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大 经 典 排 序 算 法 总 结 超 详 细

十 大 经 典 排 序 算 法 总 结 超 详 细
十 大 经 典 排 序 算 法 总 结 超 详 细

数据结构七种排序算法讲解及其Java实现

数据结构七种排序算法讲解及其Java实现冒泡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选择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插入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希尔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归并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快速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堆排序算法描述Java代码时间复杂度总结

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共有十种,本文仅给出其中七种算法,有空的话会把剩下的三种(基数排序、计数排序、桶排序)补全。

本文代码使用的测试样例:

int[] arr = {1,2,3,4,5};

int[] arr1 = {5,4,3,2,1};

int[] arr2 = {1,5,3,4,2};

本文对于需要排序的数组为a,类型为整形数组,假设其长度为n,所以数组下标范围为[0, n-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可以说是我们最基础的排序方式了,可以说是排序题的暴力解法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每轮都把最大的元素移到最右边,再开始下一轮,从剩下的元素中继续挑选最大值继续移动到右边,这样的操作重复n轮,即可完成排序(其

实只要n-1次就够了,最后一次只剩下一个元素)

具体过程:

首先将数组从a[0]到a[n-1],通过一次次比较,把最大的元素移到最右边的a[n-1],此时a[0]到a[n-1]的最大的元素已经放到a[n-1] 第二次将数组从a[0]到a[n-2],通过一次次比较,把最大的元素移到最右边的a[n-2],此时a[0]到a[n-1]的第二大的元素已经放到a[n-1] 第三次将数组从a[0]到a[n-3],…

Java代码

publ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array.length; i++) {

boolean isSwapped = false;

for (int j = 0; j array.length - 1 - i; j++) {

if (array[j] array[j+1]) {

int t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mp;

isSwapped = true;

if (!isSwapped) {

return array;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

最好情况便是如[1,2,3,4,5]这样的情况,外层循环只需要执行一次,

通过内层循环判定内部有序,直接跳出外层循环,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情况便是如[5,4,3,2,1]这样的情况,每一次都需要把头部元素移到尾部,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2)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排序方式,并且比冒泡排序更容易理解,笔者刚入门时特别偏好这种排序方式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每轮都把找出最大的元素的下标,再把该元素和最右边的元素交换,再开始下一轮,从剩下的元素中继续挑选最大值继续交换到右边,这样的操作重复n轮,即可完成排序(选择排序也只要n-1次就够了,最后一次只剩下一个元素)

具体过程:

首先将数组从a[0]到a[n-1]扫描一遍,找到其中最大的元素并记录其下标x,交换a[x]和a[n-1]的元素值,此时a[0]到a[n-1]的最大的元素已经放到a[n-1]

第二次将数组从a[0]到a[n-2]扫描一遍,找到其中最大的元素并记录其下标x,交换a[x]和a[n-2]的元素值,此时a[0]到a[n-2]的最大的元素已经放到a[n-2]

第三次将数组从a[0]到a[n-3],…

Java代码

public int[] selection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array.length; i++) {

int selectedIndex = 0;

int lastIndex = array.length - 1 - i;

for (int j = 1; j = lastIndex; j++) {

if (array[selectedIndex] array[j]) {

selectedIndex = j;

int tmp = array[lastIndex];

array[lastIndex] = array[selectedIndex];

array[selectedIndex] = tmp;

return array;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2),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

无论好坏,每一轮都需要把数组元素扫描一遍,求得最大值并进行交换,共重复n轮,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插入排序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在保证a[0]到a[i]是有序的情况下,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把a[i+1]的元素插入其中,使得a[0]到a[i+1]也有序

有序数列[1,2,5,6,4],已知[1,2,5,6]有序,需要把4插入其中,首先找到合适的位置,即2的后面、5的前面,然后把4插进去,数列变成[1,2,4,5,6],此时排序成功

具体过程:

首先a[0]只有一个元素,不需要排序

然后a[0]到a[1],已经保证a[0]是有序的,只需要把a[1]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插入即可

然后a[0]到a[2],已经保证a[0]到a[1]是有序的,只需要把a[2]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插入即可

然后a[0]到a[i+1],已经保证a[0]到a[i]是有序的,把a[i+1]插入其中即可,令insertionNum = a[i+1],insertionNum 插入数组后的位置为x,此时需要把数组中a[x]到a[i]的元素都后移一格,腾出a[x]的空间,并让a[x] = insertionNum ,完成插入,使得array[0]到array[i+1]有序

Java代码

public int[]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array.length - 1; i++) {

int index = i;

int insertionNum = array[i+1];

-- 从后往前扫描,一边寻找位置一边后移元素

-- 如果位置不合适那么就把元素后移一格,如果位置合适就退出循环,向该位置放入需要插入的insertionNum

while (index =0 array[index] insertionNum ) {

array[index+1] = array[index];

index--;

array[index+1] = insertionNum;

return array;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平均情况O(n2)

最好情况便是无需插入,数组自身有序,for循环扫描一遍即可

最坏情况则是每次都需要把a[i+1]这个元素插入到数组头,导致a[0]到a[i]之间的元素都需要移动一格,腾出a[0]用来放置需要插入的元素,for循环跑满,内层的while循环也跑满,所以是O(n2)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可以说是插入排序的升级版,里面直接使用到插入排序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按一定量进行分组,分组后对组内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具体过程:

假设数组为[1,2,3,4,5,6,7,8]

首先每两个元素一组,分组数量groupNum = n-2,共分为[1,5]、[2,6]、[3,7]、[4,8],组内元素的下标相隔groupNum ,从a[0]到a[n-1]扫描一次数组,扫描的过程中对同组元素之间进行插入排序

然后每四个元素一组,分组数量groupNum = n-4,共分为[1,3,5,7]、[2,4,6,8],组内元素的下标相隔groupNum ,从a[0]到a[n-1]扫描一次数组,扫描的过程中对同组元素之间进行插入排序

然后每八个元素一组,分组数量groupNum = n-8,只有一组,

[1,2,3,4,5,6,7,8],组内元素的下标相隔groupNum ,从a[0]到a[n-1]扫描一次数组,扫描的过程中对同组元素之间进行插入排序按此过程进行排序,共需进行logn轮分组。

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数量并不唯一,可以一开始就选用3个元素一组,然后9个元素一组,然后27个元素一组,这样也是可以的

Java代码

public int[] shellSort(int[] array) {

-- 最初是2个元素一组

int groupNum = array.length-2;

-- 分组,共需进行logn次分组

while(groupNum 0) {

-- 对组内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groupNum为每组的第二个元素

-- 组内元素分别为:

