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一、出生缺陷的定义

出生缺陷(birthdefects),是指胎儿出生前就存在的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解剖结构畸形、功能不全、生长发育障碍、代谢异常。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3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全球性重要人口健康问题。在中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人民币,先天愚型的治疗费用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高达120亿元人民币[1]。出生缺陷给家庭及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将“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因此,有效干预出生缺陷,减少缺陷儿的出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刻不容缓。

二、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占40%;单基因遗传病占7.5%。大约有7000多种;染色体异常占6%;多基因遗传占20%~30%;环境因素占5%~10%;放射线占1%;病毒感染占2%~3%;药物或化学因素占4%~5%;原因不明骑50%。随着环境恶化、工业化进展加大以及新药的不断上市,环境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在发展国家尤为严重,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我国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始于1986年开始建立的全国出生缺陷医院检测系统。到目前为止,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尤为重要。

三、出生缺陷监测方法

1、医院监测系统是对一个或更多医院内出生的婴儿进行监测,而与孕妇居住地无关。医院监测;诊断相对准确,漏报少,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但监测期限短,存在选择性偏倚,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人群监测系统是对特定地区内居住的孕妇的所有出生进行监测,而与婴儿出生地有关。人群监测;对诊断能力、监测网络要求高,投入大,难度大,但能反映地区或国家的真实情况。

我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对象为居住在监测地区的产妇包括本地户口以及非本地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1年以上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监测期限为妊娠满28周年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KG及其以上至生后42天,在此期间首次确诊的主要出生缺陷均需报告;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监测的影响;理想的是对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的病例进行常规确诊,出生缺陷监测所面临的挑战取决于项目的目标,人员及资源可获得性,妊娠结局信息可获知性以及这个工作对出生缺陷率的潜在影响程度。

出生缺陷不仅使新生儿致残,人口素质下降,也是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影响人口先天素质的因素得以控制。我区年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的出生缺陷共监测出生人群4607人,双胎90例,多胎3例,其中发现出生缺陷3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51%,控制在目标值范围之内,我区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专门设计了一套“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数据转换工具”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我区出生缺陷预防及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明确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是有效干预出生缺陷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提出了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三级预防的具体内容也逐渐丰富。

1、一级预防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致畸信息服务(TIS)列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之一,为医学咨询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采用孕前-围孕期保健的危险因素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的新模式,预防出生缺陷已得到我国政府和许多研究人员的认可,发挥一级预防措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童的发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期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

1)孕前一围孕期保健的危险因素评估:①遗传因素: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占出生缺陷风险因素的20%~30%,有家族遗传史的子代患出生缺陷的风险较高。遗传性疾病分为染色体疾病、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单基因病如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多基因病除为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外,尚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慢性疾病均为多基因病,如神经管发育不良、唇愕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②环境因素:出生缺陷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约占10%。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病原体因素。射线特别是增加照射剂量,可以引起胎儿发育畸形、死亡、白血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越是在妊娠早期,这种危害就越严重;研究表明铅具有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且铅的毒性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妊娠期高水平铅暴露可造成不孕、流产、胎儿畸形,即使是低水平铅暴露仍可影响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造成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危害[7];目前已确定对人类胚胎有致畸作用的生物因子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梅毒螺旋体、解支原体、弓形虫等。出生缺陷大多数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兼并及原因不明占65%。

2)婚前、孕前、围孕期保健与咨询:目前针对全民的优生优育教育包括提倡婚前检查、开展生殖健康、遗传优生咨询、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婚前保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保健工作,在婚检所发现的疾病集中为生殖道炎症、内科疾病、法定传染病及少量的严重遗传病和精神病。通过卫生咨询帮助服务对象转变不利于生殖健康的行为,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对在发病期的精神病患者或在指定传染病的传染期,应劝告其暂缓结婚。通过孕前干预措施,使得计划妊娠夫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及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因素,劝告其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饮酒和饮用浓咖啡,避免职业中接触对妊娠构成风险的有害物质,补充必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用加碘盐等。对于计划妊娠的女性如年龄>35岁,告知其有孕育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患儿的风险,必要时可在孕早期行染色体检查。对于家族中以及本人或曾经孕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女性提供预防信息,发现、治疗和预防感染,通过控制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癫痫)使女性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孕前筛查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等。特殊的干预措施包括补充叶酸,接种风疹疫苗等。Czeizel等在队列对照研究中证实,围孕期服用含800μg叶酸的多种维生素能显著降低发生NTDs的风险,对预防心血管先天畸形也有显著效果。1999年在中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前服用叶酸0.4mg直至妊娠第3个月的孕妇,神经管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在北方和南方分别为

