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件汇编

环境经济学课件汇编
环境经济学课件汇编

?第二章经济与环境

? 2.1 自然资源经济学

? 2.2 基本平衡

? 2.3 环境的经济和社会资产功能

? 2.4 术语

? 2.5 排放、周边环境质量和损害

? 2.6 污染物的类型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此时,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给者,自然界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

? 2.1 自然资源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其主要分支有矿物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时际问题(intertemporal)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两类服务:原材料供给和环境

? 2.2基本平衡

经济系统被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消费会产生残留物(residuals)。

M=Rpd+Rcd=G+Rp-Rpr-Rcr

减少G

减少Rp

增加Rpr+Rcr

? 2.3 环境的经济和社会资产功能

环境质量也可以视为一种生产性资产,环境的生产力在于环境能够维持和丰富人类的生活,并且有些时候能够吸收和降解经济系统产生的有害物质。环境资产的质量直接受经济系统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和类型的影响。

研究方法:分析经济产出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取舍(trade-off)关系。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代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确切形状和位置由经济系统的技术实力(technical capacities)和社会所属的自然系统的生态因素——气象、水文等——共同决定。

2、社会对自己在PPC上所处位置的选择是一个社会选择(social choice)问题。他取决于人们对传统的经济产出和环境质量赋予的相对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价值判断会不同。

3、当前核算的经济总产量(aggregate economic output)只包括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原因是环境质量作为非市场(nonmarket)型产出,无法在市场上直接交易,自然就不存在价格。

4、在进行环境分析和设计环境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短期和长期(short tun,long run)。

5、今天的决策对未来可能性曲线的影响复杂,取决于大量难以预测的动态因素。但不论怎样,我们要尽量避免做出那些使未来生产可能性曲线左移的决策。

6、可持续(sustainability)

? 2.4 术语

1、周边环境质量(ambient):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如某城市上空二氧化碳浓度。

2、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泛指自然环境状态,包括周边环境质量外,还涵盖其他方面,如自然景观、环境的优美程度等。

3、残留废弃物(residuals):生产或消费完一种产品后剩余的物质,包括生产性废弃物、消费性废弃物。

4、排放(emissions):生产性或消费性残留废弃物中排放到环境中的部分。

5、循环再利用(recycling):回收残留废弃物,使之重新投入到生产或消费的过程。

6、污染物(pollutant):可以是一种物质、能量或人类活动,进入自然环境时,会引起周边环境中的退化。

? 2.4 术语

7、污水排放(efffluent):有时用来代指水体污染物,而排放代指空气污染物。本书互换使用。

8、污染(pollution):难定义。有人认为只要把残留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就造成污染,有人则坚持只有当周边环境质量退化到一定程度引起环境损害时,污染才会发生。

9、损害(damage):环境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影响人类健康、景观退化、破坏生态链、

物种灭绝等。

10、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um):构成环境的各种广义的自然界物质,通常分为土地、水和空气。

11、污染源(source):污染排放的源头,如工厂、汽车、发生泄漏的垃圾处理厂等。

? 2.5 排放、周边环境质量和损害

1、污染源排放的废弃物都必定要进入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环境介质,这些介质之间环境联系。

2、污染物排放来自多个不同的污染源,但排放后会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污染流。此时责任划分不很容易,如我们也许知道希望消减的污染排放总量,但如何分配每个污染源的减排任务很难。

3、当一定数量和性质的废弃物进入特点的环境介质时,其对周边环境质量水平的影响取决于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多重作用。

4、环境损害问题。周边环境质量会影响生物和非生物系统,造成损害。

? 2.6 污染物的类型

1、累积性污染和非累积性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物:噪音

累积性污染物:塑料废物、放射性废弃物

介于两者之间:排放到水中的有机物

累积性污染物的环境损害确定更困难,

2、局部污染、区域污染、全球污染

局部:噪音、视觉污染

区域性:酸雨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3、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有明确的排放点,如烟囱、污水

排放口

非点源污染:农药、化肥等散布到泥土中

4、持续性排放和间歇性排放

持续性排放:发电厂或市政垃圾处理厂污染

排放

间歇性排放:石油或化学物质的泄露

5、与废弃物排放无关的环境损害

如:开发住宅区或商业区、树木砍伐或开采矿物,破坏生态、景观价值

?思考题

1、投资新的生产资源、厂房、设备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类投资对图

2.1各种物质流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废弃物”、“污染物”有什么区别?结合以下例子说明:二氧化硫排放、噪音、报废的小汽车、不雅观的建筑物。

3、为什么长期存在的累积性污染比短期的非累积性污染物难以管理。

4、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与人类的价值取向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章成本和收益,供给和需求

? 3.1 支付意愿

? 3.2 收益

? 3.3 成本

? 3.4 技术

? 3.5 等边际原则

? 3.6 边际成本和供给

? 3.1 支付意愿

1、支付意愿

(1)某产品对一个人的价值等于他愿意并且能够为之付出的代价,代价常用一般购买力表示。因此,价值的基本含义与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紧密相连,一件产品对于某人的价值就是他为得到这件产品愿意支付的费用。

(2)支付意愿取决于个人价值观(individual values)和支付能力(ability to pay).

(3)边际支付意愿递减规律:支付意愿随购买量增加而减少。

(4)总支付意愿(total willingness to pay)指一个人愿意为获得该数量产品所支出的总费用。

? 3.1 支付意愿

2、需求

一个人的需求曲线(demand curves)表示在每一价格下他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一个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边际支付意愿曲线)是描述其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的一种方式。

(1)陡峭的曲线和平缓的曲线

(2)基本形状相同的需求曲线,位置有差异

3、总需求曲线是多条个人需求曲线叠加而成。

? 3.2 收益

1、收益是指获得的好处,如环境质量改善时,人们获得收益;环境质量恶化时,人们的收益被剥夺了。

2、收益可以用支付意愿来衡量,人们从某物中获得的收益就等于他愿意为之支付的费用(需求曲线)。总支付意愿等于需求曲线下方区域的面积。

3、用需求判断收益的思路贯穿了环境经济学的多数内容。例如,周围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衡量人们受到的损失依据是人们对改善环境质量愿意支付的费用。需求判断收益能够清晰地反映人们对不同事物的价值判断。

?4、需求判断收益的方法有不足之处:

?第一,涉及环境问题时,需求和据此导出的收益常常难以衡量。

?第二,需求曲线主要反映人们的支付能力和偏好,而没有考虑公平问题。

?第三,人们的需求受信息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种产品,是不可能对这种产品产生支付意愿。

? 3.3 成本

1、成本

生产纸箱的成本:投入的劳动力、机器设备、能源、原材料和环保设备等,核算成本的第一步是确定这些投入品的价值,根据市场采购价格就可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并且列在年末的损益表中。----这是会计意义上的成本

经济学中,采用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

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该资源如果用于其它用途所能创造出的最大价值。

环境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机会成本是环境的使用。例如纸箱厂将各种生产废物排入附近的河流,损害了下游的环境。尽管环境损害的成本不会列在损益表上,但却是生产纸

箱实际产生的机会成本。

现实中的机会成本通常是依据生产投入品市场的价值来确定,而要想使这种衡量方法行之有效,就必须正确评价所有投入品的价值。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一个人做出一项决策,导致了一种行为的发生,该行为给决策者带来的成本就是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则是这一种行为引起的所有成本,无论这些成本由谁来承担。私人成本是社会成本的一部分。开车成本为例

