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一篇文献的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nature一篇文献的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nature一篇文献的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业规模都已确定用具实用性并且环保的生物催化来代替化学合成中的传统的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DNA测序以及基因合成的关键进展是基于剪切生物催化剂通过蛋白质工程和设计,及将酶整合入新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能力取得的巨大进步。为了突出这些成就,在此我们讨论了以酶催化作为关键步骤,将蛋白质-动力学生物催化剂应用于从通用化学品到先进医药中间体的范围。

生物催化是对合成化学中微生物和酶的应用,作为自然界的催化用于新的目的:酶的应用还未涉及到[1-5]。通过几次技术研究创新的浪潮,目前生物催化领域已达到其企业成熟水平。

图1酶发现的进程及用于确定所需催化剂的蛋白质工程策略

理性设计(b)基于蛋白结构(a)或是同源模建识别不同的突变位点,而随机突变(c)与筛选或是选择结合是定向进化实验的基础。结合这些方法使构建更小型但更智能的数据库

(d)成为可能。现在通过富集培养(e)对酶进行传统筛选已被关键的主题数据库检索(f)代替以指导新型酶或是他们具备的所需特性的确定。在其初期仍是酶的设计(g)的从头计算(从头合成de novo)。内部结构指的是通过生物催化不同的浪潮可得到的进行化学物质。(R)-苯乙醇腈(左)在100年前的植物提取物中已经获得;(1S,3S)-3-氨基环己醇(中)由Novartis公司利用一种固定化酯酶制成;6-氯-2,4,6-3脱氧-D-赤型六吡喃环(右)由DSM用一个设计的醛缩酶耐受高浓度乙醛并且获得高选择性的过程制的。

生物催化的第一次浪潮(图1),始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认识到活细胞的组成成分可以应用于有效地生物转化(相对于几千年已经司空见惯的发酵过程)。例如,Rosenthaler利用一种植物提取物从苯甲醛和氰化氢合成的(R)-苯乙醇腈[6];发生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类固醇的羟化[7]也已知。较新的例子即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利用[8]。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转化为更甜味的果糖[9],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制备半合成抗体[10]。这些应用关键挑战在于生物催化剂稳定性的限制及诸如此类的缺点主要通过酶的固定化来克服,这也有利于酶的重复利用。

生物催化的第二次浪潮,在20世纪80到90年代,最初的蛋白质动力学技术,代表性的即基于结构的技术,扩大了酶的底物范围以允许异常的合成中间产物的合成。这一变化将生物催化扩展到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例包括脂肪酶催化水解手性前体用于合成地尔硫卓(一种治疗血压药物),醇腈酶催化合成醇类对映异构体应用于降胆固醇抑制素药物,脂肪酶催化合成蜡酯类物质例如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或是十六烷基蓖麻醇酸酯用于化妆品工业,以及腈类水合酶催化水合丙烯腈形成丙烯酰胺用于高分子材料(这类腈类水合酶已在紫红红

球菌全细胞中获得)。除固定化之外,目前的挑战包括优化用于非天然底物的催化剂。

现阶段,生物催化的第三大浪潮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Pim Stemmer 和Frances Arnold的工作。他们首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达尔文进化论体外实验快速大量地修饰催化剂。尽管这一术语于1972年的全细胞实验中曾被用过,现在这一方法通常称为定向进化,这一技术的最初方法涉及到在一个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随机突变的迭代循环法,随后从酶稳定性提高,底物特异性以及对应选择性的突变体形成的库中筛选法。讨论到此,今后的发展已经集中于提高定向进化的效率以产生“更智能地”数据库。工业生物催化主要集中于水解酶,一些酮还原酶(KREDs),以及辅因子再生和在有机溶剂中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在某些情况下,优化代谢途径;例如,融合不同的自然界菌株的基因于一个新的宿主细胞以产生1,3-丙二醇(形成多聚体的单体),使得将甘油转变为更易被利用的原料葡萄糖成为可能。

由于现在的生物催化浪潮取得的进展,将酶设计成引人瞩目的新功能,例如接受之前的惰性基质(孟鲁司特的KRED或是西他列汀的转氨酶),或是改变形成产物的性质(萜环化酶突变体可作用于不同的萜烯或是氨基酸代谢物使醇类作为生物燃料)。如今需要新型酶将生物量转换为第二或第三代生物燃料,材料和化学品。第三大浪潮的主要发展是先进的酶工程(包括定向进化),基因合成,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工具和计算机模拟,并且酶改进的理论进展可能比原来预期的要更显著。工程酶可以在含有60uC的有机溶剂的溶液中保持稳定,可以接受新的底物以及催化新的非天然反应。目前这一工程可能需要几个月,这样大大扩展潜在的应用。过去,设计酶化的过程受到酶的限制;目前,酶设计逐渐适应工

