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火成岩相比,沉积岩在形成条件方面有什么不同

1、与火成岩相比,沉积岩在形成条件方面有什么不同
1、与火成岩相比,沉积岩在形成条件方面有什么不同

“沉积岩岩石学”习题

大课部分习题

第一章沉积岩概述

1.沉积岩与火成岩相比,沉积岩在形成条件方面有什么特征?

2. 与火成岩相比较,简述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特征。

3. 根据其形成条件说明沉积岩与火成岩在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4. 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 沉积物的来源有几种形式?哪种来源的沉积物构成了沉积岩的主要成分?

2. 母岩风化作用形成几种风化产物?

3. 简述沉积物的常见搬运方式及每种搬运方式的特征。

4. 能够搬运碎屑颗粒的介质有几种类型?特点如何?

5. 碎屑颗粒的搬运方式及其特征?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

6. 风化作用形成的溶解物质在自然界中以什么方式存在?简述其搬运和沉积特征。

7. 简述生物在风化作用、搬运沉积作用中的作用?

8. 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9. 简述常见成岩作用现象及特征。

10. 总结沉积岩的分类原则和特征。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

1.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

2. 陆源碎屑岩的基本组成有几部分?

3.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成分特征。

4.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有几种类型?碎屑结构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5. 总结陆源碎屑结构与火成岩结晶结构的区别?

6.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分类。

7. 在砂岩的三端元四组分分类过程中,各种碎屑成分是怎样归类的?

8. 砂岩的三端元四组分分类的具体内容?

9. 常见的长石砂岩有几种类型,解释其成因及其特征。

10. 胶结物与杂基在成因方面是怎样区别的?

11. 粉砂岩的碎屑颗粒结构特点。

12. 简述泥岩的特殊物理性质。

13. 简述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第四章碳酸盐岩

1. 简述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合同位素成分特征,指明碳酸盐岩主要的形成环境。

2. 按成因,碳酸盐岩的结构划分为几种类型?对比粒屑结构与碎屑结构的异同。

3. 碳酸盐岩的粒屑有几种类型?每种粒屑有什么特征?

4. 碳酸盐岩的分类原则?详细论述碳酸盐岩的分类。

5. 碳酸盐岩的结晶结构与岩浆岩的结晶结构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6.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方式?

7. 简述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中常见的交代作用方式及特征。

8. 碳酸钙胶结物的来源?

9. 总结白云岩的成因模式。

10. 简述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的类型,具体分析地表成岩环境的特征。

第五章其他内源沉积岩

1. 其他内源沉积岩包括那些岩石类型?

2. 什么是硅质岩?硅质岩与石英砂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 硅质岩的成因?

4. 硅质岩的物质来源?

第六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1.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念?

2.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识别标志有几个?

3.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

4. 什么是沉积物重力流?分为几种类型?

5.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必要条件?

6. 浊积岩的典型沉积构造有哪些?简述其特征。

7、浊积岩的沉积相序(鲍玛序列)?

实习课部分习题

实习一沉积岩的构造

1. 沉积构造的概念?沉积构造按成因分为几种类型?

2. 机械成因的构造可分多少种类型?简述每种构造的具体特征。

3.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

4. 流水成因波痕与风成波痕的主要鉴别特征?

5. 指出能指示地层倒转的沉积构造名称。

6. 简述同生变形构造与区域变形构造的区别。

7. 总结沉积构造与火成岩成因构造的区别。

实习二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1. 显微镜下各种长石的特征,如何区别?

2. 沉积岩中常见的火山岩屑类型及特征。

3. 硅质胶结物与钙质胶结物的特征与区别。

4. 仔细思考各种成分百分含量的估算方法。

实习三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 碎屑颗粒按粒径大小是如何划分粒级的?

2. 什么是碎屑颗粒的分选(性)?

3. 碎屑颗粒的圆度和球度是怎样划分的?二者有何关系?

4. 常见胶结物的结构有多少种?简述各种胶结物的结构的详细特征。

5. 孔隙胶结和接触胶结的区别?

6. 杂基和胶结物的区别。

实习四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

1. 简述砂岩的三端元四组分分类的内容(岩石名称和成分含量)。

2. 杂基含量达到多少时,影响砂岩的命名?

3. 在砂岩的成份分类过程中,各种岩石碎屑是怎样归类的?

