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思考题

政治观思考题
政治观思考题

政治观思考题

————————————————————————————————作者:————————————————————————————————日期:

第一章:政治观一般知识

1:政治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观是关于政治的本质内容特性产生发展规律的观点体系。(1):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是政治的根源,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2):政治是具有阶级性的社会关系。

政治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处于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

政治总是与社会的阶级对立直接相关,一切政治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切阶级关系都是政治关系,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3):政治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现象。

国家关系是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一切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政治现象都以国家政权为轴心。(4):政治是科学的艺术的社会活动。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观是人类政治思

想的伟大变革,是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现象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是对“关于管理众人之事的原理原则”的研究,是以“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的。

(2):学科性质: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观的特点。

(1):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基本内容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彻底的革命性。(3):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发展性。4:政治权力的含义与特点。

(1):内涵:

权力和政治权力是一个概念,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第一,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就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政治作用三个要素。

权力主体指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政府。

还有政党、政治团体、政治个人。

权力客体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

政治作用指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

第二,政治权力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第三,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2):政治权力的特点

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

5: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流派代表观点比较

儒家孔孟政治立场:仁治

治国之道:德治同:积极有为治国异:德治法治的对立

法家韩非霸道,权术,依法治国

道家老庄无为而治

儒家影响最大,长期占统治地位。中国历史上统治者治国以儒为主,兼收法道,三家渗透融合,交互为用。

西方中国

古代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奴隶主阶级思

想家的思想中。奴隶阶级的政治思想反映在早期

基督教的教义、伊索寓言中。

(1):夏、商、西周的萌

芽时期,神权政治论占统

治地位--神的启示或天

意。

(2):春秋战国奴隶制瓦

解、封建制确立,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

儒家:仁治和德治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法治

积极有为治国,方式不同

近代(1):15--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萌芽。资产阶级及借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而逐步成为新生的政治力量。他们迫切要求摆脱

宗教束缚,打破封建统治,为新制度的建立奠定

了思想基础。

(2):17--18世纪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成

熟,封建上层建筑成为发展的障碍,资封矛盾尖

锐。

(3):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的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资产阶

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政治学的任务由

夺取政权变为巩固政权。形成了改良主义的政治

主张。社会学世界观开始出现。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侵

入渗透,儒家政治思想受

到冲击。早期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翻译引进介绍

西方文化。

早期的改良主义、太

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

维新、民主革命等的政治

思想。

现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资产阶级开始加强政治领域问题的研究,政治学

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形

成政治学的独立学科体

系。

6: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

武力是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武力本身是一种权力、权力的后盾。

财富是政治权力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产生权力并决定权力的性质、转移。

技能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因素。政治谋略。

动机是主体所渴望体验或占有的愿望。

知识是指主体的学识、信息资源的占有。

制度是政治权力最根本基础,它直接决定武力、财富、知识等因素。

第二章:政治意识

1:政治文化及其功能。

(1):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功能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2、意识形态及其基本特征。

(1):内涵:

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人们行动的思想前提,它决定着个人或集体的行为。

(2):基本特征

现实性:即指向性,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发挥作用,维护或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总体性: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思想,其中,哲学是灵魂、政法是直接、社教是间接

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用来维护某一阶级的统治:

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步,

3、政治社会化及其主要媒介。

(1):内涵: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2):媒介

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

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社会政治组织、利益集团、国家机关、

宗教团体、村社。

第三章:政治体系

1:阶级的实质。

就阶级的实质而言,它是个经济范畴,即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国家是暴力机关,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专政工具。

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指中央政府的能力。包括:汲取能力(动员资源);调控能力(指导经济发展);合法化能力(制造政治共识);强制能力(运用暴力维护统治)。

3:政府体制及其类型。

(1):政府体制或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

(2):政府体制有两大类:

①:君主制:可以分为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二元制、议

会制。

②:共和制:可以分为奴隶制、资产阶级(议会制、总统制、议会-总统混合

制)、无产阶级(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4: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含义。

(1):政党内涵:

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政治生活,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党制度内涵

政党制度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5: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多党合作制,其特点有(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长期建立统一战线关系(3):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协商,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行使权力受宪法保护,享有宪法赋予的自由。

6: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1):基本原则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措施

在民族问题上,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数人

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一是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二是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四是享有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权利和自由等

7:现阶段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宗教?

