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之政治巡视的观后感2篇

巡视利剑之政治巡视的观后感(篇一)

《巡视利剑》第二集《政治巡视》昨晚播出,揭示了造假买官的卢恩光,主动“坦白”的司献民,“选择性上交”的黄兴国,再现了巡视组与巡视对象斗智斗勇的环节,不遮不掩,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政治巡视。

政治巡视不仅仅是为了打虎拍蝇反腐败,也不是为了查找业务问题,党中央曾明确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为什么中央强调“政治巡视”?因为,巡视发现的大量问题,根源都可以归结为政治问题,所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化政治巡视。

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四风”泛滥、腐败蔓延,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根本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政治巡视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不断巩固巡视成果、深化拓展范围,让利剑更锋才能震慑常在,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党有8900多万党员,党的肌体健康靠什么来保证?光凭理想信念不够,要靠组织体制,更要靠纪律规矩。政治巡视是为了给党的肌体作“体检”,不能只是盯着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干部,更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唤醒“大多数”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在党员干部心中根植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正如中央一直强调的,“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就是治本之策。”

巡视成果运用得好不好,反映了从严治党的态度坚决不坚决,采取的措施硬不硬,责任担当强不强。从严治党治标更要治本,只有严格落实巡视成果,才能倒逼巡视过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直面问题,立行立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举一反三、创新改革,才能牵住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履行好“两个责任”,才能能更好发挥震慑、遏制作用,真正治标又治本!

巡视利剑之政治巡视的观后感(篇二)

《巡视利剑》之“政治巡视”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定位越来越准确,任务越来越清晰,就是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

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是一名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的“五假干部”。查处卢恩光档案全面造假、严重违纪,正是因为巡视组核查其入党材料时,发现存在伪造或后补情况,顺藤摸瓜,进行更为详细的核查,更多可疑细节浮出水面。由此,卢恩光20多年金钱开道、造假买官之路被曝光,最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五假干部”的出现,不仅是卢恩光个人价值观的扭曲,更是党内监督不够严格的真实体现,在他升迁路上,20多名不同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收受贿赂,多个相关单位监督不力,皆成为这个荒唐后果的酿造者。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政治巡视利剑永不生锈。凡是“带病干部”都在“显微镜”“探照灯”下无所遁形,从卢恩光这个极端案例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一方面能够把问题干部清理出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能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及时挽救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严管即是厚爱,从严管党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既能看病,又能开方;既能治标,又能治本,对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始终信念坚定、清正廉洁,增强“四个意识”,严肃处理不正之风、严惩贪污腐败,要充分发挥巡视利剑“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