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离子

陶营中学师生公用教案(15) 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出题人:王豪欣审核:九年级化学科研组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记住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初步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正确比较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离子的形成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知识回顾、检测】 1.元素是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写出P75表4-3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 3.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少的有 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层的不超过2个)。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的结构。 5.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电性。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阅读:阅读课本P78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7.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高低:由()到()离核距离:由()到() 8.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及圈内的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 20的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知识点三、离子的形成

【当堂训练】 知识点一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 .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核外电子数为6 知识点二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13.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 知识点三: 14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 ~E 共表示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15.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能力提升】 7.根据结构示意图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1)当n =8时是_____,(2)当n =10时是______,(3)当n =11时是____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离子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离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层的简单规律。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课前预习】课本54-55页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离子是怎么形成的?离子为什么会带电荷? 答:答: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下表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课本54页) 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第1族第8族 第2族第3族第4族第5族第6族第7族 1、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关系 (1)横行(也叫周期):周期数等于数 同一横行(周期)元素的原子,数相同,数不同,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 (2)纵行(也叫族):族数等于数 同一纵行(族)元素的原子,数相同,数不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思考交流 (列表比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何决定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化学性质? 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非常的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自主学习】1、举例比较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 2、试着画出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镁离子Mg2+ 氧离子O2- 交流讨论小结:(谈谈你对下图的认识) 1、数或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即相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2、数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表现的化合价)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如:镁元素属于第周期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 易电子形成镁离子符号为。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氯离子的符号为, 氯和镁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4、理解下列符号的含义 符 号 H 2H H2 2H2 Mg2+ SO42- 含 义氢元素 氢原子 2个氢原子氢气 氢分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个氢分子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硫酸根离子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符 号 He Fe CH4 2H2O Mg SO4 含 义氦元素 氦原子 氦气铁元素 铁原子 金属铁甲烷 甲烷分子 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每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个水分子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 有效训练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2019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新版)

课题 教学 第2课时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课型新授课 1.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知识与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技能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 关系。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布。 备课笔记 目标过程与 方法 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与价值观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1.离子的形成过程。 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阴离 子。 2.离子符号的意义: 课前 3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预习3表示3个钙离子 1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12 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 新课 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讲,原子核外空间很大,电子在这个空间 导入 里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备课笔记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一、离子的形成 [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 P 55“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 (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2)如何来表示离子的符号呢? (3)讲述 NaCl 的形成过程。 (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叫做阴离子。 [补充]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 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 电荷。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 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回答]问题(2):离子符号表示式为 X n+或 X n-,X 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化学式,X 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 带 n 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 3+表示 1 个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 s o 2 表示 4 3 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 -”在数字后面,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 写。如:①阳离子:Na +,Mg 2+,Al 3+,NH 4+等;②阴离子:Cl -, so 4 等。③3 个硫 酸根离子:3 so 2 ;两个镁离子:2Mg 2+。 4 [回答]问题(3):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初中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离子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o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离子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学会比较、抽象思维等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1.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空间想象的形成的了解 教学建议:由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不高,所以要掌握好分寸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教学力求直观,方法可多样计机算动画、挂图、充分利用课本图表等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

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方法:探究( 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计算机多媒体显示原子的结构 设问:?:以钠、氯原子为例,说明钠、氯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课题3离子的形成(教案)

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表示方法、意义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意义,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离子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灯片1)问: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具有怎样的电子变化趋势? 引导提问:原子得失电子之后会形成什么呢? (灯片2)板书:离子的形成 二、新授 (灯片3)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例引出离子的相关知识 (灯片4)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1 2 8 1 失电子 +11 2 8 +17 2 8 7 +17 2 8 8 得电子 Na Cl Na + Cl - 带正电 带负电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灯片5)3、离子结构的特点 明确:最外层均为稳定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图 (灯片6)4、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标上“n +”或“n -”,即用数值加“+”或“-”表示,当n 为1时可以省略。如:钾离子 K + 硫酸根离子 SO 42- (灯片7)5、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n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 (灯片8)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灯片9)7、以氯化钠为例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阴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教学策略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表3-4。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些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些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或课本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记下来。大家可以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元素符号为Na,相当汉字拼音Na。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

【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提问】元素符号是世界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①2N ②4H 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②“4H”表示4个氢元素;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这里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知识。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4H”表示4个氢原子;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投影】展示资料 【资料】 元素中文造字有规律,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有“钅”字旁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元素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元素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元素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通常情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教师】请大家结合资料,来分析一下元素的分类。 【提问】元素分为哪几类? 【回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又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分。【追问】各有什么相同的偏旁部首? 【回答】金属都有“钅”字旁(汞除外,汞是液态字旁),固态非金属都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都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都有“氵”字旁。 【提问】同学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商品摆放有什么规律? 【回答】分类摆放,如食品、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化妆品,等等。 【设问】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呢? 【讲解】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教案 (全国通用版)

课题3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课题元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 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 其他信息。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 号。 3.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有关知识, 并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 一些其他的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 构的认识。 备课笔记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3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胡景基

惠东县初中教案及单元检测题编写评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教案离子 作者:惠东县稔山中学胡景基

学校:稔山中学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8图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小结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 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 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提高学生参 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 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 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 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 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 拨引导,对于方案①,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 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 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 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化合物NaCl。(通过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 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挂出小黑板]原子、离子的比较

课题3元素练习题

课题3 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宇航同学在学习了原子和元素的知识后,对相关知识作了如下总结:①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③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④一个原子的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没有单位;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⑥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运动的;⑦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④⑦ B、①④⑥ C、⑤⑥⑦ D、②③⑤⑥ 2、(2010?张家界)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2010?玉溪)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地壳、海水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H B、O C、N D、C 5、(2009?益阳)有一种气体,维系着所有动物的生命,但有种微生物没有它却能很好生存.组成这种气体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第一位.请你指出这种气体() A、N2 B、CO2 C、CH4 D、O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7、(2011?重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Al C、Fe D、Si 8、(2010?北京)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9、(2004?天津)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10、以下四幅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中与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分布较一致的是() A、B、 C、D、 1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B、 C、D、 12、关于钡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BA B、ba C、bA D、Ba 13、(2009?南通)下列物质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 A、黄金 B、铜绿 C、食盐 D、干冰 二、填空题 15、空气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由_________ (填符号)元素组成;占

《离子》教案_模板

《离子》教案_模板 《离子》教学设计广东省顺德市伦教区汇贤中学司徒葵东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

课题2 第三课时 离子的形成学案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三课时(离子的形成) 学案 【阅读】课本P 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 、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 、④弧线表示 、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一层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5.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 与S 、F 与Cl 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数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 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1.离子的形成: 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 原子 阴离子 带 2.离子:带电的 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 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 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8电 1个电 钠原子要 达到8电 子稳定结 构,需失 去1个电 子 钠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正电 氯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负电 —

中考化学知识点:课题3 离子

导引解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页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例题1】下列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B C D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可查元素周期表)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四种元素中,原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查阅元素周期表即可知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呈现“化学惰性”,A、D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趋向于获得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C的最外层仅有1个电子,趋向失去电子。 【答案】(1)氧(O)氖(Ne)钠(Na)硫(S) (2)B C A、D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离子符号的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