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篇一:初中《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绵阳市游仙慈济实验中学贺清先

一、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蒙古族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

2、通过聆听、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三、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让学生了解蒙古音乐风格特点。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对蒙古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拓宽其文化视野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他们能够分析较长、相对大些的音乐作品。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独唱和合唱的区别,以及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

六、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和认识无伴奏合唱和音色。

七、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八、教学课型:欣赏课

九、教学方法:

兴趣引入法、欣赏法、情景教学法、动手操作法

十、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十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舞蹈。(5分钟)

提问: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风格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1、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6分钟)

(1)初听:

提问:a、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演唱者是谁?这个名族有哪些最具代表的

歌唱家?你还了解有哪些蒙古族歌曲?

b、你对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了解多少呢?给我们分享一下。

解答:a、《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歌唱家有德德玛、腾格尔、斯琴格日乐、拉苏荣、胡松华等。蒙古族歌曲还有:《天堂》、《小黄鹂鸟》、《银杯》、《牧歌》、《草原夜色美》、《嘎达梅林》等等。

b、热情好客,马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他们的住所是天幕式

的蒙

古包。节日活动庆祝的比较浓重,比如赛马、摔跤、射箭、马头琴、音乐、舞蹈、象棋、那达慕等等。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在怎样的情景之中?

学生讨论回答:辽阔的大草原。描绘了牧民在大草原上幸福生活的

情景。歌舞优美、蜿蜒、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3)、再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优美抒情、感情细腻。

(4)、再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示视频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解答:独唱。

(5)、跟着音乐哼唱。(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带着感情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感受音乐。

2、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12分钟)

(1)初听:提问: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解答: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

很有诗意的画里。

(2)作曲家介绍。

(3)复听:

提问:a、听听歌曲有几个声部?

b、有没有乐器伴奏?

解答:a、四个声部(女高、女低、男高、男低)。这四个声部的

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

(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

无际的大草原)

b、无乐器伴奏。

(4)无伴奏合唱、音色的讲解。

无伴奏合唱: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称为无伴奏合唱。

音色:不同的人声器官、乐器及各种声源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

称为音色。

(5)对比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牧歌》。

比较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牧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三)、拓展延伸,创作探索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跳舞等等。(6分钟)

(四)总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蒙古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朵奇葩,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各有千秋,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

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1分钟)

(五)下课。

十二、教学反思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蒙古人

热情好客,在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

中载歌载舞,以示

对宾客的盛情。本课通过欣赏蒙古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牧歌》让学生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通过

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篇二: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银杯》,聆听歌曲《牧歌》,学习一段体、蒙古

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知识。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了解蒙古族的音乐

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

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三、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学习一段体;初步掌

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

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

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能唱出蒙古歌曲

的风格特点;对比感受长调与短调。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歌曲中的倚音、滑音的唱法;歌曲中切分节奏

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幅员

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形成了“民歌”这种音乐体裁。(出示了解“民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银杯》。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学唱歌曲《银杯》

1、初次聆听范唱,思考: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歌曲简介。

《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类酒歌)。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

客的盛情。歌曲名为《银杯》,是因为蒙古族在向最尊贵的客人敬

酒时,一定要用一只银碗盛酒。在蒙古族的观念中,银子是比金子

还要贵重的金属。在草原上,《银杯》早以成为酒席间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3、初步学习“一段体”

4、再次聆听,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中速稍快;热情地)

5、随音乐用“lu”哼唱,提出比较难唱的地方。(如:倚音)

6、难点教唱指导(预设:第5、6小节)

7、认识倚音和下滑音,并指导唱。

8、歌曲视频欣赏,多形式练习演唱。

9、通过这首歌曲总结短调的特点。

(二)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短调)

1、初听歌曲,与《银杯》进行对比(速度、情绪、节奏、体裁)

2、再听歌曲,体会歌曲描绘的意境。

3、总结对比《金杯》和《牧歌》(速度、情绪、节奏、体裁、流行地区)

三、总结

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体会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爽。一首《牧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最后,老师想建议同学们在课下去收集更多的有关蒙古族的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

【篇三:《牧歌》】

牧歌教案

教材分析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的代表歌曲。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3、学会演唱歌曲《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

背唱歌曲。体验长调所具有的字少腔多、高亢悠远、尾音拖长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长调歌曲的独特韵味;

2、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

唱方式和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提问导入:

师: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三、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

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

师: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

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

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师: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

生:……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

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

个声部组成的。那么每个声部的旋律都各有什么特点呢?(教室引

导学生分析)

生:……

师: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

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生:??(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

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

给人无尽的遐想。

3、播放视频《牧歌》,让学生视听结合,进一步感受蒙古音乐与

环境的联系。

4、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学生讨论回答)歌唱草原的歌

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

大牧场)如果你到了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 “您好”。请同学和我一起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

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美丽的草原去看一下吧

5、视频《草原蒙古风》,与学生一起领略蒙古的风土人情。

过渡语: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蒙古

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

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

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四、学唱歌曲《牧歌》

1、师:请同学们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速度各有什么特点?生:……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旋律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蒙古人民怎样的

性格?(学生讨论后回答)

(更能体现蒙古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宽广以及蒙古人民豪爽、奔

放的胸襟)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3、简介长调的特点

4、请跟随老师的琴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师生反复哼唱)

5、我们一起按节奏读读歌词,感受一下它的节奏特点。同学们,你

们发现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句尾有什么特点?(两个乐句,句尾

悠长)。像这种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叫一部曲式或一段体,一

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6、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

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

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7、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调整呼吸,要唱的自然而舒展。

五、拓展延伸

1、师:两种形式的《牧歌》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生:??(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2、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与演唱,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生:??

师:让我们一起完整演唱歌曲吧!

3、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视频播放)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