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用医疗器械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论文

医家用医疗器械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论文
医家用医疗器械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论文

目录

1绪论 (1)

1.1前言 (1)

1.2背景 (1)

1.3家用医疗器械定义 (2)

1.4家用医疗器械的分类及特点 (2)

1.4.1家用急救类 (2)

1.4.2家用治疗类 (3)

1.4.3家用诊断类 (3)

1.4.4家用康复类 (4)

1.4.5家用保健类 (5)

2家用医疗器械应用前景 (6)

2.1老年人常见疾病 (6)

2.2家用医疗器械发展需要 (6)

2.3家用医疗器械人员需求分析 (7)

2.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 (7)

2.3.2我国已经步入老化社会 (7)

2.3.3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变 (8)

2.3.4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9)

2.4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使用情况 (9)

2.5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机会分析 (10)

3家用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12)

3.1家用医疗器械现状 (12)

3.2家用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 (12)

3.3家用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13)

3.4家用医疗器械发展趋势一例 (14)

3.4.1血压计分类 (14)

3.4.2血压计发展趋势图示 (14)

3.4.3电子血压计原理 (15)

3.4.4无线血势压计优势 (15)

3.4.5结语 (15)

4总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家用医疗器械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刘合仁

指导老师:张俭

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再加上现代医疗服务已从单纯的医疗机构临床救治模式逐步发展为病前预防、住院治疗恢复及家庭护理、保健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医疗综合保障体系,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复杂医疗器械逐渐步入家庭。文章先讲述家用医疗器械定义、分类和相关特点。然后介绍其在我国和国外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家用医疗器械使用人群的特点进行简单了解与分析。针对老年人常患疾病,对其所需要的家用医疗器械进行简单列举。然后提出影响家用医疗器械发展前景的因素:第一,国家人口老龄化。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三,人民的保健意思加强。第四,当今的科技正在进步,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更美观实用的家用医疗器械。第五,老年人各种慢性疾病的增加。第六,国内的家用医疗器械规模小,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便携、易于操作、价格低廉、操作界面美观。

关键词:医疗器械;家用;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健康;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Home Medical Equipments

Name: He ren Liu

Instructor:Jian Zhang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our country’ S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people’s self-health-care consci- ousness subsequently gets increasing,besides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service has already changed gradually from the simple mode of clinical treat and cure by medical institutis to the diversified and multi -1ayered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system including disease-preventing,hospital treatment,home nursing and health care etc.More and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complicated medical apparatus entered into families.Firstly,the paper tells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s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At the same time,it introduces the use of home medical equipments in our country and foreign.Then introduces the users of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 and makes analysis.It also tries to analyze the diseases the elderly often suffer from.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 they need.Secondly,analyzing several factor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ome medical equipment.First,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becoming old.Second,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Third,the strengthening of people's health will.Fourth,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We can design one more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home medical equipment.Fifth,the increasing of diseases in elderly.Sixth,the scale of home medical equipment is small.It is developing.But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 has a good future.Then,We should aim at the problems about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such as,manufactures are not reasonable,the superiorities of the price is not obvious.The last,putt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me medical equipment.Aiming at carrying conveniently,operating simply,cheaper and operating conveniently.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 household; application prospect; trend in development ; health;

1绪论

1.1前言

当今医疗器械行业是技术交叉融合的边缘行业,富含高深技术、引入大量资金、包含学科领域众多、利润丰厚、竞争激烈的产业,医疗器械是国家尖端技术其中的一个标志。完善的技术、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在医疗仪器产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医疗仪器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精准。随着20世纪的钟声敲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极其迅速、贸易往来明显增多,增长状态就如一个新星、闪耀光芒,因此许多国家大力提倡医疗器械产业。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构成了医疗器械的最具代表性技术。生命工程、基因工程将会促进医疗器械向更深远的前景发展。

自90年代,医疗器械产业正在稳步增长,其中的巨额利润竟达到仪器成本本身的一半。医疗仪器在发达国家发展已经相当完善,但在我国只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产业,观其增长速率也是非常迅速的。当今民众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生存质量,医疗器械产业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是带有一定的风险的产品,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大部分医疗器械只能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操作,不适合作为家用。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加强,疾病预防理念深入百姓心中,如何在不住院情况也能做康复治疗是个非常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是家用医疗器械的诞生,家用医疗器械由于需求对象是非常广泛的,故其发展前景是相当良好的。

针对家用医疗器械的需要量如此之大,势必造成国家的大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有质量的生产,家用医疗器械的购买对象是老年人或者病人,对于发展趋势我们必将考虑的是便携、安全、易于操作、价格实惠方向。论文为国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些许关于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的资料,为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发展作出些许贡献。

