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3.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4.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 5.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 二、简答题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要素:研究主体(谁研究)、研究客体(研究谁)、研究问题(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研究条件(怎么研究) 联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分别解决了整个研究的六个方面,回答了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以什么方法怎样去做得问题。 2.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试概述。 (1)复杂性和难控性: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涉及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内部因素,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传统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约,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使得教育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均为单选题。 2.在历年考试中,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 基本含义。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文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需要区分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而科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仅要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除具备一般科研的特征,如:探索性、问题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还具有自己的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中学教育科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 结合,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中学教育科研是基于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是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加中学教育科研的,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更有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而且 他们是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因此,科研方法是多样的,既有宏 观的哲学思考,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这使得教育研究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和“量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教学中也有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几种主要形式

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几种主要形式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组织形式有多种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起龙头作用。幼儿园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这里只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 1.各级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是由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简称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根据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 以北京市为例,幼儿园可以申报的规划课题有三个层次的,一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为各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的级别越高,获得批准的难度也越大。 规划课题的立项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发布《课题指南》,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选择拟研究的课题,填写申报表及详细的选题论证报告,由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才能正式立项。一般在一个规划期内(如“十五”期间)立项多少课题,率先都有规定,而申报者的数量往往高于规定立项课题的数量。因此,申报课题也是参加一次竞争,选题和选题论证报告的质量是获得立项的重要条件。 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对规划课题的全过程管理。课题负责人应按申报中的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虽然承担规划课题可能会使幼儿园感到有压力,但是,规划课题的严格而规范的管理,也会使幼儿园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指导,研究水平得到提高。 2.园级课题 对于大多数幼儿园来讲,根据本园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而立项一些园级课题,既可行又实用。园级课题可随时立项,不需要等待某一个时间,报哪一级管理部门批准,因此,可以及时地解决本园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确定国内课题的最大好处。此外,因为园级课题来源于本园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过程和幼儿园的工作过程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课题的完成,幼儿园的工作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了,培养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成为了我们育人的方向。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要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文主义精神、健全的人格、开放的世界意识。要培养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需要的新人才,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一味灌、,学生机械的记,学生缺乏自主性、创新性,显然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新时期呼唤新人才,新人才的培养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新课程进入到学校操作层面,所遭遇的许多问题往往令教师对先前接受的理论产生困惑甚至怀疑。这当中固然有教师在理论上的误读和实践上偏离的问题,但是,理论的适切性与指导力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的实践已经无法回避许多与理论有关的认识问题,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认识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定向培养的矛盾,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如何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等等。尽管理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注意到并有了一些研究,但就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一线的实践者多少感到有些单薄、有些苍白,一些课程理论因为较少涉及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客观存在的

特点,依然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所以,我们仍期待更具针对性和指导力理论的出现。新课程理论充分借鉴了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理论。尽管我们反对以“国情不同”为由拒绝对国外先进理论的传播与吸纳,但来自国外的教育理论毕竟有其生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对理论的把握离不开对环境的认识,在引进理论的时候,要注意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理论有其超越环境的共性部分,这是我们要吸收的东西;也有依赖于环境、体现个性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引进的国外理论,不仅要了解其成功的方面,也要认识到它们在本土的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遭到的各种批判,不能忽视对问题的呈现和对局限性的剖析。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要用理论来分析、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重传播、轻应用,我们要欢迎教育理论在重建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对新课程的健康推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第一: 我们渴望理论对实践有及时的观照与呼应,我们在艰难推进新课程的时候更需要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程改革的理论工作者需要更多地深入一线,和教师们一起,分享改革的快乐,体验改革的阵痛,发现改革的问题,破解改革的疑难。对实践中具体案例的生动剖析远比简单的传播或是粗暴的批评更能令实践者心服口服,更能显出理论的功效与威力。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总结研究结果课题的选择 1、课题选择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问题的提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终结。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以。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教育问题的突破口;课题的选定决定了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正确选题能提高科研效率。 2、课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留心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从成功经验中提出课题;从理论学习中或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形成课题。 3、选题的原则:价值、创新、可行、准确。 制定研究计划 课题申报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的价值、创建性和可行性,把自己提出问题的合理性讲清楚,求得认可和支持。研究设计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研究的科学思路及行动要点,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科学的方案。研究设计科学严密,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研究计划的一般内容:(1)课题名称;(2)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及分工、课题负责人(3)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文献);(4)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5)本课题中关键性概念的定义;(6)研究对象及其选择方法;(7)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8)研究进程的安排;(9)预期研究成果构成;(10)设备经费预算。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从研究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2、从研究范式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3、从研究方式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4、从研究对象分:教育事实研究与教育价值研究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又称为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应用研究就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关心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具体化、操作化。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或量的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定量研究通常包含一个较为严格的事先设计;通过调查、测验、实验、结构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资料;主要运用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的呈现通常简单明了。 定性研究(质性研究或质的研究)通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3、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每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教育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教育研究的全部过程。 ?