艺规范。

大约十年前,《Nature》和《Science》的文献综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生物催化浪潮,提出了可能带来的第三次浪潮的提示。现今及时评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及推测未来十年可能的带来什么进展(框1)。尽管生物催化涉及到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但这些综述重点是针对酶法和全细胞反应。

框1 生物催化应用要求及实例

●传统的生物催化,天然产物采用自然反应和途径转变成其他天然产物。技术要求:

尽可能控制自然生物转化;实例:面包和奶酪制作,皮革加工,啤酒和酒发酵,

及天然抗生素生成。

●宽底物范围生物催化,化学中间体(非天然产物)通过自然反应和途径转变成其

他化学中间体。技术要求:特定酶的使用(没有干扰活性存在);概念要求:许

多酶具有宽的底物范围;实例:采用酯酶和羰基还原酶(乙醇脱氢酶)生产医药

中间体。

●多级生物催化,天然产物通过非自然反应和途径转变成燃料,材料和化工原料(非

天然产物)。技术要求:蛋白质工程主要用于稳定性,底物范围和催化反应类型

的改变;概念要求:酶可以催化非自然反应,酶的新的组合产生新的途径;实例:

用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生成燃料分子,氨基酸生物合成燃料乙醇。

适应酶工程的制造工艺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化工业需要在希望的工艺条件下产生稳定的,选择性的及高产的催化剂。这样的加工的酶设计先要确定设计目标,例如增加稳定性,可选择性,底物范围,或是通常这些性质的结合。2000年,第三大浪潮前,只有很少的策略可以满足这些目标。酶的固定化可以增加蛋白的稳定性,但是稳定性的增加幅度较温和而且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化学转化。定向进化也有可能满足这些目标,但仍然缓慢,因为它需要对大型数据库进行建立和筛选,而且这些数据库中大部分突变体是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的。大幅改进的例子很少与产业相关。低速意味着进化的蛋白仅包含一些变化,因此,酶性质仅稍微得到改变。尽管几百年来酶法工艺已经应用于工业,但大部分设计的酶和全细胞从遗传学上已

被最低限度的改变了。

△G

图2通过蛋白质工程策略结合自由能(△G)设计目标所需的结构改变

这一推理需要利用更集中的数据库。如果设计目标并非在于开始酶的作用,那么大变化的自

由能是必要的。对蛋白质伸展及反应机理的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解确定达到设计目标的设计策略。最终,结构分析(从定性的检测到大量的计算机模拟的差异)可以确定必须改变的区域和氨基酸。需要高的自由能变化的目标将同样需要结构上更广泛的变化。

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对蛋白质和有效地定向进化策略属相的理解都加深,可能酶学性质发生巨大改变。总的来说,酶工程仍将是通过运用各种解决目前问题可能的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收集,而不是例如用在那些土木,电器,软件或是化学工程的学科的定量的方法。这些实验研究转化为动力学原理将需要运用自由能与设计目标产物结合成需要的结构变化(图2)。性质的巨大转变需要自由能的较大转变。例如,稳定性的明显改变将需要折叠-伸展平衡时更多的自由能变化。(甚至蛋白质不可逆的伸展起始于一个可逆的部分伸展。)对蛋白质分子生物学的理解暗示着策略可得到改善。例如,表面残基促进折叠-伸展平衡,并且在环区增加一个脯氨酸会降低伸展形式的熵。这些策略代替了随机突变(大部分具有更差的性质)巨大的数据库,而是包含高比例具有活性且潜在的改进的突变体组成的更小的,更集中的蛋白质数据库(图1)。最后,通过估算各种反应(表面离子对或是增加脯氨酸对熵变的贡献)的强度,研究者可以估算出达到目标所需的变化。目前很少有研究人员明确的应用基于自由能的方法来计算蛋白质自由能策略,但是将实验研究转变入动力学原理需要一种定量的方法。

新的改进的方法

过去的十年里,DNA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主要进展已经为生物催化领域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这些工具已经促进了自然资源中新型酶的发现,并且大体上加速了目前生物催化剂的重新设计。

先进的DNA技术

新一代的DNA测序技术已可以大规模且相当低成本地进行平行序列的分析。然而,2002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成本估计为70,000,000美元,2012年成本已大大降低了1,000倍,低于10,000美元(参考34),Life Technologies 公司,Illumina 公司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已宣布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对人类全基因组完成测序的测序设备的设计经在2012年晚些推出,这将使每一个基因组的成本降低至少于1,000美元。不同环境的有机体的全基因组序列,或是环境中的不可培养的有机体(宏基因组)的DNA样本,都已建立了丰富的资源,以供在其中搜索新型生物催化剂[35],而且会继续进行。运用Illumina技术进行大规模的高通量测序(10,000,000序列读取)也促进了对蛋白质序列-功能关系的探索和了解[36]。

