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成像及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教案

偏振成像及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教案
偏振成像及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教案

编号

偏振成像与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and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学院

2014年06月

摘要:偏振成像技术能在杂乱背景下提高目标的识别率,对于人造假目标和伪装具有独特的辨别能力,同时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成像偏振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己经成为信息获取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对偏振光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数学表达式和矩阵对多源图像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描述。

关键词:偏振成像图像融合斯托克斯参量琼斯矩阵

Abstract

Polarization imaging ha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false targets and enhance images taken in poor visibility and even restore clear-day visibility of scene.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polarization imaging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continually expanding, already becam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for a research hotspo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larized light and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of polarized light technology. By us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and the matrix of the source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heory.

Keywords:Polarization Imaging;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Stokes parameter;

Jones matrix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个波段,光波的信息包括:振幅(光强)、频率(波长)、位相、偏振态(光波电磁场的振动方向)4 种独立的信息。一般的成像技术只探测一定光波段的强度。能够探测景物光波偏振态的成像技术,就是偏振成像。偏振成像是在实时获取目标偏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目标重构增强的过程,它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目标信息,是一项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前沿技术,特别适合于隐身、伪装、虚假目标的探测识别,在雾霾、烟尘等恶劣环境下能提高光电探测装备的目标探测识别能力。

偏振成像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偏振光?自然光是非偏振光,还是偏振光?用什么参数描述偏振光?光的传播方式(自发辐射、反射、散射、透射和衍射)如何影响光的偏振特性,如何定量描述?Fresnel 公式、Jones 矩阵、Mueller 矩阵在光波偏振现象中有何应用?Rayleigh 散射和 Mie散射对光波的起偏作用及其异同点是什么?人造(目标)物体与自然(背景)物体的偏振特性有何差异?偏振成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偏振成像?在设计偏振成像系统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如何权衡?偏振信息如何进行图像融合处理,以及可视化显示?误偏振信息的来源是什么,如何校正之?偏振成像有什么用途?不同波段的偏振成像有何差别?如何研制偏振光学元器件?如何研制偏振探测器?偏振光学元件和偏振成像整机性能如何描述和检测?偏振成像如何建模和仿真?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偏振光线如何追迹?如何建立偏振点扩散函数,偏振传递函数和噪声等效线偏振度数学模型,如何测量之?总之偏振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专业配套的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对偏振成像与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

1.2 偏振成像的发展

偏振图像发展历史如表1所示。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就开始进行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它们可根据实现年代、技术方案、核心器件等不同分为 5 类:机械旋转偏振光学元件,分振幅型偏振成像装置,液晶可调滤光片型偏振成像装置,分孔径型偏振成像装置,分焦平面型和通道调制型偏振成像装置。2012 年之前,人们探索实现了线偏振成像。2012 年 2 月,美国报道了圆偏振滤光片的研究成

果,有望将来实现全偏振成像。开展该研究的机构主要有美国 NASA JPL,Moxtek 公司,Arizo-na 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等,其技术难点主要是微型线/圆偏振片阵列的工作机理、优化设计及其与 CCD 相机像元的精确配准等,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性能指标离实用还有一定距离。通道调制型偏振成像装置的雏形出现于 2003 年,它利用位相延迟器将不同位相因子分别同时调制到各线/圆偏振分量上,通过成像透镜傅里叶变换在探测器面阵上分开,再通过计算机解调实现全偏振成像探测。2003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实现了目标单色光实时探测,2008 年实现了单色偏振成像,2011 年美国 Arizona 大学将其工作波段扩展到 50 nm,提升了光通量和探测距离,但受器件结构限制,成像质量尚待提高。国外对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还没有普及,国内在该领域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表1 偏振图像发展历史

第二章 偏振成像的技术与方法

在介质中传输的光,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后,其偏振状态的斯托克斯参数或琼斯矩阵会发生变化,改变的程度与介质的物理特性(如其介质特性、结构特征、粗糙度、水分含量、观察角、辐照度等条件)密切相关。

椭圆偏振光可看作是电矢量

x E 和y E 沿同一方向Z 传播的线偏光的合成。

??

?+==)cos(cos ?ωωt A E t A E Y y x x (2-1)

将2-1式合并成一个方程:

?

?sin cos 22

2

22

=-+y x y x y y

x x

A A E E A E A E (2-2)

式中

x A ,y A 分别为振幅,φ表示两波的相对位相差,ω为两光波的角频率,

t 为时间。

式2-2为一椭圆方程。即合成的矢量→

E 的端点在波的平面内描绘的轨迹呈现椭圆形,取

向和旋转方向由x A ,y A 和φ决定。当φ=2π

,2-2式表征一正椭圆偏振光,且当x A =y

A 时,为圆偏振光,当φ=0,±π或x A (y A )=0时,椭圆偏振光退化成线偏振光。图2-1中

描绘了不同位相差的椭圆轨迹图。

图2-1椭圆偏振光轨迹图

2.1 琼斯矩阵

当偏振光?

??

???Y X E E 通过一个或几个偏振元件后的偏振态??????11Y X E

E 可以用一个

2×2矩阵来表示:

?

??

???=??

?

?????????=??????Y X Y X Y X E E J E E J J J J E E 2221

121111 (2-3)

这个2×2矩阵J 为偏振元件的传输矩阵,也称琼斯矩阵,其元素仅与器件有关,若偏振光依次通过N 个偏振元件,它们的传输矩阵分别为

i J (i=1,2,3…,n )

则从第N 个偏振元件出射的光的琼斯矢量显然为

?

?????=??

