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

年级专业: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

姓名:胡晓敏

课程名称:学期教育科研方法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主要内容有: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2、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5、学前教育测量研究

6、学前教育调查研究

7、学前教育叙事研究

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色彩即含色素的表面反射出光,这种光通过眼睛,传播大脑,成为色彩。

幼儿色彩表现是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使用色彩元素来表现作品。

幼儿色彩表现能力是指在艺术教育中,幼儿能运用色彩多种形式新颖、独特、有个性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

国内教育专家杨景芝在对孩子美术教育研究中阐述了:幼儿自身就具有色彩本能。这种潜在的能力有待我们通过美术教育去开发,而不是受到压抑和改造。色彩教学需要全面发展个性色彩,需要不断在创造中使幼儿的色彩天性全面发展。幼儿色彩教学应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它的教育作用已远不仅仅让幼儿学习那些与幼儿绘画关系不大的名词术语和色彩知识,而应该让幼儿以自主精神去创造性地表现色彩,自己成为驾驭色彩的主人。

2~3岁婴儿是早期培养色彩感知觉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对婴儿进行经常性的合适的指导,可促进婴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可惜的是这一时期往往被许多父母和托幼机构所忽视,他们仅重视语言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前,关于幼儿色彩表现能力研究资料也较少,但是国内外教育专家已经对其引起重视和关注,他们也提出相关的研究信息,这些成果提出了幼儿从小设色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益处。他们研究也有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黄颂扬(台湾)在《孩子涂鸦勿忽视》中提出:幼儿在二岁开始,便开始对色彩有选择及分辨的能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所述)。然而,至今为止,除了先前所述及在现代美术的研究领域之中,所揭示的色彩个性说及其相关探讨外,尚未有任何相关发展理论提及过相关的实验数据或理论,明确说明幼儿对于颜色的选择与其认知或生、心理亦或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培养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的意义

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幼儿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他们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之成人画不同之处。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稚嫩而又大胆的想象力。一幅成功的儿童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

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而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的实验还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些事实:那些对色彩有敏锐感觉的儿童往往对色彩辨认的知觉度也较强。这类儿童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

热情开朗,对周围世界感受丰富,心理健康;对新事物的认识有强烈的渴望,善于交际;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自控能力。普辛曾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大千世界,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存在着色彩,从小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来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从而激起表现的欲望。因此,根据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

(一) 开展丰富多彩游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1.玩色游戏

通过多种趣味游戏,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过程,逐渐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让小班幼儿用大号水粉笔在大张纸上画彩条、圆圈及任意涂沫,用手指、手掌蘸色印画。这样提升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在瓷砖墙上用多种材料绘画。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强烈兴趣,还能了解一些简单的色彩知识。又如在吹画活动中,先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的颜料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教师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

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类似的活动还有:喷色龙(喷画)、变魔术(油水分离法)、拖把画和按颜色分类等。

2.涂色游戏

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我们带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复印后,请他们自己涂色。由于这些是他们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孩子们涂起来格外仔细、认真。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为使幼儿涂色能力有所提高,我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在涂色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幼儿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幼儿审美表现能力。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幼儿对生活的感悟带有情绪色彩,对所画事物的好恶也能决定其用色的变化,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太阳和公鸡,就将其涂抹上五彩的色调,有的幼儿讨厌某些事物,就常用暗色涂抹,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表现画面的色彩,丰富绚丽的颜色将给予幼儿愉快的感受。指导幼儿涂色时,

刚开始可一物体用一种颜色,接着引导幼儿尝试将每种物体用线条分割后涂上不同的颜色,幼儿边画边观察不同色彩相搭配的效果,积累初浅的颜色经验。

(二)利用环境,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

1.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和父母都应十分重视带幼儿去感受这色彩丰富的生存环境。大自然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蔚蓝的天,白色的云,带上一只漂亮的风筝去放飞,那风筝在蓝天中会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那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四处飞舞;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幼儿在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的同时,发现色彩的美、感受色彩的美。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鸣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社会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这些天然教材和素材是值得我我们好好利用的。