低成本DNA合成已代替基因组DNA的分离成为蛋白质工程的开端。全基因DNA合成可以进一步为宿主生物体优化密码子,将分子总体结构例如启动子,终止子,增强子,限制性位点等引入到合适的位点。DNA合成应用传统的亚磷酰胺化学法,但是优化的反应条件已经提高了配对效率,这样增加了聚合物整体质量和数量使得序列可以甚至达到200-250个核苷酸长度。并行DNA合成应用光刻和喷墨印刷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实现快速合成[37]。DNA合成也已被用于染色体DNA的整个部分甚至用于代谢途径工程的全基因组的合成[38]。全基因合成也可被用于合成高质量DNA数据库,范围从小型,集中,饱和位点数据库到大型,综合性的基因库。自定义的基因甚至基因库正成为类似如今研究实验室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商业化化学品。

生物信息学新型工具

对实验进展进行补充,生物信息学工具已经成为现代蛋白质工程的一个主要

部分[39]。大的酶家族和同源性搜索的多序列比对中已经确定具有相似催化活性的基因,导致新型的,强有力的生物催化剂[40]。相同的序列信息可以重建原始的生物催化剂[40],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底物范围和催化多功能性(见下文)。多序列比对确定每个位点最常见的氨基酸(共有序列)和氨基酸替换以得到功能稳定的酶。这一数据有助于具有高比例催化活性突变体的小型数据库的设计。这些数据库已被用于稳定性、催化功能增强及立体选择性改变的生物催化剂的发现[41]。

结合基于序列的蛋白质工程的进展,结构指导的方法已经从储存在RCSB蛋白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中蛋白质结构坐标快速增加中获益。过去的十年里,资源库增加已超过450%,包括超过77,000种蛋白结构。这既有利于合理蛋白质的设计又促进定向进化,因为相关蛋白的结构比对有助于确定显著地异同,指导突变体库更可靠的设计。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增加酯酶对分解一种手性合成子2-甲基-3-溴丙酸的对应选择性证明了较小型数据库的实效[42],采用随机突变从成千上万的突变体中筛选出200个,酶的E值(使一种对应体转变成另一种的酶的选择性)从12增加到19(见43)。认识到得到一个实用性的(E.30)需要两个对映体间差异活化能(△△△G+)一个相对较小的增加(0.5 kcal/mol),突变形成集中于活性位点。一个包括在四个位点出现的所有可能的单点突变(76个突变体)的数据库,可以产生一个E值561(△△△G+50.96)的酶。了解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从较小型数据库中酶的优化方法以及提出更大的改进。关于此点,提出了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新方法进行持续定向进化,它可用于噬菌体侵染系统与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的结合[44]。

工业生物催化中工程酶的实例

据Schmid等2001年前瞻性综述预测[29],过去的十年里已报道辅因子连续再生和酶的宽范围。然而,生物芯片和组合生物催化的预测应用尚未实现。非代谢细胞生物催化的使用已证明比预期要困难得多,而且这一策略已转向用于未加工和半纯化形式的工程酶。鉴于史上一种全细胞可以提供一个简单高效选择的辅因子再生以及酶稳定性增强,目前蛋白质工程和单酶的使用被认为更加经济实用。单酶的使用还用其他的优势:更易去除(加入量更少,因为每单位质量具有更高的活性),耐受更苛刻的条件,消除细胞膜造成的潜在的扩散限制,而且更容易运输到细胞各处。例如,目前基于KRED的过程代替了全细胞还原反应和基于金属配体的化学催化作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曾是工业标准[45,46]。全细胞过程是一个例外,它可以将外消旋的海因转换成光学纯的,非天然存在的一种氨基酸。发现重组大肠杆菌成为一个简单高效的生产系统,同时表达海因酶,氨甲酰水解酶和消旋酶,代替了在连续的固定床反应器中,以三种固定酶酶基础的原始的加工方法[47,48]。此外,全细胞过程不需要代谢通量控制以及进行中没有非预期的副反应。

图3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关键侧链合成不同的酶催化途径

这些途径采用KRED与卤醇脱卤酶(HHDH)的结合(途径1),腈水解酶(途径2),或是醛缩酶(途径3)。它们的区别不仅是酶的不同,也有(廉价)原材料的选择、生物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游加工,以及最终产物产量和纯度。途径1,2得到一个立体中心,然而途径3可以同时得到后期医药中间体的两个立体中心[52]。紧接着途径1,2引进第二个手性中心也是通过应用KRED完成的。LDA,二异丙基氨基锂;t-Bu,叔丁基;THF,四氢呋喃。

