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感式传感器一般都采用差动形式

为什么电感式传感器一般都采用差动形式
为什么电感式传感器一般都采用差动形式

名词解释

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

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通过电流的半导体在垂直电流方向的磁场作用下,在与电流和磁场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电荷积累和出现电势差的现象。

是光电效应的一种,主要由于光量子作用,引发物质电化学性质变化。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第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总电势没有影响,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

在缺少对称中心的晶态物质中,由电极化强度产生与电场强度成线性关系的机械变形和反之由机械变形产生电极化强度的现象。与压电效应同时还能发生电致伸缩。

测量方法是指人们认识自然界事物的一种手段。

半导体压阻效应就是压力使半导体电阻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一根导体外面绕上线圈,并让线圈通入交变电流,那么线圈就产生交变磁场。由于线圈中间的导体在圆周方向是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在导体的圆周方向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电流的方向沿导体的圆周方向转圈,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这种在整块导体内部发生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涡流现象。

将被测量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

热电偶回路两接点(温度为T、T0)间的热电势,等于热电偶在温度为T、Tn时的热电势与在温度为Tn、T0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Tn称中间温度。

某些材料在入射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有电子逸出材料表面的现象。

仪表、传感器等装置与系统的输出量的增量与输入量增量的比。

选择题

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d )

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固有频率

5.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2.( b )传感器可用于医疗上-50℃~150℃之间的温度测量。

A.金属辐射式

B.热电偶

C.半导体三极管

D.比色计

12.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c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A.质量块

B.导体

C.弹性元件

D.机器组件

4.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B,D)。A.灵敏度增加B.灵敏度减小

C.非统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

A

C

D

C

B

B

A

C

A

C

A

B

D

13、以下四种传感器中,属于四端元件的是。

A、霍尔元件

B、压电晶体

C、应变片

D、热敏电阻A

D

A

B

填空题

24.交流电桥各桥臂的复阻抗分别为Z1,Z2,Z3,Z4,各阻抗的相位角分别为?1? 2? 3

?4,若电桥平衡条件为Z1/Z4=Z2/Z3,那么相位平衡条件应为?1-?

=? 2-?3。

4

3.在电阻应变片公式,dR/R=(1+2μ)ε+λ材料压阻系数Eε中,ε代表___ε表示一

个无限接近于0的一个无限小的正数

____。

9.热电偶电动势由___.温度差____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两部分组成。

12.采用____交流___电源供电的电桥称为交流电桥。

2.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它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称__应变____效应;固体受到作用力后电阻率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称__压阻___效应。

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理论上讲,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电压为零,而

实际上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不为零,我们把这个不为零的电压称为

___零点残余_____电压;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时如果要求区别位移方向(或正负)可采用_相敏检波______电路。

4.把一导体(或半导体)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在垂直方向施加磁场B,在

另外两侧会产生一个与控制电流和磁场成比例的电动势,这种现象称

___霍尔_____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___霍尔____电势。外加磁

使半导体(导体)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现象成___磁阻_____效应。5.某些电介质当沿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

它的表面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不带电的状态,这种

现象称为___正压电____效应;在介质极化方向施加电场时电介质会产生形变,这种效应又称___逆压电_____效应。

6.在光线作用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称_____外光电___效应;

入射光强改变物质导电率的现象称___光电导_____效应;半导体材料

吸收光能后在PN 结上产生电动式的效应称___光生伏特_____效应。7、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

部会产生一圈圈闭合的电流,利用该原理制作的传感器称___电涡流____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只能测量_金属___物体。

热电偶导线测量仪表冷端热端

变面积型变介电常数型变极距型

E AB(T) E AB(T0) E A(T,T0) E B(T,T0) E AB(T,T0) E AB(T,T0)=E AB(T)-E AB(T0)-E A(T,T0)+E B(T,T0)

2.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变化的互感式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其次级绕组都用同名端反向形式连接,所以又叫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闭磁路变隙式电感传感器工作时,衔铁与被测物体连接。当被测物体移动时,引起磁路中气隙尺寸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导致圈磁阻的变化。

无源量程

差动

4. 半导体应变片以压阻效应为主,它的灵敏度系数为金属应变片的________倍。

5. 测量准静态力信号时,要求电荷放大器的输入阻抗________1012(Ω)。1.用石英晶体制作的压电式传感器中,晶面上产生的电荷与作用在晶面上的压强成正比,而与晶片几何尺寸和面积无关。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业题第五章

