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1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5)

第2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5)

第3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7)

第4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9)

第5节市域生态保护规划 (11)

第6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3)

第7节市域空间管制 (18)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21)

第1节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1)

第2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21)

第3节产业分期转型发展规划 (23)

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 (24)

第1节市域空间结构 (24)

第2节市域分区空间结构发展指引 (24)

第3节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 (26)

第4节城市规划区四线划定 (26)

第六章中心城区规模及用地布局 (28)

第1节城市规模 (28)

第2节城市发展方向 (28)

第3节居住用地规划 (28)

第4节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9)

第5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9)

第6节旧城改造更新规划 (32)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4)

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7)

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9)

第十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41)

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41)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 (42)

第3节电力工程规划 (45)

第4节通信工程规划 (46)

第5节燃气工程规划 (47)

第6节供热工程规划 (48)

第7节环卫工程规划 (49)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系统规划 (51)

第1节防洪工程规划 (51)

第2节消防工程规划 (51)

第3节人防工程规划 (52)

第4节防震减灾规划 (53)

第十二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1节环境保护目标 (57)

第2节环境功能区划 (58)

第3节环境支撑体系建设 (58)

第4节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体系建设 (60)

第5节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 (61)

第十四章发展时序规划 (63)

第1节近期建设规划 (63)

第2节远景发展设想 (65)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67)

附则 (69)

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鹤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鹤壁市人民政府

对《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修编。编制《鹤壁市城

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3.《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

号);

4.《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

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设部,建规【2002】218号);

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编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河南省

人民政府文件豫政文【2007】109号);

6.《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7.《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9.国家、省、市有关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

略。围绕“在全省率先崛起”的目标,突出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经

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出全域规划,在全市域范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

近期 2007年——2012年

远期 2013年——2020年

远景 2021年以后

第5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山城区、鹤山区、淇滨区

全部行政辖区以及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淇县所辖的高村镇、庙口乡

全部行政辖区,用地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

本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均应遵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规划地域层次

1.市域:包括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淇县、浚县行政辖区,面积

2182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行政辖区范围,及淇县所辖

高村镇、庙口乡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86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包括新城区及老城区。其中新城区指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淇河、高村南部行政边界、鹤壁市北部行政边界、钜桥、东杨组团

东侧边界所围合的区域,空间增长边界范围内面积142.7平方公

里。其中老城区指大白线、新老城区快速通道、鹿楼组团南侧边界、

鹤壁集组团北侧边界所围合的区域,空间增长边界范围内面积

59.8平方公里。

空间增长边界范围总面积202.5平方公里。此范围内编制中心城区

总体规划。

4.主城区:范围与新城区相同。

第7条市域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由鹤壁市人民政府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8条本规划文本中加粗加下划线条文为指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

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第9条城市性质

豫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开放型、

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城市。

第10条城市职能

以煤电化材为支撑的新型资源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卫生品系产业基地

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河南省职业教育基地

河南省特色旅游基地

第11条总体发展目标

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性城市为导向,建设豫北

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中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性城市、开放型、创

新型、生态型宜居城市。以加快城镇化为核心,以全域规划、统筹发

展为前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在全省率先崛起的目

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12条市域人口规模

2012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60万人

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76-186万人。

第13条市域城镇化水平

2012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6%。

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第14条城镇发展战略

统筹规划全市域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加快提升市域城镇化水平。以产

业带动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

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

体系。

1.优先完善主城区功能,突破行政限制,壮大主城区规模。

2.科学引导县城发展,按照全域规划的总体思路,统筹县城发展定

位、方向和规模,浚县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加快发展壮

大县城规模,淇县加快与新城区的一体化发展。

3.择优培育中心镇,集中力量发展3个中心镇。

4.丰富城镇发展内涵,提高市域城镇整体竞争力。

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2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15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新城区为中心,以老城区、淇县县城、浚县县城为次中心,依托快

速路和区域主干公路,构建“一轴、三区、四级”的市域城镇空间

结构。

一条城市主轴即城市发展南北向主轴,是鹤壁主城区的所在地。该主

轴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平行。

“三区”即西部生态旅游区、中部城镇产业区与东部农业综合发展区

3个特色区域。西部生态旅游区依托太行山脉,未来将发展成为以自

然山体为背景的特色发展区域;中部城镇产业区是矿产资源集中分布

区和城市集中发展区,也是城市发展备用区;东部农业综合发展区主

要是,淇县东部和浚县范围,是鹤壁以及全省、全国重要的农业区,

未来将继续依托农业发展。

“四级”指四级城镇中心,包括处于一级地位的新城区、处于二级地

位的老城区、淇县和浚县县城、处于三级地位的三个中心镇(善堂镇、

屯子镇、小河镇)、处于四级地位的其他一般镇。

第16条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

般建制镇四个层次规模等级结构。详见附表1。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1个,即新城区(70万人)。