4、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总成本

5、成本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技术和投入品价格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

? 3.4 技术

生产技术是影响边际成本曲线形状的最重要因素。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一个企业产出的多少取决于投入品中包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技术进步的作用是使边际成本曲线下移。

技术进步是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结果。评价环境政策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些政策是否激励个人和企业积极投身于研发。简言之,研发的激励来源于成本节约,而节约成本则是因为应用了研发过程中开发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序。

? 3.5 等边际原则

?例:有一家公司生产某种产品,此公司有两家分厂,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相同。因为建厂时间不同,两家分厂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边际成本不同。总公司将总产量定为100件,最小化公司的总成本,两家分厂的产量分别是多少?见图?等边际原则:在利用几个生产单元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想使既定产量下的总生产成本达到最小,产量的分配应当使各个生产单元的边际成本相等。反过来说就是:资源既定时,如果要使总产出达到最大,产量在各生产单元间的分配应当满足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

? 3.6 边际成本和供给

?在竞争环境中,边际生产成本是决定企业供给行为的关键因素,边际成本曲线说明了不同价格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实际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每家企业供给曲线的叠加。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实例:假设一个行业有A、B、C三家企业,每家企业各自的边际成本曲线如图,当产品价格4元时,企业A提供10件产品,B提供8件,C提供6件,因此,在这一价格上,行业的总供给是24件,照此类推可得到总供给曲线。

?思考题

?1、用支付意愿解释“我比你更喜欢清新空气”。

?2、下面是三个人的边际支付意愿函数(需求函数)。写出总边际支付意愿函数。

?3、用支付意愿衡量价值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其他的价值衡量方法是什么?

?4、图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阐述了每家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的竞争环境下,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该形成过程和前面所讲的等边际原则有什么联系?

?5、分析你在打扫寝室的边际成本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干净程度”,请描述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6、某人发明一种新电器,依靠静电能够将屋灰尘快速打扫干净。如果使用该电器,问题5得出的边际成本曲线会有什么变化?

?第4章经济效率与市场

? 4.1 经济效率

? 4.2 市场与社会效率

? 4.3 外部成本

? 4.4 外部收益

? 4.1 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1. 经济效率的核心思想:产出品的价值应与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价值保持平衡,即支付意愿等于边际生产成本。

2. 效率是必须有参照对象的概念,一个人从收益和成本平衡角度看来有效率的事情,对其他人可能就是没有效率的。本书中,效率是针对整个经济而言,边际成本必须包括与一种产品生产有关的全部成本,无论这些成本由谁来承担;在分析边际支付意愿时,必须保证其能准确反映社会中的人们从该产品中获得全部价值,没有被遗漏的价值。

3. 判断经济效率的方法:一是检验边际支付意愿是否等于边际生产成本(MWTP=MC) ;二是在社会有效率的产出水平上,总支付意愿减去总成本所得到的净值最大。

图1 具有社会效率的产出水平

? 4. 图形含义:假定边际支付意愿曲线正确反映了经济中的人们从一件产品获得的全部收益,边际生产成本曲线包含了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全部真实机会成本—没有遗漏任何隐性或被忽视的成本。在产量qe上,由消费者支付意愿反映的该产品边际价值等于用边际成本衡量的社会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成本,因此,qe 是有效率的。

? 5. 效率和公平

效率:对社会总体而言,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是有效率的。换言之,只要净收益最大化,谁得到这些收益无关紧要,效率不因人而论,一个人获得100元收益和100人每人获得1元收益没有区别。即有效率的产出未必公平。

公平(equity)与社会的财富分配紧密相关。

在评价经济产出时,重点应当是效率还是公平存在争议。

? 4.2 市场与社会效率

图2 市场模型

?供需均衡点(pm,qm):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和需求曲线(demand curve)的交点。

?社会有效率的产出水平(pe,qe)

?理论上,qm 和qe可以相等,条件是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与边际支付意愿曲线和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但难点是涉及环境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能存在差别,即市场失灵,表现在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

4.3 外部成本

1.相关概念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某个体(企业家)觉得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时,通常只考虑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原材料、机器和能源的费用等,它们会列在企业的损益表上。

?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s):在许多生产活动中,存在另一种类型的成本,是社会真正

承担的,却不显示在损益表中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是外部的,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内部成本。主要类型是环境恶化带来的成本。例如一条河流的上游有一家造纸厂,向河里排放废水,下游居民使用时需要净化。

?社会成本(social costs)=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2. 外部成本和市场产出

图3 外部成本和市场产出

?图形含义:市场形成的产出水平远远高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而市场价格则远远低于社会有效率的价格。原因:企业有未付费的投入品——河流的服务。

?大部分环境外部性是通过相关主体(污染者和受害者)间的物理联系显现出来。比如上游的造纸厂和生产中使用河水的下游企业;电厂排放二氧化硫和下风向的居民;多个农场倾倒垃圾影响供水系统;汽车尾气造成空气污染影响所有当地居民;等等?有些外部性不涉及物理联系,比如土地盲目开发破坏了宜人的风景等,一个地方的人毁坏了一个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另一个地方的人可能会觉得受到损害。

?讨论:人们可以在法律上认定的外部损失的界限是什么?

回答:支付意愿,是否存在支付意愿是判断一种行为有没有影响到此人的经济指示剂。如纽约人愿意为东京的清新空气付钱,那么就可以证明,东京的空气质量影响到纽约军民的福利……

? 3. 共有资源(open-access resource)

共有资源是外部成本的一个来源

(1)含义:指可以被想使用的人随便使用的资源或设施,比如可以任意捕捞的海洋里的鱼类、可以自由放牧的草场、可以任意砍伐的森林、免费进入的公园等。

(2)原因:问题在产权上——产权的界定、分配和执行。当一种资源或设施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就没有办法保证使用率总能处在使资源总价值最大化的水平上。(Garrett Hardin:Tragedy of the Commons)

?例1 湖边有四家相似的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湖水,并向湖中排污。因湖水被污染,每家企业使用前必须净化湖水,处理成本取决于湖水的总体质量。假设每家企业水处理成本为40 000元。有一新企业打算在湖边生产,如果加上它排放污染物,湖水质量将更糟糕,每家企业的水处理成本将因此提高到60 000元。第5家企业制定建厂和生产决策时,它会考虑各种成本,包括每年60 000元的水处理成本。但是这项决策的社会总成本更高。假如第5家企业建厂,给其他四家企业带来外部成本,每年的水净化成本将增加20 000元。因此,用水的社会边际成本是140 000元,包括新厂的内部成本60 000元和现有其他企业承担的外部成本80 000元,这种外部性被称为随意使用型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可以随意使用湖水。

?例2 一条任何人想使用便可使用的公路。从A—B路,表右显示平均行驶时间。路上已经有50辆车,假设你打算从A前往B,还有一条路需要18分,此时你个人的决定是走这条路,可以省4分钟。但是从社会(其他行驶者)的看,你的决策不是有效率的。你个人节省的4分钟被其他人增加的100分钟旅行成本抵消,这意味着如果每分钟的价值是一样的,你使用这条路造成了96分钟的社会净损失。

?同样,新渔民加入给其他渔民留下的可捕捞鱼量就会减少、一农民加入放牧会减少其他牧民可用的草量、砍伐木材……共有资源的使用者给其他使用者造成的额外成本对于他个人来说是外部成本,但对这个使用群体来说是内部成本。

