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合并克罗恩病的饮食和生活指南

肠结核合并克罗恩病的饮食和生活指南
肠结核合并克罗恩病的饮食和生活指南

您父亲的饮食和生活指南

推荐患者每日摄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及必需微量元素的饮食配方,并建议在日常三餐外再添加2-3次辅食或肠内营养。总的原则是:少量分次食用平衡饮食。适当添加肠内营养比进食普通饮食安全可靠,控制病情的效果更好。

患者应该建立饮食档案,记录哪些食物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尽量回避这些“问题食物”,某些消化道症状会变得相对容易控制。

少食用或避免食用如下:

1.烤肉、熏肉、油炸食品(如西式快餐)

2.红肉(牛排等)及带皮的禽肉

3.黄油和其它动物油、人造奶油、面包酱、蛋黄酱等

4.奶制品(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则更要注意避免)

5.饮酒(啤酒、白酒、鸡尾酒等)

6.碳酸饮料、咖啡、浓茶、巧克力、爆米花等

7.未成熟的水果及生吃蔬菜(如蔬菜沙拉等)

8.产气食品(扁豆、大豆、卷心菜、花椰菜、洋葱等)

9.含麦麸较多的食品(针对有肠管狭窄等情况)。

10.辛辣食品(麻辣火锅)

其中,对于有肠道狭窄/不全肠梗阻的患者,需要进低渣饮食,避免吃粗粮、玉米饼、坚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以免食物残渣过多加重梗阻。此类患者应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对于不耐受的食物,如果改变烹饪方法可能会减少这种不耐受性,比如,如果吃蔬菜沙拉会引起腹泻,并不意味着对那种蔬菜不耐受,如果改为吃煮熟的菜,也许不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假设食用牛肉或猪肉出现脂肪泻,可以改为低脂肪的鱼肉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适合食用:

1.蔬菜(叶菜)

2.高纤食物(土豆等)

3.鱼肉(深海鱼类更好)

4.蛋类(蛋清更好)

5.橄榄油/种子油

6.水果(请削皮)/坚果

7.大米/面食

鉴于您父亲近2年体重消瘦约40斤左右,且既往有不完全肠梗阻病史,此次住院发现有慢性肠道出血。建议添加肠内营养。

目前市场上比较推荐用的两种肠内营养剂为:

1.能全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

2.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

一般肠内营养建议经鼻饲经鼻导管打入到患者胃内,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比较难接受。以上两种肠内营养剂也可口服,但是效果较鼻饲给于略差。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 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 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痿: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痿或痿的后期,如食管痿、胃痿、肠痿、胆痿、胰痿等。对低位小肠痿、结肠痿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痿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56240442.html,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胜波徐靖郝洁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临床诊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结肠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肠癌患者极易并发肠梗阻,但往往由于病症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此类病症不易发现。在临床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所需恢复时间较长[1]。 本组研究中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1.3±10.9)岁。其中6例为降结肠,7例为粘液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结肠肝曲,4例为升结肠,9例为横结肠,4例阻梗部位为乙状结肠[2]。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应的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应在12~14mmHg,并需在患者脐上留有置孔,以便观察。可在腹腔镜下对结肠癌病症位置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转移状况[3]。在病灶处的肠管与系 膜的可通过纱带进行结扎,可通过超声刀进行切断。还应分离、离断肠系膜血管的底部,对盆腔进行清扫,保护输尿管[4]。在术后全部患者均使用抗生素[5]。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复返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克罗恩病中西医论治(精)

