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在每年的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中,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情景:在设备简陋的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老师在讲台上大声教着拼音和指导着写字,最后一排小孩几乎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看着这一幕,我就一阵阵地揪心,不禁由衷地发出感慨:转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幼儿园“小学化”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

动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存在的危害,那么就必须纠正错误倾向,不能任其发展,让幼儿继续受到伤害。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引领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误区,努力使幼儿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发展,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儿重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规太多,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得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一、损害孩子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 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

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有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 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子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会不堪再学,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糕的事情。 二、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几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知、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江萌飞2012411585 调查背景: 实习的一个半月内,幼儿园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网络查询发现,从07年便逐渐的有报道称“幼儿园教学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报道显示强行让孩子们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一旦小学再学习,孩子便会出现厌学情况。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又是遵照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进行的课程调整,那小学化到底利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根据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目的: 充分了解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以及调整方案调查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园老师、周边群众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部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即是否赞同;还有对于该如何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方式: 问卷法 调查时间: 2015年3月22----2015年3月24 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发现,大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输给任何一个孩子,又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小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极端,希望孩子能够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亦或是不希望孩子提前接受过多能力以外的教育;而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地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并且学一些简单的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 其实每个地方的调查结果应该都是跟我的调查差不多的,这就显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家长们过多的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幼儿园,尤

其是私立幼儿园,大多为了保证入学率迎合家长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幼儿教师虽然对孩子大多处于怜惜的心情却只能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正常教课;而孩子们只能一味的接受家长和幼儿园的安排,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反抗、如此看来,最可怜的便是我们的孩子。记得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孟老师讲过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接受能力,而超出孩子可接受能力以外的内容都会让孩子恐惧和产生厌倦感。 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如今小学化倾向如此的不可遏制,社会各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当其中的便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期望以及对于幼儿园过多的要求,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难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来施展办园理念。其次便是幼儿园的问题:大部分园长由于利益驱使,一切“向钱看”的想法驱使他们听从家长的意见开展课堂教育;而部分幼儿园的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培养没有办法教给孩子们唱歌跳舞等适合孩子们的课程。最后便是政策问题:社会监管不严格,幼儿园分布不均,各个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幼儿专业人才短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完善。 种种以上所述的现象都是造就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这些原因得不到解决,小学化倾向就很难有效的得到控制,那到底该如何控制并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方联合才能让这个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家长方面: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迂腐思想,真正认识到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过多的将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为孩子真正的思考,综合考核幼儿的发展状况,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园方面:园长必须端正办园理念,改变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根据幼儿发展指南指导日常工作,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水平,改变教育误区;招聘老师时,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及技能严格要求,以选择真正品德兼备的教师队伍。 社会方面:社会各方面必须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严格控制小学化倾向;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资,鼓励幼儿教育的发展;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十大表现八大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十大表现八大危害 一、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二、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三、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四、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五、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六、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七、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八、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九、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八大危害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2、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3、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创造可能。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避免小学化倾向小结

避免小学化倾向工作总结目前,太原市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是一种倾向,正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我园的很多家长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一直让孩子往前赶,幼儿园不开设拼音课程,孩子升入小学后学习会跟不上。我园一方面严格执行教委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扭转教育观念,告诉家长,孩子的小手还没有发育好,就开始写拼音,会造成孩子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都不对,身心俱损。另外,在幼儿园期间,缺乏培养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即使暂时学了一些知识,但是这样上了小学也会出现不适应。如果学前班就开始学拼音,到一年级还在进行重复学习,孩子难免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当然,对于孩子来讲,确实有一个幼小衔接的问题,做好入学准备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必须严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坚决纠正学前儿童拿笔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准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错误现象。促进幼儿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性适应能力的提高,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现在的好多幼儿园也教授很多的小学知识,也有所谓的幼小衔接,但是,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知识还是能力,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好多幼

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大部分是以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行为习惯,这样的幼小衔接我们是要拒绝的!对幼儿的教育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教育哲学观,那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 他们在很多方面本是一张白纸,尊重孩子的天性,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发挥想象,挖掘潜能,拓展思维,自己在白纸上描绘,这才是明智的做法。而用一系列“超前”的意识帮孩子填满了整个画面,则会泯灭孩子兴趣,堵塞孩子心智,窒息孩子自由,扼杀孩子个性,使孩子小小年纪便抛弃童真与童趣,成为学习的机器人。请把天真烂漫还给孩子们。 因此本学期我园已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培养自理、自立、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下功夫,使孩子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我园已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参加了教委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合格证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把新课标落到实处,做好、做细,使幼儿受益。 2010年9月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

