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摘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秩序的有效保障。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很多,从公民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满意度等角度的调查和探讨表明,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和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呈正相关,而年龄、生活压力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负相关关系。公民自身微观层面因素对公民无序政治参与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8)04-0038-05

一、引言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的政治参与历来被广泛研究与探讨。不过,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参与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①。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上述界定表明: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和公民组成的团体,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决策及其与之相关的公共生活,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政府决策[1]。

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密切相关,但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并不等于政治秩序本身。塞缪尔·亨廷顿就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关系曾提出过如下经典公式: 在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高的条件下, 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与该社会的政治参与成正比;相反, 在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低的条件下, 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与该社会的政治参与成反比。同时,他也指出,“广泛而有序的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对人民的控制。”[2]由此可见,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是政治秩序的有效保障。在政治参与概念基础上可以延伸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界定:公民在对既有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表示认同的前提下,为争取、实现、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法定的方式和渠道,理性地对政治体系及政治活动所实施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各种影响。这种活动是依法的、理性的、自主的、适度的对公共事务或政府决策进行个人或集体意愿表达的行为。有秩序、理性、自主、适度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四个基本特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良性互动的形式,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民主政体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不少研究者对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根本途径、基本方式及价值作用等做过理论探讨,但对影响有序政治参与因素的分析涉及较少,而就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更是罕见。本文拟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本文数据来自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进行的“厦门市居民职业状况调查”。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6个区。本次调查只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思明和湖里两个区内进行。厦门岛内的思明区下辖10个街道,共92个社区居委会,湖里区下辖5个街道,共31个社区居委会,本调查在这两个区的123个社区居委会中按随机原则抽取25个社区居委会,每个社区居委会再按随机原则抽取60户居民,共抽取1500户居民。对于被访问者的选取,由调查员入户后,根据问卷上所列的抽样取一名18周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被访问对象。本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8份,回收率为78.5%。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11个指标(见表1)考察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我们给受访者列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分别是“没有”、“较少”、“一般”和“经常”。在这11个项目中,受

访者的参与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项目参与程度较高,如有48.6%的受访者回答“没有”参与“在网络上讨论国家大事”,也就是说有多达51.4的受访者或多或少参与这一项目。其他几个项目回答“没有”的比例分别为:“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向政府部门投诉”36.3%,“向媒体写信表达看法”47.7%,“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意见”69.1%,“在网络上发表本市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49.9%,“到政府部门上访”79.2%,“写信给政府部门投诉”81.1%,“带头到政府请愿”83.1%,“到法院起诉政府或公安部门”83.9%,“通过怠工表达不满”79.9%,“通过罢工表达意见”86.5%。接着我们对这11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变值精简法旋转,共得到两个政治参与因子。根据因子负载,分别将这两个命名为“无序政治参与因子”和“有序政治参与因子”(见表1)。这两个因子均通过了因子信度分析,其因子信度分别达到0 886和0 950,其中“无序政治参与因子”包含的项目有:“到政府相关部门或信访部门上访”、“写信给政府相关部门或信访部门投诉”、“带头到政府请愿讲理,找领导对话”、“到法院起诉政府或公安部门”、“通过怠工表达不满”和“通过罢工表达意见”。“有序政治参与因子”包括以下几个项目:“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向政府部门投诉”、“给媒体写信或电话表达看法”、“在网络上参与讨论对国家大事发表观点”、“在网络上发表本市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意见”。

这里需要对所抽取的两个因子的命名做一点补充说明。“有序”和“无序”并不是绝对的,只是根据两个因子所包含项目的内容及有序政治参与概念所作的相对性的区分。即相对于第一个因子中“上访”、“请愿”、“怠工”和“罢工”的政治参与方式,第二个因子中的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表达观点、意见的方式相对显得理性、适度和有序。

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曾从政治制度化程度、公民价值体系、社会自组织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过考察,认为影响公民有序参与的各种因素中,政治制度化、公民权利意识、社会自组织、政府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高程度的制度化意味着公民参与渠道的完善和成熟,是公民有序参与进行的规则基础。较强的权利意识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心理基础。发达的社会自组织网络是公民有序参与的组织基础。公正灵活的政府主导是公民有序参与的能促性基础。”

[3]另有学者则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到来的背景下,研究了网络文化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和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4]可见,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分析社会宏观环境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而忽略了对公民个体的主观因素和自身客观条件对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的分析。本文将结合实证调查,考察公民个体主客观条件对其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

