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

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
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

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水平,结合我院岗位设置管理与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的学术、技术水平的评价,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流动和参加学术技术活动的依据。

第三条 中国林科院组建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组织,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评定的原则,成立院、所(中心)两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

第四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以全院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实行总量控制和限额推荐双重控制的原则。全院高级资格人员(不含达到退休年龄人员)控制在专业技术干部总数的50%左右,其中正高资格人员控制在专业技术干部总数的15%左右。全院各级人员数量与比例根据国家林业局核定之总量与比例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 根据国家林业局相关规定,按照本办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国家林业局予以备案并颁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 1 —

第二章 组 织

第六条 中国林科院建立研究、工程(实验)两个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每个评委会成员由院内同行专家21人以上组成。负责研究、工程、实验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和未授权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议、推荐。

第七条 院部、各研究所组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负责授权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和未授权系列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议、推荐;各中心组建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负责授权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和未授权系列的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议、推荐。

第八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由本专业(系列)同行专家组成,并设立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3名。

第九条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在院的领导下进行,并下设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公室,挂靠院人事教育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单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推荐工作,在各单位班子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

第三章 评定权限和评定范围

第十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权限

(一)院负责评定研究、工程、实验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同时,负责各单位未授权的研究、工程、实验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 2 —

(二)各研究所有权评定研究、工程、实验系列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和研究、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翻译系列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三)院部有权评定研究、工程、实验系列的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四)泡桐中心、桉树中心、竹子中心有权评定研究、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翻译系列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热林中心、亚林中心、沙林中心、华林中心有权评定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翻译系列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五)各系列未授权的各级专业技术资格可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央有关部委或地方评定。委托评审的各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由本院或本单位同级评委会评议、推荐一次。

(六)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出版(编辑)、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系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由国家统一组织资格考试,院、所不再组织评定。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人员须经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方可参加评审。申报高会人员不占本单位副高推荐指标和全院评审副高指标,但须在院所两级评委会投票推荐获2/3以上票数方可委托评审。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范围

(一)从事科学研究(含软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科技开发、图书资料的研究人员和兼任科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可申报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二)从事工程设计、营林、森工技术、林业生产、科技推广、科技开发、技术咨询和各类管理人员,可申报工程系列专业

— 3 —

技术资格。

(三)在研究室、实验室直接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从事大型专业网站和单位局域网的数据管理工作以及在实验林场中专门从事实验技术的人员,可申报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四)从事翻译、出版、图书资料、档案、会计、经济、统计、卫生、教师工作的人员,申报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五)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连续病事假或出国或停薪留职一年以上到申报之日未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均不列入评审范围。

第四章 申报与材料审核

第十二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评定工作的有关事宜和要求由院提前发出通知。

第十三条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详见附件),按照通知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自愿申报参加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申报表》;

(二)《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简表》;

(三)反映本人学术、技术水平的论文、论著和技术文件、规章制度等;

(四)学历、学位证书、外语成绩、继续教育和产业开发业绩等有关证明、说明材料。

第十四条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认真审核申请人所提交— 4 —

的各项材料,并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申报表》的相应栏目中签署审核意见,人事部门负责同志签名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资格可破格申报,其业务条件按正常申报者的1.5倍要求。

第十六条 对转系列要严格控制,少数科技人员工作岗位和性质确实发生变化,应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满一年以后才可申请转系列。转系列要由本人写出工作总结,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转系列审批表》,经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批准后,提交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确认后方可转系列。

1.从事软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科技开发人员、图书资料研究人员和兼任科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突出,原副高资格非研究系列资格,符合研究员资格申报条件者,经转系列可申报评定研究员资格。

2.对1981年及以前参加工作现在财务部门同时兼任一定管理工作的人员,符合工程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可以申报工程系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七条评审经费的收支按照“勤俭节约、以支定收”的原则,合理确定评审费用,由申报人在报送评审材料时交纳。

第五章 评 定

第十八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一般采取会议的方式进行。

第十九条院按照总量控制原则,对各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资

— 5 —

格实行比例控制,核定调控数。调控数是分配推荐限额的重要依据,一般5年调整一次,“十二五”期间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调控数见附表。

