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及解读-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及解读-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及解读-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及解读

主备人:孙洋洋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解读

课标强调第一学段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二)教材分析

《沙滩上的童话》属于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比较具有童趣,与孩子的生活相贴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在情感上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在语言能力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能根据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本课本文是一篇洋溢着的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的情景。课文语言亲切、自然、质朴,较适合朗读。而课文内容妙趣横生,能在孩子心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展开想象。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单元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把孩子对母亲的挚爱与游戏结合在了一起,更表现出了孩子纯洁而又充满幻想的心灵。

(三)学情分析

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这篇课文的词语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对于生字的教学,教师只要把容易混淆的单独教学即可。同时,教师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内教师可以对预习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测,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故事,要在故事中体验情感。本篇课文所体现出的情感有两层,一是编织童话的快乐,二是母子情深。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感受的是第一层情感,因此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后者,学生在读文后还并不一定能体会到,这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体会。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等方式,认识“堡、插、凶、狠、补、充”等16个字。

2、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端正地书写“围、死、合、补”等9个字。

3、通过形声字的字形梳理,演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样的识字能力。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5、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拓展说话,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引导展开想象编说故事。

二、评价设计

准确定位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的学习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既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评价,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孩子们在哪里

做什么游戏。看图识字:??堡。

导语::海边的沙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有一天,孩子在沙滩上垒城堡,还编织了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我们赶快去读读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动笔圈画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词语:城堡、插上、凶狠、补充、攻打、商量、驾驶、轰炸、反驳、火药、赞赏、合力、忘记,指名认读。相机

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量”。(落实目标1)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5.指名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落实目标1)

1,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出示两个要求。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拼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

2.师生交流。

(1)识记生字新词。xiong?hen??zan

(2)凶狠??赞赏??补充??攻打??商量bac??yao城堡??火药

(3)①朗读新词。出示带拼音的词组,?先自由读,再领

读。②畅谈发现。师: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什么?

(4)第一行注意前后鼻音。a.强调读音,指名读,开火

车读。b.字理识记“轰”。小篆“轰”,表示战车车队行进时发出的隆隆声。后来,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双车“车”

写成“双”,就变成了今天的“轰”字。

(5)第二行带拼音的字都是形声字。a.形声字,声旁表

音,形旁表义。师:请根据这些字的形旁猜一猜这些字的意思。

b.师:这样的字,记起来特别容易,请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记住

这些形声字呢?(加一加、换一换、一字开花......)

(6)③去拼音读。师: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开小

火车。

(7)④字理识记“合”字。依次出示:甲骨文“合”、金

文“合”、小篆“合”。生猜,说理由。师小结:像向下张开的嘴巴加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意为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就像大家合力学会了生字词。

(8) (2)?梳理内容。师:沙滩上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

事呢?(学生交流,出示填空引导概括)我们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编织了一个童话故事:城堡里住着一个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主...最后,孩子们成了攻打城堡的勇士,他们挖地道,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9)师小结:难怪,海边的沙滩上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10) [设计意图]1.分层识字。在朗读中关注前后鼻音

的区别,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借助字理教学“轰、合”,识字形、明字义,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层递性。

2.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概括发生在沙滩上的童话,培养学

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垒起城堡。师:孩子们在沙滩上垒起了一座怎样的城堡?(出示图片)

(1)品析动词。

①自由读,圈出垒城堡的动词。

②指名读,交流动词:垒、筑、插。

③师:透过这些动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感受快乐。

沙滩上的童话教案

4 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词语积累6个,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建议: 1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的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的情景。语言亲切、自然、质朴,较适合朗读。 2 课文有4个生字。其中3个字是上下结构,3个字是土字底或提土旁,因此在自学和教学生字时,可以帮助学生找找字形规律。 3 本文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指导时注意,小朋友的对话是“你一句,我一句”,是在“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城堡”。所以朗读时,尽量避免拿腔拿调的读,要读得自然些。 4 课后练习要抄写的句子,先要指导学生朗读并能积累。朗读中注意处理好3个“欢呼”的读法,不必读得过于强调,只要读出当时那种欢乐的气氛即可。 5 课后练习“想一想”,需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想像城堡的样子,再根据孩子们的对话,想像一下这个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6 课后练习“说一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这个沙滩上的童话。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方面的童话故事,以积累语言素材,把“说”落到实处,真正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4、沙滩上的童话 闵行区实验小学康善芳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二)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学习生字“垒”、“堡”,查字典理解“垒”的意思。 5、交流 6、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7、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面()。 8、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 9、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二、学习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二)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三)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四)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五)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分析化学实验四胃舒平药片中al(oh)3含量的测定教案 (1)

分析化学实验四胃舒平药片中Al(OH)3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返滴定法的原理与操作。 2.学习药剂中组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3.掌握胃舒平药片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三硅酸铝及少量中药颠茄流浸膏,在制成片剂时还加了大量糊精等赋形剂。药片中Al和Mg的含量可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 首先溶解样品,分离除去水不溶物质,然后分取试液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调节pH至4左右,煮沸使EDTA与Al配位完全,再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测出Al含量。另取试液,调节pH将Al沉淀分离后在pH为10的条件下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的Mg。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 1.滴定管; 2.容量瓶; 3.移液管等; 4.EDTA标准溶液; 0.01mol/L 5.Zn2+标准溶液 0.01mol/L;6.六亚甲基四胺 20%;7.三乙醇胺 1:2; 8.氨水1:1;9.盐酸1:1;10.甲基红指示剂0.2%乙醇溶液; 11.铬黑T指示剂 12.二甲酚橙指示剂 0.2%; 13.NH3-NH4Cl缓冲溶液 pH=10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称取胃舒平药片10片,研细后从中称出药粉2g左右,加入20mLHCl(1:1),加蒸馏水100mL,煮沸,冷却后过滤,并以水洗涤沉淀,收集滤液及洗涤液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铝的测定 准确吸取上述试液5.00mL,加水至25mL左右,滴加1:1NH3·H2O溶液至刚出现浑浊,再加1:1 HCl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准确加入EDTA标准溶液25.00mL,再加入10m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煮沸10min并冷却后,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2~3滴,以Zn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即为终点。根据EDTA加入量与Zn2+标准溶液滴定体积,计算每片药片中Al(OH)3质量分数。 五、数据记录及计算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2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10.沙滩上的童话(教案+反思)