KREDs和其他酶都已广泛用于研究药物手性中间体的制造,例如阿托伐他汀是立普妥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降胆固醇药物,2010年全球销量为11,900,000,000美元。七种酶促途径[2,49,50](图3)已成熟,其不同不仅是酶和原材料的选择,而且关于产物是否是一种物质(单一手性中心)或是晚期中间产物(两个手性中心)。在所有情况下,成功需要蛋白质工程来提高反应速率,对应选择性,高底物浓度(高达3M,例在腈水解酶过程中[51])的稳定性,或高溶剂浓度(KRED催化过程中20%乙酸丁酯[52])。除了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低成本过程也需要廉价的原料和简单的单一高产率产物的分离。通用的一种产生晚期中间产物的方法采取3步生物催化:一,KRED和葡萄糖脱氢酶的结合;二,与卤醇脱卤酶的结合以>100tyr-1生成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中间物(图3);三,晚期二醇中间产物的酶促还原反应[52]。

最近工程[17]扩大了转氨酶转化为带有两个大的取代基的酮类的底物范围。酶工程从一个小的酮底物开始,在活性位点产生更大的空间,并且利用越来越多的酮类。几个循环的定向进化增加了它的活性~40,000倍,并且获得一个改造的氨基转移酶(图4),其可以代替基于过度金属加氢催化西他列汀的生产。起始于ATA-117,一个与对底物未检测到活性的野生型酶高度同源的酶,第一次突变体获得非常低的活性(0.2%转化率,2gl-1底物,10gl-1酶)转化为prositagliptin;最终的突变体将200gl-1的酮转化为西他列汀转化率为92%,99.95%的旋光异构体。生物催化过程不仅降低了总体的浪费和排除了所有的过渡金属,而且相对于金属催化过程增加了53%的整体产量和生产率[18]。医药企业众多的生物催化路线逐渐增加(表1),显示了它们与传统化学反应的竞争力。

图4生物催化推进合成化学

采用设计的安吉转氨酶合成西他列汀的酶催化路线优于化学加氢反应,产生更高产量的

99.5%旋光异构体光学纯产物,更高的产率,降低了整体耗费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去除

[17,18]。Atm,大气压;e.e.,旋光异构体;Me,甲基最优化研究得到的酶突变体是未来项目出发点一种独特的来源,通过用更稳定的酶设计一种方法,下一步优化过程可以更快。例如,设计KREDs生产R3HT (3)(见表1化合物缩写和编号),得到了许多稳定的酶突变体,包括一些由于低的对应选择性不适合的酶突变体。然而,这些不合适的突变体是设计KRED用于DCFPE(4)的启动酶。然后DCFPE酶是孟鲁司特(5)KRED的起点,孟鲁司特KRED转而又是度洛西汀(6)KRED的起点。相似的,在prositagliptin(18)转氨酶进化期间产生的转氨酶,可以生成另一个胺类,可能作为胺合成的新的工表1医药行业最近成熟的生物催化过程(见原文)

表2十年里生物催化获得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程酶的起点。从非天然存在的稳定的以在过程中起作用的酶突变体开始,从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了催化剂及反应进程。

同时设置两个立体对映中心的酶的转化是生成复杂分子相当高效的方式。例如,KRED催化酮类还原反应设置醇类立体对映中心。然而,如果紧挨着酮类羰基第二个立体中心在溶液中迅速的发生外消旋反应,KRED对一种构型具有高度选择性,那么这个还原反应可以一步设置两个立体中心。包括青霉烯中间体(8)伪麻黄碱(12)以及福林(13)的实例,还有手性胺(20)相似的反应。此外,醛缩酶目前被用于随后的反应步骤以生成多个手性中心,例如,在他汀类中间体(33)的合成。随着醛缩酶催化作用,单酶级联反应已进一步扩展到多酶级联反应,例如在2'-脱氧肌苷(34)体外合成或是像青蒿素(42)或紫杉醇的复杂分子体内的合成。

生物催化进程的环境优势

在化工业环境方面担忧的背景下,生物催化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美国环保局在每年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上奖颁发五个奖项。提名强调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53],考虑了环境因素以及再生原料的利用、能源效率和员工安全防护。或是利用酶技术或是全细胞的生物催化自从2001年已获得16项奖(表2)。生物催化剂来源于再生能源,是生物可降解的,无毒性的,并且其高选择性简化了反应分离净化实验,高产生成产物。生物催化反应也是安全的,因为其一般在室温,大气压和中性pH条件下进行。因此,生物催化获得许多奖项并不奇怪。

表2中奖项的广泛范围显示了生物催化剂在医药行业以外的应用。有些应用涉及到聚合物尤其是多元酯。乳酸的优化发酵是内布拉斯加州每年141,000公吨生产力的聚乳酸厂的基础,新的非天然存在的代谢途径可进行1,3-丙二醇