首先,宗教的积极作用体现为

(1):宗教是团结广大群众的纽带,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

(3):宗教是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

(4):宗教推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

其次,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宗教也有消极的一面

(1):宗教阻碍唯物史观的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动摇了马克主义理论的重要地位;

(2):削弱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3):影响甚至破坏人际关系,混淆是非

8:中国政治性社团的作用。

(1):直接影响社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是联系政府和公民的纽带,凝聚合力,攻坚克难,推动社会进步;

(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要求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利益,是制定理论、方针政

策的依据,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胜利。

第四章:政治行为

1:政治统治秩序是如何确立的?

统治秩序是存在于阶级对抗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统治秩序的确立包括几种行为因素:

(1):暴力后盾。

政治秩序的确立首先依赖强制性的国家权力,例如国家机器,军队、警察、法庭和官僚机构等。

当然,从传统的政治体发展为现代的政治体,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赢得大众支持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传统的强制性暴力镇压逐渐转向经济文化上的控制和管理。

(2):制度建设。

政治统治的确立依赖健全和完善的各种制度和政治机构。统治阶级依赖暴力后盾是为了确立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格局,即制度。制度与法律和政策密切相关。制度的运转依靠法律和政策来实现。

(3):法律建构。

政治统治的确立依赖法律,因为法律是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重要手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把现存的统治关系固定化的形式,

是统治阶级达到利益普遍化,利益以法律面貌出现,容易获得权威性

认可。统治阶级以法律手段保护政治制度,国家暴力以法律行为为中

介来表现。

(4):实现法治

法治的核心就是主张有限政府。法治意味着正常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或压倒一切的地位,排斥专制、特权甚至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意味着所有政党、社会团体、一切个人都必须平等地服从宪法和法律。

2: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有哪些?

政治决策即根据一系列事件、环境、信息等因素,为取得某种预期的结果,作出选择,决策科学化主要是指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收益最大而损失最小,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有:

(1):决策的基本程序科学化。

传统决策方法强调经验,以个别决策人物为主。这种决策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现代决策方法注重决策前的分析,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

一切可以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交叉的和综合的比较研究。两者的

最大不同在于决策过程的程序性和阶段性:一收集情报,确定有限的目

标。二设计多种方案。三进行方案验证。四抉择方案,付诸实施。

(2):决策机构的规范化。

建立必须的机构,明确各自职能,机构之间独立协作,是确保决策科学化的基本条件。

(3):民主政治与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政治不能保证决策都科学,非民主政治的决策并不都是非科学的,但灾难性的决策后者远多于前者。

民主政治是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其关键是民主制度。

决策科学化过程中的民主制度首先是指多渠道的信息沟通系统和沟通体制。3:政治管理的作用

广义政治管理泛指国家对社会全部政治生活的调控,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自身政治生活的调整,政治管理的作用即:

(1):政治管理主要以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监督等方式发挥作用,其根本目标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2):维护现存的基本政治规范,增强人民群众对这些政治规范的自觉认同和支持,是团结人民群众的精神纽带,凝聚合力,进行社会建设

(3):维护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为国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本国实力;

(4):促进民主政治生活,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政治参与及其制约因素。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政治参与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现代化,经济地位提高,政治需求增加,政治参与扩大,水平提高,自主性增

强。

(2):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社会环境包括教育、职业、收入、年龄、种族、宗教、性别、住地。

教育可提高人们表达思想的能力、对利益的敏感性、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社会地位、收入高,对政治的兴趣就高。

(3):政治制度。

政治平等与自由是政治民主、公民参政的基础,政党制度是影响政治参与的最大因素。

(4):政治心理。

包括权力、竞争、财富、名利地位、操纵等欲望,被承认和称赞,同情心,成就、责任感。

4: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

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1):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发展和正常运转有赖于政治参与。

