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趣味地理 QU WEI DI LI

昌邑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昌邑市实验中学校本课程

昌邑市实验中学坐落于丝绸之乡潍坊昌邑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昌邑市实验中学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昌邑市实验中学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昌邑市实验中学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认识自然”、“野外生存”、“环境保护”、“了解区域经济”四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教材由实验中学地理教师李文慧、王荣杰、杨怀兴、赵燕、魏春芳、陈竹萍、刘家兴、张晓丹编写。

目录

第一章认识大自然 (4)

第一节如何观天气 (4)

第二节气候与健康 (7)

第三节认识地震 (9)

第二章野外生存 (13)

第一节野外天气观察 (13)

第二节野外方向判断 (14)

第三节地图与指北针的认识和使用 (16)

第四节寻找水源和取火 (20)

第五节露营知识 (23)

第六节灌木丛穿越知识 (25)

第三章环境保护 (28)

第一节废旧电池的危害 (28)

第二节节水从我做起 (30)

第三节环保从我做起 (33)

第四章区域概况及经济发展 (36)

第一节风筝之都---潍坊 (36)

第二节西部大开发 (39)

第三节关注一带一路 (43)

第四节世界的人口 (46)

第五节世界的语言 (48)

第一章认识大自然

第一节如何观天气

学习目标:

1、能简要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并能结合自身生活说出自己对天气的理解。

2、与同学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天气的民谚。

3、说说自己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将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同学。

一、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1、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当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

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二、听民谚、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三、如何预测天气

现在人们往往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天气状况,虽然方便,当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获悉,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失去了依赖,又没有丝毫自然常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现将一些预测天气的经验收集,希望对学者有帮助。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课后作业: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预测某一天天气的方法。

第二节气候与健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天气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气候影响健康的事件。

一、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宏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二、气候影响生男生女

婴儿的出生日期与气候有关。在所有实行生命统计的国家里,婴儿的出生季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以日本为例,在 1月份和3月份婴儿出生数最多,7月份最少;而双胞胎则大都出生在下半年。气候对胎儿的性别具有一定影响。1977年英国出生的男女婴儿比例为 140:100,著名的生物学家赖斯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这与英国 1975-1976年发生特大干旱之后又普降了一场大雨有关。而1952年在伦敦出现异常大雾的 320天后,当地不少医院报告出生的女孩比例比男孩多24%。出生月份对婴儿个性的影响。统计表明,最冷月份出生的人,性格可塑性较强,易在任何领域中取得成功。而出生在夏天的人性格则趋于内向。

三、天气与感冒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

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等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

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四、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后作业:收集有关气候对健康影响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第三节认识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剧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世界上有哪些地震带呢?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基本沿着南、北美洲西海岸,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我国的台湾省和菲律宾群岛一直到新西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75%。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活动尤为活跃,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震惊世人。

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尼西部,缅甸经我国横断山脉,喜玛拉雅山地区,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又称喜玛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较多且强烈的地区。

地震的应急准备

1. 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 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 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 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5. 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 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 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9. 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0.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第一节野外天气观察

学习目标:

能说出几种野外观测天气的方法。

一、观云识天气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天空出现积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二、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1、早晨麻雀鸣叫表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4、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5、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6、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7、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课后作业:收集几例有关野外观测天气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

2、能即兴演示野外定向方法。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测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那么,怎样在野外识别方向?

一、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

(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

(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二、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

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三、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你还可以从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妈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四、影子法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五、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磨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

课后作业:小组表演一个关于野外定向的情景剧。

第三节地图与指北针的认识和使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图的几种使用方法。

2、能在学校某处演示指北针的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等等。

一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出门在外要经常查阅地图,地图上所未记载的路线可能有几种情况:首先,可能是该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新道路,该道路又分为新辟建的道路塌方不能通行而另辟的便道等两种。这种道路完全靠人力开辟而成,沿途指标与油漆标志均设置完善,从外表一看,即知该路线的各种情况。休息地或当地居民为了便利采用新路线。亦十分留意提供有关该路线的资料。倘根据路标可确认是通往目的地之路线,则不妨安心地选择该路前进。