在公民自身对其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各影响因素中,我们考虑了公民对公共事务关心程度。问卷中设计了五个指标(见表2)考察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包括“关心工作单位事情”、“关心居住小区事情”、“关心所在社区居委会的事情”、“关心本市县的事情”、和“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几个项目。对这五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到一个因子,因子信度为0.720。根据因子负载可将其命名为公民意识因子(见表2)。

三、多元回归模型及分析

我们以性别(女=0,男=1)、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生活压力和公民意识六项内容作为自变量,将有序政治参与因子和无序政治参与因子作为因变量,放入回归模型,建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以检测这些自变量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无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见表3)。

回归模型一显示了较好的拟合度,F检验值具有很高的显著性水平。可见,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生活压力和公民意识六项均对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较高统计显著性。调整后的R2为17.8%,说明所有的自变量一起可以解释因变量17.8%的变异。

第一,文化程度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成正相关。回归模型表明,公民文化程度高低对其参政方式的有序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标准回归系数达到0.140。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显然也是需要一定的知识成本作基础。这里考察的几项“有序”的政治参与方式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一般来说,较高的文化程度代表着相对较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这也意味着个体更易对自身的利益、参政方式及后果等有一个理性的把握,从而自主选择适度参政。回归模型一还显示,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具有性别差异。相对于女性,男性的政治参与方式有序化程度更高。对本次调查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交互分类统计分析显示,女性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只有36.4%的女性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及以上,而有51.4%的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大学本科。由此可见,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性别差异一定程度上受其文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过,在这个回归模型中分析性别差异的同时,已经控制了文化程度的因素。那么,究竟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男性与女性在有序政治参与上的差异?关于男女政治参与的差异,有学者把主要解释途径归纳为两种:一则认为女性政治参与低于男性,乃是由于女性无法参与,也就是源于男女分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或是私人领域情境所产生的限制,造成两性在政治参与所需资源条件的差异所造成的;二则是由于女性不愿参与,源于社会化的差异,使得女性产生低度政治涉入感,在政治参与的认知态度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政治行为上的差异[5]。当然,这里主要解释的是政治参与的性别差异。对有序化政治参与的性别差异的解释,我们更倾向于“资源条件论”,即男性政治参与的资源条件优于女性,相对于女性,他们可以通过更合理的途径进行政治参与,因此他们参政的有序化程度也更高。

第二,年龄、生活压力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很强的负相关。个体年龄越大,其政治参与方式的有序化程度越低;个体生活压力越大,其政治参与方式的有序化程度越低。有序的政治参与包含理性、自主的成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年龄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呈倒U型。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指出,政治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在中年达到顶峰,而后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史天健在北京的调查也发现,市民的投票率与年龄的关系呈倒U型,以45岁~53岁年龄的受访者的投票率最高,胡荣在中国农村的调查也有类似发现[6]。

第三,生活压力大者较少有序参与政治。这一结论较好理解。不理性、偏激的行为很多情况下是由压力或焦虑所致,生活压力大的个体往往更易出现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也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表现。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现阶段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消极参与和制度外参与。消极参与主要指公民政治参与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低, 参与人数较少, 频度较低, 其特点有主观上的故意性、冷漠性, 行为上的消极性、被动性[7]。

第四,提高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回归模型一表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即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越满意,越会采取有序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根据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的这种行动所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8]现代公民尤其是城市市民都是理性的个体,他们在行动(政治参与)前往往会进行利弊、得失的权衡,尔后采取“价值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工作满意度高的个体采用无序方式进行政治参与可能要付出更大的

成本代价,在理性地权衡之后,他们会更多地选择有序参政方式。

第五,提高公民意识有利于形成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式。回归模型一显示了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其标准回归系数高达0.237,为几个自变量中最高。这表明,在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因素中,公民意识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式的影响最大。为了测量的方便,这里的公民意识在问卷中被操作化为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实质上,现代公民关心公共事务的背后蕴涵着维护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对等的理念,这些理念正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所在。帕特南在意大利的研究中发现北部城市公民参与各种社团, 关心公共事务, 具有较好的公民素养, 并认为这对意大利的民主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公民意识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求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素质,而公民意识正是其中具体素质之一。具有维护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和较强的公民意识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程度必然也较高。

第六,回归模型二显示了六项自变量与无序政治参与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所得到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1。这表明,公民的无序政治参与无法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六项自变量来解释。换句话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微观层面因素对公民无序政治参与方式并无显著影响,公民之所以采取无序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可能更多的是受社会环境、政治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等宏观层面各因素的影响。