(2):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政治稳定与否,关键在于社会动员

产生的期求与政治制度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期求与社会制度化水

平相适应,社会就稳定,否则,就不稳定。

(3):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现代化,经济地位提高,政治需求增加,政治参与扩大,水平提高,自主性增强,政治参与及其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非完全对应。参与程度高低与是否对经济发展有利并非完全对应。但政治参与制约经济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第五章:政治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入手,对人类社会形态历史变迁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进行总体考察,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发展观,其基本观点有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总体性过程。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把握社会历史运动的两个基本视角。政治发展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生产方式是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但不是唯一动因。

(3):政治制度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政治发展首先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上。国家政权更迭是政治制度变革的核心因素。新的政治形态,在功能作用上,更能顺应生产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在更高水平上为总体性社会进步和文明开辟道路;在结构性质上越来越在更广范围内扩大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4):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政治发展还表现在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基础上的改革上。政治生活一体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功能完善化。政治变革自主化。

2:政治革命及其条件。

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政治革命的条件有:

(1):客观条件:

①: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统治阶级政治日益腐败,民主缺失,昏庸无能,经济混乱,贫富差距扩大,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冲突加剧,失业加剧,社会管理混乱,动摇了统治阶级的根基

②: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被压迫阶级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收入被无偿夺取,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生活更加困难

③: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

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风暴时期,无论整个危机的环境,还是‘上

层’本身,都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

(2):主观条件。

①: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合适的革命纲领得以实现的奋斗目标,这是革命

得以胜利的理论基础,对革命进行统一规划,增强人民的信心。

②:革命阶级的革命意识和觉悟,决定着革命的性质,能否得到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推动社会进步。

③:革命战略和策略:这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

方向,符合人民利益的策略,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④:革命的决心和勇气,这是进行革命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凝聚广大

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奋斗。

3:政治改革及其条件。

(1):客观条件(自己充实内容):

①:经济条件:

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奠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②: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发展日益完善,体制机制逐渐成熟,但民主的形式和实现还有一定差距,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冲突加剧

③:社会条件

人民对社会管理要求和社会管理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2):主观条件:

②: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改革者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

的目标,纲领和方案。

①:政治改革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和觉悟,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

革意向的力行者,改革者必须牢牢控制国家权力。

③: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循序

渐进推进改革。

④:政治改革要主要策略和理论,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4:政治民主的基础是什么?

政治民主的基础有:

(1):经济基础

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制度的协调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商品经济决定民主实现的程度;市场经济决定了利益的多元化,利益主体互动的过程既体现了社会自治,又体现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相尊重。

(2):法制基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以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充分必要条件。(3):社会自治:

民主实现的程度有赖于社会自治。社会自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它为政治民主提供基础和制约机制,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直接影响政治民主。

5:人权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条件。

人权是指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1):特点:

①:最低限度道德准则性

人权本身也是一种道德权利,道德是从伦理角度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社会关系的总称,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平时作业答案2015(本)

综合素质教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应;唯心主义哲学家把意识当成了物质世界的起源;唯物主义哲学家强调从物质对意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认识,也即我们常说的意识。 2.生理学研究表明,意识产生的核心器官是丘脑。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 4. 边缘意识是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 5.人类意识是在与其衍化环境中敌对的力量——自然和劳动对象中锻造的。 6.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人类的学习是有明确的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上。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其能。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潜意识与前意识 1. 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

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平等意识: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公正意识:公正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提出“形具而神生”这一理念的是我国古代学者荀子。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 A.有神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的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 A.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 C.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D.经济增长的规律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 C.以生产资料私人占用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 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经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博士政治思考题1