-- 0 groupNum 2*groupNum 3*groupNum

-- 1 1+groupNum 1+2*groupNum 1+3*groupNum

for (int i = groupNum; i array.length; i++) {

int insertionNum = array[i];

int index = i - groupNum;

while (index = 0 array[index] insertionNum ) {

array[index + groupNum] = array[index];

index -= groupNum;

array[index + groupNum] = insertionNum;

groupNum -= 2;

return array;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logn), 最坏情况O(nlogn), 平均情况O(nlogn)

关于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的问题比较复杂,想要详细了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使用了分治法,将一个父问题拆分成多个子问题,先自顶向下进行分割,然后再自底向上进行合并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将序列分割为左右两半,然后递归对左右序列进行排序,再将有序的左右序列使用O(n)的合并算法合并为一个有序的合并序列。

具体过程:

分割的过程是自顶向下的:

0 [5,4,3,2,1]

1 [5,4] [3,2,1]

2 [5] [4] [3] [2,1]

3 [2] [1]

分治的过程如上图,一开始没有分割,然后分割为[5,4][3,2,1]两部分,再对这两部分递归,随着逐步分割递归,形成了类似树一样的形式合并的过程则是自底向上结束完成递归的:

首先看标号为3的那层,两个数组都长度为1,不需要排序,直接返回上一层调用

0 [5,4,3,2,1]

1 [5,4] [3,2,1]

2 [5] [4] [3] [2,1]

3 [2] [1]

然后看标号为2的那层,前面三个数组的长度都为1,对于最后一个数组,左半边排序完为[2],右半边排序完为[1],有序合并后为[1,2]

0 [5,4,3,2,1]

1 [5,4] [3,2,1]

2 [5] [4] [3] [1,2]

3 [2] [1]

然后看标号为1的那层,对于[5,4],左半边排序完为[5],右半边排序完为[4],有序合并后为[4,5],对于[3,2,1],左半边排序完为[3],右半边排序完为[1,2],有序合并后为[1,2,3]

0 [5,4,3,2,1]

1 [4,5] [1,2,3]

2 [5] [4] [3] [1,2]

3 [2] [1]

然后看标号为0的那层,这是一开始的那层,对于[5,4,3,2,1],左半边排序完为[4,5],右半边排序完为[1,2,3],有序合并后为[1,2,3,4,5],至此,自底向上的合并完成,排序结束

0 [1,2,3,4,5]

1 [4,5] [1,2,3]

2 [5] [4] [3] [1,2]

3 [2] [1]

Java代码

public int[] mergeSort(int[] array) {

int mid = array.length - 2;

if (mid == 0) {

return array;

-- 运用分治思想,把一个大的问题划分的多个小的问题

-- 把大的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并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int[] left = mergeSort(Arrays.copyOfRange(array, 0, mid));

int[] right = mergeSort(Arrays.copyOfRange(array, mid, array.length));

-- 把两个有序的子序列合并起来

-- 所需时间为left.length + right.length,即array.length,时间复杂度为O(n)

int index = 0, i = 0, j = 0;

-- 两个字符列中任何一个使用完毕都会退出循环

while (i left.length j right.length) {

array[index++] = left[i] right[j] ? left[i++] : right[j++];

-- 如果是右子序列使用完毕,左子序列没有使用完,继续合并

while (i left.length) {

array[index++] = left[i++];

-- 如果是左子序列使用完毕,右子序列没有使用完,继续合并

while (j right.length) {

array[index++] = right[j++];

return array;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logn), 平均情况O(nlogn)

注意,这里给出的算法无论好坏都是O(nlogn),也就是把上面画出来的递归树整颗遍历一次,最好情况想要达到O(n)需要进行改进改进思路:自底向上合并left和right的时候,left和right都已经是有序的,如果left[left.length-1] right[0],那么默认有序,不需要合并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简称快排,面试的时候手写快排是很正常的,快排也是使用了分治的思想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选择数组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x,然后根据x 进行分区(也就是把小于x的元素放到x的左边,把大于x的元素放到x 的右边),然后对x两边的元素各自调用快排进行排序

基准元素的选择:

选择基准元素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如果选择随机产生基准元素,则随机产生下标后,基准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交换,排序过程中使用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如果选择固定的基准元素,也是同理,需要和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当然,不一定要放到数组的尾部,放到数组头部也可以

我们这里为了简单起见,选择固定的基准元素,并且使用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理解快排的思想,基准元素不是问题

具体过程:

首先,选择1作为基准元素,原数组[5,4,3,2,1]经过分区后,数组变成[1,4,3,2,5],基准元素左边没有元素,于是对右边的[4,3,2,5]进行快排

0 [1,4,3,2,5]

1 [4,3,2,5]

这次基准元素为5,进行分区后得到[4,3,2,5],基准元素右边没有元素,于是对左边的[4,3,2]进行快排

0 [1,4,3,2,5]

1 [4,3,2,5]

2 [4,3,2]

这次基准元素为2,进行分区后得到[2,3,4],基准元素左边没有元素,于是对右边的[3,4进行快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层递归使用同一个数组,下层的分区也会对总数组产生影响,所以第0层和第1层对应[4,3,2]的部分都变成了[2,3,4]

0 [1,2,3,4,5]

1 [2,3,4,5]

2 [2,3,4]

3 [3,4]

这次基准元素为4,进行分区后得到[3,4],基准元素右边没有元素,于是对右边的[3]进行快排,此时只有1个元素,已经可以结束快排了,无论左右都没有元素了,递归结束

0 [1,2,3,4,5]

1 [2,3,4,5]

2 [2,3,4]

3 [3,4]

在本文所给出的分区算法中,leftIndex用于记录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x的元素个数,用下标i从左往右扫描数组,如果遇到大于x的元素,继续往右扫描,如果遇到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leftIndex++,此时若i和leftIndex不相等,证明在i和leftIndex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大于x的元素,而且a[i] = x,a[leftIndex] x,那么将a[i]与a[leftIndex]的元素进行交换,把大于x的元素向后移,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向前移,等整个数组扫描完毕以后,leftIndex就是基准元素所在的下标Java代码

public int[] quickSort(int[] array){

return quickSort(array, 0, array.length-1);

public int[] quickSort(int[] array, int begin, int end) {

if (array.length = 0 || begin 0 || end = array.length || begin end) {

return null;

-- 进行分区,并获取基准元素的新位置

int leftPartitionIndex = partition(array, begin, end);

quickSort(array, begin, leftPartitionIndex-1);

quickSort(array, leftPartitionIndex+1, end);

return array;

-- 这个分区方法才是快排的核心关键

public int partition (int[] array, int begin, int end) {

-- 使用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int leftPartitionIndex = begin - 1;

for (int i = begin; i = end; i++) {

if (array[i] = array[end]) {

leftPartitionIndex++;

if (i leftPartitionIndex) {

int tmp = array[i];

array[i] = array[leftPartitionIndex];

array[leftPartitionIndex] = tmp;

return leftPartitionIndex;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log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logn)

