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及其纠正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及其纠正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及其纠正

从阅读文学作品角度而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犯口头或书面的错误。在corder的研究之前,语言学家观察到了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错误,并把它们进行了归类。但是他们很少注意到错误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错误分析理论的倡导者corder向人们展现了什么样的错误会对老师,学习者和研究者有用。corder在他的文章“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其中包括以下几点:应该由学习者来决定所输入的信息。当老师或语言学家在计划教学大纲时,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系统化和非系统化错误的区别,非系统化的错误发生在本族语学习中,corder把这种错误叫做“mistakes (失误)”,并且指出这样的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重要。错误在以下三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老师,错误表现了学生的进步;对于研究者,错误显示一门语言是如何习得的,学习者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对于学习者,他能从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当学习者犯了言语错误时,教他正确形式的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老师仅仅给他正确的形式,而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错误,尝试不同的假设。许多错误源于学习者使用本族语的句子结构。corder称学习者在这方面犯的错误是不能避免的,而这正是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证据[1]。基于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许多学者探讨了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错误、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错误的方式,以便帮助老师正确纠正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

胡壮麟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errors”(错误)和“mistakes”(误差)的区别阐述为:错误是指语法上不正确的形式,误差则是在不得体的交际语境中出现的正确语法形式。错误钟情于语言学习者,而误差可能也会产生于本族预言者身上。错误通常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误用或误解,这些可能是语法或语用方面的[2]。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开始观察学习者能力方面的错误并试图解释这些错误。如richard的“非对比方式的错误分析”,他指出了能力方面出现错误的根源:第一语言的迁移导致干扰性错误的出现;不正确(不完全或过度概括)使用语言规则导致了语内错误;在二语习得中错误假设的构建导致了形成性的错误[3]。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同意上述的观点,如dulay和burt[3]指出了下面三种错误:形成性的错误,干扰性的错误,独有的错误。stenson指出了另外一种错误,叫诱导性错误,它源于不正确的语言教学[3]。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一个人的本族语对他二语习得的影响。corder指出干扰性的错误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能够提供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信息。hagege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干扰在儿童和成年人的学习中都有发现[3]。在成年人身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干扰更明显而且不断增加,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加,他的第一语言的言语结构更强,强加到他想要学习的其他语言的东西就越多。相反,在儿童身上,干扰特征不是那么明显,除非他们没有充分地接触第二语言。如果他们接受足够的二语教育,那么他们身上的干扰性特征很容易去除。

lakkis和malak也研究了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他研究的是阿拉伯学生的第一语言的介词知识迁移到英语学习中[3]。为了帮助老师确定阿拉伯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他们观察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帮助老师理解什么样的迁移应该鼓励,什么样的迁移应该避免。他们得出结论,一方面,如果英语老师的本族语是阿拉伯语,他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第一语言来组织句子结构,可以利用两种语言的对等介词。另一方面,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出现动词或词组,它们需带介词,或者在任何一门语言中没有对等词组,这时老师有必要给学生指出这些区别,让学生明白。hagege研究了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者口音的影响。他指出耳朵就像过滤器,在关键年龄阶段之后(他认为是11岁)它只接受一个人本族语发出的声音。他也提到了第一语言的迁移,目的是使读者相信确实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习得像本族人一样的口音的关键时期。他用法语学习作为例子,法语包括复杂

的元音。研究表明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之后,想习得这些元音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外语学习者在说第二语言的时候,只是使用习得的本族语的声音,那么他的语音可能会妨碍交流的实现。

corder的研究表明教学生语言形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言语假设,从而发现正确的语言形式。hagege认为自我纠错比老师纠错更可取,特别是如果老师以严肃的方式来纠错。他还说当纠错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行时,自我纠错更有效。hagege在他的书中曾探讨正确对待错误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对待错误就像对待必须去除的疾病,那么这种方式即便是无害的然而也是无用的,特别是老师因为学生的无数次错误而失去耐心时,这种对待方式是令人泄气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纠错应该避免。然而错误一发生就马上去纠正是不提倡的,原因是突然的纠错会打断学习者语言信息的传递,从而导致一些负面后果的出现。这些后果包括学习者学习的焦虑、避免产生错误的策略的形成、缺乏学习的兴趣、自我纠错意愿的减少、缺乏对老师的信任等等。因此,hagege得出结论:通常情况下,老师不应该运用纠错,除非错误阻碍着交流,这是纠错使用的重要标准。