9月9日思考题 1、马克思提出,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必须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一论述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请谈谈你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作业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作业设计 新课程理念已深刻影响着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帮助教师反馈教情和学情,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片面强调作业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忽视作业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从而导致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政治课教师应该对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进行探究和创新,让政治作业“活”起来。下面,我就当前高中政治课的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多。教师在学科本位思想的指导下,从提高政治分数的角度出发,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教师不管学生各科作业总量的多少,也不管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布置的所有政治作业,使得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学生反感政治作业,厌恶政治学科,疏远政治教师。教师起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 2、作业难。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在考试分数上早出成绩,出好成绩,他们在学生的始业阶段就把往届的高考模拟题和历年的高考真题作为学生的常规练习题,实现了作业难度提前与高考接轨。这样做能使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迅速提高,但另一部分学生的水平还不能一下子就达到高考标准,使得他们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这种作业时,错误率极高,这样就会大大挫伤他们的兴趣和信心,使得他们早早地错误地进行了“自我否定”。揠苗助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违背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3、作业“死”。高中政治课是一门融时政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扣学生思想的脉搏。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脱离了社会的热点难点,这样就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另外,有的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只重知识点的查找,而忽视知识运用的指导;只重答案的公布,而忽视解题方法的介绍。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在作业设计上不能搞“一刀切”,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梯度设计作业,做到作业梯度和学生层次相对应。据此,可设计出A、B、C三级式作业:A级为基本型,供后进生选作;B级为提升型,供中等生选作;C级为优化型,供优等生选作。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让学生都能从作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集约性原则。“题海战术”下的作业是“粗放型“作业,它往往重数量而轻质量,其重复性和机械性的特点突出,它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地毯式”轰炸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增强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应注重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宽度,注重作业设计的效益和质量,从而实现作业设计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质量而轻数量,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集约型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实践性原则。高中政治课的显著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性原则,把社会热点难点,国家大政方针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进行设计,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借以破除政治课在学生心中“唱高调”和“大而空”的错误形象。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如果学生长期练习预设了标准答案的作业,就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答题套路的指引下被训练成“考试机器”,这样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摒弃答案唯一的封闭型作业,多设计开放性和

政治学 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 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 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 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 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 (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 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 (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 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 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1、政治学即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三章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政治文化? 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文化的政治方面,它是特定政治共同体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整套政治取向模式。具体而言,构成这套模式的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信仰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这些取向在人们长期的政治交往过程中组合为特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政治文化的特性有:(1)显著的民族性。民族共同体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导致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突出的继承性。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政治生活的世代积累过程。一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取向世代相传,绵延不断。(3)特有的复杂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开放性,即变迁和适应带来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性。(4)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还通过其稳定性的特征表现出来。 2.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知,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于政治共同体、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及其规律的感知,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等,是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即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人物和共同体政治事务的内心体验和判断。如果说认知偏重个别感知和认识,那么情感则偏重于整体性感受和理解。 (3)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过程的综合体,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4)政治评价,即人们对政治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权衡和评判过程。其关键的内容是政治价值,它决定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判断。 (5)政治象征,即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或表现形式,包括象征符号、象征物、象征仪式等等。它可以代表政治权威或秩序,表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可以昭示人们的心理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思政作业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参加学校团学骨干培训班的课程以及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地方工厂实习的感想、感悟。通过课程和实践,不光体验了纳百家之言的学术氛围,也明白了作为工厂工人的工作的认真和艰辛。在实习活动过后,在课堂学习中,作者更加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规划很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青春正能量。 【关键词】假期实习;纳百家之言;时代新青年 【课程相关章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之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二节之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课程相关理论】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美好的人生需要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我们通过实践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的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正文】 “天道酬勤”。我们不断奋斗的自己总是在不停的扮演不同是角色,时而是认真学习党政课的我;时而又转换心情,带上安全帽,参加工厂实习。在这之后收获的不一定是果实,但一定可以收获这个过程中所独有的快乐。“人真正的幸福,莫过于看到由于自己的辛勤劳动,是周围的人们感到快乐。”而学生工作恰

