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测量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汇总

(完整版)测量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汇总
(完整版)测量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汇总

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规定、要求汇总

一、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1.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1.1 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

1.2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

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结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说明:

⑴.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

0.7倍;

⑵.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⑶.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

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⑷.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0d

注:n为测站数。

⑴.凡超出以上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重测应在基本测回完成后并对成果综

合分析后再进行。

⑵.2C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因测回较差超限重测

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⑶.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测。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

重测方向数超过方向总数的1/3时(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

⑷.采用方向观测法时,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不应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

的1/3,否则整站重测。

⑸.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载入记簿。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

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⑹.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

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注:1.往返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2.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2.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2.1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2.2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与等级: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首级高程控制不

应低于三等水准。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注:1. L 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 i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km计;

2. 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3. 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

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4.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

时,按1km计算。

3. 城市地形测量

3.1

3.2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3.2.1 正方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方法:

1:5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时,1:5000图幅大小为40cm×40cm,其它比例尺图幅大小为50cm×50cm)。

编号方法:

a.以1:5000比例尺图的图幅西南角之坐标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以km为单位)作

为它的图号,并且作为包括于本图幅中1:2000~1:500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

b.在1:5000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之末尾,附加一个子号数字(用罗马数字)作为1:

2000比例尺图的图号。

c.同样在1:2000、1:1000比例尺图的图号末尾附加一个子号数字(用罗马数字)

作为1:1000、1:500比例尺图的图号。

如:某幅1:5000比例尺地形图西南角P的坐标:x p=20km,y p=30km,则下面图形有阴影的图幅编号为:

1:5000比例尺图的图幅号:20—30;

1:2000比例尺图的图幅号:20—30—Ⅲ;

1:1000比例尺图的图幅号:20—30—Ⅱ—Ⅰ;

1:500 比例尺图的图幅号:20—30—Ⅰ—Ⅰ—Ⅰ。

20—30

20

P 30

3.2.2 矩形图幅的分幅与编号方法

1:5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时,其图幅大小均为40cm ×50cm 。 由于这种分幅较少,且编号也较麻烦,所以不予以介绍。

3.2.3 国际分幅与编号方法 分幅:(也叫做梯形分幅)

1:10000、1:5000地形图的分幅以1:100000地图为基础,图幅大小按一定经差、纬差划分。一幅1:100000地图划分为64幅1:10000地形图,每幅1:10000地形图的经差3′45″、纬差2′30″;一幅1:10000地形图划分为4幅1:5000地形图,每幅1:5000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1′52.5″、纬差1′15″。 编号:

1:10000、1:5000地形图分幅的编号应符合如下规定:

a. 一幅1:10000地形图的编号应在1:100000图幅编号后分别加⑴、⑵、⑶、……

(64)表示。

b. 一幅1:5000地形图的编号应在1:10000图幅编号后分别加a 、b 、c 、d 表示。 3.3 地形的分类

a. 平 地——地面倾角在2°以下的地区;

b. 丘陵地——地面倾斜角在2°~6°的地区;

c. 山 地——地面倾斜角在6°~25°的地区;

d. 高山地——地面倾斜角在25°以上的地区。 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 2. 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3.5 图根点、测站点、地物点的平面与高程精度要求:

a.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 ;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b.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高程中误差:平地不

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1/6基本等高距;

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e.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3.6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不宜超过两次附合,个别极困难地区可附合三次)、GPS测量方法布设。局部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交会点等方法。

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3.6.3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

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法测量,或适当检测各点的间距;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检核。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与实测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0.2mm。

3.6.4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规定中规定长度的1/2、最大边长不超过规定平均边长2倍的支导线。

3.6.5 图根点的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用图根水准、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GPS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用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定。

3.7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形图的取舍应视测图比例尺的大小适当调整,具体要求不在这里赘述。

4. 城市地籍测量

4.2 地籍权属调查资料核实:

a.接受地籍调查原始资料,其中包括地籍调查表(内有宗地草图)、宗地关系草图及

街坊划分示意图等;

b.核实宗地草图所注权属界址点编号应与实地一致,且符合测量的技术要求。对隐蔽、

不规则界址点的设置,应特别注意。凡从测量角度认为设置不合理者,可申述理由,提请地籍调查人员纠正或增设界址点,并订正地籍调查原始资料;

c.核实土地权属单元(宗地)及界址点的编号;

d.核实房屋单元的划分与编号;

e.查对地名、路名及行政境界如区界、街道(街坊)、镇、村界等有关名称、境界资

料。

4.3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同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和城市地形测量中图根控制测量。

4.4 地籍要素测量

4.4.1 地籍要素测量内容:

a.界址点、线以及其它重要的界标;

b.行政区域、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

c.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d.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4.4.2 地籍要素测量方法:

a.解析法:野外用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等方法测量;

b.部分解析法: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分明显界址点的坐标,再

用丈量数据装绘街坊内部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街坊外围界

址点控制街坊内部宗地。

注: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应达到的精度;界址

点间距中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系指用各种方法测量界址点应达到的精度。

5. 城市工程测量

5.1 内容

城市工程测量包括:城市规划道路定线(简称定线)测量、建筑用地界址拨定(简称拨地)测量、城市工程测图、市政工程测量、地下管线现状测量和地下普通建(构)筑工程现状测量。

