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四十

男人四十

男人一旦过了四十岁这个门槛,不管怎么说都该算中年了。我们的政府部门每年组织的“十大﹡﹡青年”的评选中,常可发现一些年逾不惑甚或距天命也不远的社会精英,大概是取西谚“人生四十才开始”的意思。中国民间流行的却是“人到中年万事休”,子曾经曰过“四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未仕者,“不必再仕”;无名者,“不必再求”;倘仍未婚配,最好也“不必再娶”了。一百年前的钱玄同先生就发表一个惊世论断:男人到四十岁都应该枪毙!理由是不管他年轻时多么的进取,到四十岁后都会趋于保守,为顺应生物进化之天演规律,所以不如统统杀掉算了。唯一例外的就是政治领域的“公仆”们,四十岁尚属冉冉升起的新星。即到耊耄古稀之秋,也仍踌躇满志,他“仰望星空”,一点儿也看不出要“休”的样子。不能不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当然此“春”非彼“春”了。

四十岁的男人正处风口浪头,不管才与不才,贤或不肖,他都是中流砥柱。唯不过其大半情非得已,也总被风吹雨打去而已。这其间便有两重天:一重高高居上,直冲云霄。一重低入尘埃,如蚁如草。这是我们天朝的特色,五千年遗风。至若欧美文明国度,首相和平民共围坐大排档,总统与建筑工人一起翘着二郎腿喝啤酒。这不是做秀,大家都一等公民,没啥AC可装的。孔曰“四十而不惑”,在我们瓷器国除了天生“拼爹”,或善于审度营谋,早就坐拥一尊之位或掘就第N桶金的权贵精英,他春风得意,自然固若磐石。至于一般普罗大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生计奔碌;社会家庭,诸多角色,可是有大大的惑:“老板老板,老板着脸;总裁总裁,总在裁人”。今天请假,去开孩子的家长会;明天早退,老娘的高血压又犯了。衰事接二连三,福运难得幸临;老婆偏爱叨嘴,碎碎念不休。累了醉,醉了泪,常对着镜子看自己老了没。唉,额头如川,白头发又得拔几根。头顶三座大山,早压弯了脊梁,岂止是磨钝棱角?生既不易,死更难为,那墓穴可比房价贵多了。除了怨自家没本事,只能怪命不好,这也难怪:“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了?”——这次第,岂一个“惑”字了得?

经过人生的盛夏,四十岁的季节已然变换,所谓“一朵花”者,显仅指功成名就的男人。此外大都属“离离原上草”,岁荣岁枯。我却实在想不出什么花儿来比喻的好,“花中四君子”,显然不妥;“岁寒三友”,也更不合适。姑且一比,那就油菜花吧,一片炫目的金黄,乱花迷眼,常易招引来一只只的缤纷彩蝶,翩翩飞聚。俗谓“男人学坏,四十开外”,应如周作人《中年》一文所言:“世间称四十左右曰危险时期,对于名利,特别是色,时常露出好些丑态……”。四十岁的男人已将情事阅尽,这世间并不存在一位什么人儿,“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恰好停当。于时间的无涯旷野中,等你。憧憬既幻灭,自不会为一份虚无缥缈的东西便将一切抛却。唯不过此“心”虽死,“身”可闲不住,难能安分守己——总想到城外看风景。他阅历丰富,善解人意,知道何时适可而止,何时趁热打铁。三言两语,便能触动人的心底深处。他稳坐钓鱼台:“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于城内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当然,也难免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时候。

而于生老病死,“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虽未定有亲身之铭刻体验,却必是历阅过不少的了。某也英年早逝,某也驾鹤西归,不绝闻耳,令人悚然心惊。尤其是一茬茬的毛头小伙子冒出来,不觉就把人催老,好象原来都不知在哪里躲猫猫似的。人生既如梦,不如“一樽还酹江月”罢,你刚想浮一大白,耳旁却响起另一声道白:“喂,少喝点吧!”你看大街对面一人跳8字画圈而来,走近观瞧,却原来是从前曾谋面的某人,其实也年长不了自己多少的。原本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儿,看看却是一副不久矣的样子。数载不见,竟至于此。握手言病,不免生同类相悲之感。夫人生无常,所谓生命,只在呼吸间耳,一口气上不来,便万事皆休。唯生死事大,其它直犹若浮云耳。不如归去乘风,或干脆礼拜空王了吧。可过不了多久,如单位职称或奖金什么的,便会忍不住跳叫起来:“NN的,那个﹡也太那个﹡了吧!”

做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折点,四十岁也是另一个黄金季节的开端。精神和智力既趋高峰,他自省明察,深刻而理性,不复年轻时的冲动冒失,还未到老年固执保守的时候。一面是回首,“想当年”如何如何;一面是心有不甘,他寄望于未来,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呢。就像一场球赛进行到下半节,看看好象是胜败已判,但也说不定就能反超逆转。毕竟尚有一半儿的时间,可计划与筹定。倘重振旗鼓,未定不能再起东山。历来大器晚成者,也并非少见。

精通9国语言的“北大怪人”辜鸿铭说,男人四十岁以前不应该写书,因为思想没有成熟,写出来的也都是废话。“行年四十,知三十九年非”,会被此后的自己推翻。于多数作家而言,倒也是一个符实的通状。不管怎么说,人到中年,还是应该多去读一些佛学之类的书,不要以为自己活了几十年,什么都懂:人世的玄妙,生命的轮回,滚滚红尘的因果……。前方的风景云淡风轻,走得从容些,莫失却一颗赤子心。此后“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至八十九十“期颐”,呻吟卧床或勉强能杖于乡国,都还有一半儿的路要走。对我们大多数凡夫来说,倘能照此一路走来,“不逾矩”,平平实实的活下去,便是一个大大的人生幸事了。——所谓“幸事”者,即是难得之事,我们中国人,已然迷失得很远了。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