克罗恩病 第一章概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rohn 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黏膜至浆膜,贯穿肠壁,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可累及胃肠道,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回肠型、回-结肠型和结肠型。该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亚洲国家,但近些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发病女性高于男性,表现为腹痛、腹泻、营养不良、腹部包块及皮肤和关节病变等肠外表现,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第二章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极其活跃,目前认为本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感染、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近来在西方人群中发现与 CD 易感性一致的在染色体 16q12 NOD2/CARD15 基因的三种不同编码区,然而在日本、南韩、中国多种研究中均未发现如此一致性,提示 CD 的基因背景有所不同。本病有遗传易感性,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像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等可能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感染因素 长期对于微生物感染与本病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病灶常多发生于细菌接触最多的部位,在本病患者肠粘膜中已检测出副结核分歧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麻疹病毒等及其产物,致病菌在肠道中异常增殖,改变肠道正常内环境,特别是菌群失调,经细菌及其毒素产物等反复作用下,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持续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三)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吸烟与发病密切相关。口服避孕药者患病危险性增高,与用药时间呈正比。阑尾切除者和母乳喂养者患病危险性降低。流行病学统计亚洲人群移民至高发病率地区后发病率增高,我国近年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四)免疫因素 本病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浸润,免疫激活主要限于胃肠道,且处于反应持续状态。同时有T细胞效应功能明显增强,表现为一种Th1活性增加,产生INF-γ和IL-2,介导细胞免疫,非干酪性样肉芽肿是细胞免疫的结果。由于参与免疫炎症过程中因子和介质相当多,相互作用间重要的致病因子和信息传递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病理 病变可涉及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但少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镜下肠段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界限清晰,呈跳跃状。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 粘膜面典型病变有: ①溃疡: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 ②卵石状结节:由于粘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期间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一期吻合28例,占84.8%;二期吻合2例,占6.1%;行姑息性造口或捷径吻合术3例,占9.1%。其中,7例(21.2%)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感染性休克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尤其是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的,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肿瘤及肠管的局部情况等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标签: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 急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外科急腹症中一种常见病[1]。由于结肠梗阻大多属于闭袢性肠梗阻,这种类型肠梗阻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时,肠腔内压力急剧增加,容易导致肠管破裂引起穿孔,同时,结肠内又有大量的产气菌存在,不论穿孔与否,均易形成腹膜炎,皆导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和棘手,所以对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年来,随着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良,吻合器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技术的普及等,结直肠癌在同时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可以进行一期肠管吻合,这种观点现已经基本趋于一致。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收治的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总结分析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64.8岁。共同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和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或)呕吐等急性梗阻症状,梗阻时间为8h~3d,平均2.4d。部分患者有反复腹胀、大便习惯改变、排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的既往病史。肿瘤部位,右半结肠癌13例,左半结肠癌15例,直肠癌5例;伴有肝转移2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肿瘤分期:DukesA 期2例,B期4例,C期20例,D期7例;病理类型:腺癌30例,未分化癌2例,黏液癌1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19例(57.6%),分别为高血压13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5例。 1.2 治疗方法

鉴别诊断19752

急性胰腺炎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重,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见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有胆绞痛病史,疼痛位于右上腹,放射至右肩部,墨菲氏征阳性,血尿淀粉酶升高。B超见胆囊结石、胆囊增大、胆囊壁水肿。 (3)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起发病,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 (4)急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见肠型。X见液气平面。 急性阑尾炎 (1)消化性溃疡穿孔:腹痛剧烈,诊断性腹腔穿刺为少量脓性液,未见食物残渣。 (2)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平片可发现气液平面。 (3)输尿管结石:尤其是右侧输尿管结石,易乱。突然发作的绞痛,伴有肉眼血尿或尿中红细胞。 (4)宫外孕或黄体破裂:有腹痛和腹腔内的表现,据此进行鉴别。 (5)急性胃肠炎:早期症状需鉴别,腹痛部位不定,上腹部及中腹部为多,随后常伴腹泻。 (6)急性胰腺炎:腹痛在上腹偏左,不如穿孔时剧烈,但重症胰腺炎时,可有坏死和渗出,全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重垂不适,久立后胀痛,浅静脉曲张,可出现广泛性色素成着,湿疹,溃疡。下肢静脉造影可鉴别。 2、动静脉漏:患肢皮温升高,局部可扪及震颤或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 消化道穿孔

