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简介

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简介
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简介

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护理学

(英文)名称: Nursing

一、学科概况

护理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年轻的专业。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及健康息息相关,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早期的护理主要是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和家庭式。中世纪护理的发展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向社会化、组织化的服务。文艺复兴时期,医学迅猛发展,而护理却停滞不前。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标志着护理专业化的开始和现代护理学的诞生。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一门艺术,有其组织性、务实性及科学性。她确定了护理学的概念和任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护理思想,并发展了独特的护理环境学说。1860年,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护理学科的建立和护理专业形成的过程。

20世纪护理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前半叶,生物医学模式形成,此时的护理工作从属于医疗,围绕疾病展开,并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形成了各科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中期后,随着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健康概念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形成了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整体的现代医学观。在这些新观念的指导下,护理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此期,护理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开展工作;护理学开始建立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对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护理的定义也发生重大的变化,护理工作走出医院,走向家庭、社区、社会,面对所有有健康保健需求的个体,护理工作的范围超越了疾病护理,扩展为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护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与临床医学不同的独立学科。

中国护理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护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及人民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更加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护理人员技术职务序列的确定,稳定了护理队伍;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福利待遇的改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护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护理专业组织的日趋成熟,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护理教育从中专、大专、本科直至硕士、博士教育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学历教育体系,以及继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规范化的管理,使护理学科的发展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管理办法》、《护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及法规的产生和实行,使护理管理更趋科学化、标准化,护理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和巩固;护理理论的研究和完善,使护理专业不断地向深度及广度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多,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学作为独立的专业学科将更多体现出特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及服务性。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将进一步以多元化教育为先导,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以质量管理为根本,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全方位地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在专业目标、专业标准、执业认证与资格、临床与社区护理专家、护理伦理与法律以及跨国护理援助或合作等多领域逐步实现护理专业国际化。

二、学科内涵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一个能够解释和说明人、社会、环境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护理实践发展的科学知识体系;是明确并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提供健康照护的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范畴和体系、明确的学科属性。

内容及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等各个方面因素。其实践范畴分为临床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其基本任务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最终目标是保护全人类的健康,提高整个人类社会健康水平。

研究对象:人是护理的对象,也是护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相统一的整体人,是在环境中活动的个体和群体的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对人的健康保健活动的认识是护理理论发展和护理实践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人的一切活动,特别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都在环境中进行,对环境的调控与改善是护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护理研究的主要范畴。此外,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论也是本学科研究的对象,研究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研究护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价值,研究社会对护理学的影响及社会发展对护理学的要求等。

理论、知识基础:护理学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可以科学、系统地解释学科领域内的现象及现象间的关系,提供护理干预措施的框架和预测护理活动的结果。

现代护理学理论的框架主要由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理论(或相关理论)和护理理论。

一般理论是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该理论具有了应用于护理学科的普适性和实践环境,代表性的理论有: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生长与发展理论、沟通理论等。护理理论是由护理理论家自己创建的理论或学说,代表性的理论有南丁格尔的环境理论、韩德森的护理本质学说、罗杰斯的整体人学说、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理论、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等。

鉴于护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护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呈现跨学科性,除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外,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

研究方法:护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护理学现象进行整体的研究,以探讨护理服务过程中各种护理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并形成具有客观及逻辑性的科学。因此,护理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也是建立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渗透、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综合运用基础上,既有自然科学的临床试验和干预性研究,也有人文社会科学常用的调查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现象学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学科范围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的发展趋势,护理学与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同时护理学自身也在不断丰富、深化,一大批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的诞生,将有力地推动护理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护理学科下设的14个研究方向见下表。

1.内科护理学: 是以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内科疾病的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护理特点及预防保健,探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内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康复,以提高该人群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如: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风湿、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以及肿瘤患者护理、传染病护理。内容涉及内科疾病患者的健康评估、护理问题、身心护

理及健康促进,包括疾病管理、疼痛控制、危重症救护、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

2.外科护理学:是以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痊愈、增进康复为目的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创伤、休克、感染等外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各系统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