1‰和0.6‰;而没有服用叶酸者,两地的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

2、二级预防

二级干预最核心内容是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其目的就是对妊娠女性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产前筛查即开展群体筛查,利用生物检测技术,筛查与出生缺陷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目前广泛开展的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体感染的检查等。产前诊断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胎的选择性流产达到胎儿选择的目的。实践证明,由于出生缺陷病因复杂,产前诊断非常重要,它能对一些严重致死畸形早期做出诊断,使患者适时终止妊娠,减少缺陷发生。而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普及技术,无损伤,可反复操作,易于初孕妇接受,在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超声检测水平,尽早发现畸形,及早终止妊娠,这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前诊断的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像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核磁共振等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产前诊断中,目前成熟的产前诊断技术有:超声检查、羊膜腔穿刺、绒毛膜活检、脐静脉穿刺。在产前可以筛查和诊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目前可以实施的项目包括神经管缺陷、心脏畸形、唇腭裂、21-三体综合征、地中海贫血、先天性风疹综合征、ABO新生儿等。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新生儿筛查和出生缺陷疾病的治疗。新生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一样,集中体现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质谱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新生儿筛查的疾病超过30种。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如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激素补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的饮食药物指导等和外科手术治疗如胎儿尿道梗阻经皮下导管胎儿镜膀胱造口术进行分流、对骶尾部畸胎瘤进行开宫肿瘤切除术、胎儿镜血管闭锁手术、导水管闭锁进行脑室羊膜腔吻合术等外,还提倡向残疾儿童提供神经发育方面的治疗,及对濒死患儿进行姑息治疗等。

总之,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应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配合联动,保障新生儿出生缺陷各项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农丽贤

2014年12月7日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2011级生物制药班张丽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伴有各种残疾,给病人本人、父母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社会各方经济负担沉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新发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出生缺陷将逐 渐成为导致儿童死亡、患病、伤残及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出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预防控制出生缺陷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方面,存在研究滞后、缺 乏立足国情的疾病基础数据和干预的科学评价结果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次研究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空白,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系统工程服务,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服务。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测算我国几种 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对相应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 1.是指婴儿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 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 2.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青光眼等。但不包括出生时损伤造成的异常。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死亡和残疾,它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对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经调查研究,告诉你几个惊人的数字; 中国每年诞生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 其中约有4% 6%为出生缺陷,数量高达80万,120万 全世界每年诞生500多万出生缺陷儿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遗传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单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多基因缺陷。 2.是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如胚胎时期(怀孕的前3个月)受各种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以及怀孕期间母亲生病,或长时间在高 温高热环境工作等。 据资料报道,单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仅占10%?25%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 下,缺陷儿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或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复杂,初步统计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最新】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_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一 根据妇幼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为了不断优化妇幼卫生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基础工作,强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服务理念教育,切实抓好自身的内涵建设,努力构建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两个效益,积极完成妇幼保健工作各项质量指标,从本县实际出发制定工作计划. 一.___年妇幼卫生主要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内;婴儿死亡率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 ; 2.孕产妇保健覆盖率7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3.早孕建卡率:农村达到45%.城市达到70%. 4.0-3岁儿童系管率7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80%;体弱儿童管理率100%; 5.出生缺陷监测覆盖率100%;出生缺陷发生率_ ; 二.主要工作要求 1.继续加强>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母婴保健的认识,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2.加强依法管理,坚持依法执业.依法服务,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妇幼保舰治疗.护理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3.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完成创建围产期保健规范化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其它乡镇也要积极做好创建工作. 4.加强和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围产期保舰儿童保健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对妇幼卫生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加强>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的三联必须要有产妇本人签名. 5. 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要抓紧.抓实.抓细,工作质量和水平要上新台阶,两个系管率要确保达到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 6.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动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切实掌握孕情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提高早孕建卡率.42天新生儿建卡率和系统管理率.

