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

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
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

第19卷 第4期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2005年4月Vol.19 No.4Journal of Chongq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Ap r.2005

【语言文学】

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3

张 丹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 610068)

摘要:讨论了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总结情绪类二价动词的语义特征,确立情

绪类二价动词的鉴别框架,并分析了由这一类动词构成的基本句式的变换规则。

关键词:情绪;二价动词;现代汉语;配价理论;心理动词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5)04-0129-03

Study on B i va len t Verbs of Em oti on s i n M odern Ch i n ese Language

ZHANG Dan

(School of L iterature,Sichuan Nor mal 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yntax and se 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valent verbs of e moti ons in modern Chinese,su mmarizes their distinguished features,establishes the distinguishing fra me work

f or the m,and analyzes changin

g rules of their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Key words:e moti on;bivalent verb;modern Chinese;coordinati on valence theory;p sychol ogical verb

1 关于配价理论

配价语法以动词为中心,一般地认为,其创立者是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ere),以其著作《句法结构基础》(Ele 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于1954年的问世为标志。特思尼耶尔认为,句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句子的构成成份并不只是表面所能见到的词,更重要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这种句法关联建立起了支配词与从属词之间的从属关系。述体动词具有支配名词词组或副词词组的性能,前者构成“行动元”(actant),后者构成“状态元”(circonstante)。行动元的数量决定着动词的价,有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1-2]。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配价”又叫“价”或“向”,是1978年朱德熙先生将国外配价语法引入汉语研究之后开始使用的一个术语[3]。指的是以动词为核心的句子中动词与其它关联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体现在句法层面上,表现为强制性地要求其它名词性成分在语句中与之共现,否则句子语义不能自足。强制共现的名词性成分称作论元,该动词称作论核,论元的个数即该动词的向。

2 情绪类二价动词的确定

情绪类二价动词是心理动词的一个小类,在配价成分上要求有两个论元与之共现。因此,我们需要从语义和配价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确定。

心理动词是一个学术界认识很不一致的动词小类。各家界定的范围相差很大[4]145,可是,不管各家意见如何分歧,有一小类动词是公认地属于心理动词的,那就是表情绪的动词。这一类动词从语义上看都有[+心理]这一语义特征,而且这一特征是突显的,是主要的,如“喜欢、爱、想念等”。它们表示一个人持续的内心活动,强调活动过程或状态。心理活动的主体通常是人,因此这一类动词还具有述人的特征。综上所述,情绪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情绪][+持续][+静态][+述人]。二价情绪动词强制性地要求有两个名词性配价成分与之共现,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另一个是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

3收稿日期:2004210213

作者简介:张丹(1983-),女,四川新都人,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从句法上来看,心理动词最主要的句法特征是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太”等的修饰,而且能带宾语,这样,心理动词,当然也包括情绪类二价动词就可以进入如下的句法框架:NP1+{很+VP}+NP2[4],如:

我很喜欢他。

他们很想念远方的亲人们。

学生们太希望老师留下了。

这样的测试框架不仅有效地将情绪类动词同非心理动词区分开来,而且将情绪类一价动词也排除了。如:愤怒、生气、贪心等不能进入这个测试框架。但是,我们发现,还有一些表认知的心理活动的动词也可以进入这个框架,如:

我们太忽略这个问题了。

我很记得这个人。

这样,我们就还需要一个框架来对这一类词进行区别。根据情绪类动词的特点,我们又设计了一个鉴别框架:N1+V+N2———N2受到/得到N1的V。情绪类动词构成的句子能够进入这个框架中,即N2总是可以移位到最前面充当句子的主语,同时,V降格成“受到/得到”的宾语中心语并受N1的修饰。如:

我很喜欢他———他受到我的喜欢

他们很想念远方的亲人们———远方的亲人们受到他们的想念。

认知类动词则绝不能进入这个框架。如:

我们太忽略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受到了我们的忽略。

我很记得这个人———*这个人受到了我记得。

因此,情绪类二价心理动词的确定要依赖以下2个框架:

框架一:NP1+{很+VP}+NP2

框架二:N1+V+N2———N2受到/得到N1的V

只有既可以进入框架一,又可以进入框架二的动词才是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情绪类二价动词,这些动词有[1]:爱、爱惜、想念、崇拜、崇敬、惦记、嫉妒、忌妒、妒忌、恨、怀念、可怜、热爱、思念、讨厌、同情、痛恨、喜爱、喜欢、羡慕、想、向往、欣赏、心疼、厌恶、在乎、在意、珍惜、爱戴、爱好、爱护、放心、怠慢、担心、小心、当心、感谢、感激、歧视、舍不得、熟悉、同意、赞成、赞同、赞赏、挂念、关怀、怀疑、留念、留神、留心、留恋、埋怨、怨、满足、满意、怕、佩服、重视、注重、尊重、尊敬、容忍、信、信任、警惕、看不起、轻视、赏识、体谅、烦、害怕、了解、明白、理解、想念、精通、懂、会、迷、懂得[4]。

3 补足语的选择

情绪类二价动词有2个配价成分,2个配价成分既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短语,所以我们用NP1和NP2表示,NP1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心理活动的经验者、体验者、感知者,我们称之为经事。NP2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即心理活动的体验对象、感知对象,我们称之为感事。下面我们就从动词对两个配价成分的要求来研究这类动词的特点。如:

a.我喜欢他。

b.他们很想念远方的亲人们。

c.我喜欢这个作业本。

d.他们很想念那只小狗。

e.我喜欢踢足球。

f.他们羡慕刘炜苦练英语。

分析上面的例句可以发现:经事通常是指人的体词或体词性短语,具有[+人类]的语义特征,或者具有拟人性,一般作主语。这大概是因为在人的认知心理中,只有人类才具有心理活动的能力的缘故吧。

感事不限于指人短语,它可以是指人的,也可以指物,还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事件。表现在句法层面上,N2既可以是体词性词或短语的,如上例中的a、b、c、d,也可以是谓词性的词或短语,如e,甚至还可以是小句,如f。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所有存在都可以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对象,所以感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特定的心理活动来讲,它的指向也是有限制的。如“爱惜、惦记、怀念、可怜等”就不能支配谓词性的NP2,属于体宾动词。而像“精通、懂得、乐意等”则不能支配体词性的NP2,属于谓宾动词。另外,“羡慕”的一般是针对好的东西,“怠慢”的一般是针对重要的人,这又是词汇意义上的限制,本文中不予以讨论。

4 句法选择

4.1 基本句型。在《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一文中,作者分析了动作类二价动词的基本句型及其移位变换规则,得出如下结论[5]:动作类二价动词的变换句式有:

a.N2+N1+V了

b.N2+被N1+V了

c.N1+N2+V了

d.N1+把N2+V了

e.3V了+N1+N2

f.3V了+N2+N1

在情绪类二价心理动词构成的句子中,NP1一般作主语,NP2一般作宾语,因此,我们把N1+V+N2看作基本句式作移位分析,并对照动作类二价动词的变换来研究情绪动词的变换情况。

4.2 移位分析。作移位变换a:将N2从动词后移到N1之前,移位后句子可以成立,没有标示移位的显性标记成分。现代汉语研究文献里称之为主谓谓语句。在语义上,N2主题化。在情绪类动词构成的句子里,大多数N2都可以主题化,直接移位到N1之前,形成N2+N1+V的句子,移位后的N2一般是有指信息,如:

我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我喜欢。

我喜欢一本书———3一本书我喜欢。

我舍不得这件衣服———这件衣服我舍不得。

031重庆工学院学报

有的在移位时,需要在V前或V后添上其它成分才能成立,否则要求特定的语境的支持,如:

他感谢王老师———?王老师他感谢———王老师他很感谢。

他怠慢客人———?客人他怠慢———客人他不敢怠慢。

与此类似的还有“爱戴、歧视、爱护、挂念、赞同、关怀”等,这一类V在语义上与感事的联系比较紧密,表现在:如果N2省略,句子的准确表意对语境的要求很严格,如“我喜欢”如果要表示“我喜欢这本书”这个意思,只需要说话人用物或其它工具指向或用其它任何方式指明这本书就可以了。而“他感谢”如果要表示“他感谢王老师”这个意思,却绝不可能仅仅辅之以一个手势或眼神指明对象,还需要加上其他语境成分,如上下文,或在句子中用上人称代词“他”。如:

A.你觉得王老师怎么样?

