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摘要:当世界的脚步走到21世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总体,陆地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开采到了瓶颈,本国市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类再一次把目光瞄向大海,不止是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全人类,海洋文明影响着新世纪的进程,而海洋文明起步于十六七世纪,西方东方都有,一个是以西班牙为中心,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但结果又怎样,我们回顾历史,思考现在。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海洋文明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间,有相同点,同样也有区别。为了借古鉴今,在此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

一时代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做为明政府为了能提高自己国家的威望与压制海外倭寇,派遣郑和下西洋,游走各个国家,进行商品交易,友好交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工业得到大程度发展。并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者希望能开辟新的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得以利用。并且产生了日后的殖民地。两者行为在历史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时不能否认就当时对其主体带了有利与不利之分别。在历史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他的舰队规模很大,主舰尤其壮观浩大,带了2万多人在船上。朱棣最初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顺便做点贸易,宣扬大明国威,促进国际友好关系。后来几次下西洋主要就是做贸易和促进国际关系了吧。郑和没有让朱棣失望,他所到之处,

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也与他这支队伍的亲和友好分不开,郑和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有头脑有谋略的人。

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则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有个技术的支持及资本主义者渴望对市场进行开辟,寻找新的大市场及原材料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从侧面看,开辟新航路反射出当时欧洲的航海领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也为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国后来到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提供了条件。而这些国家利用好的航海工具,先进的武器轰开各个国家的大门进行殖民统治后,在新的地盘上这些侵略国也有人到这里,传教士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新殖民地上开教堂进行传教,也加快推进了教会向世界性的发展。

二两者产生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当地的所为得到了当地国家的肯定和赞扬,也使得东南亚很多小国都心甘臣服于大明的强盛天威之下,他们都纷纷像大明朝进贡,派使者来交流学习,可谓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重大,不仅在航海方面开创了很多新的航线,也对于宣扬大明朝的强盛友好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影响深远。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变化,将原本分散的世界连成了整体,有利于资本经济的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是去宣扬中国之伟大,哥伦布是寻找香料和黄金。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每个历史上的事件都存在两面性,从不都的角度去看待,就能有不同的体会,在资本家的角度,新航路给他们带了更多的市场,更多的白银流入,更多的原材料。而从原住民的角度在看,而又不同,带来的是枪炮战火。

三两件事件的具体比较

(一)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少,船少人少。

(二)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三)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往来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属殖民扩张。

(四)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四总结

(1)经济活动源于政治方向,今天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因明确经济目标,不脱离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2)经济活动是共赢的,应当最终以实现共赢为目标。

(3)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去开发海洋,不应当因为当下利益而损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课主题: 探究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因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 “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角度,如目的、规模、航海技术、影响。 “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要求,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事实”的把握。 “动脑想一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看学生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有关观点,侧重点在于学生对“观点”的把握。 “大家议一议”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把握“事实”“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 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探讨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这些问题为主;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当时人类社会形态大转变的时代背景。本课的总体设计是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国近代苦难史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对比,从中华民族盛衰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弘扬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知识建构: 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 →→→(提出问题)(搜集分析)(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课程标准: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增强民族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吸烟,这是对于人类吸烟的最早发现,可见人类吸烟距今大约是500年的历史。我国古代人是不吸烟的。烟草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最早译音叫“淡巴枯”,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名称。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 在全球10亿多吸烟者中,有大约2亿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吸烟的危害更大。女性吸烟易导致不孕不育和宫外孕,使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上升,在中国97%以上的吸烟者都是男性,而半数以上的中国生育年龄女性常常暴露于二手烟当中。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二手烟的60多万人中,有64%都是女性。 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也就是指吸烟的人所呼出的气体和香烟本身燃烧时的烟雾的俗称。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物质,其中包括40多种致癌物质,如被不吸烟的人吸进体内,亦可能和氡气的衰变产物混合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肺部疾病:香烟燃烧时释放3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和刺激性烟雾等。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破坏了绒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便会产生。据统计吸咽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74%,而不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4%,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二、心血管疾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备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烟可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共20多种疾病。三、吸烟致癌: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和许多慢性病。最近,英国牛津提德克里夫医院对3.5万名吸烟者进行长达50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窦癌等到11种癌症与吸烟“显著相关”。为什么吸烟的人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癌症。鉴于吸烟致烟致癌的三大因素,戒烟要越早越好。 1987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4 月7 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提出“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口号。并呼吁全世界吸烟者在这一天放弃吸烟,呼吁销售者在这一天停止销售香烟。此后,又将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每年都会提出不同的口号和举办不同的宣传活动,意在劝阻吸烟者戒烟,并向大家宣传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和对周围人的影响。 大脑会分泌一种有益激素,它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我们称之为——内啡肽。它能缓解人紧张,烦躁的情绪。当人开始吸烟后,香烟中的尼古丁几十秒就能进入血液,取代内啡肽的作用,从而抑制内啡肽的产生。久而久之,人体就会依赖上尼古丁,自身的内啡肽则停止分泌,这就是吸烟者会对香烟上瘾的原因。