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学生干部应该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开拓视野,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广纳百家之言,共做时代新青年。 回顾第一堂课团学骨干课程,真的很感谢田程老师,他改变了我对于讲解理论课的看法。深入浅出的用他个人的例子向我们介绍“激情”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田老师在例子中告诉我们工作中我们应多一些反思,时常反省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说话、办事是否考虑周到,是否能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听完他的话语,我理解并体会到了多吸收他人的好的东西的重要性,这样可让我们成熟的更快。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涵养应更深厚。当然,这更加体现在我们的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中。进入大学生活,我们不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在同一个教室生活学习,而在不同学习环境的转换更加需要我们学生干部来维系班级关系和班级凝聚力。这样就需要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保持工作激情和生活热情。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利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学生干部,就要起到带头作用,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更要突显出作为学生干部的那一份责任感。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有组织好其他同学的能力,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体现出自己的带头作用。所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激情真的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 相较于田程老师的激情洋溢,战帅老师的课程更注重介绍实践知识,理论性更强,不断地启发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更加系统的认识了团学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主要向我们教授了各种策划方法,让我们知道学生干部在开展各种工作的同时,尤其是一些社团活动,要想到这一项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比如,为同学们开展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同学们除了上课之外的课余时间,更要注重开展活动的意义。应想到,这样的活动是否会使同学们在里面学到知识,是否会锻炼能力。活动的成功开展是我们团学干部能力的体现。同时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时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更加进步,做更受大家喜欢的活动。 也许,毛凯老师的课并不是那么的浓墨重彩,但却轻轻的敲打着我们的思维。作为团学干部,我们的未来,到底需要一个怎么样的规划,大概从上这门课开始,就注定我们比身边的普通同学更多了一份责任和自我认知,所以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相较于他人,我们的抉择就更能体现我们的思想和能力。在我们需要一个

政治学复习题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定义P9第5自然段;本质:P9倒数第2行至本段末。 2.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特性:P71-74 3.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P80倒数L7—P81 L2 P81 L10—L20; P82第2段 P83 L7—L10 4.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P125“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5.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P182—183 6.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P201—P202 7.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P211最后一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本质的论述 P212—P213 8.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P216;p217—P220 9.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 P230—P231,定义和特点 10.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P237—239 11.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 第五篇前言 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P281倒数L6;P293——294 13.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 第六篇前言

14.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300最后一段。P299—300 15.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321 16.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P322—323 17.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有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特征:首先,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认同,这是集团相对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共同的观点和目标,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和观念,或者是直接间接的社会关系。其次,利益集团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集团内部行动一致。利益集团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有自己的目标和框架,内部对于所要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再次,利益集团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制定,以维护并增进自身的利益。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形成基础:一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冲突。在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就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了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成员结盟。另一方面,在一个稳定开放、法治宽容的政治体系中,利益集团是多样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是多层次的、利益集团内部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于是就会形成网络状、动态化,平衡有序的利益集团体系。二是现代利益集团的生成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法的制度空间。现代利益集团所指的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传统社团、封建社会的秘密结社以及宗教团体、为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党组织,也不同与其他一些行政化、垄断性的社团组织。虽然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提供了现代利益集团成长的土壤,但只有当一定的政治结构和体系能够容纳、确认、允许它的合法存在,它才能够得以发展。 18.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思政课课堂我的理想作业

我的理想 理想都埋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就像许愿池一样,给予我们力量与希望,理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驱壳,在自己的世界里徘徊,没有目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都没有留下,也不知道未来要想哪里去。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话“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换句话说,失去了这指路明灯的作用,我们就会迷失在自己无边的黑暗之中,失去生活的对希望的向往与勇气。 虽然,理想是那么的让人向往,富有希望,带有一丝丝神圣,但是,也非一尘不变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理想,这是思想慢慢成熟的一个过程。我听过这样一句话,理想和人生是并行的。人生在前进,理想也在变化,从而来配合人生的脚步。 毫无例外,大多数女孩子小时候的理想都是----当老师。我也一样,虽然现在看来太大众化了,但是,儿时的理想还是值得留念和尊重的,毕竟那影响了我们的那些年。记得小时候,老师们总是站在那高高的讲台上,带着神秘的微笑,转身在黑板上写着字,时不时还有小卡片,上边有汉语拼音,或者算术题,去办公室找老师的时候,总觉得老是很是威严,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喝着茶,批改作业,有这自己的工作天地,会打电脑,会各种各样的难题,像神仙一样。等到放假,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把自己用过的本子摆好,像老师的桌子一样,有着一摞一摞的作业本,还找来白纸,做成卡片,对着空气教汉语拼音······那时候,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个想自己老师一样的老师,那是最大的愿望,就是理想。 而如今,大了,想的多了,不在傻傻的做着扮演的角色,觉得,现在就是该做自己的时候,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要有自己掌握。虽然,白领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职业,但是,若没有过硬的本事,是无法在这股人流中占得一席之地的,他就像我们的升学考试,充满竞争。我希望有着自己工作的一小片天地,让自己为了生活为了自我价值去良性竞争,有人说,朝九晚五的生活过于乏味,那是他们不懂得从乏味中体验快乐,有谁能说,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毫不费力,那都是从乏味竞争中走过来的。当我真的体验到快乐的时候,那也是,我成功的时候,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发奋。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阳光;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也许你也听过那句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为了实现理想,单说是不行的,要紧的是做。”所以,理想不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互相谈谈,而是要做,付出行动。而是,行动就是体验,效仿,而大了,就要真真正正的去做,说句俗话,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坚持不懈。就这么简单,就看能不能坚持,到不到的了以后。我为自己加油。 第页共页