第五章电感式传感器 思考题: 1、说明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和涡流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答: a)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心、衔铁三部分组成的。线圈是套在铁心上的,在铁心与衔铁之间有一个空气隙,空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当外部作用力作用在传感器的运动部分时,衔铁将产生位移,使空气隙δ发生变化,磁路磁阻R m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线圈电感的变化。线圈电感L的变化与空气隙δ的变化相对应,这样只要测出线圈的电感就能判定空气隙的大小,也就是衔铁的位移。 b)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由铁心、衔铁和线圈组成。线圈又分为初级线圈(也称激励线圈)和次级线圈(也称输出线圈)。上下两个铁心及初级、次级线圈是对称的。衔铁位于两个铁心中间。上下两个初级线圈串联后接交流激磁电压1,两个次级线圈按电势反相串联。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一般用于测量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机械位移。缺点是示值范围小,非线性严重。 c)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很简单,有一个扁平线圈固定在框架上构成。线圈用高强度漆包线或银线绕制而成,用粘合剂站在框架端部,也可以在框架上开一条槽,将导线绕在槽内形成一个线圈。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涡流效应,当一块金属导体放置在一变化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漩涡那样在导体内转圈,所以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涡流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可以测量振动、位移、厚度、转速、温度和硬度等参数,还可以进行无损探伤,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线性范围大、体积小等优点。 2、为什么螺管型电感传感器比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测位移范围? 答:变气隙型灵敏度高,因为原始气隙δ0一般取得很小(0.1~0.5mm),当气隙变化为△δ=1μm时,电感的相对变化量△L/L0可达0.01~0.002,因而它对处理电路的放大倍数要求低。它的主要缺点是非线性严重,为了减小非线性,量程就必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通常为气隙δ0的1/5以下,同时,这种传感器制造装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中文)

恒流源向线圈双向充电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引言 没有正弦信号激励,只采用开关方式测量电容值,可以测量的电容值在pF 以下[1-3]。并用这种方法设计 的电容式传感器也很多[4-6] 。其中有恒压信号向小电容充电的用法[6],这种用法最初出现在开关电容滤波电路中。而电感值的测量及其电感式传感器,包括差动变压器仍在采用正弦信号激励的方式[7-12]。有的电感式传感器在正弦激励的基础上引入开关方式,但在电路中仍然加电容与电感谐振[13-16]。电感与电容在电磁场中关系紧密,在电路中是对偶关系[17]。本文介绍采用开关电路以恒流源向电感线圈充电,只经过二极管放电来测量电感值的方法,采用双向充电来减少变差,实现了电感式位移量的测量。 1 测量原理 采用开关电路以恒流源电路向电感充电,只经过 二极管放电的测量电感值的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S 和D 构成互补开关,S 闭合时电流源I s 向被测电感充电,时间足够长使电感中的电流达到稳定值s i I =,而且有磁通链x s L I ψ=,L s u D C R I =?。由于被测电感的性质,充电初期I s 是变的,I s 是恒流源电路,充电后期达到的平稳状态是恒流源性质,这样u L 是自由可变的。S 断开时,电感中储存的磁通链对应的电动势经二极管D 放电,这时的电感电压是二极管D 的正向压降L D P u U =-,如果不考虑电压的符号,对应的电感电流从I 1下降到I 2所释放的磁通链为12()x D P D L I I U t ψ?=-=?,所以有如下关系式 12 DP D U Lx t I I = - (1) 其中t D 是二极管稳定正向导通的时间,当I s 一定时,I 1是确定的;当D 一定时,I 2也是确定的,并且要求放电电流线性下降,这用示波器可以看到。D P U 、I 1和I 2为常数,则测量出t D 就可用电桥标定出电感值L x 。过了这段时间,磁场能量不足以击穿D 的PN 结,而与结电容构成LC 阻尼振荡,直至磁场能量释放完毕。 适当的设置S 的开关周期和占空比保证充电时间足够长,以致充电达到稳定状态,只要放电时间大于t D 就可以用检测电路及单片机测量出t D ,再用式(1)计算出电感值L x 。 式(1)与电容充放电的电路存在对偶性质。式(2) 图1 测量电感值的原理图 是电容值的计算公式[1] ,其中t ?是电容电压从U 1下降到U r 的时间。式(2)的恒流源电路I o 越小,可以测量的电容值就越小,对偶地对应式(1)是U D 越小,可以测量的电感值越小。 1o r I C t U U = ?- (2) 2 恒流源双向充电 测量电感器的电感值,只在几秒钟便完成,但要做成电感式传感器,其电感长期工作在一个方向的励磁,将会出现剩磁并影响传感器的性能,而且正行程与反行程的变差大。如图2所示。因而要采用双向充电的方式。 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S1—S4构成对电感L x 的双向充放电的开关,开关逻辑如表1所示,其中E1和E2分别是输出信号u 1和u 2的输出使能,也就是在放 u L I s D S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应使 8.3.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 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 (1)励磁涌流:

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 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3)励磁涌流的特点: 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表8-1 励磁涌流实验数据举例 (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 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 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 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电感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A. 交流电桥 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 谐振式测量电路 2、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相位相反 B.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随衔铁的位移而变化 C. 根据输出的指示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D.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B.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C.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但不能判断位移的方向。 D.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也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4、对于差动变压器,采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B.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C.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D.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也不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5、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 6、通常用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测量()。 A.位移B.振动C.加速度D.厚度 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 二、多项选择题 1、自感型传感器的两线圈接于电桥的相邻桥臂时,其输出灵敏度()。 A. 提高很多倍 B. 提高一倍 C. 降低一倍 D. 降低许多倍 2、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对()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位移传感器(中英对照)

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它分为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接通电源后,在开关的感应面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金属物体接近此感应面时,金属中则产生涡流而吸取了振荡器的能量,使振荡器输出幅度线性衰减,然后根据衰减量的变化来完成无接触检测物体的目的。 简介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具有无滑动触点,工作时不受灰尘等非金属因素的影响,并且低功耗,长寿命,可使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位移传感器主要应用在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对模拟量的智能控制。 位移是和物体的位置在运动过程中的移动有关的量,位移的测量方式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小位移通常用应变式、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式、涡流式、霍尔传感器来检测,大的位移常用感应同步器、光栅、容栅、磁栅等传感技术来测量。其中光栅传感器因具有易实现数字化、精度高(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可达到纳米级)、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等优点,在机床加工、检测仪表等行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原理 计量光栅是利用光栅的莫尔条纹现象来测量位移的。“莫尔”原出于法文Moire,意思是水波纹。几百年前法国丝绸工人发现,当两层薄丝绸叠在一起时,将产生水波纹状花样;如果薄绸子相对运动,则花样也跟着移动,这种奇怪的花纹就是莫尔条纹。一般来说,只要是有一定周期的曲线簇重叠起来,便会产生莫尔条纹。计量光栅在实际应用上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种;按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辐射光栅和相位光栅;按其用途可分为直线光栅和圆光栅。下面以透射光栅为例加以讨论。透射光栅尺上均匀地刻有平行的刻线即栅线,a为刻线宽,b为两刻线之间缝宽,W=a+b称为光栅栅距。目前国内常用的光栅每毫米刻成10、25、50、100、250条等线条。光栅的横向莫尔条纹测位移,需要两块光栅。一块光栅称为主光栅,它的大小与测量范围相一致;另一块是很小的一块,称为指示光栅。为了测量位移,必须在主光栅侧加光源,在指示光栅侧加光电接收元件。当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相对移动时,由于光栅的遮光作用而使莫尔条纹移动,固定在指示光栅侧的光电元件,将光强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由于光源的大小有限及光栅的衍射作用,使得信号为脉动信号。 信号处理 辨向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位移具有两个方向,即选定一个方向后,位移有正负之

母线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范围

母线保护装置是正确迅速切除母线故障的重要设施,它的拒动和误动都将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母线倒闸操作是电力系统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操作,因其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对运行人员的综合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一次设备的客观实在性,运行人员对一次设备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都有一个直接的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但对母线差动保护在倒闸操作过程中进行的一些切换、投退操作则往往认识模糊. 1 母线差动保护范围是否是确定的,保护对象是否是不变的 通常讲的差动保护包含了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和线路差动保护.实现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各侧或各元件的电流互感器,按差接法接线,正常运行以及保护范围以外故障时,差电流等于零,保护范围内故障时差电流等于故障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按躲开外部故障时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计算整定. 但也应该十分清楚,母线差动保护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又有很大的不同:即母线的主结线方式会随母线的倒闸操作而改变运行方式,如双母线改为单母线运行,双母线并列运行改为双母线分段并列运行,母线元件(如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可以从这一段母线倒换到另一段母线等等.换句话说,母线差动保护的范围会随母线倒闸操作的进行、母线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扩大或缩小),母线差动保护的对象也可以由于母线元件的倒换操作而改变(增加或减少).忽视了这一点,在进行母线倒闸操作时,对母线差动保护的一些