5.2 测量方法

a.解析法:定线与拨地测量、现状图细部测量、新建工程竣工测量采用;

b.图解法:城市工程测图、地下人防工程现状测量采用(当然可以用解析法);

c.现场选线法:市政工程线路的中线测量采用(也可用以上2种方法);

d.探测法:地下管线普查测量采用探测仪作业结合解析法。

5.3 定线、拨地测量

5.3.1 定线中(轴)线点、拨地界址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26cm。当导线超长或平均边长较短,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时,应适当提高测

角精度。

c.当定线、拨地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d.在控制点比较稀少的地区,定线、拨地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

5.3.3 拨地测量规定:

a.拨地界桩主要用于标定用地的范围,并可作为建筑物定位、施工放线和验线的控

制桩;

b.拨地测量可采用的方法:

①.解析实钉法:根据拨地条件中用地边界与规划道路或指定地物(包括原有拨

地的界桩)的相对关系,按给定的距离、夹角等先测设各界桩,界桩间能通

视时应进行图形校核,然后布设导线测量部分界桩坐标,作为条件坐标的起

算数据或校核坐标;

②.解析拨定法:先布设导线,测定拨地条件中指定的地物点的坐标或按原有紧

邻拨地界桩的坐标,计算各界桩的条件坐标,根据计算的测设数据用导线点

进行测设,然后校核图形或界桩坐标。

c.用规划道路中线点控制的拨地,需要在两中线点间内分临时点时,如内分点距一

中线点大于30m时,应实量两中线点间距离全程,对内分点应按比例配赋误差,

测设固定长度时应实地改正点位;

d.定桩的顺序应从要求较严或精度较高的一边开始,如临路的拨地应由临路界桩开

始测设,不临路的拨地应从长边开始测设;

e.大面积的拨地需布设导线来控制,以防止误差的积累。遇短边时须临时定远方向

点,以提高测角精度。长边应在直线上增设加桩,曲线段除钉界桩外,还应根据

不同情况钉曲线起点、终点和加桩。

f.拨地定桩遇障碍物,如障碍物在边线上,可平行移轴求得;如障碍物在桩位上,

界桩不能实钉时,可在用地边线上钉指示桩。各桩应写明桩号,指示桩与应钉桩位的距离应在有关资料中注明。

5.3.4 定线、拨地中的检核测量规定:

a.在测量过程中,应进行校核测量,包括:控制点校核、图形校核和坐标校核。施

测前应检测所使用的等级导线和有关规划道路中线的转角、交角与检量边长,验直直线上相邻三点等,确保控制点无误后才使用。校核限差如下表:

b.测定地物点坐标,应在两个测站上用不同的起始方向按极坐标法或两组前方交会

法测量。用导线点测设的桩位,若不能采用图形校核,则应在另一导线点(或导线内分点)上后视不同的起始方向测量其坐标进行校核。

定线、拨地测量的校核限差

注:1.拨地边长在30m以下时,拨地条件角检查点位不应大于1cm;实量边与条件边较差,50m以下的不应大于2cm;

2.三点验直的偏差,可按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的限差要求。

5.4 城市工程测图

5.4.1 城市工程测图的范围:满足局部地区工农业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等施

工设计以及竣工需要而进行的范围较小的地形测图工作。

5.4.2 比例尺:一般在1:500~1:2000之间,特殊时比例尺大于1:500,但应根据精

度要求自行设计。

5.4.3 工矿区细部测量与现状图的绘制规定:

商定。满足下表规定:

除满足上表要求外,还要满足下列规定:

①.建筑物、构筑物周边尺寸和凹凸部分大于图上0.4mm的细部尺寸,均应丈量;

②.厂房门宽大于2.5m或能通行汽车时,应实测位置;

③.排列整齐的宿舍,可测其外围四角的细部坐标。

c.两相邻细部坐标点间,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不应

大于7+d/2000(cm),次要建筑物、构筑物不应大于10+d/2000(cm)。

5.5 市政工程测量

5.5.1 适用范围:普通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河道、堤防、自流与压力管道)勘测设计

阶段的测绘工作。

对于大型工程(特大桥、地下铁路、隧道、大河、机场、海堤等)的技术要求及各

种工程的施工测量,可按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规范作业。

5.5.2 市政工程线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布设附合导线;高速公路和其它精度要求高的路

线按一、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规划市区和城镇范围外跨省市、跨区县的线路,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执行。

5.5.3 市政工程线路水准测量规定:

a.进行线路水准测量时,每300m左右宜留设一临时水准点,桥梁、隧道两端以

及较大构筑物等处应按需要留设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应设在施工范围以外,

标志应明显、牢固、使用方便。

b.市政工程的线路水准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另行设计施测;

d.当水准测量跨越河流、深沟,且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

方法,跨河水准应观测两个单测回,半测回中观测两组,两测回间较差不得超

过±40√s(mm)(s为跨河视线长度,km)。

5.5.4 线路中线测量规定:

a.市政工程的线路测量宜沿线路中线进行。河道、沟渠以及当中线遇障碍或大部

分落入水中时,应将中线平行移轴至岸上或适当位置钉轴线桩,轴线桩号应换

算为中线里程;

b.中线测量采用解析法的转角点与方向点的桩号、转角角度,以计算值为准;图

解法和现场选线法的桩号以实量为准;

c.按工程的不同精度要求,中线定线可采用经纬仪或目测测定向;中线量距可采

用光电测距或使用经检定合格的钢尺丈量;

d.直线段上中线桩位的间距应根据地形变化确定,宜为20~50m;

e.如有断链,应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在实地定断链桩,断链桩

不应设在曲线内或建(构)筑物上,桩上应注明线路来向去向的里程和应增减

的长度;

