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

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
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

XX-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

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

XX年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我文理学院生物科学专业04级两个班,一行七十多人,在副院长赵廷材,教务科王兴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去往我们的实习基地——山西霍山七里峪国家森林公园。

七里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写园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海拔1500—2504米,年平均气温10℃,是古彘水的发源地,被专家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生物多样性宝库”,是理想的供游客休闲、度假、避暑、养性、回归和体验大自然的最佳去处,是各类组织召开会议的最佳场所。这里,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这里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叶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这次实习,以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为前提,从而进行实地的测量研究工作,进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态学的研究手段。

本次实习,倍受院长毕润成老师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为期四天半的实习过程中,生态学高瑞如老师切身指导与我们同甘共苦,头顶烈日,翻山越岭,在识记植物名称、分类的基础上,我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天半的实地测量、研究工作,对七里峪林局附近的天然落叶松油松林、华北阔叶林、草地等进行了各种数据、样方等的采集工作,并带回进行处理。

在重新识记植物名称、分类的过程中,高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认真听取,都为下一步的实地测量做着积极的准备。

然而,实地测量工作又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轻松,相反,仅仅一天半的测量,就已使大多数同学筋疲力尽,直接的反映就是饭量的集体陡增,与户外活动人数的剧减。

仅仅四天半,是一次野外实习,让我们了解了生态学的调查、研究的方法;让我们体会了野外工作的辛劳与艰苦;让我们重温了写报告的精雕细琢;让我们体会到共同学习的乐趣。而又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我们团队精神的磨练,四天多的时间里我班四个小组穿梭在七里峪的草丛间、油松林;忙碌在山坡、山涧,尽管很累,但,我们尽心去协作……

在这样一个团体里,你可以感受着别人的热情,也感受着自己的成长……

尽管很“累”,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因为这样的“累”是建立在兴奋、快乐的基础之上的,不仅

仅是因为这里如画的风景,伊人的气候,更在于同学们因为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信任而得到的愉悦,得到的满足。

累,是肉体上的,它又怎能与精神上的这种久违的愉悦相比,它是微不足道的!!大家都一样,都为小组的目标默默奉献,而这种奉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实现的过程,同学们因此而得到的一种精神鼓舞远远超越一切疲劳。记得实习的第一天,为了尽快尽多的识记植物,为将来几天的学习打基础,在高老师不知疲倦的带领下,同学们一天就行走了近50里山路,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而在这里,此时,却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喊乏,有的,只是同学们的相互协助,只是同学们热情高涨的学习精神,和高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每当到达一个标本采集点,同学们便不顾路途的艰辛,立刻投入新一轮的“知识更新”。而更加辛苦的我们的老师,却还要进行漫长的准备工作和细致的辅导与讲解。

霍山,七里峪,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却给了我们留下太多的回忆。如果说大巴车到达七里峪时我们还充满了问号,还有一丝的不安,那么大巴车离开七里峪时,我们的背包里,已经满是收获。

四天的实习,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五本的测量数据,四个小组,三十五名同学,一天的五十公里,一顿饭的六个馒头,以及连绵不断的深绿与浅绿——松林与阔叶林交织形

成的背景,已绘制成一幅回味无穷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是一次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和体力的锻炼,同时,它又使我们能切身体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起我们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的情怀,从而愿意为其更加热情高涨的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感谢高老师~~

感谢生物0401班的全体同学~~

生物0401班班长:巩岩

XX年6月18日

免费实习报告范文doc

免费实习报告范文 城市生态实习报告 李韵然 00213031 XX。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

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这次的暑假实习我选择了一家装潢设计公司,因为平时在学校从事编辑排版工作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类似的公司里面实习一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习的内容是学习平面设计(photoshop和coreldraw的使用)。因为考虑到以后毕业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各种平面设计的了解,找出自身的不足。这次实习的收获对我来说有不少,我自己感觉在知识、技能、与人沟通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总体来说这次是对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第一天来到公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最终还是公司里的老师给我指了条路,让我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模仿教程做一些简单的图片,终于找到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片。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这样做过,不过效果没有这么好,因为以前一遇到难的或不懂的就停下来不做了,而现在有老师在旁边,有不懂的就问,这使我受益非浅。假如在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photoshop小技巧 1.制作圆角矩形方块首先在photoshop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在文件上用矩形选取工具画一个矩形框,接着选择选单select→feather,输入半径值,数值越大则圆角矩形的半径越大。在选取区中填入颜色后,取消选取范围。选取 1 / 9