5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5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郑晓瑛 在我们国家近年来出生的人口当中,每一年会有七十万的残疾儿,针对这种现状呢,我们国家的打算生育委员会,推出了一项工程,叫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今天我就给大伙儿请来了北大人口所的所长郑晓瑛教授,请她给我们讲一讲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好,有请郑教授。好,请坐,给您扶椅子。 郑晓瑛:感谢。 郑晓瑛:对。 郑晓瑛:因为我是从医学院来,后来因为跨学科考到北京大学,从硕士生开始,那么在硕士生之前,我是做了一段临床的医学工作,因此从1985年考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以后,一直就留在了北大,因此我觉得就应该在北大呆了相当长一段时刻。 郑晓瑛:我是七八届的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医疗系本科在那儿读的,1983年毕业以后,到河北一个比较边远的地区去支边去了。 郑晓瑛:工作了两年,1985年又考到了北京大学。 郑晓瑛:因为我在边远的地区,在张家口地区,我想可能在座的会有一些同学对那个比较有了解,确实是讲那个地区专门边远、专门贫困,那么我在那儿是做一个妇产科的大夫,妇产科专门多确实是要跟妈妈打交道,跟小孩打交道,在如此一个贫困的

地区,在80年代,确实是我看到大量的孕产妇为了小孩,因为她反复的生育小孩,都不正常了,持续地在生育,最后死于孕产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专门多小孩,确实是在生育的过程中,有的是在刚一生下来就死去了,有的呢,是在生过一段时刻后死去,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从心理上和经济上。 那么后来我就想,事实上医学本身是专门难救人的,那个因此可能跟鲁迅的一段经历,依旧有一点方法是相似,确实是讲医学本身,是面对着病人,病人来就诊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病人,事实上在人群中有专门多人,在健康和非健康的一个过程中,有专门大的一个空间,我们 是能够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不是来看病的方式,让他们转到健康的状态来,因此后来我就考到北大做医学人类学,那么事实上这是一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 郑晓瑛:在北大的考古系。 郑晓瑛:对。 郑晓瑛:对,因为它需要对各个时代的人要进行研究,看看种系之间的这种变化到底是一个遗传特点是什么样,那么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只有考古能提供如此一个丰富的材料,才能进行这些跨学科的这种研究。 郑晓瑛:对。 郑晓瑛:然后又接着上博士。 郑晓瑛:对,因为我的导师是外边的,我的导师确实是咱们

(精)2020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20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20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11-19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虽然目前已全面开放二胎,但并非意味着要放弃计划生育,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还需要大力进行计划生育的监督工作。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xx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一)(一)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切实推进我镇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营造计划生育的良好环境,搞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力争我镇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县上下达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二)深化宣传教育,倡导新型生育文化,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以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为主题的双进活动,提高宣传品入户率,提升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积极向上级宣传媒体投稿,大力宣传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典型经验,形成大宣传格局。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加快完善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格局、新模式。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完善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解决当前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经验。 (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学习贯彻一法一条例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计生干部执法水平,继续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村组计生宣传员和信息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开阔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五)加强计生协会建设,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做好镇、村计划生育协会换界工作,全面落实协会工作规范。村级计生协会要协助村两委做好优先、优惠、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镇计生协会要配合镇政府,积极探索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除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镇计生服务站要不断优化服务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以避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纲要) 国家计生委科技司赵白鸽 一、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背景 (一)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社会发展需要适宜的人口环境,这包括适当的人口数量、合理的人口结构以及良好的人口素质。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人口控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再生产模式实现了发达国家需要100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即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我国,随着人口数量得到基本控制,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急迫和重要的人口问题。众所周知,出生人口质量无疑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也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基础。 (二)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的转变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人口问题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方针,并将“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作为未来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之一。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出生人口素质,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的明智及必然选择。 (三)我国面临出生缺陷的人口负担 根据我国1987年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5100多万残疾人和2 200多万各种遗传病患者,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致残原因是出生缺陷,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9%,全国大约有残疾人的户数占总户数的18.11%,1995年全国残疾人数增加到60 00万人;又据全国九个监测单元1992年~1997年20种主要的先天畸形的发生率,表明我国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73.07~142.1/万;这些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加上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全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此可见,如果现在仍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这些地区无天缺陷患儿的出生,几十年后我们将发现:虽然我国人口数量控制了,但在我国总人口中残疾人的比例会逐年增加,这最终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四)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出生缺陷的干预提供了技术手段 现代医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迅速提高了预防和治疗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这些进展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伦理和法律等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基因认识日新月异的发展,将导致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和咨询范围的迅速扩大,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进展,预示着人类认识自身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将有助于出于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控制。 二、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国内外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生缺陷干预的国际举措

