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原理(第6章)

飞机维修原理(第6章)
飞机维修原理(第6章)

各种飞机发动机原理

一、活塞式发动机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容器(气缸)内燃烧,膨胀作功的机械。活塞式发动机必须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所以,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时,发动机与螺旋桨是不能分割的。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螺旋桨减速器、机匣等组成。气缸是混合气(汽油和空气)进行燃烧的地方。气缸内容纳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头上装有点燃混合气的电火花塞(俗称电嘴),以及进、排气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温度很高,所以气缸外壁上有许多散热片,用以扩大散热面积。气缸在发动机壳体(机匣)上的排列形式多为星形或V形。常见的星形发动机有5个、7个、9 个、14个、18个或24个气缸不等。在单缸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气缸数目越多发动机功率越大。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将这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用来连接活塞和曲轴。曲轴是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部件。曲轴转动时,通过减速器带动螺旋桨转动而产生拉力。除此而外,曲轴还要带动一些附件(如各种油泵、发电机等)。气门机构用来控制进气门、排气门定时打开和关闭。 二、涡轮喷气发动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有的飞机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这种发动机本身并不能产生向前的动力,而是需要驱动一副螺旋桨,使螺旋桨在空气中旋转,以此推动飞机前进。这种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的组合一直是飞机固定的推进模式,很少有人提出过质疑。到了三十年代末,尤其是在二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飞机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飞行速度达到700-800公里每小时,高度达到了10000米以上,但人们突然发现,螺旋桨飞机似乎达到了极限,尽管工程师们将发动机的功率越提越高,从1000千瓦,到2000千瓦甚至3000千瓦,但飞机的速度仍没有明显的提高,发动机明显感到“有劲使不上”。问题就出在螺旋桨上,当飞机的速度达到800公里每小时,由于螺旋桨始终在高速旋转,桨尖部分实际上已接近了音速,这种跨音速流场的直接后果就是螺旋桨的效率急剧下降,推力下降,同时,由于螺旋桨的迎风面积较大,带来的阻力也较大,而且,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大气变稀薄,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也会急剧下降。这几个因素合在一起,决定了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的推进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必须采用全新的推进模式,喷气发动机应运而生。 喷气推进的原理大家并不陌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喷气发动机在工作时,从前端吸入大量的空气,燃烧后高速喷出,在此过程中,发动机向气体施加力,使之向后加速,气体也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事实上,这一原理很早就被应用于实践中,我们玩过的爆竹,就是依*尾部喷出火药气体的反作用力飞上天空的。早在1913年,法国工程师雷恩.洛兰就获得了一项喷气发动机的专利,但这是一种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在当时的低速下根本无法工作,而且也缺乏所需的高温耐热材料。1930年,弗兰克.惠特尔取得了他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第一个专利,但直到11年后,他的发动机在完成其首次飞行,惠特尔的这种发动机形成了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战斗机的涡轮和尾喷管间还有加力燃烧室。涡轮喷气发动机仍属于热机的一种,就必须遵循热机的做功原则:在高压下输入能量,低压下释放能量。因此,从产生输出能量的原理上讲,喷气式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是相同的,都需要有进气、加压、燃烧和排气这四个阶段,不同的是,在活塞式发动机中这4个阶段是分时依次进行的,但在喷气发动机中则是

航空发动机原理

航空发动机原理 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功用是为飞行器提供推进动力或支持力,是飞行器的心脏。自从飞机问世以来的几十年中,发动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早期的低速飞机上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到可以推动飞机以超音速飞行的喷气式发动机,还有运载火箭上可以在外太空工作的火箭发动机等,时至今日,航空发动机已经形成了一个种类繁多,用途各不相同的大家族。 航空发动机常见的分类原则有两种:按空气是否参加发动机工作和发动机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按发动机是否须空气参加工作,航空发动机可分为两类 1、吸空气发动机简称吸气式发动机,它必须吸进空气作为燃料的氧化剂(助燃剂),所以不能到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工作,只能作为航空器的发动机。一般所说的航空发动机即指这类发动机。如根据吸气式发动机工作原理的不同,吸气式发动机又分为活塞式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喷气式发动机和脉动喷气式发动机等。 2、火箭喷气式发动机是一种不依赖空气工作的发动机,航天器由于需要飞到大气层外,所以必须安装这种发动机。它也可用作航空器的助推动力。按形成喷气流动能的能源不同,火箭发动机又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电火箭发动机和核火箭发动机等。 按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不同,飞行器的发动机又可分为 1、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 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是利用向后喷射高速气流,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来推进飞行器。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又叫喷气式发动机,这类发动机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喷气式发动机,脉动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喷气式发动机等。 2、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两类。 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是由发动机带动飞机的螺旋桨、直升机的旋翼旋转对空气作功,使空气加速向后(向下)流动时,空气对螺旋桨(旋翼)产生反作用力来推进飞行器。这类发动机有活塞式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螺旋桨风扇发动机等。而涡轮风扇发动机则既有直接反作用力,也有间接反作用力,但常将其划归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一类,所以也称其为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 附图: 活塞式发动机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容器(气缸)内燃烧,膨胀作功的机械。活塞式发动机必须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所以,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时,发动机与螺旋桨是不能分割的。 为航空器提供飞行动力的往复式内燃机。发动机带动空气螺旋桨等推进器旋转产生推进力。 从1903年第一架飞机升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有飞机都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40