第二十条 中初级评委会对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推荐采取限额推荐的方式进行,推荐限额由院核定,每年根据各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调控数及符合条件人员情况,综合学科和单位发展情况,提出各单位推荐限额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第二十一条 中级评委会出席评委不得少于13人,初级评委会出席评委不得少于9人,申报中级及其以上资格人员,应在各所、中心资格评定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述职或答辩。

第二十二条 各所、中心评委会在对被推荐人有关材料进行充分审阅,听取有关述职、答辩和评议的基础上,由评委在限额内进行投票,赞成票数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方为通过。

第二十三条 授权各所、中心评委会评定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由各所、中心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审批,并报院人教处备案;对推荐的未授权正副高级、中级人选材料分别排序上报院高级评委会。

第二十四条 院召开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会议,对各所、中心推荐的各类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进行评定。

第二十五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会议由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出席评定会议的委员人数不少于17人。

第二十六条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采取评审限额投票的方式进行,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公室在进行情况摸底基础上,充

— 6 —

分考虑我院学科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综合考虑我院人才队伍结构、符合申报条件人员情况以及各单位推荐情况,提出当年度各类各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限额,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后召开院高级评委会。

第二十七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会议的基本程序

(一)正高资格评审实行答辨制度。凡推荐到院评审正高资格人选,必须在院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上作述职报告,并就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二)副高以下资格评审由推荐单位负责介绍申请人的有关情况;

(三)评委会进行评议;

(四)按照规定限额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进行三轮投票,第三轮投票只在得票数超过参加评委人数1/2的人员中进行。等额评审只进行一轮投票。

第二十八条表决结果在会议结束前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当场宣布,同意票数达到出席会议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二的为通过。

第二十九条投票结果应明确记载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由主持会议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签名或盖章。

第三十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公室应在评审工作结束后及时将评定结果报院审批,并在会议结束后30日内将评审结果通知有关单位人事部门。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由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公室下发通知后统一上报国家林业局办理。

— 7 —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委员会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保密”的原则开展工作,各位委员应自觉遵守有关纪律和要求,确保评定质量。

第三十二条建立会议记录制度,准确无误地记录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会议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三条实行回避制度,评定委员会委员本人或其亲属时,评委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三十四条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其参加评定的资格或己获得的专业技术资格,并在两年内不再受理其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院人教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2.中国林科院“十二五”期间各研究所、中心高级专

业技术资格调控数

— 8 —

附件1

中国林科院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申报条件是专业技术人员申评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符合基本条件的申请人才能提出申请,各单位对没有达到申报条件者不得予以推荐。申报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业务条件两部分,其中基本条件是对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统一提出的条件;业务条件则根据不同专业系列、资格等级分别提出,业务条件中所有要求均为任现职以来的业绩。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基本条件

一、忠诚党的科研事业,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职业道德,刻苦钻研,爱岗敬业。

二、工作称职,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对资历破格人员,上一年度考核结果应为优秀。

三、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外语条件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配套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办人字[2007]60号)文件执行。文件中第四条(九)(十二)仅适用于热林中心、亚林中心、沙林中心、热林所海南站和资昆所景东站。

四、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近3年内受相关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80学时。

五、1992年以后参加工作者,申报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 9 —

六、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学历、资历条件为: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二)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年以上。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具有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6年以上可申报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

(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

2.具有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2年以上。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

4.中等专科(高中)毕业,具有助理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可申报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

(四)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

1.具有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

2.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经考核称职。

3.大专毕业,受聘技术员(实验员)级专业技术资格2年以上。

— 10 —

4.中专(高中)毕业,受聘技术员(实验员)级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

(五)员级专业技术资格

1.大专毕业,见习1年期满,经考核称职。

2.中专毕业,见习1年期满,经考核称职。

3.高中毕业,从事实验技术工作2年以上,可申报实验员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部分 业务条件

业务条件根据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分别设定,分别列出研究系列、工程系列、实验系列、出版系列和图书资料系列五个系列业务条件。

一、研究系列

(一)研究员:1-2项必备,3-9项任选1项。

1.主持下列项目之一:

(1)国家973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课题1项以上(具体由院科研处负责审核);

