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斑控制方法进展

菌斑控制方法进展
菌斑控制方法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Oct.2011Vol.4No.10

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素,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biofilm,BF )结构和有序的微生态系统[1]。1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牙菌斑生物膜由蘑菇样微菌落组成,不同生物量的细菌群体存在于获得性薄膜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包裹的立体三维结构中,相互黏附、定植于牙表面[2]。成熟的生物膜结构中,细胞、基质、空隙及管道系统呈不均匀分布,微菌落之间这些数量不等的管道,可运送养料、酶、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等,使细菌发挥各自的致病作用[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然后是细菌对宿主表面的黏附和不同属种细菌的共聚。宿主表面的蛋白、糖蛋白和糖脂选择性吸附特定种类的细菌,细菌被黏附到表面后,生理特征发生了改变,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生长;同时分泌合成与游离细菌差别很大的胞外基质,这些基质与菌株之间空间狭窄,阻碍抗生素穿透生物膜。在这种状况下,抗菌药物只能杀灭表面细菌,而无法以有效浓度渗透到深部细菌

中。最后细菌通过黏附和共聚相互连接,细菌迅速繁殖和生长,导致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形成复杂菌群。生理状态下,与浮离细菌相比,生物膜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毒力和对抗宿主免疫防御的能力,能在宿主抑菌成分中代谢生存。同时,细菌生物膜构成中还涉及到多种相互交错的信号传导通路来协调细菌间的生理活动[4]。因此,牙菌斑生物膜是细菌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也与循环系统相似。2菌斑控制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从牙齿表面去除后还会不断重新形成。因此,良好的菌斑控制计划应该是连续的、终生的、坚持每天彻底清除菌斑,才能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和复发。2.1机械性措施2.1.1

牙刷(tooth brush )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基本、最

有效的措施,具有去除菌斑、清除食物残渣、按摩牙龈等作用。刷牙的效果与牙刷的正确选择和刷牙方法密切相关。根据牙刷运动方式的不同,刷牙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重视效果比选用方法更重要。其中,巴氏刷牙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有效去除龈沟内的菌斑及食物残渣,并且按摩牙龈,是大众普遍采用的刷牙方法。2.1.2

牙线(tooth floss )牙齿邻面是牙周病常累及的区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哈尔滨150001

电子信箱:biliangjia66@https://www.360docs.net/doc/a5514771.html,

综述

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李若珍

综述,毕良佳

审校

文章编号:1674-1595(2011)10-0628-03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提要: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菌斑控制是个人口腔卫生保健及龋病、牙周病防治的必要措施。菌斑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有机械性措施和化学方法,然而每种方法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声动力疗法继光动力疗法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菌斑控制的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菌斑控制;菌斑生物膜;光动力疗法;声动力疗法Research advances in measures of plaque control.

LI Ruo-zhen ,BI Liang-jia.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ourth Clinical Colleg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Summary :Dental bacterial plaque is a kind of plaque-biofilm.Plaque control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 of oral health care and the prevention against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Measures of plaque control are a lot ,such as mechanical plaque control and chemical methods ;however ,each one has its limitation.In recent years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has acquired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laque control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follow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study of microorganism will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 of plaque control.Keywords :plaque control ;plaque-biofilm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

628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10月第4卷第10期

域,单纯刷牙不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牙线是一种有效的邻面清洁工具。

2.1.3牙签(tooth pick)牙签适用于邻间隙大且牙龈萎缩的患者以及根分叉区域。在清除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牙龈乳头。

2.1.4牙间隙刷(interdental brush)牙间隙刷适用于较宽牙间隙的邻面、暴露的根分叉及排列不整齐牙列的邻面。通常由刷头和刷柄两部分组成,刷头可更换。根据牙间隙的大小可选择不同的规格和样式。

2.1.5牙龈按摩器(gum stimulator)牙龈按摩器又称橡皮尖,适用于菌斑控制好、但刷牙时仍然出血的患者。使用时橡皮尖反复按摩牙龈,可清洁牙龈,增加牙龈角化程度,刺激牙龈血供,有效减少刷牙时牙龈出血并降低龈炎的发生频率。