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

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2:13:35.4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刘磊 [导读] 开展民航飞机的维修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航飞机的安全问题,需要与民航飞机故障维修部门进行一个联合,根具他们的实际需求,来对飞机进行更加有效的维修,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刘磊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山东青岛 266108 摘要:开展民航飞机的维修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航飞机的安全问题,需要与民航飞机故障维修部门进行一个联合,根具他们的实际需求,来对飞机进行更加有效的维修,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民航飞机;维修技术;方法 1 民航飞机的维修现状 民航飞机的维修目的是为了保证飞机系统的安全运行,而由于飞机这种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因此飞机维修不能像其他交通设备一样,故障出现了以后再进行维修。现代的民航飞机维修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预防为主。 其一,飞机的正常运行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飞机的各种零部件也非常昂贵,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在检查和维修飞机时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步骤,不能盲目。 其二,维修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在进行飞机维修时,要着重考虑一下几个问题:飞机维修的正常周期是多长时间?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修复性维修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取预防性维修方法?怎样科学运用维修技术降低飞机的故障率? 其三,修复性维修包括分解飞机部件,更换飞机的零部件,在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要尽快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预防性维修包括飞机部件的更换、飞机部件的检查以及机体本身的润滑等多个程序。 其四,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分清主次,重点检查和维修可能发生故障以及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做到有的放矢。 其五,飞机的安全飞行不仅受天气以及气流等各方面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飞机各个部件运行状态的影响,由于飞机本身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维修人员应高度重视飞机维修,坚持不带故障飞行的维修原则以及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维修理念,认真检查各个飞机零部件,及时更新老化零件,采取针对性的维修策略和维修方法,保障飞机的安全飞行。 2 民航飞机维修技术与方法 2.1 传统的飞机维修方式 与现代维修技术相比,传统的维修技术较为简单,因此飞机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故障也十分简单。民航飞机在航行一段时间之后,机器设备不可避免地出现破损或者是故障,对民航飞机飞行造成严重影响。在落实传统维修方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预防性作业模式定期对民航飞机进行检修,有效降低民航飞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民航飞机运行的安全性。 2.2 高新技术维修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航空业的整体水平也在提高,因而飞机的整体结构也在悄无声息的像复杂化的方向转变,从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加大。飞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也是朝着复杂化、不确定化、繁琐化、不定时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老套的那种维修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民航飞机的整体维修需求。高新维修技术也随时代的需求慢慢展露头角。如今阶段,已经把高新维修技术应用到了民航飞机的实际飞行当中,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一些高新技术的混合使用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化的维修系统,以计算机为媒介,借助一些新兴设备为桥梁,对民航飞机存在的故障进行全面的摸排处理工作。 3 加强民航飞机维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制定完善的维修故障管理制度 在民航飞机维修的过程中,需制定维修故障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工作特点与要求,创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在完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各个方面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且在民航飞机维修管理的过程中,需创建合理的故障分析机制,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协调各方面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维修故障改进工作划分成为几个责任区域,要求负责人按照规定执行工作,在发现问题之后,针对区域负责人进行严格的惩罚。同理,在维修故障改进质量较高的情况下,需为区域负责人提供奖励,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民航飞机维修故障改进的过程中,应明确具体的改进要求与难点,筛选最佳 的技术方式,全面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加强飞机运行故障分析的整理与汇编工作 结合现代民航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若想保障飞机故障维修工作的整体水平,需要借助构建专业组织的方式来进行,通过组织对于不同型号、类别的飞机的相关故障信息与维修方法的分析与整体,进一步总结更多的经验和数据资料,对各种疑难问题和故障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把握各种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减少重复故障和问题出现的现象。借助组织对于相关经验和实践的总结和整理、汇编,可以较好地促进维修人员专业维修能力的提升,为其解决故障提供巨大的帮助,且为日后技术人员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资料和经验。 3.3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 在民航飞机维修管理工作中,需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明确工作目的与要求,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决策系统,建立先进的数据与信息分析系统与结构,在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管理机制,提升维修管理工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且在民航飞机维修的过程中,需遵循当前的客观规律,了解具体的质量数据信息,对质量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收集数据,更好地对其进行汇总,在决策系统的支持下,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开展科学的判断工作与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管控水平。目前,我国在飞机维修企业实际发展期