freiermuth[2]在“二语纠错:标准及技巧”中提出课堂上纠错的标准:语言接触程度,严重性,学生的需求。就语言接触程度而言,freiermuth说只有在学习者已经提前接触了某个语言形式后,纠错才会导致正确形式的习得。freiermuth还对错误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帮助老师决定哪些错误应该纠正。影响交流的错误处于等级的最上端,其次是经常发生的错误,再次是对课堂内容的误解和不完全习得,最后是对于听者来说有“侮辱性”的影响的错误。他也说了什么会给听者造成“侮辱性”的影响:完全的发音错误,熟悉形式的出错。

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应该考虑的另一个纠错的重要标准是学生个体的需要。每个学生对纠错的反应是不同的,老师必须完成两项任务:第一是评估学生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语言习得的能力等。自信和有能力的学生能够从小的错误中获益,而那些在学习上感觉吃力的学生可能只接受大的错误上的纠正。这表明重复的纠错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信的学生比自信的学生更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老师的第二个任务是听二语学习者的言语以确定错误出现在哪,什么语言形式使学生觉得有困难,错误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然后老师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决定针对具体学生的纠错技巧。

综上所述,由于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由于没有充分接触第二语言,或者是由于老师教学方面的失误,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帮助语言学家意识到虽然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错误时常发生并影响交流,但是如果能正确对待错误,对它进行正确的分析,也能促进二语习得;同时它也能帮助老师发现和归类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构建纠错的技巧,从而促进教学的增长。

SLA 二语习得重要问题总结

S L A期末考试提纲 Week 9 Chapter 1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pter 2 Found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ART ONE: Definition: 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a term that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2.Formal L2 learning: instructed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https://www.360docs.net/doc/a66458423.html,rmal L2 learning: SLA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s. 4.First language/native language/mother tongue (L1): A language that is acquired naturally in early childhood, usually because it is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a child’s family. A child who grows up in a multilingual setting may have more than one “first” language. 5.Second language (L2): In its general sense, this term refers to any language that is acquired after the first languag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its specific sense, this term typically refers to an additional language which is learned within a context where it is societally dominant and needed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other basic purposes. The more specific sense contrasts with foreign language, library language, auxiliary (帮助的,辅助的) language, and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6.Target language: The language that is the aim or goal of learning. 7.Foreign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learners’ immediate social context, but rather one that might be used for future travel or othe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or one that might be studied as a curricular requirement or elective in school with no immediate or necessary practical application. 8.Library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functions as a tool for further learning, especially when books and journals in a desired field of study are not commonly published in the learner’s L1. 9.Auxiliary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learners need to know for some official functions in their immediate sociopolitical setting. Or that they will need for purposes of wider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ir first language serves most other needs in their lives. 10.L inguistic competence: The underlying knowledge that speakers/hearers have of a language. Chomsky distinguishes this from linguistic performance. 11.L inguistic performance: The use of language knowledge in actual production.

学习者错误与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

学习者错误与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 摘要]文章分析评价了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学习者错误;错误分析;二语习得 一、引言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知识总会存在空白,这些空白是导致学习者出错的根本原因,也是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标志(中介语,亦称为过渡语、中间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接近目标语的过程中,由于尚未达到精通的程度,还保留母语的某些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套语言系统。中介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从母语向目标语过渡的统一连续体)。错误分析对于成年的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错误往往是学习者主观造成的,通过错误分析就能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外界因素,例如教学环境、教师的素质等转移到他自己身上来,并加深学习者对自身的了解。当人们识别、描述、解释、评估学习者错误的时候,错误分析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系统的描绘学习者的画卷,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他是怎么出错的,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因此,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学习者错误的地位和作用 人经常会犯错,这是难免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亦不例外。从第二语