4. 简述石英砂岩的特征。

5. 简述长石砂岩的特征。

6. 砂岩中发育的孔隙类型、特征及意义。

实习五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

1. 常见的碳酸盐岩矿物有机种类型?

2. 方解石与白云石在显微镜下怎样区别?

3. 亮晶方解石与泥晶方解石在显微镜下和在成因方面的区别?

4. 总结碳酸盐岩结构和陆源碎屑岩结构的区别。

5. 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晶结构时,需要关注那些内容?对比碳酸盐岩的结晶与火成岩的结晶结构的异同。

实习六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

1. 详述鉴定粒屑结构灰岩所需描述的内容。

2. 详述鉴定结晶结构灰岩所需描述的内容。

3. 白云岩与石灰岩在手标本上怎样区别?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主要由一种砾石成分(含量75%)组成的砾岩,称单成分砾岩,这样的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良,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育,胶结物多硅质、钙质、铁质及泥质等。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和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按成分又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甚至>60%,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水平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与粘土岩相区别。黄土则是未固结的粉砂,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泥质岩类: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均为泥质结构,并常具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通常按固结程度分为以下三种: 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质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紧的泥质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泥质岩,成页片层,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这类岩石结构多样,有碎屑结构和生物结构,但以化学结构为主。由于岩石多数为非晶质或隐晶质,肉眼不能分辩矿物颗粒,因此,要注意区分岩石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其中主要的岩石种类有以下几种: 碳酸盐岩: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组成,分布广泛,在沉积岩中仅次于页岩和砂岩,结构以碎屑结构和化学结构为主,最主要的岩石有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常呈灰或灰白色,由于含有机质多少不等,颜色可由浅灰到黑色,一般较致密,断口呈贝壳状,硬度不大,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常因结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名称,如豹皮灰岩、鲕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硅质等杂质,含量较多时称为泥灰岩、硅质灰岩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一.灰岩与白云岩 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层厚大于1米,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约占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含量小于10%,另含少许泥沙质。表层致密坚硬,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灰色-青灰色砂屑白云质灰岩:颜色为灰色、青灰色,偶见深灰色,手摸砂感强烈,具砂屑结构,中厚层状或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晶-粉晶方解石组成,约占80%左右,其次为砂屑,约占10%,白云石及少许泥质成分占10%。方解石脉较发育,颜色为灰白色,脉宽约10~15cm不等,局部地段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或铁染现象。因风化淋滤钙质流失的缘故,表层颜色变为土黄色,常见连续的陷坑或凹槽。 浅肉红色钙质白云岩:岩色风化面呈浅肉红色,新鲜面呈白色-浅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约占5%。白云石多呈自形晶,或泥晶、粉晶。呈亮晶、粉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微晶生物屑砂屑含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砂屑结构,生物屑占30%,内碎屑占55%,胶结物占15%。砂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胶结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许泥质,为亮晶,粒径在0.02mm左右。 断层构造角砾岩: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新鲜面为青灰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少许铁质,约占30-60%,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砾石大小不等,一般为1-4cm左右,大则可达10cm以上。砾岩呈棱角状,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无分选性,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白云岩: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后二者称交代白云岩或次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碎屑白云岩: 一种具碎屑结构的白云岩。碎屑成分为各种白云岩碎块或白云岩晶屑,胶结物为白云石。按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砂状白云岩和粉砂状白云岩。它常在白云岩中呈厚度不大的夹层,是在蒸发潮坪环境。由于干裂及

沉积岩石命名规则和野外描述

沉积岩石命名规则 碎屑岩 S1 简单粒度碎屑岩命名 以碎屑岩中占优势的颗粒直径,即同一粒度区间颗粒含量占颗粒总量90%以上,及胶结与否对碎屑岩的命名分类见表1: S2 复合粒度碎屑岩命名 复合粒度的碎屑岩名称由两种或三种不同区间的粒度决定。主要粒度含量大于50%,名称在后;次要粒度含量为10~50%,名称在前。 次要粒度含量小于10%,不参加命名。 次要粒度含量为10~25%的,称为“砾状”,如“砾状砂岩”中,砂是主要粒度,砾是次要粒度。 次要粒度为砂或更细的粒度,含量为25~50%的,在次要粒度名称之后加上“质”字,如“砂质”、“粉砂质”、“泥质”等 砾岩中有三个砾级区间的粒度含量均在25%以上者,定名为“不等粒砾岩”。 砂岩中有三个砂级区间的粒度含量均在25%以上者,定名为“不等粒砂岩”。 S3 粒度加胶结物的碎屑岩命名 粒度为主要成分,胶结物含量为10~50%,在胶结物名称前加“含”字,例如,“含灰”、“含铁”、“含硅”、“含磷”等。 粒度为主要成分,胶结物含量为10~50%,在胶结物名称后加“质”字,例如,“灰质”、“铁质”、“硅质”、“磷质”等。 粒度含量小于50%,胶结物含量大于50%时,不属碎屑岩范畴,按化学岩的命名规定命名。