各类飞机引擎原理

各类飞机引擎原理飞机引擎 飞机引擎

飞机引擎的发动原理 前言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定速行驶於平坦路面上所消耗的汽油,主要都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同样承受阻力,因此飞机必须有「推进系统」,否则阻力将使飞机愈来愈慢终至坠毁。飞机的推进系统常见的有「往复式内燃机」和「涡轮引擎」二类。 「往复式内燃机」是最传统的飞机动力源,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就是采用四冲程的内燃机。通常是使用螺旋桨把往复式内燃机的输出马力转变成推进力。「涡轮引擎」可分为:「涡轮喷射」、「涡轮扇喷射」和「涡轮轴引擎」三大类。 往复式内燃机和汽车、机车使用者的原理相同,除了模型飞机之外,绝少使用二冲程引擎者。四冲程引擎分为进气、压缩、爆炸、排气四个冲程,其原理在今日已成常识,不多说明。「涡轮引擎」由前面吸入空气,经由压缩器增压之后,即将油与气混合并於燃烧室引燃。燃烧后的高温排气流经涡轮产生转动的力量,此力量经过传动轴去驱动压缩器。此时排气仍含有甚多热能,即经由喷嘴高速喷出,依反作用定律产生推力。上述为「涡轮喷射引擎」。 扇式喷射是把压缩器或涡轮叶片延长成为类似较短的螺旋桨叶片。压缩器叶片延长者叫作前扇式,涡轮叶片延长者叫作后扇式。

一般活塞式燃油引擎 强劲的动力和雄浑的引擎声,简直魅力没法挡!与实物相同的机构和工作原理造成强劲转动的模型发动机(俗称模型引擎),它本身可以说是模型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事实上,翻开无线电遥控模型的历史,可知机动模型的出现要早过电动模型,强劲的动力打破了传统模型那种冷漠的面孔,为模型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再者,燃油之消耗可由目测判断,它与电动模型不同,操纵者能正确估计模型之正确动作时间,燃油用完後只需加油,模型又能重新奔驰或飞翔。总之,机动模型予人明快,爽朗的印象。 如上图所示:无线电遥控模型用的发动机与实物一样,既有2冲程发动机,也有4冲程发动机,甚至还有转子发动机和喷射发动机。因为零件配换等问题,建议采用2冲程或4冲程的电热式发动机(glow engine),电热式发动机不需要复杂的电气机构,具有简单,轻量,易用等优点;而且又能提供强大的动力,所以成为机动模型的最佳动力源。实际上,它的转速超过每分钟30,00转,如其排气量作公升换算,相当於输出200匹马力以上的动力,功率之强劲令人咋舌! 其原因是由於采取电热(glow)方式,仅仅在起动时让电热塞通电以产生最初的

航空发动机原理试题

《气体动力学基础》试卷 一、 填空(30分,每空1分) 1. 气体密度是指_单位容积内气体的质量_。从微观上讲,密度的大小代表了_气体分子的疏密程度_。气体流过航空发动机的喷管时,其密度的变化规律是__减小__。 2.从微观上讲,气体压力是_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的总效应_。在比容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温度升高,引起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是_增大 。 3.定压比热是指_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1kg 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_;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的关系式可以写成 R c c v p +=。 4.绝热过程是指 气体在和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热力过程 ;在该过程中压力和比容的关系式可以写成k v v p p )(2 112=;该过程的外(容积)功的计算式可以写成)(1 11122v p v p k l --=。 5.“一维定常流”中“一维”是指_气流参数是一维坐标的函数_。 6.可压流的连续性方程可以写成 常数=V A ρ ,它说明_在一维定常流的条件下,流过各截面的气体流量相等_。 7. 一维定常流能量(焓)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1221222 i i V V l q -+-=±±外 。气体流过发动机的涡轮时,能量方程可以改写成 l V V i i +-=-2 212221 ,此方程表示的能量转换关系是 气体焓的下降,用来对外作功和增加气体的动能 ;气体流过发动机进气道时,能量方程可以改写成常数=+2 2 V i ,此方程表示的能量转换关系是_焓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 8.滞止压力(总压)是指_理想绝能条件下,将气流滞止到速度为零时的压力_。气体流过发动机的进气道时,在不考虑流动损失的情况下,总压的变化规律是 不变_的。