????-Y X n n Y X E E J J J J E E 12111 (2-4) 因此琼斯矩阵表征了器件对偏振光的变换特性,如果琼斯矩阵中的元素受到某信息量的调制,则该器件出射的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应的受到调制,由此可以检测出被测物信息的特征。这就是利用偏振光检测的基本原理。

2.2 斯托克斯参量

当描述部分偏振光或测量光的偏振态时,优先选用斯托克斯参量,由于斯托克斯参量用光强来表示,可以直接测量,计算较为简便。由参量S(

0S ,1S ,2S ,

3S )可以得到表示偏振特性的偏振度和偏振角。

下面给出用光强表示的斯托克斯参量:

?

τI I S I I S I I S I I S Y X Y

X -=-=-=+=-+345452100

0 (2-5)

式中X I 、Y I 、

45+I 、

45-I 分别表示通过放置在垂直光传播方向上的线偏振

片并且偏振片透光轴方向分别为X 、Y 、+45°、-45°后的光强。τI 、?I 分别表

示通过右旋(τ)和左旋(?)圆偏振片的光强。

0S 表示总的入射光强。

1S 表示x 分量和y 分量的光强差。 2S 表示+45°和-45°偏振分量的光强差。

3S 表示右旋和左旋圆偏振分量的光强差。

斯托克斯参数的参量3S 表征的是椭圆偏振,金属反射的电磁波在某些方向上椭圆偏振比较强,所以对椭圆偏振的测量在军事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在日益受到重视。

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 ,缩写为DOP):偏振光的能量与全部光能的比例。

2

02

32

221S S S S DOP P ++=

= (2-6)

偏振方向(polarization Orientation ,简称POR):椭圆主轴与传统坐标系轴之间的夹角:

)

(

2

1

12

1S S tg -=θ (2-7)

偏振椭率:

(2)tg =

E (2-8)

这里偏振度P 是一个0到1之间的无量纲数,P=0时,表示光是非偏振光;P=1时,表示光是全偏振光;0< P <1时,表示光是部分偏振光。偏振角表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相对于x 轴的夹角。对于部分偏振光来说,就是能量最大的偏振方向相对于x 轴的夹角。 2.3米勒矩阵

用米勒矩阵表示法研究部分偏振光在消偏振光学系统内的传播问题显得简单明了,其适用范围显然还包括光学系统是非消偏振以及入射光是部分偏振或全偏振这些特殊场合。偏振光学系统的组合矩阵与元件的特征矩阵都是4x4的米勒矩阵。利用线性原理和被考的光学元件的特性,很容易求出某一光学元件的米勒矩阵。

从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波斯托克斯矢量

out S ,可以用光学系统的米勒矩阵左乘入射光波的

斯托克斯矢量

in S 得到,即

0ut in =MS S (2-9)

当光波顺序受级连的N 个光学系统(元件)作用时,总的组合效果由以下米勒矩阵来描述:

comb 121M =...N N M M M M (2-10)

式中

k M 是第k 个光学分量元件对光波施加作用的米勒矩阵,1、2、…、N 是分量元件与光波

相遇的次序。

对于透镜、球面镜这种形状为轴向对称,且与入射光束方向垂直放置的光学成像偏振技

术及其应用元件,在理想情况下并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应用米勒矩阵表示式可以很容易得到光学系统的与偏振相关的强度透射率公式。其原因是总强度即为斯托克斯矢量的第一个分量。

第三章偏振图像融合的技术与方法

图像融合是数据融合范围内主要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领域它把对同一目标或场景用不同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或用同一传感器用不同方式所获得的多重图像合成一幅图像在这幅图像中能反映多重原始图像中的信息以达到对目标和场景更精确更全面地分析和判断。由于图像融合是数据融合的子集必然具有数据融合的优点能够提高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和信息的使用效益。图像融合技术在军事、遥感、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1多源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是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新概念,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可视信息部分的融合。所谓图像融合是指综合两个或多个源图像的信息,以获取对同一场景的更为精确、更为全面、更为可靠的图像描述。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照明、环境条件(如噪声、云、烟雾、雨等)、目标状态(例如运动、密集目标、伪装目标等)、目标位置(如远近、障碍物等)以及传感器固有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单一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不足以用来对目标或场景进行更好的检测、分析和理解,这正是图像融合要解决的问题。图像融合充分利用了多个待融合图像中包含的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更符合人或机器的视觉特性,有利于对图像的进一步分析、目标的检测、识别或跟踪。

多源图像融合是一门综合了传感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显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现代高新技术。由于图像融合系统具有突出的探测优越性(时空覆盖宽、目标分辨力与测量维数高、重构能力好、冗余性、互补性、时间优越性以及相对低成本性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遥感、机器人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中,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相当的进展。

人们获取图像的途径越来越多,使图像融合处理的图像种类也越来越多,如雷达与红外图像融合、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雷达.与雷达图像融合、不同波段红外图像融合、CT、PET、MRI等的图像融合、单传感器多谱段图像融合、单传感器图像序列的融合、图像与非图像的融合等。

3.2图像融合的层次

一般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主要有:①图像预处理(基于单个像元);②特征提取;③分类;④结果评价与应用。按照融合在处理流程中所处的阶段,以及所作用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图像融合分为3个层次;像元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分

类(决策)级融合。 3.2.1 像元级融合

像元级融合是在图像预处理阶段的融合。将两个图像空间配准,然后将两图像上各像元的物理量进行加权求和,所得的值为新图像该坐标上的像元值。它主要是增加图像中有用的信息成分,以便改善如分割、特征提取等处理的效果。 3.2.2 特征级融合

特征级融合是在图像特征提取阶段的融合。对不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按各图像上相同类型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 它使得能够以高的致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

3.2.3 分类(决策) 级融合

分类(决策)级融合:这是更高水平的融合。首先按照应用的要求对各图像进行分类,确定各类别中的特征影像,再按此进行融合处理。它使得来源于不同传感器的图像在最高抽象层次上得到有效的利用。 3.3融合效果评价