S4 以碎屑(颗粒)成分的砂岩命名 根据砂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包括云母和绿泥石)三者相对含量百分数进行砂岩命名 表中的砂岩,当其中基质含量大于15%时。在砂岩名称前加上“杂”字,命名为“杂砂岩”,例如“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等。 表中的砂岩名称,已不遵守含量主次排列顺序的规定,必须注意到: A 、“长石砂岩”并不意味着长石含量大于50%; B 、“岩屑砂岩”也不是说岩屑含量是主要的。 S5含特殊成分的砂岩命名 砂岩中的特殊成分或胶结物,直接参加命名,“浊沸石长石砂岩”、“海绿石石油砂岩”等; 砂岩中含火山灰10~50%之间的,命名为“凝灰质砂岩” 岩石中火山碎屑含量大于50%时,按火山碎屑岩命名规定命名 岩屑(云母、绿泥石),% 长石,%

沉积岩

第九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砂岩(Discription of the Clastic Rocks, Respectively—Sandstone)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 砂岩、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 2、基本原理 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思路: 首先介绍砂岩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重点讲解砂岩的分类,及重要砂岩分类方法评述;重点详细地介绍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最后简要介绍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七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章,地质出版社,1986. 复习思考题: 1、克里宁(1948)、福克(1954, 1968)和裴蒂庄(1975)的砂岩分类方案的优缺点。 2、评述本教材采用的砂岩的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的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 3、总结对比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在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母岩、气候、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特点。 4、砂岩中长石含量的大地构造意义。 5、试述石英含量极高(95%)的石英砂岩的形成条件。 6、试述杂砂岩的沉积条件。浊流沉积中主要是砂屑岩还是杂砂岩。 7、试对粉砂岩的一般特征进行成因解释。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

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 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1)机械搬运和沉积: A.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B.空气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只能搬运碎屑颗粒,搬运能力小,以跳跃搬运形式为主且受地形和地物影响大。 C.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流动方式是塑性流动和滑动,搬运能力巨大; 搬运对象为碎屑颗粒,沉积位置在雪线以下——冰渍物,经流水改造,形成冰水沉积。

常见岩性描述及图片说明

常见岩性描述及图片说明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 细砾岩 岩石名称:细砾岩 英文名称:Fine conglomerate 颜色:暗灰褐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细砾结构 主要成分:长石、石英、隐晶质岩石砾石,钙泥质胶结物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 产地:河北唐山 2. 鲕粒灰岩 岩石名称:鲕粒灰岩

英文名称:Oolitic limestone 颜色:深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鲕粒结构 主要成分:方解石质鲕粒,方解石胶结 所属岩类:沉积岩\碳酸盐岩产地:湖北宜昌 页岩 岩石名称:页岩 英文名称:Shale 3. 颜色:灰 构造:页理构造(页理面上有完整的鱼化石)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 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产地:湖北

4. 油页岩 岩石名称:油页岩 英文名称:Oil shale 颜色:浅灰褐 构造:页理构造 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沥青质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产地:广东茂名 5. 紫色泥岩 岩石名称:紫色泥岩英文名称:Purple mudstone 颜色:暗紫红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 产地:河北唐山 6. 石灰岩 岩石名称:石灰岩英文名称:Limestone 颜色:淡灰褐 构造:块状构造结构:微晶结构主要成分:方解石所属岩类:沉积岩\碳酸盐岩 产地:南京