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计划

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计划 篇一: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计划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工作计划及意见 按照全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指导意见及要求,为全面提高我乡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减低群众生育风险,结合我乡实际,特提出一下意见: 一、工作要求 全乡各级部门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宣传贯彻,让全社会共同参与,落实。 乡计生服务部门要采取生殖健康服务、筛查、监测、预防、治疗等综合措施,落实社会行为干预政策,政府行为干预,药物干预和生物技术干预等手段,扎实开展孕前、孕期、 产后等服务工作,建立婚前健康检查,遗传咨询,孕前保健等服务工作制度。 二、工作职责 乡明确由分管计生领导负责出生干预工作,成了优先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本乡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出生缺陷指导,缺陷病例鉴别诊断工作。 乡计生服务部门负责出生人口优生监测,出生缺陷病例的初

诊,登记和上报,收集优生及出生缺陷干预相关信息资 料并汇总、上报,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遗传咨询服务和落实各种干预措施的技术服务。 三、出生缺陷干预活动 1、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活动; 2、进行政策政府行为干预; 3、开展优生优育遗传咨询; 4、补充叶酸复合制剂预防神经管畸形; 5、向计划怀孕妇女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建立怀孕妇女健康档案等。 四、工作质量指标 (一)宣传培训 1、全年组织优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2期以上,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档案,对计划怀孕妇女培训4期以上,培训率达90%以上。 2、开展优生遗传宣传活动,全年开展6次以上,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宣传栏不少于4期。 (二)干预活动 1、服用mg叶酸及其复合营养素干预神经管畸形,并开展遗传优生咨询服务,药物干预率达60% (服用复合营养 素福施福),规范服用率达85% 2、开展TORCF筛查,技术干预率达监测人数的60%以

5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郑晓瑛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欢迎您。 在我们国家近年来出生的人口当中,每一年会有七十万的残疾儿,针对这种现状呢,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委员会,推出了一项工程,叫"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今天我就给大家请来了北大人口所的所长郑晓瑛教授,请她给我们讲一讲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好,有请郑教授。好,请坐,给您扶椅子。 郑晓瑛:谢谢。 主持人:好,在咱们正式开始学术报告之前,我们先随便聊一聊。我是在网上也检索了一下您的信息,说您在北大待了十五年, 郑晓瑛:对。 主持人:说您的根就在北大。 郑晓瑛:因为我是从医学院来,后来因为跨学科考到北京大学,从硕士生开始,那么在硕士生之前,我是做了一段临床的医学工作,所以从1985年考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以后,一直就留在了北大,所以我觉得就应该在北大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主持人:这是一个工作地点的分水岭,那在1985年之前,您是在----?

郑晓瑛:我是七八届的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医疗系本科在那儿读的,1983年毕业以后,到河北一个比较边远的地区去支边去了。 主持人:工作了两年。 郑晓瑛:工作了两年,1985年又考到了北京大学。 主持人:支边的这两年,你是不是有一些事情能决定您后来研究什么? 郑晓瑛:因为我在边远的地区,在张家口地区,我想可能在座的会有一些同学对这个比较有了解,就是说那个地区非常边远、非常贫困,那么我在那儿是做一个妇产科的医生,妇产科很多就是要跟妈妈打交道,跟孩子打交道,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地区,在80年代,就是我看到大量的孕产妇为了孩子,因为她反复的生育孩子,都不正常了,不断地在生育,最后死于孕产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孩子,就是在生育的过程中,有的是在刚一生下来就死去了,有的呢,是在生过一段时间后死去,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从心理上和经济上。 那么后来我就想,事实上医学本身是很难救人的,这个当然可能跟鲁迅的一段经历,还是有一点想法是相似,就是说医学本身,是面对着病人,病人来就诊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病人,事实上在人群中有很多人,在健康和非健康的一个过程中,有很大的一个空间,我们是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不是来看病的方式,让他们转到健康的状态来,所以后来我就考到北大做医学人类学,那么事实上这是一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 主持人:叫"医学人类学"?它在哪个系里呢?