影像融合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在信息融合的研究中普遍存在重技术方法, 轻质量评价的现象,缺乏对融合效果系统、全面的评价。理想的融合过程应该既有对新的信息的摄入,又有对原有有用信息的继承和保留。因此,效果评价应该包括创新性和继承性两个方面。我们认为,从信息理论与图像处理的角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价: 3.3.1图像信息量增加: 信息熵

信息量增加是图像融合最基本的要求,这可以通过融合前后图像信息熵的变化反映出来。图像信息熵的含义为图像的平均信息量,其表达式为:

∑=-=N

i i P i P I 0

))

(log()( (3-1)

其中:)(i P 为某一像元值i 在图像中出现的概率,N 像元值范围(一般为0~

255)。

3.3.2图像质量的改进: 清晰度

图像质量的改进可以用平均梯度表示,它反映了影像的清晰程度,同时还反映出图像中微小细节反差和纹理变换特征。其公式为:

[]

2

111

22),(),(1∑∑==?+?=?m i N

j j i yf j i xf MN G (3-2)

式中:),(j i xf ?、),(j i yf ?分别为像元( i ,j ) 在x 、y 方向上的一阶差分。 3.3.3光谱信息的继承: 偏差度

卡斯特等人用偏差指数(Difference Index)来反映融合后图像与原始图像在光谱信息上的匹配程度。例如, 高空间分辨率影像A 与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B 进行融合生成影像C ,偏差指数定义为融合后图像C 与原始图像B 差值的绝对值与原始图像B 的影像值的比值:

∑∑==-=m i N j j i B j i B j i C MN D 11

)

,()

,(),(1 (3-3)

如果偏差指数D 较小,则说明融合后的图像C 在提高了空间分辨率的同时, 较

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B 的光谱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之文,偏振光谱的测量及研究进展,光谱实验室2003,20(6).

[2] 刘必婆,时家明,赵大鹏.偏振探测的机理及应用[J].红外,2008,29(5):

5-9.

[3] 陈卫斌,顾培夫. 偏振光的Stokes列矩阵表示及应用[J]. 光学仪器.

2004.26(2):42-45.

[4] 刘敬,夏润秋.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偏振成像仪器及其进展[J] .光学技

术.2013.39(1): 56-62

[5] 麻金继,邵长城. 偏振探测技术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

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7.37(3):200-203.

[6] 孙晓兵,洪津,乔延利,一种基于偏振角参数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遥感技

术与应用,2005,20(2):256~260.

[7] 刘贵喜,杨万海,基于小波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及性能评价,自动化学报,

2002,28(6):927-934.

[8] 张绪国,江月松,赵一鸣.偏振成像在目标探测中的应用[J].光电工程,2008,

35(l2):59-62.

[9] 王宇舟,金声震. Stocks参数偏振光测量在空间天文望远镜中的应用[J].

测试技术学报,2003,7(4):329-333.

[10] 王伟,李国华. 斯托克斯空间用邦加球表示光偏振态的再研究. 应用光学.

2002.23(3):23-25.

[11] 刘必婆,时家明,赵大鹏.偏振探测的机理及应用[J].红外,2008,29(5):

5-9.

[12] 张煜,刘哲星,李树祥,江贵平.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国外医学生

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4):202-205

【CN109839191A】一种偏振成像方法及其装置、偏振成像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3142.1 (22)申请日 2019.03.29 (71)申请人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 道1001号南山智园 (72)发明人 马辉 何宏辉 孟若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孟金喆 (51)Int.Cl. G01J 3/447(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偏振成像方法及其装置、偏振成像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偏振成像方法及 其装置、偏振成像系统,该偏振成像方法通过变 化光阑通光孔的位置,以使经收集透镜后的不同 角度范围和/或不同方向的偏振透射光束透过光 阑的光阑通光孔,以获得标准样品的多个第一偏 振属性和待测样品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并由标 准样品的多个第一偏振属性与标准样品的标准 属性得到多个偏振属性误差,从而能够在获得待 测样品的不同角度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后,由偏 振属性误差对不同角度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进 行校准,以在降低所获得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的 偏振属性误差的前提下,提高待测样品偏振图像 的分辨率,获得待测样品的各向异性信息,并且 偏振成像方法简单, 成本低。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5页CN 109839191 A 2019.06.04 C N 109839191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839191 A 1.一种偏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经标准样品和收集透镜后的偏振透射光束通过位置变化的光阑通光孔,以获取标准样品的多个第一偏振属性;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偏振属性以及所述标准样品的标准偏振属性获取所述标准样品的多个偏振属性误差; 控制经待测样品和收集透镜后的偏振透射光束通过位置变化的光阑通光孔,以获取待测样品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偏振属性以及所述多个偏振属性误差获取所述待测样品的偏振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偏振属性以及所述多个偏振属性误差获取所述待测样品的偏振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偏振属性误差对应校准所述多个第二偏振属性,获取多个校准偏振属性; 根据所述多个校准偏振属性,获取多个校准偏振图像; 合并所述多个校准偏振图像,以获取所述待测样品的偏振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属性、所述第二偏振属性均包括穆勒矩阵。 4.一种偏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振属性获取单元,用于控制经标准样品和收集透镜后的偏振透射光束通过位置变化的光阑通光孔,以获取标准样品的多个第一偏振属性; 偏振属性误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偏振属性以及所述标准样品的标准偏振属性获取所述标准样品的多个偏振属性误差; 第二偏振属性获取单元,用于控制经待测样品和收集透镜后的偏振透射光束通过位置变化的光阑通光孔,以获取待测样品的多个第二偏振属性; 偏振图像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偏振属性以及所述多个偏振属性误差获取所述待测样品的偏振图像。 5.一种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焦平面滤波装置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成像装置; 所述焦平面滤波装置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束出射单元、收集透镜、光阑和光束接收单元;待测样品或标准样品放置于所述光束出射单元和所述收集透镜之间; 所述光束出射单元用于提供偏振入射光束,并投射至待测样品或标准样品上; 所述收集透镜用于将透过所述待测样品或所述标准样品的偏振透射光束会聚于所述收集透镜的焦平面上; 所述光阑位于所述收集透镜的焦平面上,所述光阑用于控制会聚于所述焦平面上的预设角度的所述偏振透射光束透过所述焦平面;所述光阑包括光阑通光孔; 所述光束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焦平面的所述偏振透射光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平面滤波装置还包括:检偏单元; 所述检偏单元位于所述光束出射单元与所述光束接收单元之间的光路中;所述待测样品或所述标准样品放置于所述光束出射单元和所述检偏单元之间;所述检偏单元用于调制 2