生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生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生物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没有进入生物专业以前,只是看着生物专业的同学天天奔波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我就对此深有认识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因此野外实习也是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这次实习的经历,可谓是有苦有乐。通过旬阳坝野外实习,我对于植物学,动物学都有了一个深入的,直观的了解,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到的。还记得是13号一大早,大家登车向旬阳坝野外实践基地进发的。随着汽车的启动,同学们特别兴奋,我们出发了。路途遥远而且是山路,部分同学感到不适,但是大家在上车前都服用了晕车药,大家的整体状况还好。而且大家都没有忘带什么东西,这说明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是很好的,没有发生意外。 第一天的实习是生态学。由于生态学是大二才开的课程,因此在实践前,老师用中午的时间,先对我们进行了一下生态学时间的快速培训,大家都很兴奋,所以老师安排我们的工作也是比较简单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各小组的负责人就出去“踩点”了,下午大家一起到了选好的实习地----小

茨沟,开始我们的第一项实习。对于生态学,我们实习的重点是运用样方法做野外生物丰富度的调查。 下午的太阳还是很热的,但是这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实践在组长的组织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们也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接下来的就是回去分析整理了。大家虽然都很累,但是却也是很开心的,这样的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只有一次有点遗憾那是那次野外昆虫捕捉时一位同学不慎捅了马蜂窝,结果整个小组都被蛰了,他更为厉害,全身上下被蛰十几个包,回到驻地后疼是免不了的了。 实习的生活说不苦不累那不是真话,但是实习的本身就是那种性质。而且我们学生物的,搞野外实习更是这样。早上就是吃稀饭馒头,偶尔中午在野外回不来就只能随便带些东西应付了,晚饭也就那样几种,日复一日,但是味道还不错。因为是住在小镇上所以有时我们也会出去在街上的小餐馆吃上几顿。想想我们是在野外实习,这样的生活相对还是不错的。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了解的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在山上采集植物时,也见过很多的野果,五味子就是其中一种,虽然不多,但是对于远离大山的孩子来说,能够亲眼见见,尝尝,这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实习期间我们两天完成一个项目的实习,每一个项目完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森林生态学系统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系统实习报告 一、实习名称:森林生态系统标准地和生物量调查 二、实习目的:标准地选取与测定; 生物量调查及其方法和相关知识 三、实习时间:2010年9月 四、实习地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五、实习步骤: 1、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选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制定调查计划。 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 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实际工 作中,预先选定一块400平方米的小样方,查数株数,据以推算标准地所需面积。然后测量标准地边界,闭合差不超过1:200。标准地的四角要埋设界桩,标明样 地编号与测量时间。界外的树干要逐一刮去一块树皮或打上彩色记号,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永久性标准地应在航片或外业调查用图上标明位置。

调查最基本的测树调查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按径阶分组登记。所谓径阶是每木检尺时进行直径分组的组中值。组距的 大小依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定。在永久性标准地上每木检尺的树木直径 采用单株实测值进行登记,不按径阶分组作记录,并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以 便再次调查(复查)时作比较。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是,用每木检尺求算 的断面积总和除以株数得出平均单株断面积,再反查圆面积表所对应的直径, 或取每木检尺胸径平方平均数的方根。求算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一般可 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树,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在方格坐标纸上用手描法绘出树高-胸径曲线,再根据每木调查计算出的平均直径和各径阶中值,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所求结果。这些平均测树指 标是选定标准木的依据。在必要时要用伐倒标准木或树木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标准地调查还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 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以及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等。 1.2样方法 测绳、皮尺、钢卷尺、2米秆两根 外业调查方法 a.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20*20m样地,每间隔5米拉直线等距设置16个样方,调查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在每个5*5m样方的四个顶点设置四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__-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_______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_______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_______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

_______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_______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

【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年6月11日~12日 二、实习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20xx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20xx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20xx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20xx年世界自

大学生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大学生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评分:86 优点: 行文朴素,结构清晰;有观察,有评述,有自己的观点,全文没有出现大的不足。缺点: 稍嫌平淡,个别地方等处有些离题。城市生态实习报告李韵然00213031 **。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 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生态学野外实习 课程名称(英文):Field Practice of Ec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 3.0 学时:9天 授课对象: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授课语言:中文 开课院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网址:无 撰写人:王希华 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中文)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课的后续课程,学生应在修完生态学课的基础上,参加本实习课。本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中有关种