估算,当桥长小于200m时,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当桥长为200~500m

时,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20000,连续梁及长跨简支梁宜按桥式估算;

5.5.5 纵、横断面测量规定:

a.纵断面测量(即中平测量)应逐点附合于基平测量水准点上,按图根水准测量

(包括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沿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

号。相邻水准点高差与纵断检测的较差,不应超过2cm。设计所依据的重要高

程点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与坑深测高点等按转点施测。水准

点和转点的读数取至毫米,各中视点的读数则取至厘米。

b.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能满足需要。横断面的方向,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

在曲线部分应在法线上。在作业过程中,视横向地形变化,在不影响设计质量

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减断面数,加测断面时应在中线上补桩号及高程。旧路展

宽和排水沟等工程,可选有代表的位置施测横断面。

c.在测量横断面时,应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测出横向遇到的建筑地坪、各街巷与

单位出入口地面、地下室采光口的窗台、地下管线检修井井盖、进出水口、不

同路面结构界线、沿岸水工建筑物顶面等处高程。测路拱大样时应适当加密点

位。

d.按轴线桩施测横断面时,到中线处应加测高程并注记,以备择绘中线纵断面图。

e.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或水准仪测高、用皮尺或绳尺量距,高差读数至厘米;

距离读数至分米。

5.6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

5.6.1 内容:地下管线现状测量分为已有管线的普查测量(简称普测)和新埋设管线

的竣工测量(简称新测)。是对已埋设的给水、排水(污、雨水)、燃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热力(蒸汽、热水)、工业(氧、氢、乙炔、石油、排渣等)、电力(供电、路灯、电车)、电信(市话、长途、广播、有线电视和各种专业通讯)等管(沟)道和电力、电信等直埋电缆,测量其平面位置和高程,调查

核实其种类、走向、规格、材质和埋设年月等,绘制成综合地下管线图。

5.6.2 方法:优先考虑采用解析法,对于已有的直埋管线当不能或不便开挖时,可采

用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按《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执行)。

5.6.3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精度要求规定:

a.测解析坐标的管线点点位中误差(指测点相对于邻近解析控制点)不应大于

5cm;管线点的高程中误差(指测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应大于±3cm;

注:h b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

c.综合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要求:

①.采用解析法测绘,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地上建筑物、相邻管线、规划道路中

心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5mm;

②.探测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5+0.25δds/M)(mm)(δds为探测

水平位置限差,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6.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⑴. 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2882m

扁率α=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

⑵. 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245m

短半轴b=6356863.0188m

扁率α=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

⑶. WGS—84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137m

短半轴b=6356752.3142m

扁率α=1/298.25722356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49674223

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

1. 坐标系统与时间

GPS 测量应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当GPS测量同时要求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当GPS测量的高程转换为正常高时,其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地方原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青岛原点高程为72.260m;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青岛原点高程为72.289m。

时间:GPS外业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记录。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转换。

2. GPS网的分级

城市或工程GPS网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在布网时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布设同级全面网。

3.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

σ=√a2+(bd)2

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1×10-6)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4. 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

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5. 布网原则:

⑴. 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通

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⑵.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城市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宜

采用原有城市坐标系统。对凡符合GPS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

标石。

⑶. 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各等级

边数规定:

⑷. 为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的坐标,应在地面坐标系中选定起算数据和联测原有

地方控制点若干个。大、中城市的GPS网应与国家控制网相互联接和转换,并应

与附近的国家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点;小城市或工程控制网可联测2~3个点。

⑸. 为了求得GPS网点的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并应按下列要求实施:

①. 高程联测应采用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实施;

②. 平原地区,高程联测点不宜少于5个点,并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③. 丘陵或山地,高程联测点应按测区地形特征,适当增加高程联测点,其点数不

宜少于10个点;

④. GPS点高程(正常高)经计算分析后符合精度要求的可供测图或一般工程测量

使用。

6. GPS选点要求:

⑴.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⑵.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⑶.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大于15°;

⑷.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塔(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⑸.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

⑹. 交通应便于作业;

⑺. 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和橹柱。

7. 选点作业规定:

⑴. 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要求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

⑵. 实地绘制点之记(包括所利用的旧点)。并应符合要求。

⑶. GPS点点名可取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

确定。当利用原有旧点时,点名不宜更改。点号编排(码)应适应计算机计算;

⑷. 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⑸. 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砚标的安全可用性,符合要求

方可利用。

8. 选点埋石后应提交的资料

⑴. GPS点的点之记;

⑵. GPS网的选点网图;

⑶. 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⑷. 选点埋石工作技术总结。

注: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间长度可缩短为10min.

