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升贬值现象的分析研究

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升贬值现象的分析研究
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升贬值现象的分析研究

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终稿)

题目: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升贬值现象的分析研究

姓名:郑政学号:2011221112130003 专业:经济学学院:商学院

指导老师:杨弘

绪论 (2)

摘要及关键词 (3)

1 .次贷危机后的经济现象介绍 (4)

2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 (5)

3.人民币升贬值对经济的影响 (6)

4.对此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9)

5.汇率与其他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11)

6.总结 (12)

参考文献 (6)

1.选题及研究意义

货币价值是一种常见的概念,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它具有两个属性值,内部和外部的价值,内在价值是指资金,一般以价格为代表的国内购买力;对外价值是外汇货币的能力,往往在汇率。经济学理论认为,这两个密切相关,同向改变。一般汇率的上升表明该国对外价值的上升,从而带动本国对内价值增加,即本国物价水平下降;反之依然。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使人民币的内外价值出现偏离,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货币价值长期的内外眼中偏离往往都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和制度背景,这种状况有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所以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物价和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且对相应货币政策的决策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如何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对我国实现反通胀目标和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作用。

2. 相关理论

较早提出相关理论的是杜文(1995),他指出:分析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从国内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方面看,其成因在于1994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国内外汇供给远远大于外汇需求。

因汇率制度的改革,这些原因已不能完全解释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悖论。随着人民币不断对外升值,以及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专家学者对人民币内外价值的研究逐渐增多。

史焕平(2007)认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失衡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根本原因。我国一直倡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高出口、高投资、高储蓄的模式,进而引发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国内资产价格的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的不断上扬。温建东(2008)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了货币外升内贬的现象,指出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并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软。刘崇献(2008)通过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引起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根本原因,同时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

摘要:本文先由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的例子引出对主题的思考,

然后通过先以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及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为基础,根据我国人民币当前汇率水平,从国际贸易双顺差、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经济发展失衡等方面深入研究人民币出现外升内贬的原因。

然后是综合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重点研究人民币外升内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对资本流动,进出口,银行业和通货膨胀。

最后是结合上述对人民币外升内贬成因的探讨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重大影响的阐述,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我国历年来外汇储备及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将人民币外升内贬与国际贸易顺差、货币供应增加等联系起来。

关键词:货币价值通货膨胀人民币升贬值的影响

1.次贷危机后的经济现象介绍

次贷危机后我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幅度比00年到07

年要高,人民币在持续的贬值。但在国外,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却从几年前的8:1左右增长到现在的6:1左右。我们用大米来作为标的物,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几年来人民币购买力的下滑程度——以种在2005年为1.90元/斤的大米,在当下已经是3.30元每斤,如果我们按照这个物价的比例来测算,人民币10年间的贬值高达43%。然而,人民币对外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人民币对外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汇率来表示,对内我们用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揭示人民币的对内贬值,从05到11年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30%。下图分别是05年到11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和年度CPI 指数。

表1-1

我国03年到11年CPI

2003 1.20%

2004 3.90%

2005 1.80%

2006 1.50%

2007 4.80%

2008 5.90%

2009 -0.70%

2010 3.30%

2011 5.4% 表1-2

我们从上两个图表可以看到,从03年到06年国内CPI基本都稳定在2%以下但在07年到11年五年中有四年都在3%以上,最高甚至在08年5.9%,但是我们从人民币汇率变化可以看出,人民币在05年到11年是一直升值的。由此一对比,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不平衡相当明显。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国和美国也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中国并没有名义上的QE,但几个主要的

货币政策实际上是由超大规模的人民币超发来构成。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在货币购买力的差异改变双方是显而易见的。货币贬值中国方面自不必说。但美国,美元的跌势并不明显。经过四轮QE中,至少20万亿美元的流动性释放,但是,美国的通胀水平每年增长一直保持不到3%。美元的商品价格对比可以发现,至少在过去五年中,美元的购买力缩水最小。

为什么美元的购买力没有大幅度下降?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价值的内部和外部的价值应该是一致的,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变化在货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和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货膨胀和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亦然。这显然与我国的情况矛盾,所以说人民币升贬值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各界专家学着的关注,从文献上来看,学着专家们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