3.妇产科护理学: 是在研究女性生理和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诊断和处理,为女性健康保健提供服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妇产科常见疾病护理理论及护理技术、女性妊娠、分娩及产褥全过程的生理、心理、病理变化及护理;健康女性及妇女患者身心和社会文化需求、疾病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4.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门临床应用性护理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小儿疾病护理和包括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等。

5.五官科护理学:是研究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与视力、听力、咀嚼、吞咽、发音等运动器官疾病的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护理特点及预防保健,探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五官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康复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眼、耳、鼻、咽喉部、口腔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与健康保健,以及眼耳鼻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

6.中医护理学:是运用整体观念和独特护理技术,对老、弱、病、残、幼者施以辩证护理,以保护和促进人的整体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应用中医八纲辩证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健康问题,研究辩证施护理论、整体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等。

7.人文护理学:人文护理学是集哲学与历史、伦理学、人际关系学、文学、美学、礼仪等为一体,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专业人文知识体系。人文关怀是人文护理学的完整体现。主要研究护理哲学、护理历史、护理伦理与美育、护理人际沟通理论与技术。

8.公共卫生护理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的护理理论与技术,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升公众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包括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与职业病的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的应急救援与护理、各类重点与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社区护理、卫生监测等。

9.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护理特点与预防保健,探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重点研究老年人健康需求、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老年慢性病预防与护理以及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10.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迅速、准确、全面、有效的监测护理方法和急救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护理学科。主要研究各种急救护理理论与技术、各科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理论与技术、感染控制。

11.精神与心理护理学:是以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护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心理护理和精神障碍护理为核心,研究临床护理情境中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心理问题,促使人类保持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疾病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精神疾病护理、精神障碍的预防、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理论、心理干预技术及其在临床的应用。

12.护理教育学:是研究护理教育现象、揭示护理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护理教育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护理教育实践中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护理教育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护理师资培养方法与模式、临床护理教学、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等。

13.护理管理学:是研究护理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护理管理理论、护理过程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护理经济管理等。它根据护理学的特点及规律,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及原理,对护理工作实施科学设计与管理,以控制护理系统,优化护理效果,激励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并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达到保证及持续提高护理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目的。

14.军事护理学:是研究军人野战条件下、灾害救援中战创伤、常见疾病及心理障碍的救治原则、护理特点及预防保健,探索运用护理程序解决军人的健康问题,以维护官兵健康、保障战斗力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研究战创伤伤员的阵地救护与后送、野外作训伤的防治与护理、野战或灾害条件下部队官兵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护理、特殊环境中官兵伤病的护理以及战时心理应激与护理。

四、培养目标

护理学科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护理发展需要的,具备良好专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以及护理研究的专门人才,授予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一)学士学位:培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个体、家庭和社区提供全面、安全、高效的护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且在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方面具有良

好发展潜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学位获得者可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硕士学位:培养具备现代护理理论和知识,具有坚实的护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临床专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或护理管理某领域具有专长和独立实践的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要求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学位获得者可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从事专科护理、护理教育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三)博士学位:培养具备广博的护理学、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把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研究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护理教育、研究、管理领域具有组织、判断、决策能力或护理专业某领域具有学术专长,能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和专科护理实践的高级护理学术型人才。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熟练浏览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专业外语的阅读、笔/口译及写作能力。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或三级医院,从事教学、研究、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五、相关学科

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等。

护理学名词解释(全)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开始而萌生。古代的测量器具尽管简单,但也基本具备了测量单位、标准量和标准量与被测量比对过程等测量的基本属性,如我国氏族社会已有“结绳记事”、“契木计时”的记载;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与规矩;公元前221年,我国秦朝已形成量值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器具;《汉书·律历志》中用“累黍定尺”和“黄钟律管”对长度进行了定义,其中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之长来定长度标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定义长度基准,从基本原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产生了朴素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平行光投影的相似现象间接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而产生了以测量单位、标准量、测量量值与被测量值转换关系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如日晷和浑天仪等。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该学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处于学科的萌芽阶段。 直至1898年国际米制公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米和公斤等为基本计量单位、相应的计量标准器与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与测量理论;进而衍生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测量误差理论和计量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初步形成。随着近代测量科学与仪器技术的学术价值和实验价值显著提升,近代测量科学逐渐从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重