11. GPS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12. 观测计划:

⑴. 在进入测区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

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

⑵. 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坐标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预报时间应选

用作业期的中间时间。当测区较大,作业时间较长时,应按不同时间和地区分段编制预报表,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星历龄期不应超过20d,否则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概略星历。

⑶. 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GPS网形设计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

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项。

13. 观测准备:

⑴. 每天出发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应携带齐全;

⑵. 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或磁盘容量是否充足;

⑶. 天线安置应符合要求:

①. 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受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

②. 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3mm。

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气泡应居中;

④.需在砚板基座上安置天线时,应先卸去砚板顶部,将标志中心按现行作业标

准《城市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投影至基板上,然后依投影点安置天线;

⑤.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

接受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应按此标记安置仪器。

14. 观测作业要求:

⑴. 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

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

计划。

⑵. 接受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受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

动接受机进行观测;

⑶. 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

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

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薄上。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

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

⑷. 接受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可使用专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

接受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⑸.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薄中各项内容。当时段观测时

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

⑹.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受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

(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

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⑺.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

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⑻. 接受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受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

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⑼. 观测中应保证接受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

据转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15. 外业观测记录

⑴. 记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测站名、测站号;

②. 观测月、日/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

③. 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UTC,填写至时、分;

④. 接收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号码;

⑤. 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纬度、近似经度与近似高程,纬度与经度应取至

1′,高程应取至0.1m;

⑥.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m;

⑦.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⑵. 记录符合下列要求:

①. 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

得涂改、转抄;

②. 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

机硬盘或软盘;

③. 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

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16. 数据处理

⑴.基线解算:

①. 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对于边长超过30km的基线,解算时也可采

用三差相位观测值;

a.②. 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可作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对于特大城市的首

级控制网,也可采用其他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

④. 在采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也

可以只选择独立基线按多基线处理模式统一解算;

⑤. 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模型。但8km

内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

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30km及其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

的最终结果;

⑥. 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

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⑵. 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

①. 同一时段观测值基线处理中,二、三等数据采用率都不宜低于80%;

②.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

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于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下表:

-6

③.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

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 x≤2√nσ

w y≤2√nσ

w z≤2√nσ

w≤2√3nσ

其中:w——环闭合差;w=√w x2+w y2+w z2;

n——独立环中的边数。

④.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规定:

d s≤2√2σ

⑶. 补测与重测

①.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连结,则在该点上

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

②. 可以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

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6、8、10、10、10的规定,超过时,应重测该基线或者有关的同步图形;

③. 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限差

技术规定时,可按技术设计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

⑷. GPS网平差处理

①. 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

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提供各控制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

②. 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独立坐标系下

应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约束点的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或已知方位,可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观测值。平差结果应输出在国家或城市独立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③.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3σ

V△Y≤3σ

V△Z≤3σ

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方法

或人工方法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要求。

④. 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

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要求:

dV△x≤2σ

dV△y≤2σ

dV△Z≤2σ

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

至符合要求。

17. 技术总结与成果资料提交

⑴. GPS测量全部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技术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 测区概况,自然地理条件;

②. 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③. 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作业人员情况,接受设备类型与数

量以及检验情况,观测方法,重测、补测情况,作业环境,重合点情况,

工作量与工日情况;

④. 野外数据检核,起算数据情况,数据后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

⑤.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⑥. 方案实施与规范执行情况;

⑦. 提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说明的其他问题;

⑧. 各种附表与附图。

⑵.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①.技术设计书;

②.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和观测计划;

③.外业观测记录(含软盘)、测量手薄及其他记录;

④.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⑤.GPS网示意图;

⑥.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⑦.造点埋石后的资料应符合以前规定。

三、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1998)

1. GPS控制网分级

根据公路及特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

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①.各级GPS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两倍;

②.特殊构造物指对施工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

2. GPS控制网设计

⑴. 坐标系、变形值、参考椭球参数等与城市GPS要求一样;

⑵. GPS控制网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

——参考椭球及其相应的基本参数;

——中央子午线经度值;

——纵横坐标的加常数值;

——投影面正常高;

——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

——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

公路抵偿坐标系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

⑶. 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个投影带。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应布设一对相互

通视的GPS点;

⑷.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该项目测量控制网一次完成设

计、施测与平差;

⑸.当GPS控制网作为公路首级控制网,且需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5km

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

3. 其它项目:

其它如:选点、埋石、观测、基线解算、平差计算、成果验收与提交等,与城市GPS 技术要求基本相同。

四、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1. 地籍测绘的目的

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

本标准所称不动产主要包括地块(宗地)和地块上的建筑物。

2. 地籍测绘的内容

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

3. 地籍测绘的成果

地籍测绘成果包括:地籍数据集、地籍薄册和地籍图。

4. 地籍测绘的基本精度

⑴. 地籍控制点的精度

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

⑵. 界址点的精度

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规定:

⑶. 建筑物角点的精度

需要测定建筑物角点的坐标时,建筑物角点坐标的精度等级和限差执行界址点相同的标准;不要求测定建筑物角点坐标时应将建筑物按上表精度要求表示在地籍图上。

⑷. 地籍图的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其它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0.5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5. 坐标系统与比例尺

地籍测绘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均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江苏为1:500),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采用1:500。

6. 平面控制测量

基本等同于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可参照。

7. 地籍要素调查

⑴. 一般规定

①. 调查内容:包括宗地权属、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建筑物状况等;

②. 调查的基本要求:

a.地籍要素调查以宗地为单元进行;

b.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土地划拨、地籍档案、土地等级评估及标准地名等资料;

c.将所有需调查的内容逐一填记在调查表或地籍测量草图中。

⑵. 宗地与编号

a.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地球表面上一块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

