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练习题

肖邦故园练习题
肖邦故园练习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1.第①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答案:为了说明肖邦故园所在地朴素的特点,同时使其与“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形成对比,表现肖邦音乐的价值。【解析】散文中,景物的描写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的,要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应联系肖邦的音乐创作和他的爱国情怀,“瘠薄的土地”“平原小道”“麦草覆盖的屋顶”都体现出“简朴”“清寒”的

特点,这正体现了肖邦音乐的特色,同时也和下文构成对比,以突出肖邦音乐。

2.第③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朴素、淡雅;持久、深沉。3.第④段中“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共同的色调,是这片土地滋养了肖邦音乐中的乡土情结。

4.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答案:异国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所产生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净化了儿时之国的画面,但在肖邦生命的末日,故乡的朦胧景色又回到了他的心中,对那片土地的情感也就熔铸进他的音乐中。

二、阅读课文“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至结尾,完成5~7题。

5.文中多处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音乐来比喻景色,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肖邦的音乐受过故园风物的滋养,故园的风物中有音乐的余韵。

6.写秋天的一段,结尾说:“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我们”理解的那个人郁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听着婚嫁的小提琴曲,走在林阴小道上,踩着沙沙作响的树叶,这一切令人思绪万千,耳边回荡起音乐的旋律,这是多么美的享受,但肖邦

不能重温这故园温馨的一切,所以郁闷。

7.为什么说故园的“一切都成为往事了”“只有音乐长存”?

答案:受过故园风物陶冶的肖邦的音乐,以其高超的艺术价值,永远回响在人们的耳边,回响在故园的风物当中,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和膜拜,所以这样说。

【素能综合检测】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__________;夏天,树木欣欣向荣,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__________,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①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

②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

③亭亭玉立④青翠欲滴

⑤遍野金黄,雾缭烟绕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

⑦四野茫茫,白雪覆盖⑧大雪覆盖,粉妆玉琢

⑨像姐妹般排列成行⑩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A.②④⑤⑧⑨

B.①③⑥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⑦⑨

【解析】选A。根据季节景物的特点和上下文的衔接关系组织答案:春天丁香盛开,选②;夏天的树木多,所以是欣欣向荣,只能选④;同理可得出答案A。

苏教版高中语文高一 讲练测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苏教 版必修3 课题:《肖邦故园》课型:新授时间:2014年2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 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走近肖邦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 岁学习作曲,8 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 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 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 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 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 1927 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2、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 ) 茕茕孑立()() 瘠薄( ) 缱绻 ( )( ) 命运多舛( ) 天籁( ) 簌簌( ) (2)、词语解释养尊处优夙愿茕茕孑立缱绻命途多舛经年荒诞不经 二、初读文本,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 ---- 段): (二)、( ---- 段):

肖邦故园 教案

一、导入课文 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 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 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肖邦故园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 【学习目标】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进 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学习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 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 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1918 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 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 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 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 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 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 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 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 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 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预习思考】 (1)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 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一、自学评价 基础字词 马厩 jiù夙愿 sù通衢大道 qú茕茕孑立 qióng jié瘠薄 jí bó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玲珑剔透(tī) 天籁 lài 簌簌 sù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li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二、文本研习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 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 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 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肖邦故园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马厩(ji)掳(lǔ)掠庇(b)护茕茕孑(ji)立 B. 通衢(q)烙(lu)印瘠(j)薄命途多舛(chuǎn) C. 夙(s)愿缱绻(quǎn)天籁(li)玲珑剔(tī)透 D. 俏(qio)丽教诲(hu)簌簌(s)怏怏不乐(y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糅合风驰电掣招摇撞骗相辅相成 B. 枯燥阿谀奉承凤毛鳞角斩露头角 C. 搔扰既往不咎老奸巨滑休养生息 D. 编缉仗义执言返璞归真自立更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4.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就是把主人公置身于这样一个雨、夜、光构成的世界之中,从这个人物身边的环境,我们可以感到一种浓浓的抒情气氛扑面而来。 B. 火灾、掳夺,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群。 C. 车长说:“拉猛了不行啊,要这样——慢慢地拉——一千克——一千克的减”。 D.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5.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大中的一个,他的作品__为欧洲的音乐增辉,__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__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__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A. 不仅而且又是因此 B. 不仅更是所以因此 C. 既然也还是所以 D. 因为所以又是因此 [分析理解] 6.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 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 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学习这篇课文,弓I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对教学作这样的设计:

1?课文篇名涉及“故园” ?那么就安排首先看看肖邦的故园是怎样的,与他的音乐创作 有何关系。这个部分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以肖邦的钢琴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慢慢欣赏课文中关于故园景色的描写,将四季的美景与音 乐结合在一起。这是理解肖邦音乐的第一步:抓住外在的景对人的影响,品读其中的真意。 2 ?抓住人物与故园的关系,通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多种身份的肖邦?明确他的 一颗爱国心;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研习文本. 把握肖邦与故园的关系,层层深入理解故园的 深刻内涵。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 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蓝子《波兰舞曲》?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谧的波兰平原,可是你们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的时候只有7岁。 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 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一一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 二、走近肖邦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xxxx职专中专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xxxx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章,掌握疑难字词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各文体的写作特点,能读懂文言文,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有一颗细腻的心,体会生活中的丝丝温暖养成阅读与写作的好习惯。(这两种方式最有助于释放心灵) 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冷漠和理性的社会中感受到“善”静默而巨大的力量。 三、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职业中专的文化课没有过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应该把全部的力量放在素质教育上。只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而语文这门课具有先天的优势——学语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气质,让他们善于听、说、读、写,以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语文课不仅是文化课,它也是一门德育课,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品味生活中淡淡的馨香,让心灵变得多彩、敏感、有活力。这本教材具备以下特色: 1、结构新颖,体现职教特色。 设置“古典诗文诵读”,建立诵读系统,以古汉语精品固其本;设置“现代诗文阅读”,建立阅读系统,以现代汉语精品立其标;设置“实用语文操练”,建立操练系统,以现代汉语实用交际语言通其用。

2、以学生为主体,“教本”“学本”统一。 (1)结合具体课文,指点学习方法。 (2)提供范例,可旁批可点评。 (3)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4)适应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品诵结合,突出语文感悟。 (1)着力于文本品读,重在出声地读。 (2)着力于语言积累,积累好词好句。 (3)着力于语文操练,形成语文应用能力。 4、练习设计,符合文本学习规律。 为体现职业性强的特点,每篇课文后均设置“主旨把握”、“语言品味”、“义理探究”三个题干并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以树立其职业意识,培养其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提升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我校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学生成了“低头一族”睡觉者居多。常常是老师提问,学生沉默,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很多遍,学生仍是茫然,课堂成为老师的独幕剧,偶尔有少数学生在语文课上玩手机,听歌等与语文不相关的活动,这显然与当前的语文课堂正常教学背道而驰。 从学生角度来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基础薄弱。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积累很少,少数学生还不如小学高年级的的学生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也较差:从学生的“写”来看,字迹潦草,规范书写的不多;习作时,能按要求表达的不多。在“说”方面,学生能力最差:平常交流用方言,在课堂上发言也常用方言,即使是普通话,也有很浓家乡的方音,这对学生将来面试、外出就业来讲很难与人有效沟通。(2)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厌学语文,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学习导向。很大多学生表示读中学时即存在语文偏科现象,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3)语文素养与高中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相差甚远。我所在任教的