2.1.6口腔冲洗(total irrigation)口腔冲洗是利用含有水或药物的高压水柱清除牙面及牙间隙的菌斑和食物残渣。主要适用于牙周病的患者,辅助疾病的恢复[5]。

2.2化学方法

2.2.1抗生素(antibiotics)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抗生素可作为龋病、牙周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它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和细菌的积聚。但不适当的使用会造成菌群失调及耐药菌群形成等问题。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硝基咪唑等。

四环素类药物常用于牙周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炎症的控制。口服给药后龈沟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2~10倍。派丽奥又名米诺环素软膏,其主要成分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是一种用于牙周病治疗的局部缓释剂型,药效在牙周袋内可达7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氏菌、产黑色素普氏菌、腐蚀埃肯菌、核酸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引起的牙周症状改善明显。派丽奥不但能有效抑制牙周病细菌,消除牙周炎症;还能显著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阻止牙周组织破坏,促使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6]。但大量使用仍有广泛的耐药性和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硝基咪唑类药物是治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在口腔疾病中应用广泛。普通剂量的甲硝唑(250mg,3次/d)在龈沟液中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对大部分牙周致病菌有效[7]。即便大量使用也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抗菌效果好。

青霉素有抑制耐酸菌的作用,使用含青霉素的漱口水或牙膏可使口腔内的嗜酸菌持续降低,患龋率下降,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万古霉素能减少牙面生物膜内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卡那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均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患龋率。

2.2.2表面活化剂(surfactants)有研究证实,表面活性剂具有抗龋及抗龈炎的作用,它在干扰菌斑形成时不破坏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临床上多采用离子型表面活化剂,下面就其中几种典型的试剂介绍如下。

氯已定(chlorhexidine,又称洗必泰)在口腔临床和预防

保健工作中广泛使用,它是双阳离子表面活化剂,通过与细菌的细胞外多糖结合而发挥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它能有效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还能减少龈紫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itis)对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氯已定虽然能有效抑制龈上菌斑的形成,但不能长期使用,它会使牙齿着色和增加牙石形成等。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是单阳离子表面活化剂,能够抑制牙菌斑的活性,也可预防牙龈炎的发生。但因CPC能够被口腔黏膜快速吸收,效果不及氯已定。

西吡氯胺、合克替啶、octenidine、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均可抑制菌斑的形成。

2.2.3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酚类化合物常存在于口腔清洁剂和含片中,可单独使用,亦可由麝香草酚、薄荷醇、甲基水杨酸盐混合成制剂,能减少菌斑积累。

Listerine漱口液是第一个被美国牙科协会认可的“可以预防及减少牙菌斑及牙龈炎出现的”家庭用漱口液。有研究表明,该漱口液具有抗氧化活性,可去除菌斑中的脂多糖类内毒素,能抑制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的炎症状况[8];缺点是部分人群有灼烧感。

2.2.4重金属盐类(heavy mental salts)重金属盐类对牙菌斑影响的研究发现,锌盐、锡盐及铜盐能抑制菌斑活性,减少牙石生成。但锡盐和铜盐有使牙齿着色的副反应。

锌离子在临床上多采用柠檬酸盐及盐酸盐的形式,如用50g/L枸橼酸锌液含漱可抑制牙面生物膜的生长。锌盐和杀菌剂或表面活化剂联合应用还有协同抑菌的作用,可将锌联合海克替啶、三氯生和血根碱等共同作用于牙菌斑。含锡盐的牙膏对减少菌斑、控制牙龈炎症的效果较显著。铜离子在低浓度下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但使用后可使牙面着色。

2.2.5酶(enzymes)脂多糖是构成牙菌斑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葡聚糖酶、变聚糖酶能抑制生物膜的生长及牙周病的发生。淀粉酶、蛋白酶也能有效减少菌斑。淀粉在口腔中经过淀粉葡糖苷酶及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产生过量的H2O2,使口腔中的SCN-氧化成OSCN-,抑制口腔微生物的生长。

2.2.6天然产物(natural product)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绿茶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抑菌剂。TP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抑制破坏牙周组织的胶原酶活性[9]。复方TP漱口液是一种新型的漱口液,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会引起软组织染色、味觉紊乱等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蜂胶是一种天然蜂产品,可作为抗菌剂、抗炎剂使用。有研究报告蜂胶对口腔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10]。