2.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

2.1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状态,尽管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略有短暂逆差,但2001年以后加入WTO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又开始扩大。通过查找外汇收支数据我们看到,2010年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顺差达3878亿,同比增长26.65%,资本和金融项目达2869亿顺差,同比增长61.97%。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见下表)急剧增加,为2011年9月达到32020亿美元,外汇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意味着外汇面临贬值,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因此,在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中国的国际收支大幅增加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

2.2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2005年-2010年人民币货币供应量

2-2

经济理论上认为,过量的货币追逐商品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见图),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2010年,央行宣布广义货币供应量是725800亿,其中外汇基础货币供给占货币供应总量四分之一以上,高额外汇储备和结售汇制度迫使央行被动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相比与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供应量似乎高基数,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基础货币变得难以控制。此外,在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转移大幅上涨的带动,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表2-3

2.3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升

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不得不让人民币央行升值,由于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然后央行加大了基础货币,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市场。

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放贷加速,房地产和股票的价格也急剧上升,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控制措施,但收效甚微。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地

产价格仍在上涨,真正作为自住房的购房者买不起房,而购买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房地产投资者。从2006年下半年到第2007年上海和深圳的股票价格连续翻番,上证指数从1000多点到6000多点,投机气氛飙到最高。通过财富效应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飙升引发的通胀感染,促使实体经济的价格上涨

2.4 国内经济结构发展失衡

中国共产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一直在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使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增长,为综合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进一步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做出调整。目前,经济增长势头仍然是“高投入”和“高出口,”这在西方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最终消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而这导致了“高储蓄”,从而又促使了“高投入”和“高出口。”大量的引进外国投资和出口导致了大量的国际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因此人民币一直在升值,而升值预期产生又加强国际热钱进入,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所以说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根源。

3.人民币升贬值对经济影响

3.1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3.1.1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美元换取人民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那么对于出口商而言,同样出口1美元品换回人民币的数量就会因汇率变动而减少,从而使出口商的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07年5月对人民币的30%以上,美元的贬值,这意味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了30%,导致一些企业的利润率较低出口,从而导致产品出口量下降。在对美元,人民币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国内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出现,这表现在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中国与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长显著增加,主要是在美国和香港。此外,生产型企业和外贸企业巨大的差异在出口产品利润,生产型企业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除了汇率的突然升值的短期影响,基本上保持5%以上,最好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产生的外贸企业出口的产品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汇价的突然升值是处于亏损状态。 2008年中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到2008年11月首次出现负增长,与2000年出口同比下降2.2%,进口下降17.9%。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所有这些都对中国未来出口形势造成不利影响。

3.1.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2007年以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国际热钱流入我国,造成外汇占款增加,这样由人民升值预期推动的流动性过剩逐渐显现。另外,受国际环境影响,人民币升值较快,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一些国外机构为赚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高额利润和规避外汇监控,利用贸易名义和国内企业签订相关合同,以预付款的名义从国外汇入资金,经过投机经营获得利差后,以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错汇为借口,再将资金抽出,造成资本流动的非正常因素增加。

3.1.3、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有大量的热钱涌入,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金融市场的银行业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财务状况将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由银行,特别是美元资产持有的外国资产,在汇率的下降下会有一些损失。

其次,对进口和出口行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银行客户做出口业务的收入会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银行的业务。最后,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存款方面,外币存款持有量将大大减少,导致银行存款的金额下降;贷款,贷款人都比较能接受外币贷款,外币存款减少,产生银行,外汇贷款增加的矛盾,外汇资金来源等将受到影响。

3.2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3.2.1. 从今天的全球生产结构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大部分的世界上生产的,可以说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不可替代的广泛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即使是改善我们的产品选择集体大宗商品价格,国外消费者的情况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继续购买我们的产品。中国的商品与自然吉芬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大宗商品价格在外国消费者的反应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商品的消费。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带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利润减少。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利用国外的消费品,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效益在其中的分布,使中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受益。

3.2.2、即使假设上述效果的作用并不明显,人民币升值并减少出口,从而导致个别企业的破产,但如果从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也许不能算作目前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国面临严峻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要调整这两个部门之间经济资源配置。通过货币升值的方式可以最有效的使制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制造业务被挤出市场,这是完全符合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将进一步释放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与此同时,货币升值将在行业内引发更激烈的竞争,鼓励企业创新,通过技术管理,以提升竞争力,提高一些公司的竞争力,自主国际品牌的培训。许多国际品牌如日本,德国等国家都是在本币升值过程中成长。

