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

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
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

103

ART&DESIGN

2005年陆月?总第

146期

图形式主要受到过三种壁画构图形式的影响,体现为三种文化形态相互错综的现象,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元的理念内容。

关键词:壁画 构图形式 内蕴理念

壁画的构图形式显示出创作主体之创作意念的美学品格。此意念绝非一系列与题材相应之具体物象在画面上的空间排布,而是蕴藏着主体对世界之真实存在的深层理解及灵魂诉求。肯定这一观点,将有助于我们在接受壁画时,拓展思维境域,领略更为深厚而成熟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通过考查实例,探索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构图形式之模式,及其内蕴于诸形式中的理念内容。

印度原始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在中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鲁鲁鹿本生》为例,该图以九色鹿本生为题材,是著名的巴尔胡特围栏立柱上的圆形浮雕图像,刻画了九色鹿本生的三个故事情节:在画面底部,鹿驮起溺水者,游向岸边;在画面右侧上部,溺水者指点鹿的处所,国王搭箭射鹿;在画面左侧,鹿跪立在国王面前诉说,国王合掌礼鹿。

该图之构图形式饱含深厚的原始佛学理念。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面的构图形式呈现为一圆形。此圆以画面底部为起点,逆时针旋转,通过终点与起点的重合,最终构成一个闭合的圆。这起码说明两点:第一,构图形式的均匀分布恰是因果缘起的写照。构图形式采用了均匀分布原则,每一场景的占有空间在画面中的比例一致。一图三景,三景将一图的面积平分。这种平分几乎是一种严格限定,每一场景所占空间并无“逾越”。故事中每一情节存在的意义,对于故事得以形成而言,比重是均衡的。换句话说,画面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前后关联的因果链。因果是原始佛学立基之本。因果的存在、性质以及向度一定是具连贯性和相互映衬的,佛陀所做的一切正是在证悟这因果的缘起空性,启发众生拔离于因果,以求解脱。因果缘起这一原则在该图的构图形式中得以体现。第二,构图形式的循环性乃践履佛法的表征。此圆形是闭合的,首尾衔接;起点亦即终点,终点亦即起点,无始无终,亦始亦终。连续性情节的

断循环的圆。原始佛学尚法,佛陀涅

104

ART&DESIGN

2005年陆月?总第146期

过宝阶从起点走向终点。天地是决然分列的两

个极端,佛陀的行为指向其中之一,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此即我们一再提及的“矢量”推进。从某种角度上看,希腊文化形态正可显示为一种类似矢量的线性形态。这条线不是一个圆形,不可循环。它的起点和终点不是吻合的,绝对不能重叠,而具有实质性差异,这种具有单一目的论的思维原型体现在了壁画的构图形式中。其二,经历了一定程序的线性构图形式具有顺序性原则。佛陀走下宝阶是有一定顺序的,他所经过的轨迹在这里是一条直线,在别处可能又是一条曲线,但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线路本身都十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这条线索决不能以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来表现。也就是说,该构图形式拒绝用一种经验性直觉体悟世界,而力图通过合乎认知逻辑的程序来充实人们的理性原则。它强调的是人作为主体把握现实世界的过程实践,它着意于提供一条可供人们认知的理性进阶,这种构图形式在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中得到过更为广泛的运用。构图彼此之间的顺序性和指向性非常明显,前一环是后一环的前提,后一环是前一环的发展,起因与结果分为两极,整个画面呈单向性推进态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种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还可能发生相互错综。例如敦煌257窟西壁北魏时期的《九色鹿本生》。这幅作品的构图形式相当奇特。场景从画面两头开始,向中间汇聚,最终在中间部分结束,可视为线性构图形式的变种。之所以出现这一变种,正是由于中土壁画构图形式传统特征的渗透。由于受到了后者的影响,故事虽由一定的线性原则组织起来,但实质上画面可分左右两部分:左有鹿,代表净土;右无鹿,代表凡间。净土和凡间的交汇处于画面中央,鹿与国王对峙形成场景、情节乃至巨大的矛盾冲突。在这个焦点上,鹿表现为菩萨慈悲本愿的极致,国王则隐喻着凡俗欲望烦恼的起源。而在这场较量

中,鹿以佛性慈悲胸怀战胜了国王的贪婪欲望—它令国王皈依的同时,一改经文中跪立的姿势,自信地昂首挺胸,气度非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善恶相争的“断面”,鹿及其身后的净土与国王及其身后的凡间在一个意义交锋的点上会聚冲撞,实在线性构图形式中蕴藏了中土文化的原型形态。