?当存在外部成本时,自发的市场通常不会形成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

车辆数量从A到B平均行驶时间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 10

10

11

12 14 18 24

4.4 外部收益(external benefit)

1.含义:在消费或使用具有外部性的物品或资源时,制定消费或使用决策之外的人获得的受益。当一种物品的使用产生了外部收益时,市场的支付意愿会少于社会的支付意愿。

例如,我想买低噪音的割草机每年给我带来50元的额外收益,50元是我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减少噪音给我的邻居带来20元额外收益。对我来说,一台低噪音的割草机的边际支付意愿是50元,而社会边际收益是70元。

又例一农民种地,关心的是投入产出多少,但种地还有其他收益,为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提供栖息地,给路人带来视觉享受。此时,农民估算的耕地的价值小于社会的支付意愿。

? 2. 公共物品(public good):提供给一人的同时自动提供给其他人的物品。例如:灯塔、无线电信号……

?公共物品是按物品的技术特征来划分的,不是按提供者的种类划分。灯塔是国家提供,电台是私人提供的。

?例一个清澈的小湖泊,岸边有三座住人的房子。不幸的是湖水被已经关闭的老工厂污染了,污染物以百万分率(ppm)计量。现在湖水的污染物含量是5ppm,有一种昂贵的水处理工艺能够净化湖水,每个屋主也愿意为改善水质付钱。表1是对应于水质的每一个整数值的个人边际支付意愿和总边际支付意愿。

3. 搭便车(free ride)

上例中,假设一私人企业欲向三个家庭出售清污服务,企业找到A,按照他的真实支付意愿收费,A马上会意识到,一旦湖水变清,无论每个屋主实际付多少钱,大家都能获得同样的好处,于是,A可能会故意低估自己的支付意愿,自己少交钱,希望其他屋主多足够的钱。当然,其他人的反映可能也是如此。对于公共物品,每个人都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因此,以营利为目的私人企业如果做公共物品生意,将很难收回成本,故公共物品存在供给不足。环境质量的改善就是公共物品,不能靠自发的市场实现有效率的供给,需借助非市场力量。

?思考题

1. 上一章第2题,假设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5元,那么社会有效率的产出是多少?

2. 请思考本章介绍的公共物品。公共汽车是公共物品吗?公用电话呢?公园呢?

3. 考虑三个屋主的例子,假设湖水变得清澈,达到了社会有效率的水平,平分公共物品的成本会带来什么问题?

第5章环境质量经济学

5.1 污染控制的一般模型

5.2 社会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

5.3 针对排放量消减的等边际原则

5.4 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第四章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发市场体系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往往会失灵,我们需要研究政策问题,寻求改变的方法。

5.1 污染控制的一般模型

1.模型的取舍关系:一方面,消减污染排放会减轻人们因环境污遭受的损害;另一方面,消减污染排放会消耗本可以用于其他用途的资源,即治理成本。

例如,一家造纸厂向一条河里排放生产废物,废物经过河水的分解稀释最终会变成危害较小的物质,但在此之前河水要流经一座很大的城市,市民在河里荡舟、垂钓,还当成饮用水源。工业污染破坏了河水为下游居民提供了这些服务。这种损害是环境政策要取舍的一个方面。

在上游,让人讨厌造纸厂可以排放废水之前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回收减少污染排放量。但是,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需要耗费成本,占用一定数量的资源,这会影响纸制品的价格。这些治理成本为环境政策取舍的另一方面。

2. 污染损害

(1)损害的形式:环境资产不同,环境恶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形式也不同。

河流污染造成不能在河里游玩,或更大的几率感染传染病,饮用河水前净化…

空气污染影响健康,粉尘、石棉纤维、排放水平增加,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还会腐蚀室外物品…

影响其他生态系统,致使部分动物和植物灭绝,物质的基因信息消失…

表5.1是美国实施《空气清洁法案》带来的损害减少(即收益)

表 5.1 实施《空气清洁法案》减少的污染物排放在2010年产生的预期收益(损失减少)

百万美元(1990年价格水平)

死亡

慢性病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哮喘

住院治疗

呼吸治疗总费用

心血管治疗总费用

与哮喘病相关急诊治疗小疾病

急性支气管炎

上、下呼吸道症状

呼吸疾病

中度/重度哮喘

哮喘发作

福利

工人生产率的降低

视觉景观

农业、酸化、事业木材总收益100 000

5 600 180

130

390

1

2.1

25.2

6.3

13

55

710 2900 1200

111 212 .6

(2)损害函数:损害函数反映一种污染物数量与其导致的损害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

排放损害函数:反映一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与产生的损害之间的关系。

周边损害函数:反映周边环境中,特点污染物浓度与产生的损害之间的关系。

在本书基础模型中,使用边际损害函数表示,排放量或污染浓度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引起的损害的变化量。

图5.1 有代表性的边际损害函数(见黑板)

阀值:当排放量或污染浓度低于这个值时,边际损害为零,之一污染排放量不超过阀值,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对此问题,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3. 治理成本(abatement costs):消减污染排放量或降低环境中污染浓度所发生的成本。

(1)治理方法:改变生产技术、调整生产投入、废物回收、处理和关闭污染源等。

(2)治理成本函数

边际治理成本函数是减少一单位污染排放所花费的额外成本,或者增加一单位污染排放量所节约的治理成本。

图5.2 有代表性的边际治理成本函数(见黑板)

边际治理成本是递增的。

(3)总边际治理成本

叠加单个企业边际治理成本函数的方法,构造一个针对全部企业的总边际治理成本函数(aggregate abatement cost function)。

图5.3 总治理成本(见黑板)

5.2 社会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

图4 有效率的排污水平

1. 衡量:①边际损害等于边际治理成本

②总量分析方法:总治理成本加总损害之和最小。

2. 有效率排放水平的动态变化

图5 有效率排放水平的变化

①边际损害曲线上移

②边际治理成本曲线下移

3. 执行成本(enforcement costs)

污染治理措施的实行,需要投入资源。引入执行成本将使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向右移动。实际上,实施环境的技术进步对有效率的排放水平的影响与治理环节的技术进步是完全相同的。

图6 执行成本

5.3 针对排放量消减的等边际原则

等边际原则:如果一种污染物有多个污染源(multiple sources),并且每个污染源有不同的边际治理成本(differing marginal abatement costs),那么,要想以最小的成本(least possible costs)消减某一既定的排污总量(用既定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排放量消减),每个污染源分摊的污染减排量必须使他们的边际治理成本都相等。

例1 两家企业排放同一污染物,如果不控制污染,则每家企业排放量均为12吨,共24吨。如果把排放总量控制在12吨/周,该怎么样分配减排总量呢?

表2 等边际原则

采用等分法:两家企业排放量都控制在6吨/周,则A厂总治理成本21 000元/周(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B厂56 000元/周(2000+4000+6000+10000+14000+20000),

二者之和77 000元/周。

等边际原则:观察可知,A厂排放4吨,B厂排放8吨,边际治理成本相等为10 000元元/周,此时A厂总治理成本39 000元/周(1000+2000+3000+4000+5000+6000+8000+10000),

B厂22 000元/周(2000+4000+6000+10000),

二者之和61 000元/周。

可见,按照等边际原则,不仅实现了减排目标,而且比等分法节约16 000元/周的治理费用。

5.4 长期可持续发展

怎样才能使本章的污染控制模型不仅符合效率,还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呢

答案:模型中的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必须包括我们可以预见的所以环境影响,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但是现实中很难做到,因为:一方面,未来的影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估计短期的成本和损害容易,而长期很难估计。因此,我们会把更多的权重赋予也已证明了短期影响,对未来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如何比较现在和未来也是一个问题,100年后发生的价值1元的环境损害能等同于今天发生的1元的环境损害吗?

