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向高考要高分(一)

必修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

的是

...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2.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细胞内一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该图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方框A最可能代表核糖体

D.图中链①上可能存在密码子

5.下列生命活动与右图模型不符合的是

A.某杂合髙茎豌豆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

B.基因型X W X w和X w Y的果蝇杂交后代产生的两种卵细胞的数量之比

C.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

D.通常哺乳动物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

6.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7.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A.图中+RNA有三方面功能

B.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9.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该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X型和Y型两种配子,且数量相等

C.要测定果蝇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需要测定Ⅱ、Ⅲ、Ⅳ、X四条染色体D.果蝇的一个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10.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11.一个DNA片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把该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3/4

B.②处碱基对的缺失将导致染色体变异

C.作用于①和③的酶的种类肯定是不一样的

D.如该DNA片段含120个磷酸基团,则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40个氨基酸12.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

⑥RNA病毒基因的表达都会发生逆转录的过程

⑦性别这一性状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⑧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

A. ④⑧

B. ①④⑦

C. ⑥⑧⑨

D. ④⑤⑥⑨

13.已知某DNA 分子片段,一条链为15N标记,另一条链为14N标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此DNA片段在14N培养基中复制1次,经离心后检测密度带分布可否定全保留复制

B.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 占3/4 C.若此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一定会改变

D.若此DNA 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的个数为m(p-2)/2 14.基因工程在DNA重组中最常用的载体是

A.病毒DNA B.细菌染色体DNA

C.植物DNA D.动物DNA

15.(2015秋?洛阳月考)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出现PR﹣5蛋白,研究人员从干旱胁迫与恢复水供应(复水)后的番茄植株的根茎叶细胞中提取的总RNA,测定细胞中PR﹣5蛋白基因的转录情况如下表.正确的说法是

注:“+”表示检出;“﹣”表示未检出,“+”越多表示相对含量越多.()A.干旱导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破坏

B.对照组说明在叶分化过程中PR﹣5基因丢失

C.复水后根比茎叶产生了更多的PR﹣5基因

D.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

16.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 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被32P标记的精子数可能有几个()

A.2或4个B.2、4或6个C.4、6或8个D.4个

17.以下关于生物学现象中“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5H101O16N17S3的多肽(可考虑环状)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B.光合作用合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6个三碳糖分子,至少需要固定6个CO2

C.n个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C,则该DNA分子最多有4n种D.控制一百肽合成的基因中(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303个嘧啶

18.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4对基因独立遗传,且B与b为不完全显性)其后代有()

A.27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B.81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C.16种基因型,81种表现型D.81种基因型,24种表现型

19.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20.将某一经3H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DNA均含3H;

②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DNA均含3H;

③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④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结果;

⑤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

A.2项B.3项C.4项D.5项

2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的表达过程包括。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被15N 标记。

(4)科学工作者欲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5)若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报春花的原生质体和水仙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报春花—水仙”杂种植株。此技术涉及的原理是。

22.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下图表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红脸人”的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若某正常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可得到_________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是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常酗酒的夫妻生下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会增大。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现诊断出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 - -”),其父亲为“+ +”,母亲为“+ -”。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________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减数分裂第____________次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l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23.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一作出假设一

检验假设一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2分)

②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模型。包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片段,理论上最多可排列出种脱氧核苷酸序列。

(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请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 长链的关系是。

24.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碱基间配对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表示______过程。

(2)若图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基因b中供转录用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________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有关。

2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____________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 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________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_。

(3)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

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

(4)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图中的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6.以下甲图为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的含量变化。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核膜的外膜与一种膜状细胞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两者皆附着有细胞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会明显__________。当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时,需要核孔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RNA的运输方式相当于跨膜运输的____________。(3)乙图中RNA相对含量出现两个高峰期,其变化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tRNA /mRNA)含量明显增加所致。这两个时期合成的蛋白质,主要组成染色体和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分裂期出现的结构。

(4)若图甲中基因A在所有细胞中都能转录,每次转录的模板链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基因b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转录、翻译,表明基因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该植物产配子时,若图甲所示的基因A和基因b位置关系始终不变,基因型为bb的种子不能萌发。用基因型AaBb植株为亲本自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27.(13分)下图甲表示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如图乙、丙所示细胞。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丙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隋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______________,丙细胞中出现基因A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丁图所示,在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图中功能最为相似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①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②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不在性染色体上。

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t基因纯合的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无粉红眼出现。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2代中雌雄个体数比例为___________。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②中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的原因是抗生素只能阻断细菌的DNA的转录、细菌转运RNA的运输、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的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三倍体无子西瓜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故A错误;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的三体果蝇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由于体细胞有9条染色体,故会出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暂时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错误;HIV为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可发生逆转录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T、U-A、G-C配对,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D

【解析】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所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32P,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20条和0条。如果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中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大于0条小于20条。

4.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正在进行的是DNA分子的转录过程,②③是双链DNA分子,①是mRNA,转录以DNA分子的③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mRNA的,A错误;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DNA也能转录,C错误,密码子是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过程的模板,原料,场所,结果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5.C

【解析】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1,A正确;基因型X W X w可产生卵细胞为X W和X w,B正确;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大于6:1,C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3个极体与1个卵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

=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1.