3.2.3、本币升值降低了出口生产,这将影响到这些产业部门的就业情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降低就业在出口部门并不等同于降低我们的总体就业。因为,货币升值将有助于提高服务产品的更优惠的价格吸引的相对价格,服务产业将扩大就业的需求。中国的新增就业岗位90年代末以来,几乎所有的服务部门,服务部门的能力来吸收就业远远超过了制造业。从长远来看,推广服务部门就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会释放更多的空间,并最终提升就业率。。

3.3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影响

非常直观的表现就是通货膨胀,但我们知道通货膨胀也分为好几种,中国近几年来的通货膨胀是温和的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在实体经济中生活必需品,消费品,奢侈品等物价的变动并不一致。在出现平衡的和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情况

下,每一种商品、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劳动的价格都会按同一比例上升,人们的货币收入和财富的市场价值也会按相同比例上升,在此情况下,通货膨胀不会对人们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在经济中出现非平衡的或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情况:

1. 通货膨胀会对拥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2. 通货膨胀还会对储蓄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储蓄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3.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将债权人的一部分财富再分配给债务人,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债务人获得意外收益。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实现了收入和利益的再分配。

第一,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第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第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对产出的影响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和长期中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内,如果通货膨胀率较低,那么通货膨胀与产出水平就是正相关的,即是说,在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因而产出水平也就比较高;相反,在存在通货紧缩即价格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比较慢,因而产出水平也会比较低。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仅仅表现在短期内,而且以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前提。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例如超级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或是恶性通货膨胀,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也许就不存在。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正相关的关系如图7-1

所示。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产出关系

在图中,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横轴表示经济增长率(g)和就业率(n),坐标中斜率为正的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亦即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是正相关的,因此,坐标中的曲线也表示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如果我们把上图坐标的横轴表示为失业率,就会得到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这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虽然在短期内产出水平与通货膨胀水平正相关,但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一个经济社会的产出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是说,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期中两者的关系。

长期中通货膨胀与产出关系

在上图的坐标中,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横轴表示失业率,坐标中垂直于横轴的垂线被称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动,失业率均为自然失业率不变,在只存在自然失业率的条件下即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水平实际上就是潜在的产出水平。因此,上图中的垂线不仅意味着自然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就业率与价格水平无关,也意味着潜在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在长期中,潜在产出与价格水平之所以无关,是因为潜在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生产要素的效率,而不是取决于价格水平。

4.对此现象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外升内贬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巨大损害,我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1.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发展内外均衡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和出口导向型和高投入,高消耗的开放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特点是广泛的,扩展型,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也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经济,同时提供资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浪费。因此,中国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依赖出口,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调动内需,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率,增强内部的经济增长势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实施,向集约型。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了减少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没有经济内外均衡,它不能抗拒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不能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拉动内需

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关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包括努力拉动内需,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扩大国内需求和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最终转化为消费需求。因此,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应该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之间良好的关系。符合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的速率,优化一方面需要投资结构;在另一方面,重点应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调整,引导人们多样化,提高消费水平。

同时,出口继续推进在保持进出口贸易平衡发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外

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外贸结构。

3. 推进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减缓资金流入和外汇储备投资压力。坚持多元化投资策略,稳步拓展投资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外汇储备管理的评价,继续加大在研发,产品和工具领域的投入,并在坚持长期的战略投资理念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多元化投资的审慎评估,以实现安全保留的流动和提高目标的值。继续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统筹多方资源优化,渠道和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效益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加强人员。妥善处理好储备经营管理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高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的整体反映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和舆论引导,对有关国家长远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传递和谐有力的声音和信号。

4. 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现行管理可自由兑换的非自由兑换,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市场供求的作用,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在分配汇率资源是有限的,国家承担全部汇率风险,经济主体外汇风险意淡薄等。因此,这就对加快我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提出了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应该是提高汇率灵活性和敏捷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兑美元交易区间人民币每日波动可能会逐渐放松和下降0.8%至1%范围,并逐步过渡到汇率自由浮动。越来越多的市场和人民币的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程度,不仅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对外价格,但也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的独立性,以提高透明度和增强信心的中国经济,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声誉。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应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将强制结售汇制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同时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直至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对保证中国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稳定有重要意义。实现汇率完全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也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最佳选择。