思考题

1.通过图形证实图4中的e*的确是总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排放水平,总社会成本等于治理成本假设损害成本。(提示:e*之外的其他点对于的社会总成本都高于e*)

2. 假设有一条河,河边有几家造纸厂,每家企业都将污水排放河中。有一分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这项发明对实际排放水平和有效率的排放水平有什么影响?

3. 假设有一个位于郊区的社区,其化粪池给一个当地湖泊带来污染。如果社区居民增加,会给实际湖水质量和有效率的湖水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4.下表是三家企业的边际治理成本,与排放量相对应。每家企业的母亲排放量都是10吨/周,总排放量30吨/周。如果排放总量减少为15吨/周,试比较以下减排方案的总成本(a)用平分法消减排放量;(b)根据等边际原则消减排放量。

第6章环境分析框架

前面的章节提到治理成本和损害的概念,但没有介绍如何测定这些因素的方法,此后的三章将介绍这些方法的分析框架和成本、收益的评估方法。

6.1 影响分析

6.2 成本有效性分析

6.3 损害评估

6.4 收益——成本分析

6.5 风险分析

6.1 影响分析

这里的影响是指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的环境政策的效果。政策的实施会产生多种效果,影响分析也相应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1. 环境影响分析:是对某种行为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进行鉴别和研究。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是由自然科学家编制,经济学家也发挥中作用。

例如政府准备修建水坝,提供水源和创造休闲娱乐场所。结果是一座山谷被淹没,造成的损失体现在动植物资源、水上娱乐、农田等方面;项目还会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大量的游客会来到这里,造成交通堵塞及空气污染,伴随着旅游业兴起的房屋建设及商业开发也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全面研究水坝修建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包括水坝对自然界的影响,还必须包括人们对水坝的各种反应。

许多国家法律都要求进行环境影响研究。在美国,上述要求最早出现在《1970年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70, NEPA)上。这部法案要求联邦政府下辖

的各个部门在颁布新法规之前,均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形成环境影响报告(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NEPA还创建了环境质量委员会,管理环境影响报告编制的全过程,并发布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9年8月17日公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环评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的缺陷,细化了规划环评的具体要求,提高了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经济影响分析

研究的是某一事物对经济系统的整体或局部产生的影响,如一部新法律、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的进口源。

比如:环境管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环境管制对就业的影响、进口限制对一个产业技术创新速度的影响、环境法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食品工业对于新的包装法规的反应等。

经济影响分析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地方性环境组织可能会对湿地法案对所在社区人口增长及税收的影响之类的问题感兴趣;区域性组织通常关注全国性的法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层面上,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工作对穷国及富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归根结底,经济影响分析研究的都是待选管制措施的收益和成本。

6.2 成本有效性分析

成本有效性分析含义:假设由于当前的供水系统遭受化学物质的污染,某一社区需要寻找新的供水渠道。有几种选择:第一,在未受污染的水层开掘新的水井;第二,与临近城镇的水源供给系统建立连接;第三,修建水库。对这些不同选择的成本进行估计,称之为成本有效性分析。

换句话说,成本有效性分析就是在给定目标的情况下,计算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方法的成本。汽车尾气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其形成的烟雾对环境造成危害。美国科技评估办公室曾研究过多种消减上述物质排放量的方法和成本。见表6.1,在污染控制成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表中给出了每种方法的污染消减量。这些方法的成本有效性系数介于0.03~1.96之间,这意味着如果分别投入100万元用于减少汽油燃烧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数量及研发替代性燃料,前者消减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是后者的65倍。

表6.1 在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的成本有效性分析

策略每千元减少的VOC吨数

RACT

New CTGs

联邦控制

集成控制

Ⅱ号标准

Ⅱ号标准及整合控制

加强检查和维护

控制油品挥发性

新的高速公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使用甲醇燃料0.2 0.16 0.59

0.83

1.00 0.83

0.26

1.96 0.42 0.03

策略说明:RACT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控制技术,适用于全部的固定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每年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数量超过25吨;NEW CTGs是新的控制技术指南,适用情况和RACT 相同;联邦控制是针对一小部分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固定污染源(民用或商用溶解剂、农用塑料薄膜);集成控制能防止机动车加油过程中的汽油挥发;Ⅱ号标准是在气泵中安装控制装置,防止机动车加油过程中的汽油挥发;加强检查和维护针对的是小汽车和轻型卡车;油品挥发性控制能够降低汽油挥发率;新的高速公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针对大型客车和轻型卡车;甲醇燃料作为汽油的替代物。

政府在对污染治理目标做出有力的承诺之前,有必要首先进行成本有效性分析。许多情况下,人们可能并不确切知道他们对给定目标赋予的价值,但是至少可以判断出哪些目标是相对合意。他们可能说: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目标的确切货币收益,但是我们觉得,它的收益要远远多于其他几种已经计算出的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将选择这一目标。

6.3 损害评估:

评估受损资源遭受的损害的价值。

一般是由美国内务部负责评估。

损害价值的确定:资源价值损失与将资源恢复到损害前状态的费用,两者中最小值。对于情况A,石油或危险废弃物泄露造成的资源价值损失是120万美元,复原成本60万美元,故选择后者作为实际发生的损害。情况B中,资源价值损失是160万美元,复原成本380万美元,故选择前者作为实际发生的损害。

A B

资源价值损失复原成本120万美元

60万美元

160万美元

380万美元

人们倾向于用复原成本作为环境损坏的衡量指标。复原成本包括修复、重建、重置以及获取等价的资源等。复原看似物理学及生物科学领域的工程行为,但实际上复原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复原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比如,当受损资源中含有一些稀有成分时,即使资源的物理价值得以恢复(如土壤的PH值、水温和森林覆盖率等),也无法重现先前的全部生态特征。在测定受损资源的复原成本时,存在着棘手的问题:

确定资源质量的初始水平

确定可供选择的复原资源方法的成本有效性

确定自然资源或环境资源损失的价值

6.4 收益——成本分析

相当于企业的盈亏分析,是评价公共政策的基础分析工具。

1. 基本框架

收益—成本分析需要对公共工程或项目的全部收益和成本进行测定、加总和比较,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界定工程或项目。

(2)量化项目的投入和产出。

(3)估计这些投入及产出的社会成本和收益。

(4)比较这些收益和成本。

其中,每个步骤都由许多具体的子步骤组成。

分析时第一步是确定研究的视角。收益成本分析是公共分析的一种工具,实际中,“公共”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如果进行国家层面的收益成本分析,那么“公共”的范围就是这一国家的所有居民;如果是由城市或地方的计划部门委托进行的环境规划收益成本分析,研究范围就局限在当地;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范围则是整个世界。

除了研究角度以外,界定项目范围还包括工程或项目主要部分的完整说明:时间、地点、涉及的群体、与其他项目的联系等。公共环境计划有两种类型:

a.基础工程,如公共废物处理厂、海岸复原工程、危险污染物的焚毁、居住条件改善项目、土地保护等。

b. 管制计划,如污染控制标准、技术选择、污染物处理方法、土地使用限制等。

工程内容确定后,下一步是确定相应的投入流和产出流。需要注意时间的重要性。

下一步是估算投入和产出流的价值,即测定成本和收益。

最后,比较收益和成本。

案例6.1 逐步加快停用含铅汽油计划的收益—成本分析

拟实施的加快停用计划的成本:

增加的精炼成本50 300万美元

停用含铅汽油的收益:

减少的设备维护费用66 000万美元

由于HC、NOx及CO排放量减少所避免的损失

40 400万美元

对健康的不良影响的减少

避免的医疗成本 4 100万美元

避免的康复费用18 400万美元

总收益128 900万美元

净收益78 600万美元

收益—成本率128900/50300=2.56

2. 项目的范围(scope)

收益成本分析必须准确界定项目的大小或范围。

图6.1 确定公共项目的规模(见黑板)

图6.1 是由边际损害曲线和边际治理成本曲线组成的污染排放控制模型。假定污染物的当前排放水平是e1,此时政府没有施加任何控制。一个控制项目能够将排放水平控制在e2,该项目的总收益(总损失的减少额度)为(a+b),总治理成本b,净收益a。实现净收益最大化的排放水平是e*,此时净收益为(a+d)。

不过,对于某些排放量消减计划而言,实现净收益最大化的排放水平是e*,此时净收益为(a+d)。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我们将排放水平控制在e*而不是诸如e2等其他水平?通常需要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排放消减更大和更小两个项目。

收益成本率也是描述环境工程的指标,比如:e2 排放水平上,收益成本率为(a+b)÷b;e*排放水平上,收益成本率为(a+b+c+d)÷(b+c),前者更高。该指标仅仅说明收益超过成本的情况,在确定适当的项目规模时,该比率是个错误的指标。

?假设某一地区政府机构负债在两个普通的城区实施空气污染法。进一步假设,有一笔预先确定的固定预算支出,数额100万元。政府有两种选择:a.将预算全部用于一个城市;b.在两座城市平分这笔预算。得到数据如下表。后者更优,使得总的预算产生的净收益最大。

3. 折现(discounting)

10年后发生的费用与现在发生的同样数额的费用相比,两者的价值是不同的。例如,假设有一笔1000元的款项现在进行支付,则现在需要有1000元才能支付。假设同样有1000元款项要支付,但是支付期是10年,如果银行存款利率维持在5%,那么现在只有在银行存进613.90元,10年后的本利和就达到1000元,刚好满足偿付债务的需要。613.09×(1+0.05)10次方=1000元,换言之,10年后的1000元的现值是多少?现值=1000÷(1+0.05)10次方=613.9

试试折现率为3%或8%时的现值。

假设你预期6年后有人赠与你100万元,显然6年后和现在给你100万元的价值是不同的,如果折现率是4%,这笔赠与的现值是79.03万元。(100 ÷ (1+0.04)的6次方)

折现在收益—成本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两个工程A和B,工程A每年收益相同,工程B前期收益大。比较两个工程的总收益。计算A、B工程的总收益现值,见黑板。

折现率的影响:折现率越高,现值越小;时间越远,现值越少。

案例6.2 折现的效果

左图所示的是100元的收益在3%折现率水平下,随着最终得到收益的时间距今越来越远现值逐渐减少;图右说明对于将在100年后获得的100元收益,其现值随折现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4.折现与后代的关系

折现率不可忽视,参加案例6.2.假设按照5%的折现率对10亿元进行贴现,期限为100年,得到的现值仅760万元。当代人通常只关心自己生命周期内的情况,而对这样回报丰厚的长期项目不感兴趣。

环境学家对折现有偏见,原因之一是折现会弱化当今的经济行为对未来造成的损害。考虑某一行为,该行为在未来50年内每年都会带来1万元的收益,但是50年后,每年都要支出100万元成本,以10%的折现率折现,得到的支出现值8.5万元,收益现值9.9万元,显然是有利的。因此,尽管后代承担这笔费用,但从折现的角度考虑,这或许是不错的决策。 5. 分配问题

收益和成本的分配主要涉及公平问题。公平有两种类型: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人;纵向公平指政策对于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群,尤其是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的影响是相同的。

以下表简单说明某一项目的年度价值对三个人的影响,假设三人的收入相同。A 和B 差值占收入的比重相同,这个项目是横向公平的,但是与C 相比,没有实现横向公平。

A

B

C

减少的环境损失(元/年) 治理成本(元/年) 二者的差值(元/年) 60 40 20 80 60 20 120 80 40

6.5 风险分析

分析分析的步骤有三:

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 风险估价:主要经济学家进行 风险管理:决策者管理者 思考题

1. 假设有两种保护我们不受移动空气污染影响的方法:在引擎的内部添加额外的控制装置,

或研发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更清洁的引擎。在比较这两种方法时,折现率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比较的结果?

2. 下表是一个限制污染排放计划的收益和成本数据。净收益最大的排放水平是多少?收益—成本率最大情况下的排放水平是多少?两者存在差异,请解释。

排放量(吨/月)收益(百万美元)成本(百万美元)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4

8

18

32

44

54

62

68

72

74

2

4

6

9

14

21

36

48

64

86

3. 假设环境污染控制计划的预期成本是每年80元,前50年每年的收益是50元,而后每年的收益是150元,在折现率为4%的情况下,这个计划的净收益是多少?如果折现率为2%,那么净收益是多少?解释其中的差异。

阅读资料:

金华江发源于磐安县,源头有西溪、文溪两条主要支流,文溪发源于仰曹

尖,在磐安境内流域面积149.Ikm2,经县城安文镇流入东阳南江水库,西溪发源于尚湖岭干,磐安境内流域面积147hm2,流经墨林、窈川、史姆后注入横锦水库,水源区多处于500一1200米的中低山区。磐安是钱塘江、区瓦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发源地之一,境内环境质量好,县域内大气、水环境质量基本上保持在国家一级、Ⅱ类标准以上,全县出境地面水质99%以上河道常年保持在I类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6%,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水源,上游水源区在水上保持、气候调节、水质和水量提供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成了磐安潜在的最大优势。

横锦水库位于东阳境内,横锦水库的水资源正是从上游磐安县流入的,水质达到I类或Ⅱ类标准。其下游义乌市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扩建原来的水库,二是新建水库并通过管道向义乌城区供水,三是以投资的方式实施境外引水。客观条件表明,义乌市境内已没有很合适的库址,提水灌溉的办法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过境水少,水污染严重等。境外引水这一方案就成了惟一的可行方案。另外,新建、扩建水库并净化水资源的成本可能远高于水权交易的成本,这也是促进水权贸易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协议,东阳市以2亿元的价格一次性把横锦水库每年4999.9万立方米水的永久用水权转让给义乌市,并保证水质达到国家现行一类饮用水标准。除此之外,义乌市向供水方支付当年实际供水0.1元/立方米的综合管理费(含水资源费、工程运行维护费、折旧费、大修理费、环保费、税收、利润等所有费用)。

第7章收益—成本分析:收益

本章主要回顾环境经济学家用来测算环境质量改善所带来的收益的主要方法,目的是为了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经济意义上的推理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和统计的结果本身。

7.1 损害的直接测算

前文讨论了污染与损害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价。本节介绍直接估计方法及这种方法的不足。

1. 直接测算实例

起初,人们直接测算污染造成的损害,即计算污染所造成的货币支出,比如估计与污染有关的疾病所造成的医疗及其他方面的货币支出。表7.1是最近按照这种方法对哮喘病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人员认为,近年来哮喘病的快速上升与空气污染有关。他们将估计结果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2. 污染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会造成室外作物的减产,还会减缓林木的生长速度;水质下降会对捕捞业产生负面影响。土壤污染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总之,污染会妨碍正常的生产过程,耗费企业更多的成本。

