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高尚的人格魅力;

2,初步体验用文字描绘音乐。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给出肖邦画像,无任何文字介绍。“这是肖邦的画像,请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绘肖邦的肖像。”(生:高挺的鼻梁,黄而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庞。”)“很好!我手里有名人描写肖邦的语言片断,给大家读一读。‘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写的。另一位,‘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这是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写的。”

“我觉得这两位名人比刚才那位同学描绘得细致传神。名人之所以比我们描写得细致而传神,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对肖邦有较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地认识一下肖邦。”

二、肖邦的文字介绍:

“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六岁就写诗,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二十九岁后流亡法国,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指名朗读。

“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看来,大家对肖邦有了比开始更多的了解了,可我有了一个问题,肖邦为什么就一点一点地长成肖邦了呢?为什么没长成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呢?下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肖邦故园,去探讨肖邦人生的起点。”

师随手板书——肖邦故园。

三、解题

师指着板书——肖邦故园,问:“‘故园’什么意思?”

(家乡)“对,平时同学们写家乡的作文都是写自己的家乡,那为什么作者不写自己的故乡,而写肖邦的故乡呢?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们先来看看肖邦故园有哪些特点?课下大家都预习了,再看一看课文,整理一下。”

四、感知

师同步打出课件:肖邦故园有什么特点?学生看课文、思考、整理。师在过道里来回走动着查看学生整理的情况。稍等片刻,让生表达交流。

简陋、清寒朴素、淡雅毫不招摇(表面特点)

持久、深沉(深层特点)

五、激疑(一)

“如此看来,肖邦故园并不美,和我们的老家差不多,但不管家乡如何,人们都会热爱自己的家乡的。的确,故乡不美,但如果是自己的,仍热恋她、爱她,但肖邦故园是肖邦的,作者伊瓦什凯维奇为何要写它呢?师同步打出课件: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作家的思维都是严密而深刻的,大家来猜一猜作家的心事。”

(“表达作者对肖邦的敬仰。”/“故园对肖邦的重要性。”/“说明故园对肖邦音乐的关系。”)明确:“作者的意图就是探讨肖邦是怎样长成肖邦的,也就是揭示肖邦故园与其音乐创作的关系。那么,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4至13自然段,解决这个问题。”师同步打出课件: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郎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表达交流。

参考1“第8自然段,这片土地的景色是肖邦最理想的序曲。第12段,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参考2:“第四段,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明确:打出课件参考答案:第四段,略

过渡:“我们写作文经常写自己的童年经历。一个人童年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会对他的生活、性格、思维产生很大影响。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无论童年记忆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受事件的影响才变得更重要,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都是最有意义的因素。”

总结同时打出课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不仅如此,肖邦故园还孕育了肖邦音乐的艺术风格。【心得】“肖邦故园与肖帮音乐的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侯老师解决得非常好,这个问题不是老师明确提出的,而是通过激疑法让学生自己生成的。

五、激疑(二)

过渡:“肖邦故园真是太神奇了,是不是肖邦出生在这儿,就长成了艺术大师?如果这样的话,我要建议校长,把我们学校搬到肖邦故园去,那么我们就都成了艺术家。”“那么,肖邦成为令人敬仰的艺术家的原动力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9—12自然段讨论这个问题。”(生讨论。表达交流。)

明确:课件内容:第10自然段,他在信中写道:“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总结:“肖邦故园只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特定的人生经历也只是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或灵感。真正激励他创作的不朽动力是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这种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有人或许会提出肖邦创作的动力还有他的天赋。我认为天赋是肖邦成为艺术家的重要方面,却不是根本动力,天赋可以让他成为艺术家,但如没有爱国情感就绝不会成为一个让人景仰的艺术家,天赋是诺亚方舟,爱国情感就是舵手,只有爱国情感才是肖邦成为一个让人景仰的艺术家的原动力。正是爱国情感,使肖邦具有了崇高人格。)

六、延伸与拓展

过渡:“因为肖邦的音乐,使肖邦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因为肖邦,肖邦故园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肖邦故园,看看故园有哪些故事发生着?请同学们自由郎读14至19自然段。”生自由朗读,师巡视了解。学生表达交流。

明确:如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里涌来,房前屋后往往挤满了听众,人们在发愁或失落时去肖邦之家去听周末音乐会等,

师总结:“看来肖邦对人们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对人们有巨大的影响。肖邦故园已不单纯是肖邦故园,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是说肖邦故园现在对人们有了意义和影响,那么具体是什么呢?”

