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空间方位介词的隐喻性意义

摘 要: 英语中存在大量表示空间方位的词汇,在诸多场合,这些方位词在使用上带有强烈的隐喻性。而隐喻已经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此类空间方位的隐喻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意在以实例来探讨英语空间方位介词的隐喻性。

关键词: 英语 空间方位介词 隐喻性意义

1.空间方位隐喻

在传统的语言学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词汇层次的修辞方式,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从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基础。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重要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是隐喻方式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Lakoff Johnson,1980:1)。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从概念系统角度把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方位性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性隐喻。他们认为空间方位隐喻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physical contact),体验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在我们物质化的环境中找到。我们直立的身体姿态与向前行进的典型性特征就与不同的空间方位和方向所赋予的联想有很大的关系。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而空间方位隐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因为人们很容易将一些具体的空间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从而形成了一些用方位词语表达的抽象概念。和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中大量空间方位词语的隐喻功能也是以人们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空间方位隐喻,也称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是与空间方位的一些最基本概念有关的一种隐喻,诸如up—down,in—out,front—back,left—right等,这些空间词汇的隐喻性既展示了人类文化的共性,又体现了英语在表达上的特有文化习性。笔者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以实例来总结英语方位词的隐喻性,从而加深认识语言的本质。

2.空间方位词语的隐喻性分析

方位隐喻是有理据的,是以人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不具有任意性。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各样的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下面笔者将以up—down,in—out为例具体分析它们在认知中的隐喻意义。

 

 2.1 up—down

(1)用来喻指情绪

例句:After receiving the award,the performer was really up.

She was rather down to hear it.

生活中,在悲伤、失望、意志消沉时,往往是头部低垂,眼睑向下,而在精神不错时往往是昂首挺胸,信心百倍。因此可以说:“Happy is up;Sad is down.”

(2)用来喻指数量

例句:Stocks are going up.

The temperature will come down.

用空间概念喻指数量概念的用法具有普遍性,因为数量的多少在许多时候跟现实中的“上下”位置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些情况下,数量越多,高度就会增加;数量减少,高度也会跟着降低。生活中各种图示也是数量多就为“上”,数量少就为“下”,如温度计、股价走势图、国民生产总值表等。因此可以说:“More is up;Less is down.”

(3)用来喻指好坏

例句:You can almost tell from the gifts which industries are down and which are up.

这种情况多数表示的是人们对事务的感知和评价,还包括对感情状态或质量的肯定或否定,相似的有high hopes,high expectations,low quality,low tricks等,也和up—down相关。因此可以说:“Good is up;Bad is down.”

(4)表示时间的早晚

例句:This story can be dated up to Ming Dynasty.

This chair is handed down to her from her grandmother.

就时间来说,较早的为up;较晚发生的为down。生活中,人们通常把时间比作从高往低流逝的水。时光的飞逝就如流水在河流中流动一样,因此在认识上,上游的源头就如同时间的最初,往下游的时间就好似将要流走或者已经流走的水一样。因此可以说:“Earlier in time is up;Later in time is down.”

2.2 in—out

(1)喻指时间

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顺序来看,总是空间域先于时间域。空间域鲜明具体,人们根据自己的躯体经验就能很好地理解它,而时间这一物质经历的形式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把空间概念映射到时间域就为人们把握时间概念提供了捷径。

如:In daily life,he is a silent man.

In Shakespeare’s age,drama was very popular.

这样从空间到时间,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解认识过程构成了一个意象图式(image schema),这种意象图式是连接起点域和目标域的桥梁,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基础。

(2)喻指数量

人类语言用空间概念喻指数量概念具有普遍性,因为数量的多少跟现实中的in,out位置有直接的关系。在某一数量范围用in;不在某一数量范围用out。用表示方位的in,out来表示数量,体现着人类认知的发散性。如:She learnt to drive in three weeks.

Choose one out of six.

in,out放在数量词语后表示限定,以表示年龄、温度、距离及时间等的数量。

(3)喻指状态


隐喻作为认知方式,可以把情绪、感受、光线色觉、性状和动态等当成某容器,隐喻的基础是:若在容器的里面,就处于这个状态之中;若在容器之外,就不处于这个状态之中,与in—out的本意比较契合。

如:He left his room in a mess.

That kind of style is absolutely out of date.

此外,类似的介词短语还有in embarrassment,in despair,in desperation,in a hurry,in order,in poor health,out of question等,这些介词结构都是由表示里外概念的介词加上表示“活动”或“情感”的名词构成的,其隐喻含义是活动状态或情感状态在持续,人在这些活动中处于什么样的具体位置,暗示以什么样的状态参与到这些活动或情感中。“in”表示处于一个包围体中,所以“in-”结构表示完全的被动,后跟“情绪”类名词时表示“被某种情绪包围着”,如in sorrow/love;如果跟“状况”类名词,就表示陷入这种处境,如in trouble,in demand;相反,如果脱离了这种处境,就用“out-”结构表示“从里面出来”,如out of trouble,out of work等。

(4)喻指社会关系

人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之间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较有特色的是地位等级、辈份大小、亲疏爱憎、谦恭倨傲等不同情况和态度,人们在社会关系及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表达上,也经常采用空间隐喻。亲疏关系的容器隐喻,表现在“内”,“外”的使用上。如:mother-in-law,father-in-law,go-in-between,sister-in-law,brother-in-law,inmate,in-laws,outlaw,outcast,outsider,outworker。

英语中,像father-in-law,in-laws等这些单词都是指在法律上有亲情关系的,属于较近的社会关系;而像outlaw,outcast等是指那些被社会或家庭抛弃的人,这些人与正常人群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属于较远的社会关系。这一隐喻认知是有文化共性的。在汉语中,“内”、“外”在亲疏关系上的投射意义就是“内”表示关系亲近,“外”表示关系疏远。

3.结语

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法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使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up—down,in—out的方位隐喻意义,探讨了空间方位隐喻与人的认知模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以人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此外,对空间及其隐喻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人们认识词义引申和认知思维方式同语言表达之间的本质联系。

参考文献:

[1]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董莉.空间隐喻的辨正思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3]汪少华.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4]曾传禄.汉语空间隐喻的认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5]蒋婷.up和down的空间隐喻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1).

[6]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7]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

论文出处(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