2.园内环境创设感知色彩的变化

幼儿园是幼儿第二个家,因此,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欣赏环境布置中的美丽色彩,也能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如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环境布置,冬天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以红色为主色,整个环境中出现不同明度的红色作品,幼儿身在此中能感知红色的深浅变化;春季有绿色和黄色象征春天绿意昂然景色,幼儿感受相邻色的协调;夏天用蓝色表现海水的清凉,用红绿对比色强调色彩的冲击感;秋天橘黄色唱主角,树叶黄了、小麦黄了、水果熟了……引导幼儿观察各季节的色调倾向,让幼儿感受到利用色彩能够突出四季的特征。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对幼儿的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过艺术欣赏,提高幼儿对色彩审美能力

小班幼儿需要生动形象的实例地帮助他们去感受色彩的运用。引导幼儿欣赏,能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幼儿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欣赏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而且能使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丰富其想象空间。欣赏活动包括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儿童作品及现代主义抽象派大师的作品等。在组织欣赏儿童画作品时,我将国内外优秀儿童画获奖作品放大,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并与他们一同讲一讲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一定经验和收获。

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也是必要的。这些艺术作品可以是水墨画、建筑物、民间艺术、西洋画等。如毕加索的《牛》、梵高的《向日葵》、《星

空》等,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是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及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品、京剧脸谱、天津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功利的色彩渲染作品,吸引幼儿。抽象画作品是以线、形、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很符合幼儿绘画的特点,加之画面色彩十分鲜艳,孩子们在欣赏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幼儿对色彩鲜艳的作品尤为偏爱,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他们将欣赏活动中所获得的色彩体验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在颜色搭配上也更加和谐了

(四)通过临摹写生,培养幼儿色彩表现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这样,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对色彩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小班幼儿色彩表现经验有限,运用名作的模仿、临摹可以增强他们的色彩表现力。如在临摹《向日葵》,没有出现临摹作品时,幼儿只能用一种黄色来涂色,等欣赏过作品后,有了感性认识孩子们能用多种颜色进行涂色。

写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观察物体色彩变化,帮助他们选择颜色。如《春雨》,以往孩子理解中的春雨是无色的或蓝色的。我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去寻找春雨待过之处,然后进行写生。孩子们发现春雨在树叶上是绿色

的;在花上是红色的;在操场上是灰色的;在画上是彩色的……等活动结束,孩子表现出的《春雨》是五彩缤纷的。

四、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原则

1.适应性

适应性体现在选择的内容适应性、材料适应性。选择内容适应性,是指选择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考虑这内容我能操作,我认为效果会不错,这都是错误的。首先要对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孩子的共性和特性,才能选择合适孩子的内容。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农田、建筑工地和荒地。我们就利用现有条件让幼儿采摘野花,发现它们不同的色彩;感受小草、树叶随季节不同发生色彩变化。我们以此为绘画主题,让幼儿亲身感受,用色彩涂绘出他们眼中的野花和树叶。

材料适应性,是指幼儿操作的材料是否便于其掌握和使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他们对于较大较重的材料操作使用较困难。对于较复杂材料不知如何入手。小班幼儿适合小型的工具进行活动,如:报纸拓印、小喷壶、小刷子、图章等。“秋天的树叶”充满色彩感,如让小班幼儿用蜡笔和油画棒涂色,他们会感到机械乏味,用水粉笔涂色没有一定技能又不行。报纸团成的小团正好弥补其缺陷,幼儿用纸团随意蘸点颜料进行拓印,在纸上出现的纹理效果正好和树叶的茎相似,颜料之间互相混合产生变色和渐变的效果。幼儿在玩中感受到色彩的韵律美。

2.递进性

递进性体现在内容递进性和过程递进性上。有的教师急于向把色彩知识传授给孩子,她设计了许多玩色内容,并且一起向幼儿开放,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小班幼儿对色彩认知还欠缺,首先要培养对色彩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两个内容去引导他们,等他们有一定的经验之后逐步提供新的活动。