(1)急性胆囊炎:严重时胆囊水肿、坏死,亦有右上腹痛及局部肌紧张。 (2)急性胰腺炎:腹痛在上腹偏左,不如穿孔时剧烈,但重症胰腺炎时,可有坏死和渗出,全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 (3)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道穿孔有类似表现,腹痛由剑突下转移至右侧腹,可能为溃疡穿孔消化液沿升结肠外侧沟流下造成,使直肠膀胱窝饱满。 脾破裂 1、肝破裂:也是内出血症状和体征,可有腹膜刺激征,外伤部位稍偏右,腹腔穿刺抽出血液含胆汁,体检B超可排除。 2、肠系膜血管破裂:可有腹内急性出血,但受伤部位多在腹中部。 3、空腔脏器穿孔: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引起炎症、休克有一个过程;腹腔穿刺液中有胃肠道内容物。 4、胃肠破裂:腹膜刺激征和体征,膈下见游离气体。可单独发生或与脾破裂同时存在,有腹膜刺激征。 5、肾破裂:多靠近腰背部,不是腹腔内出血,故移动性浊音(-)。 肾脏血肿 1.自发性肾血肿:多有血液系统病史,常在不自觉状态下突然出现腰部疼痛,出血量大时出现休克症状,并出现肉眼血尿,B超、CT有助于鉴别。 2、肾癌:发病前常有无痛性肉眼血尿,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肾脏B超或者CT有助于鉴别。 甲状腺肿瘤 1、生理性甲状腺肿,为轻度弥漫性肿大。 2、原发性甲亢:腺体肿大为弥漫性,双侧对称,有甲亢症状和体征。3、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均有甲状腺肿大,需鉴别。 4、颈部软组织其他肿物:如脂肪瘤。纤维瘤和血管瘤等,多在皮下结缔组织中,不随吞咽活动,可区分。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I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 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 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 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 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在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80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 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 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 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

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 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 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 于30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30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 )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 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 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 PPT10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PEG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 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米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 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 (一)一次性输注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除1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发生ARDS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术后发生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 标签:大肠癌;急性结肠梗阻;临床处理分析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易出现中毒性休克及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由于大肠癌引起的急性结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1]。本院对2006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病情尽快采取了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3~83岁,平均60.5岁;Dukes分期:B期18例,C期28例,D期16例;右半结肠癌20 例,左半结肠癌30例,直肠癌12例;腺癌50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腺癌4例,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急性穿孔;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肺病共计17例(占27.42%)。 1.2 方法 患者术前需要做好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同时术前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补充循环血量、静脉应用高效抗生素防止感染,并进行营养支持,控制好并发症如血糖、血压以及肺病和心脏病。有3例患者存在腹膜刺激征并发有急性穿孔,采取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发现穿孔部位为癌性穿孔,肿瘤位于直肠上段,采用一期肿瘤切除,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 手术方法:20例右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例患者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因盆腔广泛转移行乙状结肠单纯造口术。12例直肠癌患者中,行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5例,Dixo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5例,1例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术前合并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出现中毒