图7-1(见黑板)描述了某一地区一农作物种植园,一座工厂位于上风口,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作物生长。S1表示空气质量改善之前的农作物供给曲线,S2表示改善后的供给曲线。农作物市场价格是p1,改善前产量q1,改善后产量增加到q2,

估计环境质量改善的收益:一种方法是计算农作物增产所产生的价值,(q2-q1)×p1,相当于(d+e)区域的面积。

另一种方法,考虑空气质量改善后生产成本的可能变化,比如增加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更密集地耕种土地,采取更精确的方法。

改善前:总产值:a+b+c

总成本:b+c

净收入: a

改善后:总产值:a+b+c+d+e

总成本:c+e

净收入: a +b+d

净收益b+d

通常,环境质量改善会使土地升值,此时,净收入的增加额度包括在土地价值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增加的土地价值来估计环境改善带来的收益。

3. 污染的物理损害

空气污染对机器的金属外壳、建筑物和雕塑的表面,对各种类型的涂漆表层均会造成损害。破坏性强的空气污染物包括硫化物、颗粒物质、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大部分物理损害是由于物品老化造成的,而老化程度与空气污染有关。对此,我们利用剂量—反应关系来说明,这项工作是由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1、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范围不同。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一种服务功能,资源来源与环境,是环境组成的一部分,可见资源的范围小于环境,环境的范围小于生态系统。(2)结构不同。(3)功能不同。(4)研究目的不同。 联系:(1)统一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资源仅指土地到资源学中将环境纳入资源范畴;环境是工业化中后期污染加剧后感到很稀缺而约束经济增长时才引起重视和研究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拓展到了有机物以外的物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促成了生态与经济在稳定机制与增长机制矛盾中的概念整合。资源开发以产生利润,以产生社会效用;环境能净化污染物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生态系统以调节控制功能是生态经济系统稳定而持续发展。(2)统一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人们关注自然界的“物质”的可获得性时,就关注资源问题;当人们着眼于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生存空间和“介质”的质量时,就关注环境问题;当自然界自然界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共同约束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人类就更关注生态系统及其平衡问题了。(3)通过人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是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的根本动力;资源、环境和经济是实现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构成生态流的基本要素;资源的过度开发超过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会产生资源与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失衡;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功能和还原净化和反馈功能,成分是资源,介质是环境,供需是经济,手段是技术,效果是生态经济平衡;实现生态平衡的原则是要追求综合效益、取于平衡、用养平衡、最小消耗和不超过生态承载力,这些都会不断优化资源与环境经济的运行机制。 2、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1)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1988年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体系”,从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由粗到细、由事物型的物资资产核算转向无形的生态价值核算,由单纯的估算向科学计算的方向发展;(2)绿色GDP核算;(3)排污收费与环境税收。主要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税收制度理论体系,进而研究设计出符合中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基本框架;(4)排污权交易;(5)生态补偿。主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6)环境投融资政策。在以后的发展中提高环境保护投资的资金效率,拓宽融资渠道使其多元化,以及创新融资手段等;(7)循环经济研究;(8)国际贸易与环境。在资源环境经济配置方面,全球化进程,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在逐步得到重视;(9)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九五”以来,科技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专题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全球变化所造成的实物性影响评价等。 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层次性(是指系统的区域范围由全球、国家和地区和更小的单位的区域单位构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等级结构)。(2)差异性(是指各个系统存在结构和功能质和量的差异)。(3)开放性(是指区域生态系统在经济规律下,进行不同的区域内外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形成产品贸易、资源贸易、环境、劳动力流动乃至跨界污染)。(4)协同性(是指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能协调而稳定的发展)。(5)动态性(是指整个系统在自然规律和人文活动的影响下,内部各成分之间不断竞争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推动着系统进行时空演化)。(6)可控制性(是指人类可以用各种手段控制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方向、流速和流量,降低系统的混乱度)。 4、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人工生态系统显著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 一是结构的不完整性,生产者尤其是分解者数量短缺;二是开放性强,与系统外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交换;三是寄生性,结构简单化使其对系统外的依赖性增强;四是脆弱性,系统需要合理的人工调控才能使系统达到相对平衡。 5、环境资源价值包括哪些?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 (1)按价值产生的原因,可把环境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实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又分为存在价值、遗赠价值和选择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能直接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 题的科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征。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 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高运用 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 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讲 可持续性问题 第一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可持续性的概念 第三讲 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效率与最优化 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 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 第四讲 自然资源管理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 第二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 第五讲 环境污染控制 第一节污染控制目标 第二节污染控制工具/手段 第六讲 环境资源评价 第一节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市场价值法 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 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 3.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 罗杰. 珀曼等,2002.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 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 四、作业与考试 作业:40% 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 课程论文:40%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 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文。 五、任课教师 张自斌zb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517645300.html, 办公室:经济学院414-2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P6 第一章第二节 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 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复活节岛之谜) 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 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 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 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 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 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18.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使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的效果可称为政策失效。 19.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原因:⑴决策判断失误;⑵利益集团的影响;⑶决策信息不全;⑷体制障碍。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20.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21.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22.外部性的类型:⑴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⑵可转移的外部性;⑶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23.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是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是将劳动价值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一、资源的配置 1、现有资源储备:是一种按目前价格开采,能够产生利润的已经探明资源。现有资源的数量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2、潜在资源储备:是与人们为获得这些资源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紧密相关的。价格越高,潜在储备量越大。用函数定义要比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定义要准确的多。 3、资源禀赋:表示地壳中本身中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它只是一个地理学概念,而不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因为它的数量与资源价格毫不相干。 4、可再生资源基本特征:(1)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更新)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是有限度的)。(2)可储藏性。 5、非再生资源基本特征:非再生特性、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可循环利用性。 6、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所谓生态环境补偿,不仅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还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补偿,以及为增进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支出。为了实现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关键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其理论依据为资源有价论、外部不经济论。即对有益于生态服务的行为主体(当地居民)进行的补偿。对资源所在地居民因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活或生产发展的机会成本的庄家,必须进行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可以是直接的现金补偿,如对遭受土地破坏的农户直接给予青苗补偿费、人员安置费等;也可以是对矿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其他手段补偿和环境修复的技术补偿。这部分补偿的主体是政府,比如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财政援助,优惠贷款,减免收费,实施利率优惠,劳保待遇,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予以鼓励。 7、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1)几何增长模型:即假设种群大小的变化率为一常数,而为分布密度无关,这种种群增长模型称为几何增长模型。一年生植物或单世代昆虫适用(每代只繁殖一次,母体繁殖后便死亡)。(2)指数增长模型:有机个体几乎是连续繁殖的。(3)逻辑斯谛模型:当种群大小与载容量相等时,种群增长停止,而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8、无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总数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因素。(2)最优管理:资源开采控制侧重于对种群规模或资源存量的最优控制。(3)在无限环境条件下,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服从指数增长模型。不能用作长期预测。 9、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资源的发展演变都会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在自然因素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初始规模、生长率、死亡率和时间之外,还包括:种间竞争、空间限制、生存条件。(2)用来刻画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特征的最为常用的基本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谛模型(S型曲线)。 10、森林资源的经济分析: (1)森林资源的特点:投资期很大(一般为25年),外部效应,使有效管理很难。(2)生物学决策:年树木最大生长量(3)最大年平均增量 =树木生长累积量(木材体积)/ 树年。(4)经济决策:考虑树木的价值、贴现、种植与砍伐成本等因素。净收益的现值最大时为最优砍伐时间,即当延期砍伐(如1年)的边际成本 = 其边际收益时,净收益现值最大。最优砍伐时间还取决于砍伐后是否马上重新种植树木。如果重新种植,延迟砍伐的成本增加了一项,即延迟再种植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资源环境这种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科 2、从两个的倒U形曲线得出资源经济学的任务,我们国家处于哪个阶段。 3、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过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根源:不完全市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理论界一般把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并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却往往无能为力,或调节作用甚微。其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非竞争性: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防碍他人同时使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非排他性: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公共物品类型非竞争性竞争性 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路灯)共有资源 排他性俱乐部产品私人产品 5、政府失灵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政府干预主要体现在:1提供公共物品2鼓励和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3减少信息不对称4反对垄断5保护产权6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①信息不足与扭曲②政策实施的时滞③公共决策的局限性④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⑤寻租活动的危害⑥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 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环境政策失灵包括项目政策失灵、部门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环境管理活动中寻租活动。 6、庇古手段:征税、补贴、押金退款 科斯手段:自愿协商手段、排污权交易手段 7、排污交易权是指什么,及优缺点(简答) 排污权交易又称污染权交易、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指环保部门制定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并按总量控制指标给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排污单位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经济手段。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 ①充分利用了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③有利于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并及时做出调整 ④具有更好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局限性