幼儿的感知色彩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直接向幼儿传授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要经过感受—兴趣—认知—模仿—尝试—表现这一系列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和材料选择也要注意逐步递进,让幼儿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感受色彩的美,用表现自己愉悦的情绪。

“玩色”活动中,先让幼儿用纸团敲敲打打感受色彩的变化,他们对色彩玩法有一定了解后,提供油画棒和喷壶材料。幼儿在喷色时会发现纸上出现一个图案,他们很好奇,激起他们对油画棒和颜料结合的兴趣。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到油画棒的颜色要与水彩颜料不同,深浅效果最佳。在经过一段时间地玩色,我们在提供小刷子,慢慢的引导他们使用水粉笔和排纹笔使用。孩子们在操作每一种材料都是一次进步,都是对自己色彩认识和表现一次更新。

3.生动性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

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我们在引导幼儿感知色彩时也应注意生动性。这生动性包括语言生动性和材料生动性。如可以用水果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帮助幼儿感知颜色和认识颜色,红色的太阳、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青蛙等,还可以有一种颜色让幼儿联想到其他物体,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感知。

枯燥、贫乏的语言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要用有助于幼儿感受的语言去引导。《柳树姐姐梳头》中,我把棉签变成了小梳子,每一次都是从上往下梳,柳叶变成装饰柳树姐姐头发的发卡。孩子们在形象语言引导下,他们都能愉快地正确地使用棉签和表现柳枝和柳叶。在《快乐的小雨点》中,小雨滴是透明的,对于幼儿来说是无色的,不知用什么色彩去表现它。我用喝果汁来引导幼儿说说果汁的颜色,红红的西瓜汁、桔黄的橙汁、粉红的草莓汁等等,由此引发幼儿表现出多彩的小雨滴。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孩子幼儿具体的概念,他们把此概念转变成创作的动力,这就是教师所要设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二版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