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2010年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rohn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起病大多隐匿、缓进,从发病至确诊往往需数月至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少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酷似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肠梗阻。本病临床表现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与病变性质、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发性疼痛伴腹鸣。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腹痛亦可由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此时伴有肠梗阻症状。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系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泻:亦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数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3)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4)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之一。瘘分内瘘和外瘘,前者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后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和气体排出。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见于部分患者,有结肠受累者较多见。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1.肠内营养配方: ①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应用简单、易吸收的配方; ②消化道功能完好,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 ③如结肠功能障碍,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2.输入途径: ①口服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②鼻胃管用于短期营养病人(一般短于4周),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 ③空肠造瘘用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 ④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胰腺疾病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 ⑤经胃造口管适用于长期喂养的病人。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①肠内营养的起始浓度为8%~10%,容量为500ml/d,维持浓度为20%~25%,容量为2000-2500ml/d,最大浓度为25%,容量为3000ml/d。 ②通过营养泵连续输注肠内营养液。 ③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即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也应与予冲洗,防止堵管。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必须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标准 2.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肠内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气分析、腹部B超检查。 五、变异与原因分析: 1.高血糖及低血糖:在营养支持实施的前三天,或胰岛素剂量有任何变化时,应每天监测血糖直至指标稳定。 2.血清电解质紊乱:在营养支持的前三天每天监测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3.有呕吐或EN停输2小时后胃内液体留存量>200ml者、以及神志模糊或昏迷的病人,易发生误吸。在接受EN时,采取半卧位,必要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高向东1,沈炜2 (1.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普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2.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外科,江苏苏州2150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外科近5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I期手术14例,Ⅱ期手术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术式,做好术中肠道灌洗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0424(2012)04-0328-02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肿瘤。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肠癌早期往往很难发现与诊断,而合并肠梗阻时已经是结肠癌的晚期症状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因其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出现肠梗阻症状时才到医院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被漏诊和误诊[1]。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外科近5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0例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1 89岁,平均(76.4?9.3)岁。平均就诊时间为5 h 12d,平均( 4.1?1.7)d。20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表现,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证实为低位肠梗阻。其中回盲部3例,结肠肝曲3例,升结肠2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2例。诊断均以术后病理为准,病理结果为: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7例。Dukes分期:B期6例,C期7例,D期7例。同时术前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CEA水平。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积极准备,禁食、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和减轻肠道水肿。积极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纠正低钾紊乱,术前急查血气分析,纠正酸中毒。术前行深静脉置管,积极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提高其营养状况。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部位,患者全身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决定术式。全组20例患者中行I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8例,行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和同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6例,行左半结肠切除和近端造口远端关闭术6例。 2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4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但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13例均一期愈合。有6例行Hart-mann手术,3个月后再行造瘘口回纳手术,由于转移无法切除、或全身情况太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而行永久性造瘘患者2例。20例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测定平均值为(14.2?6.4)ng/mL,其中16例大于正常值(5ng/mL)。 3讨论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也逐渐增多,该病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而肠梗阻中最常见病因为结肠癌。患者就诊时往往首先表现出腹痛,并且多以腹部四周疼痛为主,其次是腹胀,以两侧及上腹部为显著。由于是低位肠梗阻,呕吐症状出现比较晚,由于小肠逆蠕动,呕吐物常有粪臭味。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按发展快慢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是所有急性肠梗阻中 823 辽宁医学院学报 J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2Aug.33(4) 作者简介:高向东(1975),男,江苏张家港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外科学。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梗阻

第五节肠道疾病 一、克罗恩病 1、性质: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2、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3、分布特点:节段性。 4、最大临床特征:瘘管形成。 5、X线表现:纵行溃疡、裂行溃疡、鹅卵石、铺路石样。 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腹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 7、最常见的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 8、最常见的并发症:肠梗阻。 9、钡剂灌肠:线样征、肠袢分离。 10、首选治疗药物:柳氮磺吡啶。 11、活动期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加用免疫抑制剂。 12、手术治疗:并发症、持续加重。

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克隆氏病和溃疡型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1 2、临床表现:腹痛(疼痛-便意-便后缓解)、腹泻、粘液脓血便,一年以上。 3、鲜血附于粪便表面,病变局限于直肠;血混于粪便之中,病变位于直肠以上者。 4、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5、分布特点:连续性分布。 6、不易形成瘘管。 7、最常见的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诱因低钾、钡剂灌肠、抗胆碱药或阿片类;最严重的是横结肠)。 8.中毒性巨结肠后X线表现: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9.溃疡性结肠炎易癌变。 10、确诊结肠镜: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假息肉形成。 11、X线检查:毛刺状或锯齿状+小龛影。 12、治疗:柳氮磺吡啶、美色拉嗪。