Sorona聚合物加工。1,4-丁二醇发酵生成另一种聚合物组分氨纶。聚羟基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生物催化剂催化不只是单体的合成还有它的聚合物。Yang与其同事最近设计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使乳酸聚合成聚乳酸[54]。其他一些奖项涉及到加工生物燃料的新的代谢途径。例如,LS9公司设计的大肠杆菌生产生物柴油。将植物硫酯酶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将正常的脂肪酸生物合成转变成适合用于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的合成。然后,将基因整合进去为了使酶作用生成乙醇,使酶结合乙醇和脂肪酸生成脂肪酸乙酯,可用作生物柴油[22]。生物柴油的产量至少十倍,对商业可行的加工仍很低,但是进一步设计将会增加产量。

蛋白质工程的新概念

酶性质较大变化通常需要多个氨基酸的替换,因为它们可引起蛋白质结构的较大的改变。然而,多个氨基酸同时替换形成指数增长的更多的突变体需要检测。一个2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任意两个同时替换就有7,183,900种可能,任意三个同时替换就有9,008,610,600种可能。许多这些突变体是无活性的,而且要么对产生的所有的突变体进行检测以发现活性提高的突变体,要么仅筛选部分数据库并且需要随后的进化循环增加优化的酶。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更有效地筛选。底物特异性的改变可能通过高通量的方法进行检测,例如荧光激活细胞分选[55-57],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筛选数以百万的突变体。Whittle 和Shanklin 在一种脱氢酶的活性位点同时替换六个氨基酸,然后筛选出一种不同底物存在的生长菌体。仅有一些突变体底物特异性改变的菌体可以生长[58]。Seelig 和Szostak 从非常大的随机数据库(多达1013个突变体)中筛选出的突变体可以催化RNA基于与产物结合而不是原材料的连接成一列[59]。

目前,得到多个突变体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同时整合,仅用统计学或生物信息学方法限制其选择。统计相关性方法是基于用ProSAR(蛋白质结构活性关系)算法,Codexis研究人员用其提高卤醇脱卤酶的反应速率4,000倍[60]。研究人员用得到的脱卤酶的氨基酸随机替换(平均十个),测量突变体的催化速率。然后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特定的替换是否是有益的。例如,包含Phe186Tyr的突变体通常比不含此突变的更有益。一些含有这样的替换的突变体没有效用,是因为其他突变体的不利影响。但是统计分析表明,通常Phe186Tyr是有利突变。最终改进的酶254个氨基酸中包括35个氨基酸替换。

γ-蛇麻烯合成酶催化法尼酰基二磷酸的环化,经过阳离子中间体其中45%生成γ-蛇麻烯,但是形成少量的51种其他的倍半萜烯。Keasling及其同事将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逐步进行替换,确定了每一个残基对产物分布的贡献[61]。其他倍半萜的其中一种的有助形式与替换结合。例如,一个三重替代得到的酶生成78%的sibirien;天然存在的酶只生成23%的sibirien。

另一种方法是限制活性位点变化的位置和那些已知来自序列对比在这些位点经常发现的变化的类型。Jochens 和Bornscheuer 用这种方法增加了荧光假单胞菌酯酶的对应选择性。有160,000(204)种方法同时改变底物活性位点四个邻近的氨基酸。研究人员对比>2,800个相关酶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哪些氨基酸是这些位置最常见的。这一分析限定了数百种突变体的可能性,检测发现其中具有所需选择性的两点突变体和三点突变体[41]。另一个多点突变重要的优势是因为突变常使蛋白质不稳定[62-64],因此从一个相当稳定的蛋白质开始使得其可以耐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变化[65,66]。

因为筛选包括多点突变的较大数据库的工作量随着数据库的大小成指数增

加,大部分研究人员从事于有利突变通常是累加的[67],除了邻近的变化以外协同效应很罕见的假说。事实上,结合有利的单点突变体通常得到累加提高(例如枯草芽孢杆菌酯酶在有机溶剂中稳定性的增加[68]或是铜绿假单胞菌中脂肪酶对应选择性的提高)。然而,通常这些贡献不能完全累加或是获得出乎意料的特性。例如,突变体A和B本身可能都是有害的,但是两者结合可能是有利的。Weinreich及其同事[70]研究具高活性的β-内酰胺酶进化中协同相互作用。突变体A提高反应速率而降低β-内酰胺酶稳定性。整体效果只是稍微改善。突变体B 不影响速率但增加稳定性;对其本身没有作用。突变体A和B结合具有显著地改善因为β-内酰胺酶作用更快,并且保持其稳定性,但是增加了突变体将逐步地尽可能地失去协同的这些作用。Reetz 和Sanchis 得出类似的结论,在检测突变体的逐步累加可增加对应选择性[71]。当其中一个突变体是稳定的突变体而这些突变体在其附近时,协同效应非常重要。由于基因突变前蛋白质的稳定性可以使稳定突变的非累加性的复杂性最小化,但由于附近突变的非累加性的复杂性是常见的,很难避免。