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综述

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概括了多聚焦图像融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从空域和频域两方面将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分为两大块,并对这两块所包含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中小波变换化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提出了一些图像融合方法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多聚焦图像融合;空域;频域;小波变换法;评价方法 1、引言 按数据融合的处理体系,数据融合可分为:信号级融合、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符号级融合。图像融合是数据融合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该技术综合了传感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它在遥感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医学、现代航天航空、机器人视觉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ohl和Genderen将图像融合定义为:“图像融合是通过一种特定的方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一幅新图像”,其主要思想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工作于不同波长范围、具有不同成像机理的各种成像传感器对同一场景成像的多幅图像信息合成一幅新的图像。 作为图像融合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是指把用同一个成像设备对某一场景通过改变焦距而得到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中清晰的部分组合成一幅新的图像,便于人们观察或计算机处理。图像融合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3中,其中,像素级的图像融合精度较高,能够提供其他融合方法所不具备的细节信息,多聚焦融合采用了像素级融合方法,它主要分为空域和频域两大块,即: (1)在空域中,主要是基于图像清晰部分的提取,有梯度差分法,分块法等,其优点是速度快、方法简单,不过融合精确度相对较低,边缘吃力粗糙; (2)在频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分辨方法,其中有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小波变换法等,多分辨率融合精度比较高,对位置信息的把握较好,不过算法比较复杂,处理速度比较慢。 2、空域中的图像融合 把图像f(x,y)看成一个二维函数,对其进行处理,它包含的算法有逻辑滤波器法、加权平均法、数学形态法、图像代数法、模拟退火法等。 2.1 逻辑滤波器法 最直观的融合方法是两个像素的值进行逻辑运算,如:两个像素的值均大于特定的门限值,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题目和要求教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要求 题目一:图像处理软件 1、设计内容及要求: (1)、独立设计方案,实现对图像的十五种以上处理(比如:底片化效果、灰度增强、图像复原、浮雕效果、木刻效果等等)。 (2)、参考photoshop软件,设计软件界面,对处理前后的图像以及直方图等进行对比显示; (3)、将实验结果与其他软件实现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设计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2、参考方案(所有参考方案若无特殊说明,均以matlab为例说明): (1)实现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利用imread()语句读入图像,例如 image=imread(flower.jpg),对图像进行显示(如imshow(image)),以及直方图计算和显示。 (2)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与显示 针对课程中学习的图像处理内容,实现至少十五种图像处理功能,例如模糊、锐化、对比度增强、复原操作。改变图像处理的参数,查看处理结果的变化。自己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引入噪声,去噪;引入运动模糊、聚焦模糊等,对图像进行复原。 (3)参照“photoshop”软件,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界面 可设计菜单式界面,在功能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按键式界面,视功能多少而定;参考matlab软件中GUI设计,学习软件界面的设计。

题目二:数字水印 1、设计内容及要求: 为保护数字图像作品的知识产权,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嵌入水印图像于作品中,同时尽可能不影响作品的可用性,在作品版权发生争执时,通过提取水印信息确认作品版权。通常情况下,水印图像大小要远小于载体图像,嵌入水印后的图像可能遇到噪声、有损压缩、滤波等方面的攻击。因此,评价水印算法的原则就是水印的隐藏性和抗攻击性。根据这一要求,设计水印算法。 (1)、查阅文献、了解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 (2)、深入理解一种简单的数字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 (3)、能够显示水印嵌入前后的载体图像。 (4)、能够显示嵌入与提取的水印。 (5)、选择一种以上的攻击方法,测试水印算法的鲁棒性等性能。 (6)、设计软件界面 2、参考方案 (1)对水印图像进行编码置乱(可采用伪随机码,提高水印图像的隐蔽性); (2) 对图像进行子图像分解(如8*8),对子块分别进行DCT变换; (3) 对DCT系数按照zig-zag排序进行排列,选择一种频系数,对该种频系数相邻 的系数进行水印嵌入 (4) 低通滤波检验水印算法的抗攻击性。 (5) 设计数字水印的软件界面。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概述 2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3图像融合的层次 像素级图像融合 特征级图像融合 决策级图像融合 4 彩色图像融合的意义 1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的获取己从最初单一可见光传感器发展到现在的雷达、高光谱、多光谱红外等多种不同传感器,相应获取的图像数据量也急剧增加。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任何一个单一图像数据都不能全面反应目标对象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而图像融合技术是将多种不同特性的图像数据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便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有可能更全面的反映目标特性,提供更强的信息解译能力和可靠的分析结果。图像融合不仅扩大了各图像数据源的应用范围,而且提高了分析精度、应用效果和使用价值,成为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图像融合结果的有效性。 作为数据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图像融合所具有的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几何配准精度、生成三维立体效果、实现实时或准实时动态监测、克服目标提取与识别中图像数据的不完整性等优点,使得图像融合在遥感观测、智能控制、无损检测、智能机器人、医学影像(2D和3D)、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重要的信息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军事、医学、自然资源勘探、环境和土地、海洋资源利用管理、地形地貌分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更有力地刺激了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2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Pohl和Genderen对图像融合做了如下定义:图像融合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算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新图像。它的主要思想是采用一定的算法,把