三、肠易激惹综合征 1、性质:功能性肠道疾病。 2、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不影响睡眠)、排便(无脓血),精神因素使其症状加重。 3、治疗:去除诱因。 四、肠梗阻 1、病因: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动力障碍。 2、分类: 3、临床表现:痛吐胀闭+腹部体征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肠梗阻;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临床诊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结肠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肠癌患者极易并发肠梗阻,但往往由于病症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此类病症不易发现。在临床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所需恢复时间较长[1]。本组研究中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1.3±10.9)岁。其中6例为降结肠,7例为粘液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结肠肝曲,4例为升结肠,9例为横结肠,4例阻梗部位为乙状结肠[2]。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应的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应在12~14mmHg,并需在患者脐上留有置孔,以便观察。可在腹腔镜下对结肠癌病症位置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转移状况[3]。在病灶处的肠管与系膜的可通过纱带进行结扎,可通过超声刀进行切断。还应分离、离断肠系膜血管的底部,对盆腔进行清扫,保护输尿管[4]。在术后全部患者均使用抗生素[5]。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复返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10例患者疗效显著,6例疗效较好,6例疗效一般,1例疗效较差,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6例患者疗效显著,4例疗效较好,9例疗效一

肠癌晚期肠梗阻怎么办

肠癌晚期肠梗阻怎么办 肠癌晚期患者在晚期癌肿瘤增大会出现肠癌梗阻,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那么他的晚期表现都是什么呢? 直肠癌的症状在晚期主要有下面几个表现: 1、直肠癌的症状是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 2、直肠癌的症状比较明显,常在直肠黏膜上出现大的肿物,在直肠指诊时已能触及。身体其它器官出现衰竭症状。 3、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直肠癌的症状。 4、直肠癌的症状还多可触及肿块,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 肠癌晚期肠梗阻怎么办?在临床上肿瘤性急性肠梗阻并非是因肿瘤增生完全阻塞肠腔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肿瘤造成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局部发生炎性水肿、

食物堵塞或肠道准备给予甘露醇等诱发。 大肠癌所致肠梗阻的处理原则: 1、I期治愈性措施: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尚能根治性切除,无显著I 期肠吻合不利因素者。 2、Ⅱ期不治愈性措施:应强调力求使肿瘤切除手术置于I期手术中,Ⅱ期手术仅是肠道连续性重建的内容,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有根治性切除机会但有显著I期吻合不利因素者。 3、减少肿瘤负荷措施:对于原发灶尚能切除但无根治时机者,应力求切除原发灶,酌情行I期肠吻合或肠造口术。 4、缓解症状措施:对确无肿瘤切除时机者,酌情行分流术(肠吻合)或肠造口术以缓解肠梗阻症状。 5、晚期肠梗阻均因为肿瘤发展增殖阻塞肠道引起的,因此需要从根源解决。D 组分对于预防梗阻,从根源缓解梗阻都有帮助,它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健脾益气,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消化内科鉴别诊断