因此,蛋白质改进中造成有利变化的范围在过去十年里大幅增大。21世纪00年代早期,1-5点突变体是典型的,而到2010年,30-40氨基酸替换已变得平常。例如,为改造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侧链(图3),对卤醇脱卤酶进行定向进化对254个氨基酸改变了至少35个[60](>14%),为改造西他列汀(图4),对转氨酶进行定向进化330个氨基酸改变了27个[17](8.2%)。类似的,计算机设计的逆醛缩酶需要原酶8或12个氨基酸替换(4-6%),这是一个由197个氨基酸组成的木聚糖酶[72]。

过去十年里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是新型,往往是非天然的,催化活性的创造。

这个新活性的出发点通常是一个催化混杂的反应。催化混杂性一个活性位点具有催化不止一种催化类型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酶催化一个正反应及额外的副反应,可能会涉及到共同的催化步骤。新的反应类型不只是取代基添加到底物上,还涉及到不同的过渡态和/或形成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例如,丙酮酸脱羧酶通常将丙酮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然而,丙酮酸脱羧酶的混杂催化活性是在酮醇缩合反应中乙醛和另一个乙醛的结合。这样一个非天然存在的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乙醛苯甲醛的缩合是BASF公司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制造药物麻黄素前体的工业生成过程的基础。最近,蛋白质工程加强丙酮酸脱羧酶催化酮醇缩合的混杂性的能力[73]。正常反应需要一个质子转移,但混杂反应不需要。单个氨基酸替换去除一个质子供体使正常活性缺失而混杂活性增加了约5倍。

这种缺失不必要的途径而增加所需产物的通量的方法通过第三次浪潮先进的代谢途径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使得次级代谢中更复杂的途径转变成创造新型生物体和全新生物化学途径成为可能,来生成医药中间体和生物燃料。

萜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的正常代谢都已被重新设计以生成烃类,醇类及多聚酯用作燃料,散装化学品和塑料(见上文)。

生物催化工程存在的挑战

尽管有所进展,充分利用生物催化的优势仍存在重大挑战。酶工程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十年前,但改变30-40个氨基酸并筛选数以千计的候选突变体仍需要大批的研究队伍。即使不是全部,也有许多设计策略将产生改进的突变体,而一些则将产生更有利的突变体而且更快的找到它们。那些策略是更具优势的让不清楚。对这些策略遇到相同的问题进行对比,验证不同策略背后的假设将会找出最有效的一种。

英文论文及中文翻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Volume 17, Number 4, August 2010, Page 500 DOI: 10.1007/s12613-010-0348-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an Li E-mail: li_zhuan@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0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C-SiC brak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warm compacted-in situ reaction Zhuan Li, Peng Xiao, and Xiang Xi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Received: 12 August 2009; revised: 28 August 2009; accepted: 2 September 2009) Abstract: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carbon and silicon carbide dual matrix composites (C/C-SiC) were fabricated by the warm compacted-in situ reaction.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mechanism of C/C-SiC composites at different brake spee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s are composed of 58wt% C, 37wt% SiC, and 5wt% Si. The density and open porosity are 2.0 g·cm–3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exhibit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flexural strength can reach up to 160 MPa, and the impact strength can reach 2.5 kJ·m–2.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show excellent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between 0.57 and 0.67 at the brake speeds from 8 to 24 m·s?1. The brake is stable, and the wear rate is less than 2.02×10?6 cm3·J?1.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are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dvanced brake and clutch systems. Keywords: C/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3Z560) and the Graduate Degree Thesis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o.2008yb019).] 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 / C-SiC刹车复合材料的工艺和性能 李专,肖鹏,熊翔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中国(收稿日期:2009年8月12日修订:2009年8月28日;接受日期:2009年9月2日) 摘要: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双基体(C/C-SiC)复合材

关于力的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五、外文资料翻译 Stress and Strain 1.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is a branch of applied mechanics that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solid bodies subjected to various types of loading. It is a field of study that i s known by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and “mechanics of deformable bodies”. The solid bodies considered in this book include axially-loaded bars, shafts, beams, and columns, as well as structures that are assemblies of these components. Usually the objective of our analysis will b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esses, strains, and deformations produced by the loads; if these quantities can be found for all values of load up to the failure load, then we will have obtained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mechanics behavior of the body.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equall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tudy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On many occasion we will make logical derivations to obtain formulas and equations for predicting mechanics behavior,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recognize that these formulas cannot be used in a realistic way unless certain properties of the been made in the laboratory. Also , many problems of importance in engineering cannot be handled efficiently by theoretical means,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become a practical necessit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is a fascinating blend of both theory and experiment, with experiments pointing the way to useful results in some instances and with theory doing so in others①. Such famous men as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and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made experiments to adequate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of wires , bars , and beams , although they did not develop any adequate theo ries (by today’s standards ) to explain their test results . By contrast , the famous mathematician Leonhard Euler(1707-1783) developed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any of columns and calculated the critical load of a column in 1744 , long before any experimental evidence existed to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results ②. Thus , Euler’s theoretical results remained unused for many years, although today they form the basis of column theory.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with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ill be evident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with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ill be evident as we proceed with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外文文献翻译译文3100字