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573515.html,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作者:李小霞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学前教育院校也面对严峻的办学压力,逐渐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学前教育价值的迷失,致使很多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和知识的传授,导致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分析其形成因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对策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仿小学教育方法,利用传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授课,并利用考试和测评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这种完全照搬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违背幼儿天性,影响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正常发展有较大的危害。具体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致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育部门提供乐学教育模式,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教育更应该遵循其天性,实施快乐教育。幼儿阶段的学生天性就是玩乐,他们从玩乐中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他们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会直立行走、学会语言沟通和穿衣吃饭。所以,教师必须对幼儿采取乐学的教育方式。乐学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听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不是进行计算、写字等枯燥的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构建积极的自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积累宝贵经验,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2.剥夺幼儿快乐。学前教育必须要顺应幼儿天性,同时在学习中构建幼儿自主的人格,但是幼儿教学“小学化”现象压抑了幼儿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甚至导致一些幼儿早熟。学前教育不遵循儿童发展次序,人为地打乱这种次序,使儿童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导致儿童郁郁寡欢,生活压抑。 3.打击幼儿自信心。自信心是健全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构成。自信心对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都比较重要。幼兒的自信心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必须要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而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成年人的评价,所以在这个时期必须要让幼儿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二、学前教学“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幼儿园防止小学化倾向措施

以园为本多种形式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官垱镇中心幼儿园防止“小学化”倾向措施官垱镇中心幼儿园自建园以来,始终坚持“为幼儿提供充满爱,尊重和快乐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创孩子真心喜欢的乐园”的办园宗旨,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贯彻落实《指南》、《纲要》杜绝“小学化”倾向方面形成了我园特色。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严重危害 目前,新闻媒体不断的在报道我国一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问题,这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也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幼儿园“小学化”也误导了社会教育风气,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拔苗助长”,要求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违背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这样必将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园要进一步认清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和危害,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二、强化管理,切实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一)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 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幼儿园教育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倾向,调查报告,关于,幼儿教育,小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幼小课堂中查看更多范文。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教师教育学院20XX级江萌飞20XX411585 调查背景: 实习的一个半月内,幼儿园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网络查询发现,从07年便逐渐的有报道称“幼儿园教学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报道显示强行让孩子们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一旦小学再学习,孩子便会出现厌学情况。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又是遵照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进行的课程调整,那小学化到底利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根据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目的:充分了解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以及调整方案调查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园老师、周边群众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部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即是否赞同;还有对于该如何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方式:问卷法调查时间: 20XX年3月22----20XX年3月24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发现,大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输给任何一个孩子,又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小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极端,希望孩子能够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亦或是不希望孩子提前接受过多能力以外的教育;而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地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并且学一些简单的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 其实每个地方的调查结果应该都是跟我的调查差不多的,这就显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家长们过多的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幼儿园,尤 1/3 其是私立幼儿园,大多为了保证入学率迎合家长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幼儿教师虽然对孩子大多处于怜惜的心情却只能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正常教课;而孩子们只能一味的接受家长和幼儿园的安排,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反抗、如此看来,最可怜的便是我们的孩子。记得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孟老师讲过孩子的可接受能力,