2.基因型X W X W和X W Y的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为X W X W和X W Y,全是红眼.3.基因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大于6:1.

6.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A项错误;D→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F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B项错误;果蝇的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A→D段完成-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核DNA分子均为1条链含32P,1条链含31P,在D→E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每一个核DNA分子经过复制后所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有1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32P,另1条链含31P,另一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含有31P,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EF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项正确;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RNA可以作为含遗传物质的基因,还可以作为翻译和转录的模板,故A正确。物质M是蛋白质类应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B正确。患儿痊愈后如果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不是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故C错误。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说明G和C占40%,有400个碱基。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中需要先合成-RNA然后再合成+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8.D

【解析】染色排除法可以用于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活细胞膜都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如染色剂台盼蓝通常不能进入细胞,因此活细胞无法被染色;而死细胞则恰恰相反,故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死细胞;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淀粉被水解遇碘液不变蓝,蔗糖不被水解与碘液也不不变蓝,该实验设计无法达到效果;“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代表色素的含量差异,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扩散速度最快、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可能原因一是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的后代被释放子,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二是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9.ACD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无法独立代谢,是寄生在细菌体内,以其原料进行个体的增殖,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故A正确;曲线a~b段,噬菌斑数无增加,说明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还没释放噬菌体,故B正确;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斑数从100个增加到1000个.只能说明噬菌体数量增加了10倍,由于不知道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因此不能计算出细菌的繁殖代数,故C错误;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噬菌体失去了增殖的场所,因此数量增长缓慢,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1.AC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两代,共有4个DNA分子,亲代DNA中只有一条链是15N,所以子代含有15N的DNA分子只有1个,不含有15N的DNA分子有3个,占3/4,A正确;②处碱基对的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所以①③处酶种类不同,C正确;DNA片段有120个磷酸基团,即有120个碱基,所以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20个氨基酸,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基因突变,故①错误。用S标记的是蛋白质,用P标记的是DNA,故②错误。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能说是10条,故③错误。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就会越多,故④正确。1个DNA可以转录出多种多个mRNA,故⑤错误。猫叫综合征是滴5号染色体缺失,故⑥错误。性别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有关,故⑦错误。遗传信息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故⑧正确。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⑨错误。综上所述,A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15N标记14N标记

半保留复制

14N

14N

由上图可知A项错误。

15N

15N

15N

由上图可知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 占100%;B错误。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控制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改变,原因是密码子的兼并性等;C错误。

DNA分子中A=T、C=G,所以若此DNA 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个数=(pm-2m)/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A

【解析】

15.D

【解析】

试题分析:1、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转录,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决定了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通过翻译过程,mRNA上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2、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根的PR﹣5蛋白基因的转录降低,复水PR﹣5蛋白基因的转录升高,说明干旱后复水进了根PR﹣5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茎、叶干旱复水PR﹣5蛋白基因的转录升高,说明干旱后复水可以促进茎、叶PR﹣5基因的表达.

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干旱后复水,PR﹣5基因能进行转录细胞RNA,因此干旱并没有破坏PR﹣5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功能,A错误;

B、叶在干旱复水8h,PR﹣5蛋白基因进行转录形成相应的RNA,因此叶分化过程中PR﹣5基因没有丢失,B错误;

C、复水后PR﹣5基因转录形成了更多的RNA,但是基因没有增多,只是转录过程加速,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6.D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含有2个DNA分子,以其中一个DNA分

子为例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一次,细胞中的DNA复制一次.减数分裂一次,细胞中的DNA 也复制一次.一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在含有31P的原料中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两个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这2个DNA 分子在含有31P的原料中再复制一次,形成4个DNA,这个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 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还有两个DNA只含31P.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精原细胞中2个DNA分子都用32P标记,并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这两子细胞含有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两个子细胞再在31P的环境中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细胞中的两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四个DNA分子,这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还有两个DNA只含31P.减数分裂结束后,这四个DNA分子平均分配给四个精子,每个精子只含一个DNA分子.因此每个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其中有两个精子既含32P,也含31P,还有两个精子只含31P,即含32P标记的精子所占比例分别为50%,有4个.