四、结语

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公民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社会流动机制、政治机制、公民个体的行为偏好等方面。总的说来,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治的制度化程度,国家政体的民主化程度,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监督机制的完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公民个体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权利与政治参与意识、生活状况和行为偏好等。本文着重从公民个体的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等微观层次考察了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生活压力和公民意识六项均对有序政治参与因子具有较高统计显著性的结果;年龄和生活压力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成负相关,而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和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强正相关关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微观层面因素对公民无序政治参与无显著影响。以往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途径和有效途径时,往往只注重对宏观层面的建构和完善(如提高政治制度化程度、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发展民主政治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而忽略了对公民个体条件对参与影响的分析。由此,我们可以重新探讨如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公民自身的教育与政治社会化水平,让公民掌握更多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切实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满意度,从微观层面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在出现公民政治参与无序、失序的情况下,更多的应该从宏观层面考虑问题,如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大力发展经济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245-249.

[2]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 1988:32.

[3]褚松燕.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习论坛, 2007,(7).

[4]岳彬.网路文化视阈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科学·经济·社会, 2006,(4).

[5]杨婉莹.政治参与的性别差异[J].选举研究(台湾公立大学政治大学),2007,(2).

[6]胡荣.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J].社会学研究,2006,(2).

[7]夏晓丽,赵秀芳.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8]候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376-377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思想政治论文网;本站论文合作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739447.html,/) 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739447.html,/和蚩尤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739447.html, 全文阅读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739447.html,/special/political-reform/12829_3.html

小学思想政治_你真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你真棒 一、课标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一课程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你真棒》是鲁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第1课。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点身边发生的事,指导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真诚地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由此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多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和顾及别人的感受,客观评价他人的水平还不高,班级中告状的现象很多,赞扬别人的学生很少。而且学生大多只善于发现班里表现优秀的同学的优点,对班里默默无闻的同学优点不太注意,班里调皮、成绩差的同学优点就更难找。因此,鼓励学生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和长处,欣赏别人,向他们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四、课时安排 本课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 五、教学目标 1.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能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赞美。 2.能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习真诚地赞赏别人。 2.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品质。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拇指卡片、装有名字的信封、赞美卡 2.学生准备:自己的奖状、课前采访同学、观察同学的优点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奖状,引出赞美 1.老师听说咱班的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的奖状,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吗?来,把你的奖状举得高高得,给大家看一看。 2.好,请大家把奖状轻轻地放在桌子上。从你绽开的笑脸上不难看出,奖状是你的骄傲和自豪!那么,哪个孩子愿意大声地介绍介绍自己的奖状呢?指名介绍奖状。 看到这么多孩子都带了奖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生:你真棒!教师小结,对,你真棒!教师板书:你真棒。 (二)走进剧场,发现赞美 1.胜利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剧场》,孩子们,想跟老师去看看吗?(想)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在跑步比赛时,一个小朋友跑得很快,冲过了终点,边上的同学欢呼雀跃。 视频暂停提问: (1)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跑道一侧有很多观看比赛的同学,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如果你就是那位胜利的同学,听了这样的赞美,你的心情是怎样呢? 看来,当我们的同学取得了成功的时候,我们要由衷地赞美他。 2.失败时! 孩子们,比赛还没有结束呢,让我们继续往后看。 继续播放刚才的视频:大部分的同学都跑向了终点,只有最后一位胖胖的小男孩还在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跑着…… (1)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2)你想说些什么? 原来,这个小男孩的身上也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啊!点击课件出示:一张脸(快乐)你看,听了大家的话,小男孩开心地笑了。看来,当别人胜利的时候我们要赞美他,别人暂时落后的时候我们更要鼓励他,赞赏他,给他前进的动力。