因此,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无比丰富,内蕴理念极其深厚。由于多元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它为中国壁画艺术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参考文献:

①王镛:《印度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4。/②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1。

王耘 苏州大学文学院

内容摘要:我国高师美术专业办学模式不能与社会用人环境接轨,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人才的要求。本文从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地方民间美术专业的依据,民间美术具有群众性、地域性、民族性特点的专业发展方向及民间美术是融学术性、创造性、实践性为一体的适合学生发展和接受的方向等诸方面论证了在高师美术教育中设立地方民间美术专业的必要。关键词:民间美术 专业发展方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如同其它学科一样,国家实行包学费、包伙食、包分配的政策,因而,出现了美术专业过热,考生人数逐年剧增的现象。但是,国家花巨资培养出的高师美术专业人才只有一少部分在各级美术教育岗位就业,而占半数以上人员,无法实现专业对口,学非所用,无奈转行。近几年,国家将师范教育推向市场化,打破了原来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铁饭碗”。受高校扩招影响,美术专业出现了生源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过差的问题;同时在办学的方向和模式、办学的质量标准上也有了新的变化,非师范院校也一窝蜂地竞相开设美术教育专业。这样,就使高校美术专业毕业

生就业更加困难。但从高师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来看,占我国中小学少数比例的大中城市美术基础教育人才趋向饱和。而占大多数比例的基层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仍处于空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领导不重视美术教育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师范院校多年来传统的课程结构很少有创新和变化,除了一些部属师大和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属师大以外,大多数高师院校很少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同样,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办学方向仍然几十年如一日,以不变应万变,缺少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和研究。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育方式保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范围窄,普及性差,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师范院校开发和建设既体现师范特点,又有较高学术性的特色专业课,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此,笔者根据从事美术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经验,在美术专业人才与市场供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地方民间美术专业,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为民间美术创作、研究培养高素质的教育者、组织者、经营者,是调整高师美术教育学科结构,优化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组

合,深化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提高高师美术教育质量,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之一。现以陇东学院为例:陇东学院的所在地甘肃庆阳市是民间美术之乡,已举办过三届国际“香包节”,手工荷包、刺绣遍及7县1区,规模大、艺术水平很高。庆阳的民间剪纸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以来,涌现出了大批的剪纸名家,他们的作品在法国等西方国家展出,他们也曾和其作品一起上过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台。庆阳的皮影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久已享誉国内外。庆阳的民间面塑艺术也堪称一绝。这里有培养艺术型、经济型的地方民间美术创作、教育和研究人员的优越条件。陇东学院美术系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普及面广等特点,发挥当地民间美术家集中的优势,在美术教育专业中设立民间美术专业,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可以借此引导、推广民间美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美术教育人才和美术专业人才,从而尽可能地改变因众多高等院校竞相开办综合美术专业,竞相培养高雅艺术的创作者、教育者而引发的毕业生就业危机。

论师范院校设立地方民间美术专业*

On Establishing Majors of Local Fine Art in Normal Colleges

徐浩艇 Xu Haoting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简介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种灵气,可以用来擒妖捉怪。庙宇中描绘好神与恶神作战的图画,葫芦在其中是好神的主要宝贝。葫芦上缠绕着兰花,象征着友谊。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内容摘要: 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 内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