1.2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代。高科技的运用,使得家用医疗器械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意识加强、生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为家用医疗器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与人才的投入,特别是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同时中国的家用医疗器械产业主要还是以仿制为主,没有创新技术,特别是研发层面技术有待发展,设计上还存在不完美性,表现在操作易用性、价格低廉性。

国外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它的发展,所以起步也比较早。一些比较著名的公司,产品知名度也比较高,资金投入也比较大,技术层面的人员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发展相当迅速。

分析对比,中国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一个待开发阶段,前景非常的广阔,同时也有许多

需要更新的地方,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前景无限美好。

1.3家用医疗器械定义

图家用医疗仪器,顾名思义,就是适用于家庭人员使用的医疗仪器,是区别于医院只能由医护人员专业使用,操作相对来说困难点的,价格昂贵的医疗仪器。家用医疗仪器有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其实很多年前,许多家庭就备有一些简单的医疗仪器,比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等,这些简单的医疗器械,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一些患有慢性病患者家庭就尤为重要了。有了这些就可以随时体察病人情况,及时就医,起到一个预防重大事故作用。近年来,老式医疗器械,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的一些需求,这时候,一些简单实用,功能齐全的新型家庭医疗器械也应运而生,慢慢步入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如电子血压计、血糖测试仪、电子体温等相继面市,使家用医疗器械走向更高的发展方向。

1.4家用医疗器械的分类及特点

经济的进步的,人们起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都不太情愿呆在医院太久时间,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病人的身份角度从此有了变化,由原来的医疗仪器的受用者也可以转换为使用者。

在产中使用过程中,作用不同,它所隐含的意义也就不一样,带来生活方便的,达到某种目的的,给予快乐的,安全庇护的等等。但医疗仪器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产品与人生命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决定着人的命运。所以我们要严肃看待,神圣地看待医疗仪器。

家用医疗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类:家用急救类、家用治疗类、家用诊断类、家用康复类、家用保健类。如电子眨眼仪、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冠心病防治器、电子针灸仪、电子血脂仪等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

1.4.1家用急救类

在生活中突发的疾病,往往最是危害人类安全的经常被忽视的疾病。突然到来,人们防不胜防。日常生活中一般突发性心脏病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平均每年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的人数达到数万。经过统计,突发性心脏病大部分的人突发地点是在家中,这咱情况往往得不到好的急救措施,甚至没有,导致死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幸存下来。对于突发型心脏病,在没有得到良好的急救情况下,病人的生命安全简直是争分夺秒。110电话,可以吗?估摸救护人员过来也要10分钟的时间吧,这仅仅的10分钟就耽误了抢救病人的最好时机。

因此,在家中直接使用家用医疗产品对病人直接抢救是一个最好的救治方式。飞利浦公司在2002年时就已经开发出了针对突发型心脏病抢救的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名字是家用电击去纤颤器。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容易操作、文字说明简单明了,一学就会,对于普通人群也很容易进行操作。这样病人就可以在最好时机进行有效的救治。论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和自己设计。

图1.1家用除颤仪

1.4.2家用治疗类

家用医疗仪器的广泛使用,人们也就慢慢思考在家中直接治疗不就更方便吗?慢慢的人们也开始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疾病治疗。在家用治疗仪器中我们可以常见的是注射器。经常使用注射器的一般是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得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在上世纪注射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而往往在注射胰岛素过程上会有不安全因素,故需要这些家用类治疗仪器的辅助。

图1.2家用激素注射笔

图1.3家用胰岛素注射笔

1.4.3家用诊断类

当我们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去医院进行检查时,往往是自己吓自己。但有时候明明是得了疾病,而自己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自己忽略病情。长此下支往往会使得我们病情加重。试想想如果在家里备用有一些可以诊断自身病情的家用医疗仪器,不是可以省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吗?我们可以直接在家中进行诊断,从而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应该在家中配备一些常见的病症诊断医疗仪器。

感冒发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以前家庭中备用的往往是水银温度计,纵所周知,水

银温度计最大的缺点是水银刻度读法,使用起来相对比较专业,往往会错误识别诊断数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根本无法读数。同时针管状的水银温度计放入人体测量感觉到的是非常冰冷与恐惧。

图1.4家用数码温度计

高血压在中年与老年人比较常见,而且也容易被忽略。它并不是突发性疾病不会轻易夺走人的生命,但会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威胁。高血压患这时也就需要具备一点医疗常识,知道标准血压正常范围值。对于自身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相对去医院来说,来去消耗时间,耽误工作时间,还有一笔医疗费用。这时候,家用的血压测量仪器诞生了。操作比较简单方便。患者可单手完成使用。