环境经济学

一环境与经济 (1)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GNP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居民创造的价值,包括他们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 (3)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4)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5)效率和公平 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 (6)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为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7)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8)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分配收入时有缺陷,不能引导社会资源有效率地配置。(9)外部性 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10)通货膨胀/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它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以及由此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增高等现象。 问答题 (1)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的第一个原因是垄断, 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2、市场失灵的第二个原因是公共物品的存在。 3、市场失灵的第三个原因是外部性的广泛存在。 4、市场失灵的第四个原因是市场上信息流通不充分,导致买家和卖家往往不能做出最优决策。 措施包括: ①消除垄断的影响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③解决外部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 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目前我国大约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位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次提出,描述了收入差异由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异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达到峰值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异开始缩小。 目前我国大约处于最低点右侧上升阶段。U曲线的什么位置?曲线,我国目前大约处于资源依赖性倒2.什么叫资源依赖型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呈现出倒U达到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赖性,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有逐步减弱。曲线的中期。我国目前处于资源依赖性倒U 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陷? 3. 种趋势是:加5主要观点: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的日益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球概念,探讨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人类面临困境的警觉。缺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只能提出“零增长”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 1.什么叫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结合资源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外部性类型。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第五章小创新,大财富—从发光棒棒糖说开去 1.大企业和小企业谁的研发动力更强? 答: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大企业具备研究开发动力。对这一命题可以有下列的理解:一是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有研发动力;二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比分散的竞争市场更有利于创新;三是垄断的市场结构可能带来静态效率牺牲,但可以通过大企业的创新得以挽回;四是大企业的垄断地位是它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得以巩固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愿意投入研发以维持其垄断地位。 2.就本案来看,如何理解创新? 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首先就是要有创新意识,有了这种创意意识才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了这种新的想法,才会去注意到周边环境的变化,才能抓住一切时机,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更新,更有价值的东西。创新是永远止境的,我们可以在别人创意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赢得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创新。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为创新是将工作中的创意用新方法、新流程、新服务来体现!有了这种创新意识,从自我本身就实现了自我的突破,这样自我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现实生活中,究竟大企业和小企业谁更有研发动力,在理论上存在分歧。总体上看,小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大企业更有创新能力。 3.大企业会以什么手段获利? 答:大企业会收购或兼并拥有创新知识或技术的小企业,以此获利。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达到下列目标: (1)发展的战略: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股东的权益最大化,任何机构发展过程都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培育和强化核心业务的过程。收购兼并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这包括横向并购即指以扩大某一市场或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产业整合型并购;纵向并购则是指以整合产业链为目标的产业扩展型并购等。 (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反映为经营成本的降低,是企业购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指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市场中消费者所得到的福利(利益)。 生产者剩余:衡量的是市场中生产者所得到的福利(利益)。 正外部性: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性) 负外部性: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减少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 消费:1.消费行为绝非简单的购物行为。2.在环境经济学中,我们关注消费者的意愿。 3. 环境消费有其特殊性,但同样符合消费理论。消费不只是对物品的购买,它还包括获得服务,享受资源。在环境经济学中,我们在考察消费行为时,尤其要关注对于资源的消费。 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这就是边际替代率。 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的得到那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沉没成本:价格低于企业平均总成本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看来应当退出市场。但问题在于,企业面临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成本。 出清:当价格确实能使需求等于供给,以至于任何人可以在那个价格上买到他所要买的东西,或者卖掉他所要卖的东西,这时,市场就是出清的。 帕累托效率:当没有人的境况能够在不使别人的情况恶化的情况下得到改善时,这种资源配置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的。 垄断:唯一销售某种无相近替代品物品的企业。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已之间的冲突。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居民创造的价值,包括他们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国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升本)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升本) 问答题 1. 可再生资源(5分) 标准答案是:可再生资源:能够运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2. 排污权交易(5分) 标准答案是:排污权交易指在某一地区根据环境质量控制标准,预先确定各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水平,形成“污染权”的稀缺市场,当某排放企业排放水平低于允许的排放水平时,就可以将它富余的排放权出售给另一个排放企业或进入排污权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使另一个企业获得比允许排放量更多的排污权。 3. 卡特尔(5分) 标准答案是: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若干独立企业,为垄断某一特定市场而组成的联盟。按现行用法,指对世界市场的垄断。 4. 可持续发展(5分) 标准答案是:可持续发展: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且不危及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基础上的发展。 5. 生产可能性曲线(5分) 标准答案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经济人(包括一个厂商、地区或国家)总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资源禀赋也是有限的,其生产能力能够生产两种商品的轨迹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6. 水资源有哪些经济特性?(10分) 标准答案是:水资源的经济特性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随机性和流动性、市场的区域性、水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水资源的非排他性 7. 环境质量、增长和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15分) 标准答案是: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经济增长产生污染物,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投入,它们支持着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可用于商品的生产,也可用于污染物的减排活动。 8. 技术进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影响有哪些?(15分) 标准答案是:技术进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影响有: ①、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开采成本 ②、技术进步使多时期内开采成本连续下降,资源的总边际成本下降。 9. 什么是污染者付费原则?(15分) 标准答案是: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即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换言之, 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中, 应当包括这些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 10. 请推导帕累托最优情况下环境质量的优化。(20分) 标准答案是:详见书P61-63。要求画图,详细写出推导过程。 1. 清洁发展机制(5分) 标准答案是:清洁发展机制:是在有关发达国家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这一两大争论焦点之间达成的一种权衡。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出资和出先进技术设备,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共同实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由此获得经过公证的减排量,作为遵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定量化限控和减排承诺的一部分贡献。 2. 贸易壁垒(5分) 标准答案是: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对国外国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 1