(2)省部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累计2项以上(具体由院科研处负责审核);

(3)国际重大合作项目(100万元人民币或15万美元及以上)1项以上或近5年内合作项目经费累计达200万元人民币或30万美元及以上(具体由院国际处负责审核);

— 11 —

(4)近3年个人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累计200万元以上;(具体由院科研处负责审核);

(5)近3年主持完成20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产业开发项目或国际培训项目,且成果显著;

(6)主持完成1000万元以上重要工程项目,且效果良好。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以上;或被两大检索(SCI、EI,下同)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提出、拟定对我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工作意见、重要规划、规定或管理办法等6项以上,已被采纳并取得显著效果;或主持撰写国家和林业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重要咨询报告6项以上,并付诸实施;或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主持设计、研制出达到同类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3.作为导师完整地培养过两届以上研究生。

4.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编著(本人编写部分)20万字以上、或译著(本人翻译部分)40万字以上。

5.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三大奖;或排名前3名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或院科技奖二等奖以上;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国家授权的新品种2项以上。

6.本人在所从事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担任国家一级学会理事或二级学会正副理事长,或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

— 12 —

7.作为第一负责人,在解决生产技术重大难题以及在实行产业技术改造或在生产经营、销售中做出突出贡献,近五年为我院赢得经济效益纯利润200万元以上。以财务证明(附明细)并书面鉴定或2名以上同行专家评价为准。

8.被邀请参加在国外举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2次以上。

9.从事管理工作20年以上,且作为管理部门负责人本部门获省部级以上先进集体奖;或作为管理人员本人获得过省部级表彰;或在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创造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经实践检验,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占本单位推荐限额进行评审推荐研究员。

1. 获国家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国家三大奖)前三名,或获省部级奖二等奖以上和院科技奖主持人;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院杰出青年获得者;

3. 获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者;

4.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

5.0以上SCI论文1篇;

5.通过成果转化或技术性转让、经营科技产业取得经济效益,近5年作为第一负责人率领团队累计向所在单位上交纯利润500万元以上。

— 13 —

(三)副研究员:同时具备其中2项。

1.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或作为骨干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上,或作为骨干参加国际合作项目2项以上,或近三年个人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累计100万元以上。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或被两大检索收录论文1篇以上;或主持撰写国家和林业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重要咨询报告4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3.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本人编写部分)10万字以上、或译著(本人翻译部分)20万字以上。

4.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三大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或院科技奖二等奖以上1项、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2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获得国家授权的新品种1项。

5.被邀请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四)助理研究员:同时具备其中2项。

1.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或参加国际合作项目2项以上,

2.作为主要参加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国家专利1项。

3.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 14 —

4.参加编写学术著作4万字以上、或译著8万字以上(本人编写或翻译部分)。

5.近3年个人进本单位累计科研总经费15万元以上。

(五)研究实习员

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方法,能独立地处理和完成工作中的一般性问题。

二、工程系列

(一)高级工程师:同时具备其中2项。

1.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或作为骨干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上;或主持并完成100万元以上的重要工程设计项目、技术开发项目1项以上;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多次提出重要建议,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2.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执笔起草本单位重要规章制度并被证明发挥较大作用的视同发表论文,并由单位出具书面证明)。或正副主持撰写技术标准、规程、重要咨询报告3项以上,并付诸实施;或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主持设计、研制出达到同类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3.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重要研究报告10万字以上、或译著20万字以上(本人编写或翻译部分)。

4.近3年主持的项目累计进我院科研总经费100万元以上。

5.作为第一负责人,在解决生产技术重大难题以及在实行产业技术改造或在生产经营、销售中做出突出贡献,近五年为我院

— 15 —

赢得经济效益纯利润100万元以上。以书面鉴定或2名以上同行专家评价为准。

6.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院科技奖二等奖以上1项、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2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7.作为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10年以上,本人获得过省部级以上表彰。

8.被邀请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二)工程师:同时具备其中2项。

1.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上,或参加完成100万元以上重要工程设计项目、技术开发项目一项以上,或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能提出较好的工作建议。

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执笔起草本单位重要规章制度并被证明发挥较大作用的视同发表论文,并由单位出具书面证明)。