4.李慰宜《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上海教育出版社

5.郭建南、史悠鹏《色彩的理论与表现》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

自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657)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学前教育研究类型中,具有可实际操作即“拿来就用”特点的是 A.应用研究 B.基础研究 C.开发研究 D.评价研究 2.学前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为 A.查阅文献 B.选择研究问题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 3.适合幼儿园教师入职初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A.工作日志记录 B.时间取样记录 C.协同行动研究 D.全息录像记录 4.下列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A.专着 B.全国报刊索引 C.动态综述 D.研究报告 5.呈现学位论文中论证报告的形式经常为 A.文献综述 B.研究计划 C.研究意义 D.开题报告 6.概念操作化的实质是 A.描述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概念 B.描述概念的内涵 C.描述概念的外延 D.描述概念的来龙去脉 7.下列记录方法中,能够提供关于研究对象发展的连续而真实“画面”的为 A.日记描述 B.轶事记录 C.样本描述 D.田野笔记 8.首次创立问卷调查法的心理学家为 A.达尔文 B.高尔顿 C.艾宾浩斯 D.冯特 9.下列问卷调查方式中,适用于幼儿或文化程度较低受试者的为 A.开放型问卷调查 B.图画型问卷调查 C.封闭型问卷调查 D.半开放型问卷调查 10.下列问卷发放形式中效果最好的为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亚里士多德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B.分析为主的时期)时期心理学开始成 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B.选择课题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5、(C.综合性原则)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B.课题论证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问题的意义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二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C.文献检索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文摘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B.逆查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引文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 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日记描述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 制性的观察是A.结构式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B.裴斯泰洛齐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C.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C.发展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开放式问题 23、访谈调查最大的优点是(A.灵活性强 24、一份调查问卷中,放在问卷后面的问题是(C.牵涉个人问题的问题 25、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是(A.梅伊曼 26、在教育实验发展过程中,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立者是(A.杜威 27、教育实验中,具有明显重复性的是(C.验证性实验 28.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是(C.准实验 29、在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 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的是(D.实验方法 30、下列属于教育档案类教育文献的是(C.年鉴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 单选题 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___。 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 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___以上的样本。 A15;B30;C40;D50 3.学前儿童是指___儿童。 A0-6;7周岁;B0-6岁;C0-3岁;D0-5岁 4.基础研究又被称为___,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 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___。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___。 A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50年代 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___。 A不好;B好 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 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___。 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 10.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___。 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 11.科学表现为___。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一般性知识;D一般性结论 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___。 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 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___。 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 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___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___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 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 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的一个分支学科。 A学前教育科学;B学前教育;C科学;D教育科学 18.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 A可行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封闭性问卷也叫___。 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性问卷;C送发问卷;D邮寄问卷 20.论文的主体部分是___。 A摘要;B正文;C标题;D引文注释 21.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是___。 A操作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 22.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叫___ A样本;B随机样本;C大样本;D小样本 23.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于1946年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库尔特勒温;C卢梭;D福碌贝尔 24. _____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开发研究 25.科研活动的主题是___。A科研课题;B问题;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26.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___。 A测验;B调查;C观察;D访谈 27.文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 A客观;B准确;C庞杂;D“去伪存真” 28.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___。 A定性;B开发研究;C定量研究;D综合研究 2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在___。 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 30.标志两列变量相互关系的量数称为___。 A相关系数;B方差;C标准差;D中数 答案: 单选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真题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二、名词解释 1.操作定义 2.描述统计 3.观察法 4.规则评价法 三、简答题 1.简要阐述谈话的优缺点和谈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2.简要阐述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 3.评价研究方法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操作定义 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给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的详细说明。 2.描述统计 用有意义的概括性图表或数字,描述和总结原始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将大量的数值缩减,使其中有意义的信息得以清晰地显现的一种统计方法。 3.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4.规则评价法 信息加工研究一种具体方法,与计算机模拟法相似,始于对认知行为的细致分析。这种分析旨在辨明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或步骤,从而推断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关联的心理过程。分析最终将归结为一些不同的,关于完成任务的规则。这些规则通常在复杂程度上存有差别,因而可对儿童完成不同任务时的成功或认知形式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将被试在面对各种不同任务时的实际反应形式与预定形式加以比较,其一致性便可作为这些假设规则的心理现实依据。运用规则评价法最杰出的例子,是西格勒的"天平测验”。三、简答题 1、简要阐述谈话的优缺点和谈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优点:(1)利用谈话这一手段,可研究范围较广的课题;(2)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接触,可有充分机会观察对方的反应;(3)谈话所得资料比问卷所获信息更详细,持续时间也较长,并可向不同类型的人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比较灵活。 缺点:(1)谈话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2)谈话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3)谈话对象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注意事项:(1)与幼儿谈话时,必须注意谈话技巧;(2)要周密计划谈话记录方式与记录表中行为的分类方法;(3)最好能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谈话,按时结束,不拖拉,不扯题外话,也不草率了事。2、简要阐述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 (1)正确性;(2)客观性;(3)公正性;(4)可读性。 [填空题] 一、填空题 1.按收集资料手段的不同,可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分为观察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 2.按对资料的分析程度不同,可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内容分析。 3.抽取有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多级抽样法、整体抽样法。 4按照测量的参照体系,测量可分为:()、()。 5.根据古迪温和德里斯科尔的分类,非正式观察法有日记描述法、()、()和清单法等。 6.根据课题性质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可分为现状调查、()、()和原因调查四种基本类型。 7.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实验假设、()、()、实验控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8.前实验设计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它们是:非随机单组后测设计、()和()。9.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于1946年提出。10.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言语练习、()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2.(相关研究)、(比较研究) 3.(等距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4.(常模参照测量)、(标准参照测量)。 5.(轶事记录法)、(频率计数法) 6.(关系调查)、(发展变化调查) 7.(实验被试)、(实验变量) 8.(非随机单组前后测设计)和(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比较设计)。9.(库尔特?勒温)