2.3其他方法

2.3.1光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激光技术、光导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光化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

629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Oct.2011Vol.4No.10

合的产物,是指在适当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光敏剂受到激发,和氧联合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靶细胞死亡、病变组织破坏,达到治疗的目的[11]。PDT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鲜红斑痣、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眼底黄斑病变等疾病中也初步取得了进展。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以及机械性措施使用的局限性,使得PDT在杀菌上的研究与开发得到关注[12]。有学者发现,PDT能够有效杀灭口腔中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同时对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影响轻微[13-14]。国外学者将PDT作用于体外游离于培养基中的变形链球菌,取得了良好的抑菌效果[15]。PD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性杆菌、具核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等杀伤效果明显,引起院内感染的致命性铜绿假单胞菌也可被杀灭[16-17]。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DT 能够杀灭牙菌斑中细菌且对小鼠牙周组织无损伤[18];能够有效杀灭大鼠口腔感染创口中的细菌,促进创口的愈合[19];甲苯胺蓝诱导的PDT对牙周病患者口腔菌斑有杀伤作用[20]。由于PDT杀灭细菌不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且治疗具有选择性、易重复、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在某些方面弥补了机械性措施和化学方法的不足,使之有望成为口腔抗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2.3.2声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治疗方面应用的探讨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主要是利用超声能穿透生物组织深部,激活能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并且可长时间储留的药物,协同效应杀伤肿瘤细胞[21]。SDT是在PDT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SDT在肿瘤治疗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还未涉及。可尝试将SDT应用于对龋病、牙周病等口腔感染类疾病的治疗。它可以弥补一些菌斑控制方法的不足,如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易引起菌群失调等。SDT在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将开辟其除肿瘤治疗以外新的应用领域,同时有望成为菌斑控制的一种新替代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梁景平.牙菌斑生物膜特性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2):123-127.

[2]Jenkinson HF,Lamont RJ.Or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J].Trends Microbial,2005,13(12):589-

595.

[3]Auschill TM,Hein N,Hellwig E,et al.Effect of two antimicrobial agents on early in situ biofilm formation[J].J Clin Periodontal,2005,32(2):147-152.

[4]Spoering AL,Gilmore MS.Quorum sensing and DNA release in bacterial biofilms[J].Curr Opin Microbial,2006,9(2):133-

137.[5]丁一.牙周病的预防[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3):164-167.

[6]任蕾,杨圣辉,刘颖.牙周炎常见菌对抗菌药物的筛选及活性测定[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4):256.

[7]Poulet PP,Dufaut D,Lodter JP.Metronidazol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naerobic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J].

J Clin Periodontal,1999,26(4):261-300.

[8]Firatli E,Unal T,Onan U,et al.Antioxidativities of some chemo-therapeutics:a possible mechanism of reducing inflammation[J].

J Clin Periodontal,1994,21:680-683.

[9]Makimuram HM,Kobayashi K,Indo J,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tea catechins on collagens activity[J].J Periodontal,1993,64(7):630-636.

[10]Feng L,Carvalho R,Suh BI.Insufficient c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irradiance and short irradiation time[J].Dent Ma-

ter,2009,25(3):283-289.

[11]Dolmans DE,Fukumura D,Jain RK.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cancer[J].Nat Rev Cancer,2003,3(5):380-387.

[12]Wainwright M.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8,42(1):13-28.

[13]Wilson M.Lethal photosensitisation of oral bacteria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oral infec-

tions[J].Photochem Photobiol Sci,2004,3(5):412-418.[14]Zeina B,Greenman J,Corry D.Cytotoxic effects of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keratinocytes in vitro[J].Br J Derma-

tol,2002,146(4):568-573.

[15]Dougherty TJ.An update on photodynamic therapy applica-tions[J].J Clin Laser Med Surg,2002,20:3-7.

[16]Chan Y,Lai CH.Bactericidal effects of different laser wave-lengths on periodontopathic germs in photodynamic therapy[J].

Lasers Med Sci,2003,18(1):51-55.

[17]Hamblin MR,Zahra T,Contag CH,et al.Optic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of potentially lethal wound infections in vivo[J].J In-

fect Dis,2003,187(11):1717-1725.