3.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重要研究报告4万字以上、或译著8万字以上(本人编写或翻译部分)。

4.近3年个人累计进我院科研总经费15万元以上。

5.在解决生产技术重大难题以及在实行产业技术改造或在生产经营、销售中做出突出贡献,为我院赢得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以书面鉴定或2名以上同行专家评价为准。

6.作为主要参加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三等奖以上1项、— 16 —

或获国家专利1项。

(三)助理工程师

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方法,能独立地处理和完成工作中的一般性问题。

三、实验系列

(一)高级实验师:1-2项必备,3-8项任选2项。

1.从事实验室工作5年以上,工作成绩突出。

2.书面提出过关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改革或研制意见并被采用和实施,效果良好。(须附证明材料)

3.负责大型精密仪器(单价在50万元以上)的使用、维护、开发等。

4.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篇以上。

5.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实验讲义6万字以上、或译著10万字以上(本人编写或翻译部分)。

6.作为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以上。

7.近3年个人累计进我院科研总经费50万元以上。

8.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国家专利1项,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院科技奖二等奖以上1项、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2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二)实验师:同时具备其中2项。

— 17 —

1.参加过实验室某一方面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在改进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性能方面成绩显著。

2.负责大中型精密仪器(单价在30万元以上)的使用、维护、开发等,成绩显著。

3.承担完成重要实验装置的研制,效果良好;或主持(或参加过2项以上)实验课题的研究,成果明显;或根据工程以及教学科研的需要,成功设计、加工关键性的实验装置或改进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良好;

4.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

5.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实验讲义3万字以上、或译著5万字以上(本人编写或翻译部分)。

6.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以上。

7.个人进我院累计科研总经费10万元以上。

8.作为主要参加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国家专利1项。

(三)助理实验师

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方法,能独立地处理和完成工作中的一般性问题。

四、出版系列

(一)编审:同时具备其中2项

1.主持并完成下列项目之一:

(1)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或杰出青年基金、或倾斜项目1项以上;

— 18 —

(2)省部级课题2项,或国家级子课题2项,或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上;

(3)国际重大合作项目(100万元人民币或15万美元及以上)1项以上。(具体由院国际处负责审核)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上;

(5)20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或产业开发项目,且成果显著。

2.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被两大检索(SCI、EI,下同)收录论文1篇以上,或提出、拟定对我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工作意见、重要规划、规定或管理办法等6项以上,已被采纳并取得显著效果。

3.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编著(本人编写部分)20万字以上、或译著(本人翻译部分)40万字以上。

4.主持承办的科技期刊获1次国家级优秀期刊奖或2次省部级优秀期刊奖;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2项,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项以上。

5.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科学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对书稿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掌握国内外某学科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中某一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或从事编辑工作10年以上,担任正式期刊主编或副主编5

— 19 —

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组稿和加工能力,能对稿件的质量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能解决编辑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有指导和培养中青年编辑人员的能力。

6.近3年个人给本单位累计引进科研经费50万元以上。

7.被邀请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2次以上。 (二)副编审:同时具备其中2项

1.主持省部级以上子课题1项,或作为骨干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上。

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执笔起草本单位重要规章制度并被证明发挥较大作用的视同发表论文,并由单位出具书面证明)。

3.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本人编写部分)10万字以上、或译著(本人翻译部分)20万字以上。

4.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对书稿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从事编辑工作10年以上,或从事编辑工作5年以上,担任正式期刊副主编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编辑加工能力,能对稿件的质量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能较好的解决书稿或图稿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指导和培养中青年编辑人员的能力;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多次提出重要建议,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5.主持或参与的科技期刊获省部级优秀期刊奖;或主持或副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作为主要

— 20 —

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草案范本

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草案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协会名称 ××县××乡××协会。 第二条协会性质 ××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成立和登记的,由××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营销骨 干、××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组成的,从事××科研、生产、促销和技术培训工作的联合性、 地方性社会服务型群众团体。自愿结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协会宗旨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二)组织和团结广大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者、营销 者,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广泛深入开展××生 产研究、技术培训和促销活动。培养××农的科技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围 绕××产业化经营造就一批振兴地方经济所需的具有较高科技文化水平的××生产者、经营 者,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第四条本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社团登记管理机关 (××××)的业务