出生缺陷干预培训资料全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一、“出生缺陷”的概念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数年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发生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或二者共同作用。 二、目前,我国监测到的前5位出生缺陷是: 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脑积水。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是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二级预防”是通过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3“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如唇裂患儿,幼时无法吸允,喂养困难,一岁后语言功能发生障碍,对这些孩子要尽早手术修复,治疗效果极佳,越早治疗越好。 四、预防出生缺陷健康促进:

是指帮助引导待孕和已孕夫妇树立科学的优生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具体是引导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铅、汞、苯、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戒毒,远离宠物,适量运动等,确保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健康,减少出生缺陷风险因素。。 五、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倡导的主要容有: 婚姻法、遗传知识、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和适当补充营养素等。通过宣传倡导,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形成健康行为,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活动的目的: 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掌握生育健康孩子基本科学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出生缺陷高危人群: 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病症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

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省政府令第275号)、《**市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株政办发〔2016〕1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为构建和谐渌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健康渌湘”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县实施“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将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专项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实行免费叶酸增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逐步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建立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长效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结构配置,切实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科学、持续发展。 到2020年,孕产妇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5%

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筛查率达到95%以上,筛查技术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高风险孕产妇接受诊断干预率达9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5%以上。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服用依从率85%以上。 三、服务对象 (一)叶酸增补、婚前医学检查。准备领取结婚证的男女双方至少有一方具备**县户籍。 (二)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具备**县户籍;夫妻双方非**县户籍但均已办理**县居住证;符合生育政策。 (三)新生儿疾病筛查。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具备**县户籍;父母双方非**县户籍但均已办理**县居住证;符合生育政策。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意义,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广泛宣传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相关政策和提供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的程序、方法等,将出生缺陷防治宣教工作与常规婚前、孕前、孕期、优生优育等保健宣教相结合,提高宣教工作效率和可及性,提升群众自觉接受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的意识。

2021年度工作计划书

2021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开始的一年,那么为自己制定一个年度工作计划吧!下面是OK收集的年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20xx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要认真落实上级计生部门人口计生会议和旗委十四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工作方法,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薛家湾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始终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加强组织领导,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求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抓好落实 严格按照薛家湾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责任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促进相关部门从根本上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增强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旗制定的各项惠民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优生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 (一)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奖励优惠政策,做到宣传到位,确定到位,发放到位,管理到位,切实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要按政策和程序足额落实兑现当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养老保险金”补贴,计划生育手术奖励费,放弃生育指标奖励费,国家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奖励费。 (二)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三)按照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精神,努力推动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与各项惠民政策相互兼容、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优生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服务计生家庭的民生意识,不断转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实施“三大工程”,搞好“五个服务”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14.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 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 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 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 -2013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 301.6/万下降至2013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与 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二)筑牢二级预防屏障,减少缺陷儿出生。 加强了产前筛查能力建设,设立了筛查实验室。一是从2004年起,开展中孕期唐氏、神经管畸形母血清学筛查工作;2010年开始 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二 是建立了遗传试验室,积极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截止目前已完成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4500余例,发现各种异常核型438例,5例国际 首报,异常占比9.73%。三是规范了产前筛查服务流程,实现市县 联动,加强高危跟踪管理,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形成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个县区妇 幼保健院为枢纽,各级助产机构为基本筛查点的产前筛查网络系统。 (三)做好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新生儿残障的发生。 从项目开展到2014年6月底,我市遗传代谢性疾病共筛查225766例,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达99.17%,位于全省前列,达 到了国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截至目前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患儿104例,高TSH血症22例,均给予救助、随访;确诊苯丙酮尿 症患儿5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2例,均按要求给予救助、 随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复筛阳性患儿65例,给予发放宣 教手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阳性患儿16例,交治疗组。经救助过的 患儿,除1例因重症肺炎死亡外,通过连续几年监测,其余患儿体 格和智力均在正常范围。救助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患儿智力发育的正常。听力筛查于2012年启动,截止2014年6月底,共为97546名 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率已达94.45%,截止目前复筛阳性 患儿89人,均转往省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诊治,听力筛查确诊8例, 均积极申请市残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 2006年我市建立了小儿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先天性无肛门)、尿道下裂、脊膜膨出、多指(趾)等的手术治疗,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治。累计实施缺陷矫治手术400余例。 2014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贫困地 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我市五个县共14个乡镇开始运行。截止6 月底,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661例,听力筛查668例,无确诊病例。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开、规范管理、保障质量”的原则,旨在提高目标人群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和接受度, 尽早发现项目县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病苯丙酮尿症(PKU)、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对确诊为 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给予康复救助,对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大力干预出生缺陷积极构筑保护屏障×××自从×××年××月被省确定为出生缺陷二级干预、一级干预项目点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部署,在省项目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口计生委的科学指导下,较好地完成项目工程工作任务。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过程中,我县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狠抓关口前移,构筑干预屏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在二级干预中,共采集送检血样标本×××份。通过筛查发现各种异常妊娠××例,全部采取了终止措施。在一级干预中,对参加筛查采血的××××人中的×××人进行了筛查,查出HgM项目阳性数为: 弓形体××人、风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型×人、×型×人。IgG项目阳性数为: 弓形体×××人、风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型×××人、×型××人。总结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狠抓宣传发动,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多年来,我县各级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目标,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省人口计生委把我县确定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工程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认为人口素质问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要把出生缺陷干预工