第二级:市域副中心城市3个,包括老城区(25万人)、淇县县城(15

万人)和浚县县城(15万人)。

第三级:中心镇3个,包括屯子镇、善堂镇和小河镇(1-2万人)。

第四级:一般建制镇4个(0.5-1万人)。

第17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农贸型、旅游型四个类

别。详见附表2。

第18条重点城区发展指引

新城区

1.发展定位:豫北地区服务中心,市域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

2.空间拓展:南拓为主、北拓为辅、适度向东、控制向西。

3.产业选择: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的先进制造

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医疗、教育

等生活型服务业。

老城区

1.发展定位:重工业基地。

2.空间拓展:适度向西发展,限制向东发展。

3.产业选择:以“煤电化材”等二、三类工业为主,配套发展煤炭

物流产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淇县县城

1.发展定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中心城市,工业强县。

2.空间拓展:加快向北发展,适度向西发展。

3.产业选择:食品加工、纺织、精密机械制造等轻工产业。光伏产

业、金属镁深加工等新材料产业。

浚县县城

1.发展定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中心城市。

2.空间拓展:向北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适度向西发展。

3.产业选择: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

产业,重点扶持旅游业。

第3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第19条城乡一体化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走“以

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

化道路。

第20条城乡一体化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城乡居民收

入为根本措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以改革体制机

制为动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规划管理、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政策

等“六个一体化”,推动人口向社区化集中,工业向园区化集中,耕

地向规模化集中等“三个集中”。

第21条城乡一体化的策略

1.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科学确定城市建成区、镇区和村庄的人均用地标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三类控制。一类为80—100平方米/人,适用于现状人均用地低于120,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村庄;二类为100—120平方米/人;三类为120—140平方米/人,适用于现状人均用地超过120平方米,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村庄。

各市、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上述标准适当进行调整,但最高不能超过150平方米/人。

2.优化城乡互动的产业形态

统筹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乡镇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全市域规划5个产业聚集区,其中朝歌工业园区、黎阳工业园区、高村产业园区以食品工业、生物产业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之一,积极引导乡镇特色企业入园。

3.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空间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明确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中心村等有机结合、统一的城乡空间体系。其核心含义可表达为:“一脊两翼、多心组团、绿廊交织,田园城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与其周边建制镇、较集中分布或连绵分布的小城镇应统筹规划其管线综合。分散、单独分布的小城镇,应优化设施布局,衔接区域相关设施,注重资源共享。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按三级配置,即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具体配置见附表3。中心城区配置详见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统筹城乡生态与环境建设:鹤壁市的环境建设应该树立综合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鹤壁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本底和发展机遇。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全市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变化,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和防治。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系统,重视农村地域的垃圾回收和定点处

理工作,彻底清除农村乱丢、乱堆、乱排的习惯,减少农村地区固

体废弃物、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保持良好清洁的生态环境。

4.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化的带动下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协调,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

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通过规划指导的城镇

化发展,扩大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广大农村的覆盖面;

积极引导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与集聚;加强市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

发和有效利用;大力提高全市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城乡发展质量。

5.统筹管理,体制创新战略

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结合户

籍管理、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城乡配套改革,消除阻

碍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性因素;从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着手,分

类、分步建立健全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城市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优质、高效、统筹城乡

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网络,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

第4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22条发展目标

与建设豫北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加强与国家干线和周边地市的联

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

构调整,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第23条发展策略

1.全面融入河南省综合交通体系,促进鹤壁与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

展。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

交通设施区域共享,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

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2.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

联系市域中心城市与市域次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走廊,包括现有

地方铁路改造完善的轨道交通,缩短主城区与三个城市单元的时

空距离,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3.重点强化新城区与淇县县城的道路交通联系,引导鹤淇一体化的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

4.积极发展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

务,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农民出行难

问题。

第24条市域铁路规划

规划京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线位紧邻京港澳高速西侧,从新区东侧穿

过,线路走向与京港澳高速平行。

积极推进与长治-日照铁路建设的衔接工作,争取长治-日照铁路的选

线在鹤壁北部通过。

第25条市域公路网规划

1、高速公路规划:

本次规划,高等级公路布局以交通部门规划为基准,并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布局进行了优化,形成“一纵两横”的布局结构。

一纵:京港澳高速鹤壁段;