偏振-成像-光谱整理

一、偏振探测原理 在介质中传输的光,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后,其偏振状态的斯托克斯参数或琼斯矩阵会发生变化,改变的程度与介质的物理特性(如其介质特性、结构特征、粗糙度、水分含量、观察角、辐照度等条件)密切相关。 利用光(主要为偏振光)来照射被测物质,经被测物与偏振光的相互作用后偏振光的偏振信息将按规律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偏振信息的变化来实现测量该被测物的属性,是偏振探测的物理基础。 偏振光的检测是偏振光的应用和偏振探测的一个重要问题,偏振光的检测主要包括偏振光的强度、相位、和取向三个参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其基本方法是把上述三个参量的测量转化为光强的测量。 二、偏振探测与雷达探测的对比 在目标识别应用上,与主动雷达扫描方式不同,偏振成像设备体积小、功耗低,探测对象是物体主动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中的偏振部分,便于自身隐蔽。 三、偏振探测与传统成像的对比 在传统的图像处理、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都是基于光的强度特征和波长特征所提供的信息,这使现有的图像处理、分析以及理解算法很复杂,并且只能对图像中目标的轮廓、类别等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理解[5];而偏振图像有其自己统一简单的算法[6],其结果在图像

目视效果方面明显。偏振探测的特点(相对于普通成像技术): ①偏振探测有助于辨别具有不同质地的目标; ②偏振图像与光强度图像相比,对比度提高; ③偏振图像对置于在背景之上物体的边缘增强效果明显; ④偏振图像与波段有依赖关系; ⑤偏振度与物体表面粗糙度、观测角等依赖关系较 四、多光谱技术 物质的化学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导致它们的能带结构以及转动、振动能级不同,其结果使它们的发射光谱、反射光谱、荧光光谱或拉曼光谱也会不同。因此,可通过探测空间光谱分布来探测物质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这种技术称为多光谱技术,它建立在能带理论基础之上,其技术基础是光谱分辨和光谱探测技术。 目前多光谱技术有两种不同的含义[1]:一是利用物体的发光或反射光特性,通过光谱分辨技术获取物体的特征光谱信息,来识别物体;二是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光发生某种变化,并探测光的变化来获取物质的有关特征信息。后一种多光谱技术所探测的光的变化可能是光谱的变化,或是光强度、偏振等参量的变化。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

第 28 卷 第 2 期 2006 年 2 月
红 外 技 术 Infrared Technology
Vol.28 No.2 Feb. 2006
〈综述与评论〉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
聂劲松[1],汪 震[2]
(1.电子工程学院 503 室,安徽 合肥 230037;2.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论文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在论述红外偏振特性物理本质的基础上,指 出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比较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的优势;给出了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概况;分析 了国外研究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得到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红外偏振成像技术不仅是红外侦察技术的 一次革命性进步,而且对传统的红外伪装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偏振;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06)02-0063-05
Summarize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NIE Jing-song[1],WANG Zhen[2]
(1.503 offic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hui Hefei, 230037, China; 2.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hui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wa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to traditional infrared imaging detect were given, and the main conclusion of overseas on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was analyzed. In the e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hallenge of this technology to traditional detect technology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polarization;infrared;imaging;detection technology 式显示隐蔽的军事目标。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作为比较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偏振测量无需准确的辐射量校准就可以达到相 当高的精度,这是由于偏振度是辐射值之比。而在传 统的红外辐射量测量中红外测量系统的定标对于红外 系统的测量准确度至关重要。红外器件的老化,光电 转换设备的老化,电子线路的噪声,甚至环境温度、 湿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红外系统。如果红外系统的状 态已经改变,但是系统又没有及时定标,那么所测得 的红外辐射亮度和温度必然不能反映被测物的真实辐 射温度和亮度。 2) 根据调研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数据说明, 目 标和背景差别较大,其中自然环境中地物背景的红外
收稿日期:2005-07-05;修改日期:2005-11-08 作者简介:聂劲松(1970-),男,博士,现在解放军电子工 程学院从事军用光学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 要研究方向是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
引言
由菲涅耳反射定律可知当非偏振光束从光滑介质 表面反射时,会产生部分偏振光。另外根据基尔霍夫 理论,热辐射也表现出偏振效应。所以地球表面和大 气中的任何目标,在反射和发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都 会产生由他们自身性质和光学基本定律决定的偏振特 性。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例如粗糙度、 含水量、构成材料的理化特征等)会产生不同的偏振 状态,且与波长有密切关系,形成偏振光谱。由于偏 振信息是不同于辐射的另一种表征事物的信息,相同 辐射的被测物体可能有不同的偏振度,使用偏振手段 可以在复杂的辐射背景下检出有用的信号,以成像方
偏振度非常小(<1.5%) ,只有水体体现出较强的偏 振特性, 其偏振度一般在 8%~10%。 而金属材料目标 的红外偏振度相对较大,达到了 2%~7%,因此以金 63

数字图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阐释了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和图像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图像重建 图像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学理论的创立和完善,以及军事、医学和工业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更加完善,已经在宇宙探测、遥感、生物医学、工农业生产、军事、公安、办公自动化、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 图像处理在医学界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病理研究还是临床诊断都大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它因直观、无创伤、方便安全等优点而受到人们青睐。图像处理首先应用于细胞分类、染色体分类和放射图像分析等,20世纪70年代图像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有了重大突破,1972年X射线断层扫描CT得到实用:1977年白血球自动分类仪问世:1980实现了CT的立体重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的信息处理,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MRI(核磁共振)图像、B超扫描图像、数字X光机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等。但由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机理、获取条件和显示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眼对某些图像很难直接做出准确的判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图像变换和增强技术来改善图像的清晰度,突出重点内容,抑制次要内容,来适应人眼的观察和机器的自动分析,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什么是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图像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物学图像进行的具有临床医学意义的处理和分析。 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和复杂的过程。医学图像作为一种信息源,也和其他的有关病人的信息一样,是医生做出判断时的依据。医生在判断医学图像时,要把图像与其他解剖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知识作对照,还要根据经验来捕捉图像中的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和特征。所以要从一副或几副医学图像中判断出是否有异常,或是属于什么疾病,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医生,是难以发现图像上的异常的。所以对医学领域的图像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图像分割