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协会住所 本协会办公地点设在××。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业务范围 (一)组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试和开发。 (二)从事大面××生产技术推广。 (三)做好××种子、农药及××产品的配套服务工作。 (四)进行××加工、保鲜、运输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及参观、考察等活动。 (六)收集整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成果,组织、交流科技活动经验,表彰先进。 (七)加强与外地××协会的联系和交流,扩大××营销空间。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本协会的会员种类 个人会员。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协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协会《章程》。 (二)有加入本协会的意愿。 (三)在本协会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热心从事于××生产或营销服务的科技工作者、××营销人员、××生产专业户、 ××科技示范户。 (五)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优先入会。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阶段大致处于(A)。 A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 2.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D技巧和环境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B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C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D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AD)。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5.CAI教学系统常用的教学媒体是(C)。 A黑板和粉笔B教材和练习册C计算机和课件D系统软件 6.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在(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视觉教育B视听教育 C教育传播D电化教育 7.戴尔“经验之塔”的最顶层是(C)。 A有目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语言符号D视觉符号 8.(D)是利用直观的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归类分析发展而来,更强调直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用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 A信息加工分析法B归类分析法

C层级分析法D图解分析法 9.在进行教学决策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学生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被称作(A)。 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需要分析 C.前端分析D.教学需要分析 10.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确定了(A) A.教学目标B.教学要求 C.学生水平状况D.学生学习风格 11.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提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不包含下列哪个方面的内容:(B)。 A知识B情感 C意识D技术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媒体的基本特征(B)。 A交互性B沉浸性 C多样性D集成性 13.按照ITU—TL347的建议媒体可分为(C)。 A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传输媒体 B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C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D感觉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14.用photoshop合成图片,以后还想修改,应当将文件保存为哪种格式(A)。 A psd格式 B gif格式 C bmp格式 D jpg格式 15.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B)。 A教育传播媒体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D教育传播系统 二、名词解释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 规范 编制说明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课题组 2017年3月31日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编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标准的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起草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项目下达后,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岩溶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等相关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国情和站情进行分析,构建编制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并进行任务分工,签订相关执行协议,明确起草工作组成员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初稿完成后,按照标准制定的要求,向我国长期从事石漠化治理的地方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发放了征求意见稿。针对专家意见,起草工作组一一进行认真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送审稿。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周金星:项目总负责人。起草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崔明、刘玉国:起草和修改编制说明及具体标准条款,编写气象、水文、土壤和生物等4部分观测指标,征求专家意见,并进行项目组织协调,准备相关报批材料,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郭红艳、秦伟、单志杰、殷哲、李柏:协助编写和修改完善具体标准条款。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及其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 1、标准的编制原则 (1)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指标选定时,应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各个指标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全面考虑,构成完整综合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包括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协会的内涵和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协会的内涵和区别 相关政策2010-01-26 19:53:39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从这一含义可以看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不改变农民最敏感的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农户自主经营权;二是专业性强,大多以专业生产为基础;三是以服务为宗旨;四是民主管理,入退自由;五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独立自主;六是实行赢余返还,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民专业协会(简称农协会),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的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推广科技、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农协会按其功能和作用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态;按组织形态划分,可分为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技术经济实体型(含股份制实体型协会)三种类型。其中,技术交流型协会属于初级形态,以技术、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在会员之间进行技术、信息交流,传授实用技术,以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益。 处于中级形态的技术服务型协会,主要为会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统一引进良种,为会员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帮助会员联系产品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等。处于高级形态的技术。经济实体型协会,主要是通过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为会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统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专业生产经营,获取规模效益。它的特点、组织模式和所应遵循的原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 1、适用范围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高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经济实体型的农协会才具有这一条件,据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统计,全国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7万个,会员达1012.8万人,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从目前全国来说,农民专业协会所涵盖的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强。 2、法律依据和登记管理机关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是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农民专业协会是依据《社团管理条例》依法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3、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一定范围内的人们为了满足共同的需要而组建的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以企业的规则去运作。农民专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其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 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 (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 标准体系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化在行动 祝智庭 (华东师大教授暨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委员会主任) 教育信息化呼唤标准化 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千余所高校建起了校园网,67所高校获准开办网络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方面,已有260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有的地区还建设了教育城域网,而且有三百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校。能够预见,今后几年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和应用开发还会呈持续增长之势。国内外企业界看到了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巨大存在与几乎无限的潜力,纷纷涌入这个领域来分享网络教育这个大“蛋糕”,估计在国内注册从事与网络教育技术相关业务的企业有三、四百家之多。 虽然众多的教育局域网因遵从Internet 的有关协议获得了数据交换能力,但在教育应用层面支持教育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能力基本阙如,因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商们各行其是,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致使各系统之间共通之处甚少,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长此下去,势必在网络教育世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致使国家在教育信息化