[18]Luan XL,Qin YL,Bi LJ.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of 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sensitization to periodontal tissues

in mice[J].Lasers Med Sci,2009,24(2):162-166.

[19]Lin J,Bi LJ,Zhang ZG,et al.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oral wound infections in rats[J].Lasers Med

Sci,2010,25(2):233-238.

[20]Luan XL,Qin YL,Bi LJ,et al.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 inactivation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from supragingival

plaques[J].Lasers Med Sci,2008,23(1):49-54.

[21]Umemura S,Yumita N,Nishigaki R,et al.Sonochemical activa-tion of hematoporphyin:a potential modility for cancer treat-

ment[C].New York:Proc of1989IEEE Ultrasonics Symp,1989:955-960.

2011-07-10收稿2011-09-18修回本文编辑:赵丽颖

630

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摘要: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引起牙周疾病的重要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最主要方法。菌斑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机械性控制和化学控制是临床上常用的控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牙菌斑控制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及声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牙菌斑的去除方法做一个简单综述。 关键词:牙菌斑;去除;方法 牙菌斑是口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牙周炎的始动因子,也是慢性牙龈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没有牙菌斑的这个微生态环境,龋病就不会发生。因此,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牙菌斑控制已经成为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本文参考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际牙菌斑的控制现状给出几种常见的牙菌斑的去除方法。 1.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洗掉。牙菌斑的早期菌群主要是口腔链球菌,Staat等人认为口腔链球菌是通过一个两步的吸附过程结合到牙釉质上的。Gobbons描述了来自于唾液的富含脯氨酸的酸性蛋白质可以刺激一些重要的口腔菌,吸附于牙釉面羟基磷灰石上,疏水性是细菌吸附于组织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力,细菌凭借生物膜这种独特的结构,紧密黏附在一起生长,牙菌斑很难清除,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需因素。李若珍在《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中,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给予了解释,他指出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 由于膳食、年龄、唾液流动、口腔卫生等因素的影响,牙周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其细菌组成也存在了很大差异。一般将牙菌斑根据龈上、龈下两部分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其中龈下菌斑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关系比较密切,可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两部分。张颖在《菌斑控制》中指出,当牙龈缘从健康状态发展成龈炎时,菌斑细菌就开始成比例的迁移,开始时无活动能力的革兰阳性需氧球菌、杆菌,到兼性厌氧菌,再到厌氧菌、有活动能力革兰

菌斑控制方法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Oct.2011Vol.4No.10 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素,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biofilm,BF )结构和有序的微生态系统[1]。1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牙菌斑生物膜由蘑菇样微菌落组成,不同生物量的细菌群体存在于获得性薄膜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包裹的立体三维结构中,相互黏附、定植于牙表面[2]。成熟的生物膜结构中,细胞、基质、空隙及管道系统呈不均匀分布,微菌落之间这些数量不等的管道,可运送养料、酶、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等,使细菌发挥各自的致病作用[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然后是细菌对宿主表面的黏附和不同属种细菌的共聚。宿主表面的蛋白、糖蛋白和糖脂选择性吸附特定种类的细菌,细菌被黏附到表面后,生理特征发生了改变,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生长;同时分泌合成与游离细菌差别很大的胞外基质,这些基质与菌株之间空间狭窄,阻碍抗生素穿透生物膜。在这种状况下,抗菌药物只能杀灭表面细菌,而无法以有效浓度渗透到深部细菌 中。最后细菌通过黏附和共聚相互连接,细菌迅速繁殖和生长,导致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形成复杂菌群。生理状态下,与浮离细菌相比,生物膜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毒力和对抗宿主免疫防御的能力,能在宿主抑菌成分中代谢生存。同时,细菌生物膜构成中还涉及到多种相互交错的信号传导通路来协调细菌间的生理活动[4]。因此,牙菌斑生物膜是细菌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也与循环系统相似。2菌斑控制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从牙齿表面去除后还会不断重新形成。因此,良好的菌斑控制计划应该是连续的、终生的、坚持每天彻底清除菌斑,才能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和复发。2.1机械性措施2.1.1 牙刷(tooth brush )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基本、最 有效的措施,具有去除菌斑、清除食物残渣、按摩牙龈等作用。刷牙的效果与牙刷的正确选择和刷牙方法密切相关。根据牙刷运动方式的不同,刷牙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重视效果比选用方法更重要。其中,巴氏刷牙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有效去除龈沟内的菌斑及食物残渣,并且按摩牙龈,是大众普遍采用的刷牙方法。2.1.2 牙线(tooth floss )牙齿邻面是牙周病常累及的区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哈尔滨150001 电子信箱:biliangjia66@https://www.360docs.net/doc/a5514771.html, 综述 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李若珍 综述,毕良佳 审校 文章编号:1674-1595(2011)10-0628-03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提要: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菌斑控制是个人口腔卫生保健及龋病、牙周病防治的必要措施。菌斑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有机械性措施和化学方法,然而每种方法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声动力疗法继光动力疗法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菌斑控制的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菌斑控制;菌斑生物膜;光动力疗法;声动力疗法Research advances in measures of plaque control. LI Ruo-zhen ,BI Liang-jia.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ourth Clinical Colleg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Summary :Dental bacterial plaque is a kind of plaque-biofilm.Plaque control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 of oral health care and the prevention against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Measures of plaque control are a lot ,such as mechanical plaque control and chemical methods ;however ,each one has its limitation.In recent years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has acquired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laque control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follow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study of microorganism will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 of plaque control.Keywords :plaque control ;plaque-biofilm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 628