要基础学科之一。门捷列夫曾有著名论断:“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现代测量学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新原理仪器的发明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这在历届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集中体现。到2011年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52项,获奖总人数为547名,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37(占 1 0.5%),总人数为50(占9.1%),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同时69%的物理学奖、75%的化学奖、92%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高端仪器完成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与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与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次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都会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产生跨越式发展。传统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经典光学、热力学、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长度、力学、热工、电磁、光学、声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计量测试专业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技术产业。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现代光学、电子学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使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以量子计量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原子频标计量技术、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仪器技术、基于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电参量计量技术研究等相继迅速取得突破,并发展成为新的仪器技术,进而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与众多相关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完整版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 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对这四个概念的研究和描述构成了护理学的基本要素和总体理论框架,决定着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在这四个概念中,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由人的护理是实践者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直接影响着护理实践的质量。 一做为基础护理我们首先了解护理的程序及其有哪些步骤,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 熟悉每个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内容及其他信息,能够正确实施护理诊断及评价。 最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以上这些我觉得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护理理念 二我们护士的本职工作就是护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病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我们应该掌握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其评估。 2.体温过高和过低的护理。 3.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5.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 6.缺氧程度的评估、氧气表的结构、吸氧种类、氧疗副作用的预

7.给氧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 8.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这些是做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护理知识 三另外护理病人的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熟悉皮肤的评估内容,熟悉盆浴和淋浴的注意事项,掌握床上擦浴。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掌握好对起褥疮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使我们能够及时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我们还应该掌握床上洗头方法。 四护理治疗的最基本操作是静脉输液 我们应该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掌握临床补液的原则。及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常用部位及操作步骤、输液速度的调节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五最后我们应该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按照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和病室报告的记录方法。以标准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顺序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护理学名词解释

7.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0.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1.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2.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3.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5.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0.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4.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5: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26: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27.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保护性隔离。 10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1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1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20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缓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21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常在临终前发生。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0705 地理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 “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 -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 -193年)。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

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 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当今的地理学在不断创新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响应、人地关系的区域综合、全球变化与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关系、新型的和谐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命题。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

护理学导论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它是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2、系统的概念: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及功能的整体 3、护理评估:指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整理与分析的过程,目的是明确服务对象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 4、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实现 5、现存的护理诊断:是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时所发现的当前正存在的健康问题或反映的描述 6、潜在的护理诊断:是对易感的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可能出现反应的描述,有学者翻译为危险的护理诊断 7、健康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服务社区对象具有的达到更高健康水平潜能的描述 8、综合的护理诊断:是指一组由某种特定的情景或事件所引起的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 9、护理计划:是护理程序的第三步,是护士在评估及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医疗、护理、社会行为学等科学知识,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护理目标及护士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一种书面说明,通过护理计划,可以使护理活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 10、护理实施:是护理程序的第四步,是将护理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11、护理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和不断进行的活动,并非要到最后才能评价 12、护理理念:是护士对护理的信念及其所认同的价值观 13、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其本质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的概括,用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14、压力(stress):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里紧张行反应状态的过程。 15、压力源(stressor):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环境中的刺激。性质分为四类: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4.全身适应综合征:又称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是个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的反应。 5.局部适应综合征(LAS):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映的同事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 6.危机(crisis):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解决时所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甚至瓦解 7.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13.人际关系:指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 18.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19.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又称第一印象。指交往双方第一次接触式更具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进行归因判断与评价后,而形成的最初印象 20.近因效应(recent effect)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21.晕轮效应(haloeffect)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挤对象的总体特征,包括正晕轮及负晕轮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级学科(中文)名称: 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ical 一、学科概况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 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由于各地自然条 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 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如果说21 世纪前生态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主要是指出问题和提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到了21 世纪生态学则是转变到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当代生态学研究愈来愈注意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和社会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二、学科内涵 生态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关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常因生命层次的不同而异,从系统的层面上,通用的理论主要是相生相克理论、系统开放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理论等。目前,生态学仍处于新理论不断创建和发展中,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物质多级利用理论等都对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具有指导作用,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进化观、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的显著