图1.5家用血压测量仪

1.4.4家用康复类

在生活的常见疾病中,有些疾病是慢性病症,一般是无法短时间内痊愈的,需要秅时间的保养康复治疗。这种疾病人类是最痛苦的,病人往往要经受疾病的长期折磨而且还要经常往返与医院,生活是极不方便的。因此,慢性疾病的治疗,选用家用医疗仪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慢性病症常见的是颈椎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往往是过度劳累所致,引起人体颈椎间盘发生变异、骨质增生、腰肌劳损。以前这类病常见于老年人,由于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不动工作,也会引起头、颈、肩等地方麻木,严重的就会肢体无力,甚至瘫痪。

颈椎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治疗。患有这病的人群有一个显著特点,活动不方便,来回医院如此奔波肯定会加重病情、甚至恶化,这个时候家用医疗仪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1.6家用脊椎治疗仪

图1.7家用超声波治疗仪

1.4.5家用保健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起来越关注自身在健康问题。我们现在常说疾病首功在预防。家庭保健类产品可以对人们健康进行一个简单的护理,防止各类疾病的产生。比例,按摩用的椅子及床,用于足底部按摩的仪器,辅助睡眠用的上睡眠仪等等。这些产品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给人以舒适感觉。并且这类产品的应用范围广大,家里各类人群都可以用,现在大多数家庭必备的家用医疗仪器。

市场上的保健医疗仪器有很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恢复体能,使用中动作幅度相对较小的产品是老年人的首选。能够放松身体,缓解疲劳的生活的仪器是往往是中年人的首选,因为此类人群生活压力非常大。增强体质,辅助锻炼的产品是年轻男性的首选。美容护肤产品是女性的首选。这类产品都有不同的性能,用户可以直到不同的护理作用。

图1.8家用睡眠治疗仪

2家用医疗器械应用前景

2.1老年人常见疾病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发病与年龄增大是有关系的,随着年龄增大,生理结构各器官的功能老化,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但常见的疾病还是些慢性疾病,其中我们都熟悉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症、风湿病等等。

高血压主要表现在血压升高上面,它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通常我们认为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与舒张压大于140/90为高血压。高血压有如下特点:发病率明显偏高,且大多数是收缩压升高;血压的波动比较大:降压效果不好;并发症比较多。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患病者为青年,这种情况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身体机能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造成的,就得靠外来的胰岛素完全性补充。第二种患病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概率大概是90%以上。糖尿病主要外在表现是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持续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等等并发症的发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死、肾功能衰竭、或者失明等大问题。

这些年来,糖尿病侵袭世界,越来越大的发病率,不得不让人们去关注。对于糖尿病,老年人患病概率可是很大的。据报道,全球患有糖尿病人数达到了3亿,并且年年在增长,我国糖尿病的患者也在日益增多。如今,我国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居全球第二。

心脏病指与心脏有关的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率衰竭等等。这些发病老年人的概率也是相当大的,并且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2.2家用医疗器械发展需要

老年人越来越老了,生理上没有年轻那样强壮,身体各器官都会有相应减退。比如皮肤不再光细腻、大面积的松驰、脸上布满皱纹、黑色素沉淀、牙齿脱落、食物难以咀嚼、行动缓慢不方便,体态变形、脂肪沉淀等等。

感官上,老年人的视力也会下降,看东西会越来越模糊、经不起眩光、色彩辨别下降、听力出现问题、谈话需要喊。嗅觉也不再灵敏,对各种味道不再敏感。触觉同时也会下降,对温度的敏感以及对外一些刺激都会反应比较迟钝。疼痛也并敏感。

同时内部生理,记忆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健忘,甚至对刚才发生的事情也会忘掉。适应能力也会大幅度降低,处理能力也会相当减弱,抵抗力下调。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

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我们就得认真分析,并作好这类产品的需求情况分析,有利于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更好的发展,往往要考虑的是设计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以改造,创造最好的家用医疗仪器。

2.3家用医疗器械人员需求分析

2.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

时代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自然对于健康的关注度就会增加。根据最近调查分析,大多数人是很重视健康的,从精神层面来看,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都有,但是各种人群对待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样的,都想着有更好的生活体验,生活情趣。所以家用保健产品的前景是相当不错的,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性。

中国医疗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医疗产业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8年,北京云淡风清,那个夏天,很多工厂搬迁或者停工,很多车辆被限行,人们在观看奥运会的同时也享受北京清澈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而在上2013年初,北京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有的大胆的年轻人甚至带着防毒面具走在街头。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思考的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日趋提升。这样的局面让医疗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政策,国务院出台民间投资“36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医疗产业的发展,都说明国家政策越来越利好。