方面的投资无法充分生效。如不改变这一现状,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克服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网络教育应用层面的技术标准,从技术上保证教育资源的可交换性和管理信息的互通性。因此,中国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制订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10月指令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而且于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初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授权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标委会专家们努力合作,在充分调查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当前包含以下5类标准项目: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中国的CELTS标准体系当前包括28个项目,根据各项子标准的作用范围又分为通用规范与专用规范两大类:通用类规范具有

关于组织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的通知.doc

关于组织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的通知 各位会员: 为更好地搭建课题研究申报平台,鼓励各位会员积极参与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本专业委员会决定组织各位会员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设以下三类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高校青年创新课题(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及在校博士生可以申报青年创新课题)。除高校青年创新课题外,其他级别课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等学校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以上、中专高级讲师以上、中小学高级教师以上。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申报时须有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推荐)。 二、申报时间 2016年9月1日-11月15日 三、申报要求 1.精心选题 申请人请参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附件1),结合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题目的表述应科学、严谨、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2.确立组织架构

课题负责人数为1人,课题主持人1人,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0个人。 3.认真填写申报材料 请按照要求填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的相关信息和材料,要求内容真实、完整。4、报送材料 申请评审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报送1份文字版和1份电子版。文字版请寄专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张磊老师,邮寄地址:徐州市金山桥经济开发区桃园路6号,联系电话:电子版请发送到以下信箱:(邮件的文件名以申报人+课题名称为名),本专委会签署推荐意见并盖章后,统一报送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四、评审费 每个课题缴纳评审费500元(高校青年创新课题免收评审费)。课题申请评审书寄出后,请将课题评审费从银行汇款到以下帐户:开户行:北京银行营业部,账号:01090520500120112004372,收款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处。 汇款时须注明发票的具体单位名称、联系人、邮寄地址,联系方式。 以上通知请各位会员认真准备,按时间申报。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框架研究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E-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张屹* 闫寒冰** 祝智庭**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E-mail:zhangyilyj@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537698.html, **E-mail:yhb1225@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537698.html, ZTZHU@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537698.html, 为了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必须重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本文介绍了CELTS体系架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以及CELTS体 系架构的开发过程。详细分析了CELTS体系架构的五个细化层:学习者和环境交互、有关学 习者的设计特征、系统构件、受益者的观点、可操作的构件和互操作性,并讨论了由七个要 素构成的CELTS体系框架: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 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本地化标准、跟踪研究课题相关标准。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体系框架 1 引言 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化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技术复杂、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相互沟通。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制订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方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性。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国内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并任命祝智庭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该项目投资600万,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工作。CELTS的体系架构是在参照美国LTSC IEEE 1484.1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其设计思想直接影响标准体系中其他子标准的建构。本人作为项目研究组成员之一,在此介绍CELTS体系架构的前期研究成果。 2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般而言,开发系统体系架构的意义在于发现高层的框架以便理解某类系统、它们的子系统和与相关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远程网络教育领域,虽然可能有多种体系架构存在,这里提出的体系架构也不是设计单个系统的蓝图,但它是用于设计一般系统的框架,还可分析与比较这些系统。通过在一般化层次下揭示不同系统的共享构件,该体系架构有助于构件和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些构件与子系统是可复用的、便宜的、可修改的,并可确定关键的互操作性接口和服务。本标准有助于形成一般的网络教育技术系统的指导方针。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 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 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 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二、萧树滋(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十个…第一?誉满神州: 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 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 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 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 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 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 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 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 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杰出青年人才发展专项计划年度进展报告书 (2012年度) 图 1 草图认知模型