5.汇率与其他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一.利率差异与人民币汇率

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周边的国家,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使得对本币需求上升,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上扬。利率平价理论的提出者凯恩斯认为:汇率变动与两国相对利差有关,投资者根据两国利差大小以及对未来汇率的预期进行投资选择,以期获取收益或避免风险。利率平价表达式为:

(F-S)/S=i-i*

S是将本币换成外币的汇率,F是将外币换成本币的汇率。i是本国利率,i*是外国利率。

上式反映了汇率与两国利差的相互关系: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利率上升时,两国利差增大,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即F与i-i*成正比。通过对表中F和利差进行一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为-0.45064。分析的结果显示F与i-i*成反比,即我国的汇率变动与中美之间的利差正相关。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是由人民银行制定的。但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几年来,对外资银行的逐渐开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汇率水平就可以较好地反映利差的变动。

二.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

如果国际收支赤字,外债增加,余额造成增加对外汇和外汇汇率的需求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的上升和下降。盈余意味着外债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可能会促使本币汇率。近年来,国际收支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顺差,支持汇率走高。三。人民银行干预与人民币汇率

在1994年中国实行汇率的统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汇率,双向波动,但慢慢地上升。 1994年的人民币汇率:1:8.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并没有贬值,保持稳定的美元8.2757元。人民币汇率稳定,解释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成功的。人民银行汇率制度和货币干预的人民银行可以对短期汇价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WTO的深化,开放了国内银行业,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人民币汇率与各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确定

在前面各点中,分别分析中美利差、国际收支和人民银行的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再加入两个宏观经济通用变量GDP和通胀率,我们可以构建以下的模型:

Y=X1+X2+X3+X4+UY表示人民币的名义汇率, X1、X2、X3和X4分别表示我国GDP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中美利差和进出口差额的增长率。由于政策的影响是难以定量分析的,所以采用U表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的因素。

(二)定量分析

采用了1996年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对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下式:

Y=8.259474-0.1836X

1+0.30832X

2

-0.0975X

3

-0.02024X

4

可以看出回归分

析得出的相关性基本与上述理论分析一致,但其中GDP增长率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关系:两者反相关,即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汇率反而下跌。这点是不

符合汇率的正确的发展规律的。这主要原因是我国汇率制度不健全,导致汇率的水平不能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6.结论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趋势已成定局,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内部贬值面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发生背离的现象,我们应持有正确的发展的理性的角度来看待。

首先,人民币汇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的人民是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同样的外国商品,外国旅行或留学更便宜;也为进口型企业,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另一方面为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已经给中国带来的出口商品中的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产生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我国一些大的外汇储备因为人民币升值将缩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上涨,银行储蓄已进入“负利率时代”,人们为了使自己手上的资金保值急于寻找投资渠道,但通货膨胀使中小投资者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稍不注意可能血本无归,这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人民币的“外贬值”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经济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只有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提高更大的汇率弹性,减缓住外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另一方面要,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中国的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与政策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10(1).陈雨露.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史焕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7(12)西方经济学(第六版)

2015年4月10日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分析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④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⑤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④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⑤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人民币贬值的利弊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法学083 084772325 滕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中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而且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研究次贷危机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影响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份显现,3月份初次爆发,此后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周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波及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引发了投资者对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市场信心受到巨大的冲击,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各国央行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向市场金融机构注入短期流动资金。政策成效还未完全显现,雷曼兄弟的破产,房地美和房利美被国有化进一步恶化市场信心和紧缩市场流动性。由此次贷危机导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激发对金融体制和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道路给予启示。 一、次贷危机的起因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资产质量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至2004 年中期,美国的利率被降至46 年来最低水平,仅为1%,靠低利率政策刺激的美国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成功登顶。此时,为了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美联储又开始逐步调高利率,2004 年中期以后连续17 次上调联邦利率,至2007年8 月利率达到5.25% 水平。①联邦利率的调整产生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低利率政策大大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扩张,使得美国的房价迅速上扬;再加上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实施零首付政策,使得房价越推越高,泡沫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伴随着利率的调升,还款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同时,不断下跌的房价又使得相当数量的投资购房者手中的房屋资产急剧缩水。在这两种压力下,还款人不得不放弃房产,拒交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而持有资产抵押债券的投资者也就成为间接受害者。 次贷危机产生的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体系的缺陷。美国金融体系不断创新的结果是金融链①沈雄伟.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23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分析