飞机维修原理试题

2005-2006 飞机维修原理试卷 一:术语概念20分 1.航空维修:指对飞机及其上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维护和修理,保持、恢复、和提高飞机的可行性,确保飞行安全。是飞机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航空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2. 飞机维修原理:又称维修思想,维修理念或维修哲学, 是指导飞机维修大纲制订的原则。 3. 飞机维修大纲:是应用逻辑决断法制订的,需要按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在逻辑决断分析流程中,主要考虑故障影响。逻辑决断分析后,确定不需要做工作的项目,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的可靠性方案来监控。(实在是看不清,仅供参考) 4. 飞机维修方案:又称飞机维修保障方案,是对飞机在规定的使用环境中进行维修与保障所采用的维修类型,维修策略,各维修级别的主要工作等的描述,它规定了每一维修级别上开展的维修活动及资源配置要求。 二:填空题36分(有些实在不堪入目,找课本吧) 1.按照MSG原理,航空维修可分为定时方式(HT)视情方式(OC) 状态监控方式(CM) 2.按照维修类型可将MRO分为4个部分:飞机大修和改装、发动机大修、部件大修、和 航线维护。 3.到目前为止,我国综合性的民航维修合资企业主要有三家:北京Ameco 广州 Gameco 厦 门太古 4.RCM理论认为功能故障决定维修工作的先后次序,即按照安全性后果,使用性后果, 非使用性后果,隐蔽性后果来决定维修工作的先后次序。 5.MSG-1 1968年在Boeing747飞机上首次应用;MSG-2 1970年在Boeing737-200上部分使 用,80年代早期,Boeing767(感觉应该是757)飞机是第一个全面应用MSG-3分析逻辑的飞机。 6.MSG-1手册维修评估和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逻辑决断方法和分析程序 和三方面内容。 7.MSG-2为飞机系统或部件指定维修方式,系统或部件维修方法的选择是由 设计特性,来决定的。 8.MSG-3逻辑分析分飞机系统分析区域检查分析结构检查分析三类进行 9.民用飞机维修的主要文件资料有MRBP MRB MRBR MS MPD等(不知谁写的,所以不 一定准确,参考) 10.维修方案的主要特点有强制性实用性动态性合法性复杂性和(同上)三.简答题44分 1.简述飞机维修的分类。 2.比较MSG-2中提出的三种维修方式。 3.综述飞机维修思想的演变过程和这种演变的必然性。 4.画出MSG-3的系统逻辑分析框图,说明系统逻辑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说明飞机维修方案的主要内容与制定依据。P48

飞机原理与构造简答题答案

1、以双梁式直机翼为例,说明气动载荷是如何传递的。(18分) (1)蒙皮把气动载荷分别传给长桁和翼肋:蒙皮受气动吸力时,桁条和翼肋通过铆钉受拉对蒙皮提供支反力;蒙皮受气动压力时,蒙皮直接压在桁条和翼肋上,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蒙皮把外载传递给了翼肋和长桁。 (2)长桁把自身承受的初始气动载荷传给翼肋 桁条与翼肋直接用角片(或间接通过蒙皮)相连,此时载荷方向垂直于长桁轴线,翼肋向长桁提供支持。此时,桁条可以看成支持在翼肋上的多点连续梁,长桁把气动载荷传递给了翼肋。至此,作用在蒙皮上的气动载荷直接或由长桁间接地全部传给了翼肋。 (3)翼肋把气动载荷转换成了垂直载荷和力矩,并相应的传到了梁腹板和组成封闭翼盒的各元件上 (4)翼梁将剪流往根部传递 由于梁腹板的抗弯能力比梁的缘条小的多,可略去其承弯能力,因而腹板以平板受剪的形式平衡,并将剪流往根部传递。最后在根部有机翼—机身对接接头提供垂直方向的支反力来平衡。 (5)蒙皮、腹板承受扭矩。机翼的第三个总体内力扭矩以蒙皮和腹板受剪的形式,向根部传递,总扭矩到机翼根部应通过加强肋将一圈剪流转换成适合于机翼—机身对接接头承受的一对集中力,再通过接头传给机身。 2、说明双梁式直机翼的普通翼肋的作用。(10分) (1)用以承受蒙皮传来的局部气动载荷 (2)把局部气动载荷转换成适合于主受力盒段各组成元件受力特性的载荷形式 (3)然后把它们传到这些主要元件上,向机翼根部传递,并进而通过对接接头传给机身 3、比较分析机翼各典型受力型式的结构受力特点。(20分) (1)梁式机翼:翼梁是主要受力构件,梁式机翼便于开口而不致破坏原来的主要传力路线;机翼、机身通过几个集中接头连接,所以连接简单、方便;主要依靠翼梁承受弯矩(2)单块式机翼:上、下壁板为主要受力构件。这种机翼比梁式机翼的刚度特性好。同时,由于结构分散受力,能更好的利用剖面高度,在某些情况下材料利用率较高,重量可能较轻,缺点是不便于大开口。 (3)多腹板式机翼:主要由上、下蒙皮承受弯矩,与梁式、单块式机翼相比,材料分散性更大。一般来说,多腹板式机翼的刚度大,材料利用率也更好些,然而也存在类似单块式机翼的缺点 4、以桁条式机身后段上的一个垂直集中力Pz为例,分析说明载荷是如何传给机身结构,又是如何在机身结构中传递的?(10分) 桁条式机身的一个加强隔框和水平尾翼的接头相连接,该加强隔框受到由接头传来的P z力,该框受到P z力后,要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对此桁条起不了直接的限制作用,而由蒙皮通过沿框缘的连接铆钉给隔框以支反剪流q。q的分布与机身的受力型式,更明确地说,是和该框平面处机身壳体上受正应力面积的分布有关。对桁条式机身,假设只有桁条承受正应力,而蒙皮只受剪切时,剪流沿周缘按阶梯形分布。若蒙皮也受正应力,则在两桁条间的剪流值将不是等值,而成曲线分布。又因为蒙皮与桁条连接,蒙皮因剪流q受剪时将由桁条提供轴向支反剪流平衡,也即蒙皮上的剪流q将在桁条上产生拉、压的轴向力。 作用在框平面内的集中力:(1)由加强框承受该集中载荷(2)加强框将集中力扩散,以剪流的形式传给蒙皮。(3)剪流在蒙皮中向机身中段传递时,其剪切内力通过蒙皮连续向前传递;而弯曲内力则通过桁条的轴向拉、压力向前传递。 5、阐述飞机起落架减震机构中油气式减震器工作原理。(12分)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飞机构造基础计划学时:48 计划学分:2.5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飞行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飞机机电维修专业 编制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工程系编制时间:2001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飞机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飞机的结构及飞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为进行实际维护工作及故障诊断打下基础。本课程也是后续课程《飞机系统与附件》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配合双证书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岗位资格证书。 本课程可利用现有737飞机附件,飞行操纵摸拟器及飞机电源系统示教板,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飞机各系统的理解.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基本知识 飞机结构、载重与平衡、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防冰排雨系统、飞机燃油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等。 (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飞机组成、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飞机载重与平衡的基本知识,掌握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飞机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防冰排雨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 (三)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对飞机构造及各系统的总的认识,为以后的飞机维护和排故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见附表 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笔试为主,平时占总成绩的40%,期34