自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困境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739447.html, 自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困境探究 作者:徐雯婷 来源:《祖国》2017年第14期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现代社会个性化的自媒体时代。各类自媒体社交平台日渐成为我国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利益诉求、参与政治生活、监督政府行政的主要工具。由于多方面的影响,自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喜忧参半,自媒体平台公民参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作为引导者,应进一步加强网络规范化管理,公民作为参与者,应多些审慎与理性。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困境 日新月异的空间网络技术重新定义了人类生活。它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突出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层面。“在第四媒体——互联网面前,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的自身变革还尚未结束,Web2.0 又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变革,那就是博客、微博等传播载体的出现,让人人都成为记者、人人都成为媒体成为可能,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进程加快,我国公民的政治權利意识日渐觉醒,政治参与意愿不断提升,参与形式也不断丰富。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普通公民可以自发贡献信息和观点并进行广泛的传播,一方面,这拓宽了政治民主渠道,拓展了官民沟通的空间,彰显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的局限和消极因素,面临诸多困境。 一、现状分析 (一)话语权重构:社会各群体能即时地表达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见,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博弈有序进行,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毋庸置疑地是,自媒体时代促进了社会各阶层间交流的扁平化。首先,人人都拿到了“麦克风”,这是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解构和重建;第二,任何人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见都可能被听到,并且都有被传播的可能;第三,共同的兴趣社区,如知乎,百度贴吧等,为每个自媒体人聚集了更多的同质性听众,往往使得一个人的意见变为一个群体的意见;第四,任何人声音被传播的评判标准都是统一的,即你说的话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共鸣。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学者徐琳如是说:“这大大加强了社会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弱势群体“发出声音”的效能感,有利于各群体之间有序的利益博弈,这样一来,在弥合分歧的基础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能够逐渐达成互信,从而形成对待社会矛盾的理性心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1.3《政治生活:有序参与》学案

1.3《政治生活:有序参与》学案 主备:审核:2011.2.28 【使用说明】 ⒈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⒉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 ⒊在预习过程中熟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有序参与的要求等重点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⒈理解并熟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民做到有序参与的重要性和要求,提高运用国体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时政材料的能力。 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和对比认识事物的方法。 ⒊感悟我国公民丰富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投身入政治生活,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导学案】 (要求:限时20分钟;先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出重点问题;熟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民做到有序参与的重要性和要求等重点知识,构建好知识体系。) 一、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⒈。 识记地位。 ⒉。 ⒊。 识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措施。 ⒋。 二、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⒈。

⒉。 ⒊。 三、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 【构建本框知识体系】 公民的政治 权利与义务 【我的收获与疑问】(在熟练预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你的收获和疑问写在下面,与组内同

(要求:先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列出提纲,课堂上小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并进行小组展示。限时15分钟) 探究1:情景模拟。如采用快板、小品等形式歌唱农村的大变化;如采用图片的方式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权的巨大变化。把课本知识通过艺术方式展示给同学。 探究2: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11年2月24日,平顶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新华分局近日发出公告,广州采叶化妆品有限公司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一案,已经调查终结。 谈谈公民如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查询、分析和归纳能力;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公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国家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重点难点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PPT】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围绕“扩大”这个关键词,我们已经学习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含义和原则,那么,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3月3日和5日,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会讨论了国家的热点问题,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从09年两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始。【PPT】2009就业严峻形势(视频) 这段视频表述的是当前最揪心的就业问题,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感觉到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所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 【PPT】就业大军的呼声 【学生活动】请你支招!——农民工、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PPT】通过人大代表、市长热线、登陆政府网站,村委会、学生会、网络等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在更大范围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影响政府决策,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符合我们在第一框题中所讲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的哪一条? 动力 【PPT】市场经济公民政治参与 【学生活动】 △公众关注就业,提出了哪些“金点子”?你还有什么好建议?

高中思想政治_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 单位: 姓名: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授课地点是多媒体功能室。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影仪,学习网站,案例素材等。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我们老说政治参与,那什么是政治参与呢?它是指公民采取积极的行动,以自下而上的的方式去影响政治生活。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享有的正当资格,而且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而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并且总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过程。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公民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公民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参与的程度和技巧,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广泛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公众参与政治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工作。 有序是指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无序是指捏造或者歪曲事实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诬告陷害。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第一,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二,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第三,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循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有序与无序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有序政治参与的结果: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同时也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无序政治参与的结果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破坏社会生活的安定,影响人民生活的稳定 如何进一步推进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③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民主观念,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公民本位的思想,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证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治理国家的权利。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对国家权力的运行保持一种自下而上的经常性的影响力,既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又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二,这是培育政权合法运行的深厚群众基础的前提条件。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意愿及目标选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机制,来协调或矫正政府行为同公民大众意愿之间的关系。三,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不足的公民政治参与则表明民主不完善,只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对民主最有利。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一、被动性 我国公民政治心理调查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低。我国公民参与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广大公民事实上几乎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政治参与对政府的决策有过什么影响,而更多的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认可“上面”既定的决定。 ?二、形式性 政治参与之所以成为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在于,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有效控制政府行为,限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从而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事实表明,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难发挥出这种作用。