课件内容:

肖邦音乐:是清流源泉

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是波兰民族最坚韧的纽带

是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

七、审美与情感

过渡:“肖邦音乐没有因肖邦生命的终结而流止流淌。肖邦故园也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萧条,怀着对天才的景仰,对祖国的热爱,作者把本来不美的肖邦故园描绘得如诗如画。这是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下面请小声读20——27段,欣赏肖邦故园的景色。”生小声读。

“肖邦曾说:‘我的生命是一部没有开端而具有忧愁结尾的插曲。’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影响了肖邦一生最动听的旋律。思索这几部分景物描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明确:春:轻盈温柔夏:悠扬清丽秋:忧伤深沉冬:悠远悠长

“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选一段读读。”(师为生配上轻音乐。)

八、作业: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其音乐结合起来的?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写成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文字。(每组一小节,下节课交流)

九、结尾

打出课件:肖邦雕塑。

过渡:“一位天才,一位艺术大师渐行渐远,他的作品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舒曼在纪念肖邦时曾说:

Genttemen,please salute with your hats,to a ginius!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

而我要说:努力吧,同学们,你们都将成为中国的肖邦!”

苏教版高中语文高一 讲练测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苏教 版必修3 课题:《肖邦故园》课型:新授时间:2014年2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 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走近肖邦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 岁学习作曲,8 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 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 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 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 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 1927 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2、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 ) 茕茕孑立()() 瘠薄( ) 缱绻 ( )( ) 命运多舛( ) 天籁( ) 簌簌( ) (2)、词语解释养尊处优夙愿茕茕孑立缱绻命途多舛经年荒诞不经 二、初读文本,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 ---- 段): (二)、( ---- 段):

肖邦故园 教案

一、导入课文 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 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 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肖邦故园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 【学习目标】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进 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学习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 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 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1918 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 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 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 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 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 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 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 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 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 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预习思考】 (1)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 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一、自学评价 基础字词 马厩 jiù夙愿 sù通衢大道 qú茕茕孑立 qióng jié瘠薄 jí bó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玲珑剔透(tī) 天籁 lài 簌簌 sù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li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二、文本研习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 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 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 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

《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教案

《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借助大量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自信,以及自信的重要意义. 2、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生活中的现象,善于挖掘事物中隐含的积极因素的习惯和能力. 4、帮助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自信的故事. 2、学唱歌曲《相信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讲关于一头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头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过去一次次的失败告诉它不行.其实它现在真的不行吗? 教师:大象的不自信,在我们许多同学身上也看到了.今天我们主题班会的主题就是《我自信,我成功》.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能有所收获,真正地感受自信的魅力. 【设计意图】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本次主题班会的兴趣. 二、交流谈话,认识自信: 1、小调查:师:你们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找到优点的同学起立并把自己的优点大声说三遍 交流:说说自己说完三遍优点后的感受 2、帮不自信的同学找优点:

分小组选出每个小组你们认为最缺乏自信的同学 小组其他成员帮他找优点并把找到的优点告诉他 请没自信的同学说说自己听到别人给自己找到的优点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班里情况 三、列举事例,感受自信: 教师导语:同学们,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信,往往会创造一些奇迹.古往今来,很多人因为自信而成功! 1、看课件中的故事:《握住自信》 谈谈自己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或想法 2、学生讲自己课前收集到得关于自信的故事 谈谈自己听完这么多故事后想说的话 3、学生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周围人身上的关于自信的故事 谈谈自己听完故事后想说的话 小结: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充满自信! 4、导语:不仅如此,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简单的小事,都需要我们拥有自信. 看视频:《小鹰学飞》 谈谈自己看完故事后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自信的重要.在这些事例中有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也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周围人身上的故事;有因为拥有自信而成功的正面事例,也有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的事例.最后借助《小鹰学飞》的故事加以深化,旨在告诉学生:成功之路上肯定会有失败,面对失败应该不气馁,不放弃,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四、游戏导航,感悟自信: 小游戏:“掌声响起来” 游戏的规则:所有同学估计一下自己在10秒钟鼓掌的次数会是多少.然后测量自己10秒钟里实际能鼓掌的次数. 教师小结:人类的潜力无限,只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设计意图】借助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有肯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总会成功.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马厩(ji)掳(lǔ)掠庇(b)护茕茕孑(ji)立 B. 通衢(q)烙(lu)印瘠(j)薄命途多舛(chuǎn) C. 夙(s)愿缱绻(quǎn)天籁(li)玲珑剔(tī)透 D. 俏(qio)丽教诲(hu)簌簌(s)怏怏不乐(y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糅合风驰电掣招摇撞骗相辅相成 B. 枯燥阿谀奉承凤毛鳞角斩露头角 C. 搔扰既往不咎老奸巨滑休养生息 D. 编缉仗义执言返璞归真自立更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4.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就是把主人公置身于这样一个雨、夜、光构成的世界之中,从这个人物身边的环境,我们可以感到一种浓浓的抒情气氛扑面而来。 B. 火灾、掳夺,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群。 C. 车长说:“拉猛了不行啊,要这样——慢慢地拉——一千克——一千克的减”。 D.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5.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大中的一个,他的作品__为欧洲的音乐增辉,__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__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__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A. 不仅而且又是因此 B. 不仅更是所以因此 C. 既然也还是所以 D. 因为所以又是因此 [分析理解] 6.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优质课《泡泡飞呀飞》的教学案例

优质课《泡泡飞呀飞》的教学案例 优质课《泡泡飞呀飞》的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泡泡飞呀飞》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0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通过组织学生玩、吹泡泡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影射和颜色的变化,欣赏泡泡的美。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创作,表现自己的构思。 教学理念: 《泡泡飞呀飞》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主要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本课利用儿童喜欢的游戏方式来发展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并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认识美术,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播为目的,而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积极去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并在活动中去发现艺术美、去创造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学生喜欢的玩具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哦!是一把枪!(拿出泡泡枪) 师:不过,这枪可没有子弹。那它射出的是什么呢?(师试玩)生:泡泡。 师:对了。是一串串的泡泡!你喜欢吹泡泡么?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泡泡,画泡泡,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课题:泡泡飞呀飞。 二、学习新课: 1、做“吹泡泡”的游戏: 师:同学们都吹过泡泡了,谁能来说说你记忆中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齐答)是圆的。 师:泡泡真的只有圆形一种吗?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了的泡泡工具再观察(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泡泡被风一吹会变瘪的这一现象)。 生:有半圆的、8字形的、弯弯的…… 师:我们再来吹一次观察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 师:对,因为光照的原因泡泡是五颜六色的。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吧!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吹一个最大的泡泡,然后

肖邦故园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 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 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学习这篇课文,弓I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对教学作这样的设计:

1?课文篇名涉及“故园” ?那么就安排首先看看肖邦的故园是怎样的,与他的音乐创作 有何关系。这个部分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以肖邦的钢琴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慢慢欣赏课文中关于故园景色的描写,将四季的美景与音 乐结合在一起。这是理解肖邦音乐的第一步:抓住外在的景对人的影响,品读其中的真意。 2 ?抓住人物与故园的关系,通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多种身份的肖邦?明确他的 一颗爱国心;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研习文本. 把握肖邦与故园的关系,层层深入理解故园的 深刻内涵。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 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蓝子《波兰舞曲》?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谧的波兰平原,可是你们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的时候只有7岁。 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 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一一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 二、走近肖邦

八年级语文:心中的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心中的鹰(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作者“”的形象。 ⑶领悟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领悟文中重点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教学建议 精巧的照应 本文首尾圆合,结构严谨。文章开头第一句“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把读者引