两横:鹤辉高速(规划已确定)、鹤濮高速(已建成)。

本次规划确定鹤辉高速与原107国道规划建设全互通立交。

2、国道省道规划:

本次规划根据各区县城市发展框架对原有的国省道提出扩建和改线

方案,主要包括:

——规划对原107国道鹤壁段进行改线,原107国道调整为城市主干

道,沿南水北调西侧用地新增安(阳)信(阳)快速通道,即新107

国道;

——改建省道葛嘴线、大海线、东上线、永定线为一级公路;

——改建原县道善大线(新城区-小屯-善堂)为一级公路;

——扩建浚大线为快速通道;

——规划形成“五横五纵”的主干公路格局,构成鹤壁干线公路网干

支及衔接畅通便捷的运输体系。其中,“五横”包括:一条高速公路、

三条省道、一条快速路,分别为:濮阳至山西高速公路、葛嘴线、善

大线、大海线和浚大线;“五纵”包括一条高速公路,两条快速通道,

两条省道,分别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信(阳)快速通道、

新老城区快速通道、东上线、永定线。

第26条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由区间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形成的“双快”网络,强化主城区与其

它城市组成单元联系。

2.建立客货分行的道路交通,实现鹤壁市城市空间的整体化和秩序

化。

3.逐步将贯穿新城区-山城区-鹤山区的铁路专用线改造为快速轨

道交通,同时规划预留新城区到淇县、新城区到浚县的轨道交通

用地。

第27条客运枢纽规划

1、铁路枢纽

结合京广高速铁路专线站场选址,鹤壁高速铁路客运站定于朝歌路东

端,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

2,公路枢纽

规划在保留现状2个客运站的基础上,规划增加4个一级的客运站,

保留的2个客运站作为二级客运站。6个客运站与公交干线、支线的

结合部等地点设置公交换乘枢纽,逐步形成完善的客运交通网络。第28条货运枢纽规划

规划结合高村、鹤壁集两大物流组团,在组团内部布置两个货运枢纽,

同时在城北工业区内配置货运站场一处,以满足工业区货物运输需

求。

第5节市域生态保护规划

第29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07~2012年):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开展生态廊道的

建设和修复工作,启动主要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退化土地恢复率达到

90%以上,采空区生态修复工作逐步进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生态

化改造全面展开,人均生态赤字维持在2hm2/人。

中远期目标(2013~2020年):加强生态源区的控制,完善生态廊道

体系,修复主要河流湿地系统,完成煤炭采空区土地复垦,到2020

年,退化土地恢复率达到100%,城镇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森林

覆盖率达到45%,人均生态赤字减至1.5hm2/人。

第30条鹤壁市域生态功能区划

1.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矿区生态恢复区】位于鹤山区的鹤壁集乡和山城区部分区域,面

积132.88 km2,占市域总面积的6.20%。

对策建议:以生态恢复为主,加强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的生

态环境保护,对塌陷稳定区域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逐步开展采空区

的人口迁移工作。

【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区】属太行山低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400

米,该区域主要包括姬家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和云梦山生物多样性生态

功能区。

对策建议:姬家山森林生态功能区以黄庙沟森林公园为主要保护对

象,加强幼林的抚育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可望建立以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区;云梦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

区部分山地山体裸露较为严重。加强山体绿化工作,针对山地环境脆

弱性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陡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

【淇河湿地保护区】包括大河涧乡和上峪乡,总面积为193.99 km2,

占市域总面积的9.05%。是鹤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对策建议:通过淇河沿岸的水源涵养林和护岸固坡林的营造,增强地

表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淇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严禁在淇河汇水

