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用项目的意义

序号参数参数意义

正常值

范围

临床意义对应现有项目

1 R值

(min)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

达2mm所需时间,包含了内

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

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

块开始形成。

5-10min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

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

用,包括内、外源性

和共同通路,直至纤

维蛋白凝块开始形

成,是检测凝血因子

的一个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动

2 K值

(min)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

20mm所需时间。K参数反应

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

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

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而

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

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

1-3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

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即血凝块形成的速

率,由于此时以纤维

蛋白的功能为主,故

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

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3 α角

(degree)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

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

的夹角。а参数反应纤维蛋白

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参数

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

直观。

530-740意义同K值,但对极

度低凝时比K参数直

观,也是检测纤维蛋

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4 MA值

(mm) 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MA反

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

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

性,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

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

约占80%

50-70mm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

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血小板聚集试

验(每使用一种

诱导剂)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

种条件下的凝血综合状态,

<-3:低凝,-3<正常<+3,>+3:

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3~+3 综合评价凝血的参

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意义,

<-3:低凝,

-3<正常<+3,>+3:高

凝。

6 EPL

(%)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

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

EPL=100(MA-A30)/MA

0-15%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FDP)

D-二聚体定量

7 LY30

(%)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

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

LY30>7.5%,表示处于高纤溶

状态,即纤溶亢进

0-8% 检测纤溶的一个指

标,LY30>7.5%,表

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物(t-PA)

活性

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

D-二聚体定量

(DD)

8 A

(mm)描记图上的即时振幅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

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9 SP

(min)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曲线分叉

所需时间

反映内源性和共同道

路的内容,主要检测

凝血因子级联反映的

情况

激活凝血时间

(ACT)

10 TMA

(min) 从凝血开始至MA值确定所

需用的时间

反映血凝块的全程形

成速率。测量形成稳

定血凝块所需要时间

激活全血凝固

时间

备注:

如果TEG测试得出了正常的弹力图,病人仍有活动性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

1、考虑vWF因子疾病:vWF因子缺乏,血凝块功能是好的,但血小板的粘附差,造成血凝块不能粘附到受损的血管位置,建议采用DDA VP(去氨加压素)(释放vWF因子)或FFP(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含有vWF因子);

2、考虑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采用血小板图检测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

3、考虑机械性出血:如果排除了vWF因子缺乏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影响,最后应该考虑是由于手术原因造成出血;

TEG与常规凝血检测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为:

1、TEG全面动态观察凝血及纤溶全过程,能快速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稳

固的全过程,并提供有关凝血及纤溶的性质和动态方面的资料。常规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只是检查离体血浆和凝血连锁反应中一部分,而不能反映临床凝血全过程;

2、现在的凝血试验以一旦纤维素形成为结局。而TEG试验从凝血开始,凝血形成及凝血

溶解或血块回缩为结局;

3、TEG与传统凝血试验有很强相关性,重要的区别是TEG在测定凝血级联反应与血小板

相互作用上具有独特性;

4、常规凝血功能检查:PT、CT、ACT、APTT等非动态性,只测定一个点,不能直接反应

凝血障碍的原因,亦达不到监测凝血的目的,所以不能准确确定凝血与出血原因;5、TEG与激活凝血时间(ACT)之差别在于ACT只反映高浓度肝素存在的特异性, 不能全面

评估凝血功能状态;而TEG测定肝素残留比ACT更精确, 更敏感。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 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 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 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 G、CI增高 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

三、TEG的典型图形能帮助医生更准确、更直观的判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四、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适应症 1.术前术后各种凝血异常的筛查。 2.术前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出血风险。 3.各种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4.输血前原因判断,输血后效果评估。 5.诊断手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指导输血和用药。 6.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7.监测各种促凝、抗纤或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如华法令、比伐卢定、诺其、戊糖、止血环酸等,指导正确使用。 8.高凝状态诊断,预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 9.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疗效判断,鉴别出血、再缺血原因,术前出血风险评估。 10.各种使用肝素的手术或治疗中,如CPB(体外循环)、器官移植、肾透、血透、各类介入、PCI等,药物效果、凝血状况及鱼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评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的疗效判断。 12.各类手术尤其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骨科、妇科、器官移植、CABG(冠脉搭桥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术后的血栓发生的评估。 13.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检测。 15.血友病的治疗。 16.急性创伤、烧伤、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 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

R,K,α, 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α角(Angle角):血凝块逐渐形成的动力学特性,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从血凝块形成点至图形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时,血凝块的最终状况是振幅达不到 20mm(此时K无法确定)。因此,α比K时间更全面。与K时间相似,α角在增加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下角度较大,而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在影响两者的抗凝剂作用下角度减小。

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 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正常值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TEG)参数:

如何看血栓弹力图报告

如何看血栓弹力图报告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 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 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 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 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 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 一、血栓弹力图CFMS TM介绍 血栓弹力图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最重要的指标。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指导各类血制品使用的重要依据,并写入了输血指南。目前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已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使用。另外,通过血栓弹力图这一技术平台对各类凝血药物疗效监测的产品也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昔单抗等药效的监测受到了各大权威医疗机构的青睐和肯定。 二、血栓弹力图CFMSTM与配套试剂临床用途 目前,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血栓弹力图仪为LEPU-8800型,与之配套的试剂有五种: 1.CFMSTM 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2.CFMS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3.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4.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5.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及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继承了TEG的技术特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国内首创,很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种试剂的临床用途为: 1)CFMS TM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人的凝血及纤溶状况,区分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等症状,指导成分输血和药物使用。 2)CFMS 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是否过量。

第五课 TEG 血栓弹力图简介规范

TEG简介 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

血栓弹力图临床的操作方法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的操作方法及意义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 操作方法 (1)自然全血法:静脉血取出后立即放入盛血杯内测定。 (2)全血复钙法: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血∶抗凝剂=9∶1)0.6ml放入塑料试管或涂硅试管中,再加入12.9g/L的CaCl2液0.4ml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3)血浆复钙法:将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以1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浆0.4ml和等量的12.9g/L CaCl2液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梗塞)、动静脉血栓形成等,r值及K 值明显减少,而ma值及mε值增大。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和K值增大,而ma值和mε值值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则ma值和mε值明显降低。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r值及K值显著增加,而ma值及mε值降低。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性纤溶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继发性纤溶,在突发纤溶时,TEG可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仪是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与血液凝固分析仪不同的是,TEG通过检测少量全血,能够全面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数据准确,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对凝血、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特别是术中能简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导成分输血,并且是肝移植手术的国际通用设备。 一、实验原理 血栓弹力图仪主要部件包括:自动调节37℃恒温的杯槽、金属探针、连接金属探针的扭力丝和机电传感器,耗材有样品杯与配套的圆柱。将样品杯卡在杯槽上,圆柱套在金属探针上,在杯壁与圆柱体之间加入全血标本,杯槽带动样品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做匀速转动;当血液呈液态状态时,样品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黏附而产生阻力,杯旋转通过圆柱体带动金属探针同时运动,纤维蛋白-血小板复合物的强度能影响探针运动的幅度;当血凝块回缩或溶解时,圆柱与杯壁间的阻力解除,杯的运动不再传递给探针。通过机电传感器将探针的转动幅度描绘到图形上形成特有的TEG图形。可分为普通杯检测、肝素酶对比检测及血小板图检测。 二、参考区间 主要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图形信

息。 R时间,K时间,α值,MA值,LY30 三、临床意义 (一)TEG普通杯检测 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和原因(低凝/高凝/纤溶亢进);指导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判断凝血相关药物如华法林(R时间10-14分钟提示治疗有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诺其)、比伐卢定、t-PA、氨甲环酸等的疗效;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评估血栓概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术后检测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术风险等。 (二)肝素酶对比检测 普通杯检测的R时间为肝素酶对比检测的1-2倍提示治疗有效,主要用于判断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判断有无肝素抵抗。 (三)血小板图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AA或ADP)的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最新的指南认为MAADP在31-47nm时ADP类药物疗效最佳。 四、应用评价 与目前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如PT,APTT等)不同,TEG 能反映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展现凝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分析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稳定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的连续过程中各组分的功能水平。该试验

血栓弹力图结果的怎么看

怎么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 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

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TEG)特点

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 核心竞争力: 一、设备独特性: ●对凝血的全过程进行连续检测,其中包含了血凝仪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对凝血 进行检测的全部内容; ●用全血对凝血进行检测,以细胞血基础理论,最大限度的在体外模拟体内的凝 血模式,反应凝血过程中各个凝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凝血全过程的检测,通过特殊的软件数据库对凝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 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并可打印成报告; ●血小板图检测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作出明确的判断,是目前唯一可以对抗 血小板药物效果进行时时检测的设备。 二、设备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拥有超过15项的专利技术,并且在国内外的专 家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以全血对凝血全过程进行检测,并可得出凝血诊断,因此,弥补了目前凝 血检测的对各个分环节诊断的不足,帮助医生全面掌握病人凝血的情况; ●对成分血、血制品和凝血相关药物的科学使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对于血栓病的筛查提供有力的证据。 ●在心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提供科学的检测结果,使治疗更加准确。 专家语录: 丛玉隆: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凝血4项:PT,aPTT,Fig,D-Dimer,它其中的内容没有包含有血小板的内容,而目前的凝血研究中血小板的重要性已被公认,如果在检测中没有血小板的检测,对于出血和血栓的诊断将是不全面的。迄今关于血小板功能、抗凝因子、纤溶成分的检测尚缺乏成熟的标准化方案(仅PT、APTT和纤维蛋白原试验3项试验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会(ICTH)或美国临床生物化学标准化委员会(NCCLS)有较明确的规定。)(摘自:血栓与止血试验诊断的现状与发展;301医院;从玉隆等,2002,9;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因此,对于血栓弹力图的认识就显的非常重要,因为它包含了全部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反映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然也包括血小板。因此它对于出血和血栓的判断