最好情况便是每次刚好把序列分为长度相等的两个子序列,形成的分治树共logn层,每层扫描一遍需要时间为n,因为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面试的时候手写堆排也是常见的,堆排利用了大顶堆-小顶堆来进行排序,忘记堆相关知识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大顶堆的形式是树的一种,简单来说大顶堆具备两个性质:

对于非叶子结点,父结点大于或等于左右孩子的结点,即父节点元素不能比孩子结点的元素小

是完全二叉树,即除最下面的那层结点外,剩余结点是满二叉树,而且最下面的那层结点必须从左往右开始排

算法描述

核心思想:

先用数组建立一个大顶堆,堆顶元素arr[0]就是这个堆里最大的元素,然后把堆顶元素arr[0]跟堆的最后一个元素arr[n-1]互换,成功把大的元素放到末尾,调整剩下的arr[0]到arr[n-2],变回大顶堆然后把arr[0]跟arr[n-2]互换,如此重复操作,每一次都把最大的元素放到末尾,重复n次即可完成排序

关于建立大顶堆:

找到最后一个叶子结点的父元素,即arr[n-1]的父元素

根据左叶子=2父亲+1,右叶子=2父亲+2,所以父亲 = (叶子-1)-2 = (n-1-1)-2 = n-2 -1

从a[n-2-1]开始,a[n-2-2], a[n-2-3], ., a[0]

逐步将a[i]调整为大顶堆,逐步自下而上建立大顶堆

关于调整大顶堆:

a[i]的左右孩子为a[2i+1], a[2i+2]

若a[i]是三者中最大,仍是大顶堆,无需调整,否则选出左右孩子中较大者,与a[i]交换,对该孩子递归调整,自上而下将堆恢复成大顶堆堆排序的算法并不难,但需要理解其核心思想,理解大顶堆和性质其思想后,手写算法的难度不高。

Java代码

-- len用于记录大顶堆的大小

int len;

public int[] heapSort (int[] array) {

if (array.length == 0) {

return array;

len = array.length;

-- 建立大顶堆

buildMaxHeap(array);

-- 将堆顶元素放到后面,并减小堆的大小,把新的堆重新调整回大顶堆,重复n次就可以完成排序

while (len 0) {

swap(array, 0, len-1);

adjustHeap(array, 0);

return array;

-- 从最后一个叶子结点的父节点开始自底向上调整最大堆,把大

的元素一步一步往上移

-- 嫌麻烦的同学也可以直接从len-1开始,从a[len-2]到a[len-1]这些叶子结点由于没有左右孩子,实际上不会有变化的

public void buildMaxHeap (int[] array) {

for (int i = len-2 -1; i=0; i--) {

adjustHeap(array, i);

-- 自上而下调整大顶堆,把小的那一个元素放到子树 publ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ay, int index) {

int maxIndex = index;

int left = 2 * index + 1;

int right = 2 * index + 2;

if (left len array[left] array[maxIndex]) {

maxIndex = left;

if (right len array[right] array[maxIndex]) {

maxIndex = right;

if (maxIndex != index) {

swap(array, index, maxIndex);

adjustHeap(array, maxIndex);

public void swap (int[] array, int i1, int i2) {

int tmp = array[i1];

array[i1] = array[i2];

array[i2] = tmp;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logn), 最坏情况O(nlogn), 平均情况O(nlogn)

关于堆排的时间复杂度比较复杂,讲解需要很多篇幅,此处不便讲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排序算法其实不算特别复杂,毕竟是数据结构里面的算法,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看到超详细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总结(java代码)c或者cpp的也可以明白. 这篇文章,觉得写得挺好的,但是有些地方写得不是很清楚,而且文章存在一些错误,所以针对它里面一些一笔带过的地方详细地介绍一遍同时改正一些错误的地方。

洋洋洒洒几个小时写下来也一万多字了,如果发现有什么错误的地方烦请您指出,以便我及时纠正。

node.right = new TreeNode(num);

KNN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分类,还可以用于回归。通过找出一个样本的k个最近邻居,将这些邻居的属性的平均值赋给该样本,就可以得到该样本的属性。更有用的方法是将不同距离的邻居对该样本产生的影响给予不同的权值(weight),如权值与距离成正比。

1) 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2) 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3) 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4) 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nums[i] = IntStream.range(0, perRowCount).map(item - RandomUtils.nextInt(0, Integer.MAX_VALUE)).toArray();

给定训练样本集,其中分别对应于正例样本和负例样本;为训练的最大循环次数;

Apriori算法是常用的挖掘数据关联规则的算法,该算法用来找出数据值中频繁出现的数据集合,通过找出这些集合的模式来帮助我们做一些决策。

在决策树的每一个节点上我们可以按任一个属性的任一个值进行划分。按哪种划分最好呢?有3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划分的好坏:GINI指数、双化指数、有序双化指数。

C4.5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 C4.5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并在以下几方面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nbsp;nbsp;span class="comment_actions"-span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七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7-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水反应成脱硫产物的基本机理而进行烟气氨法脱硫工艺皆是根据氨与SO 2 的,主要有湿式氨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氨法、简易氨法等。氨法脱硫技术在化学工业领域应用普遍,用氨吸收硫酸生产尾气中的SO2, 生产亚硫铵和硫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使用氨法脱硫的机组大约在10000MW,氨法是高效、低耗能的湿法。氨法是气液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能保持脱硫效率95—99%。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超过20%。氨法具有丰富的原料。氨法以氨为原料,其形式可以是液氨、氨水和碳铵。 目前我国火电厂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000万吨,即使全部采用氨法脱硫,用氨量不超过500万吨/年,供应完全有保证,氨法的最大特点是 SO2的可资源化,可将污染物SO2回收成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化产品。副产品硫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氮肥,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主装置是大型合成氨尿素的热电厂基本上都采用此方法脱硫。但脱 1 硫后烟气温度较低,设备的腐蚀较干法严重并易产生氨逃逸和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需要不断完善。 1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的形成原因 1.1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的形成原因 1.1.1 所谓氨逃逸是氨水温度较高时(一般60℃以上)逐步分解成为气体氨与水的过程,由于气体氨气不参与氨法脱硫反应,所以氨气同脱硫烟气一起从烟囱排出,形成所谓的氨逃逸现象。 1.1.2 氨逃逸是困扰氨法脱硫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脱硫经济性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重要因素;有些氨脱硫技术提供商由于技术落后,脱硫率低,为了让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用氨水过量,在脱硫塔上方形成“白烟”现象,这不但造成

《结构力学习题集》(上)超静定结构计算――力法1(精)