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污染企业。

2.保护性开发利用区

【生态农业区】平原地区土地往往面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同时

极易形成涝灾,造成土地盐碱化。该区分为两部分:汤河流域生态

农业区和卫河流域生态农业区。

对策建议:加强流域工业、生活及农业的污染控制,逐步改善水质状

况,加强沿岸自然植被的维护和管理,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少

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

和畜牧业的面源污染,逐步改善卫河水质。

【东部防风固沙区】主要包括浚县善堂镇,面积为137.58 km2。占

市域总面积的6.42%。属于黄河故道范围,林果产业较为发达。

对策建议:着重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的重点监控,加强豫北防风固沙

林的建设与管理及林下地表植被的建设,防止土壤的进一步沙化,因

地制宜适当发展林果产业。

3.城市建设控制区

【缓冲区引导区】位于西部基岩及山前丘陵地带,属于淇县庙口乡

范围。海拔高度在120~160米,面积为26.79 km2,占市域总面积

的1.25%。为西部山地水土涵养区和城市建设发展区的缓冲地带。

对策建议: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发利用。

【城市建设发展区】目前建成区主要集中在新城区、山城区、鹤山区

及淇县县城。总面积445.74 km2,占市域面积的 20.80%。目前建成

区集中在三个组团:山城区、淇滨区中心及淇县县城。

对策建议:确立各个组团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避免山城

区南部污染企业对淇河水源地的污染。建设生态廊道,加强各个组团

的联通。

第6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31条水资源利用

1.水资源利用

到2020年鹤壁市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7.4亿m3,年总需水量约为

6.73亿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盘石头水库是鹤壁市新增水资源量

的主要来源。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给鹤壁1.64亿m3的配水

额;盘石头水库每年将向鹤壁市工业和城市供水1.35亿m3。

2.节水措施规划

1)加强农业节水基本建设投入、逐年扩大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规

模。

2)加强耗水产业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节水技术,减少万元工业GDP

用水量。

3)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开展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

4)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减少地下水开采,进行地下水补给回灌。

5)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和供给能力。

6)控制并减少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减少农业和畜牧业的面源污染,

逐步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率。

第32条水源保护

水源保护区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

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进行控制,水资源陆域保护区内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1.盘石头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周围1000米的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山嵴线

以内沿岸200米范围内的陆域;从取水口至水泉前进渡槽南水厂支

渠入口的工农渠两侧100米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淇河与淅河汇合处至盘石头水库大坝

内的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山嵴线以内鹤壁市境内沿岸3000米范

围内的陆域。

准保护区:盘石头水库二级保护区外的所有淇河流域水体范围和所

有陆域汇水区范围。

2.寒坡洞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淇河Ⅰ桥至取水口下游300米的水域及河岸两侧50米

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淇河Ⅱ桥上游1000米至取水口下游

500米的水域及河岸两侧13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外盘石头水库大坝下游的的淇河汇水区范围。

3.鹤壁集井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水厂厂界外100米所围的区域。

4.南水北调饮用水源保护区

依据《关于划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工作

的通知》(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的文件规定,划定总干渠两

侧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及其

它开发活动。

第33条市域水源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由丹江口取水,途经我市淇县和新城区,在我市设立3个分水口,

配水额1.64亿m3,其中市区8440万m3,淇县4600万m3,浚县3360

万m3。

2.盘石头水库

通过工农渠,每年为老城区生活和工业供水13500万m3。

3.地下水

结合各县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第34条用电负荷

2020年全市最大用电负荷为1400兆瓦。

第35条市域电源

现状发电厂:鹤壁电厂2×220兆瓦,同力电厂2×300兆瓦,盘石

热电厂2×135兆瓦,丰鹤电厂2×600兆瓦,矿务局电厂2×14兆

瓦,淇县电厂2×14兆瓦,浚县国能生物电厂1×25兆瓦。

新建火电厂:2×1000兆瓦鹤壁电厂四期。

新建热电厂:2×300兆瓦东杨热电厂,2×300兆瓦高村北热电厂,

2×30+2×300兆瓦煤化工热电厂。(新建热电厂根据城市发展规模逐

步实施)

新建500千伏变电站:新建500千伏鹤壁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为2

×1000兆伏安。

第36条变电站

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 500千伏鹤壁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