入作者所要叙述的故事中,强调了那只给了作者希望的鹰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它像音乐,给了作者美的享受,它的存在使天空变得神圣、庄严。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鹰却被小战士打死了,所以作者说“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结尾一句,作者再一次强调了那只鹰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天空中也曾有鹰飞过,但它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作者心目中的那一只了,结尾句与开头句互相呼应,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也使读者明白了作者以“”为题的原因。 课文思路 文章以对“”的感情为线索,开篇直抒胸臆:“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现在的孩子也不玩‘老鹰捉小鸡’了”,作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现在孩子对于鹰的陌生两个方面发出深沉的叹息;接着回忆小时候,眺望蓝天里的老鹰的情况,表现出了那时“我”的无比喜悦心情;继而对老鹰“教子学飞”的深情,“预知生死”的灵性和它对生的眷恋而又义无返顾地“扎”进死亡深潭的勇敢发出由衷地赞叹;然后叙述了鹰的故事:同样爱鹰的猎人小战士为了治疗“世上最好的人”——班长,宁愿瞎了眼射杀了鹰。当“我”触摸到那只已被猎人小战士数枪击毙的光滑冰凉的小鹰时,心情极其悲痛;接着作者又一次借描写心目中鹰的形象,抒发了对鹰的思念之情。文章结尾“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飞翔的鹰了”照应开头,表达了对鹰的深切怀念,对人类破坏生态的不满之情。爱“鹰”的情结贯穿全文。

高二语文学案:1.1.3《肖邦故园》(苏教必修3)

《肖邦故园》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易错音字、多音字、难读字)。 冰雹轻俏涨满咆哮万卉汲双颊汀氛围迸发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烙印天籁 簌簌命运多舛玲珑剔透估量狐裘窒息 二、辨别字形。 层峦叠()翠锦(b o nl a)晨(x i)林()道(li a ny 1 (liao)望飞流急(tu m)()耳欲聋()聋发聩富丽堂()张()失措兵()马乱养尊处()(e)运(e)梦不容()疑雾()烟绕无几 历尽()桑孤苦()粉玉琢乔()打扮遮()浮想心荡神() 三、解释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 寥寥无几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曾几何时 四、整理文学常识资料,并填空。 1.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舒曼把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 ”,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嘱咐。 2?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作品有 、等 五、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 —2段): 第二部分(第3 —8段): 第三部分(第9 —12段): 第四部分(第13 —19段): 第五部分(第20 一27段): 2?摘录文本中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并赏析。 3.文本中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两个问题。 课后练习 常规作业:读书、练字、练笔、摘录笔记。 一、巩固练习。基础知识部分。 1.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肖邦故园如今已经成为、、、、。 2.肖邦故居有、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的联系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密切联系,正如文中所说: 4.人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是因为

最新语文二年级朗读抽测题讲课教案

语文二年级综合素养能力抽测朗读题 1、秋游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2、《再见了,北京!》 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3、乡下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5、一株紫丁香 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您听,您听,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 您看,您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6、有趣的发现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7、小鹰学飞 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只好鼓起劲儿,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8、狼和小羊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可怜的小羊喊到:“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9. 狐狸和乌鸦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下面是由出guo的肖邦故园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

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年级高一学科高一执笔人审核人 编号004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 课题肖邦故园 【导学过程】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伶仃()给予()掳掠()缱绻()涟漪()马厩()灰烬()婆娑()夙愿()狐裘()雪橇()通衢() 庇护()茕茕孑立()馨香()乖舛()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玲珑剔透: 渊源: 柔媚: 通衢大道: 夙愿: 缱绻: 命途多舛: 荒诞不经: 3、归纳段落大意 4. 归纳中心思想 5. 归纳写作特色 6、重点研习 1. 开头两段追溯了肖邦故园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变化? 2. 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3. 说说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4.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5. 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③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④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⑤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国》) 1. 第②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2. 第④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10. 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2)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11. 第⑤段说“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 【课后反思】知识盘点及心得感悟