其次,可能是通往河流的小路,通往休息地的捷径、活动者自行开辟的捷径等。这些小路所设置的指标稍不留意很容易就疏忽,而且根本未设任何标志的情形亦很多。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所走的道路,且毫不知悉其通往何处,因此,难免感到不安。由于通往河流的小路,一旦降临溪谷地区即无路可走,所以,试走一段当可辨别出来。通往休息地的近道,本为了确保野外活动者的安全,应该确实设置路标,但也有野外活动者自行安设的。那种路,不同于正规的路,很少有整修得很完善的,可以感觉到乃勉强开辟出来的路线。甚或有直上峭壁、行经岩壁、或通过危险地区的情形。倘不愿遭遇危险的困境,且时间上亦无太大差别,就应舍弃近道,选择正确的路线。

最后,地图再详尽,亦往往碍于各种限制因素,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并不限于上述的近道,修峻完善的道路亦在漏记之列。故为避免错过路标,亦应向附近民居的主人或其他活动者仔细打听,以利识别。也有些是容易误闯的特殊路线,而这些路地图上不可能有所记载,倘不留意,有时亦将招致极大危险。倘一经发觉不对,应当机立断,毅然折返,千万不可逞强。这些路线包括:

积雪期使用的小路。这与夏季的路的不同点在于直攀而上的部份较多,且通过许多山谷等难以攀登之处。因为冬季完全冻结,所以反而易于攀登。另外,亦残留着冬季所使用的红布条或旗竿、以及在岩石上、树根部可发现登山钉鞋刮过的痕迹等。

为救助罹难者所开辟的小路。这种地方的路有何特点呢?当您目睹时,必定感到很不自然。因为该路多半通往岩壁或山谷。危险地方既多,且残留着救援之际所劈出的刀口、以及峭壁上盘出的环钩痕迹等。

供伐木、或高压线架设工程使用之道路。也有修峻得相当完善,易与登山路混淆者,但是,多半远离正常路线、且留置有砍伐的木材或工程器材等。

二、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大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三、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1、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于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

2、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3、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征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四、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征;(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四、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

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

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这里将依据登山健

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下

面来介绍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一、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

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

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将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二、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于地图。

三、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于此未知点。例如,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于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于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 点)。

课后作业:绘制一幅赤金的旅游地图。

第四节寻找水源和取火

学习目标:

能向学生讲明寻找水源和取火的几种方法。

你会在野外寻找水源吗?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户外探险者和野外工作人员,更是生死攸关的命脉。那么,如何在野外寻找到可饮用的水源呢? 其实,水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只要留心去观察,就可找到饮用的水源。

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听听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鸣和水鸟的叫声等。特别是在凌晨或有雾的早晨,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子和负离子较多,所以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如果能听到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作流水的声音,那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身陷困境,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迷路。

嗅。通过鼻子的嗅觉,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得具备一定的训练素质和经验的积累。

观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2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此外,还可站在山峰的高处观察四周的环境,看近处是否有大河、河道、瀑布、水库等,此类地方,也可找到饮用水源。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的情况寻找水源。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巾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裂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蒿、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叶已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

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761775.html,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潘新春殷黎荣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8期 摘要:“十三五”规划期间,我校提出了“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该课题旨在大力推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生所期待的教育。本文以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为背景,深层次探讨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做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实践活动;课例设计 一、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价值 我校位于千年古镇张渚,这里有“苏南屋脊”“梁祝之乡”“茶洲竹海”等美誉,镇内拥有丘陵山地1万余公顷,林、茶、果等林特产品资源相当丰富。我校在“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指导下充分考量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再结合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应该深度融入“茶果之乡”的自然氛围之中,认识茶果、了解家乡、学习差异、宣传茶洲果乡。对此,我校因势利导,将通用技术课程——现代农业技术与校本文化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果校本课程体系。 经过深思熟虑,我校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教版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基础,将地方悠久的茶果栽培历史与丰富的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如“茶果园基地建设”“茶果校本课程建设”等课程,并设置“茶的栽培与制作”“果树的栽培与管理”等主题,与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相关联,共同探讨“家乡的农业园区变化”这一与家乡茶果栽植文化相关联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家乡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将茶果园文化与高中地理学科联系起来且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构这一新兴的联合式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内的茶果园基地与镇内的茶果文化资源进行课程选择优化、生成重组和实施,全方位打造全新的具有互动性内涵的地理校本课程,保证地方茶果文化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合二为一,互融共生,不断拓展、深化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具体来讲,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就是首先构建农业技术课程,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家乡农业区位的选择、以种植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