7. 砂质砾岩 岩石名称:砂质砾岩 英文名称:Sandy conglomerate 颜色:深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砂质细砾结构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隐晶质岩石砾石和砂粒,泥质胶结物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产地:河北蓟县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构造 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 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匀一性而表现出的宏观特征。根据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如周口店八角寨燧石结核)。原生沉积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其固结以前形成,因而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别标志。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 层面构造[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和层理构造(bedding Structures)1、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 雨痕(raindrop mark), 细流痕(rill marks), 泥裂(cracks) (1) 雨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雨区发育较好。指示水上环境或半干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水上(暴露标志)。 (2) 泥裂(Cracks)平面上为多边形,剖面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水、收缩或干化而成。指示干旱气候或水上环境(暴露标志) 。 (3) 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小水流侵蚀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树支状痕迹。指示水面下降或水上环境。 (4) 其它表面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工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 2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底面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面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 平行水流方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高而窄,下游端低而宽,可以指示水流方向。(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行水流方向,但不能指示上、下游方向。(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而长的脊,平行水流方向。(4)其它铸型(The other imprints): 不规则,不能指示古水流方向。 3 层理(Bedding)层理是肉眼能够识别的最显著的宏观沉积特征。 纹层(Laminae):组成层理的最小宏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成分和结构。 单层(Single Bed):层理的基本单元,由成分和形态对一致的纹层组成。 层组(Bedset):形态一致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单层。如果单层的成分相似或一致,称“简单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简单层理;如果单层的成分不同,称“复合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复合层理。 层理面(Bedding Surfaces):单层或层组的分界面。 (1)简单层理(Simple Bedding) a) 交错层理(Cross-bedding): 形态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 cross bedding):层理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楔状交错层理(Wedge-shaped cross ):层理面为平面,但纹层面不平行,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上述两类层理可统称为面状交错层理(Planar cross bedding) 槽状交错层理(Trough cross-bedding):层理面为曲面,纹层呈槽状或弧形 波状交错层理(Ripple bedding):层理面不规则,内部纹层与界面平行或斜交。一般,波状交错层理的规模较小,多为小型交错层理。 b) 爬生波痕纹理(Climbing ripple lamination)爬生波痕纹理是在波痕迁移过程中,同时向上生长所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沉积物供给丰富,向流面纹层能够保留下来,波痕向上生长。 同相位爬生波痕纹理Climbing ripple laminations in-phase:后一波痕直接盖在前一波痕之上,前后波痕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很小,向流面和背流面纹层的厚度近于相等。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

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 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

三大岩类野外工作描述 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 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假如岩石中以正长石为主,同时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又多为角闪石,属于中性岩;若暗色矿物多系辉石,则属基性岩。对于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矿物形态、大小及其性质。其次,要对次要矿物作简略描述 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请注意在岩石名称前面冠以颜色和结构,比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浅灰色粗粒花岗岩。 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分布位臵、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成环境。也要注意不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互关系。 二、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与沉积相题库

1.什么是岩石? 2.什么是沉积岩? 3.什么是沉积学? 4.目前已知最老沉积岩的年龄是多少?分布在哪里? 5.如何理解沉积岩的形成条件? 6.地壳表层条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7.同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8.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哪些来源? 9.按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岩分为哪几种类型? 10.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成那几个阶段? 11.什么是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12.请以玄武岩为例,说明母岩的风化过程。 13.何谓风化壳? 14.什么是母岩?沉积岩的母岩包括那些岩石类型? 15.母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风化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16.如何按风化作用由难到易的顺序给下列矿物排队:橄榄石、辉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17.沉积岩中常见的重矿物有哪些? 18.什么是母岩风化的元素迁移序列? 19.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异巨大? 20.母岩风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21.母岩风化有哪些产物类型?

22.使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主要营力(沉积介质)有哪些? 23.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有那几种方式? 24.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有哪几种? 25.何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牵引流和重力流各属于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26.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有何区别? 27.什么是牵引搬运作用?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8.牵引流来说,推力大则负荷力就大吗? 29.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力主要有哪些? 30.何谓佛罗德数?何谓雷诺数?各有何意义? 31.如何理解尤斯特龙图解?? 32.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33.在静水条件下,沉积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4.在海湖水中,受波浪的影响碎屑颗粒可以出现哪几种运动状态? 35.试述风的搬运和沉积的特点。 36.溶解物质搬运和沉积最根本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37.试述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38.影响胶体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9.影响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0.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 41.何谓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何谓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岩石学 沉积岩 超完整总结