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此外还包括部分生物学基础、自然地理(土壤部分)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本实习将在有关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实地学习有关生态学的调查、实验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总结方法,进而完成实习报告、研究论文的编写。通过本实习,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野外实验调查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生物学基础、自然地理和环境教育的野外工作技能。 课程简介(英文) The field practice of ecology is a follow-up course of the "ecology" course. Students should take part in this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completing the ecology course.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contents of the ecolog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the community and the ecosystem,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of some biological basis, natural geography (soil part)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ecology investigation,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ecological data,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then complete the practice report and research papers. Through the practic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ain the basic ecological field survey methods, as well as field work skills related to the biological basis, natural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教师野外实地带教,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野外实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 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我们在北京西郊的实习当中,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5年美好的蓝图:人均绿地面积将更多,空气将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将更加宽敞,道路也将越来越宽广,堵车现象越来越少……北京人居质量会变得越来越高。 市政府已经确立投资上百亿元来打造“碧水绕京城”的美景,目前,许多昔日的臭河道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北京还将再投入54。5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整治,XX年市区将不再有臭河过市。万泉河的变清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北京市政府还确定了 138项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即开展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搬迁腾退规划、中央电视塔周边整治规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等重点地区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然而这种重点整治,实行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北京晨报》XX年12月01日报道,“在北京大学西门外蔚秀园南墙和畅春园北墙之间,有条三四米宽的小胡同, 这就是篓斗桥地区。这里挤满了私搭乱建的小平房,坏境堪称脏乱差。眼下,这里成了拆迁现场,半年后,将建成一条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篓斗桥地区和它南面的西苑操场路,两条小路才两三百米长,却集中了几十家小商店、六七个发廊,还有饭馆、酒吧。环境脏乱,与北大校园文化氛围极不协调。为此,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政府与教育部和北大共同努力,筹集整治拆迁费lo 3亿元。篓斗桥地区拆迁范围南到畅春园、北至蔚秀园、东临颐和园路、西至篓斗桥,涉及84户拆迁户、7198。06平方米拆迁面积和227名拆迁人口。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搬走了,昔日嘈杂的小街现在变成了拆迁现场。不久,这里将建成宽10米的平整街道,配上绿化美化,篓斗桥地区将变成篓斗桥花园。”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北大学生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

北大学生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 评分:86 优点:行文朴素,结构清晰;有观察,有评 述,有自己的观点,全文没有出现大的不足。 缺点:稍嫌平淡,个别地方(杜仲树)等处有些离题。 城市生态实习报告李韵然 00213031 2020.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 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 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 于环境的真正需求。w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20年4月5 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 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 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 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 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 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 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 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通过实 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

【报告】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关键字】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一: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 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单一,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

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H】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叶鞘包着芽的翦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等都属于这类植物。J.Braun-Bla -nquet等将附生藻类、固着或叶状地衣类、叶状苔等低等植物都归入此类。在寒冷地区,雪层能保护其免受低温的伤害,因此这种生活型的植物很多。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人:地理科学学院规划班,方姣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日 实习地点:北碚区人民政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我们在吕瑜良老师的领导下到北碚区人民政府进行了实习。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次实习我们主要以步行的方式从二号门出发到六号门再沿途到区政府进行实习考察。一路上吕老师边走边给我们大家讲解路边的植物名称、种属、功能、价值等。由于老师我们此次实习的队伍比较庞大,老师恰好没带扩音器,所以老师讲的东西,听得断断续续。但这些都是客观的原因,为了尽量的听到老师讲的知识点,所以必须围着老师的身边转。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觉得西南大学的绿化很不错。在从二号门到六号门的一小段路上我就看到了差不多二十种不同的植物。首先是西南大学的校树——樟树,一片樟树林,再加上我们的共青团花园,再加几张石凳子石桌子,让人觉得好像是在深林公园一般。由于实习的当天天气是早晨,天空中太阳公公也很早就出来了,所以心情也很好。沿途的花台里除了一些茶花外,还有很多三叶草、麦草。在招待所对面还有一些梧桐、棕树等树木。走到三十三教学楼外,花台中还种植了很多合欢树,它的叶子有很多小羽片组成,听说它的叶子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到了夜幕来临时,那无数的小羽片便会成