末占总成绩的60%。 (二)成绩评定 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 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 3.平时实践操作情况 六、教学参考书 ⑥《飞机构造基础》宋静波·王洪涛主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出版 ⑥《航空电气》盛乐山主编 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指南》(机体部分) 七、说明与建议 1.本大纲的总学时为48学时,学习本门课,应具有《飞行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2.本大纲由机务工程系宋静波老师编写。 附表: 35

2013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个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性能参数( A )。 A EPR B FF C SFC D EGT 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 D )。 A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B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的空气流量之比 C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D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3.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大于等于( C ). A 2 B 3 C 4 D 5 4.涵道比为4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涵产生的推力约占总(C )。 A20% B40% C80% D90% 5.涡桨发动机的喷管产生的推力约占总推力的( B ) A.85-90% B.10-15% C.25% D. 0 6.涡桨发动机使用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 C ) A能够增加螺旋桨转速而不增加发动机转速 B螺旋桨的直径和桨叶面积可以增加 C可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又能使螺旋桨保持在较低转速而效率较高 D在增大螺旋桨转速情况下,能增大发动机转速 7.双转子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与低压转子转速Nl之间有( C ) A N2<Nl B N2=Nl C N2>Nl D设计者确定哪个大 8.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 A )的管道。 A扩张形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圆柱形 9.亚音速进气道的气流通道面积是( D )的。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先扩张后收敛形10.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时,( D )。 A速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减小 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温度不变 C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温度增加 D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11.在离心式压气机里两个起扩压作用的部件是( D )。 A涡轮与压气机B压气机与歧管C叶片与膨胀器D叶轮与扩压器12.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由( C )组成。 A转子和静子 B扩压器和导气管 C工作叶轮和整流环 D工作叶轮和导向器 13. 空气流过压气机工作叶轮时, 气流的( C )。 A相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B绝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飞机维修原理(第1章)

第一章飞机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内容: 1.1 1.2 1.3 2013-6-26 第一章飞机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内容: 1.1 1.2 1.3 2013-6-26

2013-6-261.1 飞机维修基本概念 一.维修的概念 维修是当今生产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促成。 1.生产(安全、效益、社会)的需求。 2.技术上采用最新手段、方法、理论。 3.对维修人员要求知识面宽、不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而且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3-6-261.1 维修的定义:包括设备产品的维护与修理。维护:日常的保持设备良好工作状态的工作。修理:恢复设备良好工作状态的一切工作。维修工作的特殊性: 1.维修是排除故障 2.维修是投资的一 3.维修是售后服务 4.对环保具有重 修理(Repair 5. 维修涉及的领域

2013-6-261.1 飞机维修基本概念 二.飞机维修的概念 飞机维修(修理)是指对使用到规定时限或出现损伤的飞机进行的恢复其规定技术状态的各种技术活动。 1.机体结构维修( 2.发动机维修( 3.机载设备维修( 飞机维修工作是( 2013-6-261.1 飞机维修基本概念 三.飞机维修的目的 飞机维修(修理)的目的是使飞机恢复到完好的使用状态。 民用飞机:恢复其各种使 军用飞机:恢复其