2017年秋西南大学 [049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2017年秋西南大学[049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判断题 1、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于1946年提出。 1. A.√ 2. B.× 2、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 1. A.√ 2. B.× 3、等距抽样法又称机械抽样法或系统抽样法。 1. A.√ 2. B.× 4、故事难题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的一种主要方法,即在讲述故事时提出有关道德的难题,然 1. A.√ 2.B.× 5、第一个成功的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在巴黎创编而成。 1. A.√ 2. B.× 6、临床法是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最主要的方法。 1. A.√ 2. B.×

7、准实验设计包括两个模式,它们是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和非随机同组多次测设计。 1. A.√ 2. B.× 8、分层抽样法又称分类抽样,把总体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选出与其比重成 1. A.√ 2. B.× 9、描述统计是用有意义的概括性图表或数字,描述和总结原始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将大量的数方法。 1. A.√ 2. B.× 10、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包括间接性、社会性、近似性。 1. A.√ 2. B.× 11、操作定义是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给变量定义。 1. A.√ 2. B.× 12、前实验设计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它们是:非随机单组后测设计、非随机单组前后测设计、非随 1. A.√ 2. B.× 13、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大类。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主要内容有: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2、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5、学前教育测量研究 6、学前教育调查研究 7、学前教育叙事研究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 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研究的特点。D项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解析l此题主要考查整群随机取样。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法的特点。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本质性是逻辑的分析方法的特点。 6.★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行为核对表,其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而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工具的要求。一般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之间,测验平均难度应接近为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1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性分析研究程序的特点。A、B和C三项是定量分析的研究程序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度判定公式。r为一致同意率,c为赞同人数,n为参加研究的总人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归纳的)逻辑分析。 15.★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统计假设检验的类型。考生需要识记四种检验的常用范围。t检验主要用于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C项用于方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方差分析,D项主要用于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 16.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17.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18.★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2018年10月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真题及答案(具体到页数)3套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657)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按照布伦芬·布伦纳的理论,人直接参与其间的环境属于()。 A.中间系统 B.微观环境 C.外部系统 D.宏观大系统2.幼儿园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物化平台,这一做法体现了幼儿园开展行动研究的()。 A.协同性 B.情境性 C.循序渐进性 D.生态性 3. 文献综述的第三阶段为()。 A.选题 B.搜集文献 C.阅读文献 D.分析文献 4.所有取样方法的基础为()。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测量的指标体系指的是()。 A.测量主体 B.测量客体 C.测量内容 D.测量工具 6.下列种量表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是()。 A.顺序量表 B.称名量表 C.比率量表 D.等距量表 7.比纳.霞蒙量表共包括的项目数为()。 A.30 B.40 C.50 D.60 8.儿童道德情感范畴研究较多的是()。 A.羞耻 B.共享行为 C.利他行为 D.移情能力 9.用来表示离散性的数字资料的一般为()。 A.线形图 B.直方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10.在计算时需取对数进行计算的平均数为()。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1.表示标准测验分数常见的一种位置量数为()。 A.T分数 B.Z分数 C.百分位分数 D.百分等级分数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完整

第一章概述 一、重点名词 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假设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观察数学方法科学方法论分析黑箱方法科学性原则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2、简述科学的特点。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7、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 8、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 三、一般掌握 1、在研究中有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 2、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3、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 一、重点名词 人类智慧人际智慧存在智慧四会能力多元智慧可行性原则假设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4、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 5、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 6、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7、试论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8、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 9、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 10、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三、一般掌握 1、简单叙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2、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3、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4、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选择一个教育研究题目。 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重点名词 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操作性定义取样误差样本总体研究设计研究计划随机样本容量内在效度常模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科研方法考试题