(完整版)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篇一: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 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的时候,从构图入 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构图是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但在摄影的过程 当中,人的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是其他什么拍摄方式,无非 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 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的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的摄影技巧,构图显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方面是 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的设备,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 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的严谨性却是很难掌握的。 数码化后的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的照 片,构图技巧还是要学会的,下面我们介绍 12 中创意摄影构图,看一遍只需 5 分钟,把它记 住灵活运用则是一辈子的本领,是摆脱新手的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 1/3 放置天空或者 1/3 放置地面都是风景摄 影师常用的构图方法。1:2 的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天空比较漂亮的 话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2、井字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 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3、对角线构图 2 对角线构图可以获得有趣的风景画面,以往水平线为主的风景照,在对角线构图下显得更 为生动活泼,画面被对角线构图切割后呈现两部分的照片内容。而对角线拍摄人像也是常用的 手段,让死板的人像照片更具有想象空间,画面也更活泼一些。 4、两分法构图 两分法构图就是将画面分为等份的两部分,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将画面分成相 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 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1/6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出于吉祥观念,乃民俗民风。而吉祥观念的产生一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一般是宗教的祖先和守护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此类吉祥图案有:龙纹(如二龙戏珠)、凤纹(如鸣凤朝阳)、龙凤呈样、句芒(农神)鞭春(春牛图)、虎纹、犬纹、龟纹、蛇纹、鱼纹及葫芦、莲花(两者皆喻生命本源)、石榴、葡萄、桃等,沿用至今。 中国历代的吉祥纹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商周的威仪神秘,秦汉的质朴写实。魏晋的矫健刚劲,隋唐的丰满富丽,宋朝的典雅秀丽。.明清的纤细巧密,都令人赞叹。 吉祥图案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漆器、建筑画、雕刻、织锦、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服装等工艺美术日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方面为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比拟。 吉祥图案着重于寓意吉祥的内涵,因而有别于一般的装饰图案。而吉祥的内涵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辞海》云:“吉祥,亦作吉羊。”《庄子·人世间》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台湾《中文大辞典》:“吉祥止止:谓喜庆好事不断出现。”)成玄英疏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此种解释仍是以抽象概念解释抽象概念,而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物化。睿智的中国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先将抽象的概念与一具体的实物相联系,再将这种实物美化,并与其他吉祥物组合在一起,最后的效果,就是让人们在画面中读出那一抽象的概念。其主要表现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谐音法: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造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 吉祥如意:戟代表吉,祥云图案代表祥,这样就可用戟、祥云与如意组成图案。或用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来表示吉(橘)祥(象)如意。 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便不识字也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起为“和合”,意为和谐好合。 原形为搔痒杖的如意,加上柿子,一同构成新的图形便能读出“事事如意”。若加百合或柏树则读做“百事如意”。若换成万年青,自然该读“万事如意”了。 四季花卉或月季花安放于花瓶之中即是“四季平安”。 其他类似的如佛手(福)、鹿(禄)、芙蓉桂花(夫荣妻贵)、十钱(全)十梅(美)、獾(欢)天喜(喜鹊)地、枫树或蜜蜂(封)猴(侯)挂印等等。 这种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的手法,既悦目又悦耳,为中国装饰艺术中——个趣味盎然的特色。 二、借喻法:借助可视的有寓意或象征性的事物来比喻吉祥。 富贵白头:选择象征富贵的牡丹与白头翁组成画面,以一种花和一种鸟来比喻人与人长时间的和谐相处。 佛教的八吉祥图案:寓意消灾灭祸。法螺——妙音吉祥。法轮——圆转不息。宝伞——张弛自如,保护众生。华盖——解脱众生病苦之象征。莲花——圣洁、出污泥而不染,生命之本.灵魂安息处。宝瓶——福智圆满不漏。双鱼——避邪、解脱坏劫。盘长(吉祥结)——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2009级本科学年论文 题 目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09级艺术设计3班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12日 教学单位 美术系 学生学号 200988024057 编 号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摘要:拉斯柯洞窟壁画被几个儿童无意发现之后,欧洲的绘画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从洞穴绘画到文艺复兴绘画,直到后来的现代绘画,绘画作品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的绘画虽然走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绘画作品的形式同样遵循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成了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绘画领域,而且还适用于设计、音乐等领域。东西方绘画的式都受到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研究也是对其形式规律最好的运用。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美 一、对形式的理解 对形式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内容而言,形式美法则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安排和组织关系、材质的选择以及赋予人的情感及心灵因素等方面来理解形式。康德提出:“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自身,而由人的主观赋予的感性形式,是心灵对感性对象的作用。”可见对形式的研究不应只注意外在表现,还要注意内在的感悟。 因为形式的因素众多,所以我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画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其作品所涵盖的形式的因素也就不尽相同。许多理论学者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片面的评价是非常错误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韦而夫林(1864~1945),在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就建构了自己的“形式主义”学说。20世纪崛起的“形式主义”美学潮流表现出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论倾向,虽然在某一时期内占有主导地位,但很容易陷入孤立的境地。在理解形式因素的情况时,还要注意内容的表现。 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韦勒克指出:“假如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来理解它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那么形式就必然要表达这些内容的所有语言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检查两者的差别,就会发现内容暗示着形式的某些因素。”对于“形式”的美学定义,按照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特奥多尔·阿多尔诺(1903~1969)的说法,其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全部的逻辑要素,或者更宽泛地说是艺术作品中的连贯性或一致性”。在19世纪20年代初,罗杰·弗赖伊将“形式”具体归纳成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线条的节奏、团块、空间、光影以及色彩。我们还可以为其补充上比例、尺寸、肌理、结构等因素。 作品中的各要素能使内容得以表现,从而引起美感。形式和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虽然说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是艺术形式最具有创造性。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内容一变,形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这一要求。从理论上说,黑格尔早就强调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供艺术家组合和安排,也就无所谓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就尚有躯壳,而没有艺术形式的艺术内容,也就无法构成艺术作品。 其实我们见到的所有作品中,形式与内容都是必然存在的。而狭义的“形式主义”则被认为“作品的形式因素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作品的主题、内容、社会以及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不予考虑,着重理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成为艺术批评的主流。1961年出版的《艺术与文化》是一本反映格林伯格在