故选: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17.D

【解析】在R基不含“氨基”的情况下,参与多肽分子构成的氨基酸数=氮原子数,由此推知分子式为C45H101O16N17S3的多肽最多由1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若该多肽为链状肽,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7—1=16个,若形成的是环状肽,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17个,A项错误;在暗(碳)反应中,每3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6个三碳酸分子,这些三碳酸分子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的5个三碳糖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C5(RuBP),从而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另一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因此光合作用合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6个三碳糖分子,至少需要固定18个CO2,B项错误;n个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C,则该DNA分子含有n/2个碱基对,最多的种类数略少于4(n/2)=2n种,C项错误;一百肽是由1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前提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存在DNA分子中的碱基数: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3:1,据此可推知,控制一百肽合成的基因中(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101×6=606个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A=T,则有303个嘧啶(C +T),D项正确。

【考点定位】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光合作用、DNA分子结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8.D

【解析】

19.D

【解析】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此可知: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由此可推断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②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此可知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两条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序列互补,由此可推知两条链代表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心法则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涉及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信息的储存等知识点。

20.B

【解析】①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进行了两次复制,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有1/2DNA均含3H,①错误;②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了一次,根据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DNA均含3H,②正确;③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H,则其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③正确;

④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④错误;⑤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H,且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⑤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1.(1)转录和翻译(答对一个得1分)基因自由组合AAbb或Aabb(答对一个得1分)

(2)白色:黄色=13:3

(3)1 (4)诱变育种

(5)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对一个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过程。根据生化机制图可推知基因型为A bb 能产生黄色锦葵色素表现型为黄花,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花,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A B +aaB +aabb):黄花(A bb)=13:3。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3)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 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每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

条染色单体中的DNA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两条链均含14N标记。

(4)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诱变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

(1)乙醛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2 (3)9/38

(4)母亲二不酗酒,产前诊断

【解析】

试题分析:(1)“红脸人”的体内只有ADH,再结合由图示,可知“红脸人”是因为饮酒后体内乙醇转化为乙醛,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这也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某正常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结合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基因中有一半即2个是突变基因。(3)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是81%,知aa的频率=81%,则a的基因频率=90%、A的基因频率=10%,由此可推断Aa/A_=(90%*10%*2)/(1-81%)=18/19, 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可推知妻子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不含ADH的孩子的概率为:18/19Aa X Aa→18/19*1/4aa=9/38aa。(4)父亲为“+ +”、母亲为“+ -”、患儿为“+ - -”可推知为卵细胞形成异常,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由题意可知要有效预防l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不酗酒,产前诊断等。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遗传规律的应用、遗传病与优生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结合信息及所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23.(1)①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2分)②纯合的亲本杂交和F1的自交F1的测交(2) 物理4(n/2)(3)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断(说法正确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②孟德尔将纯合的亲本杂交和F1的自交,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再设计F1的测交验证假设。

(2)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NA 分子片段,每条链有n/2个脱氧核苷酸,故理论上最多可排列出4(n/2)种脱氧核苷酸序列。

(3)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DNA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故推断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断。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

24.(1)A—U、G—C、T—A 核糖核苷酸RNA聚合翻译

(2)-AGACTT-类囊体光强度、温度

(3)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共同碳反应

23.(1)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2)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3)向右长度氨基酸序列

【解析】(1)此图表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①是RNA聚合酶,②是核糖核苷酸,③是tRNA,④是氨基酸,⑤是mRNA。甲过程是转录,其原料是②,即核糖核苷酸。转录需要①,即RNA聚合酶的催化。(2)图中③表示tRNA,其作用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3)由核糖体左侧tRNA上连接的是肽链,右侧tRNA上连接的是氨基酸可知,核糖体在⑤上的移动方向是向右。若在⑤中插入一个碱基,则可能形成终止密码子,使肽链的合成停止,其长度变短,也可能是密码子改变,导致其决定的氨基酸改变,使氨基酸的序列发生改变。

25.

(1)A、B、C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A、B

(2)A 原始材料

(3)酪氨酸

(4)由a到b 相同

【解析】图中显示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A是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中心法则包括A、B、C三过程,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以DNA的2条链为模板,需要解旋酶参与。基因突变是DNA复制出现差错,也在间期,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反密码子是AUG,密码子是UAC,应是酪氨酸。由图中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不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26.(1)[2]内质网[1]核糖体(2)增多主动运输(3)mRNA 纺锤体(4)相同选择性表达(5)25%

【解析】

试题分析:(1)核膜的外膜与内质网2相连,两者上都是细胞器1核糖体。(2)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会增多,根据题意,RNA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所以是主动运输。(3)分裂间期,基因转录出的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细胞分裂期出现的结构是染色体和纺锤体。(4)生物体中基因的模板链相同,由于基因b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转录、翻译,说明基因b具有选择性表达。(5)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自交子一代AaBb:aaBB=2:1,F1产生的配子为1/3Ab,2/3aB,自由交配子二代为AaBb:aaBB=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4.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7.