言习得这门学科的角度来讲,错误是可以被接受的,是有益于学习者的。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学习者的许多错误并不是由母语迁移造成的;二语习得,正如母语习得一样,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它自然会产生学习者的错误。因此,学习者能够从错误中了解到自己在二语习得中的许多东西。例如,在通常情况下,错误出现得越少,目标语习得的知识空白就越少,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效果就越好;相反,学习者出的错误越多,目标语习得的知识空白就越多,他掌握目标语的情况就越差。因此,学习者错误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现时的外语教学提供借鉴的数据,它们在数量上与二语习得的效果成反比。从二语习得的质量上讲,错误之处即是学习者没有学习到的地方,是第二语言知识中的空白。因此,错误提醒学习者必须增强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它们为学习者的自省、为错误分析提供了真实、宝贵的材料。 三、错误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分析能反馈学习者目标语习得的效果。通过分析错误,学习者就能断定自己的二语习得是否成功,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是否得当,以及决定自己对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论套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2006年第4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 14,2006 总第72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 1N o 172?外语研究? 收稿日期:2006-07-20 作者简介:周震(1970-),男,广东汕头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 及符号学研究;丁文英(1969-),女,天津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 研究。 论套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周 震,丁文英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套语作为一种公式化的惯用语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曾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套语究竟在二 语习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研究者意见不一。本文通过从套语的概念和研究历史入手,分析了套语在语言习得中的交际、提示、心理和创造等作用,提出了在语言习得中使用套语应遵循的原则,使语言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了套语的作用。 关键词:套语;二语习得;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6)04-0128-04 一、概念、分类与研究概况 套语(for mula 或f or mulaic language ),是语言使用者在长期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或公式化的惯例语,是程式化或现成的语言材料,是一类有限定的话语目的,并具有一定格式的预构性惯用语句。套语不是根据语法和逻辑临时组织生成的,而是贮存于记忆中并在实际交际中可以复现的程式化言语材料,它是一种不可分析的整体学习语言并运用于特别场合的一些表达形 式[1],也称之为语言行为套语(s peech act f or mulae ),如“Hell o,Ho w are you?”“I beg your pardon .”“My Goodness!”;日语中的“こにちは”;德语中的“A lles Guten!”等常用性的话语。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套语,但对其分类却没有统一的标准。Krashen 和Scarcella 将套语分为两种:套语(r outine )和句型(pattern )。前者指的是整个被记下来的单词串,或通过熟记的语义群(chunks of s peech )而习得的完整话语(whole utterences );后者指的是只能部分分解的单词串,这种单词串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位置是可以替换不同内容的。Mey 在语用的层面上将套语分为两大类:意义类(包括问候类、道别类、阐述类、指令类、表达类、宣告类、感叹类、询问类、谚语类)和形式 8 21

二次根式案例分析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根据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3.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新设计: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将字母和数一起运算。前面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和分式等概念和运算,可以发现,式的运算本质上就是对符号运用运算律所进行的形式运算。本节课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前面我们学习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有关知识。新设计:问题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学情分析:本班40名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程度差距很大,鉴于此,对于学生要分层教学。 重点难点: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 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言 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将字母和数一起运算。前面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和分式等概念和运算,可以发现,式的运算本质上

就是对符号运用运算律所进行的形式运算。本节课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前面我们学习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二次根式 的基础,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有关知识。 问题1 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 师生活动: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时间,让他们回忆有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有关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概念。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数和式的运算,丛数和式运算的完整性角度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问题请思考下列问题 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S的正方形边长为。 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则它的宽为 m。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在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为。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完成上述问题,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关键是帮助学生实现从数的算术平方根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算术平方根的抽象。 设计意图:为概括二次根式的概念提供具体例子,同时发展符号意识。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问题:上面得到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偏误分析讲义新编

偏误分析讲义 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

第二语言习得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通识课□学科(专业) 基础课专业发展 必修课□选修课课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汉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并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汉语作为第二

语言的教学的实践中,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2.中介语研究 3.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二)难点: 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两种理论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2.中介语研究:中介语产生的过程、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 3.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年龄、性格、认知方式以及语言学能等因素。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一)教学目的 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理论提出产生的意义,熟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三)基本内容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6)“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及历史回顾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路径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4.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习得因素