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地理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地理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作为地理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那么地理教师学习总结的怎样的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地理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对的支持。 本学期我们在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地理学科教学常规,继续强化教育质量观,提高我校的地理教学质量;深化校本主题研修,发挥好教研的先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1、严格落实各年级的备课组活动 我校地理学科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各自有不同的特点,部分年轻教师第一年分别带领不同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备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发挥不同老师的教学特长,组内开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严格落实每周的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对各次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实现组内教学资源共享,为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堂教学

结合新课程改革与各年级的地理课堂教学特点,切实要求从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地理,能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年轻教师都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取经,进步都很快。在一年来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中,我校的地理课堂教学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 1、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化校本主题研修。 以新课标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运用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学观摩活动、教学专题研究等,更新我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学水平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初一年级主要针对新课程教学的课堂知识结构体系建设与教材重组为中心;初二年级主要如何进行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与强化专题复习的有效性为中心。各年级段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对应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提高了我校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 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

中学校本课程之 生活地理Ge o gra phy For Life

目录 气象万千(5课时) 如何观天气(第1-2课时) (1) 气候与健康(第3课时) (9) 现象释疑(第4-5课时) (13) 野外生存(13课时) 野外天气观察(第6-7课时) (22) 野外方向判断(第8-9课时) (25) 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第10-11课时) (28) 野外寻找水源和取火(第12-13课时) (33) 露营知识(第14-15课时) (38) 灌木林穿越知识(第16课时) (41) 野外走路,你会吗?(第17课时) (45) 野外避难之策(第18课时) (46)

一、如何观天气 (一)生活中的天气 1、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 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 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 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 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 求冰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 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 ★气象万千★ 生活地理1

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光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为 52度,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 外紫,称为霓或副虹。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 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 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 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由于曙光开 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 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 7度时,民用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 ★气象万千★生活地理 2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学校本研修主题汇总

电子白板特点与使用介绍20、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轻负高效”。 小学数学中小学校本研修主题 一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激发学生兴趣与目标有效实现的关系(1—2单元) 1、低年级段“快乐教语文轻松学拼音”。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6、7单元) 2、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单元)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好地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4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找准教材训练点,培养写话能力。3 8单元)5如何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愿说、能说、会说。4 单元)如何使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更易让学生掌握(9 、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5。二年级上册6、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在小学低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7、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8、如何进行略读教学注意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主线,以读促悟。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小组讨论更具有实效性10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数学来源于生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12、小学中、高年级段关注语言表达,进行读写训练。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1 3、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贯彻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1 4、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

“感悟”文本。四年级上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15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词语的积累、运用。16 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17 注重看书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课堂细节,美化教学语言。18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9.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五年级上册小学英语 、2单元)怎样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计算中的算理、算法。(1 3单元)小组合作与目标有效实现之间的关系(1、低年级如何进行单词认读训练 单元)4如何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2、如何运用歌谣、游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单元)如何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6、73、小学英语语音教学5单元)多种学习方法在几何知识学习中的有效使用(4、快乐的故事教学六年级上册、7单元)1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目标实现的作用(5、如何有效的实施《let's talk》教学 、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3单元)6、小学英语作业的形式与评价 如何更有效地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4单元)7、开发英语课程资源,增强小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5单元)、6如何在数学课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8 、两极分化的现象及对策9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旅游地理》§1旅游景观的欣赏 绥林一中张慧文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2019国培计划高中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9)”--骨干教师能力提升 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12月1日到12月10日,由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主办的'国培计划“(2019)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高中地理班,在风景宜人的新师大顺利举行。来自全疆各地州一线中学地理教研员以及优秀中青年教师40多人,参与了此次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作为一名一线地理教师,感觉收获良多。本次培训收获颇多,有感悟也有感动,有感叹也有感慨。悟有所得,动有所获,叹有不足,慨有所为。 首先,本次培训的授课专家均为教学界一流的高校教授和自治区级和市级重点中学、教研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们的报告高屋建瓴、求真务实接地气,开阔了学员的理论视野,提高了培训者的专业意识。 其次,从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认真聆听后我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整体把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实施教学设计、如何把握初中学生心理,进而把握初中地理教材、甚至如何评价学生,展开了全方位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可以说学科课程的各位专家就像名医一样,帮助我自主、有效地诊断出我过去教学中的一些毛病,并程程推荐,选取经典案例,帮助我们剖析教学中存在及遇到该问题应如何来解决,其借鉴意义由此可见一