(1)ABX D或ABX d或AbX D或AbX d(2)d 基因突变

(3)2 1与6

(4)①AAX b Y 5/6 ②ttAAX b Y 3:5 ③2 该雄果蝇可育 4 该雄果蝇不育【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 D X d,已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A(最可能是基因突变而来),不可能含有a,其余基因不一定,则可能的基因型有:ABX D或ABX d或AbX D或AbX d。

(2)从甲→乙过程为有丝分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中“?”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为D基因,则根据体细胞基因型aaBbX D X d可以判定“?”一定是d,丙细胞出现A基因

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3)由于所有的活细胞中都有呼吸酶,故呼吸酶基因在每个细胞中都表达,根据丁图可知,该基因最可能是图中的2,丁图中最为相似的细胞应该是表达情况最相似的细胞,观察图丁可知,1与6最相似。

(4)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Y,因为F1代全为红眼,则亲代雌果蝇为aaX B X B,亲代雄果蝇为AA X b Y,子代雄果蝇为AaX B Y,子代雌果蝇为AaX B X b,F1代随机交配,得到的F2代红眼雌果蝇中的基因型为A X B X,所占比例为3/4×1/2=3/8,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所占比例为1/4×1/4=1/16,那么纯合子占红眼雌果蝇的比例为1/16÷3/8=1/6,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6=5/6。

②由题意推知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 B X B,根据F2代无粉红眼出现,说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一定是ttAAX b Y,F1中雌果蝇基因型为TtAAX B X 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 B Y,随机交配后代发生性反转的果蝇为ttAAX B X,所占比例为1/4×1/2=1/8,所以雌雄个体的比例变为3:5。

③正常情况下的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基因杂交后,应该有2个荧光点,而发生性反转的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基因杂交后会有4个荧光点。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考纲要求]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2.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1)核酸分子的组成(a);(2)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b);(3)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3.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分子的复制(b);(2)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c)。4.遗传信息的表达:(1)DNA 的功能(a);(2)DNA和RNA的异同(b);(3)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b);(4)遗传密码、中心法则(b);(5)基因的概念(b)。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1.两种肺炎双球菌:S型菌:菌落光滑、菌体外有荚膜、有毒;R型菌:菌落粗糙、菌体外无荚膜、无毒。 2.过程(使用对照实验方法) 3.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含有一种物质(转化因子)使某些R型菌转化成S 型菌。 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埃弗里) 分析: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实验证明:DNA才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增殖时合成蛋白质以及DNA复制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模板为亲代噬菌体的DNA。

2.分别标记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一个噬菌体只能标记一种元素。3 .实验过程分析与结论 过程结果分析结论 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有放射性而 沉淀中没有放射性 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 细胞外,不起作用DNA在亲子代间具 有连续性。DNA是 遗传物质 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无放射性而 沉淀中有放射性 DNA进入细菌细胞 内,指导T2噬菌体的 增殖 4.误差分析 (1)用32P标记噬菌体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的原因有: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用35S标记噬菌体实验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有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四、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 题)生物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型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型菌表面多糖类荚膜的形成受DNA(基因) 控制 B. 实验室中过程②的实现可用Ca2+处理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Ⅰ);(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Ⅱ);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1)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Ⅰ);(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Ⅱ)。 4.DNA分子的复制:(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Ⅰ);(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 小鼠死亡。 分析: 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

【思维辨析】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013·江苏,2C)( × ) 提示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2013·北京,5A)( √ ) 提示 噬菌体是病毒。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 用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12·上海,11C)( × )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江苏,2A)( √ )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纯度没有达到100%。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012·江苏,2D)( × ) 提示 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1·江苏,12D)( × ) 提示 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2009·江苏,5D)( × )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 【归纳提炼】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问题分析 1. 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 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 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30.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都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l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3、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一定引发性状 变化 B.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4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的种类和(A+T)/(G+C)的比例 4、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分之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可以准确复制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 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 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捡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 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 是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7、右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e、d表示脱氧核苷 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学,科网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5.(2018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管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最新整理)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 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艾弗里及其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 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利用已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来标记噬菌体 B.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培养的时间可以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D.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4.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将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5.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核糖核酸的含氮碱基最多有4种 B.有的核糖核酸能催化生化反应 C.有的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D.核糖核酸在细胞中能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 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7.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等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通用版)一轮精品试题库:2-5遗传的分子基础