1.胰头癌:岀现临床症状多为晚期。上腹饱胀不适和上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亦 可出现黄疸、消瘦、乏力。进行性黄疸为本病的特点。少数病人伴有糖尿病,可能是胰管 梗阻或胰岛破坏所致。化验检查示血胆红素升高,以直胆升高为主,肿瘤标记物CEA、CA199可升高。B超可检岀直径在2cm以上的胰腺癌,内镜超声检查(EUS)检查能发现直径在lcni以下的小胰癌。CT检查能较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肿瘤的位置。MRCP能显示胰胆管梗阻的部位和扩张的程度。 2.壶腹部癌: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末端、Vater壶腹部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 早期即可出现黄疸,黄疸深浅呈波浪式变化是本病的特点。亦可岀现消化道岀血、腹痛、 食欲减退、腰背部疼痛、体重减轻、周身乏力、陶土色粪便、恶心、呕吐等症状。化验检 查示血胆红素升高,以直胆升高为主,肿瘤标记物CEA、CA199可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胆 总管扩张。B超及腹部CT提示胆道高位梗阻,考虑胆管癌。患者冠脉搭桥术后,不能行MRCP,可行腹部CT+胰胆成像明确诊断。必要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 3.贲门类癌:类癌于胃、十二指肠、食道发生率低,可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 化道岀血及皮肤潮红、肠鸣音活跃;里急后重等胃肠症状,也可岀现小气管痉挛等呼吸道症状、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症状等。该患者无以上不适,病理不支持该诊断。 4.贲门癌:病变较早时症状可不明显,随着病变的进展,可有上腹隐痛不适、吞咽 困难或进食梗阻或上消化道出血;X线锁餐检查示贲门部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等改变; 胃镜检查加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 5.肠易激综合征:常有反复发作的左下腹痫病史,痉挛性便秘型以便秘、腹胀表现为主,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暧气、恶心、心慌、气短、胸闷、面红和手足 多汗等自主神经不平衡的表现;体征不明显,疼痛时可在左下腹触及痉挛的肠襟。该患者无腹痫、大便习惯改变。仅有腹胀症状,胃镜明确为贲门隆起性病变。不考虑此诊断。 6.食管癌: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或有咽下梗噎感、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 感、胸骨后闷胀不适、暖气,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 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晚期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痫。中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晚期症状逐渐加重,由不 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可有嘶哑、呃逆或膈神经麻痹、气急和呛咳、致命性岀血及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消瘦、贫血、脱水、黄疸、腹水、营养不良、恶病质 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后可行胃镜检查以明确。 6 (2) ?食管癌:患者老年男性,进食后哽噎感,应考虑食管癌可能。食管癌症状可 表现为进食异物感、胸骨后不适,病程中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特点,领剂食管造影可见管腔充盈缺损或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30例,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3.33%),行择期手术54例,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70%);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5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35例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3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32例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及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等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在围手术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obstruction with colon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84 patients of obstruction with colon cancer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84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cy surgery in 30 cases, 10 of them w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33.33%), 54 patients were elective surger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 patients (3.70%); emergency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lective surgery (P<0.05); 50 patient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underwent stageⅠtumor resection anastomosis in 35 cases; 32 cases of 34 case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stageⅠtumor resection anastomosis.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of obstruction with colon cancer should be correctly grasped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and do the nursing of the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minimiz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improve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Key words] Colon cancer; Obstruction; Surgery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提高,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案,临床中具体的手术方式有较多种,为探讨手术治疗该病的方法及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一般有哪些

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一般有哪些 *导读:对于克罗恩病,相信大部分人都觉得非常的陌生,从而忽视了对其的治疗。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表示:克罗恩病是一种…… 对于克罗恩病,相信大部分人都觉得非常的陌生,从而忽视了对其的治疗。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表示:克罗恩病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该疾病不但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克罗恩病并发症有这些: 1.克罗恩病可合并肠瘘(内瘘或外瘘)。内瘘指病变肠段与其他肠段、膀胱、输尿管、阴道或尿道等处形成交通;外瘘是指病变肠管与体表皮肤相通。合并肠瘘的患者常有腹腔脓肿,出现发热、腹痛和腹部包块。 2.肛周病变如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克罗恩病常见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是因为反复的肛周脓肿、肛瘘或肛瘘手术后伤口经久不愈而就诊,经检查才发现为该病。许多患者出现肠腔狭窄或形成肠梗阻,梗阻部位多位于末端回肠,其次为结肠或十二指肠,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有可能改善狭窄症状,但大部分狭窄和梗阻最终需要外科治疗。 *此外,克罗恩病并发症还包括: 1.约20的患者可有肠外表现,口腔溃疡常反复发作;眼部症