B.我感谢但不欣赏。

或:

我感谢他(指王老师)

由此我们可以说:“感谢、怠慢”类情绪动词对N2具有粘着性,N2对V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当N2移到句首时,V 失去了支撑而无法单独使用,故而需添上一个其它成份起到与N2类似的支撑作用。

作移位变换b:用“被、叫、让”等将N2从动词后移到N1之前,形成“被”字句N2是有指的。动作性动词作b变换比较自由,V可以单独使用,如“那碗饭被他吃了。”而在情绪类动词构成的句子里,V一般不能单独出现,一定要加上其他成分。如:

他被同学们羡慕了好长时间。

周恩来被全国人民深情爱戴。

有的V不能作此变换,如:

*这个文具盒被我爱惜。

*老师被我感谢。

c变换是将N2从动词后移到动词前,动作动词可以作此变换,如:饭他吃了。情绪类二价心理动词作c变换时有两种情况:当N2是非指人的成分时,变换可以成立,但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如:

我这本书喜欢,那本书不喜欢。

他们修房子乐意,拆房子不乐意。

当N2是指人的名词性成分时,移位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不一致,N1和N2的语义角色对调了,N2由于距V 很近,被优先选为经事,N1成了感事。如:

我喜欢他———3我他喜欢。

他怠慢了客人———3他客人怠慢了。

d变换是用“把”将N2提到动词的前面构成“把”字句的变换,动作动词作d变换对语境的依赖性不强,可以独立成句,也比较自由。情绪动词只有极少数如“想念、惦记、爱、羡慕、怠慢等”可以完成此变换,而且也必须给V加上其他修饰成分,如:

朋友们一直把他惦记着。

亲人们把志愿军战士深情爱戴。

在诗歌或韵文里,V也可以单独用,如:朋友们把他惦记。这一点上与“把”字句的特点是一致的。

同动作类二价动词一样,情绪类二价动词也不能作e 和f变换。以此区别于一价动词。一价情绪类动词的经事既可以在V前,也可以在V后,如:他生气了。生气了他。

另外,大多数情绪动词构成的句子中的N2是对象性宾语,可以变换成“N1对N2有/感到/表示V”这样的“对”字句,如:

他很熟悉这项工作———他对这项工作很熟悉。

他很怠慢客人———他对客人很怠慢。

只有少数单音节词由于音节的限制,不能作这样的变换,如“爱、恨、怨、怕”等。

4.3 移位规则。与动作类二价动词相比,情绪类二价动词也是能作a变换而不能作e、f变换,这是二者的相同点,反映出二价动词的共性[6]。当作b、c、d变换时,情绪类动词会受到比动作类动词更多的限制,表现在每一种变换都存在着可与不可的二分,特别是在变成“把”字句时,情绪类动词的成句能力相当地弱,这说明情绪类二价心理动词的独立性不及动作动词,且情绪类动词对感事的处置性很弱,这是由这一类动词的动作性不强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可与不可的二分还说明情绪类二价心理动词的内部还可以划分出许多更小的类别,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尹钟宏.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J].惠州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75-80.

[2] 周国光.汉语配价语法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4,(4):103-106.

[3] 吴启主,彭玉兰.汉语语法研究的新理论[J].湖南教

育学院学报,1999,(4):47-50.

[4] 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M].北

京:学林出版社,2002.

[5] 戴耀晶.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的探索[A].袁毓

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C].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2-150.

[6] 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9.

(责任编辑 张佑法)

131

张丹: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第五章:语法 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P1)※ 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P1)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P3) 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P3) 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P3) 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P3) 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P4) 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P4) 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P4) 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P4) 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P4)※ 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P4) 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P4) 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P6) 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P8) 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P9) 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 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 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P11) 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P13) 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P14) 2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P15) 24.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P17) 25.代词:代词是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P20) 26.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P22)※ 27.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P23)※ 28.虚词:意义比较空灵,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叫虚词。(P27) 29.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的词叫做介词。(P28) 30.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的词叫连词。(P29) 31.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叫助词。(P30) 32.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词叫结构助词。(P30) 33.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题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 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5.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 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 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6.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17.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9.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0.辅音音位: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现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现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是组词造句必须遵循的规律,即用不同的语言单位组成新的结构单位的规则。如:在现代汉语里,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顺序,就是语法规律。“我吃饭”符合规律,“我饭吃”不符合规律。 2.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比如:名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多做谓语,形容词多做定语或状语。 3.是意义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不同于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都是实词。 4.是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连词,助词,介词,叹词就是虚词。 5.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可以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努力学习就是短语。 二、填空 1.语法,语义上 2.概括性,稳定性 3.结构功能,组合能力。 4.实词,虚词 5.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 6.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其他助词;其他助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7.内部结构,外部功能。 8.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9.述补;形容词性 10.主语,谓语,谓语,述语,宾语。 三、单选 1.B 2.B 3.A 4.C 5.C 6.C 7.B 8.A(理发,站岗) 9。C 10。A 四、综合分析 1、①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最伟大的诗人”和否定副词修饰“不伟大”。 ②、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③、形容词④、副词,详见教材295页。 ⑤、动词,多接动词性宾语,如:进行处罚。可受|“不”修饰,如:不进行处罚。 2.①状中,形容词性; ②主谓,动词性; ③述补,动词性 ④连述,动词性; ⑤同位,名词性 3.①三班的同学们/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主谓) 三班的/同学们(定中)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述宾) 正在/打扫(状中)计算机/实验室(定中) ②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非常肮脏(主谓) 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非常/肮脏(状中) 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 堆放/垃圾(述宾) 4.①句法关系交叉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述宾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定中 ②层次关系交叉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定中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定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讲课教案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阐述。“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不同的造字方法。 3.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4.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5.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所用的字体,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6.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7.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8.浊声母:声带颤动而产生的声母。 9.零声母: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0.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11.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12.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13.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14.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15.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6.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7.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规律。 18.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句子。 19.离合词: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扩展后是词组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20.派生词: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21.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 2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 23.类词缀:类词缀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 24.区别词:不能直接做谓语的形容词是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25.偏义复词:凡是由一个表义语素和一个别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就是偏义复词。 26.文言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 27.历史词: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28.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29.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也叫借词。 30.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精)