?三、非理性 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或极端的、或畸形的、或反常的非理智性的参与心态与行为。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始终存在。其主要表现有发布政治谣言、政治狂热、政治冷漠等。 ?四、盲从性 政治参与的盲从性,是指公民对政治的参与既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也不是直接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不利于政治稳定。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空间、参与能力、参与要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缺乏经济作为后盾,政治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上。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 政治参与行为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充分表现和产物,它受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制约。在数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民众没有形成公民意识,更没有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侵蚀下,造就了一种软弱性、依附性的旧政治文化传统。

初中政治学情分析-推荐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 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 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要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生成哪些资源?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 ”“教师应怎样应对? ” 下面我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作学情分析,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在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思品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

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仍然套用了第一个班的教法,以致预设的情境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学实效可想而知。这表明,学生现有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显得很重要。 一、学生的热点问题要善于剖析 我们捕捉到的来自学生中间的信息,可能非常凌乱,成因也可能会很复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联系或许未必紧密,不可能把捕捉到的所有信息简单地堆砌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学会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耐心分析、遴选出与思想品德课堂结合最紧密、最有代表性的学生热点。 1. 弄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 所谓热点问题的来龙,就是问题的成因。“存在决定意识”,学生中的热点问题,或来自家庭,或来自社会,或者是由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原因。这就需要深入分析研究,以便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所谓热点问题的“去脉”,就是我们所捕捉到的热点问题在学生中间影响有多大。实际情况启示我们,由于青少年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当一个热点形成后,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往往会吸引很多学生参与;但也具有明显的“散热性”,有时会很快冷却下来,并有可能转移到另一个热点上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费神分析的。 2. 分清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学生涉及的热点问题,有的出自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成长等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分析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探析 政治参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飞跃式发展,人民的权利意识也日益增长,进而推动着政治参与的内容、渠道和方式不断扩展,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制度。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特征及价值表现 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实践,西方政治学者对关于政治参与的涵义做出了各种不同的界定。美国著名学者孔奇认为:“政治参与可以解释为全国或地方、个人或集体支持或反对国家结构、权威和有关公益分配决策的行动。” 1日本学者蒲岛郁夫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一项旨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活动”。亨廷顿和纳尔逊在《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一书中给出的定义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这些政治参与的定义和观点差别很大,但蕴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回避政治参与的阶级性,排除人民主权这一参与的根本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参与实践,笔者将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从而影响政府决定和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政治参与是社会的润滑剂,维系着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主要表现在:(一)激发公民的政治学习热情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二)促进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决策的片面性;(三)增强依法治国的能力,提升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四)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政治权力的腐化。 当然,政治参与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破坏性负面作用,如参与的任意性和不透明性有可能超过政治系统的内聚功能和承受能力,从而使得非制度化的参与任意蔓延,导致对民主体制的破坏,甚至引发骚乱。例如,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利益群体的出现,对相应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途径的要求很可能走向极端和盲目扩大,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最终削弱政府权威,破坏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公民政治参与不足也要防止政治参与过度,参与不足会造成民主政治基础的消解和弱化,而参与过度则给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孙雪凡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 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 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对此,不仅需要从国家体制内的制约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监督和维系。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扩大,公民参与对政府决策的制定、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公共权力的监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公民教育的不断加强,提高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公民政治意识参与普遍增强,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很多公民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反映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接触,关注事件的发展进程,表现出一定的主人翁意识。然而,由于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基础设施受到国家财力制约;我国政治体制不够完善,各种不正之风以及权力过分集中和特权现象盛行,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感到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我国目前的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偏低。 (二)正式组织功能较弱,非正式组织少,部分特殊群体尚未有自己的组织 在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是企事业单位职工行使个人及组织权利的重要形式和渠道,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正式组织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甚至一些单位根本就没有 - 1 -

初三政治教学学情分析与策略计划

初三政治教学学情分析与策略计划 教师:李金峰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今年我担任初三四个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由于是首次担任初三的政治教学工作,所以对我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还好,这四个班都是我从初二一手带上来的,所以,对学生都很了解。尤其是五班是我从初一一直带上来,所以对学生的情况特别熟悉。这也是我今年带初三的优势所在。 一、具体各班级情况 我所教的的初三(1.2.3.5)班他们各有特色。就政治学科而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不错,对政治课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堂氛围和作业完成情况都较好,尤其3班5班同学的学习态度和答题书写都较为规范,这是好的方面。但是每个班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两极分化太严重。目前,每周有三节政治课,再加一节早自习一节晚自习,时间还算充足。在课堂上大部分的同学能够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学习习惯很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厌学,对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从作业情况来看,普遍质量较高,但也有部分同学懒惰成性,老师全部讲过的题他都不做,要么敷衍了事乱写一通,要么书写的太潦草,干脆不像话,态度欠端正。另外,对课本活页的背记过关任务完成情况不是很好,多数同学背的滚瓜烂熟,可运用能力差,有待提升。这是所教班级学