土地。一个宗地只属于一个产权单位,一个产权单位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宗地。

b.宗地编号:按省、市、区(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六级编立。

⑶. 宗地权属调查

①. 调查内容:

a.宗地权属是指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归属;

b.内容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主名称、宗地座落和四至,以及行政区域界

线和地理名称;

②. 界址点、线的调查:界址点、线调查是依据有关条件关系和法律文件,在实地对

宗地界址点、线进行判识。

⑷. 土地利用类别调查

①.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以现行的为准;

②. 调查方法:以宗地为单位调记一个主要的利用类别。如宗地内有几个土地利用类

别时,以地类界符号标出分界线,分别调注利用类别。

⑸. 土地等级调查

①. 土地等级标准执行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的土地等级标准;

②. 调查方法:土地等级调查在宗地内调注,宗地内土地等级不同时,则按不同土地

等级分别调记;对尚未制定土地等级标准的地区,暂不调记。

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作业答案

工程测量作业 作业一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水准面有无数个,我们将其中一个与平均海平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特点:1、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2、是一个重力曲面。 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称海拔,通常以H表示。 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点的相对高程。 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通常用hij表示。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答:测量平面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区别:(1)X轴和Y轴互换;(2)象限顺序相反. 相同点:在数学坐标系中使用的数学公式不需作任何改变,照常使用。学上南北方向为纵轴,并记为Y轴,Y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东西为横轴,并记为X,X轴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数学直角坐标系中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平面

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纵轴,并记为X轴,X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东西为横轴,并记为Y,Y轴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答:是将地球划分成若干带,然后将每带投影到平面上。 投影带是从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一带(称为六度带),自西向东将整个地球划分成经差相等的60个带,各带从首子午线起,自西向东依次编号用数字1、2、3、…、60表示。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第一个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任意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可按下式计算:L0=6N-3。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答:Y=20×(-306579.210+500000)=20193420.790m。作业二 1.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高差,已知点高程为=12.658 m,尺上读数为1526mm,尺上读数为1182mm,求、两点间高差为多少?点高程为多少?绘图说明。 答:hAB=+0.344m,hB=13.002m。

机械设计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技术要求大全 技术要求(冲压件)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 6.3.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5.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 级.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2.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

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3.邵氏A 型硬度65%%P5.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3.未注圆角为R0.5.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1.旋向:左旋.2.总圈数:no=123.工作圈数:no=104.钢丝硬度:HRC42~48.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6.单端并紧磨平.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去除毛刺飞边。.......归纳的很好,我在设计图纸时常用的还有这些,如在第5,如果是整机安装后的技术要求还应该增加:整机的的性能指标,最后的喷漆要求。第6,铸件方面的通常还要有:1、未注铸造圆角,未注拔模斜度,未注壁厚.2、时效处理。对于铸造机座还有有加工后涂防锈底漆技术要求一般包括几个方面1)图纸上的一些通用要求,如未注园角,未注公差等2)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一些要求,例如,实验检验要求,探伤要求,封口要求清洁度要求等等。3)部件装配的要求以及主要的装配数据4)图中无法用图形符号表达出来的其它信息。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DKBA4031-2009.06 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2009-06-30发布2009-07-XX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5) 1范围和简介 (6) 1.1范围 (6) 1.2简介 (6) 1.3关键词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冲裁 (6)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 6 3.2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6)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7) 3.4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7) 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7) 3.6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8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8) 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9) 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9) 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9) 4折弯 (10) 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10) 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10) 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10)

4.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11) 4.2.3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11) 4.3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11) 4.4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12) 4.4.1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12) 4.4.2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12) 4.5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13) 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13) 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13) 4.8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14) 4.9弯曲件的回弹 (14) 4.9.1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14 4.9.2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14) 5拉伸 (15) 5.1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15) 5.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15) 5.3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15) 5.4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15) 5.5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 16 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6) 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16)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距离测量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水域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铁路、公路测量 架空索道测量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一般规定

绘图 编绘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施工控制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一般规定 竣工总图的编绘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一般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2018年国家级工程测量大赛规程完整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 赛项名称:工程测量 行业特色赛项□ 赛项类别:常规赛项 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测绘地理信息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 电子: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9月4日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测绘 分项容: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 (二)压题彩照 二等水准测量竞赛图片

1:500数字测图竞赛图片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 赛项归属: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代码5203。 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代码:520301。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申报团队由10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来自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专家7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的专家3名。具体见表1。 表1 赛项申报专家组 三、赛项目的 1.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事测绘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2. 建立全国开设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交流教学成果与经验的平台,引导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专业建设。 3.检查学生对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各参赛院校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 4.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实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鉴定,创新“双证书”制度。 5.检验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业务作风、团队协作的优秀品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四、赛项设计原则 1.竞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原则,注重结合生产实际、注重 考核实效、杜绝造假、强化质量水平。 2.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 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3.将实际生产的核心容提炼加工,以学生就业上岗的职业技能为核心, 将测绘行业生产作业中使用的新设备、新方法引入竞赛,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联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能培训与鉴定主管部门、知名测绘仪器公 司、知名测绘企业,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援保障。 5.坚持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1.竞赛项目针对性强,是从事测绘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 2.赛项使用的设备是当前测绘生产外业数据采集的主流先进设备。 3.竞赛项目以促进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 4.依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结合技能竞赛开展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技能)职业技能鉴定,创新“赛鉴结合”的“双