牙周病的治疗--菌斑控制

牙周病的治疗--菌斑控制 (一)显示菌斑 菌斑为无色、柔软组织,粘附于牙面,通常无法观察到菌斑附着的部位。菌斑染色剂能使菌落着色,便于观察,因此被认定是菌斑控制的指示剂。剂型有液体和片剂两种。 1.液体染色剂使用方法 (1)涂布法:将蘸有液体的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后含漱,菌斑即可显示。 (2)滴舌法:将液体滴于患者舌尖区4~6滴,嘱患者用舌尖舔各区牙齿共一分钟,然后漱口,观察着色的菌斑。 2.片剂使用方法 嘱患者将药片咬碎,然后用舌搅动,使牙面与药物接触,然后漱口,观察着色的菌斑。 3.菌斑观察 被染色的牙齿可显示菌斑附着的位置、范围。患者可用镜子或塑料口镜观察到正面(唇颊侧)菌斑,牙的背面(舌腭侧)。进行刷牙后,再检查刷后菌斑减少情况,染色菌斑刷的不干净,则应再次刷牙,或配合使用其他工具,直至彻底消除菌斑为止。 (二)菌斑控制的记录和信息反馈 0Leary设计的菌斑控制记录卡,是国际广泛采用的记录卡。 1.记录方法 包括填写记录卡的方法。 (1)凡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可在该卡有关部位的格内填写"-"画。 (2)凡未萌出或已拔除的牙齿用"x"表示缺失。 2.计算方法 (1)被检牙的总数×4=牙面数 (2)有菌斑的牙面数/牙面数×100=菌斑百分率 根据菌斑记录卡反映的信息,医生需不断地分析记录卡出示的情况,具体向该患者指出菌斑最易滞留部位和应加强清除的方法。关于菌斑控制的指标,如能达到20%以下,就属基本被控制。 (三)菌斑控制方法 1.物理方法 (1)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选择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清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其对牙龈的按摩作用。最终目的是限度将菌斑刷掉,特别是牙颈部菌斑的清除。 (2)牙膏 牙刷和牙膏是刷牙中不可分开的两个部分,单纯靠牙医-学-教-育-网-搜-集刷的洁净作用是不够的。加用牙膏后,由于摩擦剂和洁净剂的作用,能达到应有的清除菌斑的效果。药物牙膏流行,如有防龋、消炎、止血、防酸、止痛、抑制牙石、减轻口臭等方面作用的牙膏。 (3)洁净措施良好的刷牙方法仅能去除牙菌斑70%左右,余留的菌斑主要在牙邻面接触点以下或其他不易洁净的区域内。洁净邻面的工具有多种,常用的有牙线和牙签。 其他辅助工具:有牙间隙小刷,锥形橡皮尖等均为清洁邻面和按摩牙间乳头的良好工具。 2.药物抑制菌斑方法 (1)甲硝唑含漱液:为抗厌氧菌感染药,对牙周厌氧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甲硝唑在口腔中浓度达到0.025mg%时,即能抑制常见厌氧菌,当达到3.125mg%时,放线菌也被抑制,它是对菌斑控制的有效药物。每日含漱2~3次,对消减牙龈炎、牙龈出血、口臭、牙周炎有良好疗效,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 (2)洗必泰溶液:又称双氧双胍己烷溶液,是一种外用广谱抗菌剂,它能吸附于羟基磷灰石、牙表面以及唾液粘蛋白上,然后又慢慢释放,所以它的作用持续时间长,化学结构稳