数字图像融合技术

数字图像融合技术 摘要:数字图像技术在遥感、医学、军事、刑事执法等多个领域已经广为普及,图像资料在作为信息情报载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图像融合技术将多个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对于某个对象的图像加以综合,产生新的有关该物体的图像信息。 关键词: 图像,图像融合 1、引言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图像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直到第三代计算机问世后,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突破数字图像处理才开始迅速发展并得到普遍应用。同时,图像处理的许多技术也日趋成熟。数字图像融合技术正是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对它的研究也呈上升之势而应用的领域遍及遥感、医学、军事、刑事执法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图像融合技术本身的发展比较短,图像处理界对它的研究并未完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往往主要是针对单一融合方法的研究较多,相应的至今尚没有几部对图像融合技术系统论述的著作。 2、数字图像融合技术概述 数字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的一种。而信息融合的一般定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优化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按这个定义,各个传感器是信息融合的基础,多传感器网络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信息是信息融合的加工对象,协调优化和综合处理是信息融合的核心。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际上是对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功能模拟。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具有不同的特征:时变或非时变,实时或非实时的,快变的或缓变的,模糊的或确定的,精确的或不完整的,可靠的或非可靠的,相互支持或互补的,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或冲突的。信息融合的目标是基于各个传感器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的优化组合导出更多的有效信息。这是最佳协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共同或联合操作的优势,来提高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 图像融合,主要是指将多个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对于某个对象的图像加以综合,产生新的有关该物体的图像信息。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多个图像数据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新的影像。用形象的说法来做个比喻,对于人来说要充分了解外部某一对象的状况,通常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对方信息,然后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在完成这一过程

偏振成像及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模板

编号 偏振成像与偏振图像融合技术与方法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and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学院 2014年06月

摘要:偏振成像技术能在杂乱背景下提高目标的识别率,对于人造假目标和伪装具有独特的辨别能力,同时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成像偏振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己经成为信息获取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对偏振光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数学表达式和矩阵对多源图像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描述。 关键词:偏振成像图像融合斯托克斯参量琼斯矩阵

Abstract Polarization imaging ha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false targets and enhance images taken in poor visibility and even restore clear-day visibility of scene.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polarization imaging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continually expanding, already becam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for a research hotspo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larized light and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of polarized light technology. By us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and the matrix of the source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heory. Keywords:Polarization Imaging;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Stokes parameter; Jones matrix

ENVI中的融合方法

ENVI下的图像融合方法 图像融合是将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或高光谱数据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单波段影像重采样生成成一副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遥感的图像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影像既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特征。图像融合的关键是融合前两幅图像的精确配准以及处理过程中融合方法的选择。只有将两幅融合图像进行精确配准,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对于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被融合图像的特征以及融合目的。 ENVI中提供融合方法有: ?HSV变换 ?Brovey变换 这两种方法要求数据具有地理参考或者具有相同的尺寸大小。RGB输入波段必须为无符号8bit数据或者从打开的彩色Display中选择。 这两种操作方法基本类似,下面介绍Brovey变换操作过程。 (1)打开融合的两个文件,将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显示在Display中。 (2)选择主菜单-> Transform -> Image Sharpening->Color Normalized (Brovey),在Select Input RGB对话框中,有两种选择方式:从可用波段列表中和从Display窗口中,前者要求波段必须为无符号8bit。 (3)选择Display窗口中选择RGB,单击OK。 (4) Color Normalized (Brovey)输出面板中,选择重采样方式和输入文件路径及文件名,点击OK输出结果。 对于多光谱影像,ENVI利用以下融合技术: ?Gram-Schmidt ?主成分(PC)变换 ?color normalized (CN)变换 ?Pan sharpening 这四种方法中,Gram-Schmidt法能保持融合前后影像波谱信息的一致性,是一种高保真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color normalized (CN)变换要求数据具有中心波长和FWHM,;Pansharpening融合方法需要在ENVI Zoom中启动,比较适合高分辨率影像,如QuickBird、IKONOS等。 这四种方式操作基本类似,下面介绍参数相对较多的Gram-Schmidt操作过程。 (1)打开融合的两个文件。

三种图像融合方法实际操作与分析

摘要:介绍了遥感影像三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式。进行实验,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简要分析比较三种图像融合方式的各自特点,择出本次实验的最佳融合方式。 关键字:遥感影像;图像融合;主成分变换;乘积变换;比值变换;ERDAS IMAGINE 1. 引言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任何来自单一传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目标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而不能反应出全部特征。因此,与单源遥感影像数据相比,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既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也存在冗余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必须把各具特色的多源遥感数据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融合技术,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消除冗余,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必须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比单源数据更丰富、更可靠、更有用的信息,进行各种信息特征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1] 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针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融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结果,即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图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旨在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特性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融合影像的应用,但迄今还没有普适的融合算法能够满足所有的应用目的,这也意味着融合影像质量评价应该与具体应用相联系。[2] 此次融合操作实验是用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主成分变换融合,乘积变换融合,比值变换融合),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