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为此,在全县范围内通过三个途径来统一认识: 第一,以会议部署来统一认识。县镇两级层层召开工作部署会、宣传动员会,深入宣传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的目标、意义和重要性,对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行全力部署,消除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盲区,以认识的大统一来保证工作的大投入。第 二,以知识普及来统一认识。项目点镇村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把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把知识普及到各个层面。县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一帮人,分别深入到有关镇区,通过人口学校、集市向广大群众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各个项目点利用出生缺陷的模型、模具、标本等实物进行宣传,向参查对象每人发一份宣传折页,还多次召开业务咨询会,全面介绍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宣传开展产前筛查、孕前检查的重要性。全县共印发宣传资料××万份,制订宣传画板××块,悬挂横幅××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宣传效果。第 三,以舆论宣传来统一认识。县人口计生委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开设“人口与优生”专题(档、版),每周一次广播讲座,每旬一次专题节目,每月一次专版,大力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还安排专家走进电视直播室,接受记者专访,向全县广大电视观众宣传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意义、做法和具体要求,县人口计生委还在县指导站和各项目点举办出生缺陷图片展,进一步增强广大育龄群众的优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各镇村还认真书写宣传标语,定期出刊宣传板报,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计生系列服务工程、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

【最新】计生工作计划

计生工作计划 20*年,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市委《意见》)、《中共金水区委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区委《意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阶段新任务,着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96‰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努力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决定》和省委、市委、区委《实施意见》精神。切实把各级领导及全体人口计生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级制定出台更多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措施。 (二)筹备召开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及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分析形势,总结新鲜经验,表彰推广先进,安排部署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计划生育职责,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措施、投入“三到

位”;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在部门协作、政策配套、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局面。(三)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上水平、成规模、前瞻性”为目标,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进一步规范基层台帐,完善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开展数据库信息质量专项核查治理活动,规范信息应用流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加大对基层微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继续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 (四)积极搭建相关部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由区政府牵头,区人口计生委、公安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工商局、卫生局、教育局等8个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交流通报婚姻登记信息,新生儿出生、死亡信息,户籍管理信息,在职、在岗干部职工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失业、下岗人员人口计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出生婴儿性别比和出生婴儿缺陷等信息,为统筹解决好我区人口问题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积极应对人口出生高峰,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五)加强人口形势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人口出生动态信息,强化人口出生动态管理。综合利用人口预测、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数据库,对人口出生、节育、结构、流动等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提出预警分析,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形势分析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六)开展生育秩序专项治理整顿。依据中组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1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口计生委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按照河南省、郑州市关于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