(完整版)动漫人物绘画

美少女头部绘画 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头比例、结构、形体体块组合等因素关系的认识把握,养成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技能目标掌握动漫人物头部比例,掌握动漫人物头部的的表现方法和会制技巧。情感目标开阔眼界欣赏动漫作品,大胆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动漫头部结构比例,五官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三庭五眼关系头部动态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漫画人物都是从现实中真人转变而来的,可以根据真人来绘制出想要的卡通形象,下面通过漫画素描临摹,来学习动漫人物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新授 通过由传统素描到创意素描的递进,逐渐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对其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热情,灵活学生思路。 一、动漫素描理论知识 1、传统素描 2、创意设计素描知识概述 3、欣赏图片:表现主义、现代主义 二、构图在素描的作用在创作中关于构图所要注意的方面? 1、构图太偏容易产生失重感 2、构图太小显得画面过于空旷 3、构图太满则会引起拥挤、膨胀之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包含着矛盾的两方面。构图体现在速写中,是要刻意地制造对比,使画面比生活更突出,从而更好地体现要表达的主题。这与影视戏剧创作中刻意地制造剧中的人物矛盾冲突以体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主题思想的根本原理是一样的。在构图中,追求对比的同时,更要注意整体的均衡。大致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视觉形象的重量比较关系如下: A、人比动物重。 B、动物比植物重。 C、动的形态比静止的形态重。 D、深色形比淡色形重(在淡色的地纹上)。 E、淡色形

比深色形重(在深色的地纹上)。 F、粗线比细线重,面积大的形比面积小的形重。 G、颜色鲜艳的形比灰暗的形重。 H、感觉上近的形比远的形重。三、创作主题:石膏像的创意组合(4开)先为学生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可见到的石膏像,结合个人的灵感与情感,绘制一幅4开大的创意设计素描。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叠加处理,形成具有新意的素描作品 第2课时 创意设计素描理论知识 创意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素描学习,不以写实再现为最终目的。写实再现式现代素描以锻练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忠实再现,讲究严格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表达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创意素描突出发散性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妇;叠加处理,形成新式的一种素描样式。不论是传统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更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将感受包装和美化,利用传统的绘画手段,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二、教师指导先给学生展示欣赏优秀作品,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边实践指导边穿插理论知识。三、创作主题:生活用品组合(4开)选择生活中所用的或者废弃的物品来进行创作。可以融入或厚重或轻薄,或低调或华丽的形态表现,重在融入个人的情感表达。 重点与难点:重点:训练学生在创意素描的“创意”二字上下功夫。难点:学生未能在空间透视上有透彻的理解。 思考: 学习漫画在空间透视上的知识。一、建筑结构形态造型 1、空间透视理论讲解2、建筑形态组合写生范图欣赏:在校园内对建筑物进行写生,也可以对图片资料进行写生。二、创作主题:建筑物的堆叠(4开)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见过的建筑物,绘制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可以穿插入任意不相关的物品,如穿越时空般交叉在一起。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群芳祝寿:桃、月季花、灵芝和竹。芳,即花卉,亦比喻美名或美德。多种花卉组在一起曰「群芳」。「群芳祝寿」比喻许多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为健康长寿者祝寿。此外,以灵芝、水仙、竹和桃或寿石组成图案叫「芝仙祝寿」。

群仙祝寿:寿石、数株水仙及竹。以数株水仙喻「群仙」。寿石取「寿」字、竹与「祝」谐音。《埤雅》:「海上有蟠桃,三千霜乃熟;一千年开花,一千年结子。」相传三月三曰西王母寿辰,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来祝寿,其间白猿献桃,麻姑献酒,欢宴歌舞,共庆王母寿诞。