超静定结构计算——力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1、 (2、 (a (b (3、 (4、 (5、 (6、 (7、 (a(b 2、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 3、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 4、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内力。 5、图a 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则其力法方程为δ111X c =。 (a(bX 1

c 6、图a 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h 为截面高度,α为线膨胀系数,典型方程中?12122t a t t l h =--(/(。 t 2 1 t l A h (a(bX 1 7、图a 所示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其力法方程为。 (a(bP k P X 1 二、计算题: 8、用力法作图示结构的M 图。 B EI 3m 4kN A 283 kN 3m EI

/m C 9、用力法作图示排架的M 图。已知 A = 0.2m 2,I = 0.05m 4 ,弹性模量为E 0。 q 8m =2kN/m 6m I I A 10、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 图。EI =常数。 M a a a a 11、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的M图。 q l l ql/2 2 EI EI EI 12、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的M图。

q= 2 kN/m 3 m 4 m 4 m A EI C EI B 13、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出M图。E I 常数。(采用右图基本结构。P l2/3l/3l/3 l2/3 P l/3 X 1 X 2 14、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EI =常数。 3m 6m

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拖尾情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谷茂祥 简介:介绍了锅炉烟气氨法脱硫出现的氨逃逸及气溶胶即“气拖尾”形成的原因、现象,采取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氨法脱硫氨逃逸气溶胶 烟气氨法脱硫工艺皆是根据氨与SO2、水反应成脱硫产物的基本机理而进行的,主要有湿式氨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氨法、简易氨法等。氨法脱硫技术在化学工业领域应用普遍,用氨吸收硫酸生产尾气中的SO2, 生产亚硫铵和硫铵。80-90年代,在我国硫酸和磷肥厂,具有氨法脱硫装置高达100余套。美国和德国的脱硫石膏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正着力研究转化为硫铵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使用氨法脱硫的机组大约在10000MW,氨法是高效、低耗能的湿法。氨法是气液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能保持脱硫效率95—99%。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超过20%。氨法具有丰富的原料。氨法以氨为原料,其形式可以是液氨、氨水和碳铵。目前我国火电厂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000万吨,即使全部采用氨法脱硫,用氨量不超过500万吨/年,供应完全有保证,氨法的最大特点是 SO2的可资源化,可将污染物SO2回收成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化产品。 ---------------------------------------------------------------------------- ----------------------------------------------------------------------------------------

副产品硫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氮肥,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主装置是大型合成氨尿素的热电厂基本上都采用此方法脱硫。但脱硫后烟气温度较低,设备的腐蚀较干法严重并易产生氨逃逸和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需要不断完善。 1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的形成原因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的形成原因 1.1.1 所谓氨逃逸是氨水温度较高时(一般60℃以上)逐步分解成为气体氨与水的过程,由于气体氨气不参与氨法脱硫反应,所以氨气同脱硫烟气一起从烟囱排出,形成所谓的氨逃逸现象。 1.1.2 氨逃逸是困扰氨法脱硫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脱硫经济性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重要因素;有些氨脱硫技术提供商由于技术落后,脱硫率低,为了让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用氨水过量,在脱硫塔上方形成“白烟”现象,这不但造成了氨的浪费成本增加,造成严重的氨逃逸现象。 1.1.3 氨逃逸的根本原因是氨水挥发性强、蒸汽压较高,目前还没有能完全防止氨逃逸的脱硫工程技术公司实例存在,各个做氨法脱硫公司之间的技术差别仅限于对氨逃逸多少的控制。 烟气氨法脱硫气溶胶的形成原因 1.2.1 我们所指的所谓气溶胶“气拖尾”是液体或固体的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天空大气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1.2.2 在氨法烟气脱硫中气溶胶颗粒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氨法脱硫中,烟囱排出的烟气所夹带的氨水挥发逃逸出气态

《结构力学习题集》(上)第四章超静定结构计算——力法

第四章 超静定结构计算——力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1)、 (2)、 (a ) (b ) (3)、 (4)、 (5)、 (6)、 (7)、 (a)(b) 2、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 3、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 4、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内力。 5、图a 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则其力法方程为δ111X c =。 (a) (b) X 1

6、图a 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h 为截面高度,α为线膨胀系数,典型方 程中?1212 2t a t t l h =--()/()。 t 21 t l A h (a) (b) X 1 7、图a 所示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其力法方程为 。 (a)(b) 1 二、计算题: 8、用力法作图示结构的M 图。 3m m 9、用力法作图示排架的M 图。已知 A = 0.2m 2 ,I = 0.05m 4 ,弹性模量为E 0。 q

a a 11、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的M 图。 ql /2 12、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的M 图。 q 3 m 4 m 13、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出M 图。E I 常数。(采用右图基本结构。) l 2/3 l /3 /3 l /3 14、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3m 3m

2m 2m 2m 2m 16、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q l l 17、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 图。E I =常数。 18、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 16 1 kN m m m m 19、已知EI = 常数,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对称结构的M 图。 q l l q

DG-12039型火电厂锅炉中硫烟煤烟气电除尘湿式氨法脱硫系统设计

目录 1 锅炉燃烧的相关计算 (3) 1.1实际烟气量计算 (3) 1.2烟气含尘、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4) 2 除尘结构设计计算 (5) 2.1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5) 2.2电除尘器的主体结构 (5) 2.3影响电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5) 2.4电除尘器的优点 (8) 2.5电除尘器的缺点 (9) 2.6运行参数的选择和设计 (9) 2.7电除尘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0) 3 脱硫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4) 3.1 湿式氨法原理 (14) 3.2氨法脱硫具有的特点 (14) 3.3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15) 3.4参数的选择 (15) 3.5 脱硫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6) 4 烟囱设计计算 (19) 4.1 烟囱高度的确定 (19) 4.2 烟囱抬升高度计算H (19) 4.3 烟囱的有效高度H (20) 4.4 烟囱高度校核 (20) 4.5烟囱直径的计算 (21) 4.6 烟囱底部直径 (21) 4.7 烟囱阻力 (21) 5 管道系统设计,阻力计算 (22) 5.1管道直径的确定 (22) 5.2 系统阻力 (22)

5.3 局部阻力损失 (23) 5.4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23) 6 风机电机的选择 (24) 6.1 风机风量的计算 (24) 6.2 风机风压的计算 (24) 7 总结 (25) 8 参考文献 (26) 10附图 (27)