1000兆伏安。

现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灵山变(2×180兆伏安)、桃园变(2×

150兆伏安)。

新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申屯变(2×180兆伏安)、衡山变(2×

150兆伏安)、邢固变(1×180兆伏安)、淇县变(3×180兆伏安)、

浚县变(2×150兆伏安)、鹿楼变(2×180兆伏安)。扩建220千伏

变电站1座,即扩建桃园变电站,增容至3×150兆伏安。

市域220千伏变电站总数达到7座,新增变电容量2190兆伏安,变

电总容量达到2850兆伏安。

第37条高压线走廊

输电线路尽量归并形成高压线走廊,预留大型变电站、预留高压线

走廊的建设用地和控制范围。

单独设置的高压输电走廊(单杆、单塔架空线)控制宽度为:500

千伏60—75米,220千伏30—40米,110千伏15—25米。

第38条通信工程

1.规划对全市域现有网通、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机房进行升级

改造,满足全市通信发展需求。电信局所设置逐步实现少局所、

大容量,规划至2020年,鹤壁电信行业的综合目标局缩减为8

个。统一规划通信管道,满足全市各类通信网对管道的需求。远

期规划电话普及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移动通信网络,扩大

网络规模,增建基站。

2.淇县、浚县各增设两个邮政支局,各镇、乡及独立工矿点设立邮

政所,各村设立邮政代办点,形成以市邮政中心局为核心,市、

县、乡(镇)、村四级邮政网络,辐射全市所有镇、乡、村的邮

政通信网络。

3.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建成集图像、语音、

数据于一体的宽带数字化广电信息网络。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公共

服务体系,巩固“村村通”广播电视成果,完善以光缆干线网、

有线、无线覆盖为主,直播卫星为辅的强播强传强覆盖体系,努

力提高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规划到2020年,全市广播人

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

率达到80%以上。

第39条燃气工程

各县(市)中心城市气源均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

气源有西气东输豫北支线天然气、中原油田天然气、内蒙古鄂尔多

斯长输管线天然气。

到2020年鹤壁市用气总需求量约为3.4亿标立方米/年,总供给量

为3.4亿标立方米/年。

第40条市域热源

新城区:在新城区与淇县连接带之间建一座热电厂(高村北热电厂),

在东杨工业区建一座热电厂(东扬热电厂)。供热一站和供热二站近

期与盘石热电厂联网供热。供热一站和供热二站远期做为调峰锅炉

房使用。

老城区:山城区利用煤化工热电厂,实行热电联产,向山城区供热,

尽可能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鹤山区在中山、鹤壁集各建一区域锅炉

房,作为集中供热热源。

淇县:以铁西区热电厂作为热源。

浚县:采用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

市域内集中供热达不到的地方,采用地源热泵、家庭小煤炉采暖和

新型能源。

第41条市域环卫工程

4.规划确定2020年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8千克,至2020年垃圾总

产量为1488吨/日。

5.使用新城区蔡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530吨)和医疗垃

圾处理中心(日处理量3吨)。使用淇县城西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日处理量120吨)和浚县城北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

130吨)。近期可适当增加垃圾资源回收场所与垃圾处理设施合

并设置。

6.新建山城区、鹤山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2座。规划淇县、浚县各

增建一座垃圾填埋场,设计服务年限15年,近期达到卫生填埋,

远期适当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

上。

7.至2020年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并建立完善密闭化、无害化垃圾收

集及装运体系。

8.逐步实现清洁作业和垃圾收运机械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

清扫机械化率远期达到75%。

9.在城区按照每0.8~1.2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

10.在城区按照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公共厕所。

第42条市域综合防灾

1.新城区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老城区及淇县、浚县县城达

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对各河道定期进行疏浚,并对市域内的防洪堤进行加固,达到设

防标准,确保城市(镇)汛期防洪安全。加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

固,保障水库下游地区安全,同时提高水资源调蓄供给能力。积

极推进市域排洪骨干网建设。重视工程措施建设与非工程措施建

设相结合。重视各河道防洪堤的生态保护林的建设;建立可靠畅

通的防汛信息系统、防汛通讯网;加强河道管理,健全城市防洪

管理体制。

3.淇滨区、鹤山区以及淇县、浚县基本上全部位于地震动参数为

0.20g的地震高烈度(相当于Ⅷ度)区内,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

山城区位于地震动参数为0.15g-0.20g的地震烈度(相当于Ⅶ-

Ⅷ度)区之间,按7-8度进行抗震设防。

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抗震防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提高

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

强化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防灾要求和抗震

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对城市生命

线工程——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及消防、医疗等系统应做专

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按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特别是位于

7-8度分界线附近的工程建筑更应进行专门研究。实行重要工程

项目的地震安全评价制度。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

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

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中期成果 征求意见稿 (简缩本) 前言 受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承担《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编制工作。自2008年12月以来,规划组先后完成了旅游资源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国内游客2000份问卷,国际游客200份问卷)、以及针对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社会知名人士等100余人的深度访谈等工作,于2009年8月初完成了规划的中期成果。中期成果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目标,以旅游地转型过渡的动力分析为起点,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发展战略与目标、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与开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下是中期成果核心理念与内容框架,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期能更好地编制完成规划,更有效地指导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 一、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与问题诊断 发展阶段与后续发展动力判断。张家界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波动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转型过渡阶段,此阶段旅游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将重新洗牌,旅游景区竞争更加激烈,目的地品牌形象竞争与区域中心地位竞争成为旅游地竞争的关键。为张家界吸引力增加正效应的形象改造、企业及其产品创新推动的产业集群成长、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建设以及城市功能增强等将成为加快张家界旅游转型过渡的关键动力。 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张家界已经初步培育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基本建成符合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吸引物体系和传统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完善了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配套体系,累积了一套符合张家界市情的旅游发展经验,等等,这些将持续推动张家界旅游发展。 张家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旅游地转型过渡发展动力的需要,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仍显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张家界资源价值内涵理解不清,营销卖点不明确;市场秩序混乱,知名度高,但美誉度不高;宣传口径不统一,系统宣传不足,宣传效率低;营销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2019年度驻马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度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城乡规划局) 部门预算 目录 第一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 年度部门预算 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附件: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六、支出经济分类汇总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第一部分 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概况 一、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职责 2018年12月,根据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驻发【2018】23号)文件精神,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由于三定方案还未下发,我局(原市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制订全市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 (二)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导、审核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报市政府