一、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 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义,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 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5、声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开头的辅音字母叫声母。16、韵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7、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18、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19、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20、调类: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 21、儿化韵:“儿”这个音可以同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22、语调: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28、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2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黄本) 30、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31、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32、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33、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34、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3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36、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37、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8、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39、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46、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这种变化叫“音变” 文字: 1、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 2、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5、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2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2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2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6、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 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28、异体字: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29、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现代汉语动词的形态及其特点研究

现代汉语动词的形态及其特点研究 一、现代汉语中的动词 动词在汉字的解释中,指的就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动词并非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在古代汉语中也实际存在,不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表达和口语表达不一致,因而在文献中和现代有区别。 现代汉语一般指的是上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之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这也是在我国传统的口语表达上进行规范的。其实,一些动词在句式中的运用,早在我国明清小说中就出现了,表达的含义和现代没多大区别。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从构造上就能看出动词和名词的区别,尤其是动词的表意更加明显,许多会意字、形声字都有这个特征。像众所周知的“提手旁”“口字旁”“心字底”表达的都是与动作有关的,如“扛、提、拉、推、扳”、“叫、喊、吃、喝、吹”“想、念、忿”,这些字不仅表达了动作,还将动作的产生部位都点明了。 汉语中的动词除了与结构有关的单音字以外,还有很多双声词以及重叠词。双声词动词由两个不同意思的汉字组成,它们有的是单音动词加上单音动词,将动作做了进一步表达;有的是名词加上动词,表现新的含义;还有的是动词加上形容词的组合。 叠音词的种类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是单字重叠,有的是双声词重叠,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就会更加生动形象。这些重叠词不仅被大量运用在口语表达上,

在我国明清小说中也经常出现,像“缓缓”“闪闪”“踹一踹”“摸一摸”这些动词,就大量出现在明清小说和戏剧剧本中。 二、现代汉语单音动词的形态特点 单音动词和所有动词的用处一样,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还可以表示存在,变化和消失。 表示动作行为的有“听、读、问、跑、吃”等;“爱、恨、愁、怕”等表示的是心理活动;而“有、无、在、死”等表示的是存在;表示判断的有“是、否”;表示可能和意愿的有“能、会、肯、敢、要”。“上、下、进、出、回、开、过”等则表示的是趋向。 在运用方面,动作行为动词能和副词组合,却不能和程度副词组合。比如可以组成“不看,不要,再来,再读”,但不能组成“太看、更看,极跑”等。但心理活动的动词又能和程度副词组合,比如可以组成“最恨、极爱、更怕”。 单音动词和所有动词一样,它的作用是在句子中做谓语,并且多数能带宾语,如“小红吃晚饭”“老爸看电视”等。 在单音动词中,有一些具有两种或者多种意义,也有一些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像“笑”,在“大家都笑他”中的“笑”具有“嘲笑”“取笑”的含义,因此能带宾语;而“她笑了”中的“笑”具有“快乐、高兴”的意思,就不能带宾语。 单音动词在表示行为动作时,还能带上缀词,像“着、了、过”,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像“走着,跑过、来了”等,就比单一的“走、跑、来”更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