我国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大致上有四种意思

我国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大致上有四种意思:1.哥伦布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哥伦布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应该全盘否定;3.哥伦布一生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4.哥伦布功过相当,可以说是功魁祸首。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哥伦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他是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实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动横渡大西洋时,手中甚至还没有一份如同今天任何一位远洋船长都拥有的关于大西洋航行所必需的、正确详尽的航海资料。他所赖以西航的只是一只托勒密式地球仪,一幅粗略乃至错误的世界地图,以及一张至今尚有争议的据说是托斯卡内里提供的大西洋海图的复制品。实际上,哥伦布是仅凭自己的航海经验和宏观上对地圆学说的信念驶向辽阔的未知水域的,它充分表现了哥伦布的自信与胆识。通过对哥伦布美洲航海技艺的考察,学者们认为:“其计划之严谨,考虑之周密,经验之丰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能不令他的同行们拍案叫绝。”西航中,哥伦布对地磁偏差的发现及对这一发现的成功利用,在利用天文定位确定海上经度的尝试,以及他那出类拔萃的帆船操纵技术是他对人类航海业的伟大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帆船航海家所应有的大胆而审慎的风格及高超而娴熟的技艺。这一技艺所达到的水准,无论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学者们认为,在人类航海史上,哥伦布之前,无论是规模庞大的郑和下西洋,还是迪亚士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人类始终都是沿着近海航行,只有哥伦布才是第一位横跨大西洋的远洋航海家。他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他对马藻海、东北信风和海流的认真观测和记录,留下了许多有关大西洋和美洲航海知识的资料,对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均有重大影响,他是那些“曾经站在航海历史的门槛上,向前迈进了决定性一步的历史人物之一”,其西航成功的伟大意义“决不亚于当代人类的登月计划和行动”。 除了从航海的角度肯定哥伦布的功绩外,学者们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真 正打破了美洲大陆的孤立状况,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历史的不是人们的愿望或才能,而是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可以说,哥伦布是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人”,“将世界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哥伦布的一大功绩,也是对他评价的出发点”。学者们并不否认新大陆的“发现”有着许多消极的动机,其结果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种种灾害,但是,“这是地球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_励志故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有些事情看起来困难重重,似乎没有完成的可能。但事实不然,只要我们能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然后再迈出一步,一步接着一步,也许就完成了。创造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仅仅是最初的那点勇气。但是,只要把最初那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留到底,任何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哥伦布发现美洲,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所以每年10月12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纪念他伟大的创举。 哥伦布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海盗,这在当时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所有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一点见闻,尝尝人间艰辛,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只要不被送上绞刑架,也就无损于他们家族的光荣和体面,要是真的不幸被逮着了,还说不定可以获得王室的青睐,取得一个更体面的地位。事实上,当时很多人就是通过这条路成为新贵的。 早在哥伦布上学的时候,就读过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首次知道地球是圆的,他把这种理论深深地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也许可以经过极短的路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乡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观点。向西方行驶却想到达东方的印度,这不是痴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如果他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