防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

幼儿园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 实施方案 “小学化”倾向是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它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开展深入调查。针对保教队伍的专业性不够、班额有少量超出、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和研究。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延边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园、科学保教。 二、组织领导 幼儿园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步骤,分解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行政引领、明确前进方向。 及时转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延边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了关于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相关文件,以统一认识深入反思、认真自查,以个人、幼儿园两个层面分别开展反思,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二)抓好形式引领、强化规范办园。 细化规范办园的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幼儿园读物的投放数量、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活动桌椅的摆放方式、活动安排的数量等;严格控制幼儿园班额,不得违反规定超额编班;严禁幼儿园要求家长额外征订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确保小学办园幼教化、规范化。 (三)加强教师专业教育与指导,走专业化道路。 1 .宣传教育到位,抓好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规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广大幼教工作者实施科学保教、规范保教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树立正确的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宣威市中一幼儿园樊冬梅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尤其是乡镇农村幼儿园特别突出,大有并愈演愈烈之势。 科学的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有很多间接或者变相使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教学内容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每天上4—6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并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幼儿园虽然使用了幼儿园用书,但并不注重以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还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那么,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要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当家长指导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 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纯,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搞小学化教学。幼儿园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正常之道。可有相当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他们不仅上课时间长,而且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班内人数较多。这些现象都表明他们是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怎么做能节省办园资金,他们就怎么做。 再次,有些教师不熟悉幼儿教育的特点,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大多民办幼儿园所聘用的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理论尽管先进,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因而便受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心理需求,采取简便的,家长也比较认可的小学化教学。还有些学校聘用的是年龄比较大,从小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小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一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的培养,语言的发展、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的天赋和将来的才华,都与学前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3周岁至6周岁的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偏爱游戏,因此,学龄前教育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要关注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培养素质和能力。但是,在世俗观念下,大多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认字和算数”,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的幼儿家长很不理解幼儿园游戏为主的这种教学方法。在他们看来,游戏类似于玩,认为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玩玩耍耍,什么知识都学不会。幼儿家长关注的依旧是认识了多少字,学会了多少拼音,会不会计算加减法。为此,有必要在此就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进行探讨。 一、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前教育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学前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有的是临时招聘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做代理学前教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是高中毕业,但大多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有的学前教师普通话都说不好,常常带有浓浓的方言,有的运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只会教给孩子们一些零碎的字符和数字,不考虑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甚至经常对“不听话”和“不老实”的孩子责怪、体罚,或用其他消极方式来虐待幼儿等。尽管有很多幼儿教师是近几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业毕业生,虽然绝大多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但幼儿教育观念的陈旧,更缺乏学前教学的经验。因此,学前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2.学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是幼儿家长世俗观念偏见,受舆论报道中“神童”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极为迫切,导致很多孩子的家长对幼儿教育期望值很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希望孩子上学学会认识很多的字和拼音,会速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主要标准。二是在这种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下,很多的学前教师顺应家长的要求和愿望,把学前教育课堂像小学低年级一样组织教学;也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需要,也为了在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和上档升类中进入高一类幼儿园行列,而在考核教师和幼儿时进行识字、拼音拼读、计算加减乘除为测试内容的考试,并以此评价学前教育教师和幼儿的优劣。 3.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3周至6周岁的孩子,刚刚走到小伙伴们中间,也开始接触社会和人,人世间的事物对这些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强烈,遇到什么都想知道个究竟,都想问问为什么。每一天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每件事都是好奇的。学前教师如果按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就会把孩子们像个机器人似的进行灌输,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失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突出活动的新颖性,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是非义务教育,后者属义务教育。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1.教学内容的不同 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以书本知识教育为主,兼对德育、体育、美育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课程一般为数学、语文、英语、自然、品德、体育与健身、美术等学科。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三篇)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范文一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 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 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 教学方法小学化。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

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 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记得看过一篇题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留争议》的文章,讲的是天才少年宁铂的故事。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谈到“神童教育”在本质上违返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看完之后,有一种新时代的伤仲永的感觉,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们,又有多少的孩子正在被拔苗助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体现以下种种: 1、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 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小学化倾向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地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山东省东明县教育局董秀玲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教师在知道角色游戏时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散步、郊游、参观、看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 2、尊重儿童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例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的切菜,便可启发说:“你忙着切菜,给谁吃啊”孩子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那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跟谁玩幼儿园的游戏呢,你还会烧饭吗”等。 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与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例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别的儿童的游戏活动,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并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说话声音要大一些等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当儿童游戏出现困难,或者游戏内容单调乏味,以至于不能顺利进行等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起到示范榜样和指导作用。如,儿童在玩食堂游戏时,出现了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扮演卫生检查员的角色,提出改进意见,使食堂工作变得有秩序了。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原因,并突出改革建议。 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热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学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与考试,应该综合评价儿童发展水平。学前班幼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随着现在教育水平以及家长理念的提升,家长们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用了极大的关注,从上好的幼儿园、到大学都花费了很多心思。从教幼儿园五年以来,我发现关于幼儿小学化教育一直都是每年家长们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因为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陈旧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读,会写、会算数就算是学没有白上,说明在幼儿学到了知识。而真正忽略了教育的本意。幼儿在思考问题以及回答问题上,习惯性的背诵书本的内容,却不喜欢动脑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去解决简单的常规问题。学习成了刻板的文本条框,教育的本质意义发挥不了实质作用。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幼儿教育指的是针对3-6岁的学前儿童制定的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犹如盖房子,幼儿教育相当于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后期就会不稳固。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物有极具探索性,乐于学习跟模仿,会对任何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因此幼儿园教育在这一块专注于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幼儿教育就是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