2013-6-261.1 飞机维修基本概念 四.飞机维修的基本流程 根据飞机维修要求、维修不尽相同;但是归纳起来检测调校检验维护2013-6-26第一章飞机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内容: 1.1 1.2 1.3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发动机原理部分 进气道 1.进气道的功用: 在各种状态下, 将足够量的空气, 以最小的流动损失, 顺利地引入压气机; 2.涡轮发动机进气道功能 冲压恢复—尽可能多的恢复自由气流的总压并输入该压力到压气机。提供均匀的气流到压气机使压气机有效的工作.当压气机进口处的气流马赫数小于飞行马赫数时, 通过冲压压缩空气, 提高空气的压力 3.进气道类型: 亚音进气道:扩张型、收敛型;超音速:内压式、外压式、混合式 4.冲压比: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远前方气流静压的比值∏i=P1*/P0*。 影响进气道冲压比的因素:流动损失、飞行速度、大气温度。 5.空气流量:单位时间流入进气道的空气质量称为空气流量。 影响因素:大气密度, 飞行速度、压气机的转速 压气机 6.压气机功用:对流过它的空气进行压缩,提高空气的压力。供给发动机工作时所需 要的压缩空气,也可以为坐舱增压、涡轮散热和其他发动机的起动提供压缩空气。7.压气机分类及其原理、特点和应用 (1)离心式压气机:空气在工作叶轮内沿远离叶轮旋转中心的方向流动. (2)轴流式压气机:空气在工作叶轮内基本沿发动机的轴线方向流动. (3)混合式压气机: 8.阻尼台和宽叶片功用 阻尼台:对于长叶片,为了避免发生危险的共振或颤振,在叶身中部带一个减振凸台。 宽弦叶片:大大改善叶片减振特性。与带减振凸台的窄弦风扇叶片比,具有流道面积大,喘振裕度宽,及效率高和减振性好的优点。 9.压气机喘振: 是气流沿压气机轴向发生的低频率、高振幅的气流振荡现象。 10.喘振的表现: 发动机声音由尖锐转为低沉,出现强烈机械振动. 压气机出口压力和流量大幅度波动,出现发动机熄火. 发动机进口处有明显的气流吞吐现象,并伴有放炮声. 11.造成喘振的原因 气流攻角过大,使气流在大多数叶片的叶背处发生分离。 燃烧室 12.燃烧室的功用及有几种基本类型 功用:用来将燃油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将压气机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加热到涡轮前允许的温度,以便进入涡轮和排气装置内膨胀做功。 分类:单管(多个单管)、环管和环形三种基本类型 13.简述燃烧室的主要要求点火可靠、燃烧稳定、燃烧完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符合要 求、压力损失小、尺寸小、重量轻、排气污染少 14.环形燃烧室的结构特点、优缺点 结构特点:火焰筒和壳体都是同心环形结构,无需联焰管 优点:与压气机配合获得最佳的气动设计,压力损失最小;空间利用率最高,迎风面积最小;可得到均匀的出口周向温度场;无需联焰管,点火时容易传焰。 缺点:调试时需要大型气源; 采用单个燃油喷嘴,燃油—空气匹配不够好; 火焰筒刚性差;

航空发动机原理[1]

1. 涵道比:外涵道与内涵道空气流量的比值 2. 增压比:压气机出口静压与周围大气压力之比 3. 加热比:燃烧室出口温度与外界大气温度之比 4. 热效率:加入每千克空气的热量中所产生的可用功与所加热量之比 5. 比功:单位质量空气所做的功 6. 最佳增压比:使比功达极大值的增压比 7. 最经济增压比:使热效率达极大值的增压比 8. 有效推力:从计算推力中扣除附加阻力,波阻,外表摩擦阻力后得到的发动机实际推力 9. 单位燃油消耗率:每小时产生1N推力所消耗的燃油量 10. 总效率:加入发动机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转变为推进功的量 11. 攻角:流入叶栅的气流方向与叶型中弧线前缘切线之间的夹角 12. 喘振裕度:压气机的工作点与喘振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值 13. 巡航状态调节规律;在一定的飞行状态下,发动机从最大工作状态减小推力的循环规律 14. 发动机压比:涡轮后压力与压气机进口压力之比 15. 对转涡轮:使高低压涡轮相反旋转而省去低压涡轮导向器 16. 燃气发生器:各类燃气轮机的热机部分,包括压气机,燃烧室,带动压气机的那一部分 涡轮 17. 旋转失速:在地面观察时,失速区附着在压气机工作轮上以较低转速,相同方向旋转运 动 18. 转速悬挂:由于燃油增加过猛使发动机转速停滞在某一转速上无法上升的现象 19. 复燃加力:在涡轮后面再喷入燃油进行燃烧 20. 功分配系数:传给外涵可用功与全部可用功之比 1. 理想燃气轮机循环的3个结论 答:①热效率只与增压比有关,随增压比增大而单调增加 ②在加热比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佳增压比。最佳增压比随加热比的增加而增大③在增压比相同的条件下,比功随加热比增大而增加 2. 实际燃气轮机循环的4个结论 答:①热效率与增压比,加热比都有关 ②存在最经济增压比 ③在加热比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佳增压比。实际循环增压比小于理想循环增压比。各增压比下,实际循环比功都小于理想循环比功 ④加热比越大,热效率越大,最佳增压比和最经济增压比也越高 3.双轴发动机的优点

飞机维修原理(第7章)

2013-6-26第七章 本章内容: 7.1 7.2 7.3 7.4 2013-6-26第七章 本章内容: 7.1 7.2 7.3 7.4

作战期间,维修的重点任务是 抢修性(战斗恢复力) 用、维修的全寿命管理之中 历史经验表明,飞机战伤抢修是保持航空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2013-6-26 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 1、基本概念 2、飞机战伤抢修的特点 3、飞机战伤抢修的内容 2013-6-26