1锅炉燃烧的相关计算 1.1实际烟气量计算 设有1000g 该成份的煤,由质量百分比组成确定其摩尔组成: 成分 质量(g) 摩尔数(mol/kg) mol/mol(C) C 650 54.2 1 H 20 20 0.369 O 100 6.25 0.115 N 10 0.71 0.013 S 30 0.94 0.017 A 150 - - W 40 2.22 0.041 V 80 - - 对于该种煤,其组成可表示为:CH 0.369O 0.115N 0.013S 0.017 燃料的摩尔质量,包括灰分,为:)(/45.18) (2.54g 1000C mol g C mol M ==δ 燃煤的反应方程式: 2 22222017.0013.0115.0369.0)78.30065.0(017.0185.0)78.3(N a SO O H CO N O a S N O CH ++++→++其中05.12 115 .0017.04369.01=-++ =a 每千克该煤需要空气的标准体积0a V : kg m mol m kg g g mol V o /09.6/104.221100045.18)78.31(05.1333a =???+?= - 每千克煤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烟气组成(mol ): CO 2:54.2; H 2O :10+2.22; SO 20.94; N 2:215.47 理论烟气量:kg m V o vg /34.61000 4 .22)47.21594.022.122.54(3=? +++= 空气过剩系数为1.1,

氨法脱硫 计算过程

氨法脱硫计算过程 风量(标态):,烟气排气温度:168℃: 工况下烟气量: 还有约5%的水份 如果在引风机后脱硫,脱硫塔进口压力约800Pa,出口压力约-200Pa,如果精度高一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 1、脱硫塔 (1)塔径及底面积计算: 塔内烟气流速:取 D=2r=6.332m 即塔径为6.332米,取最大值为6.5米。 底面积S=πr2=3.14×3.252=33.17m2 塔径设定时一般为一个整数,如6.5m,另外,还要考虑设备裕量的问题,为以后设备能够满足大气量情况下符合的运行要求。 (2)脱硫泵流量计算: 液气比根据相关资料及规范取L/G= 1.4(如果烟气中二氧化硫偏高,液气比可适当放大,如1.5。) ①循环水泵流量: 由于烟气中SO2较高,脱硫塔喷淋层设计时应选取为4层设计,每层喷淋设计安装1台脱硫泵,476÷4=119m3/h,泵在设计与选型时,一定要留出20%左右的裕量。裕量为: 119×20%=23.8 m3/h, 泵总流量为:23.8+119=142.8m3/h, 参考相关资料取泵流量为140 m3/h。配套功率可查相关资料,也可与泵厂家进行联系确定。 (3)吸收区高度计算 吸收区高度需按照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多少进行确定,如果含量高,可适当调高吸收区高度。 2.5米×4层/秒=10米,上下两层中间安装一层填料装置,填料层至下一级距离按1米进行设计,由于吸收区底部安装有集液装置,最下层至集液装置距离为 3.7米-3.8米进行设计。吸收区总高度为13.7米-13.8米。

(4)浓缩段高度计算 浓缩段由于有烟气进口,因此,设计时应注意此段高度,浓缩段一般设计为2层,每层间距与吸收区高度一样,每层都是2.5米,上层喷淋距离吸收区最下层喷淋为3.23米,下层距离烟气进口为5米,烟气进口距离下层底板为2.48米。总高为10.71米。 (5)除雾段高度计算 除雾器设计成两段。每层除雾器上下各设有冲洗喷嘴。最下层冲洗喷嘴距最上层(4.13)m 。冲洗水距离2.5米,填料层与冲洗水管距离为2.5米,上层除雾至塔顶距离1.9米。 除雾区总高度为: 如果脱硫塔设计为烟塔一体设备,在脱硫塔顶部需安装一段锥体段,此段高度为 1.65米,也可更高一些。 (6)烟囱高度设计 具有一定速度的热烟气从烟囱出口排除后由于具有一定的初始动量,且温度高于周围气温而产生一定浮力,所以可以上升至很高的高度。但是,高度设计必须看当地气候情况以及设备建在什么位置,如果远离市区,且周围没有敏感源,高度可与塔体一并进行考虑。一般烟塔总高度可选60-80米。 (7)氧化段高度设计 氧化段主要是对脱硫液中亚硫酸盐进行氧化,此段主要以计算氧化段氧化时间。 (8)氧化风量设计 1、需氧量A (kg/h )=氧化倍率×0.25×需脱除SO 2量(kg/h )氧化倍率一般取1.5---2 2、氧化空气量(m 3/h )=A ÷23.15%(空气中氧含量)÷(1-空气中水分1%÷100)÷空气密度1.29 (9)需氨量(T/h )根据进口烟气状态、要求脱硫效率,初步计算氨水的用量。 式中: W 氨水——氨水用量,t/h C SO2——进口烟气SO 2浓度,mg/Nm 3 V 0——进口烟气量,Nm 3/h η——要求脱硫效率 C 氨水——氨水质量百分比 (10)硫铵产量(T/h ) W3=W1×2 ×132/17。W3:硫胺产量,132为硫胺分子量,17为氨分子量

(整理)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八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6) §8-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结构力学自测题(第六单元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

结构力学自测题(第六单元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 姓名 学号 一、是 非 题(将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括 弧 :以 O 表 示 正 确 ,以 X 表 示 错 误 ) 1、图 示 结 构 ,?D 和 ?B 为 位 移 法 基 本 未 知 量 ,有 M i l ql AB B =-682 ?// 。 ( ) l D ? 2、图 a 中 Z 1, Z 2 为 位 移 法 的 基 本 未 知 量 , i = 常 数 , 图 b 是 Z Z 2110== , 时 的 弯 矩 图 , 即 M 2 图 。 ( ) a b l ( ) ( ) 3、图 示 超 静 定 结 构 , ?D 为 D 点 转 角 (顺 时 针 为 正), 杆 长 均 为 l , i 为 常 数 。 此 结 构 可 写 出 位 移 法 方 程 111202 i ql D ?+=/ 。 ( ) 二、选 择 题 ( 将 选 中 答 案 的 字 母 填 入 括 弧 内 ) 1、位 移 法 中 ,将 铰 接 端 的 角 位 移 、滑 动 支 承 端 的 线 位 移 作 为 基 本 未 知 量 : A. 绝 对 不 可 ; B. 必 须; C. 可 以 ,但 不 必 ; D.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以 。 ( ) 2、AB 杆 变 形 如 图 中 虚 线 所 示 , 则 A 端 的 杆 端 弯 矩 为 : A.M i i i l AB A B AB =--426???/ ; B.M i i i l AB A B AB =++426???/ ; C.M i i i l AB A B AB =-+-426???/ ; D.M i i i l AB A B AB =--+426? ??/。 ( ) ?A B 3、图 示 连 续 梁 , 已 知 P , l ,?B , ?C , 则 : A . M i i BC B C =+44?? ; B . M i i BC B C =+42?? ; C . M i Pl BC B =+48?/ ; D . M i Pl BC B =-48?/ 。 ( ) l l l l /2/2