状包括视力模糊、流泪、眼部烧灼感和瘙痒感、疼痛、畏光、眼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可导致失明或角膜穿孔,最常见的为表层巩膜炎,其次为葡萄膜炎。 2.皮肤病变中结节性红斑和脓皮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四肢末端,其他的皮肤病变包括丘疹、白塞氏病、牛皮癣、白癜风等;骨关节病变以强直性脊柱炎较多见,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3.肺部病变可表现为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胆系统病变可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脂肪肝、肝硬化等。此外,长期的病痛还可能使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症状。 专家提醒:不但克罗恩病本身会给病人带去诸多伤害,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对病人的威胁更大,因此,一旦确诊患病,早日接受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千万不要听信一些偏方而盲目治疗,避免让病情恶化。

克罗恩病的肠狭窄与梗阻的处理

·228·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年6月第8卷第3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June 2014,Vol.8,No.3 ·综述· 克罗恩病的肠狭窄与梗阻的处理 张秋雷 江从庆 钱群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4.03.012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中部医疗中心肠病重点专科 通讯作者:江从庆,Email: chq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56240442.html, 【摘要】 克罗恩病是一种肠管慢性炎症,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常见病变部位在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约三分之一的克罗恩病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肠狭窄及肠梗阻。本文综述了手术、内镜球囊扩张和肠道内支架术及腹腔镜技术在处理克罗恩病肠狭窄与梗阻中的进展。 【关键词】 克罗恩病;肠狭窄;肠梗阻;治疗 Treatment for the intestinal stricture and obstruction in Crohn's disease Zhang Qiulei, Jiang Congqing, Qian Qun.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Congqing, Email: chq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56240442.html, 【Abstract】 Crohn's disease(CD)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at can affect the entire digestive tract. The most common lesion of CD is terminal ileum and right hemicolon. The intestinal stricture that occurs in the course of about one third of the patients with CD often leads to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surgery,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and intestinal stent insertion, and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 intestinal stricture and obstruction of CD . 【Key words】 Crohn's disease;Intestinal stricture;Intestinal obstruction;Treatment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由于肠管的慢性炎症常导致肠管纤维瘢痕形成,易引起肠腔狭窄,其最常见病变部位在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因肠管狭窄程度及范围不同,常出现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其中多为慢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少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处理克罗恩病肠狭窄与梗阻中的进展。 一、小肠、十二指肠克罗恩病 大部分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病变呈节段性,部分患者术后复发需再次甚至多次的肠段切除,故肠切除范围、切缘的评估是外科医生所关心的首要问题。在小肠克罗恩病肠狭窄和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肠管。术中可通过肉眼评估正常的肠管边界,一般2cm 肉眼安全切缘即足够。术中肠镜的应用可更精确地确定病变肠 管,指导切除范围。一些研究发现,术中组织(冰冻切片)切缘组与肉眼切缘组相比,患者术后复发和再手术率无明显影响。Fazio 等[1]进行的一项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短切缘组(2cm)和长切缘组(12cm)(肉眼切缘)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式上,狭窄成形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其优点在于避免肠管切除、保留肠管组织且能安全、有效地解除肠梗阻症状。目前推荐的手术适应证包括以下5点:①弥散分布的小肠多处狭窄;②既往曾切除超过1 m 小肠的肠狭窄;③表现为肠梗阻的克罗恩病快速复发;④并存短肠综合征的肠狭窄;⑤非蜂窝组织炎性纤维化狭窄。禁忌证包括:①小肠穿孔;②蜂窝组织炎、肠内外瘘;③一小段肠管内的多发狭窄;④靠近肠切除部位的狭窄;⑤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0g/L)[2]。临床常用的狭窄成形术包括Heineke-Mikulicz 狭窄成形术、Finny 狭窄成形术及侧侧顺蠕动狭窄成形术(side-to-side isoperistaltic strictureplasty, SSIS)。 1. Heineke-Mikulicz 狭窄成形术:对于较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