必要的切换投退操作肯定就认识模糊、甚至趋于盲目了. 2 母线倒闸操作时是否须将母线差动保护退出 “在进行倒闸操作时须将母线差动保护退出”是错误的,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认识,是因为一些运行人员曾看到过,甚至在母线倒闸操作时发生过母线差动保护误动,但其根本原因是对母线差动保护缺乏正确认识.母线倒闸操作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即并、解列时的等电位操作,尽量减少操作隔离开关时的电位差,严禁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反充电,充分考虑母线差动保护非选择性开关的拉、合及低电压闭锁母线差动保护压板的切换等等,是不会引起母线差动保护误动的.因此,在倒母线的过程中,母线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如不遭到破坏,一般应投入运行.根据历年统计资料看,因误操作引起母线短路事故,几率还很高.尽管近几年为防止误操作在变电站、发电厂的一次、二次设备上安装了五防闭锁装置,但一些运行人员违规使用万能钥匙走错间隔、误合、误拉仍时有发生.这就使在母线倒闸操作时,保持母线差动保护投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投入母线差动保护倒母线,可以在万一发生误操作造成母线短路时,由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从而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防止设备严重损坏、系统失去稳定或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事实上,与其说母线倒闸操作容易引起母线差动保护误动,倒不如说,母线倒闸操作常常会使母线差动保护失去选择性而误切非故障母线. 3 母线倒闸操作后,是否要将母线差动保护的非选择性开关合入

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2015年7 月 8日

任务书 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 题目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祖景瑞学号 主要内容: 本设计要完成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通过学习和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工作方式及应用来设计一个电路。电路要能够检测一定范围内位移的测量,并且能够通过LED进行数字显示。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常用的有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技术。 基本要求: 1、能够检测 0~20cm 的位移; 2、电压输出为 1~5V; 3、电流输出为 4~20mA; 主要参考资料: [1] 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8-69. [2]王煜东. 传感器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9. [3] 唐文彦.传感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8-50. [4] 谢志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90.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5年 7 月 1 日

摘要 测量位移的方法很多,现已形成多种位移传感器,而且有向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常用的有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以及基于光学的干涉测量法,光外差法,电镜法,激光三角测量法和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等技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具有无滑动触点,工作时不受灰尘等非金属因素的影响,并且低功耗,长寿命,可使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主要应用在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对模拟量的智能控制方面。针对目前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具有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位移的测量与控制。 关键词: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式传感器;测量位移;位移传感器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应使

8.3.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 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 (1)励磁涌流: 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 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

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3)励磁涌流的特点: 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表8-1 励磁涌流实验数据举例 (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 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 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 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试验目的1了解差动

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2、说明如何用适当的网络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3、了解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 4、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2、差动变压器零残余电压的补偿实验; 3、差动变压器的标定实验; 4、差动变压器的应用实验(振幅测量、电子称) (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实验单元及附件: 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示波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 旋钮的初始位置: 音频振荡器4KHz~8KHz之间,双踪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主、副电源关闭,示波器第二通道为悬浮工作状态。实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做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的。其原理及输出特性见图4-1。 实验步骤: (1)根据图4-2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必须LV输出)、双踪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开启主、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调节差动变压器源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峰峰值为2V。 (2)用手提压差动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如不能则改