新韶如意:花瓶、山茶花、松枝、梅枝、灵芝、柿子、百合。韶,寓意美好、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韶光、韶哗,美好的时光也,常指春光。韩维《太后阁》诗:「迎得韶哗入中jìn,和风次第遍神州。」范成大《初夏》诗:「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新韶喻新春或新年。「新韶如意」,新的一年开始,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得连科:喜鹊、莲、芦。「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三阳开泰:三只羊。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xié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获奖作品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音舞班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09音乐舞蹈 学号:0210 学生姓名:宋波 指导教师:高锐 2013 年 5月6 日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教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姓名:宋波 专业班级:09级音乐舞蹈教育指导教师:高锐助教摘要:构图一词来源于美术用语,是绘画中形成一个完美画面的技术要素,同样也是舞蹈创编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素之一。我想针对舞蹈中的构图艺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过实践和学习总结领悟到的技巧和规律以及对构图艺术的理解,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学习,让自己领悟舞蹈构图在舞蹈表达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以提高构图能力的方法。既使自己在舞蹈构图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为自己在舞蹈构图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思想依据。 关键词:舞蹈构图技法规律探索 On the dance piece composition art Abstract:Composition comes from the word art terms, painting a perfect picture of the technical elements, also dance compose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technical elements. I would like for the art of dance compos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structors in everyday life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 and learning summary insight into techniques and laws,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of composition do further discuss the study so that they can deeply comprehe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dance composition dance expression, hoping to summarize som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and scientific composition. Even if he be further improved in dance composition, but also for their dance composition applications more science based on the idea. Keywords: Dance composition,Techniques,Law,Explore 目录 引言 (1) 一、舞蹈构图的基本原理 (1) 二、舞蹈构图的一般规律 (2) 1整齐一律 (2)

最新漫画人物头部构图资料

一、正面肖像(LOLI型) 步骤一:草图。 初学者画之前一定要先做这步,这样人物才不会走型(这里请结合第一讲的知识) 1、确定头型。是指头骨的形状,不包括头发和五官。正面时基本是一个上宽下窄的鸡蛋型 (LOLI的脸下半部分应较短较宽) 2、在横竖方向画上中线。竖线就是鼻子所处的脸的对称轴,两线焦点就是人物的眉心。 3、眉眼框。上线随着人物的眉毛角度而定(有时呈V型),下线是人物的下眼线(LOLI的 脸眼睛较长,眉眼距离也较长),但下线请不要超过竖线下的1/4处。 4、视线与耳鼻线。视线可根据人物的眼睛调整,耳鼻线是视线到头部最下界的一半(这个 人物中,我们基本是对下半脸进行3等分) 步骤二: 1、脸轮廓线。只画下半部分就可以了,在草图的基础上修正成型。你一定能看出来脸部的