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______,______,学于余。(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5)______,金块珠砾,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6)古人多喜借酒抒发情怀,李白“举杯邀明月”表现了他的豪放,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则表现了他的旷达。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宋武帝刘裕驰骋沙场、有吞灭强敌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惆.(chóu)怅粗犷.(kuàng)一刹.(chà)那玲珑剔.(tī)透 B. 打夯.(hāng)缱绻.(quǎn)胳.(gē)肢窝强.(qiǎng)词夺理 C. 扳.(bān)机毗.(pí)邻胡子茬.(chá)按捺.(nà)不住 D. 召.(zhāo)唤廿.(niàn)七金麦穗.(shuì)大笔如椽.(chuán)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 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要使我们正视人生 B. 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 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了 C. 冰销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 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D. 肖邦故园成了波兰人朝拜的胜地、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 家都把造访此地看成自己的夙愿 4.阅读下面文字,选出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戴望舒推崇后期象征派诗人保尔?福尔,称其诗“像生活一样,像大自然的种种形态一样”。他因《雨巷》名噪一时 ....,却一度并不珍视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诗,总觉得穿的是别人的鞋子,并私下里开始了转变,从《雨巷》的古典精致转向《我的记 忆》的日常琐碎。而卞之琳最善于从平常意象中开掘 ..人生哲理,多用一种平淡亲切的叙述性笔调呈现意象,如“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寂寞》),“蝈蝈”与“夜明表”对置,成了儿时与成年、乡间与都市两种生存状态与生命形态的象征。 古往今来,生同逆旅,无论 ..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是平常的生活化意象, 一经现代诗人艺术淘洗,所呈现的皆是现代意义的人生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熏染 ..出现代理性美与诗情美。 A. 名噪一时 B. 开掘 C. 无论 D. 熏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下面是由出guo的肖邦故园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

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高二语文学案:1.1.3《肖邦故园》(苏教必修3)

《肖邦故园》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易错音字、多音字、难读字)。 冰雹轻俏涨满咆哮万卉汲双颊汀氛围迸发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烙印天籁 簌簌命运多舛玲珑剔透估量狐裘窒息 二、辨别字形。 层峦叠()翠锦(b o nl a)晨(x i)林()道(li a ny 1 (liao)望飞流急(tu m)()耳欲聋()聋发聩富丽堂()张()失措兵()马乱养尊处()(e)运(e)梦不容()疑雾()烟绕无几 历尽()桑孤苦()粉玉琢乔()打扮遮()浮想心荡神() 三、解释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 寥寥无几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曾几何时 四、整理文学常识资料,并填空。 1.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舒曼把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 ”,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嘱咐。 2?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作品有 、等 五、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 —2段): 第二部分(第3 —8段): 第三部分(第9 —12段): 第四部分(第13 —19段): 第五部分(第20 一27段): 2?摘录文本中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并赏析。 3.文本中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两个问题。 课后练习 常规作业:读书、练字、练笔、摘录笔记。 一、巩固练习。基础知识部分。 1.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肖邦故园如今已经成为、、、、。 2.肖邦故居有、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的联系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密切联系,正如文中所说: 4.人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是因为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docx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故园景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和爱国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 2.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沟通起来,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序曲 1.《菊花台》为背景音乐 板书课题 二、新课分析 第一篇章美丽的故园 明确:主要在课文的后几节。

背景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自己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明确: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 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 F 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 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 或许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像一片开阔地, 可以死去多年但好像刚刚才走开。 这也就是所谓的“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 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此中的真意,是欲辩已忘言了。 第二篇章故园情几许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因为我们都躺在它的 怀里,和它融为一体了。而艺术家的创作,跟曾经的景有着更加密切 的联系——深深的烙印,所以要理解肖邦及他的音乐,就要理解他跟 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 那么我们走进“钢琴诗人”——肖邦,来看看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与波兰,与故园之间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哪些内容提到? 明确:文中第 9 段―― 11 段。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年级高一学科高一执笔人审核人 编号004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 课题肖邦故园 【导学过程】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伶仃()给予()掳掠()缱绻()涟漪()马厩()灰烬()婆娑()夙愿()狐裘()雪橇()通衢() 庇护()茕茕孑立()馨香()乖舛()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玲珑剔透: 渊源: 柔媚: 通衢大道: 夙愿: 缱绻: 命途多舛: 荒诞不经: 3、归纳段落大意 4. 归纳中心思想 5. 归纳写作特色 6、重点研习 1. 开头两段追溯了肖邦故园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变化? 2. 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3. 说说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4.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5. 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③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④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⑤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国》) 1. 第②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2. 第④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10. 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2)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11. 第⑤段说“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 【课后反思】知识盘点及心得感悟

肖邦故园教案2篇

肖邦故园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

肖邦故园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2、篇章2:肖邦故园教案 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 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目录(含各个版本)