工程测量_在线作业

工程测量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8-04-21 20:35:48 一、单选题 1. (5分) ? A. 1.194 ? B. 0.194 ? C. 2.486 ? D. 1.486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等高线 ? B. 山脊线 ? C. 示坡线 ? D. 山谷线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建筑物室内地坪±0标高(高程)为16.010m ,用水准点A 进行测设。已知H A =17.350m ,若安置好水准仪后测得A 点水准尺读数为1.146m ,则±0处水准尺读数应为( )。 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 )线连接而成的。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A →B →C →D →A ? B. A →B →C →D ? C. A →D →C →B →A ? D. A →D →C →B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因为右目标读数大,左目标读数小 ? B. 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反时针增加的 ? C. 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顺时针增加的 ? D. 倒过来减可能得负数 如图2,在测站O 上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了A 、B 、C 、D ,则盘右正确的观测程序为( )。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计算角度总是用右目标读数减左目标读数,其原因是( )。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工字型 ? B. 十字型 ? C. L 型 ? D. T 字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中点多边形 ? B. 导线网 ? C. 闭合水准路线 ? D. 三角网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工程测量 展开解析 答案 C 建筑基线的形式不包括( )。 平面控制网的形式较多,不是平面控制网的是( )。

钣金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时磊5说- 钣金加工技术要求汇总钣金:技术要求:1折弯半径R2;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脱脂洗净; 4、零件表面喷塑处理,颜色:新威XW9256HS50。 技术要求: 1折弯半径R2 ;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零件表面镀白锌处理; 4、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折弯半径R2 ; 2、未注公差参照ISO-2768-m ; 3、锐边倒钝,去毛刺; 4、加工完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未注公差参照ISO-2768-m ;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加工完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锐边倒钝,去毛刺; 2、零件表面镀白锌处理(厚度15微米); 3、脱脂洗净。 1折弯半径R1.5; 技术要求: 1锐边倒钝,去毛刺; 2、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材料采用镜面板加工; 2、折弯半径R1 ; 3、锐边倒钝,去毛刺;

时磊忖呎… 4、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锐边倒钝,去毛刺; 2、表面喷塑处理(颜色:新威1294HF10); 3、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零件1与零件2压铆连接,压平、压牢; 2、注意避免表面划伤。 盒体: 技术要求: 1、折弯半径R1.5;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零件1与零件 2、 3、 4、 5、6压铆连接,压平、压牢; 2、表面喷塑,颜色:新威1294HF10 ; 3、喷塑时注意保护螺纹,喷塑后回丝。 技术要求: 1、零件1与零件 2、 3、4压铆连接,压平、压牢; 2、表面喷塑,颜色:新威1294HF10 ; 3、喷塑时注意保护螺纹,喷塑后回丝。 技术要求: 1、折弯半径R1.5;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表面喷塑处理(颜色:新威1294HF10); 4、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折弯半径R1.5; 2、锐边倒钝,去毛刺;

华为QA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QA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拟制单位:技术管理处/技术干部部

目录 概述 .....................................3页 第一部分级别定义.................................5页 第二部分资格标准.......................................7页

概述 任职资格管理的目的 ?规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推动做实的人不断提高水平,引导有水平的人做实,按做实给予评价。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以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资格标准牵引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保持公司的持续性发展。 任职资格认证原则 ?以关键行为和核心技能为中心 ?以工作实绩为导向 ?标准公开、程序公正 ?测试、评议相结合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 ?QA类任职资格标准由工作经验、必备知识、技能标准、工作绩效、行为标准等五个部分组成。

QA类任职资格认证对象 从事QA类工作的人员

第一部分级别定义 根据QA类的实际情况,将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分为三至六级,如下图所示。 级别定义描述了各级人员的工作定义、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主要职责及影响范围。 级别代码:T0901(03) 级别名称:QA类三级工程师 要点:熟悉公司开发流程,熟悉产品开发过程,了解项目管理过程,有一定模块开发/测试实践经验。独立进行开发流程、开发方法的引导,进行基线审计和交付物审计,了解质量原理,了解统计过程控制,对质量目标把关。 级别代码:T0901(04)

级别名称:QA类四级工程师 要点:熟悉公司开发流程,熟悉产品开发过程,掌握项目管理过程,有复杂模块开发/测试实践经验,有较多的产品/软件工程经验。有开发流程、开发方法的引导的成功经验,进行基线审计和交付物审计,参与公司内部审计。熟悉质量原理,熟悉统计过程控制,对产品质量目标把关,对项目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指导三级工程师。 级别代码:T0901(05) 级别名称:QA类五级工程师 要点:公司内本领域带头人。非常熟悉公司开发流程,深入领会产品开发过程,精通项目管理过程,深入领会质量管理系统,有系统设计/测试实践经验。有深入的过程改进经验,有组织制定、推行业务部的过程改进活动的成功经验;组织参与开发过程定义、开发规范制定,有深入的内部审计经验。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指导四级及以下级别工程师。 级别代码:T0901(06) 级别名称:QA类六级工程师 要点:在公司本领域内被认为是权威。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产品/软件过程改进发展战略,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精通产品/软件工程和开发过程、项目管理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系统设计/测试实践经验。有较多过程改进经验,有组织制定、推行公司的过程改进活动的成功经验;组织公司的开发过程定义、开发规范制定。具有深入的内部审计经验,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指导五级及以下级别工程师。