氨法脱硫在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氨法脱硫在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3-13T16:46:22.6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王凤娟刘燕明 [导读] 摘要:煤炭是一种低品位的化石能源。 (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38) 摘要:煤炭是一种低品位的化石能源。我国煤炭矿藏中灰分、硫分含量高,煤炭燃烧会导致大量的SO2排放,在锅炉燃烧中大量含硫尾气直接排放将导致大气的严重污染,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消减锅炉燃烧所产生的SO2,是控制SO2排放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氨法脱硫在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氨法脱硫;锅炉;烟气净化;应用分析 1基本原理 氨法湿式烟气脱硫技术采用一定浓度的氨水为脱硫剂,脱硫剂通入脱硫塔时与含有SO2的烟气接触并发生反应,从而达到脱除SO2的目的。反应后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被强制氧化生成硫酸铵,经过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硫酸铵产品。 1.1脱硫系统反应机理 脱硫系统的进料有氨水溶液、烟气、工艺水和氧化空气。出料有2股,分别是净化烟气和硫酸铵浓溶液,脱硫系统反应流程如图1所示。 2电厂锅炉烟气净化过程分析 袋式除尘装置最初使用时,滤袋的表面是干净的,没有粘附到粉尘颗粒。滤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纤维构成的,随着滤袋使用时间的增长,粉尘就会堆积在滤袋的表面,在扩散桥接的作用下,粉尘颗粒在滤袋表面开始堆积,逐渐的就会形成一层粉尘层,最初形成的粉尘层被称为初次粉尘层,而且随着滤袋的继续使用,锅炉烟气的颗粒会继续在首次粉尘层上堆积和桥接,这样就会形成二次粉尘层。在没有粉尘层,仅仅是靠滤袋纤维过滤时,烟尘颗粒的过滤效率仅仅为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样释放到大气中的粉尘颗粒还是很多的,也会造成大气的污染,但是如果在滤袋表面有粉尘层后,锅炉烟气的过滤效率可以到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样基本上所有的烟尘颗粒都会被吸附到滤袋中,大大的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烟尘颗粒的量,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可见滤袋表面形成的粉尘层,对于提高锅炉烟气的处理效率是非常有用的。一般情况下要求粉尘层的厚度为0.5毫米左右。粘附到滤袋表面的粉尘颗粒,会产生较大的吸附力。 通常情况下,外径为10微米的颗粒,在粘到滤袋表面之后形成的吸附力,可以达到自身重量的近一千倍,这样粘附力足以将粉尘颗粒吸附到滤袋之内,防止粉尘颗粒排放到大气之中,而且在清理滤袋内的灰尘后,这个粉尘层也会吸附到滤袋的表面,保证每次滤袋清理后,表面的粉尘层会留在滤袋之内。滤袋表面粉尘层的形成和电厂锅炉烟气的流动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烟气颗粒的流动速度增大时,滤袋表面粉尘层的形成时间会相应的缩短。所以并不是锅炉烟气的流动速率越低,粉尘的净化效果越好。当滤袋的工作时间增长时,滤袋的表面会形成的粉尘层会不断的增厚,这样锅炉烟气的运行阻力将会不断地增加,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部分粉尘层有可能会脱落,所以需要定期的进行滤袋粉尘颗粒的清除,从而保证滤袋表面粉尘层的完整,从而提高滤袋的过滤效果。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粉尘层在进行锅炉烟气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这种作用,人为在滤袋的表面添加一层滤膜,根据实际处理烟尘颗粒的大小以及处理速度,进行滤膜孔径的选择。这种滤袋表面覆膜方法的作用机理和表面粉尘层的作用机理一样,而且这种表面膜的孔径比较均匀而且可以改变,因此将锅炉烟气中大部分的粉尘颗粒附着在滤袋的内部,就将粉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表面覆膜的方法可以在滤袋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气性良好的表面膜,极大的提高了滤袋处理烟尘的效率,而且后续的清灰操作也会比较的方便。表层过滤的方法,可以保证过滤烟气的颗粒基本上不会进入到滤袋材料的内部,从而不会堵塞或者破坏滤袋,过滤后的粉尘颗粒会留在表面膜上,或者直接掉落。但是常

氨法脱硫工艺及操作运行简述

本工程项目是为动力中心配备一套完整的氨法脱硫工艺系统,一炉一塔配置,采用塔内结晶方式,塔外配置湿式电除尘器。主要工艺系统包括:烟气系统、脱硫塔系统、塔顶湿式电除尘器系统、吸收剂储存及供应系统、硫铵后处理系统、氯离子控制及油灰分离系统、事故排放系统等。 1工艺简介 1.1 烟气系统简介 脱硫烟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脱硫装置的投入和切除,为脱硫运行提供烟气通道。 烟气系统包括以下设备及其系统:烟道、净烟气挡板门,挡板门密封风系统、非金属补偿器、脱硫塔、湿式电除尘器等。 原烟气从脱硫入口烟道先进入反应塔浓缩段,对热烟气进行喷淋降温,同时热烟气对硫铵浆液进行蒸发浓缩。降温后的烟气经浓缩段除雾器后进入吸收段进行脱硫反应,经脱硫吸收后的烟气进入水洗段,通过水洗除去烟气中携带的微小硫铵晶体及氨逃逸,水洗后的净烟气进入塔外湿式电除尘器,经湿电出去剩余的粉尘、气溶胶、液滴后进入烟囱排放。 1.2 脱硫塔系统简介 烟气进入脱硫塔浓缩段后,经洗涤、降温至50-60 ℃后进入脱硫塔吸收段烟气自下而上与喷淋液逆流接触反应,生成的(NH4)2SO3 落入吸收液收集托盘进入循环浆液箱。为氧化循环浆液箱浆池内的亚硫酸氨,设置了氧化空气系统,本脱硫系统共配有六台氧化风机(四用两备)。氧化空气经氧化风分布管注入循环浆液箱浆池,对中间产物进行强制氧化生成脱硫副产品硫铵

(NH4)2SO4。氨气通过氧化风管、氧化喷枪供给系统。 经过脱硫吸收后的净烟气,进入水洗段,通过水洗喷淋通过部分气溶胶和氨逃逸,再进入湿电系统。循环浆液箱循环液经循环泵输送至喷淋层,在喷嘴处雾化成细小的液滴,自上而下地落下。在液滴落回吸收液收集托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氢等酸性成份的吸收过程。硫铵溶液经浓缩泵送入脱硫塔浓缩段,洗涤高温烟气,使烟气温度降到50-60 ℃,经浓缩泵循环喷淋,反复蒸发浓缩,最后形成固含量约10%-20%的硫铵溶液去硫铵缓冲箱。按设计条件,循环浆液箱的pH为 5.5 ~6,如果氨加入过量,脱硫塔喷淋液中游离氨较多,其pH值将大于6,造成浪费;如果供氨量不足,脱硫塔喷淋液中含硫酸氢铵,pH小于 5.5 ,此时脱硫效率将降低。因此,根据喷淋液的pH值,可调节氨的加入量。由浓缩段排出的硫铵溶液pH值在3~4左右。 为防止脱硫塔浓缩段浆液混入循环箱,造成循环箱浆液密度升高,脱硫效率下降,脱硫塔浓缩段设置一级除雾器,设置二层喷淋层冲洗、降温烟气,浆液自身得到蒸发浓缩,脱硫塔吸收段设置二级除雾器、二层喷淋层。由于浓缩段浆液中正常运行期间存在硫铵晶体,为防止硫铵晶体沉淀形成大晶块,同时也为给硫铵晶体颗粒与过饱和浆液充分接触从而长大创造条件,防止浆池中浆液密度不均匀,在浓缩段底部设置脉冲悬浮泵进行搅拌。 正常运行期间,通过CEM在S 线监测净烟气出口SO2含量、温度、压力等参数,并通过调节氨加入量、增减浆液循环泵投入量来控制脱硫效率、净烟气中SO2的含量、氨的逃逸率、脱硫塔浆液PH值等。 脱硫塔浓缩段出口温度高于70℃时报警,并自动打开事故冷却水排放