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 图4-1 图4-2 (3)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再向上转动测微头5mm,使振动平台往上位移。 (4)向下旋钮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每位移0.2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峰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S。S=△V/△X(式中△V为电压变化,△X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化),作出V-X关系曲线。读数过程中应注意初、次级波形的相应关系。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 (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线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用测微头调节振动平台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阻抗端信号为最小,这个最小电压是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 (二)差动变压器零残余电压的补偿实验 实验单元及附件: 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电桥差动变压器差动放大器双踪示波器振动平台 主、副电源。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思考题与习题 3—1 试述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差动变隙式传感器有哪些优点? 3—2 为什么螺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位移范围? 3—3 如何提高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3—4 电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零点残余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 3—5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有哪些主要区别? 3—6 电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变压器式电桥和带相敏检波的交流电桥,谁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 3—7 电感传感器测量的基本量是什么?请说明差动变压器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8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激励电压与频率应如何选择? 3—9 什么叫电涡流效应?什么叫线圈一导体系统? 3—10 概述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说明为什么电涡流传感器也属于电感式传感器? 3—11 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或振幅时,对被测物体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3—12 电涡流的形成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13 被测物体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何影响? 3—14 简述电涡流传感器三种测量电路(恒频调幅式、变频调幅式和调频式)的工作原理。 3—15 某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参见图3-15)的结构参数为单个线圈匝数W=800匝,l=10mm,l c=6mm,r=5mm,r c=1mm,设实际应用中铁芯的相对磁导率μr=3000,试求: (1)在平衡状态下单个线圈的电感量L0=?及其电感灵敏度足K L=? (2)若将其接人变压器电桥,电源频率为1000Hz,电压E=1.8V,设电感线圈有效电阻可忽略,求该传感器灵敏度K。 (3)若要控制理论线性度在1%以内,最大量程为多少? 图3-15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习题图3-16 3—16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已知电源电U sr=4V,f=400Hz,传感器线圈铜电阻与电感量分别为R=40Ω,L= 30mH,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成四臂等阻抗电桥,如习题3—16图所示,试求: (1)匹配电阻R3和R4的值;

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分院(系)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学生姓名陈雪松学号201207024134 设计题目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 内容及要求: (1)利用差动变压器设计位移传感器 (2)利用给定的数据设计电路图,并解释清楚原理 (3)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改进提高测量精度 (4)测位移的传感器用差动变压器 要求在课程设计报告中给出: 1)简述元器件装置的结构和电路原理图。 2)调试过程,说明发现的向题及处理过程。 3)系统调试并写出测试结果。 4)总结结论。 进度安排: 2014年11月10日—2012年12月5日 根据设计要求和内容查阅参考文献或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原理设计。 2014年12月6日—2014年12月20日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调试,测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摘要 (2) 2引言 (4) 3.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 (4) 3.1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简介 (4) 3.2 工作原理 (4) 4.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路及其仿真 (6) 4.1差动整流电路 (7) 4.2相敏检波电路: (9) 4.3零点残余误差补偿 (13) 5.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的改进 (14) 5.1差动电压接放大器电路及其仿真 (14) 5.2整流信号接滤波电路 (15) 6.使用器件清单 (17) 7 总结 (17)

1.摘要 ------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介绍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有些学科领域,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薄弱,因此需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等。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自感或互感变化的机电转换装置。它也常用来检测位移、振动、力、应变、流量、比重等物理量。 电感式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感器转换原理不同,可分为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压磁式和感应同步器等。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气隙式和螺管式两种。根据改变的参数不同,又可分为变气隙厚度式、变气隙面积式、变铁芯导磁率式三种。 电感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重复性好;输出阻抗小,输出功率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电感传感器的缺点是:频率低,动态响应慢,不宜作快速动态测量;存在交流零位信号;要求附加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的稳定度高;其灵敏度、

什么是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 [1]电流差动保护是中的一种保护。正相序是A超前B,B超前C各是120度。反相序(即是逆相序)是 A 超前C,C超前B各是120度。有功方向变反只是和电流的之间的角加上180度,就是反相功率,而不是逆相序。 差动保护是根据“电路中流入电流的总和等于零”原理制成的。 差动保护把被保护的电气设备看成是一个节点,那么正常时流进被保护设备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相等,差动电流等于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流进被保护设备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不相等,差动电流大于零。当差动电流大于差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时,保护动作,将被保护设备的各侧跳开,使故障设备断开电源。 差动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是利用电流定理工作的,当变压器正常工作或区外故障时,将其看作理想变压器,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和流出电流(折算后的电流)相等,差动不动作。当时,两侧(或三侧)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差动保护感受到的二次电流和的正比于,差动继电器动作。 差动保护原理简单、使用电气量单纯、保护范围明确、动作不需延时,一直用于变压器做主保护。另外差动保护还有线路差动保护、差动保护等等。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防止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其接线方式,按原理,把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接成环流,变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如果忽略,在两个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臂上没有差电流流入继电器,即:iJ=ibp=iI-iII=0。 如果内部故障,如图ZD点短路,流入继电器的电流等于短路点的总电流。即:iJ=ibp=iI2+iII2。当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于,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 技术参数 1.环境条件 正常温度: -10℃~55℃ 极限温度: -30℃~70℃ 存储温度: -40℃~85℃ 相对湿度:≤95%,不凝露 大气压力: 80~110kPa 2.工作电源 电压范围: 85~265V(AC或DC) 正常功耗:<10W 最大功耗:<20W 电源跌落:200ms 上电冲击:4A 隔离耐压:3kV