从市场角度看,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仅医疗产业就能够占到年GDP的40%,相信在中国,随着发生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医疗产业也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无论是“生命及生命产业”圆桌会议纳入议程,还是建设海南国际医疗旅游示范区消息的发布,都显示了医疗产业得到空前的重视。

2.3.2我国已经步入老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原因之一,中国家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老龄化百年预测: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

从2001年至于2100年,中国的人中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时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穦的重试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开始显现。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亿,2014年将达到2.1亿,2026年将达到3.1亿,2037年超过4.1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官兵一致直维持在3亿至4亿的规模。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问题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在大国。

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了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有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行列。

图2.1我国老年人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不是件奇怪的事,老龄化我们是无法抵挡的,不久之后我们也会迈入老年人之中。关注老年人未来生活及生活用品是就是关注我们家用医疗仪器的未来。我们应在中国迈入老年人化的同时取得经济上的利益,但同时也要保障改善中国医疗事业的责任。

2.3.3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变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表示,2009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上步的提高。

2009年,中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投入4万亿元,着力促民生,保增长,调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多亿元,比上年增长9.1%。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图2.2人口收入

中国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什么7175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5%和9.8%。农村居民家庭黑格尔系数41%,城镇居民家庭黑格尔系数为36.5%。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人个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05

10

15

20

25

30

1964年

6.1%1988年

7.6%2000年

8.6%2006年

9.4%2012年10.3%2025年18.4%2050年27.4%老年人口百分比例(%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62年1967年1972年1977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人口均收入(元)

医疗器械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医疗器械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医疗器械行业定义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等目的。 (二)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生产制造医疗器械的行业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经2011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58,包括七个子类别。 图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分类及代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近几年,国家颁布的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的政策中,涉及最主要的是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医疗体制改革将有力拉动医疗器械的需求,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对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医疗器械行业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图表:近年来中国颁布的有关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500亿元以上。从近年来医疗器械和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来看,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医药工业。 图表:2008-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网络时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IT业步入了一个人才稀缺的时代。作为最被看好的互联网行业,其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从而导致IT人才的培养速度无法跟上IT行业的发展,每年的人才缺口就达数百万人。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减少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职业教育,选择如河南新华电脑学院这样知名度高、专业好、就业有保障的职业培训学校学电脑,在填补人才缺口的同时,谋求生存之地,赢得光辉未来。展望2013,移动互联网产业再起高潮,互联网商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其应用服务市场也将蓬勃发展,比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微博应用等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峰,中国正在稳步步入网络化时代。据了解,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达7700亿元;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有望突破9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网络营销专家指出,“如此乐观的数据,也标识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电商就业形势更是一片大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中,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电子商务流程等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另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在IT企业里,大量工程化技术人才并不认可高学历人才,相反更喜欢那些动手能力强的职校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像河南新华电脑学院这类专注培养IT人才的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而且现在,在各大招聘网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站开发等职业已然成为最热门的招聘职位。 网络时代,互联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技能型人才成为当下“香饽饽”,广大青年学子,来河南新华电脑学院学电脑、赢未来,在中原最大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和网络人才教育基地学习热门专业,叱咤职场,定能够成为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的佼佼者。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网络文化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网络文化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目前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 ___的不断繁荣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更新,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及危害。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网络文化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我国发展网络文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互动传播方式,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求,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所难免。在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文化,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文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发展;网络文化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电子购物、网络视频聊天、在线影视、手持阅读等网络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通过网络进一步放大,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的全新文化形态,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事业,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建、共享和繁荣,必须加大政府和社会公益性投入,并从我国国情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创作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 ___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 ___的不断繁荣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更新,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及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 ___网络文化的建设及 ___的监控,否则,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将对国家甚至民族心理造成伤害。 合理利用网络议程设置作用,发挥网络信息资料检索功能,减少网络低俗娱乐应用 网络兴起之时,就有人将中美网民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网民利用互联网主要为了学习性的、为我所用的信息搜索,而中国的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在很多普通大众使用者心中只是一个游戏平台。未来我国的网络文化如何健康发展,我国网民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公民素质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2020年医疗器械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

目录 1.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及现状 (4) 2.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 (6) 2.1科研力量薄弱 (6) 2.2国民健康意识仍需不断加强 (6) 3.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6) 4.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8) 4.1影像诊断设备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9) 4.2高端产品领域外资企业居强势地位 (9) 5.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1) 5.1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12) 5.2发展智能化移动化新型医疗设备 (12) 5.3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 (12) 6.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 (13) 6.1行业布局不断向海外拓展 (13) 6.2总体收入规模不断不断攀升 (13) 6.3政策的不断完善 (14) 6.4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14) 7.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 (14) 7.1由器械产品向服务延伸 (15) 7.2医疗器械的智能互联网化 (16) 7.3融资金额两极分化严重 (16)