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情况及其策略目标 在初三政治教学中,除了上好新课外,还针对学生在做题错误程度进行探索,并尝试训练学生的解题作答能力,根据中考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此外,政治这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这是学生的软肋,教材的更新程度不够,绝大部分的材料衔接依然是七八十年代的知识,过去提到先进人物,我们讲雷锋,今天的课本依然还是这样,缺少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联系当下实际,给学生做更多的补充,才不至于学生拿到卷子时,一脸的陌生,再者,该科更多的是强调从思想上来教育、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理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成长规律来进行教学。 具体应对措施: 初三阶段学情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答题不规范,运用欠灵活,缺少做题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所进步,是现阶段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严格依据陇南市中考大纲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激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2、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尤其要抓背诵和活页过关。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 3、进行有效的专题训练和背诵,抓好几轮复习,进行知识点的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教学案例 鸡西实验中学政治组:李成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是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三框题的内容,是本课的升华与拓展。本框题《政治生活:有序参与》需讲清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达到参与政治生活的目的。其二: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政治生活”颇为陌生,而且距离较为遥远,特别是对于矿区来的学生来说,尤其突出:信息闭塞,知识面较窄,更多的知识只能来自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但对新鲜事物颇为好奇,主动性也比较强,一旦喜欢上就会一头扎进去,学习劲头令人钦佩,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更不能故弄玄虚将“政治”一词夸大或扩大,这会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应以“简”为主,以问题为纽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相关内容贯穿起来,既预设又生成,在简单的问题中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导入的“简”。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框题对学生来说,题目较大,理解起来颇费周折,弄不好便是雾里看花,事半功倍。对老师来讲,也是一个挑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又要不着痕迹的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融汇在一块,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政治生活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实践起来也非常的容易。思量再三,最后我选择了一个“简”字,那就是从课题入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回忆一下,第一课的题目是什么?(此时学生的课本并没有打开,而且,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也会令学生大吃一惊,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老师今天怎么了?犹豫片刻,学生还是回答出来了:“参与政治生活”。)你们参与政治生活了吗?(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许多学生的困惑:什么是政治生活?我参加了吗?我如何去参加呢?这就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做了铺垫,学生想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第二、教学内容的简单问题化。以问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细化为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在处理这样的环节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问题形式化,不可以一问到底,所以,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既有教师的问,更要有学生的问;既有教师的主导,又要有学生的主体。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有静态的“预设”,更需要有动态的“生成”。“预设”与“生成”应是相辅而成的,只有在课前精心预设——即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预设的过程中主动生成,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把重心放在学生主体上,即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将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发现问题、主动去学习的习惯。预设是美好的,但是再实践过程中,也许效果并不是最佳,在今后的教学过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国家大事的愿望不断增加,网络政治成为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于网络政治的兴起,一些问题也不断的涌现出现,一方面,我国网络政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公民的民主、公平意识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公民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整体素质等等。 1我国公民现阶段网络政治参与途径概述 1.1通过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我国公民进行政治监督的一种高效且便利的方式,公民怎样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进行公民政治的参与,就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网上,公民可以发表自己关于政府行为的看法,在一些政治生活的大事上有自己的话语权,而且这种话语权的力量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政策抉择,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 1.2通过网络论坛平台进行民意表达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论坛是一个平台,可以供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里,信息是共享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大家不仅可以发表一些言论,还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让大家都可以看到,并且针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讨论。 1.3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形式,公民就相当于直接与政府进行对话,不必再通过人大代表等中间人员和中间环节。这可以大大的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尊重了人民