(1)调查研究: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2)实验研究: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3)实地研究: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4)文献研究:二次分析、内容分析、历史研究等 4、教育事实研究与教育价值研究 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 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模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论证 B.课题审查 C.课题申报 D.课题选择 2、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可能性原则 3、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 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4、标志着课题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的是() A.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 B.研究方法的确定 C.研究对象的成功选择 C.课题论证的完成 5、要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6、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7、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 于() A.研究时间B.研究对象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二、简答题 1、试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对课题进行设计。 2、试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并说明你是如何进行选题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解析:需要是进行研究的动力,同时也是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所以需 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3、B 4、A 5、C 6、D 7、C 二、简答题 1、答:对课题进行设计是件精细而复杂的工作,通常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明 确规定总体;第二,取样的随机性;第三,取样的代表性;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 (二)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 同时,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又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相互替代。在 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中, 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 另外,还要考虑被试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其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2、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一)课题选题的价值 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即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应提出新思想、新观点。 二是理论价值。理论价值即学术效益,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即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那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即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 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等。 (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切实可行的,是与所研究课题相适应的。 (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三、分析论述题 1、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作答,包括选题的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1、 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答:定量分析就是通过统计调查法或实验法, 像自然科学那样建立研究假设,收集精确的数据资料,然后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研究过程。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3.定性研究(6) 答: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4.文献研究(6) 答:文献研究是指通过查阅、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客观事实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 5.现场研究(6) 答:现场研究法又称实地研究法是指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以探讨客观、接近自然和真实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 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答:一般认为,研 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 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 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 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 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 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 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 是它有特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划分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划分 科学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类,主要有三种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类,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 ①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分布状况,而是描述(叙述)分布情况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把它们推论到总体,既用研究的样本资料说明总体的情况。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 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解释性研究是指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为什么的科学研究类型。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一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和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实验的与非实验的两种。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或称自然)实验研究。 表1 三种不同研究类型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对象规模小样本大样本中样本 抽样方法非随机选取简单聚集、按比例分层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式观察、无结构访问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主观的、定性的定量的、描述统计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基本特征设计简单、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规模很大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此外,根据研究的内容,又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无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发现新事实,新原理,新规则,或是探索某一类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开发应用途径。 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的逻辑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 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3.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4.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 5.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 二、简答题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要素:研究主体(谁研究)、研究客体(研究谁)、研究问题(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研究条件(怎么研究) 联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分别解决了整个研究的六个方面,回答了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以什么方法怎样去做得问题。 2.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试概述。 (1)复杂性和难控性: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涉及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内部因素,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传统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约,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使得教育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修订细节1 刘良华 这几天接连不断地给“教育硕士”讲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这门课程,也开始启动对《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这本书的修订。希望在2009年有一个“修订版”。如有可能,以后每两年“再版”一次。 第一个大的修改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问题。 2007年版将教育研究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实证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含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与应用研究。 原文如下(刘良华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0页。): 一、实证研究/描述研究 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描述历史现象、田野现象或实验中的现象。与之相应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显示为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描述历史现象、田野现象或实验中的现象。与之相应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显示为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是对过去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好的历史研究总是还原历史现象,把人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 历史研究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可是,历史不过是任何一个人的昨天。人的生活虽然一直在进步和进化,但人类的历史也一直在以它的节奏不断地重复。这也正是历史研究之所以重要的基本依据。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历史研究尤其重要。 (二)调查研究 如果说历史研究是对过去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那么,调查研究则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不久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研究与调查研究是相同的方法:它们都是调查研究,前者是对过去的现象的调查,后者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的调查。认可历史研究的价值的人,也必认可调查研究的价值。反之,重视调查研究的人,也必重视历史研究的价值。 (三)实验研究(描述性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在有一点上与历史研究和调查研究保持了区别:实验研究并不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它更多地显示为一种假设和预测以及为了验证假设和预测而采用某种干预和介入的态度。 但是,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以及在实验研究结束之后,研究者所做的工作仍然是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数据的描述和解释。准确地说,心理学实验研究虽然采取了“介入”的方式,但它并不以变革实践为第一使命,它的第一使命仍然是“描述并解释”。它是一种“描述性实验研究” 在这点上,实验研究(介入性实验研究)与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是一致的。它们都以描述和解释为己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