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用项目的意义 序号参数参数意义 正常值 范围 临床意义对应现有项目 1 R值 (min)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 达2mm所需时间,包含了内 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 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 块开始形成。 5-10min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 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 用,包括内、外源性 和共同通路,直至纤 维蛋白凝块开始形 成,是检测凝血因子 的一个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动 度 2 K值 (min)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 20mm所需时间。K参数反应 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 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 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而 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 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 1-3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 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即血凝块形成的速 率,由于此时以纤维 蛋白的功能为主,故 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 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3 α角 (degree)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 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 的夹角。а参数反应纤维蛋白 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参数 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 直观。 530-740意义同K值,但对极 度低凝时比K参数直 观,也是检测纤维蛋 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4 MA值 (mm) 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MA反 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 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 性,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 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 约占80% 50-70mm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 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血小板聚集试 验(每使用一种 诱导剂)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 种条件下的凝血综合状态, <-3:低凝,-3<正常<+3,>+3: 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3~+3 综合评价凝血的参 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意义, <-3:低凝, -3<正常<+3,>+3:高 凝。 6 EPL (%)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 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 EPL=100(MA-A30)/MA 0-15%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FDP) D-二聚体定量

血栓弹力图临床操作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操作意义 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 操作方法 (1)自然全血法:静脉血取出后立即放入盛血杯内测定。 (2)全血复钙法: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血∶抗凝剂=9∶1)0.6ml放入塑料试管或涂硅试管中,再加入12.9g/L的CaCl2液0.4ml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3)血浆复钙法:将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以1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浆0.4ml和等量的12.9g/L CaCl2液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梗塞)、动静脉血栓形成等,r值及K 值明显减少,而ma值及mε值增大。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和K值增大,而ma值和mε值值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则ma值和mε值明显降低。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r值及K值显著增加,而ma值及mε值降低。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性纤溶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继发性纤溶,在突发纤溶时,TEG可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G、CI增高 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 种类主要作用检测参数及意义普通检测1.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2.指导成分输血3.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4.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5.评估血栓发生几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1. R: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的时间; (R 值延长:使用抗凝剂,凝血因子缺乏;R值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2. K: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抗凝剂可延长K值。3. Angle: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与K值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4. MA:最大振幅,反映血凝块最大强度,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影响。MA增大:见于血小板数量增多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动静脉血栓,高凝状态。MA减小:

常见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5. LY30/EPL:血凝块溶解,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 少速率,反映纤溶系统。6. CI:总体的凝血功能肝素酶对比检测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疗效2.评估是否肝素抵抗或过量1. R(肝素酶)<R(普通杯):提 示存在肝素;2. R(普通杯)>20min 且R(肝素酶) <1/2 R(普通杯):提示肝素过量血小板图检测1.测定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波利维,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药物 的疗效2.评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的出血原因3.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手前,手术中出血的风险评估1. MAADP :>48mm: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后缺血风险较高;<31mm: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较高;2. ADP抑制率:判 断血小板ADP受体抑制剂等对血小板的抑制百分比,<30%提示治疗效果欠佳;3. AA抑制率:判断血小板血栓素受体抑制剂对血小板的抑制百分比,<50%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TEG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 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 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

R,K,α, 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汇总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汇总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资料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资料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

手把手教您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手把手教您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英文名:thromboela-stogram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 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 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 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 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正常值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注意事项

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杯参数说明

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杯参数说明1.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所有参数的意义 序号项目项目意义临床意义 1 R值R参数反应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 子综合作用。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 性通路和共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 白凝块开始形成。也可为TEG ACT或ST。R参数反应内、外源性和共同通路,以及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开始的情况是对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 2 K值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20mm所需时 间。K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 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 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 功能为主,而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 白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由于此时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故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3 α角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 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参数与K参 数相同,反应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 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α参数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直 观。意义同K值,但对极度低凝时的K 参数更直观,也是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4 MA值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即最大切就力系 数。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 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主要受血 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 中血小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约 占80%,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 影响到MA值。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种条件下 的凝血综合状态,﹤-3:低凝,-3﹤正 常﹤+3,﹥+3: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