7.4高值医疗器械将是行业投资重点领域 (17) 8.医疗器械行业重点企业 (18)

1.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及现状 医疗器械产业是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和医学影像等高新技术领域复合交叉的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风险投资在新兴交叉领域较为活跃,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因此下游需求空间的快速扩容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并且在各类细分市场中,影像诊断领域的医疗器械产品销售业绩最好。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容量扩张速度快,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的落后,其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14%市场份额,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大部分份额由外资企业占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年

互联网发展趋势

浅谈互联网发展趋势 【摘要】互联网是二十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互联网,我们的未知远大于已知,更大的发展和影响在未来;如何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字】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新变化世界互联网发展特点意见“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信光缆规模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互联网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乡镇互联网开通率已达100%,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4.57亿,手机网民总数为3.03亿,网站数量为191万,网页数量达到了600亿,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98G。基于信息和交易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通信运营企业纷纷加快创新转型,互联网企业迅猛成长扩大,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世界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出现一些

新的特点:一是传统互联网加速向移动互联网延伸;二是物联网将广泛应用;三是“云计算”技术将使网民获取信息越来越快捷。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演变,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在信息形态方面,信息传播形式以文字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转变;二是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三是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四是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也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手机上网成为新潮流。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发展为契机,推动服务和技术的发展,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对此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我有四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加快宽带网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国家宽带计划,推进宽带到用户的普及应用,如有的国家提出,宽带技术与一个世纪前的电一样,是经济增长、就业、全球经济和创造更多美好生活的基石。尽管我国近些年的宽带网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要加快光纤到户、到楼的建设,推动宽带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移动通信的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网络随时随地可接入的便利性使得移动终端成为新的媒体资源,比如手机搜索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下一步智能

未来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

2030年的医疗器械行业——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重塑业务和运营模式,重新定位,重构价值链 “仅仅靠制造设备,然后通过分销商销售给医疗服务机构”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价值是成功的新代名词,预防是最佳的诊治结果,智能是新的竞争优势。本文探讨在2030年,医疗器械公司如何通过“三管齐下”的策略取得成功。 重塑业务和运营模式 医疗器械企业应认真审视现有的组织,通过以下方式重塑传统业务和运营模式,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把智能结合到产品组合和服务中,积极地影响治疗过程,并与客户、患者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提供超越设备的服务、超越服务的智能——真正地实现从成本到智能价值的转移。 –投资使能技术——做出正确的抉择,支持根据客户、患者和消费者(潜在患者)分别制定的多种并行业务模式——并最终为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服务。 重新定位 考虑以“由外向内”的角度为未来做准备同样重要。到2030年,外部环境将充满变数,医疗器械公司需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重新定位,应对来自以下方面的干扰力量: –新进入者,包括来自不相关行业的竞争者 –新技术,因为技术创新将继续比临床创新快