折点就在耳鼻线的位置,这上面是颧骨的位置(一般请不要把脸画成纯V字型,这是初学 者的常见错误,这里请结合第二讲的知识)。 2、眼睛。以下眼线与视线的距离翻倍来确定上眼线,在横向上,请注意“五眼”的关系,女孩子的双眼距离一定要比眼睛本身宽哦~(这里请结合第一讲、第三讲的知识)这时候可以 不画瞳孔,最后再来调整眼神。 3、眉毛、鼻子、嘴。平和的表情时眉毛较平,但是必要的弧度还是要有的,双眉的延长线要汇聚向眉心点。鼻尖在耳鼻线与中轴的交点,嘴在鼻尖以下的一半处(这里请结合第四讲 的知识)。 4、双耳、发迹线。耳朵的起点在视线,终点在耳鼻线(这里请结合第四讲的知识),发迹线的位置是将下颌到视线的距离翻倍得到的,这条线以上才开始有头发哟,所以头发的分开时,这条线以下是额头(初学者常会忽略这段距离)。 步骤三: 1、头发轮廓线。最高点是通过下颌到眉线(眉眼框的上线)的距离翻倍得到的(初学者经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汇总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1) 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做到了形神兼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作者采用水平、辐射、波浪、三角形等构图方法来表现整个事件。由于达·芬奇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本身的特点,使之在作品中把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个三角形。耶稣处于正中间,他的头和双臂是三角形,两旁的门徒也被均匀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又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以耶稣为中心,整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形式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524687.html,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形式之美 作者:王慧 来源:《美术界》2015年第12期 【摘要】构图在当今绘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富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构图使工笔人物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工笔人物画的不断发展构图的形式特征也越来越强烈,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工笔人物画家不断地探索、求新、求异。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美 一、构图的形式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目前关于构图概念的说法林林总总,在不同的绘画艺术中都有其具体的解释。在《辞海》中,构图的定义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也称“章法”“布局”,如顾恺之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是把人物或景物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也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特定的结构,借以实现画家的表现意图。总之,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换言之,构图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构图是艺术家向别人表达内心世界的语法,是视觉表现的语法。 “形式不是简单的外形和轮廓,而是活生生的形态,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形之中,从而将变化的、运动的概念引入形式分析。”一幅画以怎样的形式更好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关注。中国传统的绘画,很少关注“形式”这两个字眼,而如今步入绘画行业,形式无所不在,工笔人物画要想与众不同,更离不开形式。形式感强烈的画面更加耐人寻味,成为艺术家们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途径之一。关于绘画形式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珊·朗格认为“绘画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李砚祖认为“美术史是创作艺术形式的历史”;然而罗丹强调“真正好的作品让人感觉不到形式,而只感觉到作品对心灵的冲击——冲击来自作品所有要素的综合。” 任何绘画都讲究构图,构图成为绘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构图形式。同样,画家不同,绘画习惯、知识结构、绘画阅历不同,画出的构图也就多种多样。如今构图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工笔人物画所要表现的内容要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就离不开一个很好的构思与构图,绘画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画题,在工笔人物画中,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忽视,“形式是一定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一定形式和内容”。因此,没有一定的形式,所要表现的内容就不可能更好地呈现出来,吸引观众眼球。同理,光有形式,没有很好的内容烘托,也达不到一幅画应有的分量。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 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 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 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 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 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 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 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 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注重。 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 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 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 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个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 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 大气而优美。上海美术培训班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所以,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协助你增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所以,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个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个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作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段,即增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准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作者以为最多达到8层即可。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物体越是塑造得详细充分,画面的色彩关系反而越弱。为了增强竖构图中各物体的次序感,有时确实需要点高光,但一定要注意亮的层次,切忌一路白。

山水画的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1)】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

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臵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1) 山水画的构图 (2) 时间:2009-03-17 来源:作者:点击: 123

2.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2) 山水画的构图 (3) 时间:2009-03-17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2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 击: 35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在学画画之初就掌握很多的绘画基础知识,一 遍尽快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但是,有鉴于学画画是一门长期性、繁 杂性的学科,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前提下,务必要掌握准确的绘画基 础知识,才能够将自己的水平持续提升。首先,绘画的构图便是必须 要了解透彻的绘画基础知识学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此,我爱画 画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相关绘画的构图。这其中包括:构图的含义、构图的原则、构图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 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关注。(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

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一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大气而优美。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一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笔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最好的表现手段,即加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正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笔者以为最多达到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或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绘画的过程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进而表达了内容。构图对于另外两个形式要素——造型和用色,具有调配、组合和统率的能力。构图处理的布局,决定造型和用色的基调,从而决定整个画面艺术处理的基调。这种基调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重视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改变的态度,或者强调揭示客观世界的真谛——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选择取舍、概括归纳、提炼升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准确而深刻认识上、画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索和感动的基础上。因此,构图对造型和用色的统帅作用,使它在绘画艺术的形、色要素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一、构图与情感 构图包括的范围很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电影和摄影的画面、舞台设计、建筑艺术等。有书记载曰:“构图是画面上物象的组合、配置和整顿。”构图首要任务就是安排所要表现的各种对象的位置,不同的布局产生不同的感觉。利用点、线、面和空间在安排上的变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某一个地方,以达到突出这个地方物象的目的。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又通过各种动态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动、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而大厅的墙角、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对比。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构图,深深地感染着观众: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遥远的天边,一切都笼罩在满目凄然的情绪里,它的构图对画面情绪、意境起了非凡的作用。 二、绘画中构图的法则 在绘画中构图的方法与手段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的任务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使语言信息与符号信息同构,而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法则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恰当地配置。 1.多样而统一 画家在创作中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素材要剪裁,对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采其主要,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概括,抓住要点,区别主次达到作品的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会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使人感到呆板,所以,既多样而又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上下或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稳重、安定之感,可以产生协调美,是一轴线的两边或周围的形象对应等造成的一种美感样式。而均衡是指两种形状上下不一样,但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3.疏与密 一个画面中只有疏没有密,或者只有密而没有疏,都是不合适的构图。画面只有疏密结合得当,有开有合,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是较完美的构图。人物距离的疏密,人与背景的疏密,人物与人物的疏密,环境背景的疏密等,利用这些疏密互衬,使主体突出,主次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