一、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分析 1.第一,美国经济基本的超预期好转,美联储加息预期 2.第二,英国脱欧影响持续发酵,未来欧元区政治风险提升,极大地打击了英镑和欧元。 3.第三,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4.人民币加入SDR,各国会加大对人民币的储蓄,短期内炒作,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人民币外流 5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还可能来自对国内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的预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2017年初期人民币汇率回升原因 1、中国的经济还在中高速增长,增长态势没有改变,目前我国货物贸易还有比较大的顺差,外汇储备也非常充裕,这些因素决定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2、抛售美债,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稳定汇率 3、入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人民币可自由用途逐步扩大,贸易、交易、储备资产需求将逐步提升,人民币的需求扩大,会使人民币汇率市场趋向稳定。 三.人民币入篮SDR原因 1、根本在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国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战略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决定的,哪怕IMF不将人民币纳入到SDR,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加速。 2、欧洲及IMF自身的大力支持。欧洲经济复苏缓慢,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建设带给世界共同走出危机的希望。中国作为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IMF处于提高其自身代表性考虑,也十分支持人民币入篮 四、人民币入篮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有利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三、从长期看,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随着人民币可自由用途逐步扩大,贸易、交易、储备资产需求将逐步提升,人民币的需求扩大,会使人民币汇率市场趋向稳定。 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金融改革进程。民币加入SDR会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自由化、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增加外部压力,人民币的开放进程也会被逐渐打开。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引起的,又通过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把其他金融机构卷入了这次危机,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应当在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避免类似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1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

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 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 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涂席文 2014093224 王 迅 2014093227 王一鸣 2014093228 徐金璐 2014093229 朱 然 2014093231 金融中介学大作业

目录 1 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事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辉煌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的时代背景 (2) 1.3华盛顿互惠银行的破产 (2) 1.4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后续 (3) 2 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分析 (3) 2.1华盛顿互惠银行为什么会破产? (3) 2.2华盛顿互惠银行有没有可能避免破产? (5) 3 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6) 3.1该案例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6) 3.2如何预防商业银行破产? (6) 4 总结 (7) 参考文献 (7)

华盛顿互助银行破产案例分析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穷性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一对矛盾,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市场配置,通过金融系统进行配置资源。其中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个体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公司企业,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是现代金融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国金融体系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决定它是个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假如在日常经营中的某个环节出差错,那么就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风险。本文通过华盛顿互惠银行即华盛顿互助银行(下文一律为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事件。 1、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辉煌历史 华盛顿互惠银行曾经只是地方性的借贷银行,通过积极的扩张,它在美国各地都建立了分支机构。10年前,当其他大银行纷纷进军更具诱惑力的企业业务时,华盛顿互惠银行仍然坚持其既定的计划,稳步发展针对个人的零售银行业务。 1993年,华盛顿互惠银行拥有228家金融中心,而后这一数目增加到了超过了2500。在收购一角银行(Dime Ban-corp)后,华盛顿互惠银行在纽约掀起了一场风暴。2002年6月,该银行在芝加哥新增了28家“门店”,到2003年年底,还将再增加40家。 华盛顿互惠银行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和贷款银行之一,根据综合实力排名,名列全美银行业第六。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该银行也处于主导地位。在美国,它还是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与富国银行(Wells Fargo)同为最早开创抵押贷款的大银行。 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实力很强。 2、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的时代背景 华盛顿互惠银行正如许多破产的大公司大投行一样,倒闭与一次大的金融危机之间——2007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引言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 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险都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本文致力于全新视角来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的直接原因与内在根源及对 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性意义。 总之,针对此次金融风暴中国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概述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大体分为优惠级和次级按揭贷款两个层次。次级按揭贷款是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首付一般低于15%。 次级按揭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贷款利率高2%~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比优惠级贷款低,借款人信用记录较差,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必须用严格的金融监管来防范风险。否则次级按揭贷款机构就会遭到巨大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按揭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目前已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次级揭贷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正常业务,除美国外,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次级贷款业务。这个业务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有益的。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次级按揭贷款必然导致次贷危机发生呢?次级按揭贷款转变为次贷危机是需要条件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持续下跌。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还不起房贷,很容易发生违约事件。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能规避风险。但在信贷环境紧缩,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再融资困难,就是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会发生亏损。当大规模集中性发生这类事件时,次贷危机就出现了。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乃至形成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非偶然,造成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尽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美国次级房贷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以后,