沉积岩概述 沉积岩 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陆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内的古地理影响。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比海洋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小;盆地外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比盆地内沉积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要小一些。大地构造环境对沉积岩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在陆内造山带形成山前粗碎屑砾岩层序;在陆内断陷盆地、洼地和山前拗陷盆地,可形成湖泊、干盐湖或湖沼沉积;在稳定大陆块或克拉通之上的陆表海内,常形成厚度不大的砂质岩或碳酸盐岩组合;在大陆与火山岛弧之间或弧后海沟一带,可形成厚度很大而且包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韵律层状沉积岩;在大陆架到深海的斜坡带形成滑塌堆积岩或混杂岩等。 古气候对沉积岩的形成的影响在陆地范围内非常明显。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陆相红色粗细碎屑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常氧化为三氧化二铁。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质丰富,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进化,繁盛或衰亡对沉积岩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元古宙时期还未出现大量的海生动物群,因此,世界各地的中、晚元古代地层都包含大量叠层石藻灰岩,据认为在显生宙以后大量海生动物出现并以食藻为生,因而叠层石灰岩大为减少。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形成了大量煤炭层。古水动力条件对沉积岩的形成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山前和河流的水流主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的定向水流,常形成分选差的、具单向交错层理的洪积和冲积沉积。在滨海带,潮汐带主要是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常形成分选好的、具鱼骨状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在海洋中还有风暴流、浊流等深流造成碎屑岩的结构、构造和造岩成分的差异。此外,有些沉积岩形成后还受到地下潜水流的影响,使石灰岩发生白云岩化和硅化等次生变化。此外,冰川和风也可搬运碎屑物,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冰碛岩和风成岩。 沉积岩分类考虑岩石的成因、造岩组分和结构构造3个因素。一般沉积岩的成因分类比较粗略,按岩石的造岩组分和结构特点的分类比较详细。 外生和内生实际上是指盆地外和盆地内的两种成因类型。盆地外的,主要形成陆源的硅质碎屑岩,但是陆地的河流等定向水系可将陆源碎屑物搬运到湖、海等盆地内部而沉积、成岩;盆地内的,形成的内生沉积岩的造岩组分,除了直接由湖、海中析出的化学成分外,也可能有一部分来自陆地的化学或生物组分。因此,可简单地概分为2类:①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就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第一类型碳酸盐类岩石 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颗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和生物碳酸盐岩。一、颗粒碳酸盐岩 该类岩石由颗粒和填隙物两大部分组成。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砾屑、砂屑和粉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团块等。 填隙物由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泥晶基质,二是只有亮晶胶结物,三是既有泥晶基质也有亮晶胶结物。 定名 颜色+岩石单层厚度+结构+矿物成分。如: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颜色——深灰色。 岩石单层厚度——厚层状。结构——鲕粒(鲕状)结构。 矿物成分——方解石,鲕粒和填隙物都是方解石。 描述 1、颜色 由颜色的色调和深浅组成,符合少前多后的原则,多用色谱表中的单色和双色混合色描述,尽量避免用三色混合色描述,可用生活自然色。如浅黄绿色,浅—颜色的深浅,黄绿—颜色的色调,绿多黄少。又如橄榄色(生活自然色)。 先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再描述风化面颜色。 2、单层厚度的规定块状层 >100cm 厚层 100—50cm 中厚层 50—10cm 薄层 10—1cm 微薄层 <1cm 注意测量岩层单层厚度的范围及主要的单层厚度。 3、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大于岩石总量的90%时,填隙物可不参加定名,主要有如下结构:(1)、单颗粒结构 砾屑结构、砂屑结构、粉屑结构、鲕粒(或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球粒结构、团块结构等。 (2)复合颗粒结构 A、以两种颗粒为主的结构 少前多后复合定名,如砂屑鲕粒结构,砂屑少鲕粒多,并且二者的含量都大于5%。 B、三种(含三种)以上颗粒的结构,同A,如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结构;但是如果三种颗粒的含量相当,就可称为颗粒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占岩石总量的50—90%时,填隙物要参加定名。 以泥晶为主时,为泥晶某某颗粒结构,如泥晶砾屑结构;以亮晶为主时,亮晶某某颗粒结构,如亮晶鲕粒结构等。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25—50%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为颗粒泥晶结构。某某颗粒泥晶结构,如鲕粒泥晶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5—25%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颗粒前加“含”字,为含颗粒泥晶结构。 如:含生物碎屑泥晶结构。支撑方式与胶结类型 支撑方式:支撑和基底式支撑。颗粒支撑:颗粒与颗粒有互相接触,填隙物在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充填,一般颗粒多于填隙物。 基底式支撑:颗粒在泥晶基质中呈孤立分散状分布,颗粒与颗粒之间不相互接触,呈漂浮状,一般基质多于颗粒。