&3)。 图2 用户添加草图注释图3基于注释和关键帧的视频浏览(2)基于场景结构图的可视媒体交互 从不同的层次上来给出对视频语义的描述,场景结构图主要包 层:草图层和抽象图层。草图层以语义草图形式支持视频的编辑,使得用户从整体上把握视频的组织结构;抽象图以顶点和边构成的图结构来给出草图所代表的不同视频段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支持用户对超链接视频的构建。基于多视角的编辑环境提供给设计人员不同的辅助功能,支持对两类信息结构的创建、选择、删除等操作。基于当前操作状态,实现基于视频时空上下文和草图语义上下文的约束关系的主动捕捉和推荐机制(图 基于场景结构图的视频编辑(左:草图层;右:基于草图层与抽象层的编辑) )多尺度视频表示与浏览 给出了一种多尺度的视频表示与浏览方法,包括增强时间轴、草图注释、

图5多尺度表示与浏览 .支持视频媒体高效展示和浏览的视频摘要生成与交互 )螺旋摘要生成 提出了一种新的螺旋摘要形式,充分发挥了螺旋视图的连续性和空间优势,支持视频的高效浏览和定位,实现对视频的交互性编辑与操作。在抽取的关键帧以及相应的显著区域(ROI)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粒度将 划分为不同的呈现层次,进而通过螺旋的平滑旋转实现根据用户的操作,意图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粒度的视频信息展示。螺旋摘要这一新的视频内容呈现形式,也需引入与之相对应的高效交互方式。本课题与草图技术相结合,研究基于手势操作以及多指触摸交互模式的螺旋摘要高效交互方法 图6螺旋摘要 )移动设备上自适应视频摘要的呈现与交互 移动设备体积小、易携带且交互性高,小屏幕带来的显示界面和交互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537698.html,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教育技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问题再审视.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孙立会.李芒.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综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3期.谢云.郭伟.邱娟. [3].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5种教育技术学术期刊10 年论文的分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管会生.王玉珏. [4].中国教育技术三十年透视与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1期.张 晓娟.张龙革. [5].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王美.任友群. [7].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12月底在哈尔滨召开. 《远程教育杂志》.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灵青. [8].欢迎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 [9].中国教育技术青年研究者小生境研究及潜在应用——以2007年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例. 《开放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张海.王以宁.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召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期.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二、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被引次数:19 作者:汪基德.教育技术学西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_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望论坛_综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望论坛”综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处 [文章编号]1003-1553( 2011年12月3日至4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望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协会负责人,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来自全国高等学校、军队院校、武警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的代表共8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教育技术今昔巨变,展望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望论坛”、“协会承担的全国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题会”以及“中小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多元智能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协办,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赞助。 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 12月3日上午举行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大会由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珠珠研究员主持,全体代表出席。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部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延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志坚,武警总部军训部副部长张军利,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原会长宋成栋、于云秀出席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香港教育传意与科技协会创会会长任伯江博士、日本教育工学会原会长赤崛侃司教授、马来西亚行之文教发展中心总裁曾桂安先生。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先生致欢迎词,然后由任伯江博士、赤崛侃司教授、曾桂安先生分别致贺词,副会长吴庚生教授宣读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名誉会长张尧学院士、中国台湾教育传播暨科技学会会长张霄亭教授、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会长芭芭拉博士的贺信。会长杨志坚先生从20年来协会发展的回顾,协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好当前工作、规划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作协会工作报告。 杨志坚在“20年来协会发展的回顾”部分讲到:在这20年中,协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专家报告、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等多种方式,引领了全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方向,组织了大面积的教育技术实践,为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作出了不懈努力,也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2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得到了教育界的承认和教育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的肯定,于2009年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10年获得民政部AAA认证。20年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围绕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局开展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各种工作、配合教育部中心任务,创造性地独立工作。(2)举办科研活动,引领先进理念,提升理论水平。举办学术讲座、从事课题研究、开展对外交流。(3)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协会成立20年来,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培训中心和三十多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远程教育协会、中小学电教馆系统教育技术(电教)协会以及各地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组成的省级教育技术协会纷纷加盟,成为协会的团体会员。绝大多数的高校教育技术同仁参加了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大量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各地省级协会组织的活动。(4)制定标准,引导教育技术产业发展。协会制定和已经公布的人员素养标准有《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 执笔:谢云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部门决算