–新市场,因为发展中国家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趋势 重构价值链 传统医疗器械的价值链将迅速演变,到2030年,企业将扮演非常不一样的角色。医疗器械企业在经历重塑业务和经营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后,需要重新构建价值链,并确立它们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多种价值链“构建”方式要求企业做出根本性的战略抉择。现在已明显看到,制造商将继续与患者和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或通过纵向一体化与医疗服务机构、甚至付款方结合起来。重建价值链的抉择并非直观的,很可能根据公司的细分市场(如器械领域、业务部和地理区域)而有所不同。由于其他企业试图重新构建价值链并实现战略目标,价值链本身将进行动态的演变,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正确的抉择将为终端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并能帮助企业避免商品化的未来。 提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难以承受的压力颠覆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年度销售额预测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近8000亿美元1。这些预测反映了人们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病日益普遍,对创新型新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如健康数据)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市场)的经济发展释放了的巨大潜能。 尽管前景很诱人,但无情的价格下行压力仍然如阴霾般笼罩着这个行业。全球各地政府都在力求降低医疗成本——尤其是在医疗体系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医院。他们希望在医疗器械上减少支出,同时想看到在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面提供更大的价值。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精选版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 略与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近20年来,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随着B超、CT装置、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片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增幅惊人。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医械产品行情仍然看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整个经济增长率基本为零,而医械工业却增长6%~7%;西欧整个经济增长形势也举步维艰,欧共体的医械工业增长率却在3%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5%,而医械工业增长率达到8%。 面对21世纪中国医疗器械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发展中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措施呢? 从总体来讲,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应以全球性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 调整国内投资和利用外资政策,加速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 鼓励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防止重复建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最近10年内,优先发展国内市场紧缺或空白的常规产品和基础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物美价廉、量大面广的普及型产品,机电一体化的诊断、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和医用导管工艺技术等。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采用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优先发展适合地方医院使用的高质量中、低档产品 医疗器械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不仅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此,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回顾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经历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开发高级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可以显示优秀技术研究成果,但会造成单纯追求诊断、治疗仪器的高级化,在社会上却难以得到普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市场很大,但资金紧张。现在大多数医院对医疗仪器的要求是: (1)性能可靠,价廉实用; (2)产品必须能长时期保持它的质量指标; (3)技术难度虽然不高,但医院确有需要; (4)操作容易,坚固耐用,维修方便,便于携带; (5)治疗成本低,患者乐于接受,能很快收回成本并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积极开发物理治疗器械和家庭医疗保健仪器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地现状及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地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人口,不断地寻求又多又好地医疗 .现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地国家,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地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地2.5%,老年人地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2009年,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强调医疗卫生事业地公益性质,政府将加大全民医疗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 有效 城 价廉地医疗卫生服务; 2009-2018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保制度地完善与 健全给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更大地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地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尤其在多种占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但高端产品仅占25%,中低端产品则占75%.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仍以技术较低地产品为主. 2018年是我国十五规划地最后一年,尽管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地困难,但我国医疗器械业却取得了不俗地市场业绩.虽然如此,现在我国地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地问题仍不小,如小型企业数量太多<占90%左右)、多数厂家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品开发投入,多数企业从事低端产品生产、靠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某些产品高度同质化等等.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必须正视存在地问题,加大投入,开发国际国

内市场急需地新产品,才能保持产业地有序发展和潜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手术器械等)方面,我国地产量均居世界第二.去年我国医疗器械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大关.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寒流和需求不振后,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业终于迎来出口大增长地局面.在上半年进出口医疗器械总额超百亿美元地基础上,下半年进出口贸易继续呈增长态势.其中,出口近150亿美元,进口为76亿美元,顺差较为明显.据了解,去年我国出口数量较多地医疗器械产品是:电子和水银血压计、B 超、CT、MRI、病员监护仪、次性医院耗材<如输液器、输液泵、注射器、针头导管等产品)、按摩器械、医疗敷料、手动轮椅及残疾人车等、其它类产品<如急救药箱、义齿材料、康复器械、助听器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未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将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研发.在新医改地稳步推行下,加大医疗器械产品地研发是目前地重点.另一方面是产业平台搭建和基地建设.关于这方面,目前亟待改变“散、乱、差”地局面,实现健康发展.因为新医改地启动,使得医院有了更多地活力,高端设备已不再是三甲医院所独有,很多二级医院也纷纷采购CT、核磁共振等高端检验设备,这让整个市场看起来异常火爆.基于庞大地人口基数和相对滞后地设备水平,中国市场对高端设备地需求在未来5年内还将稳步增长.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从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到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将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这无疑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利好。 (一)“国产化”进程加快 从国家政策推进程度看,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罕见的政策密集“推进期”。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发布18个,如《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等,特别是2014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新版《条例》”)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政策松绑,有望助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种种迹象表明,2015年以来政府希望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 因整体市场扩容和国产化率快速提升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受益的两大核心逻辑,从国产化率提升的角度分析,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和体外诊断领域目前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政策的刺激将加速其国产化进程。 (二)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增加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年均增长率约23%。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3年,科技部发布医疗器械“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 (三)行业并购成未来主要方向 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目前在国内的厂家比较多比较分散,规模上5000万的企业大概有1800多家,再小的有2万左右,平均每家的产值大概是在100多万的水平。

浅谈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5661182.html, 浅谈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作者:赵瑞光 来源:《商情》2018年第08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引发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态势,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互联网经济是以计算机与网络为载体,通过以知识和信息的传输为主导,从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并且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互联网不仅可以为各种经济主体提供及时大量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经济交易的平台,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经济交易的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未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将会朝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经济交易;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对策 一、互联网经济概述 互联网经济是继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从交易的主体以及交换的环节,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互联网的特点,比如,经济的主体在生产、交换以及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中,都以互联网为载体。同时,各个经济部门所从事的经济行为也都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 然而互联网经济并非凭空产生,它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得到了更高级的发展,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出现,才让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途径。因此,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的经济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非独立存在:一是我国传统经济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物质与经济基础,而脱离了传统经济的物质基础,互联网经济则无法存在与发展。二是传统经济所运用的各种经济交易规则,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经济下的经济交易,起着同样的作用。三是互联网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继承和发扬,使得传统经济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互联网经济不仅降低了各种经济交易的成本,同时还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高效,并且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总之,互联网经济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互联网经济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实现了将各种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可能性,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更加全球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相比较全球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经济,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较晚,但是,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与作用,在世界互联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领头军的作用。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发展较为成熟,下游应用前景良好