然而,哥伦布坚信自己的推断,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说服别人给他提供帮助,可是“理智”的人们不愿意用他们的钱去冒险。他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 太多的忧虑和失望,使他满头的红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入西班牙的修道院,去了此残生。 正在这时候,他的救星来了——罗马教皇对哥伦布的异想天开很感兴趣,劝说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给了他65元路费,让他去见伊莎贝露。但他自觉衣服过于槛楼,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头驴子,然后启程赶往马德里,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 皇后果然对他的理想大感兴趣,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项冒险的工作。可惜的是,水手们都怕从世界的边沿掉下去,没人愿意追随他。这时哥伦布重操当海盗时拉人人伙的旧业,鼓起勇气跑到海滨,顺手捉住了几位水手,先是商量,再是哀求,然后是利诱,最后是恫吓,把他们逼上了这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盗船。 同时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只要冒险成功,就可以免去罪责,恢复自由。一切准备就绪,1492年8月3日(星期五)的黎明,哥伦布率领88名水手,分驾三条船,开始了那次划时代的航行。 他那种无畏、勇敢和百折不同的精神,真值得作为我们的模范。当水手们畏缩的时候,他热情地鼓励他们勇敢地前进。当水手们恼羞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一)》考试题和答案: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直到去世时,他依然坚信他到达的是印度;也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另外,有学者对“发现”一词存有异议,认为带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不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是欧洲和美洲两种文明的相遇。根据材料并结合MOOC视频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体会并说明理由 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世界历史中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的价值和历史贡献不可低估,也是不可磨灭的。不管人们对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如何,它的历史功勋彪炳千秋万代。至今对于我们还是可贵的,也是奠基性的。 我认为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问题的认识要澄清几个误区: 一、哥伦布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西班牙王室的利益而偶然发现新大陆的,因此不要过分解读他的巨大贡献的观点。这显然是错误。人类历史中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基于最原始的科学家的兴趣、好奇和冲动,而偶然发现的,也是偶然的。但是它的意义却是整个人类层面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不例外。 二、没有哥伦布,人类也会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也是一个不公正的评论。虽然,从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察,这一论断具有科学性。但是,如果没有像哥伦布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贡献,人类还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摸索更长的时间。人类文明的进程会迟缓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哥伦布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按照哲学的观点,偶然和必然是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的。那么,哥伦布的“迷路”这个偶然性恰巧就是人类必然性的体现和实现的载体。 三、不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是两个文明的相遇。我觉得这个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世界历史的进程充满许许多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许多的历史事件都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结合的产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启示_0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启示 篇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一)》考试题和答案: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直到去世时,他依然坚信他到达的是印度;也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另外,有学者对“发现”一词存有异议,认为带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不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是欧洲和美洲两种文明的相遇。根据材料并结合mooc视频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体会并说明理由 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世界历史中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的价值和历史贡献不可低估,也是不可磨灭的。不管人们对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如何,它的历史功勋彪炳千秋

万代。至今对于我们还是可贵的,也是奠基性的。 我认为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问题的认识要澄清几个误区: 一、哥伦布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西班牙王室的利益而偶然发现新大陆的,因此不要过分解读他的巨大贡献的观点。这显然是错误。人类历史中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基于最原始的科学家的兴趣、好奇和冲动,而偶然发现的,也是偶然的。但是它的意义却是整个人类层面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不例外。 二、没有哥伦布,人类也会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也是一个不公正的评论。虽然,从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察,这一论断具有科学性。但是,如果没有像哥伦布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贡献,人类还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摸索更长的时间。人类文明的进程会迟缓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哥伦布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按照哲学的观点,偶然和必然是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的。那么,哥伦布的“迷路”这个偶然性恰巧就是人类必然性的体现和实现的载体。 三、不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是两个文明的相遇。我觉得这个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世界历史的进程充满许许多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许多的历史事件都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结合的产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篇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他很小就爱冒险,喜欢航海。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A comparative teaching plan of Zheng He's vo yages to the West and Columbus' voyages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程标准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

哥伦布的四次航行

(六)历史问题注释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弟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只船直驶海地岛,另3只船由哥伦布本人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 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哥伦布的船队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 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 【大家出主意】 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学生: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提问:内尔森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 学生齐答:第二种。【内尔森的选择】 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思考):从内尔森的事例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 学生: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哥伦布的故事读后感怎样写范文

哥伦布的故事读后感怎样写范文 在葡萄牙王室沿着非洲西海岸向东寻找东方的时候,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他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在航行的途中,哥伦布历经物质上得困乏,精神上的孤独,以及船员们的焦躁情绪,哥伦布在这些困难面前,没有放弃自己要到达亚洲的梦想。最后发现了当时欧洲人并不知道的美洲大陆。在航海家哥伦布身上我体会到了航海家的勇敢,顽强的毅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信念。我们都有理想,理想是美好的,通向理想的道路又是铺满荆棘的,艰辛的。但是只要我们有永不抛弃、永不放弃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一种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我们也一定能够成功的踏上自己理想的彼岸。 我利用假期时间上了“书香江苏”的网站,看了《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这篇文章。哥伦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开辟了新的航路,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并且为以后全部发现美洲大陆奠定了基础,也为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他的功绩是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 看完书,我十分佩服哥伦布,他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刮目相看,特别是他在横渡大西洋时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以后在学习上,我应该以哥仑布作为榜样,把自己粗心,