斑。 教师培训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教师的长远发展,而非谋一时。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如何提升教师的发展能力从而达到长效、长远、长存的培训作用,这是培训者应该关注的话题。因此,我认为,几位教授的讲座都提到了培训计划的制定要关注实实在在的效应,切实能够从每一环节的制定中看到受训教师成长的路径。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国培计划培训,9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好,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老师的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终于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培训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比如: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如何把握教材等等,这就是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化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认识上的提升,当然更大程度上还有认识上的不足,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校本研修充满了信息和热爱。在与广大同仁们的交流,讨论中,使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观念更新了。这为学校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途径。感谢为培训工作辛苦付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地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地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本文为地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总结范文,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地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我来华南师大参加国培班的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期盼和愿望:我希望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教育教学前沿性的理论和知识,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提升,实现授课方式和教育思想方面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同时消除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模糊认识。另外,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界精英们行一起交流和提高。十几天来,我带着一些问题和期望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如今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反思以及反思与冲动回到亲爱的学校和学生中。临行之前,把我十几天来的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学习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和认识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是知识还是

学习能力?知识是手段还是目标? 收获体会: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会”,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体系”,强调的是“会学”。中国这种“知识导向性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难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导向性目标”教学目标下所注重培养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追求可持续去“异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是“学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们青岛二中的“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题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教育 学习问题:什么是“绿色教育”?知识都是有用的吗?学生究竟学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收获体会:王红教授在讲课中提出的绿色教育的理念,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绿色教育的涵义是:追求教育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强调净化学习内容并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知识结构中最核心关键的知识,目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是将来没有用的垃圾知识(约80%),通过净化精简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工作重点: 突出“研究”和“落实”。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落实新课标中的地理理念;落实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能力及情感和价值观。 三、工作目标: 1、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参与度和思维深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四、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即上学期的整体教学情况制定如下改进措施:

(1)认真领会新课标精髓、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恰当的引领学生对地理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地理活动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证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制作出好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渐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6)本学期继续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同时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提高专业素质。 (7)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8)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平台,每周四去延庆四中听师傅的课,认真学习,向优秀地理教师讨教地理教学问题。 (9)录制一堂成功地理课,积累2——3个成功教学设计案例,精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 教育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 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是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成效。地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地理学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发挥其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导作用。 再次,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地理爱好、地理特长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课程的实施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一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教材编写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以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及能力情感的培养为着眼点,充分体现现代课堂特色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第1页共1页

校本研修各阶段小结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校本研修实施各阶段小结 学校:蓝田县职业教育中心 姓名:李嘉孙香艳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校本研修实施第一阶段小结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课题第一阶段的工作已顺利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查阅资料,分析现状、明确方向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对我校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学生小组学习低放的成因。学生对小组学习有畏难情绪。学生往往觉得小组学习要比直接听老师讲费力、费时间,再加上以往养成了老师讲的习惯,由此产生畏难情绪。 二、初步形成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的策略 (一)学生切身体验“历史”就在身边,进而形成主动探索的欲望。用置疑的方法引入,激发了学生小组学习的兴趣。并渗透了历史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灵活的选择适当方法来解决 (二)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 (三)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使师生、