各种岩性描述(130种)

路线小结模板: 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人工露头点1个,残积点3个,残坡积点3个,转石点4个,其中定界线点3个,岩性控制点9个,共划分出地质界线6处。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含磁铁矿的角闪变粒岩等。它们各岩性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为不整合接触。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残积点9个,均为岩性控制点9个。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炒米店组的薄板状泥晶灰岩、粉沙质页岩、中薄层微晶灰岩、薄层泥晶灰岩夹粉砂质页岩等,炒米店组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均为不整合接触。 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野外岩性描述 ?沉积岩:母岩(岩浆岩、变质岩、早先形成的沉积岩)机械破碎产生的碎屑 物质经搬运、沉积及压实胶结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三部分组成。 ?1、碎屑物质(陆源碎屑) ?它是母岩机械破碎产物,可分为矿物碎屑和岩石碎(1)矿物碎屑:又可分为轻 矿物(密度<2.86)和重矿物(密度>2.86)。

?轻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重矿物主要为岩浆岩中的一些副矿物和铁 镁矿物等,在碎屑岩中一般很少。 ?石英:陆源碎屑岩中最常见。在砂岩、粉砂岩中含量最高,平均达66.8%。 ?因石英最稳定,故若砂岩中石英含量多,则说明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高。 ?长石:在碎屑岩(砂岩、粉砂岩)中的含量仅次于石英,平均含量有11.5%。 长石主要来自于花岗岩、花岗片麻岩。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是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由于长石是不稳定矿物,故它们若在砂岩中大量出现,则多半是在干旱气候和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成分成熟低。 ?云母:多是稳定的白云母,常集中在细砂、粉砂岩的层面上。 ?重矿物:少见。但可确定其源岩。 ?(2)岩石碎屑(岩屑) ?是母岩直接破碎的产物,故岩屑可用来推断母岩。 ?岩屑反映气候干旱,母岩风化不彻底,搬运近,沉积快的特征。 ?故碎屑岩中岩屑多说明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多分布在>0.1mm粒级的砂岩和砾岩中。 ?是从溶液中(沉积、成岩阶段)呈化学沉淀的物质。这类物质在陆源碎屑岩中多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但也可有少量不呈胶结物而孤立存在的矿物,称自生矿物;或以交代碎屑或其它物质的形式存在。自生矿物共同特点是:成分一般较单一、结晶颗粒较小,清洁透明、晶形完好。 ?作为胶结物的化学沉淀物常见的有硅质、碳酸盐质、铁质、磷酸盐类矿物等。 ?硅质胶结物:硅质胶结物的SiO2可呈各种变体出现,从非晶质的蛋白石、纤维状玉髓、微晶质石英到自形的次生加大石英,其中石英最常见。 ?基质或碎屑杂基:它们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粒的机械混入物,它们不是化学成因的矿物,故叫杂基。 ?它们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因而将化学胶结物和杂基称为填隙物质或广义的胶结物。 ?杂基主要为①<0.005mm的粘土物质;②0.03-0.005mm的细碎屑物质,包括石英、长石、白云母等陆源碎屑;③<0.03mm的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碳酸盐矿物。 ?碎屑本身结构 ?(1)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一般以长径或中径来度量。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粒度划分标准也不同。主要有三种标准:?A 十进位标准: ?碎屑直径>1mm 砾 ?1—0.1mm 砂 ?0.1—0.01mm 粉砂 ?<0.01mm 泥 ?自然粒级标准:是根据颗粒大小及颗粒的水力学行为的内在联系,来确定粒级的界限。 ?>2mm 砾 ?2—0.05mm 砂 ?0.05—0.005mm 粉砂 <0.005mm 泥 ?φ值粒级标准:φ=-log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