2020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护理学类(1011)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护理学(101101) 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法学 (英文)名称: Science of Law 一、学科概况 法学是高等教育中最早的专业之一。世界上早期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牛津、剑桥等,均有法学专业。随着法治理念的成熟和全球性推广,法学教育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塾性质的法学教育,至汉唐时期已经相当发展。不过,正规的、职业化的法学教育则出现于清末民初。近代中国法学始于19世纪中叶,继受了诸多西方法律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学经历了引进初创(1949-1957)、遭受挫折(1958-1966)、恢复重建(1978-1991)、改革发展(1992—)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教育飞跃发展,形成了从大专、本科到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完整的法学教育体系,以及包括法学学士、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在内的多层次的高等法学教育学位制度体系;法学学科日臻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法学法律人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法学研究繁荣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学教学质量提高,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日益系统化,培养方法不断改进,不同层级、类型的法学学位定位逐渐清晰、衔接日益合理,法学教学活动与科研、司法考试、法律实践、职业发展等联系更为紧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诊所式教学和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式得到逐步推广。

二、学科内涵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1)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法。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说各种意义的法: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法律部门;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从空间角度说,包括本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从历史类型角度说,包括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从表现形态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纸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法(如实际生效的法)等等。(2)法学还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即基于法产生的各种现象,如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现代化;法律秩序、利益、正义;法律观念、思想、制度、事实、规律等等。(3)法学还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法和法的现象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同其他事物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相关问题可以更好的研究法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作为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法学学科分为五个子项,分别是“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以及不属于前述四类的统称为“法学其他学科”。理论法学的子学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法律心理学及理论法学其他学科等;法律史学的子学科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及法律史学其他学科等;部门法学的子学科包括: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护理学基本操作口诀

护理学基本操作口诀 站姿 头正颈直肩外展 挺胸收腹臀部提 两臂下垂双腿并 两脚前后稍偏移 坐姿 捋平裙摆轻落座 上身端直微前倾 手置双膝肩平正 双腿并拢小腿收 走姿 身体挺立两腿迈 节奏交替直线行 两侧双臂自然摆 步幅适中韵轻快 备用床

备物有序移桌椅轻稳节力要牢记翻垫铺褥再铺单角紧面平中线齐套入棉胎要平整叠放方式按规定两边内折与床齐被头平床内折尾枕角充实须平放开口背门要统一最后桌椅归原位病床美观又整齐 暂空床麻醉床暂空床铺稍不同酌情加铺橡中单棉被三折至床尾使用方便外观美若是要铺麻醉床床单铺时要留意莫忘加铺橡中单棉被S型叠对侧

枕头放置有不同开口背门须横立对侧床尾置坐椅方便安全又整齐 使用无菌包着装洗手取包来核对标签解系带左右两角朝外开内层无菌手莫挨 使用无菌持物钳掌心朝下持住钳取放必须闭合严翻转触碰是污染就地取物即放还 铺无菌盘 铺前清洁治疗盘取巾打开找边缘手捏外角折扇形放入物品折三边

使用无菌容器 无菌容器需盖严 开盖内面要朝天 手持外面托底部触内、横跨均污染 使用无菌溶液 核签检盖观溶液 开启瓶塞消毒严 手握瓶签冲瓶口 按需倒液标时间 戴无菌手套 核签开袋擦滑粉 慎持手套防污染 对准五指轻巧戴 腕边翻压袖口外 穿隔离衣(口诀一)手持衣领露袖窿 先穿左袖后穿右