机械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产品机械零件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编写和使用规范。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 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 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 其他要求;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要求等); 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 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 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 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动平衡、制动及安全等); 试验条件和方法;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 2. 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 零件技术要求: ......................................................................................................................................................................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 第二部分:模具零件要求 .............................................................................................................................................. 第三部分:外观要求 ...................................................................................................................................................... 第四部分:各类型零件具体要求 .................................................................................................................................. 第五部分:其他要求 ...................................................................................................................................................... 各类零件具体要求: .............................................................................................................................................................. 塑料件: .......................................................................................................................................................................... 压铸件: .......................................................................................................................................................................... 钣金件.............................................................................................................................................................................. 橡胶件.............................................................................................................................................................................. 机械加工件 ...................................................................................................................................................................... 其他特殊件: .......................................................................................................................................................................... 标签:..............................................................................................................................................................................

华为规范

一、规范五大高压线 高压线一、所有操作必经技术授权及客户授权、在行业默许时间内操作:涉及现网的任何操作均需要通过技术授权并向用户提交书面申请,得到客户的签字确认后才能执行;涉及现网的任何危险操作绝对禁止在白天(非行业默许时间)进行,如用户强制要求,须经用户维护主管签字确认,经办事处产品区域RPM、项目经理/维护项目经理、客户支持经理、系统部ASD同意,并得到维护leader技术授权通过后方可进行。 高压线二、重大操作必按提方案,审核通过方可执行:涉及现网的所有升级/割接/整改必须按照《XX变更方案模板》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且方案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操作前必须进行数据备份,完成后必须进行业务、计费测试和记录,测试结果必须用户签字确认。 高压线三、重大事故及时通报,问题处理及时汇报:工程师获知客户重大事故时,应即时汇报(5分钟内)通报给2个人:产品维护leader、维护项目经理。合作方员工在遇到重大事故时,5分钟内通报办事处产品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产品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5分钟内分别通报产品维护leader、维护项目经理、工程经理。问题处理完毕后在1个工作日内向用户维护主管进行汇报(重要的需要书面汇报),汇报问题解决情况或者下一步措施; 高压线四、报告提交客户前必须经过办事处审核:所有向用户提供的书面报告(尤其是产品故障说明报告),均需要经过产品维护leader、维护项目经理、区域RPM、系统部ASD审核,严禁私自向用户提供报告。 高压线五、杜绝一切退单和投诉,坚决保证客户满意度:熟记和理解工程满意度、问题单满意度回访要求,杜绝一切形式的低分问题单(工程)或退单;日常注意和用户沟通的方式,从心底里尊重用户,杜绝一切形式的投诉和低分单。 二、办事处重大事故通报流程

工程测量课程作业答案

工程测量课程作业_A 1. (4分)水准仪器下沉,采用()减少误差。 ? A. 后前前后 答案A 2. (4分)高层传递有下层传递上来的同一层几个标高点必须用水准仪进行检核,检查各点标高点是否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误差应不超过()mm ? C. ±3 答案C 3. (4分)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 ? A. ±10″ 答案A 4. (4分)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 B. 大地水准面 答案B

5. (4分)下列满足柱子吊装要求是() ? D. 以上均对 答案D 6. (4分)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B.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未重合 答案B 7. (4分)地面点高程测定的基本原理是()。 ? A. 高程原点开始-逐点测得高差-逐点递推出高程 答案A 8. (4分)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且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 ? B. 水准点 答案B 9. (4分)下列点中哪一个不是圆曲线的主点() ? A. JD点

答案A 10. (4分)测角时,对于图根导线,一般需要DJ6级经纬仪测一个测回,且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得大于() ? B. 40″ 答案B 11. (4分)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 C. 高差 答案C 12. (4分)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踩实后立尺. ? B. 尺垫 答案B 13. (4分)下列属于图式比例尺的是() ? B. 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答案B 14. (4分)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处。

(完整版)机械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产品机械零件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编写和使用规范。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 ?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 ?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 ?其他要求;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要求等); ?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 ?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 ?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 ?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动平衡、制动及安全等); ?试验条件和方法;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1) 2. 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2)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2) 零件技术要求: (5)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5) 第二部分:模具零件要求 (5) 第三部分:外观要求 (7) 第四部分:各类型零件具体要求 (7) 第五部分:其他要求 (8) 各类零件具体要求: (8) 塑料件: (8) 压铸件: (9) 钣金件 (11) 橡胶件 (12) 机械加工件 (12) 其他特殊件: (13) 标签: (13) 弹簧: (14) 螺纹紧固件: (15) 电路板: (15) 装配件技术要求: (16) 第六部分:包装,标贴, (18) 产品包装箱(瓦楞牛皮纸箱)图纸技术要求 (18) 产品铭牌图纸技术要求 (19) 商标图纸技术要求 (19) 标贴件(如各类标贴、招贴、免检标志、名牌标志、整机出厂清单等)图纸技术要求 (20) 标贴件(PC材料)(如各类标贴、铭牌等)图纸技术要求 (20)