经典金融案例汇总

第三章金融市场第四章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1.引用一些主要市场的K线走势图(主要是看趋势):国内的上证指数,国际上的美国道琼斯指数、德国DAX指数、香港恒生指数、黄金价格走势、原油价格走势 2.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3. 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尔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此次危机是继迪拜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又一大债务危机。2012年5月,希腊人纷纷到银行去提领存款,银行出现挤兑现象。 4.货币市场基金: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

期有价证券。货币基金只有一种分红方式——红利转投资。 5.国库券(杨百万): “谈到国库券买卖,不得不提到当年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杨怀定。”由于当时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库券市场,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往往会出现低于100元面值出售国库券的现象,从而不同城市之间国库券出现了套利空间。杨百万自述,当年他发现城市之间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差价,就凑了10万元到了安徽,从当地国库券经营机构买入国库券,再回上海卖给上海证券业务部,一倒手可以赚几千元,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从上海保安公司请了保镖同行。“从第一批7个试点城市到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我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最远去过新疆、黑龙江。”杨百万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赚了上百万。 6.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投影相关图片) 7. 黄金价格一路大跌引爆市民购金热情,据福建宝协的不完全统计,福建短短10天内,全省金店售出的黄金制品不低于30吨,10万到20万元,是常见单子。业内预测,10天内中国内地投资人就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提出问题:这种抢购是否合理)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8.11元/美元,人民币升值了2%。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7.0752元/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总说 1、内因 (1)国际收支顺差。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因此,他们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是维护其本国的利益。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美国为例,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 分说 (1)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的原因 根据汇率决定模型,影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 首先,经济持续增长是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在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了一个固定的汇率,从而积攒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一旦放开,人民币对外升值不可避免。 其次,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根据汇率决定理论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

谈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启示的论文

谈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启示的论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在积极应对次贷危机带来影响的同时,应该从次贷危机吸取经验和教训,得到启示,使我国金融改革平稳地进行,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其影响程度波及全球。美国破产的中小银行有十多家,随着雷曼兄弟面临破产,美林公司即将作价44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银行,aig深陷财务危机,再加上此前轰然倒塌的贝尔斯登,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已经出现松动。而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相反,由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向金融市场蔓延、实体经济辐射的趋势。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遭遇到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金融制度长期存在问题,最终积累的结果,这些制度包括金融监管,创新等。次贷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美国做为全球最成熟和发达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面前变得如此脆弱。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处在艰难的转型期,次贷危机不仅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使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在应对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应该吸取此次危机的教训,得到启示。使我国金融改革平稳的进行,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次贷危机形成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权掀起了“新自由主义”潮流,推动金融自由化。年《银行法》废除了q条款,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1999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新法案的实施结束了已经实行了66年、对金融业进行严格分业管制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新法案最大特点是放宽对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限制,允许各金融机构可以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保险、证券业务的禁令,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范围。新法案成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经营模式的“分业管理”被打破,“混业经营”成为了一种趋势,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允许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相互渗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直接或迂回地夺走了银行业很大一块阵地;再加上银行业本身业务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存贷利差趋于缩小,使银行业不得不寻找新的收益来源,改变以存、贷业务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把金融衍生工具视作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0年以来,美国国内的金融创新活动大大增加。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一直到2005年5月,美国短期利率一直处于3%以下。在长时期的低利率环境下,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经济业的发展。美国的房地产业成为了拉动美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推动了贷款证券化的迅速发展。 次贷证券的形成是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再打包、评级、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高2%~3%,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放贷机构不顾替在的风险,发放大量的次级贷款,最终形成巨额的次级证券。美国国内的资产泡沫化现象越演越烈,2005年美国金融相关率为381%,2006年达到401%,金融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所需。美国的巨型金融机构大肆使用创新技术,创造出大量的金融衍生商品,形成了一个远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的金融世界”,如图1所示。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美联储2004年开始大幅上调基准利率。截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与之相对应的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还款压力陡增,违约率的持续上升,相应地,消费者信心丧失,房地产的价格开始大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摘要]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住房抵押贷款;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爆发至今已经两年多。迄今为止,人们对次贷危机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为美国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忽视了国家责任和信用,造成了次贷危机向国外的扩散。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过度透支了“整个国家的信用”。〔1〕(2)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不当造成了高风险贷款的增加,二是金融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三是会计准则失灵导致了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度变化。〔2〕如张维迎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3〕。(3)认为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如罗熹认为,“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危机的重要成因”。〔4〕(4)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如黄纪宪等认为“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信用风险的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下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5〕(5)认为道德风险是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如证券市场导报认为“市场各主体道德风险失控、金融行为失范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6〕(6)认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卢宇峰认为,“过度消费导致宏观经济恶化,是次贷危机形成和爆发的实体基础”。〔7〕(7)认为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如蒲勇健认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①以上观点都偏重于从制度、社会等宏观因素寻找危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和较强的宏观性。如果能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相对微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缘由和答案,对抑制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吸取经验教训,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对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资产证券化视角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资产证券化也同时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运用和发展。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被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伴随着近年来美国市场上次级抵押贷款标准放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和证券化技术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就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在房地产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上深厚的资产证券化背景存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衍生的债券产品(以下简称次级债券产品)及其市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壮大。在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次级债券产品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蕴涵了巨大的风险。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累积风险的爆发,引发了从2007年初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以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放大了次级债券产品的市场风险 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则之一是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人民币贬值的利与弊