系领扣袖对后襟 压折衣边扎腰带 穿隔离衣(口诀二)一左二右三抖袖 四扣领子五整袖 六拉左来七拉右 二边对齐向后抖 左手压后右手折 带子系在腰前右 脱隔离衣(口诀一)松带打结解袖扣 塞袖露臂刷双手 解开衣领再脱袖 提领对齐挂上钩 脱隔离衣(口诀二)先解腰带前面束 再拉袖口塞紧袖 三洗双手防飞溅 擦干手后解领扣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WHO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韩德森护理定义: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病人或健康人进行有益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与治疗程序,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表。 健康(1946):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存的标准、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满意程度。 健康行为:指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角色行为强化:不仅接受“患病”角色,安于患者角色,同时过分寻求他人帮助,依赖性增强。 成长:个体在生理量性增长。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是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成熟的象征。包括生理,理,社会方面的适应及改变。 生长: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成熟: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内源性应激源和外源性应激源。 应激: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 全身适应综合征:认为是人体对应激所做出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防御性的生理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应激产生的反应,无论何种类型的应激源引起,都会导致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适应:是指人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或外环境的的平衡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应对: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首因效应:指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晕轮效应: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依次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社会固定印象:某个社会文化环境对某一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看法。 心理方位: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一、学科概况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的。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城邦政情”阶段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撰写“城邦政情”或“城邦纪要”,其内容包括各城邦的历史,行政,科学,艺术,人口,资源和财富等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比较,分析。“城邦政情”式的统计研究延续了一两千年,直至进入17世纪--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鼎盛时期,以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的“政治算术”的经济测度和约翰·格朗特于1662年提出的人口变动测度方法为标志, “城邦政情”才逐渐被"政治算数"这个名词所替代,并且逐渐被演化为“统计学”。“政治算数"阶段与“城邦政情”阶段的分界标志是统计方法、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结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学”阶段是在"政治算数"阶段出现的统计与数学的结合趋势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它的出现是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端。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统计学的基础形成时期,形成了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统计学基本框架。十九世纪初,数学家们利用概率论逐渐建立了观测误差理论、正态分布理论和最小二乘法则,使得现代统计方法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拉普拉斯1802年和法尔1861年在欧洲各国统计机构

广泛开展的经济社会调查活动中分别提出了抽样调查概念与技术;比利时的凯特勒于1835年至1846年间将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与正态分布理论引入社会经济数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为统计学建立了一个基于数据或然性特征的研究框架。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统计学进入理论体系化发展与成熟时期。高尔顿于1886年和皮尔逊于1920年提出相关系数,用数学公式刻画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发现了回归现象。皮尔逊(1900)提出拟合优度检验,刻画观察现象与科学假说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观测评价假说的合理性,对假说进行统计检验。费歇尔(R A Fisher,1922)提出方差分析方法,刻画和分析多因素对结果变量的主作用和交互作用。自提出相关系数和回归建模以来,统计学蓬勃发展了一个世纪,在数据相互影响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至此,围绕着以数据为核心探索数据规律特征、关系和变化及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统计学方法论科学体系逐渐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统计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科学成为现代统计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的复杂数据的规律认识正在向集成性、可视性、有效性、稳健性、可信性方向发展。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数据或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大量产生,数据分析已成为科学研究发现的基础、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企业有效经营的支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更加复杂,与之相关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人们认识到,各种现象和科学规律都蕴藏在观察和试验数据中,对数据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数据本身,复杂问题分析数据的获取,大规模数据的组织、处理和分类都会影响到模式和关系的稳健性。因此,统计学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从数据的生命历程中提供复杂数据研究范式和标准语言已成为当代统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因此,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统计人才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政府与经济管理、金融与保险、生物医学与医药卫生、