出生缺陷干预及筛查研究

出生缺陷干预及筛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01T09:58:38.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施红尹诗维王洪岩[导读] 我国是一个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的国家,每年全国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 施红1 尹诗维2 王洪岩1 (1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02;2山东省胸科医院汉光中心山东济南 250002)【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055-02 我国是一个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的国家,每年全国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出生缺陷不仅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费超过20亿元,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高达120亿元。此外,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此,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形势下,有效地进行生育监测和出生缺陷干预,是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 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域分布、经济、社会、人口分布等确定示范点并对200000名0-7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回归性询问填表法初筛出可疑阳性患儿,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逐个查体,明确诊断,填写统一调查表,录入微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干预前后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1)筛查0-7岁儿童200000名,确诊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2571名,患病率为12.85‰。(2)不同地区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01)。(3)排前十位的疾病分别为腹股沟疝及脐疝(n=442)、智力低下(n=317)、鞘膜积液(n=245)、先天性心脏病(n=243)、眼部畸形及视力障碍(n=233)、肢体畸形(n=206)、脑瘫(n=202)、唇裂(腭)裂(n=124)、先天性耳前瘘管(n=122)及聋哑(n=115)。(4)多胞胎76例。(5)出生时妊娠周数≤37周的199例,占7.74%,≥42周的76例,占2.96%,平均39.59±2.10周。(6)出生时体重<1.5kg的16例,1.5-2.5kg的146例,二者占6.30%;≥4.0kg的302例(11.75%),平均3.30±0.58 kg;母亲年龄18-22岁37例,35-45岁112例,>45岁7例,平均28.3±3.9岁。(7)患病率男性18.39‰,女性9.2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01)。(8)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年龄0岁2036(占79.2%,2036/2571),1岁283例(占11.0%,283/2571)。(9)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为:母亲多产次、既往流产史、有妊娠合并症、妊娠前后接触农药、化学制剂史,母亲孕早期服用镇静剂、激素类药物,母亲孕期情绪紧张、忧郁等。 讨论 山东省0-7岁儿童先天性及遗传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母亲产次、妊娠合并症及孕前、孕期接触农药、化学制剂等对出生缺陷有明显影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能显著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出生缺陷干预应以预防为主。 我国出生缺陷监测开始于1986年,1996年1月卫生部妇幼司决定正式实施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三网监测点合并,即所谓的“三网合一”,形成了统一的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网络。其全国性的出生缺陷监测是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监测对象为在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到产后7 d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不包括孕28周后的计划外引产),中国农村地区在家分娩的人数仍占相当的比例,医院监测只能反映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农村近70%在家庭分娩的出生缺陷未被统计到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中。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医院监测转为人群监测是出生缺陷监测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对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国际出生缺陷监测信息交换所(ICBDMS)的成员国在10年前有70%左右采用医院监测方法,而如今则有80%的成员国采用人群监测方法。迄今为止,国内出生缺陷监测仍然基本应用手工收集资料的方式,导致数据时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都较差,利用滞后。 生育监测是指运用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方法对人口生育情况进行观测、评价和预测的活动,包括对围产期、儿童保健、出生缺陷、生殖健康状况的监测;对正常怀孕妇女跟踪随访监测;对出生婴儿性别监测;以及对B超、染色体、性别鉴定检查等进行综合性生育监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掌握人口生育变动情况,寻找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预测发展趋势,为人口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计划生育技术和信息管理网络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省建有省级、市级优生技术和指导中心,县(区)级优生实验室、乡镇都有优生咨询门诊,村级有优生咨询员,已开展了大量的生育监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信息系统实现了育龄妇女计算机个案管理与信息引导服务。计划生育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能卓有成效的开展深入人群的工作并在SARS期间得到了令人满意的验证,为生育监测和出生缺陷干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总结暨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年来,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及“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抓落实,见实效,促和谐,利未来”的工作思路,县委、政府始终将其列为事关全县科学发展大局的议事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落实,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服务补贴”的工作格局,为各族各届群众提供了长期高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一、政府主导,保障机制和资金落实 我县四大班子始终从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和“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列为政府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有效发挥本源职责。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地将两项工作纳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全社会联动的、常态的、多赢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XX年,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专门以县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X县关于加强综合