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 (三)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重大权属纠纷。 (四)贯彻落实国家、省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用地用途途管制,组织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五)组织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城乡地籍调查、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负责国有土地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统一管理全市土地市场;组织实施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按规定组织或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交易管理;指导全市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七)负责全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测;审查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市政府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八)依法管理全市矿产资源,负责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转让审批登记和探矿权审核,依法审查全市对外合作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来源: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作者:时间:2007/07/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设动迁管理,保证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需要,维护动迁人和被运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建设,需拆除房屋和其它设施及搬迁、安置、补偿等动迁事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称市开发办)为本市动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动迁管理工作。 市城市建设动迁安置处(以下称动迁承办单位),为本市统一动迁的实施单位,负责对被动迁人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或承担房屋拆除、补偿、安置等任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动迁人是指依法取得动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本办法所称的被动迁人,是指对被动迁房屋和其它设施具有合法产权证照或使用证照的单位或个人(以下分别称所有人和使用人)。 第二章动迁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因建设需要动迁,必须向市开发办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取得《动迁许可证》并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五预交动迁安置保证金后,方可进行动迁。工程竣工,动迁人履行与被动迁人签订的协议后,退回保证金。 房屋动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动迁人申请办理《动迁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证件: (一)建设计划、投资指标、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文件。 (二)拆除房屋产权注销登记通知。 (三)包括动迁地段现状情况、安置地点、动迁期限、回迁时间等内容的动迁安置方案。 第七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开发建设的,均实行统一动迁,由动迁人委托动迁承办单位实施动迁。 经市开发办批准个别动迁的,动迁人按本办法规定可自行实施动迁。动迁人是个人的,不得自行实施动迁。 动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实施动迁。非建设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实施动迁。 第八条市开发办核发《动迁许可证》后,应向动迁范围内的被动迁人发布公告,公布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动迁范围、搬迁期限等,宣传有关动迁的法规、工作制度。 市开发办应监督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和被动迁人执行本办法,监督检查各项动迁活动,保护动迁人和被动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动迁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市开发办批准,不得在拟建地段进行动迁调查摸底。 (二)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搬迁期限。

[整理]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

[整理]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 (2008—2020) 文本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09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性质、规模与期限. 2 第三章总体布局. 3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4 第五章道路与交通规划. 7 第六章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第七章绿地与景观规划. 9 第八章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1 第十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1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3 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远景发展规划. 15 第十四章形象规划. 16 第十五章规划管理建议与实施措施. 16 第十六章附则. 17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 以及湖南实施“湘西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张家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把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打造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山区特色产业基地,树立张家界工业经济新形象,受张家界市规划管理局和张家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的编制。 第02条本规划范围涵盖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阳湖坪片区。 第03条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涉及永定区阳湖坪镇一家张、前社、联成、社溪、田家台、建新、屈家坊、集中、双溪、吴家嘴、沙湾、张家湾等12个村范围,总用地面积8.70平方公里。 第0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 4、《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张家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2003年编); 6、《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00年编); 7、《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年编); 8、《张家界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9、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张家界市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10 第05条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分析与探讨 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最早的为2002年编制的(2001-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2007年修编(2006-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2011年编制了(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所以本文就针对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如图1。全市辖9县一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2010年数据)。 图1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 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其中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 2010年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 2015年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 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针对旧规划(2006-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以上的要求,新总体规划(2010—2030)中2020年规划人口为96万人。鉴于2011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的40.2%,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这意味着工业逐步开始成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在工业化发展中,而作为工业化驱动的城市化则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渐进的城市化步奏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工业化中期后期,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将会吸引周边资金、物资、劳动力向城市的加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将会进入加速阶段。 2.1.2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 同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45亿元,而2010年普查数据723万人,用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得出人均GDP为14598.2元,依2010年中美汇率1:7.6折合美金约为人均1920美元。根据周一星、徐学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对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5000美元左右),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将其研究同样应用于相对独立的市域经济体,应该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牡丹江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各类详细规划和重要建筑方案设计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国内外市场,鼓励设计方案竞标。 第四条在本市规划区内承担各类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在规划成果报批的同时应附相应的规划资质证明材料。 外埠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从事规划设计应向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承担居住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含15万平方米)、公建5万平方米以上(含5万平方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具备甲级规划设计资质。承担居住建筑面积8~15万平方米、公建3~5万平方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具备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含2万平方米)的项目,需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综合管线工程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执行。 各类建设工程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城市设计、日照分析和建筑方案时,范围应符合城市坐标的且包括周边相邻地段50米以上范围内的现状地形图,并研究与相邻空间环境协调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建筑立面、建筑夜景及色彩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符合方案竞选要求的应进行方案竞选。 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承担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时,应按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设计条件”执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报批时,“规划设计条件”应作为附件。 第七条编制各类规划应按有关规定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审查和审批各类建设项目,不得违背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重要街区、主要干道、重要景观节点、重要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规委会审批。城市一般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 展规划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张政办函〔2008〕2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张有关单位: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八年十月十七日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意见》(张发〔2008〕8号)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现状、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建设的现状。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花卉苗木企业(大户)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生产经营花卉苗木规模5亩以上的企业(户)有29家,面积5317亩,从业人员602人,现有总资产亿元。经营绿化大苗2052亩,树桩481亩,盆栽植物186亩,花卉386亩,草皮117亩,年可产各种花卉苗木261万株(盆),2007年实现总收入亿元。