2016年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科协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中国科协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中国科协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中国科协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章程》确定的主要职能包括: 1. 密切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2. 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倡导学术民主,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科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 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参与科学论证和咨询服务,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创新发展,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作贡献。 4.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5. 健全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功能,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宣传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 培育科学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写给准备考中科院研究所的你

我还是做一些比较吧,拿研究所和一般大学比较下,这里的大学不是指清华,北大这类一等一的高校,而是稍微普通点的大学。当然成不成才还是看个人的,环境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只是说说我的一点看法。一己之见,还是请大家轻拍! Q1:报考单位选择问题:很多人在纠结到底是考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 A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很多课余活动,而研究所生活相对单调。所以这个 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是安安静静的人,可以选择考研究所。如果你想课余生活多姿多彩点,可以考大学。大学读书人多,和本科没有很大的差别。研究所人少,相对冷清点。 Q2:研究所好考吗? A2:我感觉研究所比一般的大学还是难考的,我这次去复试,看到很多都是211,985的院校的,学生档次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我也是毕业于一所普通师范大学,也算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的。所以关键看个人努力程度,我感觉只要是正儿八经的上了个本科的同学,都应该有实力考的。不过也不排除很多研究所歧视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所以还是自己斟酌,研究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Q3:研究所待遇怎样? A3:中科院所有硕士(包括专业型的硕士)都是公费的,读硕期间每人每月 还有1K左右的生活补贴。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的同学,这是很不错的选择。 Q4:中科院研究所的专业课好复习吗? Q4:从07年开始中科院各研究所大多是统一交总院统一命题了,也就是只要是相同专业,每个研究所基本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每个研究所虽然是同一个专业,每个所得专长不同。其实这恰恰是总结命题规律的依据。我举例:自然地理学:成都山地所专长是山地灾害与环境,兰州寒旱所专长的冻土,冰川,沙漠,其他所等等吧。所以要命一份题给拥有不同专长的研究所考,这份题必然不会有深度,而是重视基本的东西,具有普遍基础的题目。深度不会很大的。把课本搞透,应对初试足够了。复试时再去搞这些专长。 Q5:读大学的研究生和研究所的有什么不同? A5:众所周时很多大学研究生培养都走上了批量化生产,一个导师带了10几个学生的也是常见的。但是研究所一般导师一两届只招一个,所以对你来说。这是个学习的绝佳机会。拿我们所来说,招生指标有限,很多导师就是两届招1个的。对你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Q6:读大学与研究所各方面能力有什么差别? A6:大学里面与人交流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素质还是有优势的,对人的 综合素质会好点。研究所生活相对单调,寒暑假可能都有做不完的事,更别提周末了,与人接触的也少点。科研能力上还是研究所好点,研究所项目很多,我今年报

教育技术学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小组成员:崔鸿刚米玛石达贾璀珍王佳丽薛春霞候霖 经过我组成员对《教育技术学导论》中教育技术的定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书籍的阅读以及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综合讨论,我们认为: 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和评价合适的技术过程和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改进学习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教育技术的内容: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2.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于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为此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定量的测量与比较。 参考书籍: (1)《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沙景荣彭绍 东主编。 负责人:薛春霞 教育技术的目的: 教育技术学具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facilitating learning)和改善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促进学习强调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 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善绩效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能力。 参考书籍: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章程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的名称是: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英文名称:Ching Rural Health Association,缩写:CRHA。 第二条本团体是全国农村卫生工作者和医疗卫生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团体的宗旨:团结和组织全国农村卫生工作者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队伍建设,推进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服务。本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本团体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卫生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团体的住所: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701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宣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居民健康服务。 (二)在农村卫生工作者中,进行理想、道德、纪律的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严格自律。 (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卫生机构和设在农村的民办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积极促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 (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发展,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乡镇卫生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及交流,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