的主体地位。我国人民可以面对面的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于一些国家大事的意见,或者告知政府有关部门自己的一些诉求。 2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 我国公民享有监督国家机关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也有一些困难。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这是阻碍我国公民正常表达诉求的一个绊脚石。有些公民对于网络参与不是很擅长,而一些对于网络比较擅长的人就会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人脉资源来汇集选票,来引导那些对于政治生活不是很熟悉的人来给自己投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的建立。2.2网络政治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不高是现阶段存在的事实。一些公民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更别提参与网络政治了。因此,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制约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巨大障碍。同时,因为网络参与的特点,所有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身份、电话以及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都不会公开。在网络中大家互不相识,导致有一些政治素养比较低下的公民就会在网络上散播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政治充满恶意,甚至捏造虚假的信息来发泄自己的怨气。因此,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以及政治素养是一件根本又很关键的事情。 2.3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 我国曾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封建思想在我国公民脑中根深蒂固。虽然时间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性质已经转变,但是在这种思想下,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会太高,总是对于政治避而远之。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是抱着一种监督的心态,而是一种逆来顺受的顺从心态。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热情并不是很高涨。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远离政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远离了政治就远离了很多是非,这种观念在不少公民的头脑中还是存在。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教学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的国家 第三框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2.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前课准备 1.利用10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11—14,完成【生本对话】部分。 2.对【生生对话】部分作出思考。 3.记录自己的困惑,以便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第1页(共3页)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B】 “政治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参与不参与无所谓。”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A.错误,政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B.错误,这样必然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C.错误,这是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 D.正确,因为公民有自己的自由 青春是种子必须向上。——谚语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启示我们 A.政治生活是我们最主要的生活 B.在所有事件中,政治事件最为重要 C.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应积极参与政治 D.读书是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3.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因此,我们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需要学习和懂得政治知识 ③要重视政治生活实践④把权利与义务完全统一起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四、教学反思 第3页(共3页)

试用政治学分析身边二三事

试用政治学分析身边二三事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上以及我自己身边都有出现一种声音:“凭什么谁谁谁那么有钱;某某某怎么会如此富有,应该是富二代吧;为什么我就没有他(她)那么好的命;有钱就了不起啊,等我有钱了就怎么样怎么样。”这些声音的出现多多少少都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在现在的部分人心中,已经出现了仇富心理,以及现阶段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不断获得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和肯定,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得到了洗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真正得到体现,同时,中国的老百姓也开始真正意义上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那么在一切都如此美好的现中国环境下,是不是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一切都稳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马克思哲学里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不论何时何地都充满着矛盾,并且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现阶段蒸蒸日上,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国同样充满了各种矛盾,政府就是在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中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向前发展的。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同样都处在矛盾当中,无论你是有意或者无意的,矛盾总是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你。近年来在社会上以及我自己身边都有出现一种声音:“凭什么谁谁谁那么有钱;某某某怎么会如此富有,应该是富二代吧;为什么我就没有他(她)那么好的命;有钱就了不起啊,等我有钱了就怎么样怎么样。”这些声音的出现多多少少都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在现在的部分人心中,已经出现了仇富心理,以及现阶段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自从1949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毛主席的带领了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消灭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民阶级。从此中国再无对立阶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自身的飞速发展,消失不久的阶级对立关系好像又重新“出现”了。一些靠自身劳动所得报酬不多的“穷人”以及经常出现在网络新闻中的那些炫富的钱权势力者所组成的富人貌似形成了所谓的阶级对立。 自从古代起,中国就形成了明显的阶级对立,及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对立。而现在中国的阶级对立呈现出强弱分野的态势。 第一,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在这几年发生了变化,未来几年可能遭遇挑战,需要做出安排,这是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首先,社会分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两个越来越大的集团,即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强势集团大体包括权力的拥有者和上层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了一个集团,并已基本形成稳定的联盟,这个联盟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另外一个社会集团: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等。由于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的形成,使得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不得不放在这个格局当中去考虑。 其次,这种格局趋势已基本定型化了。改革是一种利益调整的过程,但最近几年的改革与80年代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的改革处在利益调整的过程当中,而最近几年利益调整的结果已大体定型。即谁是穷人、谁是富人;谁是强势、谁是弱势已基本定型,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了。我把这一过程称之爲结构定型化的过程,这个定型化的过程对社会産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阶层间的门坎开始出现,阶层内部逐步出现认同意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阶层间的对立意识。对内来说是“我们”的意识,对外来说是“他们”的意识。 三是社会流动出现新的趋势。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寻求变迁,与此同时就面临着城市化的进程,阶层之间的流动有降下来的趋势,这与阶层间边界的出现、门坎的出现是有关系的。在一些比较弱的阶层上出现凝固化的趋势,如工人。工人在改革之前还有一些流动的机会,如提干,提不了干还有从机关到科室的机会。但是这几年工人想发生变化已非常困难,机会越来越少。这种流动减少的结果导致对未来的期望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减弱的趋势还包含着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_特点及价值_魏星河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 魏星河 内容提要: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 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 活动,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是有秩序、理性、自主、适度的行为,其核 心价值在于:理性、和谐、正义、民主。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在社会发展向政治发展提出诸多要求的背景下,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初衷与目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多渠道与多层次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因为,实现依法治国,实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推动民主的发展,均需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一、秩序与政治秩序 简要地说,秩序表示的是一种在服从或遵从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状态或情形。在一个整体中,秩序是制度安排或约定俗成形成的。因此,秩序是制度、规则被服从或是被遵从的结果。秩序是一个社会或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社会成员能够感受到的外部环境之一。“秩序覆盖着一个共同体或社会的全体成员,对于他们来说,秩序既约束着其行为,也塑造着他们的行为预期以及彼此间相对稳定的关系。”①秩序不是随意达成的状态,而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形成的特定状态或情势,或是通过社会成员长期约定俗成带有规范性的软约束。因此,秩序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之分,而不同秩序的获得方式方法有差异。我们主要研究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指的是国家政治体制中各个政治主体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法律制度和政治秩序得到普遍的认同与遵守,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保持在既定制度设计的运行状态之中。一般而言,政治秩序的获得,一是要有国家制度的供给,为公民行为提供规范的依据;二是国家提供的制度法律能够得到公民的尊重与遵守。也就是说,国家权威性与公民自觉性相互配合是保持政治秩序良好的两个核心要素。国家制度供给越充分,公民行为越规范,整个社会的条理性就越清晰。然而,国家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建国之初就设计出完美无缺的制度,即使设计出了好的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还需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修正。因此,一个国家政治秩序的维护是国家不断进行制度供给,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的动 ①杨雪冬:《秩序是一种公共品》,《学习时报》,2006年第138期。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9.10班政治学情分析