【良心出品】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及其纠正

从阅读文学作品角度而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犯口头或书面的错误。在corder的研究之前,语言学家观察到了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错误,并把它们进行了归类。但是他们很少注意到错误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错误分析理论的倡导者corder向人们展现了什么样的错误会对老师,学习者和研究者有用。corder在他的文章“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其中包括以下几点:应该由学习者来决定所输入的信息。当老师或语言学家在计划教学大纲时,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系统化和非系统化错误的区别,非系统化的错误发生在本族语学习中,corder把这种错误叫做“mistakes (失误)”,并且指出这样的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重要。错误在以下三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老师,错误表现了学生的进步;对于研究者,错误显示一门语言是如何习得的,学习者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对于学习者,他能从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当学习者犯了言语错误时,教他正确形式的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老师仅仅给他正确的形式,而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错误,尝试不同的假设。许多错误源于学习者使用本族语的句子结构。corder称学习者在这方面犯的错误是不能避免的,而这正是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证据[1]。基于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许多学者探讨了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错误、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错误的方式,以便帮助老师正确纠正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 胡壮麟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errors”(错误)和“mistakes”(误差)的区别阐述为:错误是指语法上不正确的形式,误差则是在不得体的交际语境中出现的正确语法形式。错误钟情于语言学习者,而误差可能也会产生于本族预言者身上。错误通常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误用或误解,这些可能是语法或语用方面的[2]。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开始观察学习者能力方面的错误并试图解释这些错误。如richard的“非对比方式的错误分析”,他指出了能力方面出现错误的根源:第一语言的迁移导致干扰性错误的出现;不正确(不完全或过度概括)使用语言规则导致了语内错误;在二语习得中错误假设的构建导致了形成性的错误[3]。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同意上述的观点,如dulay和burt[3]指出了下面三种错误:形成性的错误,干扰性的错误,独有的错误。stenson指出了另外一种错误,叫诱导性错误,它源于不正确的语言教学[3]。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一个人的本族语对他二语习得的影响。corder指出干扰性的错误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能够提供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信息。hagege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干扰在儿童和成年人的学习中都有发现[3]。在成年人身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干扰更明显而且不断增加,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加,他的第一语言的言语结构更强,强加到他想要学习的其他语言的东西就越多。相反,在儿童身上,干扰特征不是那么明显,除非他们没有充分地接触第二语言。如果他们接受足够的二语教育,那么他们身上的干扰性特征很容易去除。 lakkis和malak也研究了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他研究的是阿拉伯学生的第一语言的介词知识迁移到英语学习中[3]。为了帮助老师确定阿拉伯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他们观察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帮助老师理解什么样的迁移应该鼓励,什么样的迁移应该避免。他们得出结论,一方面,如果英语老师的本族语是阿拉伯语,他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第一语言来组织句子结构,可以利用两种语言的对等介词。另一方面,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出现动词或词组,它们需带介词,或者在任何一门语言中没有对等词组,这时老师有必要给学生指出这些区别,让学生明白。hagege研究了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者口音的影响。他指出耳朵就像过滤器,在关键年龄阶段之后(他认为是11岁)它只接受一个人本族语发出的声音。他也提到了第一语言的迁移,目的是使读者相信确实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习得像本族人一样的口音的关键时期。他用法语学习作为例子,法语包括复杂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632a a a ÷= B .325()a a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加法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 解:A 、a 6÷a 3=a 3,故不对; B 、(a 3)2=a 6,故不对; C 、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因而不能合并; D 、符合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正确. 故选D .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2 B .a≥﹣2 C .a <﹣2 D .a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易得a +2≥0,解不等式a +2≥0,即得答案. 【详解】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a +2≥0,解得a ≥-2.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关于二次根式定义的题目,应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已知实数a 满足2006a a -=,那么22006a -的值是( ) A .2005 B .2006 C .2007 D .200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化简,再两边平方求