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发展较为成熟,下游 应用前景良好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下游应用前景良好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上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中游行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低,Top10销售收入仅占行业的12%,与全球37.55%的集中度相比还有待提高,下游应用前景良好,随着国家分级诊 疗制度的不断推进,将会极大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链分析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化学、材料等;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下游行业为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上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零组件制造的支持,上游行业的技术发展也

会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步。电子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生物化学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生物信息检测技术支持和试剂生产支持;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 上游行业主要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等基础产品、供应商规模大小不等,且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较为成熟,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2、中游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达1.57万家,其中I类生产企业4218家,II类生产企业9355家,III类生产企业2676家。截止至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共有1.76万家,其中I类生产企业6096家,II类生产企业9340家,III类生产企业2189家。在这1.76万家生产企业中,大部分规模都较小,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2013-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我国1.76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上市公司数量约为200家,其中新三板上市169家,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43家。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浅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浅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来源:金窝窝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互联网+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国内外医疗器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医疗器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称,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尽管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但世界医疗器械市场总体销售情况良好,反映出医疗器械增长动力强劲。其中,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万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只占40%的份额。可见,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报告发布数据称,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产品销售额合计约占国际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0%。这一数据表明,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日益壮大、增势强劲的产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10年医疗器械销售额增幅会有所下降,但增长率仍可保持在10%左右。其中亚太区、中东区仍为增长的主力。 中国、日本、印度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属于“远东三大工业经济强国”。这三个国家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合计约占亚洲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70%。 高技术医疗器械及设备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激光技术、放射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化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影像处理技术等相结合而研制的高技术产品,其竞争的核心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高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此类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是各国和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目前高技术医疗器械市场由美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其次为德国和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包括美国的GE、皮克、强生、美敦力、锐珂等,德国西门子,日本的东芝、岛津、日立、奥林巴斯等和荷兰的菲利普。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市场化程度高度集中,美国占到40%左右,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20%。 一、医疗器械现状分析 1.医用耗材 (1)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介绍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过去13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0.84倍。据中国医药(17.33,1.580,10.03%)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13年的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57%。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2013年的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2,预计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10年为14337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家。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私有企业分别占3%、37%和60%。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体力量,其资产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的43%。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按地域分布则集中于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国产品牌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3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2,12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0万元、12.5%;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第四是相对国际知名品牌,技术水平比较弱。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精密制造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 2000 年至2012 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2012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 亿元,中国已成为亚洲医疗器械生产大国和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总体而言,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产业集中度依然不够:2014年,20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上市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估为372亿元,占行业总销售额的14.55%。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

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思考

经过几年的低谷徘徊和复苏突破,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迎来第二次起飞。那么,第二次起飞与五年前的第一次起飞有何不同?第二次起飞究竟能飞多高?第二次起飞的难点又在哪里? 第二次起飞的本质特征:从小网站到大产业 与第一次起飞一穷二白的网络产业基础不同,第二次起飞具有雄厚的互联网大产业基础 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达8700万,位居全球第二,普及率突破6%,为整个互联网大产业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网络广告,还是网络游戏、短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电子贸易等网络业务市场,都拥有了可观并足以创造规模效益的用户市场。同时,网上信息资源走出低谷,域名增长势头强劲,企业网站挑大梁,为互联网产业的整体起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外,中国宽带市场迅速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为互联网产业的整体起飞架起了桥梁.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宽带用户数2004年上半年突破3000万,占全国网民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2004年上半年互联网国际出口达到53941M;三是宽带应用已由早期互联网50%以上的电子邮件以及外部浏览,发展到现在视频、软件、游戏应用的出现;四是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和运营商在合作机制方面的积极探索,使得宽带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开始形成,并且网络增值服务经营模式的探索开始取得有效进展。宽带市场的发展,为包括通信运营业、设备制造业和网站在内的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与第一次起飞时的盲目跟风、炒作概念不同,第二次起飞是互联网转变经营模式、务实经营的结果,互联网产业开始进入良性发展的时期 网络泡沫破灭后,绝大多数随泡沫而生的互联网企业销声匿迹,而留存下来的网站是回归务实经营的那部分。一方面他们推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另一方面他们控制成本、降低支出。 今天的三大门户网站均已成功确立了多元化的收入模式。例如搜狐公司,把自己称为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四位一体,反映了门户网站的多元化发展的轨迹。如今,三大门户网站的收入来源中,网络广告所占的比例均已低于40%,而且非网络广告收入的增长势头迅猛。同时,丰富的应用服务吸引了众多用户的使用,又反过来带动了网络广告的增长,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近几个季度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广告收入和非广告收入齐头并进,造就了网站持续盈利的喜人业绩。 与第一次起飞时中国互联网业缺乏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不同,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整体起飞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正在形成一批以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为代表的产业巨人一个产业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有没有一批产业巨人。比如说,与汽车产业相联系的,必定是以宝马、奔驰、通用为标志的一批该领域的产业巨人。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实现整体起飞,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以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为代表的产业巨人。 以新浪、搜狐、网易、盛大、TOM为代表的产业巨人,已经开始瞄准传统产业巨人。新浪2003年的营业收入虽然只有国内IT业巨人联想的1/40,但盈利却是联想的1/4强。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根据利润排名,网易、新浪和搜狐都已经跻身前20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季度净利润稳中有升。其中,新浪第二季度的净营收额已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蹿升到4920万美元,净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培训资料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图】 2016年07月12日 14:48字号:T|T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介入门槛较高。即使是在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业也会不断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现,并从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因此行业总体趋势是高投入、高收益。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 2010-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5-2010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7.4%。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左右,分析师预计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达到1900亿元左右的产业销售规模。 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较去年增加4.93%。2011-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总额复合增长率(CAGR)为17.53%。 2011-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