资源环境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年龄结构效应 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科斯定理: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明晰将使得经济主体之间可以通过谈判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有效率的配置)。 拥挤外部性 保护地役权:是持有人在不动产上的非所有性利益,强加一些限制或积极性义务。目的包括维持或保护不动产的自然、景观、开放空间价值,确保它可以用于农业、林业、休闲或开放空间使用,保护自然资源,维持或提高空气和水质量,或者保存不动产的历史、审美、建筑或文化价值。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深生态学: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与伦理学领域,并提出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重要生态哲学理念。特别是生态共生理念更具当代价值,包含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共在共容的重要哲学与伦理学内涵。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 动态效率:涉及时间时,用以发现最优配置方案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排污收费:国家机关按照法令规定对排放污染物的组织和个人(即污染者)征收排污费的制度。 排放标准: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P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第二章、2.1世界人口的增长(P17人口的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快速增长原因) 第二节(了解) 第三节(马尔萨斯人口论p26※)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种抑制 第四节(凯恩斯人口论)看一看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p37“两种生产”原理物质资料,人类自身生产“三种生产”理论p42 第三章、第一节p45孩子的成本和效用生育、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p50概念形式 教育培训的需求和供给p51政府企业家庭个人… 第三节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p56划去三个(刘、拉、非) 第四章、第一节p62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p64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适度人口论(什么是适度人口,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动态经济适度人口,静态动态要考)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还有p73城市化及其机制三个方面 第五节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概念) 第五章、第二节p90人口压力说 第三节p93增长极限轮“资源耗竭”说 第六章、第一节什么叫自然资源p108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第二节p112矿产资源p113七地资源 第三节p122人口承载量 第七章、第二节p127自然资源定价相关定价理论水资源定价五个方面土地资源定价两个方面 定价评价 第八章、p135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第九章、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第一节P149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P153(背)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第二节p154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P156目标与原则(原则6个) 第十章、第一节(关系) 第二节p16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p163图 第十一章、第一节p172环境-经济体系(四个要素) 第二节产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正负…问题) 第三节p179公共商品(两个特性)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如何实现?背过!) 第十二章、环境资源的特点 环境资源的价值(了解一下) 第十三章、环境污染(概念)p19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相对稀缺:指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因空间分布不均衡而造成 局部的稀缺。 2.旅行费用法:指用旅行费用作为替代物来衡量人们对旅游景点或其他娱乐物 品的价值。 3.比较博弈法:又称权衡博弈法,他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应数量的 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4.投资回报率 5.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 值的方式。 6.贴现率:指费用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它是从动态和国民 经济全局的角度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又称社会机会成本率,其出发点应该是整个社会,而非单个厂商的机会成本。 7.真实储蓄 8.资源外部性 9.有效的污染水平 10.绿色生产总值(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 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11.意愿调查评估法:又称条件价值法或权变评价法,指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 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估价值,它能对一系列广泛的非市场交易产品的价值进行评估。 1.简述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226(内容+机理) 2.什么是Ekc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为什么是倒U型曲线?曲线内容, 再选一个分析u形165 3.我国排污费改革的主要目标(237-239趋势) ①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排污收费,超标处罚” ②从单一浓度收费改为浓度与总量相结合收费 ③从单因子收费改为多因子收费 1.资源保护与环境改善的主要经济政策途径有哪些(科斯辟谷) ①庇古手段:税收手段(污染税,资源税,消费税);收费制度(排污费,土地使用费,补偿费);财政手段(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环境基金);责任制度(资源环境损害者补偿责任);债券和押金制度(押金-退款制度) ②科斯手段:明晰产权(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建立市场(排污许可证市场,水权市场) 2.通过简单画图说明以砍伐树木为例分析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 念10章

环境经济学课件汇编

?第二章经济与环境 ? 2.1 自然资源经济学 ? 2.2 基本平衡 ? 2.3 环境的经济和社会资产功能 ? 2.4 术语 ? 2.5 排放、周边环境质量和损害 ? 2.6 污染物的类型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此时,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给者,自然界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 ? 2.1 自然资源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其主要分支有矿物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时际问题(intertemporal)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两类服务:原材料供给和环境 ? 2.2基本平衡 经济系统被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消费会产生残留物(residuals)。 M=Rpd+Rcd=G+Rp-Rpr-Rcr 减少G 减少Rp 增加Rpr+Rcr ? 2.3 环境的经济和社会资产功能 环境质量也可以视为一种生产性资产,环境的生产力在于环境能够维持和丰富人类的生活,并且有些时候能够吸收和降解经济系统产生的有害物质。环境资产的质量直接受经济系统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和类型的影响。 研究方法:分析经济产出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取舍(trade-off)关系。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代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1、经济增长是否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退化? 2、简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3、试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4、很多学者认为“宇宙飞船理论”对全球经济的描述在最终分析中是有效的。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们目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营养不良和贫穷等迫切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应当是我们的直接目标,虽然我们最终必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它却不应该是不顾其他一切而追求的直接目标。对于这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章 1、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对于环境物品如何避免共有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 1、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技术外部性 2、外部性的分类。 3、如何正确理解外部性的概念? 4、正确理解科斯定理及含义。 5、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6、一个小村中有一条河流,有一家造纸厂在河流的上游,每天排出大量的污染物来污染河流,使得河里的鱼没有办法生存,因为河流没有确定的所有人,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公共问题。现在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这条河流的污染问题。可以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造纸厂应该对河流造成的污染负责吗?河流属于环境的一部分,该怎么赔偿呢?用外部性和产权理论回答。 第四章 1、稀缺性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2、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 3、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有哪些? 4、自然资源、舒适性资源、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概念。 5、舒适性资源经济利用的特点。 6、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 第五章 1 正确理解经济效率。 2、试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 3、如何理解帕累托效率的政策含义。 4、分析传统福利经济学在环境资源配置时的缺陷。 第六章 1、传统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有哪些不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 □B套;□闭/□开卷)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即“3R”原则。 2.在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模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和。 3.是唯一的能够揭示环境资源存在价值的方法,因为其他方法考虑的都是使用者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与效益。 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的、、和。 5.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将环境经济手段分为与两类。 6.公共产品的特征有和。 7.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8.指的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示的对环境资源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估价,它被称为总经济价值。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不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A.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B.山多平地少,耕地比例小 C.分布不均衡D.肥沃耕地多,贫瘠比例小 2.严格地讲,不是一种环境经济手段,而是市场机制本身。()A.排污权交易B.自愿协商 C.押金-退款手段D.补贴手段 3.只是考察了代内的外部性问题,没有考虑代际外部性问题。()A.庇古手段B.科斯手段

C.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D.管制手段 4.是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形式。()A.存在价值B.选择价值 C.环境资源的价值D.景观价值 5.铁矿石资源属于。()A.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B.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的公共物品资源D.可再生的商品性资源 6.鱼塘-桑基模式农业属于。()A.循环经济B.传统经济 C.末端治理模式经济D.其他经济 7.地方政府代表本土区域的利益向上级政府讨价还价争取更大的区域水权,在区域水权明晰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进行区域政府之间的水权交易。这就是。()A.一级水权市场B.二级水权市场C.三级水权市场D.四级水权市场 8.从历史上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就是。()A.资源勘探B.技术进步 C.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D.其它 9.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已经做到“3R”原则中的某个原则(广义循环),但是,生产过程中依然排放相当严重的污染物。()A.循环不经济B.循环不节约 C.循环不环保D.循环不正常 10.下列哪些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路。()A.开发,即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步伐。 B.提高,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节约,即节约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使用。 D.不用,即全部保存起来禁止使用。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边际社会净产值是指从全社会来看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值。()2.从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来看,市场和政府有着明显的差异:市场通过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满足私人个别需要;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