高一语文必修一目录(含各个版本) 人教社版 目录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江苏版 目录 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相信未来食指 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 致橡树舒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回旋舞保尔·福尔 雨巷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错误郑愁予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月是故乡明 想北平老舍 我心归去韩少功 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 前方曹文轩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神的一滴梭罗 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赤壁赋苏轼 延边版

目录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2 诗两首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阶段性检测(一) 第三单元

中职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带答案)复习进程

中职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带答案)

2018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薄(bó)膜泯(mǐn)灭水泵(bèng)抱厦(shà)厅 B.摇曳(yè)涕(tì)泣荆(jīn)棘毡(zhān)笠 C.开辟(bì)彳(chì)亍搀(chān)扶徒(tú)步 D.酒馔(zhuàn)降(xiáng)服菜圃(pǔ)永葆(b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刚毅咀嚼不屑一顾威逼利诱 B.盎然辨护文彩精华无与伦比 C.璀璨促狭望帝啼鹃粉妆玉琢 D.昭然跻攀寥寥无几苌弘化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老师想尽办法提高我们的成绩,真是煞费苦心 ....。 B.接连几件事都不顺心,他心里如蓬生麻中 ....,乱极了。 C.写文章,不一定要把话写尽,含蓄一些比一览无余 ....更好。 D.十二亿中华儿女筑成的血肉长城固若金汤 ....,牢不可破。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大概东洋艺术重( ),西洋艺术重(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 ),西洋画重( )。 A.主观客观神韵形似 B.客观主观形似神韵 C.客观主观神韵形似 D.主观客观形似神韵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震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B.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九课肖邦故园

李云迪2014欧巡纪念肖邦波兰第一夫人亲临捧场 3月1日,为纪念肖邦诞辰204周年,钢琴家李云迪在肖邦的故乡——波兰华沙的爱乐大厅举办了“肖邦生日音乐会”独奏音乐会。李云迪作为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门票一经开售即被抢空,可容纳上千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波兰总统夫人、总统府几位高级政要及中国驻波兰大使亲临现场,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第一夫人还特意向云迪求取了一张他亲手签名的新专辑《王者幻想》。 演奏曲目除了经典的肖邦《降B小调夜曲》和《降E大调夜曲》以外,还有颇具纪念意义的《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该作品曾是李云迪在2000年获肖邦钢琴大赛冠军时的参赛曲目之一。此外,李云迪还演奏了新专辑《王者幻想》中的舒曼《幻想曲》,以及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最后加演的中国乐曲《彩云追月》,得到波兰第一夫人的盛赞。 演出结束后,李云迪随即进行了新专辑《王者幻想》的现场签售,观众排起了长队,场面火爆。 简介 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他出生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的家庭,早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他在诗歌 和小说两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品 《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等。 评价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此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在国外,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成为波兰的“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19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便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写了这篇文章,追述肖邦不平凡的一生,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深沉的爱。 1.肖邦 肖邦(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音乐天才肖邦 肖邦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音乐天赋,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钢琴。肖邦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衣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用来敲打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肖邦7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经常应邀去为贵族演奏。在他10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他演奏后,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西欧。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作品来,让老师替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里学习了作曲和其他课程,在此期间他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7岁时,他最终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组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469-62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组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组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组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计划 这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二学期,在终结上学期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整体思路: 1、认真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整体把握教学要求。 2、认真参加新教材的培训,领会课改的精神,落实教学内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力求体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二、主要活动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制作教学课件。对于新教材的备课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做好收集和整理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材教学以外,引进古今中外至文、时文的教学,尤其是加强古典诗文的诵读,以适应高考改革的趋势,夯实学生文学功底。每两周辟出一节课让学生自主、自由的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布置每周摘抄不少于1000字的任务,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写作教学,划不少于6次课堂作文及指导。 2、认真参加学习交流,观摩校内外的公开课,组内教师的研讨课,争取机会参加研讨课的教学和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挂牌听课活动。 3、精心准备和落实拓展型课,研究性课和语文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语文相关的竞赛活动。 4、积极投入教科研,争做学者型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任务,争取有省级以上论文获奖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