(二)产业建设的意义及有利条件。花卉苗木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建设既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我市花卉苗木产业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解决城郊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市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主要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得天独厚的种质植物资源。全市现有林业用地104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有林地面积791万亩,森林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境内有各种植物30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46种,其中有很多极具观赏性的植物。二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有效积温多,土壤较肥沃,适合植物生长发育。三是快捷便利的交通。火车可直达国内10多个省市区,飞机开通了20多条国内航线,常张高速、张桑、张清、张罗公路等贯通全市,便于花卉苗木走向市场和外来企业投资。四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适中,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五是较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花卉苗木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初具雏形,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为我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稳步、调整、提高、增效”的基本方针,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驻马店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6) 第六章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七章一城两区协调发展规划 (20) 第八章中心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 (22) 第九章中心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十章中心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29) 第十一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33) 第十二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4) 第十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7) 第十四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9) 第十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43) 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48) 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49) 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52)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 (55) 第二十章武陵源城区总体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建议 (61) 第二十二章附则 (62)

附表一:张家界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63) 附表二张家界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65) 附表三城镇发展用水需求预测表: (68) 附表四规划区空间管制因子表 (69) 附表五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71) 附表六张家界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73) 附表七武陵源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78) 附录一: 《关于同意修改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湘建规[2008]84号 附录二: 《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评审会议纪要》的函》 ――湘建规[2008]156号 附录三: 《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关于《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的技术审查意见》 ――湘规专[2008]2号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_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驻马店日报/2015年/6月/12日/第003版 关注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2015年4月7日) 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为了学习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经验,探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申报审批情况,市老促会会长欧阳忠宽、副会长傅全华率领确山、泌阳、驿城区三县区老促会会长等8人,于3月16日至24日到安徽省六安、湖北省黄冈、河南省信阳和南阳等大别山老区4个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每到一市都选择一个县进行重点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当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扶贫开发、产业集聚区等,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及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座谈,收获颇丰。特别是通过对革命先辈故居和革命纪念馆的拜谒,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革命老区精神洗礼,对老区广大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感到这些兄弟市不仅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更是意气风发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到处呈现出活力四射、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一、总体情况 我们所考察的4个老区市,总体而言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就2011年全国扶贫纲要认可的特殊连片治理县,安徽六安市3个,湖北黄冈市6个,我省信阳市6个、南阳市4个。就现状而言,六安市人口695万;国民生产总值1010亿元,人均1.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32元。黄冈市人口616万;国内生产总值1477亿元,人均2.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3.5亿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农民人均收入6966元,是4个市中最少的。信阳市人口637万;国内生产总值1757亿元,人均2.75万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地方财政收入1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南阳市人口1009万,是4个市中最多的;国内生产总值2476亿元,人均2.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是4个市中最高的。 就4个市核心区建设而言,我们且走且看,但印象中以六安和信阳两市的建设形势最为可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和相关政策的撬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效应明显处于薄发之势。就我们走访的六安的金寨、黄冈的红安、信阳的新县、南阳的桐柏4个县相比,虽各有千秋,但六安金寨县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扶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开发、外资利用诸方面都显现勃勃生机。4个市总的特点是: (一)充分展示老区精神,强力传承红色基因。所到之处,我们都深深感受到老区精神熠熠生辉,昭示和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的家园。 一是以强烈的模式固化历史记忆。每个老区市都有艰辛的革命历程和辉煌业绩,但如何把这种辉煌维系下来、传承下去,其方法和形式又各具特色。地处大别山核心老区的红安县,不仅为两位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单独设馆,还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纪念园、苏区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革命纪念馆,把徐海东等260多位将领的业绩都作了充分介绍。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对几十位将军的故居都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这些不仅彰显了革命前辈的业绩,还吸引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每年到此接受教育的达数百万之众。 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的人民对革命前辈一往情深。他们分别建了3个馆,其中专门设了将帅纪念馆,与红安县的革命纪念馆遥相呼应。这些馆不但规模宏大且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充分展示了革命后代对革命前辈业绩的崇敬之情。 二是善打老区品牌,为老区发展造就了机遇。各地革命纪念场馆的建立,不仅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受到教育,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也到此考察和参观。黄冈市是先哲辈出和革命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7月6日 目录 一、地理位置 (2) 二、城市概况 (3) 三、宏观经济 (5) 四、房地产市场状况 (10) 五、产品结构、部分楼盘简析 (15) 六、区域分析 (34) 七、竞争分析 (36) 八、目前牡丹江市房地产政策 (36) 九、综述 (36) 十、写字楼市场状况 (38) 十一、牡丹江市地热资源 (40)