对成对的折合关闭,就像被手碰的含羞草的叶子,全部合拢起来。当走到六号门时回头看一下西大,发现西大仿佛是一座坐落于花园中的大学,顿时觉得自己原来是这么幸运。 我们整个队伍走出西南大学经过高速公路向区政府进军。这一路上我记住了好几种植物的名字,如蝴蝶花、日本珊瑚、女贞、榕树、斑竹等。时间过得挺快的,在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到了区政府的外面。印入眼帘的是一座金黄色的建筑——北碚区人民政府大楼。这座大楼的外观运用了西方的欧式风格,看着很现代化。但是整栋建筑的地理位置布局却很传统。建筑的背面靠着雄伟的缙云山,在风水上的意思是有“靠山”;建筑外几十米外是一条人工造的河,河水自西向东,寓意是财路从天上而降。前有河后有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水宝地,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看到的布局,这不禁让我感到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在河与政府大楼的几十米距离之间种了很多植物,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这些植物和周边的物体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金——我们的建筑物的颜色和金色蝴蝶花的颜色;木——绿色的植物;水——河水;火——红色的蝴蝶花;土——土色的地砖。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政府大楼左右的建筑有一特点,右边的建筑高度高于左边的建筑高度,老师说这样的布局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左青龙,用白虎。原来这一小片建筑中却隐含有这么多得文化。站在政府大楼外的桥上看到这样一规划,不得不说是一个完美的规划,巧妙的与周围环境集合在一起,符合我们在城市生态学中讲到的人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很佩服做这个政府规划的规划者的决策。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

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历时8天的野外生态学实习结束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很多。 说到实习过程的收获,乐趣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集体出游观光的好机会。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首先,对学术的兴趣显然要大过于对风景的兴趣。其次,年复一年地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一般人多少总会有点厌倦,就好象导游厌倦了每一批类似的游客一样。然而,塞罕坝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充满了新鲜和惊奇的地点。比如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蚊子和苍蝇。不仅如此,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新鲜的总是难得的。因此,实习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与同学们相处是乐趣无穷的事。挖坑和辨认植物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在我的印象中,第一组(邓航、胡国铮那组)挖坑基本上是开始不快,到最后越挖越快,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地穿过树林飘到我们这边来,当中夹杂着学术讨论的说话声。我们组(第二组)基本上是越挖越慢,骂声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一声叹息。开始20cm时大家都比较亢奋,心态也比较积极,挖得很投入,没人说话;30cm以后就陆续有人跳出坑来抱怨一会儿再跳回去继续挖。抱怨的内容广泛,有咒骂蚊蝇的,有咒骂树根的,有骂铁锹质量不好的,有指责同组成员挖坑方案设计失误而导致整组效率低下的。确切地说,这些指责和漫骂通常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得其它旁观者的快乐。50cm以后,大家都不再亢奋,轮流下坑去象征性地挖几下。有的人很细心,虽然不能成为主力,但是默默挖出供别人踩的台阶,把挖出来的土倾倒在远离剖面的地方;有的人很剽悍,几锹下去地上就出现一个大洞;有的人似乎是完美主义者,经常陶醉地象刮冰淇淋那样把剖面修整得非常平滑;有的人总是急于评论;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下结论,总是意犹未尽地说:“你们再挖深点看看再说,快。”众人怒道:“已经1米了。要挖你自己挖。” 大部分人还是态度端正和抱有信心的;也有少数同志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土壤剖面分析的答案。 郭老师是很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老师。他每天提出很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坐在坑边思考。大自然本是默不作声的。相互渗透的、没有界限的无数个问题和答案交织在一起牢牢地隐藏在自然里面。其实,我很愿意去探索。我知道我一定会慢慢地遇到问题。因为教学的需要,老师缩短了这个过程,把这些问题抢先提了出来。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习惯:如果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疑问,你想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觉得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是别人向你提了一个问题,你一定非想从他本人嘴里听到最终答案不可。但是郭老师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习题集,我们按要求努力去做,却有时候不免有些郁闷。你除了思考,只能思考,无路可逃。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习题集带着我们坐在沙地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下,讲他自己的科学观点,讲生命和旋涡;讲硬币和地毯上的花纹;当然,也讲了本地的土壤特点。远方还有清爽的地平线;还有斑斓的乌云和隐约的雷鸣。那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就象这自然一样精彩。 刘老师是一部工具书,是我们每天做样方时必须携带的。他的存在并不醒目,但不存在则会带来极大的不便。他就像Microsoft Word一样占用微小的空间,但是界面友好,用户众多,并且不可或缺。当然,有的时候会有bug,但是很快会改正。这本工具书也有习题,但是相比之下不多。 做样方的时候我一直有种很过意不去的感觉。所有小组不停歇地轮流举着小花小草来询问老师。树林里回荡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失去回答问题的耐心。但是刘老师是一本很有耐心的和蔼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在一次做样方过程中把同一种植物拿给老师问了好几遍(因为植物名字很难记,问过瞬间又忘了)。在实习的前三天认植物认得非常沮丧;三天以后,开始上瘾。我想,也许不完全是因为最后有考试的缘故。 正如前文所言,辨认植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这里不再赘述。记植物也很考验人。有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多看那么一眼,可能从此就记住了。有时候别人扔掉的东西,捡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