1011护理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011护理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疾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护理学家的独特视角在于人类健康,关注的核心内容在于人类健康的维护与促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护理学从一个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学科共同组成了整个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不同尺度上的护理研究充分显示了研究对象和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一级学科,其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即护理实践不断扩大,专科护理不断拓展,护理研究不断深入,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日益科学,护理角色日趋多元。 护理学的研究涉及六大领域、14个研究方向。6大领域为临床护理、人文护理、公共卫生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军事护理。14个研究方向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精神与心理护理学、人文护理学、公共卫生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及军事护理学。这是综合考虑护理学主要支撑的研究方向各类别间的逻辑性、独立性、成熟度,结合护理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况与趋势,提出与定论的。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1

人类健康的维护、促进与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故护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修养,掌握护理人文哲理、护理理论、护理模式的构建知识,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实践、临床护理指南、公共卫生护理指南、精神与心理护理指南的构建知识,以及护理研究中的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知识,密切关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不断探索护理现象与规律,发展、创造护理哲理、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术。同时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统计学等工具知识。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与人民,具有献身护理事业的理想;热爱科学,敢于质疑,崇尚真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精神;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能够自主探索,积极进取,推动护理专业健康发展;具有慎独修养、敬业精神、人道主义思想、人文关怀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境界;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合作研究的理念;树立依法从护观念,严格遵从医疗、护理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具备沟通技巧,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学术道德 在护理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循学术道德,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和端正的品行,遵纪守法,保护知识产权,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伪造、隐瞒研究数据;禁止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或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中署名;正确对待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名利与收益,禁止文、钱交易行为;文责自负,对学位论文和其他自主发表的学术

护理学基本试题

( )28.颈外静脉穿刺部位是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之A .上1/3 B .中1/3 C .下1/3 D .上2/3 ( )39.护理程序引用以下哪个理论建立理论框架 A .人的基本需要论 B .系统论 C .问题解决论 D .应激理论( )49.穿隔离衣时,手被污染最早起于下面哪项操作A .穿袖 B .扣领扣 C .扎袖口 D .系腰带( )52.铺暂空床的目的是 A .保持病室整洁,准备迎接新患者 B .供暂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 C .预防并发症 D .使患者安全、舒适 ( )43.护理程序的评价何时进行A .入院时 B .出院前 C .出院时 D .住院阶段,随时进行 1、护士铺床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先 床头 ,后 床尾 ,先 近侧 ,后 远侧 。 2、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防火、防 热 、防 油 。 3、病房要保持安静 ,控制噪音,首先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 说话轻 、 走路轻 、 操作轻 、 关门轻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5.绌脉 【答案】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完全不规则、节律快慢不均、强弱不等。3.压疮 【答案】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3、洗胃法:将洗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冲洗胃腔的目的。【答案】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绪论 1、发热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_流质__ 或__半流质__ 食物。 5、瞳孔缩小指瞳孔直径小于__2___ mm, 针尖样瞳孔指瞳孔直径小于 __1__ mm ,瞳孔散大指瞳孔直径大于__5__ mm 。 6、肝昏迷病人禁用_肥皂水__ 灌肠,以免_增加氨的吸收__。 2.输液速度根据_____病人年龄__、___病情____、____药物性质____调节,一般成人 __40—60___滴/分,儿童__20—40__滴/分。 3.臀大肌注射联线法____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中点外上三分之一处____。 4.急诊室的急救药品和各种抢救设备要求做到__定品种数量__、__定点安置___、定人保管、__定期消毒灭菌___和定期检查维修。 5.二人法搬运病人时,甲一手托病员的头颈、肩部,另一手托___腰部___,乙一手托___臀部___,另一手托病员膝部。 6.无菌持物钳的消毒溶液应浸没镊子的____1/2___。 7.头低脚高位适用于__肺部引流__、__十二指肠引流__、__下肢骨牵引或产妇胎膜早破__。健康和疾病 8. 1. 1.名词解释:疾病行为、健康、健康教育4.病例筛检是_________。(单选题) 仅中资要进行整试验工艺进行术资电气系中资料继电保中资料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逐步进入“多尺度、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制药工业等)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核心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