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一中东校2019级高二、1部 化学测试(含答案)

2019级高二、1部化学测试题

2020.9.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7 Be 9 Na 11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负值

2.量热计直接测出的是()

A.质量的变化 B.能量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 D.电流的变化

3.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

B.烧杯间填满碎纸屑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

C.可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铜和盐酸不反应

D.在量取NaOH溶液和HCl溶液体积时均仰视,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4.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2>2Q3 C.Q1+Q2

5.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深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黑磷比白磷稳定

B.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氧化还原反应

D.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吸热反应

6.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 kJ·mol-1

2Hg(l)+O2(g)===2HgO(s) ΔH=-181.6 kJ·mol-1

则反应 Zn(s)+HgO(s)===ZnO(s)+Hg(l) 的ΔH为()

A.+519.4 kJ·mol-1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D.-519.4 kJ·mol-1

7、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HCl NH4Cl+CO2↑+H2OΔH=+Q kJ·mol-1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 === CO2(g)ΔH1

C(s)+1

2O2(g) === CO(g)ΔH2

②C3H8(g)+5O2(g ) === 3CO2(g)+4H2O(g)ΔH3

2C3H8(g)+10O2(g) === 6CO2(g)+8H2O(g)ΔH4

③2H2O(g) === 2H2(g)+O2(g)ΔH5

NaOH(aq)+HCl(aq) === NaCl(aq)+H2O(l)ΔH6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铍(Be) 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e+1

2O2===BeOΔH=-564.3 kJ·mol

-1

B.Be(s)+1

2O2(g)===BeO(s)ΔH=+564.3 kJ·mol

-1

C.Be(s)+1

2O2(g)===BeO(s)ΔH=-564.3 kJ·mol

-1

D.Be(s)+1

2O2(g)===BeO(g)ΔH=-564.3 kJ

10.将铁粉和硫粉充分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此现象说明()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

D.反应产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二.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部分分1分,共30分,每小题一个到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已知:① CH4(g)+2O2(g)CO2(g)+2H2O(l)ΔH1,②2H2(g)+O2(g)2H2O(g) ΔH2,

③2H2(g)+O2(g)2H2O(l)ΔH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0.5 mol,经完全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

A.-(0.4 mol×ΔH1+0.05 mol×ΔH3)

B.-(0.4 mol×ΔH1+0.05 mol×ΔH2)

C.-(0.4 mol×ΔH1+0.1 mol×ΔH3)

D . -(0.4 mol×ΔH1+0.1 mol×ΔH2)

12、已知:C(s)+O2(g)CO2(g)ΔH1, CO2(g)+C(s)2CO(g)ΔH2,

2CO(g)+O2(g)2CO2(g)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H1>0,ΔH3<0

B. ΔH2>0,ΔH4<0

B.ΔH1=ΔH2+ΔH3 D. ΔH3=ΔH4+ΔH5

13.已知在101 kPa、298 K条件下,2 mol H2(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1

2O2(g)ΔH(298 K)=+242 kJ·mol

-1

B.2H2(g)+O2(g)===2H2O(l)ΔH(298 K)=-484 kJ·mol-1

C.H2(g)+1

2O2(g)===H2O(g)ΔH(298 K)=+242 kJ·mol

-1

D.2H2(g)+O2(g)===2H2O(g)ΔH(298 K)=+484 kJ·mol-1

1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ΔH1=-Q1 kJ·mol-1

2H2S(g)+O2(g)2S(s)+2H2O(l)ΔH2=-Q2 kJ·mol-1

2H2S(g)+O2(g)2S(s)+2H2O(g)ΔH3=-Q3 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1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ΔH1=-571.6 kJ·mol-1,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物质前的系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2>0

C.该反应ΔH2=+571.6 kJ·mol-1 D.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7.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NO3(aq)+KOH(aq ) === H2O(l)+KNO3(aq)ΔH > -57.3 kJ·mol-1

B.HNO3(aq)+NH3·H2O(aq) === H2O(l)+NH4NO3(aq)ΔH < -57.3 kJ·mol-1

C.CH3COOH(aq)+KOH(aq)===H2O(l)+CH3COOK(aq)ΔH < -57.3 kJ·mol-1 D.CH3COOH(aq)+NH3·H2O(aq) = H2O(l)+CH3COONH4(aq) ΔH >-57.3 kJ·mol-1

18.下列关于反应Δ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U<0时,反应吸收能量 B.ΔU>0时,反应吸收能量

C.化学反应体系处于静止状态时,ΔU=Q+W D.ΔU=ΔH

19.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观粒子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20.将V1 mL1.0 mol·L-1的盐酸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7 Be 9 Na 11

Fe 56 Cu 64 Zn 65

三、非选择题(共5个题,50分)

2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92.2 kJ热量。

(1)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 2 mol N2和 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则Q________184.4 kJ(填“>”“<”或“=”)。

(2)已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__kJ。

⑶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看,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该仪器在实验时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数据处理,t2-t1=4.3 ℃。则该实验测得的反应热Q=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按4.18 J·(g·℃)-1计算]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数值与57.3 kJ·mol-1相比较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2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411 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 Al(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Al2O3(s),放出834.9 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 g C2H6O(l)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 g液态水和22.4 L 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 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硫酸是无机工业的“血液”,SO2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备硫酸的重要环节。

2SO2(g)+O2(g)2SO3(g) ΔH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1=-99 kJ· 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从能量角度分析图中C表示。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F代表什么意义?。

(4)改变反应条件可改变E值大小,如加入V2O5作为催化剂,可使E值减小。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填“无影响”“有影响”或“不确定”)。

(5)图中ΔH= kJ· mol-1。

(6)若已知1 mol SO2(g) 氧化为1 mol SO3(l) 的ΔH2=-Q kJ· mol-1,则ΔH1ΔH2 (填“>”“<”或“=”)。

25.(1)下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a和图b,根据盖斯定律,写出ΔH1、ΔH2、ΔH3、ΔH4、ΔH5和ΔH6的关系。

图a图b

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测试题答案

一.(每题2分,共20分)

1.D

2.C

3.C

4.D

5.A

6.C

7.B

8.C

9.C 10.B

二.(每题3分,部分分1分,共30分)

11.A 12.BC 13.A 14.AC 15.A 16.BC 17.D 18. BC 19.A 20.B 三.

21.(每空2分,共6分)

(1)< (2)391

(3)N 2(g)+3H 2(g)===2NH 3(g) ΔH =-184.4 kJ·mol -1(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每空2分,共16分)

⑴环形玻璃搅拌棒 上下移动搅拌 (2)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3)1797.4 J

(4)不相等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增多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偏小 (6)偏小

23.(每空3分,共9分)

(1)C 2H 4(g)+3O 2(g)===2CO 2(g)+2H 2O(l) ΔH =-1 411 kJ·mol -1

(2)Al(s)+34O 2(g)===12Al 2O 3(s) ΔH =-834.9 kJ·mol -1

(3)12C 2H 6O(l)+32O 2(g)===CO 2(g)+32H 2O(l) ΔH =-683.5 kJ·mol -1(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4、(每空2分,共12分)

(1)放热 (2)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3)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4)无影响

(5)-198 (6) >

25.(第1空3分,后两空,每空2分,共7分)

(1)NO 2(g)+CO(g)===NO(g)+CO 2(g) ΔH =-234 kJ·mol -1

(2)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0

ΔH 6=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