土木工程测量作业答案解析

土木工程测量作业答案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注:表中粉色为需要填写的答案 《土木工程测量》第1章作业 1-2 什么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解: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1-3 什么是绝对高程什么是相对高程 解: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5 已知某地大地坐标为(106°12′,38°32′)。计算:①该地在高斯投影3°带的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经度;②该地在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经度。 解:① 3°带带号:n=int((L-1.5°)/3°)+1= int((106°12′-1.5°)/3°)+1=35, 35号3°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3°*35=105°; ②6°带带号:N=int(L/6°)+1= int(106°12′/6°)+1=18; 18号6°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6°*18-3°=105°。 1-6 已知控制点BM30的大地坐标为(106°49′27″,39°04′58″),其高斯投影3°带内计算的平面坐标自然值是(4328363.369m,-101752.428m)。计算BM30的坐标通用值。 解:通用坐标值是在Y坐标自然值上+500km,并且在其前冠以投影带带号。因此,先计算BM30所在高斯投影3°带的带号: 3°带带号:n=int((L-1.5°)/3°)+1= int((106°50′-1.5°)/3°)+1=36, Y坐标自然值+500km=-101752.428m+500000m=398247.572m。 所以,BM30的通用坐标为(4328363.369m,36 398247.572m) 1-7 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解:测量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先高级后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基本原则。 《土木工程测量》第2章作业 2-1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已知点A的高程H A =233.128m,后视读数a为1.547m,前 视读数b为0.874m,试计算AB的高差h AB 和点B的高程H B 。 解:h AB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1.547m-0.874m=0.673m; H B =H A +h AB =233.128m+0.673m=233.801m。

机械制图常见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2020(技术规范标准)华为工艺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工艺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第一版

中试部拟制二零零零年四月

概述.......................................................................3页 第一部分级别角色定义..............................................6页 第二部分资格标准.................................................10页 第三部分测评定级表...................................................33页第四部分工艺类一级工程师行为认证表..........................48页第五部分工艺类二级工程师行为认证表..........................63页第六部分工艺类三级工程师行为认证表........................83页. 第七部分工艺类四级工程师行为认证表.........................108页第八部分工艺技术类任职认证操作指南.......................130页第九部分附件..............................................................136页

专业任职资格的目的 面对工艺队伍的壮大及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试部工艺试验中心亟待需要一套资格标准。 ?考察各级工艺技术人员的职位胜任能力。 ?通过标准的牵引,促使工艺技术人员不断进步。 对象 ?中试部工艺试验中心 直接从事工艺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任职资格的定位 ?资格不仅仅是能力 任职资格考察的不仅仅只包括能力,有没有资格担任一个岗位,实际上需要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表现,它是素质、能力、业绩、知识、经验的有机融合。 ?考察员工的职位胜任能力 因为任职资格是综合表现,它的作用不是仅仅工资、奖金等可以体现的,它将对影响所有人事待遇的职位产生主要作用。 任职资格的工作重心 ?对绩效考核部门没有涉及的能力、素质、知识、经验等建立标准 ?对于绩效考核部门已经解决的绩效考核标准及已产生的考核结果,任职资格主要是加以利用。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工程技术人员、测量人员的职责,现场测量工作的实施和测量仪器的有效管理,适用于纳二电厂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2.参考文件 1.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2.DL5001-91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3.QAPJL001?000 计量保证手册 3 职责 3.1 项目质量科测量组负责纳二电厂工程测量工作的实施以及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3.2 项目各施工单位需进行测量工作时,应由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完整、准确的测量工作委托单,作为测量组工作的依据。 3.3 质量科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解释。 4 管理内容 4.1 测量人员资质和职责 4.1.1 质量科测量组设置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工程师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 4.1.2 测量工程师职责 a) 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规程; b) 负责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的内、外联系; c) 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测量工作情况; d) 负责测量仪器的定期自检、维护和保管工作; e) 负责检查、审核测量资料及其整理; f) 负责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g) 负责工程安装中基础轴线、基准高程点施测、复核和移交验收等重要工作。 4.1.3 测量人员的考核由项目质量科统一管理。 4.2 测量工作过程管理 4.2.1 测量组负责实施职责范围内的工程测量工作。 4.2.2 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工作委托单》制度,表格见附录A。 4.2.3《测量工作委托单》由申请部门填写,申请人和审核人对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4.2.4 各施工单位或部门需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至少提前一天向测量组提交《测量工作委托单》,以便测量组统一安排工作。 4.2.5 测量组接到测量工作委托单后,根据设备安装精度要求合理安排测量仪器和人员,实施现场测量工作。 4.2.6 现场测量工作结束应及时整理并编写测量结果文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项目质量员及施工技术员。 4.2.7 在施测过程中,施工技术员或施工班组负责人应跟随测量组,以便测量人员将现场测量结果进行交底。 4.2.8 施测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人身和测量仪器的安全。 4.2.9工程测量文件管理 a) 测量工程师应有效管理以下台帐、记录:测量仪器计量台帐、《测量工作委托单》登记、测量记录手簿整理、测量仪器定期自检记录;负责作好内部安装检验、验收情况的测量记录; b) 测量资料的整理严格按照公司现行文件、记录控制要求执行; c) 形成的测量记录/结果及时提供给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施工的技术数据。 4.3 测量仪器管理 4.3.1 测量仪器的使用由测量组统一调配。 4.3.2 测量仪器必须专人维护和保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