精品题库试题 生物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四川内江模拟)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D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D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4.(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中所示的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过程 C.图中②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 D.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D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6.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7.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8.“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它将揭示并确认肝脏蛋白质的“基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 B.该计划包括肝细胞中各种酶的研究 C.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胰脏细胞的蛋白质有差异 D.人和老鼠的基因组99%以上相同,人和老鼠肝脏蛋白质99%以上也相同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含答案)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 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某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为记忆B细胞,其细胞核、细胞质中均能发生a、b过程 B. 细胞发生c过程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参与的tRNA可能有61种 C. 图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D. 分化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2.某种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该物质不会阻断的细胞生理过程是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 A. ① B. ①② C. ③ D. ②③ 3.若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关系,则表中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选项是选项甲乙丙相应的叙述 A DNA RNA蛋白质①过程可表示转录;②过程可表示翻译 B二倍体花粉单倍体通过③得到甲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种子 C离体细胞愈伤组织植物体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D CO 2+H 2 0C 6 H 12 O 6 丙酮酸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过程表 示有氧呼吸 A. A B. B C. C D. D 4.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人体不同细胞中DNA复制方式不同 C. 翻译过程中mRNA都要与核糖体结合 D.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RNA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2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0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4、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 )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5、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乙图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6、右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1. 从化学上分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核酸主要是脱氧核糖 核酸(DNA),在染色体上平均约占27%,其次是核糖核酸(RNA),约占6%;蛋白质占66%,是由组蛋白与非组蛋白构成的,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但根据细胞的类型与代谢活动,非组蛋白的含量与性质变化较大。此外还有少量的拟脂与无机物质。 2. 分子遗传学已拥有大量直接和间接证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①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且配子中的DNA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系列的一些物种,其细胞中DNA的含量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也呈现倍数性的递增。 ② DNA在代谢上是比较稳定的。 ③ 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从噬菌体、病毒,直到人类的染色体中都含有DNA。 ④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0A,这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是一致的。 ⑵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①细菌的转化:1928年,格里费斯( Griffith , F . )首次将一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II转化为另一种类型RIII,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16年后,阿委瑞( Avery , O . T . )等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转化物质是DNA。 ②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赫而歇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用32P标记,放射性活动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用35S标记,放射性活动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动,但不能传递给子代。这样看来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内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说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3. ①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起来,很 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②在DNA双链中,一条链的走向从5ˊ到 3ˊ、,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ˊ到 5ˊ。两条 链呈反向平行。 ③ A与T以两个氢键配对相连,G与C是以三个氢键配对相连。 ④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A,每个螺旋的距离34A,也就是说,每个螺旋包括10对碱基。 4. a. 这条链是DNA。 b.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D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T-G-G-C-A-A-A-T c.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R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U-G-G-C-A-A-A-U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遗传学网考试题

概论 1. 下列突变不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是A 。 A.同义突变 B. 错义突变 C. 无义突变 D. 移码突变 E. 以上都可 以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 2. 一段正常的氨基酸序列Glu-Cys-Met-Phe-Trp-Asp代表了蛋白质的一部分,如果碱基发生了突变,编码氨基酸序列仍为Glu-Cys-Met-Phe-Trp-Asp,那么此突变为A。 A .同义突变 B. 错义突变 C. 无义突变 D. 移码突变 E.以上都不对 3.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C 。 A.RNA →DNA →蛋白质 B.hnRNA →mRNA →蛋白质 C.DNA →mRNA →蛋白质 D.DNA →tRNA →蛋白质 E.DNA →rRNA →蛋白质 4.遗传病特指C。 A. 先天性疾病 B. 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 不可医治的疾病 E. 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5.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A。 A. 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 体细胞遗传病 E.以上都不对6.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 B 。 A. 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 体细胞遗传病 E.以上都不对7.遗传密码表中的遗传密码是以以下何种分子的5’→3’方向的碱基三联 体表示 E . A.DNA B.RNA C.tRNA D.rRNA E.mRNA E.以上都不对 8.根据国际体制的规定,正常女性核型的描述方式是 B 。 A. 46XX B. 46,XX C. 46;XX D. 46.XX E. 46XX 9.人类染色体的分组主要依据是 E 。 A.染色体的大小 B.染色体的类型 C. 性染色体的类型 D. 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 E. 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

2015高考生物(通用版)一轮精品试题库:2-5遗传的分子基础

2-5遗传的分子基础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型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