教育科研方法考试题 一、以遮蔽性分析法评价(一)教师要与学生一同成长(二)父母爻与子女同时成长 二、以事实研究法论(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与学的关系 三、以三线规范理论述评(一)班级管理的现行规范(二)课堂教学的纪律规范 四、写作。结合具体(小微)的教学、教育与管理实际,写两篇不少于一千字的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及结论20分),然后分析自己的思维运作(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怎样解决10分),与所用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等10分).. 附部分答题时需要的资料 一、三线理论 1.现状: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太多的简单(完美)上线问题,人们普遍用一些美好的愿望、期望来对待自己和他人,来对待生活和工作,造成简单上线、中线不明、没有底线的混乱现实而使自己处于迷茫不清之中。 2.目的:以丰富的三线为工具,解决教育、社会生活中的简单上线问题(即单纯的呼唤、强化理想和愿望)。 3.内容: ①上线:是理想界,不可缺少,但不能苛求完美,目标太高是一种简单上线,是浪漫的虚伪,多表现为一些呼唤、期望、希望、愿望。·如好人一生平安; ·两袖清风,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我们的教育目标——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过高,过于浪漫,实际中导致平均发展,以至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懂而不精、无专业、无片面,故找不到工作----在专业技能和人才需求上上片面、专业为立世之基); ·不允许出错(出错是一种能力,是能力概念,表示一种主观判断、思维----不出错是不可能的,实在一点方能从容)。 ·教学相长(师生彼此外在,甚至师生互殴,或者一名教师连自己的不足都感觉不到,如何相长?) ·愉快教育、快乐学习、欣赏教育(不欣赏也是一种强大动力、《自卑与超越》)也是浪漫虚构。 ②中线:是能为界,操作界,即此刻、当下、我能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③底线:戒律界,操守界,突破底线会产生链式反应,为此要时刻注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九章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 是变量Y 的原因(或结果);或X 与Y 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 X X i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 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X 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 C. 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二、填空题 1. ( )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德国学者C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实验教育学 的系统论述。 A.杜威 B.梅伊曼 C.拉伊 D.普莱尔 2、一般把性别、学校规模、家庭教养方式等变量划归为B A.连续变量 B.自变量 C.间断变量 D.定量变量 3、某研究者计划从1000人中抽取200人作为样本,他按抽样 比率为k=1000/200=5,随机选出一个少于5 一个,直到选够200人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B A.类型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简单随机取样 D.系统随机取样 4、属于三次文献的是D 5 6 A.[1]丁钧、张旭,张通和,易钟珍.幼儿教育管理[J].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B.[1]黄蕴智,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 [M].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6(1). C.[1]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 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D.[1]季卫宇.提高区角活动交流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EB/OL]. 7、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 有主题的,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的记录法是:A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连续记录法? D.间接记录法 8、某研究者欲研究有“口吃”现象的幼儿的个性特征,他应该 选择的抽样方法是:B A.分层随机抽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多级抽样 9、了解不同性别4岁独生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抽样方法是,A A.随机抽样 B.多级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10、由右图测量的结果,可知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A A、信度高,但效度不高 B、信度高,效度也高 C、信度不高,效度高 D、信度、效度都不高 D.等级式 13.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属 于D A.S-R法则实验 B.多因子实验 C.验证性实验 D.P-R法则实验系统随机取样 14、控制无关变量最彻底的方式是A A.消除 B.恒定 C.均衡 D.抵消 15、符号G1X1O1X2O2;G2X2O3X1O4表示的实验设计模式是C A.等组前后测设计? B.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C.等组后测设计?? D.轮组实验设计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研究选题的创新性就是要提出前所未有的问题。F 2、教育研究假设具有推测性,因此,我们可以随意提出研究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目(附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 1、以下哪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征?(C) A 客观性 B 系统性 C 逻辑性 D 创造性 2、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周期较长,如杜威所主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教育实验历时长达八年之久,这种教育研究特点又被称为(B)研究。 A 复杂性 B 迟效性 C 应用性 D 伦理性 3、随机取样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和(D)。 A.同质取样 B. 分层立意抽样 C. 标准抽样 D.整群随机取样 4、教育研究的类型:基本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A) A.预测研究 B.因果关系研究 C. 现状研究 D.理论研究 5、下列哪一个不是教育观察法的局限?(D) A易受观察者主观的影响 B观察结果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即不能解释因果关系 C样本少,代表性不强 D简单易行 6、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的方法是指(A) A时间取样法B事件取样观察法C间接观察法D阶段过程法 7、教育观察法的实施的第二个阶段是?(B) A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B实际观察C准备观察工具D确定观察途径 8、下列不属于教育观察法特点的一向是:(D) A 目的性、计划性 B 选择性、自然性 C 客观性、直观性 D 控制性、主动性 9、“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0、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C)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1、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2、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B)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3、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二、填空 1、教育设计研究范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确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二是(确定研究内容范围)。 2、假设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原假设)、(否定假设)、(零假设)。 假设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阶段是验证假设,其中,验证假设最主要的方向是用(教育实验)去验证。 3、确定研究变量主要包括(选择自变量)、(确定因变量)、(辨别无关变量)、(定义研究变量)四方面的工作。 4、要调查宁波市区初二学生的身高情况,抽取100名学生的身高数值,请问总体是(宁波市初二学生的身高)、样本是(100名学生的身高)。 5、教育科学研究是探索(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6、教育研究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分类,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 7、开题报告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现状、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1.基础性研究 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 2.文献 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3.抽样 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4.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5.临床法 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6.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 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价值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提出假设; (2)根据不同条件和样本提供的数据,从零假设出发,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 (3)做出统计推断。