牙周病的治疗--菌斑控制

牙周病的治疗 -- 菌斑控制 ( 一) 显示菌斑菌斑为无色、柔软组织,粘附于牙面,通常无法观察到菌斑附着的部位。菌斑染色剂能使菌落着色,便于观察,因此被认定是菌斑控制的指示剂。剂型有液体和片剂两种。 1. 液体染色剂使用方法 (1) 涂布法:将蘸有液体的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后含漱,菌斑即可显示。 (2) 滴舌法:将液体滴于患者舌尖区4?6滴,嘱患者用舌尖舔各区牙齿共一分钟,然后 漱口,观察着色的菌斑。 2. 片剂使用方法嘱患者将药片咬碎,然后用舌搅动,使牙面与药物接触,然后漱口,观察着色的 菌斑。 3. 菌斑观察 被染色的牙齿可显示菌斑附着的位置、范围。患者可用镜子或塑料口镜观察到正面 ( 唇颊侧)菌斑,牙的背面 (舌腭侧 ) 。进行刷牙后,再检查刷后菌斑减少情况,染色菌斑刷的不干净,则应再次刷牙,或配合使用其他工具,直至彻底消除菌斑为止。 (二)菌斑控制的记录和信息反馈 0Leary 设计的菌斑控制记录卡,是国际广泛采用的记录卡。 1. 记录方法包括填写记录卡的方法。 (1)凡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可在该卡有关部位的格内填写"-"画。 (2)凡未萌出或已拔除的牙齿用"x"表示缺失。 2. 计算方法 (1)被检牙的总数x 4=牙面数 (2)有菌斑的牙面数/牙面数X 100=菌斑百分率根据菌斑记录卡反映的信息,医生需不断地分析 记录卡出示的情况,具体向该患者指出 菌斑最易滞留部位和应加强清除的方法。关于菌斑控制的指标,如能达到20%以下,就属基 本被控制。 (三)菌斑控制方法 1. 物理方法 (1 )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选择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清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其对牙龈的按摩作用。最终目的是限度将菌斑刷掉,特别是牙颈部菌斑的清除。 ( 2)牙膏 牙刷和牙膏是刷牙中不可分开的两个部分,单纯靠牙医-学-教- 育- 网-搜- 集刷的洁净作 用是不够的。加用牙膏后,由于摩擦剂和洁净剂的作用,能达到应有的清除菌斑的效果。药物牙膏流行,如有防龋、消炎、止血、防酸、止痛、抑制牙石、减轻口臭等方面作用的牙膏。 (3)洁净措施良好的刷牙方法仅能去除牙菌斑 70%左右,余留的菌斑主要在牙邻面接触点以下或其他不易洁净的区域内。洁净邻面的工具有多种,常用的有牙线和牙签。 其他辅助工具:有牙间隙小刷,锥形橡皮尖等均为清洁邻面和按摩牙间乳头的良好工具。 2. 药物抑制菌斑方法 (1 )甲硝唑含漱液:为抗厌氧菌感染药,对牙周厌氧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甲硝唑在口腔中浓度达到 0.025mg%时,即能抑制常见厌氧菌,当达到3.125mg%时,放线菌也被抑制,它是对菌斑控制的有效药物。每日含漱 2?3次,对消减牙龈炎、牙龈出血、口臭、牙周炎有良好疗效,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 ( 2)洗必泰溶液:又称双氧双胍己烷溶液,是一种外用广谱抗菌剂,它能吸附于羟基磷灰石、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