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促进了小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校本研修实施第二阶段小结 通过对“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我找到了一些问题,初步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要想顺利实施本课题,师生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新型关系,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教师应加强指导,强化管理。 二、正面引导,树立榜样 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要求教师做到: (一)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二)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三、积极探索,解决疑问

地理教研组的工作反思

地理教研组的工作反思 在这学期中,按照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切实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地理组五位教师都开了公开课,有的课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磨课,钱海峰老师的《区域发展阶段》的课进行了多次磨课,期间每位老师都提出了宝贵 ___,这节课获得了海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我们力争把每一节课上成与学生一起思考的课,把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变到与学生一起探索的东西,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思考的启发者。尊重学生的认知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参加教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黎新龙老师参加了说课比赛,徐水清老师参加了有效教学开课比赛,也进行了课题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组老师在作业批改中,考试讲评中,学生访谈中,详细了解我校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改革。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中,我们考虑到学生作业负担重,采取了抓主干知识,精讲精练,让大部分学生在复习时只做会考导引上的练习,其他如红皮书上的练习只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挑选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复习效率。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定位能力,强化实验班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为高三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三的复习中,按照期初制定的计划,着重加强高考试题研究,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精讲练,勤矫正”的教学要求,认真编制了一套适合我校的选择题。并且对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增强了高三学生做选择题的信心。高三老师也进行了问答题答题形式的`研究,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观题的答题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套路,形成材料,分发给学生。加强主观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三进行课题研究——地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获得海宁市课题立项。 四重视“课堂教学改进”校本研修计划的实施。 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型备课组建设意见,地理组强化教材教法研究,提升备课有效性;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高一备课组每个星期二下午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都预先决定主讲人,由主讲人精心准备有关章节的内容。如何导入,利用哪些情景才能吸引学生;如何把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此次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自身教师的专业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高个人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三、研修内容 1、认真研读教育教学专着,写好个人读后感。 2、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学习《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3、课前精心备课,认真上好课,课后及时进行小结、反思。

4、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写好教学设计。 5、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6、认真参加“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在培训学习中所得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7、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 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8、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 策略,课堂教学技巧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放松,勤学多记。 2、坚持备好课、上好课。 3、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做“学习型”教师。 4、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6、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通过此次校本研修,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重新认识,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为了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地理(选修6)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地理 课程类型:选修 教材来源:人名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课时/学分: 设计者: 背景 “环境保护”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六个模块。本模块的设计体现了“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环境观、资源观的重要内容依托,也是课标“课程性质”中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单列“环境保护”模块既是基础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行为习惯的需要,并且也是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的体现。本模块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与高中必修、选修的各个模块都有密切联系,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也有联系。因此,也是高考地理学科经常关注的“热点”知识。 目标 1、结合教材,说出人地关系的核心,环境及环境问题。 2、结合教材案例,说出当代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3、通过教材案例分析,说出三类主要环境污染的成因、特点及防治。 4、结合教材,说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措施。 5、结合教材案例,说出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内容

实施 1.课程资源 ⑴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6)》,人民教育出版社 ⑵课堂作业单 ⑶练习册 ⑷其他资源:网络资源、郑州黄河湿地等 2.学习活动 班级同学分成8个小组,完成以下活动: ⑴每个单元的问题探究:小组进行分工,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分享交流本组的成果。 ⑵校外实践活动:考察郑州黄河湿地 考察前制定本组实践活动方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材料,考察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报告。 评价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1.过程性评价(权重30%) 过程性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地理校外实践活动表现和期中成绩四部分组成。 ⑴课堂表现评定的构成要素(满分5分):课堂纪律、学习兴趣、课堂笔记和课堂参与。 课堂表现的评定等次: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⑵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构成要素:书写整洁、条理清晰、准确率高和有纠错反思等。 作业表现的评定等次: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⑶地理实践活动(满分10分) ⑷期中考试成绩(满分10分):期中考试成绩×10% 2.期末考试成绩(权重70%) 期末考试成绩×70% 3.学分认定及处理结果 学期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该模块2个学分,不合格者参加补考或重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