人民币贬值的利与弊(人民币贬值的利弊)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 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人民币对内的价值是物价,对外的价值是汇率,对内贬值,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样,当然你的100元比以前买的东西少了.本来100元可以买到的东西需要120元或更多的钱去购买了. 人民币对外贬值,即人民币汇率下降,而对内不贬值,你的100元在国内的购买力不变,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下降.就人民币汇率制度来说,因为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是不是国际市场的流通币,人民币贬值不直接与物价挂钩,其贬值与升值主要是对进出口的一种调节. 如果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哪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会同步进行. 人民币会贬值吗 市场公认的观点是“人民币不会贬值”。随着美联储的不断降息,市场逐步强化了对人民币利率走低的预期,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却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的反映就是国家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人民币节节上升,虽然可以吸引资金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直接有利于股市、债市的走势,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由银行间外汇市场决定,如何增加外汇需求,分流外汇供给,从而有效抑制人民币的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T ZY S Y —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例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视角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美国消费需求、贸易政策以及出口企业的金融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并对如何减轻次贷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次贷危机、对外贸易、影响途径 当前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正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上演,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不仅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也受到牵连。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不仅在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危害,而且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萎缩和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悲观而使实体经济也陷入了萧条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但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没有进一步缓解,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在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前几次经济危机的总和。加入W T O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不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的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其表现形式就是美国房地产十多年的繁荣和大量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克林顿上台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法律法规。低利率刺激了房价上涨,再加上美国金融监管的松动,使得大量房贷机构贷款给信用等级差和收入较低的购房者,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买房的热情。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使得金融机构将其打包成一系列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加强信用后再由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最终出售给投资者。经过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化,信用等级不断增强,受到各国投资者的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强了虚拟经济的泡沫。在这十多年的繁荣期间,美国房价每年增幅超过10%。“9.11”事件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境地,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继续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低利率,至2004年中期,利率从 6.5%一直降到1%,达到46年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买房热情不断升温。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进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降低住房消费者市场准入标准,让大量的无资格或偿还能力较低的借款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所以,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有问题购房者的首选,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急剧上升,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 5.25%。从2006年6月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加上利率连续攀升,增加了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导致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无力还贷,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产生了大量的房贷违约和银行坏账。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由此受“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总之美国房地产以及虚拟市场的繁荣景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假繁荣,一旦信用链条中断,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受到巨大冲击。但究其原因又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出现漏洞,对于银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内容简介:2007年8月份,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引起人们对世界经济衰退和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本文着重对次级债次级债危机的原因、过程、影响和次贷危机背后的道德危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一系列危机没有离开三个方面的薄弱和漏洞,一是金融工具本身的薄弱和漏洞;二是过度的证券化;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从次贷危机所处的阶段上看,由于分工、科技和信用扩张等方面目前都有衰竭迹象,因此把欧美金融危机判断为处于开端期的末尾更合适。次贷危机,已逐步演变成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还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并引起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动荡,次贷危机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更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这些危机的背后实际上昭示了目前西方国家的道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危机。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多少可能变成坏账的美国次级贷款,或者持有多少相关衍生产品,而是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刮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如果从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幻来看,次级债就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当它不停地扇动起翅膀,全世界都为之心惊胆颤。 2007 年八月,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风波,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出现巨亏,各国央行不得不对金融市场紧急补充流动性。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元走进瑞士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 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