肖邦故园教案2篇

肖邦故园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

肖邦故园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2、篇章2:肖邦故园教案 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 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 11月30日,我们全体数学特岗教师在李尊梅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听课活动,这次活动中,我共听了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这三位老师的课讲的都很好,都有许多让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我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触动,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这次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位老师是五中的谢菲老师,听了她的课我感觉很舒服,她的语调语速适中,课堂的环节清晰,紧扣学习目标,符合我们学校提倡的目标教学法,学生在这节课发挥了主要作用,学生一直都在动,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节课后我相信学生的练习能力一定得到了提高,对“幂的乘方”的性质一定掌握的很好。听后,我感觉上课不是看老是动,而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有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帮助比我们对她们的讲授更容易被接受,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位老师是三中的徐桂杰老师,她讲的是“直线、射线、线段”

这节课是几何知识,它是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知识所学的内容,几何内容不是很好讲,我是这样认为的。这节课我也讲过,但是感觉在讲的时候总好像是学生都会的内容,讲授的没有那么多。但是在做题之后反映出很多问题,回过头想想是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的不好,感觉内容很好学。这时就得需要自己在重新强调一次,但是这位老师在讲的时候我感觉重点和难点把握的很好,知识点准确。这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她的问题,追问学生原因,每一道题让学生自己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我来学习。因为我感觉我的学生很多时候都只是会做,但不知道理由,听完徐老师的课之后,我现在在讲课的时候,也开始习惯追问理由,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位老师是七中的朱海莹老师,她一上齤台给我的感觉是很阳光,有耐心,她的鼓励性语言很多,让学生感觉亲切,能振奋学生的精神,当遇到学生不会的时候,她提示性的语言很重要,能让学生顺着她的思路进行分析。应变能力很强,当学生都不会的时候,她会借助小组的力量,大家的努力。 总之,这三位教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自己还应该更加的努力,“学无止境”。加强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2 开学到现在已经听过多位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九课肖邦故园

李云迪2014欧巡纪念肖邦波兰第一夫人亲临捧场 3月1日,为纪念肖邦诞辰204周年,钢琴家李云迪在肖邦的故乡——波兰华沙的爱乐大厅举办了“肖邦生日音乐会”独奏音乐会。李云迪作为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门票一经开售即被抢空,可容纳上千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波兰总统夫人、总统府几位高级政要及中国驻波兰大使亲临现场,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第一夫人还特意向云迪求取了一张他亲手签名的新专辑《王者幻想》。 演奏曲目除了经典的肖邦《降B小调夜曲》和《降E大调夜曲》以外,还有颇具纪念意义的《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该作品曾是李云迪在2000年获肖邦钢琴大赛冠军时的参赛曲目之一。此外,李云迪还演奏了新专辑《王者幻想》中的舒曼《幻想曲》,以及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最后加演的中国乐曲《彩云追月》,得到波兰第一夫人的盛赞。 演出结束后,李云迪随即进行了新专辑《王者幻想》的现场签售,观众排起了长队,场面火爆。 简介 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他出生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的家庭,早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他在诗歌 和小说两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品 《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等。 评价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此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在国外,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成为波兰的“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19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便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写了这篇文章,追述肖邦不平凡的一生,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深沉的爱。 1.肖邦 肖邦(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音乐天才肖邦 肖邦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音乐天赋,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钢琴。肖邦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衣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用来敲打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肖邦7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经常应邀去为贵族演奏。在他10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他演奏后,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西欧。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作品来,让老师替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里学习了作曲和其他课程,在此期间他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7岁时,他最终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3)学生搜集《囯榷》和谈迁的相关资料。 4. 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选取的都是励志的文章,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其实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要想取得成功,应具备什么精神等。本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寝、撰”等7个生字;会写“浙、迁”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

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1、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重点) 2、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难点) 3、联系实际,理解“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难点) 【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课文中的重要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 能力,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所以我通过激情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厄运”的意思,进而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也是紧紧围绕“厄运”组织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战胜厄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