出22006a -的值. 【详解】 ∵a-2007≥0, ∴a ≥2007, ∴2006a a -=可化为a 2006a -+=, 2006=, ∴a-2007=20062, ∴22006a -=2007.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 B 1 b =(a >0,b >0)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a≥0,b≥0 a≥0,b >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A 、 B 1b (a >0,b >0),故原题计算正确; C ,故原题计算错误; D 3 2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教学教材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从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看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外语系的学生,英语是我们除母语外学习的第二种语言。二语习得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学生对二语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也要继续学习,至少有十年的学龄。可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断地出现问题。下面是我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其中说和写一直是我英语学习的难点。而这两项有共同之处,就是英语翻译中的汉翻英。说就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需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虽然很多人说要培养英语思维,不要先想好汉语再翻译,可我觉得很难做到。在你想问题时,潜意识就用汉语了。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只是把你的从说的变为写的。汉翻英中,经常出现汉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问题,这是语义缺失,比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而且在表达的时候,由于单词量少而不会翻译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单词输入量太少。平常常用的单词很容易记住,不经常用的新单词很容易被遗忘。而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可分为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两大部分。语间错误是由于母语造成的;语内错误是受二语的影响造成的,与母语无关。二语习得者把他们自己的母语作为资源,并依赖于它。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非常接近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很多帮助,帮助他们更容易学习二语,这种现象叫做正迁移。相反,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有很大差别时,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二语习得者通常会犯错误,这种现象叫做负迁移。负迁移中产生的错误叫做语间错误。语间错误是语言的迁移性引起的.也是受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所产生的语言错误。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当产生负迁移时,会产生语言错误。目标语和母语之间无论从语音、语法结构、语义还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语内错误主要是由于对目标语的规则理僻错误所产生的。学习者把目标语的规则应用到并不适用的地方。导致语内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度概括。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会根据所学的某些规则创造出目标语中并不存在的变体。相类似的表层结构会促使学习者推出并不存在的结构。二是简化。学习者总是在学习中回避目标语体系中的某些多余东西。以下举出了具体的例子: (一)语间错误 错误1:I eat lunch at canteen in the school. 正确形式:I have lunch at canteen in the school . 在汉语里,“吃午饭”( eat lunch )和“吃午饭”( have lunch )意思相同,而且前者比后者使用得更多。但英语里却使用have lunch,而不使用eat lunch。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受到了母语汉语的干扰。 错误2:My mother called me to do homework right now.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根式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根式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则化简2a a b -+的结果为( ) A .2a+b B .-2a+b C .b D .2a-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数轴得出a+b 的符号,进而利用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即可: ∵由数轴可知,b >0>a ,且 |a|>|b|, ()2a a b a a b b +=-++=. 故选C . 考点:1.绝对值;2.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3.实数与数轴. 2.已知实数a 满足20062007a a a --=,那么22006a -的值是( ) A .2005 B .2006 C .2007 D .200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化简,再两边平方求出22006a -的值. 【详解】 ∵a-2007≥0, ∴a ≥2007, ∴20062007a a a --=可化为a 2006a 2007a -+-=, 20072006a -=, ∴a-2007=20062, ∴22006a -=2007.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35344= B 1a ab b b =(a >0,b >0)

C .5539335777?= D .()()22483248324832670÷?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0,b≥0),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 b =a b (a≥0,b >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A 、534 =532,故原题计算错误; B 、 a a b b ÷=1a b ab ?=1b (a >0,b >0),故原题计算正确; C 、559377?=368577?=6857 ,故原题计算错误; D 、()()22483248324832÷? +-=32 ×165=245,故原题计算错误; 故选: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 4.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选项A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A 符合题意; 选项B ,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B 不符合题意; 选项C ,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C 不符合题意; 选项D ,被开方数含分母,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

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 例4 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例5 我想见面你。(I want to meet you. 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 “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19 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 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 例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 “没”则不需要用“是”。) 例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 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山东师范学科英语二语习得重点名词解释