2014级高三三模考试九、十班政治学情分析 分析人:赵广学 2017年5月25日 2017年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作为艺术生的大家可谓斗志昂扬,紧张有序。在祝愿大家在将来获得好成绩的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上学期几次月考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在文化课冲刺上少走弯路,不辜负自己的辛苦和父母的心血。 艺术生往往由于自身原因以及艺考的因素,常年在外学习考试,相对学习文化课时间少,严格的管理可以帮助你迅速进入状态,同时,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意味着把自己的退路截断,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去冲刺文化课,成功几率会大很多。基本稳定之后要迅速根据自身学习及联考校考情况作出学习规划,可以结合老师家长,根据历年相应院校录取情况,明确文化课冲刺目标及所需分数,自然,分数是多多益善,我们要根据总分、自身状态确定单科目标,在具体分解到试卷题目中,规划出必拿分、几率分、力争分,再有的放矢的去做相应的努力!下面我们一起结合这次三模来详细的分析下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一、试卷分析 考题的结构: 1、形式结构:选择题12个,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四个题设置了5问,总分52分。 2、内容结构:本次考试考查的是必修1、必修2、必修三、必修4. 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注重双基,重点突出,符合高考的特点。主要考查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 考查的题型:符合高考的要求安排,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是组合式选择题,32个选择题有13个是组合型的,有第2题的计算题,第8题的函数图象题,第3、13、19、22、24、25的漫画题。符合高考的命题特点。 考题难易度分析:难易适中,区分度高,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大。 统计数据:9班:(最高分:刘崇法—73分,及格—26人。) 10班(最高分:孙文静—76分,及格42人。) 本套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教材知识:本次模拟的首要任务是检测我校第三轮复习阶段性的成效即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所以在试题设计中,直接考查教材知识的题占得分值比较多。 (二)、紧扣热点问题:命题重视试题的有效性,试题背景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关注的时政热点。 (三)、突出试卷导向:整份试卷无论是试题的选材、设问的方式还是答案的设置上都借用高考模式,导向明确。试卷对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有些题目答案就在材料中,有些题目答案需要把材料信息的语言转化为教材的语言,但不管怎样,材料的信息都是很充分的。这样为师生的备考提供清晰的方向,以便学生尽快熟悉适应高考题型特点及要求。 二、答题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 ①得分率很低的选择题有:12、13、19、23、25题,均低于60%。需详细评讲。得分率较低的选择题有:14、18、22题,均低于70%。评讲时着重讲解易混易错中的陷阱。②得分率85%以上的有14、15、16、17、18、20、21题,可以不评讲。 2、主观题答题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本来是意义类的简答题结果好多学生审成体现类的简答题。 ②不知道结合材料回答意义。自己会什么就乱写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