的临床表现至少有________种。

(2)A与a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可发生在该基因的不同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基因突变可引起心肌蛋白结构改变而使人体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说明上述致病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基因含23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单链A∶C∶T∶G=1∶2∶3∶4。用PCR扩增时,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至少需要________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温度降低到55℃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能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_______,当其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结构)时,能抑制该结构分泌相关激素,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这样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中基因型有12种,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故至少有12种临床表现。不同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已知一条链中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中T∶G∶A∶C=1∶2∶3∶4,所以该DNA分子中A∶T∶G∶C=2∶2∶3∶3,其中G=46 000×3/10=13800(个),连续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1)×13800=96600(个)。答案:(1)12

(2)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随机性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96600使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单链DNA结合

(4)两种激素引起了心肌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几乎全身细胞(全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下丘脑和垂体负反馈调节

14.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的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 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需要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 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2)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①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

②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W.Nirenberg和H.Matthaei 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由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A呈单链,且含有碱基U,可推测是RNA;产物X含有T,可推测是DNA,所以甲试管中模拟的是逆转录。Y能与核糖体结合,说明Y是mRNA,试管乙中模拟的是转录过程。(2)RNA中含有4种碱基(A、U、C、G),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有4×4×4=64(种)排列方式,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这三个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则mRNA上参与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共有61种。翻译过程中,模板

为mRNA,场所为核糖体,原料为氨基酸,另外需要转运RNA、ATP、酶等。

答案:(1)①逆转录逆转录酶4种脱氧核苷酸②mRNA转录

(2)①6461②核糖体、氨基酸、tRNA、ATP等

15.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_______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过程①是转录,需要核糖核苷酸作原料,且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 互补配对,由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推出mRNA序列为—UCUGAA—,对应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CTT—。

(3)图中显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突变产生,故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碱基发生替换后数目不变,故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相同。一条mRNA 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答案:(1)转录核糖核苷酸RNA聚合

(2)—AGACTT—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等位基因相同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第1部分 专题3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 提示: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②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③特定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④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⑤细胞核⑥RNA⑦mRNA⑧⑨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1.(2018·全国卷Ⅲ)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D[奥地利的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小球藻,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文循环,B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格里菲思和美国的艾弗里分别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C项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D项符合题意。]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项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项错误;HIV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C项正确;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殖,A错。T2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宿主细胞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Ⅰ);(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Ⅱ);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1)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Ⅰ);(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Ⅱ)。 4.DNA分子的复制:(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Ⅰ);(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 小鼠死亡。 分析: 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

【思维辨析】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013·江苏,2C)( × ) 提示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2013·北京,5A)( √ ) 提示 噬菌体是病毒。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 用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12·上海,11C)( × )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江苏,2A)( √ )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纯度没有达到100%。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012·江苏,2D)( × ) 提示 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1·江苏,12D)( × ) 提示 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2009·江苏,5D)( × )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 【归纳提炼】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问题分析 1. 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 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 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学,科网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5.(2018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管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最新整理)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 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四川内江模拟)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D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D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4.(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中所示的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过程 C.图中②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 D.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D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6.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7.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8.“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它将揭示并确认肝脏蛋白质的“基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 B.该计划包括肝细胞中各种酶的研究 C.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胰脏细胞的蛋白质有差异 D.人和老鼠的基因组99%以上相同,人和老鼠肝脏蛋白质99%以上也相同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含答案)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四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含解析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岳阳质检)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答案 D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 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 性,D正确。 2.(2019福建龙岩期末)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艾弗里提取的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观察到两种菌落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裂解细菌释放出T 2 噬菌体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 B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A错误;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并存,B正 确;在赫尔希和蔡斯的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 的T 2噬菌体与细菌脱离,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 并不都带有32P标记,32P标记的是T 2 噬菌体的DN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有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错误。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题组一两个经典实验的分析 1.(2011·广东卷,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 )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012·重庆卷,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3.(2012·上海卷,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题组二遗传物质的探索 4.判断正误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江苏,2B) () (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012·江苏,2D) ()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0·广东,4D) () (4)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2009·江苏,5A) () (5)酶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2009·江苏,5B) () 5.(2010·江苏卷,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作业含解析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解析:选D 由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C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项错误;F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项错误,D项正确。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解析: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则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3.(2019·新疆二模)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 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 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 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 解析:选B 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灰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因子代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子代全为灰毛鼠,也不能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B错误;子代中出现了黑毛雌鼠,说明M必然含有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因此,无论子代中灰毛雄鼠与黑毛雌鼠的比例是3∶1,还是1∶1,M 都是杂合子,C、D正确。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1.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答案】×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用15N标记的DNA。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答案】√分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7.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答案】×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是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 8.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答案】√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紧扣考纲】 【知识再现】 型细菌,小鼠死亡。 二.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 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四.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 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场所: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4、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五.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克里克)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挑战真题】 (07)1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07)15.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 确的是

(天津)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并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DNA,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未涉及小鼠,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32P,D项错误。 2.(2019河北定州测试)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用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答案:C 解析: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中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中,35S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繁殖,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用15N、32P、35S标记的细菌,普通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 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3.(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 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项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的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项正确。 4.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专题07遗传的分子学基础(解析版)

1.(2016上海卷.8)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3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A. 图3 表示一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 B. 箭头所指处由一个DNA分子构成 C. 染色体上一条横纹代表一个基因 D. 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观察。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理解。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是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每条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混淆了果蝇唾腺染色体和常见染色体图像的区别。 2.(2016上海卷.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 B.78 C.82 D.88 【答案】C

【解析】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总共需要订书钉4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DNA的结构。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的化学键。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熟悉DNA的三种组成成分之间、基本单位之间、双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3.(2016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 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基因文库。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cDNA构建方法。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2016上海卷.30)大量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密码子中的碱基组成具有显著地特异性。图10 A所示的链霉菌某一mRNA的部分序列整体大致符合图10 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试根据这一规律判断这段mRNA序列中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或GUG)可能是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向高考要高分(一) 必修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 的是 ...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2.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细胞内一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该图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方框A最可能代表核糖体 D.图中链①上可能存在密码子 5.下列生命活动与右图模型不符合的是 A.某杂合髙茎豌豆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 B.基因型X W X w和X w Y的果蝇杂交后代产生的两种卵细胞的数量之比 C.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 D.通常哺乳动物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 6.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