教育科研方法期末考试题

名解:(4~5个20分)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 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 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 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 则的发展。 2.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 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 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 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3.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 的特定问题,研究的目的在 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 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 作用。 4. 内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5. 外在效度:指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可以推论到其他群体或情境的可靠程度。) 6.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7.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8.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9.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 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 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 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 释,是在研究进行之前预先 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10. 调查法:在教育理论指导 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 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 测验等方式,收集资料的方 法。 式,以严格设计的测量项目 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搜集研 究资料和获取研究数据,从 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 访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 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 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 体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面 对面的研究性交谈。 13. 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 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 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 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 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隐 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目 的,自然加入到被观察者群 体中进行的观察。完全参与 观察能深入地了解到被观察 者的真实资料,但如果参与 过深,又往往容易失去客观 立场。 15.不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 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 究目的,在被观察者接纳后 进行的观察。不完全参与观 察避免了被研究者的紧张心 理的疑虑,可以进行自然地 观察。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被观察者容易出现不合作行 为,或是隐瞒和掩饰对自己 不利的表现,或是故意夸大 某种表现,使观察结果失真 是根据一定的理 论假设,在教育实践中,运 用必要而又合乎情理的控制 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教育 研究活动。 17. 被试:指参加实验研究的对 象 18, 变量:也叫因子、因素或条 件,是实验中对实验对象发 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 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 因素。在实验中,主要的变 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 变量。 19.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输 入变量或实验处理,是实验 中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 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 发生变化的因素。 20.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输 出变量或实验结果,是通过 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 结果因素,是实验者观察和 记录的内容,即实验者期望 产生的现象。 21.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 是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 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 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22. 内在效度:由实验处理影响 因变量的真正程度。一般说来, 研究者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越严 谨,内在效度就越高 23.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即行 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 动所进行的研究。如柯立尔。 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 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 究。如斯腾豪斯。 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 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 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 起和改进行动。如凯米斯。 24. 教育叙事研究 :a通过教育 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 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 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 义理解。 b教育叙事研究是 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 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 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 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 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 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 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 或应该怎么做。 简答:(3个30分) 1.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 究对象的特点 人为性、双边性、共时性、 交互作用性、预策性、动态 生成性 两个转化:社会要求向现实 发展转化;潜在可能向现实 发展转化 2.教育研究的特点 一般特点:a研究目的在于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