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 2. 源文件 1 、 imagerycolor.tif ,SPOT图像,分辨率10米,有红、绿、两个红外共四个波段。 2 、imagery-5m.tif ,SPOT图像,分辨率5米。 3. 软件选择 在常用的四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PCI适合用于影像制图,ENVI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ER Mapper对于处理高分辨率影像效果较好,而ERDAS IMAGINE的数据融合效果最好。[3] ERDAS IMAGINE是美国Leica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发工具以及高度的RS/GIS(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 2012年5月1日,鹰图发布最新版本的ERDAS IMAGINE,所有ERDAS 2011软件用户都可以从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版本 ERDAS IMAGINE 11.0.5. 新版本包括之前2011服务包的一些改变。相比之前的版本,新版本增加了更多ERDAS IMAGINE和GeoMedia之间的在线联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图像和GIS产品。用户使用一个单一的产品,就可以轻易地把两个产品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更大、更清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史玉龙、李林、侯海婷 摘要像素级图像融合是在基础层面上进行的图像融合,它能够提供其它层次上的融合处理所不具有的更丰富、更精确、更可靠的细节信息,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与理解,它在整个图像融合技术中是最为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融合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像素级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像素级多源图像融合方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像素级图像融合;图像处理;发展与军事应用 1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主导权是影响战略全局的关键因素,现代信息系统通向智能化的重要一环是其感知系统必须包括能够获取足够信息的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每种传感器仅能给出目标和环境的部分或某个侧面的信息。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各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使该信息系统由此而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子集所构成的系统更优越的性能。 图像融合就是对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个源图像进行适当的融合处理,以获取对同一场景的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可靠的图像描述。图像融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多个待融合源图像中包含的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融合后的图像应该更适合于人类视觉感知或计算机后续处理。 2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概述 2.1 像素级图像融合概念 图像融合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综合多个源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技术。所谓多源图像融合是对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个源图像进行适当的融合处理。图像是二维信号,图像融合技术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图像融合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具有共同的优点。通过图像融合可以强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增加图像理解的可靠性、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使系统变得更加实用。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例如,可以增加置信度、减少模

偏振成像研究综述

偏振成像研究综述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学生:刘彬彬指导老师:高明 摘要:偏振成像技术是光学领域得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十分重视对该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目标在反射、散射、透射及发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会产生由它们自身性质决定的特征偏振。由于大气及地物光谱辐射的偏振敏感性,又由于偏振特性与物体的表面状态和固有属性密切相关,加上不同种类的目标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使得偏振成像逐步发展成地基、航空和卫星观测的新技术手段。在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对地遥感探测和天文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根据不同探测目标,从偏振分析机制和偏振信息获取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光学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偏振成像实验研究结果,描述了偏振成像技术在大气、自然地物、人工目标、医学诊断以及天文学探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情况,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偏振成像技术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偏振成像技术;特征偏振:遥感探测。 1 引言 光波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依据光波的电磁理论,光波包含的信息主要有:振幅(对应于光强),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通常的光辐射成像是获取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及空间状态等信息,用于反演目标性质参数。但是,从电磁波的横波性质来看,偏振或称极化也是电磁波的重要特征之一。偏振特性与物质性质密切相关,是遥感需要获取的主要信息参数。在光学波段,无论是可见还是红外谱段,不同目标都具有各自一定的偏振特性。偏振参数能够很好的表征被探测目标的性质特征。因此,人们将光学遥感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遥感方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电磁强度特征和几何特征,而偏振特性取 决于其表面的固有属性,如其介质特征,结构特征,粗糙度,水分含量等,还与观察角度和辐照条件有关,正是由于偏振测量同非偏振测量(通常为光强测量)相比能获得与物质自身特性相关的偏振信息,所以,通过解析目标的偏振信息可以更加容易的识别目标,同时由于偏振测量所具有的上述优点,它在云和大气气溶胶的探测、地质勘探、海洋开发、农牧业发展和军事等相关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传统偏振成像一般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具有隐蔽性好的优点,但成像效果和距离均受到气象条件、目标温度对比度和天空背景照度等因素的限制。激光照明偏振成像技术克服了被动成像的缺点,在远距离暗目标探测和水下探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相对于被动成像而言,主动成像不依赖目标自身辐射(热成像)和目标对太阳或月亮等次光源的反射(可见光或近红外成像),而是依靠仪器自身(激光雷达)发出激光作为照明光源,由被探测目标反射或散射光子来提取目标的信息。所以激光照明偏振成像技术不受气象条件、目标温度及背景照度

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摘要:详细介绍了像素级图像融合的原理,着重分析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像素级图像融合的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指出了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像融合; 多尺度变换; 评价标准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based on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in detail, analysed synthetically and summed up the present routine algorithm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ts quality. It pointed 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echnique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Key words:image fusion; multi-scale transform; evaluation criteria 1.引言: 图像融合是通过一个数学模型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多幅图像综合成一幅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图像的过程, 从而可以有效地把不同图像传感器的优点结合起来, 提高对图像信息分析和提取的能力[ 1] 。近年来, 图像融合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计算机视觉、遥感、机器人、医学图像处理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多幅图像间冗余数据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可靠性; 通过对多幅图像间互补信息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根据融合处理所处的阶段不同,图像融合通常可以划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融合的层次不同, 所采用的算法、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在融合的三个级别中, 像素级作为各级图像融合的基础, 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场景的原始信息, 提供其他融合层次所不能提供的丰富、精确、可靠的信息, 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与理解, 进而提供最优的决策和识别性能. 2.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2.1 图像融合算法基本理论

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目标识别,战场监视,自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机器人,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本文通过实际编程实现信息融合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而且改善了图像获取中由于图像传感器自身差异而带来的误差和噪声,实现了单一传感器采集到更理想的图像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融合技术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已经随处可见,应用前景广阔。达到探索宇宙奥秘,小到家居实用。很多笔记本配备人脸识别,各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安防系统,工业生产线等等。而信息融合技术也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而备受青睐。信息融合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更是一大研究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研究背景 本文使用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但由于传感器自身精度以及环境光线的影响,因而获得的图像质量不是很理想,故而希望借助信息融合技术来实现对源图像较好的估计,以期获得较好更适于后续处理的图像。 3实现方法 3.1 平滑线性滤波器 信息融合技术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尽可能的接近真是值。否则进行信息融合没有意义。所以在使用采集的图像信息时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平滑滤波。 平滑线性空间滤波器的输出(响应)是包含在滤波掩膜邻域内像素的简单平均值,因此又叫均值滤波器,也属于低通滤波器。 平滑滤波器的概念非常直观。它用滤波掩膜邻域内像素的平均值来代替这一掩膜内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值,这样处理减小了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由于典型的随机噪声由灰度级的尖锐变化组成,因此,常见的平滑处理应用就是减噪。 然而由于图像边缘(几乎总是一副图像希望有的特征)也是由图像尖锐变化带来的特性,所以均值滤波处理还是存在着不希望的边缘模糊的发面效应。 常用的平滑滤波掩膜有以下几种: (a) (b) 图1 两个33?平滑(均值)滤波器掩膜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4 2 1 2 1 ? 16 1?9 1