治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各乡镇的任务,宣传、广电、文化、卫生、民政、教育、科技、计生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层级组织机构,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XX年,全区“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开展以来,我县主动请缨,及时投入资金,开展了“一杯奶”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二、立足实际,搭建综合平台 行政决策形成后,关键在执行。为促进该项工作的长期落实,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开展协调会议,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方法和对策;县人大、政协不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征求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立足单位业务工作实际,挖掘工作切合点,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舆论倡导、政策引导等项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有效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过程中健全了“政府买单、计生培训、妇幼配合、群众自愿、免费婚检”的服务机制:首先,为受检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其次,分期分批组织开展生殖健康、孕前、婚前集中培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预意识;三是认真组织开展高清晰B超筛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计划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计划 按照《重庆市大足区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指导意见及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减低群众生育风险,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本院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一、工作要求 全院部门要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宣传贯彻,让全区共同参与,落实。各部门要采取生殖健康服务、筛查、监测、预防、治疗等综合措施,落实社会行为干预政策,药物干预和生物技术干预等手段,扎实开展孕前、孕期、产后等服务工作,建立婚前健康检查,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随访,免费产前筛查,高危重点人群的优生指导,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以及建立出生缺陷儿信息系统,关注出生缺陷婴儿的工作制度。 二、工作职责 成立本院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筹划、做好宣传、咨询、培训指导;提供保障;组织医疗相关科室依法开展产前检查、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等工作;负责出生缺陷病例的初诊,登记和上报,收集优生及出生缺陷干预相关信息资料并汇总、上报,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遗传咨询服务和落实各种干预措施的技术服务。 三、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项目 1、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活动; 2、开展优生优育遗传咨询; 3、对高危人群技术导跟踪随访: 4、开展孕前实验室筛查 5、免费领取叶酸,补充叶酸复合制剂预防神经管畸形; 6、免费为11至13周孕妇提供1次彩超检查,并进行颈项部透明层厚度检查; 7、免费为24至28周孕期进行系统超声检查1次; 8、免费为14至20周孕妇提供唐氏综合症, AFP神经管畸形两项血清产前筛查; 9、免费为孕妇提供糖尿病筛查 10、免费为孕产妇开展基本体格检查和各种孕产妇常见问题的健康指导; 11、免费为参检孕妇建立产前筛查信息档案,对产前筛查出的出生缺陷胎儿进行科学的医学建议,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现; 12、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工作;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一、什么叫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就发生了发育异常,它是由于不良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使胚胎的发育过程发生紊乱而造成的。包括身体结构的畸形、生理功能的异常,有些异常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异常则必须通过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轻微的缺陷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出生缺陷则可引起胎儿或婴儿死亡、寿命缩短或导致儿童长期患病,甚至终身残疾。 二、出生缺陷的危害 (一)死亡率大幅升高。据卫生部的资料,我国大城市出生缺陷已占婴儿死亡的1/5—1/4,减少人均期望寿命3—5岁。(二)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三)出生缺陷发生后给本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带来极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有碍于提高人口素质。出生缺陷最容易发生的时期是早孕期早孕期是受精卵发育的主要阶段,又是胎儿最娇嫩、最敏感的时期。早孕期主要避免有害因素对胚胎的致畸影响,以免发生出生缺陷。 三、引起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夫妻双方或一方具有染色体异常。 (二)夫妻双方或一方已确诊为基因病的患者或生育过基因病患儿的夫妇,生育基因

病患者的风险会增大。(三)从事某些职业的夫妇,如:过量的接触x射线、y射线、高频电磁场、微波、部分化学物质和劳动强度过大均可能对胚胎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定程度或接触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胚胎可无不良影响。 四、为什么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 孩子的健康,不仅是父母的希望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水平。在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先天性残疾患儿约有40—60万,加上出生以后逐渐显现出缺陷的患儿,总人数接近12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提高人口素质,首先应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而推出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其主要策略在于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优势,,把群众急需的优生知识和技术服务尽快地送到广大基层,从而达到在人群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五、出生缺陷干预的方法是什么? 采用联合国倡导的“三级干预”方法:一级干预: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包括婚前、孕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二级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孕期保健、产前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预防缺陷儿的出生;三级干预:是指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