文献出处: Comell B., Financial risk control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 2014, 7(2): 57-69. 原文 Financial risk control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omell Abstract M&A plays a significant part in capital operation activities. M&A is not only important way for capital expansion, but also effective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In the world around, many firms gained high growth and great achievement through M&A transactions. The cases include: the merger between German company Daimler-Benz and U.S. company Chrysler, Wal-Mart’s acquisition for British company ADSA, Exxon’s merger with Mobil and so on. Keyword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control 1 Risk in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y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 financial risk, asset risk, labor risk, market risk, cultural risk, macro policy risk and risk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etc. 1. 1 Financial risk Refers to the authenticit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M&A and M&A enterprises in financing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after the possible risks.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to evaluate and determine the trading price in acquisition of important basis, its authentic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whole deal. False statements beautify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target enterprise, and even the failing companies packing perfectly. Whethe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or unlisted companies generally exists a certain degree of moisture, financial reporting risk reality In addition, the enterprise becaus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y face risks, such as shortage of funds, a decline in margins has advers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毕业设计说明书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学院:专 2011年6月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Overview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is a unified Web development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services necessary for you to build enterprise-class Web applications with a minimum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is par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Framework,and when cod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applications you have access to classes in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Framework.You can code your applications in any language compatible with the 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 including Microsoft Visual Basic and C#.These languages enable you to develop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applications that benefit from the common language runtime,type safety, inheritance,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try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you can install Visual Web Developer Express using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 Installer,which is a free tool that makes it simple to download,install,and service components of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These components include Visual Web Developer Expres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SQL Server Express,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Framework.All of these are tools that you use to create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Web applications.You can also use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 Installer to install open-source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and PHP Web applications. Visual Web Developer Visual Web Developer is a full-featur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crea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Web applications.Visual Web Developer provides an ide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build Web sites and then publish them to a hos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ing the development tools in Visual Web Developer,you can develop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Web pages on your own computer.Visual Web Developer includes a local Web server that provides all the features you need to test and debug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Web pages,without requir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to be installed. Visual Web Developer provides an ide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build Web sites and then publish them to a hos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ing the development tools in Visual Web Developer,you can develop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746751.html, Web pages on your own computer.

平面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翻译 平面设计 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 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 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

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 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 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 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 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 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 J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 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 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值得注意的名称世纪中叶现代设计包括阿德里安Frutiger ,设计师和Frutiger字体大学;保兰德,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直到他去世于1996年,采取的原则和适用包豪斯他们受欢迎的广告和标志设计,帮助创造一个独特的办法,美国的欧洲简约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先驱。平面设计称为企业形象;约瑟夫米勒,罗克曼,设计的海报严重尚未获取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时代典型。 从道路标志到技术图表,从备忘录到参考手册,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知识转让。可读性增强了文字的视觉效果。 设计还可以通过理念或有效的视觉传播帮助销售产品。将它应用到产品和公司识别系统的要素像标志、颜色和文字。连同这些被定义为品牌。品牌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范围,许多平面设计师,企业形象和条件往往是同时交替使用。

10kV小区供配电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在广州甚至广东的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中,一般都会涉及到小区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如10kV高压配电系统图,低压配电系统图等等图纸一大堆.然而在真正实施过程中,供电部门(尤其是供电公司指定的所谓电力设计小公司)根本将这些图纸作为一回事,按其电脑里原有的电子档图纸将数据稍作改动以及断路器按其所好换个厂家名称便美其名曰设计(可笑不?),拿出来的图纸根本无法满足电气设计的设计意图,致使严重存在以下问题:(也不知道是职业道德问题还是根本一窍不通) 1.跟原设计的电气系统货不对板,存在与低压开关柜后出线回路严重冲突,对实际施工造成严重阻碍,经常要求设计单位改动原有电气系统图才能满足它的要求(垄断的没话说). 2.对消防负荷和非消防负荷的供电(主要在高层建筑里)应严格分回路(从母线段)都不清楚,将消防负荷和非消防负荷按一个回路出线(尤其是将电梯和消防电梯,地下室的动力合在一起等等,有的甚至将楼顶消防风机和梯间照明合在一个回路,以一个表计量). 3.系统接地保护接地型式由原设计的TN-S系统竟曲解成"TN-S-C-S"系统(室内的还需要做TN-C,好玩吧?),严格的按照所谓的"三相四线制"再做重复接地来实施,导致后续施工中存在重复浪费资源以及安全隐患等等问题.. ............................(违反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等问题实在不好意思一一例举,给那帮人留点混饭吃的面子算了) 总之吧,在通过图纸审查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在这帮人的眼里根本不知何物,经常是完工后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已是面目全非了,能有百分之五十的保留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觉得: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让供电部门走!大不了留点位置,让他供几个必需回路的电,爱怎么折腾让他自个怎么折腾去.. Guangzhou, Guangdong, even in the electric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quarters, generally involving high-low cell power supply system design. 10kV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such as maps, drawings, etc.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map a lot. But in the re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the power sector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power supply design company appointed a small company) did these drawings for one thing, according to computer drawings of the original electronic file data to make a little change, and circuit breakers by their the name of another manufacturer will be sounding good design (ridiculously?), drawing out the design simply can not meet the electrical design intent, resulting in a serious following problems: (do not know or not know nothing about ethical issues) 1. With the original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not meeting board, the existence and low voltage switchgear circuit after qualifying serious conflicts seriously hinder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ten require changes to the original design unit plans to meet its electrical system requirements (monopoly impress ). 2. On the fire load and fire load of non-supply (mainly in high-rise building in) should be strictly sub-loop (from the bus segment) are not clear, the fire load and fire load of non-qualifying press of a circuit (especially the elevator and fire elevator, basement, etc.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中文和英文简历和专业英语材料翻译