2013-6-261、基本概念 (1)飞机战伤 (狭义)战斗损伤时,受到敌方威胁武器的攻击而遭受的损伤。(广义)战场损伤damage),在战争环境下发遭受攻击损伤、自然故障飞机战伤抢修所研究受的各种损伤(硬杀伤和软杀障、意外故障和人为差错造2013-6-261、基本概念 (2)战伤率 飞机战伤率包括空中战伤空中战伤率是指在架次与战斗出动总架次的地面损伤率是指在架数的百分比。

1、基本概念 (3)战伤飞机修复 在一定作战时间内, 比。它是衡量修理能力和 2013-6-26 1、基本概念 (4)战伤评估 战伤评估是指对飞机战伤的程度、修理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要完成的修理工作以及修理后的作战能力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定 2013-6-26

1、基本概念 (5)飞机战伤抢修 在前线环境下,通过有效地 时间内对战伤飞机进行评估 速恢复一定程度的任务能力 战时维修活动。 美军“战场损伤评估与 and Repair,BDAR)。 2013-6-26 1、基本概念 (6)抢修性 在装备能否被抢修、是否便于抢修队、维修人员、操作人员所决定 美军把它称为“战斗恢复力 我国称为抢修性, 续执行任务状态的一种设计特性 2013-6-26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 1.热力系 2.热力学状态参数 3.热力学温标表示方法 4.滞止参数在流动中的变化规律 5.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 6.激波 7.燃气涡轮发动机分类及应用 8.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即使热机也是推进器 9.涡喷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10.涡扇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11.涡桨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12.涡轴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13.EPR、EGT、涡轮前燃气总温含义 14.喷气发动机热力循环(理想循环、实际循环) 15.最佳增压比、最经济增压比 16.热效率、推进效率、总效率 17.喷气发动机推力指标 18.发动机中各部件推力方向 19.喷气发动机经济指标 20.涡扇发动机中N1、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的定义 21.涡扇发动机的优缺点及质量附加原理 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 23.发动机各主要部件功用和原理,各部件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 24.进气道的分类及功用 25.总压恢复系数和冲压比的定义 26.超音速进气道三种类型 27.超音速进气道工作原理(参数变化) 28.离心式压气机组成部件 29.离心式压气机增压原理 30.离心式压气机优缺点 31.轴流式压气机组成部件 32.轴流式压气机优缺点 33.压气机叶片做成扭转的原因 34.压气机基元级速度三角形及基元级增压原理 35.扭速 36.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特点 37.喘振现象原因及防喘措施(原因) 38.轴流式压气机转子结构形式、优缺点 39.鼓盘式转子级间连接形式 40.叶片榫头类型、优缺点

41.减振凸台的作用以及优缺点 42.压气机级的流动损失 43.多级轴流压气机流程形式,机匣结构形式 44.压气机喘振现象、根本原因、机理过程 45.压气机防喘措施、防喘措施原理 46.燃烧室的功用和基本要求 47.余气系数、油气比、容热强度的定义 48.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要求 49.燃烧室分类及优缺点 50.环形燃烧室的分类及区别 51.燃烧室稳定燃烧的条件和如何实现 52.燃烧室分股进气作用 53.燃烧室的组成基本构件及功用 54.旋流器功用 55.涡轮的功用和特点(与压气机比较) 56.涡轮叶片的分类和结构 57.一级涡轮为何可以带动更多级压气机 58.提高涡轮前温度措施 59.带冠叶片优缺点 60.间歇控制定义、发动机在起动巡航、停车时间隙变化情况 61.如何实现涡轮主动间隙控制 62.涡轮叶片冷却方式 63.喷管功用 64.亚音速喷管工作原理(参数变化) 65.亚音速喷管三种工作状态(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的判别 66.超音速喷管形状 67.发动机噪声源及解决措施 68.发动机的基本工作状态 69.发动机特性(定义、表述) 70.涡喷发动机稳态工作条件(4个)举例说明如何保持稳态工作 71.稳态下涡轮前温度随转速变化规律 72.剩余功率的定义 73.发动机加速的条件 74.联轴器的分类及作用 75.封严装置的作用、基本类型 76.双转子、三转子支承方案 77.中介支点、止推支点作用 78.封严件作用和主要类型 79.燃油系统功用和主要组件功用 80.燃油泵分类和特点 81.燃油喷嘴分类和特点 82.发动机控制系统分类 83.滑油系统功用、主要部件及分类,滑油性能指标 84.起动过程的定义