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摘要 (2) 2引言 (4) 3.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 (4) 3.1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简介 (4) 3.2 工作原理 (4) 4.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路及其仿真 (6) 4.1差动整流电路 (7) 4.2相敏检波电路: (9) 4.3零点残余误差补偿 (13) 5.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的改进 (14) 5.1差动电压接放大器电路及其仿真 (14) 5.2整流信号接滤波电路 (15) 6.使用器件清单 (17) 7 总结 (17)

1.摘要 ------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介绍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有些学科领域,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薄弱,因此需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等。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自感或互感变化的机电转换装置。它也常用来检测位移、振动、力、应变、流量、比重等物理量。 电感式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感器转换原理不同,可分为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压磁式和感应同步器等。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气隙式和螺管式两种。根据改变的参数不同,又可分为变气隙厚度式、变气隙面积式、变铁芯导磁率式三种。 电感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重复性好;输出阻抗小,输出功率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电感传感器的缺点是:频率低,动态响应慢,不宜作快速动态测量;存在交流零位信号;要求附加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的稳定度高;其灵敏度、

差动传感器原理

互感型(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图解分析 互感型(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图解分析互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将被测位移量转换成线圈互感的变化。由于常采用两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式,故又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螺管形差动变压器螺管形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由初级线圈和两个参数完全相同的次级线圈、组成。线圈中心插入圆柱形铁芯p,次级线圈、反极性串联。当初级线圈加上交流电压时,如果,则输出电压;当铁芯向上运动时,;当铁芯向下运动时,。铁芯偏 互感型(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图解分析 互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将被测位移量转换成线圈互感的变化。由于常采用两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式,故又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螺管形差动变压器螺管形差动变压器 传感器由初级线圈和两个参数完全相同的次级线圈、组成。线圈中 心插入圆柱形铁芯p,次级线圈、反极性串联。当初级线圈加上交流电压 时,如果,则输出电压;当铁芯向上运动时,; 当铁芯向下运动时,。铁芯偏离中心位置愈大,愈大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是交流量,如用交流电压表指示,则输出值只能反应铁芯位移的大小,而不能反应移动的极性;同时,交流电压输出存在一定的零点残余电压,使活动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输出也不为零。因此,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后接电路应采用既能反应铁芯位移极性,又能补偿零点残余电压的差动直流输出电路。 用于小位移的差动相敏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铁芯处于中间位置,调节电 阻R,使零点残余电压减小;当有信号输入时,铁芯 移上或移下,其输出电压经交流放大、相敏检波、滤 波后得到直流输出。由表头指示输入位移量的大小和 方向。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达0.1μm;线性范围大,可到±100mm;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线位移,或可能转换为位移变化的压力、重量等参数的测量。 差动变压器式 互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 感现象,将被测位移量转换成线圈互感的变化。 它本身是一个变压器,其初级线圈接入交流电源,次级为感应线圈,当初级线圈的互感变化时,输出电压将作相应的变化。由于常采用两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式,故又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的主要分类