一、地理位置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东至俄罗斯远东、南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接壤、西与哈尔滨市相邻,地处长白山北部。

二、城市概况 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4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79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市区人口94.2万。(一)行政区域划分 牡丹江市现有4个市辖区: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江南新区目前正在规划中。 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划分表 行政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 简介 东安区334一八.5 位于牡丹江市东南部,老城区,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商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

(二)市政设施 牡丹江城市绿化、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齐全。市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2770 公顷,绿地率 45% 。

市区道路长度 744 公里,面积 807 万平方米,人均 10.3 平方米。位于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牡丹江机场为国家4C级机场。 (三)产业结构 牡丹江市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造纸、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制药、汽车配套、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工业是牡丹江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市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牡丹江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市拥有夏威夷国际大酒店、金鼎国际大酒店等星级宾馆 46 家,大商集团、新玛特、波斯特、家乐福等大型商场70余家。 三、宏观经济 近年来,牡丹江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八.5%。 (一)地区生产总值 2006—2010年GDP增长表(单位:亿元)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十二五” 环境保护规划 张家界市环境保护局武陵源分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武陵源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送审稿)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科学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对保护武陵源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确保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生态武陵源、和谐武陵源,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不断强化环境执法和环境监管,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创新机制,环保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当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强化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从2006年开始,在全区全面推

行工作考核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了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和党政主要负责人环保实绩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环保四项制度得到了认真落实,十一五期间,我区已连续5年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了环境保护工作;区委、区政府先后多次研究环保工作,区人大、区政协多次组织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统一监管、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机制已在我区建立,环保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加大投入,城市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索溪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5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已全面启动,相继完成了立项、选址、征地、补偿等前期工作,项目报批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城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全面完成,两个中转站已正式投入使用;城区三星以上的宾馆酒店按照环保要求对其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改造,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市污水管网接纳标准;餐饮油烟治理正在有序推进,在较大规模的酒店中,安装油烟净化装臵的达到60%左右。 三、齐抓共管,生态区建设成效卓著。从2005年开始,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 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作者: 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划。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的系列报道,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切,并期望广大读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共建我们美丽、和谐、幸福的家园。125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城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梦想: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之城。 高端定位打造区域发展之核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以区域统筹和科学跨越为导向,以“三化协调、城乡统筹”为目标,全面协调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宜居宜业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四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四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重要的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驻马店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处于“京广产业带”和“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 依托“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三化”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在多轮驱动的推动下,驻马店将成为产业发达、城市服务职能完备的中心城市,辐射中原经济区南部经济洼地区域的核心。 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迅猛,城镇化也处于快速扩张期。抢抓机遇,率先推行改革、先行先试,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我市现有的城乡差距格局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尤为急迫和必要。通过发挥自然生态格局的优势资源,以统筹城乡公共设施、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路径,构筑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基础和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城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驻马店将成为区域城乡统筹的实验区。 我市农业基础雄厚,基础性资源(土地、劳动力)的配置相对充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市必将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我市在城市增长力、经济实力及生活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较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农村消费人口众多,在区域的腹地拓展潜力较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辐射带动豫东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媚”,我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山—城—湖—田”的景观格局,景观体系的营造就成为塑造我市人居环境最好的切入点,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