初中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咸阳师院附中青年教师业务考试初中政治 (共100分,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违法性 B、刑罚当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2.商务部2012年11月15日公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和溯源制;向______售酒者,处2 000元以下罚款。() A.未成年人B.老年人C.智障人士D.妇女 3.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______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 A.新疆B.西藏C.贵州D.甘肃 4.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首次将______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十七科学发展观 B. 十七三个代表 C. 十八科学发展观 D. 十八三个代表 5.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①对人有礼貌②尊重他人的劳动③尊重他人的隐私④尊重他人的人格⑤专讲他人的好话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有() ①正在中国读书的外国留学生②潜逃在国外的中国政府腐败官员③尚未成年没有领取身份证的中学生 ④在监狱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是在行使。() A.监督权 B.重大事项决定权 C.立法权 D.人事任免权 8.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检查制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 9.2011年5月至12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约七个月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共抓获涉嫌故意杀人在逃人员1.2万人,潜逃10年以上在逃人员 2.3万人。我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清网行动”。() ①说明国家的中心工作已经开始转移②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从根本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截止到2011年2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有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近8600件。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 A.违法必究 B.执法必严 C.有法必依 D.有法可依 11.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我们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 A.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B.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019高一必修1思想政治作业本答案

2019高一必修1思想政治作业本答案 多做高一政治必修一练习是刚刚开始学习高中政治必要的功课,作业本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练习册。下面是本人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作业本答案,供大家阅读。 高一必修1思想政治作业本答案【1-6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B 2.D 3.C 4.B 5.C 6.D 7.B 8.A 9.D10.B11.D12.B13.C14.(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职能体现出来的,即通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体现出来的。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A 2.A 3.B 4.A 5.D 6.A 7.B 8.C 9.C10.C11.A12.B13.C14.(1)美元汇率一直呈下跌趋势。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虽有波动,但总体是上扬的。(2)兑换美元少支出人民币1600元,兑换欧元要多支出人民币400元。(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就换汇成本而言,去美国比去欧洲旅游的支出要少,所以可以选择去美国旅游;如果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度、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水平、家庭经济实力、是否去过等),则还须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A 2.C 3.A 4.C 5.C 6.C 7.D 8.C 9.A10.A11.C12.C13.D14.(1)①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着相关商品的价格。②当某种商品的购买旺季过后,需求减少,由原有供求平衡或供小于求的状况转变为供大于求的状况,于是商品价格下降。(2)①商品的供求关 系影响商品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②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价格越低。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D 2.A 3.A 4.A 5.B 6.A 7.B 8.B 9.B10.A11.B12.C13.D14.D15.B16. (1)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 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 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③与某种商品相关的商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2)①调节 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A 2.A 3.A 4.B 5.A 6.B 7.B 8.B 9.D10.D11.B12.C13.B14.(1)甲为 贷款消费,乙为钱货两清的消费。(2)①对于那些收入稳定, 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②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B.神权C.道德D.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C )。 A 法治B德治C.礼治D.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 A 王道B.法自然C.无为而治D.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B.神权C.道德D.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B.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D.哈罗得·拉斯韦尔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西塞罗 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A柏拉图B.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 A 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 罗D.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经济秩序B.阶级状况C.政治力量分布D.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