位移传感器的主要分类 根据运动方式 直线位移传感器: 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功能在于把直线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通常将可变电阻滑轨定置在传感器的固定部位,通过滑片在滑轨上的位移来测量不同的阻值。传感器滑轨连接稳态直流电压,允许流过微安培的小电流,滑片和始端之间的电压,与滑片移动的长度成正比。将传感器用作分压器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滑轨总阻值精确性的要求,因为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角度位移传感器: 角度位移传感器应用于障碍处理:使用角度传感器来控制你的轮子可以间接的发现障碍物。原理非常简单:如果马达角度传感器构造运转,而齿轮不转,说明你的机器已经被障碍物给挡住了。此技术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非常有效;唯一要求就是运动的轮子不能在地板上打滑(或者说打滑次数太多),否则你将无法检测到障碍物。一个空转的齿轮连接到马达上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个轮子不是由马达驱动而是通过装置的运动带动它:在驱动轮旋转的过程中,如果惰轮停止了,说明你碰到障碍物了。 根据材质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它通过电位器元件将机械位移转换成与之成线性或任意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普通直线电位器和圆形电位器都可分别用作直线位移和角位移传感器。但是,为实现测量位移目的而设计的电位器,要求在位移变化和电阻变化之间有一个确定关系。图1中的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可动电刷与被测物体相连。物体的位移引起电位器移动端的电阻变化。阻值的变化量反映了位移的量值,阻值的增加还是减小则表明了位移的方向。通常在电位器上通以电源电压,以把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输出。线绕式电位器由于其电刷移动时电阻以匝电阻为阶梯而变化,其输出特性亦呈阶梯形。如果这种位移传感器在伺服系统中用作位移反馈元件,则过大的阶跃电压会引起系统振荡。因此在电位器的制作中应尽量减小每匝的电阻值。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另一个主要缺点是易磨损。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霍耳式位移传感器:它的测量原理是保持霍耳元件(见半导体磁敏元件)的激励电流不变,并使其在一个梯度均匀的磁场中移动,则所移动的位移正比于输出的霍耳电势。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梯度变化越均匀,霍耳电势与位移的关系越接近于线性。图2中是三种产生梯度磁场的磁系统:a系统的线性范围窄,位移Z=0时,霍耳电势≠0;b系统当Z<2毫米时具有良好的线性,Z=0时,霍耳电势=0;c系统的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小于1毫米。图中N、S分别表示正、负磁极。霍耳式位移传感器的惯性小、频响高、工作可靠、寿命长,因此常用于将各种非电量转换成位移后再进行测量的场合。 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它根据被测对象阻挡光通量的多少来测量对象的位移或几何尺寸。特点是属于非接触式测量,并可进行连续测量。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常用于连续测量线材直径或在带材边缘位置控制系统中用作边缘位置传感器。 根据型号特性 导电塑料位移传感器: 用特殊工艺将DAP(邻苯二甲酸二稀丙脂)电阻浆料覆在绝缘机体上,加热聚合成电阻膜,或将DAP电阻粉热塑压在绝缘基体的凹槽内形成的实心体作为电阻体。特点是:平滑性好、分辩力优异耐磨性好、寿命长、动噪声小、可靠性极高、耐化学腐蚀。用于宇宙装置、导弹、飞机雷达天线的伺服系统等。

差动保护原理

前提是变压器为常见的星星三角接线,点数11. 所谓差流平衡,就是当正常运行或主变区外故障时的状态,装置感受到的变压器两侧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里暂且称装置感受到用来计算差流的量为装置量。 先计算1202的平衡系数。方法如下: 高压侧:PH高=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1/√3 中压侧:PM中=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Mct*Mdy/(Hct*Hdy*√3) 低压侧:PL低=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Lct*Ldy/(Hct*Hdy) 装置量=输入值*平衡系数 例:CT变比H:1200/5 M:1200/5 L:2000/5 PT变比H:230/100 M:115/100 L:37.5/100 变压器星星角接线,CT二次星星星接线 可计算得Ph高,Ph中和Ph低值 当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时,加量方法如下:任取一个装置制动量X A(装置量), 则测试仪加入X/PH高 0度(加在高压侧A相) X/ PH低 180度(加在低压侧A相) (补偿电流) X/PH低 0度(加在低压侧C相) 楼主给的是3A,取X为3代入,就可以得到测试仪加入的量了。这样加一定是装置无差流的。 至于为什么要加补偿电流,是因为从前的主变保护如果两侧为星型和三角型,则CT二次侧星型接为三角,三角接为星型,以补偿相位达到差流的平衡。但是现在的微机保护装置,统一二次侧全接为星型,因此需要软件中进行相位补偿。1202相位校正采取方法是星变三角,即将高压侧二次电流进行以下公式变换,也就是楼主所提供的公式。 IAH=(Iah-Ibh)/根3 IBH=(Ibh-Ich)/根3 ICH=(Ich-Iah)/根3 其实就是将来自高压侧的电流互相相减再除以根3 根据上式,如果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本来在高压侧A相和低压侧A相通入相同幅值,相位相反的装置量,就应该差流平衡的。但是因为高压侧进行了以上的相位变换,所以当高压侧A相通入电流时,高压侧C相也产生了反相的同幅值电流,所以C相产生了差流。这样没有办法差流平衡。所以要进行补偿,同时在高压侧C相或者低压侧C相也加入一个同相同幅值的装置量来抵消。这就是C相补偿电流的来源。注意上面所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 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 1)励磁涌流 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 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 3)励磁涌流的特点: 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 ①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 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 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①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 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常采用Y,d11接线方式,因此,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差为30°,如下图所示,Y侧电流滞后△侧电流30°,若两侧的电流互感器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则两侧对应相的二次电流也相差30°左右,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电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学院:信自学院 姓名:xxxxx 学号:13 专业:自动化 班级:103班 2012年12月26日