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第八章 图像融合算法

第八章图像融合算法 8.1 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采集图像数据的手段不断完善,出现了各种新的图像获取技术。如今,图像融合方法已经运用于社会的很多领域,像遥感卫星图像,光图像,红外图像,医学图像,尤其是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应用以来,它已成为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机器人以及军事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方面。

8.2基于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的基本原理 如果一个图像进行L 层小波分解,我们将得到(3L +1)层子带,其中包括低频的基带和层的高频子带。用代表源图像,记为,设尺度系数和小波函数对应的滤波器系数矩阵分别为,则二维小波分解算法可描述为: j C 3L ,h v d D D D 和(,)f x y 0C ()x Φ()x ΨH G 与11 1 j h j j v j j d j j C HC H D GC H D HC G D GC G +++′ =??′=??′=??′=?j+1(0,1, (1) j J =?(8-1)

小波重构算法为: 基于二维DWT 的融合过程如图1.1所示,ImageA 和 ImageB 代表两幅源图像A 和B ,ImageF 代表融合后的图像,具体步骤如下:(1)图像的预处理: 1h v d j j j j j C H C H G D H H D G G D G ?′′′′=+++(,1, (1) j J J =?(8-2) 图8.1 基于DWT 图像融合过程

①图像滤波 ②图像配准 (2)对ImageA和ImageB进行二维DWT分解,得到图像的低频和高频分量。 (3)根据低频和高频分量的特点,按照各自的融合算法进行融合。 (4)对以上得到的高低频分量,经过小波逆变换重构得到融合图像ImageF。 8.3 融合效果性能评价指标 8.3.1均值和标准差

图像融合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摘要:图像拼接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热点研究方向。图像融合算法是图像拼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图像融合算法,并且结合实验对它们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图像融合;图像拼接 一、引言图像拼接(image stitching)技术是由于摄像设备的视角限制,不可能一次拍出很大图片而产生的。图像拼接技术可以解决由于相机等成像仪器的视角和大小的局限,不可能一次拍出很大图片而产生的问题。它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匹配,合成一幅宽角度图片,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对它的研究也推动了图像处理有关的算法研究。图1 图像拼接流程图图像拼接技术的基本流程如图1-1所示,首先获取待拼接的图像,然后是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最终得到拼接图。图像拼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环节,即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图像配准主要指对参考图像和待拼接图像中的匹配信息进行提取,在提取出的信息后寻找图像间的变换模型,然后由待拼接图像经变换模型向参考图像进行对齐,变换后图像的坐标将不再是整数,这就涉及到重采样与插值的技术。图像拼接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图像的配准。待拼接的图像之间,可能存在平移、旋转、缩放等多种变换或者大面积的同色区域等很难匹配的情况,一个好的图像配准算法应该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准确找到图像间的对应信息,将图像进行匹配。图像融合的任务就是把配准后的两幅图像根据对准的位置合并为一幅图像。由于两幅相邻图像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因此,采用配准算法可以实现图像的对齐。然而图像拼接的目的是要得到一幅无缝的拼接图像[1]。所谓无缝,就是说在图像拼接结果中,不应该看到两幅图像在拼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即不能出现图像拼接缝隙。由于进行拼接的两幅图像并不是在同一时刻采集的,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存在,如果在图像整合过程结束之后,只是根据该过程中所得到的两幅相邻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信息,将两幅图像简单的叠加起来,那么,在它们的结合部位必然会产生清晰的拼接缝隙,这也就达不到图像拼接所要求的无缝的要求。如何处理图像整合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拼接缝隙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拼接,正是图像融合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重叠部分,如果只是简单的取第一幅图像或第二幅图像的数据进行叠加,会造成图像的模糊和拼接的痕迹,这是不能容忍的。图像融合就是要消除图像光强或色彩的不连续性。它的主要思想是让图像在拼接处的光强平滑过渡以消除光强的突变。二、常见的图像融合算法 1、平均值法令,,分别表示第一幅图像、第二幅图像和融合图像在点处的像素值,则融合图像中各点的像素值按式(4-1)确定。 (1) 式(4-1)中,表示第一幅图像中未与第二幅图像重叠的图像区域,表示第一幅图像与第二幅图像重叠的图像区域,表示第二幅图像中未与第一幅图像重叠的图像区域。取两幅图像的平均值的算法速度很快,但效果一般不能令人满意,在融合部分有明显的带状感觉,用眼睛能够观察出区别。本文以左图像所在的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空间,将右图像经过变换矩阵向参考图坐标进行映射,由于双线性插值法在计算效率和精度方面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因此在变换过程中本文采用双线性插值。然后采用平均值法对图像重叠区进行融合,得到图2(a)和图2(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本文的配准方法拼接出来的图像在拼接点处结合得很好,但是由于重叠区域采用了简单的平均值法来进行融合,有明显的拼缝。 (a) 校园广场图片(b)足球场图片图2 采用平均值法来对图像进行融合 2、重叠区线性过渡为了消除重叠区的拼缝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重叠区线性过渡的方法. 实现的具体方法是假设重叠区域宽度为l。取过渡因子是()。两幅图像重叠区的x轴和y轴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和、,则过渡因子,重叠区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