超静定计算

一.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一)复习重点 1. 理解超静定结构及多余约束的概念,学会确定超静定次数 2. 理解力法原理 3. 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 4. 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 5. 了解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一次超静定结构) (二)小结 1. 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超静定次数 (1)超静定结构 从几何组成角度,结构分为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超静定结构: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2)多余约束 多余约束的选取方案不唯一,但是多余约束的总数目是不变的。 (3)超静定次数 多余约束的个数是超静定次数。 判断方法:去掉多余约束使原结构变成静定结构。

2. 力法原理 力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方法 (1)将原结构变为基本结构 (2)位移条件: (3)建立力法方程

3.用力法求解超静定梁和刚架例:二次超静定结构 (1)原结构变为基本结构 (2)位移条件 (3)力法方程

(3)绘弯矩图 4.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注意各杆的受力特点:二力杆只有轴力,受弯杆的内力有弯矩、剪力和轴力。 例:超静定组合结构 (1)原结构变为基本结构 (2)位移条件

(3)力法方程 (4)绘弯矩图 5. 了解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1)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原结构变为基本结构 位移条件 力法方程

(2)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原结构变为基本结构 位移条件 二.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一)复习重点 1. 了解位移法基本概念及位移法与力法的区别 2. 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 3. 掌握计算对称结构的简化方法 (二)小结 1. 了解位移法基本概念及位移法与力法的区别 位移法是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又一基本方法,适用于求解超静定次数较高的连续梁和刚架。 位移法的前提假设:对于受弯的杆件,可略去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且弯曲变形是微 2. 掌握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 例:求连续梁的内力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及基本体系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

>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 /2l /2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 。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5123/()EI →。 12m 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l l —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 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q l l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6m 6m |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q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脱硫脱硝氨法方案

3×75t/h锅炉烟气炉外氨法脱硫、硝装 置 技术方案 山东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0日 氨法脱硫 1、氨法工艺介绍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是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与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氨,经与鼓入的压缩空气强制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经结晶、离心机脱水、干燥器干燥后即得化学肥料硫酸铵。 氨法脱硫工艺具有很多别的工艺所没有的特点。氨是一种良好的碱

性吸收剂,从化学反应机理上分析,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实现的。吸收剂碱性越强,越利于吸收,氨的碱性强于钙基吸收剂。而且使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还可以有效的降低NOx的排放。 石灰石浆液吸收二氧化硫需要先有一个固-液反应过程,即固相的石灰石(CaCO3)先酸溶于亚硫酸,生成亚硫酸氢钙Ca(HSO3)2;而氨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反应速率极快的气-液或气-汽反应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很高的脱硫效率。由于氨的化学活性远大于石灰石浆,吸收塔循环喷淋量可以降至石灰石-石膏法的1/5~1/4,脱硫塔循环喷淋的动力消耗远低于石灰石-石膏法。 石灰石-石膏浆液系统一旦pH值发生比较大的波动,很容易结垢并难以清除。而氨法副产品—硫酸铵的水溶性极好,其吸收液循环系统简单、工艺操作稳定性优于石灰石-石膏法的浆液系统。系统启停快速,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 氨-硫铵法工艺中的氯离子可以和氨结合生成氯化铵(化肥)随副产品一并排出,补充加入的新鲜水仅用于烟气的增湿降温,因此氨法脱硫是一个完全闭路循环的吸收系统,其间不需要排放废水。 燃用高硫煤(硫含量≥2%)时,氨法脱硫装置在不需要改造,不增加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情况下可取得更好的效益,而石灰石-石膏法由于适应性有限,需要增加相应投资和运行费用,煤种的选择必须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采用氨法脱硫装置可为电厂提供广泛的燃料选择余地。目前市场上低硫煤价格普遍高于高硫煤,高价值脱硫副产品的销售,使得这些高硫煤不仅对环境无害而且具有经济吸引力。 脱硫副产品硫酸铵可以制作成高效的复合化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防止二次污染。硫酸铵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冲抵脱硫剂的消耗费用,燃用高硫煤时可为电厂带来盈利。如果脱硫装置配套的是合成氨企业的热电厂,则氨法的优越性将得到充分发挥。

位移法例题

第7章 位移法 习 题 7-1: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画出弯矩图,杆件EI 为常数。 题7-1图 7-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画出弯矩图,杆件EI 为常数。 题7-2图 7-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画出弯矩图,杆件EI 为常数。 题7-3图 7-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画出弯矩图。 C H 2

题7-4图 7-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画出弯矩图,杆件EI 为常数。 题7-5图 7-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排架,画出弯矩图。 题7-6图 7-7:用典型方程法计算7-2题,画出弯矩图。 7-8:用典型方程法计算7-3题,画出弯矩图。 7-9:用典型方程法计算7-5题,画出弯矩图。 7-10:用典型方程法计算图示桁架,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题7-10图 7-11:用典型方程法计算图示刚架,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1 1 E

题7-11图 7-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杆件EI 为常数(只需做到建立好位移法方程即可)。 题7-12图 7-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 题7-13图 7-1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 C L L F

题7-14图 7-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画出弯矩图。 题7-15图 7-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 题7-16图 7-17: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弯矩图,所有杆件的EI 均相同。 L L L L a a

题7-17图 7-18:确定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的最少未知量个数,并画出基本体系。 题7-18图 7-19:利用对称性画出图示结构的半刚架,并在图上标出未知量,除GD 杆外,其它杆件的EI 均为常数。 e ) k C C d ) (c ) F k a ) (b ) D B L L