目录 摘要 (3) 1.绪论 (5) 1.1 引言 (5) 1.2 传感器介绍 (5)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7) 2.整体的方框图与工作原理 (8) 3.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8) 3.1 8051单片机简介 (8) 3.2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3) 3.3 电感测头的结构 (15) 3.4 正弦波电路的设计 (16) 3.5 零点残余电压的调整 (18) 3.6 交流放大电路 (20) 3.7 相敏检波电路 (22) 3.8 A/D转换及显示电路 (28) 4.软件部分的设计 (30) 4.1本系统设计的程序流程图 (30) 4.2单片机8051的C语言程序清单 (31)

5、参考文献 (33) 摘要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规模逐渐扩大,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要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品

的检测和质量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此要设计一种精度的检测位移的仪器。电感测微仪是一种分辨率极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很长的测量仪,应用于微位移测量已有比较长的历史.国外生产的电感测微仪产品比较成熟,精度高、性能稳定,但价格昂贵.国内生产的电感测微仪存在漂移大、工作可靠性不高、高精度量程范围小等问题,一直与国外的传感器水平保持一定的差距.在超精密加工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测量精度越来越显得不适应加工技术发展的需求.该文针对这些问题,对电感传感器测量电路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和改进.对电感测微仪的正弦波生成电路、交流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相敏检波电路等进行了分析和相应的设计。 关键词: 正弦波发生器,相敏检波,零点残余电压。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实例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实例

变压器差动保护工作原理和不平衡电流产生原因

平衡电流产生原因 1前言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原理构成的。双绕组变压器,在其两侧装设电流互感器。当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同极性在同一方向,则将两侧电流互感器不同极性的二次端子相连接(如果同极性端子均置于靠近母线一侧,二次侧为同极相连),差动继电器的工作线圈并联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上。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两侧的二次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继电器中电流等于零,因此差动保护不动作。然而,由于变压器实际运行中引起的种种不平衡电流,使得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增大,从而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 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有稳态和暂态二方面。稳态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1)变压器高低压侧绕组接线方式不同;(2)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和变比不相同;(3)带负荷调分接头引起变压器变比的改变。暂态不平衡电流主要是由于变压器空载投入电源或外部故障切除,电压恢复时产生的励磁涌流。 3影响和防范措施 下面就以上几种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阐述。 3.1变压器高低压侧绕组接线方式不同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3.1.1变压器接线组别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对于Y,y0接线的变压器,由于一、二次绕组对应相的电压同相位,故一、二次两侧对应相的相位几乎完全相同。而常用的Y,d11接线的变压器,由于三角形侧的线电压,在相位上相差30°,故其相应相的电流相位关系也相差30°,即三角形侧电流比星形侧的同一相电流,在相位上超前30°,因此即使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的数值相等,在差动保护回路中也会出现不平衡电流。 3.1.2变压器接线组别影响的防范措施 为了消除由于变压器Y,d11接线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的影响,可采用相位补偿法,即将变压器星形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成三角形,而将变压器三角形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成星形,从而把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的相位校正过来。相位补偿后,为了使每相两差动臂的电流数值近似相等,在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nTA时,应考虑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系数KC后,即差动臂的电流为KCI1/nTA。其中,I1为一次电流,电流互感器按星形接线时则KC=1,按三角形接线时KC=√3,如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为5A时,则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按以下两式选择。 变压器星形侧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为: nTA(Y)=√3In(Y)/5 变压器三角形侧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为: nTA(△)=In(△)/5 In(△)变压器绕组接成三角形侧的额定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