Anna考研精简二语习得内容 1.what is SLA? A term that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It includes in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 and 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2.Second language:It is any language learned after the first language or "mother tongue", even though it may be the third, fourth, or tenth to be acquired. It is also called a target language. In its specific sense, it typically refers to an additional language which is learned within a context where it is societally dominant and need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other basic purpose. It is often acquired by minority group members or immigrants wh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natively. In this more restricted sense term is contrasted with other terms in this list. 3.Foreign language: It is one not widely used in the learner's immediate social context which might be used for future travel or othe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or studied as a curricular requirement or elective in school. but with no immedi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 4.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这个理论教学法上也有我再补充一下):The claim that children have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years during which they can acquire their L1 flawlessly; If they suffered brain damage to the language areas, brain plasticity in childhood would allow other areas of the brain to take over the language functions of the damage areas, but beyond a certain age, normal language development would not be possible. This concept is commonly extended to SLA as well, in the claim that only children are ability to achieve native or near-native proficiency in L2. 5. Interlanguage(learner language): refers to the immediate states or interim grammars of a learner's language as it moves towards the target L2. 6. (1)Positive transfe r: When a L1 structure or rule is used in an L2 utterance and that use is approprite or "correct" in the L2.

学习者错误与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学习者错误与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作者: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位延延 摘要:彼德·科德(S.P. Corder)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做了三方面的分析:第一,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熟悉的程度;第二,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语言的。第三,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错误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客观存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通过利用错误分析研究学习者错误的特点、分类,了解错误产生根本原因,并且用正确的策略加以个更正,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错误分析;二语习得;英语教学;纠错策略 一、学习者错误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有益于学习者的学习和进步,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讲,错误是可以被接受。二语习得,正如母语习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甚至是掌握,都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错误。所以,学习者能够从学习的错误中了解到自己在二语习得方面有哪些缺陷与不足。从二语习得的质量上讲,错误之处即是学习者没有学习到的地方,是第二语言知识中的空白。错误时刻警惕着学习者必须增强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它们都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省、分析错误的提真实而又宝贵的材料。 三、错误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的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典型的行为错误是对英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无意识的误用。当一名男性学习者指称某物为一名女性所属时时,他可能误用“his’’(他的)来代替“hers”(她的);相同地当一名女性学习者指称某物属于一名男性时,她也可能吴用“hers”(她的)代替“his”(他的)。虽然这些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所有英语代词的格,但他们在运用时几乎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错误。然而,在某些场合中,初学者有可能尚未掌握英语代词,他们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个代词格,那么,这个英语知识中的空白即被定义为学习者的能力错误。错误分析要求学习者能够描述错误,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划分错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从整体上识别学习者的话语与重新构造的目标语有何区别”(Rod Ellis:18)。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者的许多能力错误都可以归结为遗漏(omission)。比如,许多学习者遗漏了英语的动词而造出这样的句子:“That is bike is cool.”(那辆车很酷),正确的句子应该是“That bike is cool.”The sky is black ” (天黑了),正确的句子应该是“The sky turns dark.”。比较目标语发现,这些学习者都遗漏了语法正确的话语所必需的关键部分,即英语的系动词“be”。他们的这些错误应归为一类。描述学习者错误,并对它们进行归类,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诊断学习者的问题,并且为我们描绘出错误类型的历时变化过程。 错误具有可预测性,错误分析同样能够解释学习者为什么出错,并帮助学习者下次避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摘要]介于母语迁移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探讨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母语迁移,合理利用正迁移,减少和避免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1 引言 二语习得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开始在此领域展开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二语习得研究的众多课题当中,母语迁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日益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如桂诗春先生所说: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点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由此看来,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母语迁移概述 “迁移”一词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之前的语言习得对后来的外语学习和外语行为的影响”。但是,现在“迁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语言学的现象,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课题。Ellis(1999)对迁移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早提出“语言迁移”一词的是Lado,他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学习者在主动学习外语或者被动接受外语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将第一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意义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现在普遍为语言学家们所接受的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是Odlin(1987:27)给出的: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经习得的或者还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导致产生的。与之前语言学家们给出的定义相比,该定义更加详细,它指出了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这是语言迁移研究的巨大进步。 事实上,母语迁移就是学习者在二语语言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以母语为起点,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些异同点,将母语中的一些形式、规则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但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错综复杂,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也就是说,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习惯可以促进二语学习,也可以阻碍二语学习。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异同性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表现 母语迁移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这种迁移影响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者未习得之间的异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习惯、规则和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