韶关学院 期末考核报告 科目: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同组人: 院系: 专业班级: 考核时间:2012年10月9日—2012年11月1 日评阅教师: 评分: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1) 第2章中文摘要翻译英文 (3) 第3章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 (4) 第4章课程学习体会和建议 (6) 参考文献 (7)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cesses of mechanization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becoming more complex 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automatic processes are, however, different from the old ones. The “autom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is distinct from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inasmuch as mechanization was applied to individual operations, wherea s “autom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complete producing unit. And in many, though not all, instances the element of control is so great that whereas mechanization displaces muscle, “automation”displaces brain as well.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past and what is happening now is, however, not a sharp one. At one extreme we have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with its quite remarkable capacity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ontrol, whil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cale are “ transfer machines” , as they are now called, which may be as simple as a conveyor belt to another. An automatic mechanism is one which has a capacity for self-regulation; that is, it can regulate or control the system or process without the need for constant human attention or adjustment. Now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feedback” as begin an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new industrial techniques, upon which is base an automatic self-regulating system and by virtue of which any deviation in the system from desired condition can be detected, measured, reported and corrected. when “feedback”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a large digital computer runs at the immense speed through a long series of sums, constantly rejecting the answers until it finds one to fit a complex set of facts which have been put to it, it is perhaps different in degree from what we have previously been accustomed to machines. But “feedback”, as such, is a familiar mechanical conception. The old-fashioned steam engine was fitted with a centrifugal governor, two balls on levers spinning round and round an upright shaft. If the steam pressure rose and the engine started to go too fast, the increased speed of the spinning governor caused it to rise up the vertical rod and shut down a valve. This cut off some of the steam and thus the engine brought itself back to its proper speed. The mechanization, which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cause it was limited to individual processes, required the employment of human labor to control each machine as well as to load and unload materials and transfer them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Only in a few instances were processes automatically linked together and was production organized as a continuous flow. In general, however, although modern industry has been highly mechanized ever since the 1920s, the mechanized parts have not as a rule been linked together. Electric-light bulbs, bottles and the components of innumerable mass-produced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英语翻译学习资料(含中英文解释)

例1.Winners do not dedicate their lives to a concept of what they imagine they should be, rather, they are themselves and as such do not use their energy putting on a performance, maintaining pretence and manipulating(操纵) others . They are awar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loved and acting loving, 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 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 Winners do not need to hide behind a mask. 1.dedicate to 把时间,精力用于 2.pretence 虚伪,虚假 6 .1 斤斤于字比句次,措辞生硬 例2.Solitude is an excellent laboratory in which to observe the extent to which manners and habits are conditioned by others. My table manners are atrocious( 丑恶)—in this respect I've slipped back hundreds of years in fact, I have no manners whatsoever(完全,全然). If I feel like it, I eat with my fingers, or out of a can, or standing up —in other words, whichever is easiest. 孤独是很好的实验室,正好适合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和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受人制约。如今我吃东西的举止十分粗野;这方面一放松就倒退了几百年,实在是一点礼貌也没有。我高兴就用手抓来吃,(eat out of a can)开个罐头端着吃,站着吃;反正怎么省事就怎么吃。 3.Whatsoever 完全,全然 1.Be conditioned by 受……制约 2.Atrocious 丑恶 6 .2 结构松散,表达过于口语化 例3.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位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您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女乘客还是没理他。他耐不住了,放大声问:“下车吗?”,那女乘客依然没反应。“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起了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1999 :练习 3 ) 译文1:Once at the crowded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 man passenger asked politely a woman passenger before him: “Are you getting off?” The woman made 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