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额排名前10的省区是:广东、河南、北京、浙江、安徽、山东、四川、上海、黑龙江、湖南。排名前10省区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布为:13.39%、10.10%、6.94%、6.92%、5.90%、 5.75%、5.48%、5.21%、4.53%、4.50%。 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额排名前10的省区 医疗器械企业大多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44%的企业集中在华东地区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发展、创新、升级——医疗器械行业 1.医疗器械的定义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2.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 数据来源:睿信咨询研究院 3.医疗器械的分类

数据来源:睿信咨询研究院 4.医疗器械的分级 安全性是器械审批注册的主要分类标准。CFDA 将医疗器械按照其安全性由高至低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由三级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第三类医疗器械由于其高于前两类的风险,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同时也因其高技术含量而具有更高附加值。 数据来源:睿信咨询研究院 5.全球市场 (1).受社会老龄化、医疗消费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保持快速增长,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速度,2015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3840亿,占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33%; (2).美国、欧洲和日本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医疗器械市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

展迅速,发展前景广阔;以骨科、心脏等植入性器材、医学影像设备等医院用医疗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占据主要份额; (3).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强生、西门子、美敦力和通用电气为首的前20 家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销售网络,占据全球近53%的市场份额(前10 大企业市场集中度约36%左右) (4).医疗器械作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在20%左右,其中骨科器械最高,高达30%以上; (5).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医疗器械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未来的竞争重点将集中在技术创新、资本并购、渠道建设等核心能力上; (6).国际巨头将不断通过并购和研发投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扩充产品线,并积极推动产品本土化,加快开发新兴市场的步伐; 6.国内医疗器械市场 (1).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及老龄化社会加深,医疗消费需求增长,自2001年起,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2014年超过2500亿,增长14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1%,超过我国药品市场规模16%的复合增长率。但对比全球市场,我国器械/药物比例仅为:1,远低于全球:1的水平;从人均医疗器械费用看,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人均费用仅为6 美元,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大都在100美元以上,瑞士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3美元。行业前景可期; (2).国内研发投入不足,中低端产品占比高,高端产品外资垄断,低端产品过度竞争。 国内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仅有3%,多数产品属于低技术要求的中低端产品。低研发投入导致高端医疗器械基本依赖进口。国内大量企业大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低值耗材、低端诊疗设备市场,产量大于国内需求,通过出口消化部分库存。超声波治疗仪、心电图设备、高档生理记录仪、磁共振设备等领域,进口品牌市场份额都在90%左右,几乎处于完全垄断地位。 (3).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小而散,行业集中度低。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数量远远超过药品生产企业,超过14000 家,平均收入规模1800 万左右(国内药品厂商的平均营收约亿,此外由于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无证经营的个体户大量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分散性。 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小型不规范企业难以应对政策变革、招标、税收改革等新变化,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 (4).2012 年以来,国内医疗器械的并购案例大幅增加。2014 年器械相关的并购案例超过40例,并购金额超过1100亿,从同类产品并购、产业链并购到平台化收购,国内器械行业的整合大潮已经到来,新的龙头企业将不断产生。 (5).中国正努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医疗器械是重要的政策扶持和发展产业,医疗体制改革、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等政策利好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需求升级和科技创新等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