氨法脱硫介绍

锅炉氨法脱硫工艺流程 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与进入反应塔的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与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经贮液池结晶、离心机脱水、压滤机即制得化学肥料硫酸铵。 氨法脱硫运营费用: 以75t的锅炉煤的含硫量为2.5%时为例,简要计算运营成本。 设备的年运行费用 项目数量价格(万元)备注 用氨量2009吨-314.53 1700元/吨 用水量10500吨-2.47 2.35元/吨 用电量630000千瓦时-20.48 0.325元/千瓦时 人工费用3人-3.9 2.6万元/人口年 硫氨价格7799.6吨+546 700元/吨) 合计-+204.62 实际上,因为减排SO2量而少交的那部份排污费数量也不少,这里都没有计算进来。运营合理的话,氨法脱硫是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至少能在短期内收回投资成本。 氨法脱硫实际应用: 某电厂附近有一现成的氨水厂,电厂的燃煤含硫量也较高(高硫煤便宜,但SO2污染更严重,既使用石灰石法,设备投资也大幅上升,而氨法能产生更多硫酸铵,经济效益更明显。)如美国DAKOTA州一个350MW发电厂,因为用高硫煤,96年改用氨法。另有一更大的电厂,脱硫效率达95%,每年生产出10万吨硫酸铵。所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法来脱硫是有利可图的。氨法脱硫的优势: 有很高的脱硫效率,可达到95%以上。 (由于氨水与SO2反应速度要比石灰石(或石灰)与SO2反应速度快得多,同时氨法不需吸收剂再循环系统,因而系统要比石灰石—石膏法小、简单可靠,其投资费用比石灰石—石膏法低,占地面积小。在工艺中不存在石灰石作为脱硫剂时的常见结垢和堵塞现象。 脱硫后的终止物就是(NH4)2SO3和(NH4)2SO4(少量)和一部分(NH4)HSO3溶液,这些物质又是吸收NOx的吸收剂。因此氨法同时还具有脱硝功能。 具有一定的除尘功能: 氨法脱硫无工业废水排放,除化肥硫酸氨外也基本无废渣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节约了大量贮存场地;还可以生产出化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吸收的硫、氮化合物是有害气体,吸收硫的氨水也是工业废料,从而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在脱硫化学反应中,氨水的投入量远远少于石灰石法中石灰的投入量,因此减少了运输费用,节约了成本。 具有高度可靠性——可利用率达到99%以上,因故障停机的情况极少发生。 较长的寿命--在良好的维护条件下能正常使用25年。 凯尔氨法脱硫的优势: 除了以上所有的优势外,凯尔的氨法脱硫还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 基于自动控制的氨法脱硫。 基于自动监控的氨法脱硫,依靠公司仪器优势可以监测残氨、废气成分、脱硫监控。 设计氨泄漏问题的应急保护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皆是根据氨与SO2、水反应成脱硫产物的基本机理而进行的,主要有湿式氨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氨法、简易氨法等。

结构力学-第7章-位移法Word版

第7章位移法 一. 教学目的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正确的判断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 熟悉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熟练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刚架的方法 了解位移法基本体系与典型方程的物理概念和解法。 二. 主要章节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7-2 杆件单元的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前期工作 §7-3 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 §7-4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 §7-5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7-6 对称结构的计算 *§7-7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的位移法分析(选学内容) §7-8小结 §7-9思考与讨论 三. 学习指导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基础是确定结构的基本未知量以及各个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它不仅可以解超静定结构,同时还可以求解静定结构,另外,要注意杆端弯矩的正负号有新规定。 四. 参考资料 《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第3版》P224~P257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力法,力法和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两个基本方法,力法发展较早,位移法稍晚一些。力法把结构的多余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将超静定结构转变为将定结构,按照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求解的;而我们今天开始学的这一章位移法则是以结构的某些位移作为未知量,先设法求出他们,在据以求出结构的内力和其他位移。由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衍生出其他几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计算方法,例如力矩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因此学习本章内容,不仅为了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还未以后学习其他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应用微机计算所用的直接刚度法也是由位移法而来的,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学习电算应用的一个基础。

本章讨论位移法的原理和应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取刚架的结点位移做为基本未知量,由结点的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位移法方程有两种表现形式:①直接写平衡返程的形式(便于了解和计算)② 基本体系典型方程的形式(利于与力法及后面的计算机计算为基础的矩阵位移法相对比,加深理解)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关于位移法的简例 为了具体的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思路,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桁架的例子:课本P225。图7-1和图7-2所示。 (a) (a) (b) (b) 图7-1 图7-2 第一步:从结构中取出一个杆件进行分析。(杆件分析) 图7-2中杆件AB 如已知杆端B 沿杆轴向的位移为i u (即杆件的伸长)则杆端力Ni F 为: i i i Ni u l EA F (7-1) E-为弹性模量,A-为杆件截面面积,i l -为杆件长度

氨法脱硫技术方案

220t/h锅炉烟气氨法脱硫项目 技术方案 山东雪花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5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3) 2 基本参数及设计要求 (4) 3 规范和标准(不仅限于此) (5) 4 脱硫系统技术指标 (10) 二、技术方案及工艺特点 (11) 1设计原则 (11) 2 氨法脱硫概述 (12) 4本工艺技术特点 (14) 5脱硫及硫酸铵回收工艺系统描述 (15) 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 7脱硫系统运行费用与硫酸铵回收统计(年运行时间按7500小时计) 26 8主要设备选型及设备表 (26) 三、投资概算 (33) 四、工程施工周期 (33) 五、施工组织计划 (34) 六、施工准备 (35) 补充说明: (37)

一、技术方案设计大纲 1 项目概况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排向大气的污染物绝对量快速增长。人类越来越被因自己而造成的恶果而感到疲于应付、甚至恐惧。燃煤电厂所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主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能造成酸雨危害人类,而且据最近世界环境专家断言,还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二氧化硫的治理迫在眉睫。 燃煤电厂S02排放超过全国SO2排放总量的50%。随着新型能源基地的发展战略逐渐向煤电并举,输电为主的方向转变,在燃煤电厂的设计或脱硫改造工程中,如何合理选用脱硫工艺,并以较低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脱硫后SO2排放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规定以及建设机组环境评价要求,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燃煤是大气环境中S02、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煤的消耗量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保持在70%左右,且短期内难以改变;从煤的使用方式上看:煤炭消费量的80%直接用于燃烧,其中燃煤电厂燃煤量占煤炭消耗量的50%以上。 “十二五”规划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按照目前统计口径,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一五”减少10%,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十一五”减少10%,全国氮氧化物增长趋势得到遏制。电力行业仍为减排重点领域,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并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脱硝效率达到80%以上,除淘汰机组外,“十一五”期间未脱硫的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设施,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已投运的脱硫设施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实际燃煤硫分超过设计硫分的进行更新改造。因此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行业是承担十二五”规划减排任务的主要力量。 我公司现有220t/h燃煤锅炉2台(一开一备),配套有3电场除尘器;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决定对此2台锅炉增设烟气脱硫装置。经过与国内多家环保工程公司进行交流及对多家电厂脱硫运行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