毛里毛躁,上课爱讲话的毛病坚决改掉,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穆福太太和她的朋友们》是一本动物小说,讲述海恩斯农场里一只叫穆福的猫和农场的动物朋友们之间发生的精彩故事,以及喜怒哀乐。 作者文笔幽默,将动物拟人化,描绘出充满奇趣的动物农场生活。 猫太太穆福与她的朋友们聊天、玩耍,有时还会发生一点儿烦恼事。 这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以启发。 奶牛布林德尔太太珍爱的小牛如何离奇死亡,她与穆福太太怎样为主人分忧;桀骜不驯的矮种马康特利经历了何种成长;灰鹦鹉伊丽莎白女王和纽芬兰黑犬福迪斯给农场带来了怎样的轰动;穆福太太家三只小猫咪的故事;莫莉.加菲尔德的爱猫所演绎的一段段传奇;当然汤姆.米尔伯里圣诞夜与圣诞老人的“惊喜相逢”以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为名誉而战的“壮举”更是不容错过。 《维生素c的故事》,故事记叙的是维生素发现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方案一:新闻发布会──哥伦布横跨大西洋 自古希腊以来的学者,以及那些亲眼见到船只和陆地在圆圆的地球边缘消失的水手们,都相信地球是圆形的。果真是如此,那么不论向东或向西航 行,都可以到达亚洲。哥伦布试图说服有钱的赞助者们相信,向西航行“遇到顺风,几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日本和中国,那里有黄金、白银。但葡萄牙人没有给予他帮助,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也对这种冒险事业不感兴趣。1492年已经41岁的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带着三条小船出发了,他们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他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 这一消息震惊欧洲,发现的过程如何?发现了黄金与白银吗?航行一定艰辛、惊险、刺激吧?让我们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好吗? 一、活动形式 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重现哥伦布航海探险的经过。 二、活动目的 哥伦布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殖民者,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为掠夺财富。通过这一活动,主要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和过程。 三、活动步骤 1.全班推举一名同学作为新闻发言人,若干名同学分别担任西班牙王室代表、船队代表、美洲代表等参加新闻发布会;其他同学作为记者。 2.推举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 3.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搜

集相应的资料。 4.制作、剪辑新闻发布会所需图像材料。例如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程具体分为四个场景:出发时的场景、航海途中的艰辛场景、到达美洲后的活动场景、回到欧洲的场景。 5.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新闻发言人做主题发言,记者自由提问了解具体情况,各位代表回答。 6.教师总评:对整个新闻发布会做一个整体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四、活动建议 1.教师应先指导如何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要求“记者”先阅读资料,找出有代表性、有深度的问题以备提问。 2.新闻发布会会场应按实地场景布置,黑板上应写出发布会主题及举办单位。 3.“记者”提问的问题应首先准备好,可涉及航海的条件、目的、过程、结果等各个方面。 4.新闻发布会的代表可通过各种形式直观形象地描述过程和表明自己的观点。 五、动动笔 全班同学会后写一篇有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新闻报道。选出一些好的文章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方案二: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 关于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等等。你怎样认为呢?请同学们广泛收集资料,召开一个讨论会,认识哥伦布。 一、实施方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光明中学林文婷 一、教学对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是为八年级一班的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比较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前面几节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分别详细涉及到,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都已经学习过的两个内容”的前提下,把有相同之处、但是是分开学习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并获得提高的。通过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拓宽知识的广度,拓深知识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包括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都是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的。 这一节课包括:

1.两个船队航海的时间、航线、规模、目的。(学生容易掌握且必须掌握。) 2.两个船队航海的结果与影响。(内容较深,但学生必须掌握。) 3.通过对两个船队的比较,分析“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大陆”。(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点出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学以致用:当我们面对中国再次崛起的机遇时,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这一部分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学生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4.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5.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海洋地理科学是推动航海实践活动的主要基础与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动实践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与动力,二者互促互进。海洋地理科学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学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中。今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10周年,在追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际,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哥伦布的航海作用,对于拓展对哥伦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创新研究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地理科学与哥伦布西航思想及行动的形成 对哥伦布远航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伦布是个“骗子”、“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1]。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1.远航前的哥伦布掌握了较为深厚广博的海洋地理学知识。 哥伦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险,配合寻找新航路。到哥伦布从事探险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自14岁上船后,哥伦布先在波尔多菲诺,后来又在科西嘉岛当少年见习水手,以后又成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带是他的海上家园。1476年,哥伦布在一次商船海战中,因船只毁掉,漂渡到葡萄牙。当时,葡萄牙人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险,旨在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去东方的航路。他们已经发现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同时也向北方探险航行。哥伦布在葡萄牙应募参加了去布里斯托尔、加尔维和冰岛的第一次远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间,哥伦布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风向等知识,其中与航海有关的学科知识尤为丰富。他熟悉并会操纵多种类型的船只,了解并会使用当时的航海仪器,掌握航海技术,研究绘制海图。他狂热地学习、搜集各种航海方面的资料,学会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种语言,成为一名航海专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说的那样:“我从小置身海洋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励那些忠于航海事业的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哥伦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坚信“地圆”说,深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的。哥伦布所处的那个时代,海洋地理科学有许多内容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当时却是先进的,它也指导了人们的实践,起了应有的作用。地球是圆形的学说被公认并成为正统观点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对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状,说法多样。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和后来的柏拉图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个圆球形概念的哲学家。他们宣称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体环绕它进行圆周运动。著名学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导大地球形说的基础上,推想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程标准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

论) 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有两种选择: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3、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4、思考: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标解读】: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简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航海的规模、动机、影响组成。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2、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出示海上功夫大比拼“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第53页表格 (表格用意: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二) 1、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2、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年)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参阅《征服天堂》(Conquest of Paradise)(Vangelis范吉利斯))。1451年8月或10月生于意大利热那亚,1506年5月20日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是曾经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真正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是维京人列弗·埃里克森(Leif Ericson)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实际上1491年,就已经没人相信地球是个平面了,后来有人说他是为了证实“地圆说”才开始的航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哥伦布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其实,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恰恰是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已经控制了从非洲好望角直达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经过精密的计算发现其实从欧洲到达亚洲东方的最近的路途就是他们控制的航线,这也是葡萄牙人拒绝支持哥伦布的原因。这里就有了很大的巧合,历史的必然就在这种偶然中产生了。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哥伦布恰恰清楚葡萄牙人的航路是通往东方的要道,但是葡萄牙人已经牢牢控制了这里了,他只有重新选择一条新的道路。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这个救世主拯救了刚刚兴起的欧洲,但是也许在改变历史的同时,也给其他大洲带去了灾难。之后,他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阿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多数欧洲人知的的大陆。但是,在命名上这块大陆却用了证实它是欧洲人所未知大陆这种情况的人的名字命了名:阿美利加洲。哥伦布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新大陆”狭义上对哥伦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陆”,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新大陆,他们早在4万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不管是那个哥伦布还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陆,都不是“首先发现”,在他们来之前这里不仅有几千万的居民。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要意义。哥伦布的发现对世界却产生了当时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也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新航路的开辟其实只是为了哥伦布想要的钱,他才不在乎什么历史的发展。哥伦布的发现成为美洲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开端,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哥伦布可以说是黑人奴隶贸易的先祖,作为一个航海者,他固然伟大,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万恶的殖民者,他在殖民美洲时所做的事是无法想象的。毕竟从一开始,这个伟大的航海家进行航海的主要原因就是黄金,这间接导致了三角贸易。15世纪时欧洲人口膨胀,西方人知道美洲大陆后,使欧洲人有了可以殖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土地、矿石和原材料,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后,欧洲资本主义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掠夺的希望促使了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开始对美洲等进行政治的控制,经济的剥削和掠夺,宗教和文化的渗透,大量殖民,使该大陆原住民的土地丧失,成为宗主国的殖民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消亡。 哥伦布其实并不是美洲的第一个发现者。在这之前,印第安人早已遍布南北美洲,成为美洲大陆的主人。哥伦布也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早在10-14世纪间,就有不少勇敢的欧洲斯堪的纳维亚人曾经到过美洲。如赖夫·艾力孙(Leif Ericcson)及其同伴索菲力(Thorfinn) 和索弗尔德(Thorvald)等人,在公元1000年前后,即从冰岛出发,到达格陵兰、拉布利多、纽芬兰和新英格兰等地,并为我们留下航行的故事(《文兰旅行记》对此有详细记载。文兰--Vinland位于新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意为葡萄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