(完整版)飞机维修手册资料

飞机维修手册资料 狭义航空出版物可分为三大类:飞机维修适用的手册、与飞机发动机相关的手册及与飞机适航性相关的手册。其中维修又按其工作性质分为:外场航线,定检时控,结构无损,深度维修。 (一)飞机维修适用的手册——外场航线: 1.飞机维护手册AMM(Airplane/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 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所提供的维护手册,内容包括维护安装在飞机中的全部系统和功能部件的说明。 飞机维护手册的内容是用来满足外场人员维护安装在飞机上的组件、系统、结构的资料,而不是翻修和部件维人员使用的资料。 典型的飞机维护手册包括: (1)对各系统的描述; (2)润滑说明,加油次数,在不同系统中所用的润滑油脂和滑油; (3)在不同系统中的压力和电气负载; (4)使飞机正常工作的容差,及必需的调整; (5)水平校正、顶起和拖曳飞机的方法; (6)平衡操纵面的方法; (7)飞机在正常运行中所需的检查间隔和检查范围; (8)飞机的简单结构检查,维护方法; (9)一般的目视,孔探检验技术; (10)各种外场允许的专用工作单。 2.零件目录图解手册IPC(illustrated Parts Catalog) 由飞机生产厂家提供,记载飞机上各种零、部件的件号(Part Number)和图示。目录图手册按次序、归类、分解结构和机载设备的各种部件的各个剖面,从而标注出各个零、部件的件号、生产厂商、技术规范、使用数量、适用位置等信息。中间还包括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所有组件的视图和剖面图。

3.系统图解手册SSM(System Schematics Manual) 由飞机生产厂商提供的,用以联系统一所有飞机系统的原理图示,以便理解系统原理和排除系统故障。图示展示了飞机机载系统的配置,系统功能,电路的操作,以及组件的辨识和位置,并且体现了机载电气、电子、液压系统与给定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 4.线路图手册WDM(Wiring Diagram Manual) 由飞机制造厂商提供,列举所有安装在飞机上的电器设备及其装配线路,飞机各个系统连接线路的走向及排布。用于定位电器设备、线路的维护和排故。手册中对于所有的电器设备进行了编号,即:电器设备号(wiring Diagram Equipment Number),也对所有导线和电缆编制了导线清单(Wire List)以及其它一些清单。 5.标准线路施工手册SWPM(Standard Wiring Practices Manual) 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机上的导线,电气部件必须遵守的修理方法,工具和材料。一般作为线路图手册(WDM)的标准施工部分使用,是线路维护必需的维护方法。 注:在老式飞机编写的手册中,标准线路施工手册的内容作为线路图手册中的一个章节,第二十章。现在,把标准线路施工的内容单独编写一本手册。鉴于此,标准线路施工手册俗称“二十章”。标准线路施工手册常与线路图手册结合使用。 6.自检手册BITE(Built—in test Equipment manual) 提供运行程序和故障隔离程序,给那些有自检设备的航线可更件LRU(Line Replaceable Unit),以提高在飞机运行过程中的维修效率。 7.故障隔离手册和排故手册FIM&TSM(Fault Isolation Manual& Trouble Shooting Manual) 飞机制造厂商提供的,用于故障的隔离和排除的维修出版物。手册针对不同系统的故障代码,提供了推荐的故障隔离和排除程序,在没有故障代码的条件下,也提供了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以及排故思路。 8.故障报告手册FRM(Fault Report Manual) 飞机制造厂商提供给机组,用于故障的报告和排除的维修出版物。手册由不同的故障表现,提供了相应故障代码以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排故。 9.工具设备图解清单ITEL(Illustrated Tool and Equipment List) 提供在航线和车间使用的特殊、专用工具设备的描述图表和使用图示,经飞机制造厂家认可的地面辅助设备供应商。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容器(气缸)内燃烧,膨胀作功的机械。活塞式发动机必须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所以,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时,发动机与螺旋桨是不能分割的。(一)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

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螺旋桨减速器、机匣等组成。气缸是混合气(汽油和空气)进行燃烧的地方。气缸内容纳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头上装有点燃混合气的电火花塞(俗称电嘴),以及进、排气门。发动机时气缸温度很高,所以气缸外壁上有许多散热片,用以扩大散热面积。气缸在发动机壳体(机匣)上的排列形式多为星形或V形。常见的星形发动机有5个、7个、9个、

14个、18个或24个气缸不等。在单缸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气缸数目越多发动机功率越大。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将这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用来连接活塞和曲轴。曲轴是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部件。曲轴转动时,通过减速器带动螺旋桨转动而产生拉力。除此而外,曲轴还要带动一些附件(如各种油泵、发电机等)。气门机构用来控制进气门、排气门定时打开和关 zbc6e 通用航空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873461.html,

闭。 (二)活塞式发动机的原理 活塞顶部在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叫上死点、最近的位置叫下死点、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叫活塞冲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大多是四冲程发动机,即一个气缸完成一个循环,活塞在气缸内要经过四个冲程,依次是进气冲程、压缩冲程、膨胀

冲程和排气冲程。发动机开始时,首先进入“进气冲程”,气缸头上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滑动到下死点为止,气缸内的容积逐渐增大,气压降低——低于外面的大气压。于是新鲜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打开的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内。混合气体中汽油和空气的比例,一般是1比15即燃烧一公斤的汽油需要15公斤的空气。 zbc6e 通用航空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87346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