10.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认识“堡、插”等16个生字,会写“周、围”等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读懂课文内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 3.展开想象,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2.展开想象,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沙滩吗?会在沙滩上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沙滩上的童话》,看看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在沙滩上做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自由认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自由认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2)指名读词,其他同学评议正音。 (3)开火车抽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4)从词中再抽出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4.指名逐段开火车读课文。 5.集体评议,纠正错误。 三、整体感知,描述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分组讨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导反馈,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4.教师总结: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在沙滩上,我们用沙子垒起城堡,筑起围墙,插上树枝,开始编织勇士攻打魔窟,解救美丽的公主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2.说一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4.教师重点指导:“补”的左边不能写成“礻”。 5.学生独立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孩子们是怎样在沙滩上编织童话的。 二、想象情景,体会玩耍的快乐 1.自由读课文,想想“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 (1)小组内讨论。 (2)初步了解:“我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勇士救公主的童话故事。 2.垒城堡。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我们”是怎样垒城堡的呢?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句。 (2)指名读,表演读,读好表示垒城堡动作的词句,突出快乐的情绪。 3.编故事。 (1)指名读第3~6自然段,思考:“我们”在玩游戏时做了什么?(编故事) (2)师生分角色读第3~6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指导读好感叹号。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顺势在语境中理解“补充”。 4.攻城堡。 (1)出示: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重点指导,结合生活实际,引导联想理解“魔窟”。) (2)出示第9、10自然段,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重点指导“反驳”。 ①出示第9~11自然段,分角色朗读,思考:这三个小朋友都互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这叫作什么呢? ②出示第8自然段,“商量”标红,师总结:原来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叫作商量呀!那我们也试着读出商量的语气吧! 过渡:“我”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思考:“我们”是怎样挖地道的呢?勾画相关词语。 ③学生交流,表演挖地道的动作,体会玩耍的快乐。 ④师生配合读第11~13自然段。 5.救公主。 自由朗读第14~19自然段,思考:“我们”救出的公主在哪儿呢? 6.教师总结:孩子们还在继续编着他们的童话呢,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真心不忍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的妈妈,怎么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 三、布置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沙滩上的童话故事,或是自己编一个故事讲给他们听,可以用课后练习中的开头和提供的词语。 2.找一片沙地,和伙伴们一起编个沙滩上的童话故事。 [教学板书] 10沙滩上的童话 沙滩上的童话城堡——魔窟 我们——勇士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目的 1 .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 .确立“ 量” 、“ 误差” 、和“ 有效数字” 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预习 看认真阅读教材、有关教科书及参考资料,获得相关知识、规范的基本操作 查从附录及有关手册中查所需物理化学数据 写认真写好预习报告。 在“看、查、思考”式的预习进程中,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主要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在此基础上写预习报告。 2、课堂讨论 实验前提问、讨论,掌握实验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观看操作录像或教师示教 实验后分析、总结 实验 (1)独立完成实验——认真、细心、手脑并用。 (2)正确使用仪器,基本操作规范、熟练 (3)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测定数据

(4)及时,如实记录:不用铅笔、不用纸片;不杜撰、不凭主观意愿删去数据,不涂改数据;不用橡皮擦、胶带纸粘去原始数据;记错、看错时正确的改写方法。 (5)勤于思考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可查资料、可与教师讨论 (3)(4)(5)可归纳为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6)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对实验现象或结果有怀疑,在分析和查原因的同时,鼓励大家研究;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7)重做实验必须得到教师同意 实验报告的书写 (1)预习部分(实验前)目的、原理、步骤、理论值、思考题 (2)记录部分(实验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3)结论部分(实验后)计算结果、问题、讨论 由以上三个时间段写的内容组成了完整的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的书写 实验目的学习的知识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反应式 实验步骤框加箭头,每一个框为一个操作单元,可以用符号△↓↑d 步骤与原理书写的差别: 步骤:如何做;原理:为什么? 书写报告要求字迹端正,叙述简明扼要,框与箭头整齐 思考题可写在原理后或在最后 在实验前检查预习报告,做好预习报告后才能做实验 化学实验规则 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不准大声谈笑、唱歌、离位聊天节约:药品、水、电、气 整洁:书包、衣服放在书包柜;书、笔、报告本等放在抽屉内。废纸、火柴梗放装废物的搪瓷盘内。桌面上:暂不使用的仪器整齐的放在实验桌里面,洗净的玻棒、滴管放在干净的250mL烧杯内,实验中不用的仪器不拿出;桌面的要求,无多余仪器,放置有条理,边做边收拾。实验后,洗净、收好玻璃仪器,抹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16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 住机遇,不能东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与古希腊哲学大师格拉底进行对话,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智慧,一起到麦田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过渡: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就从格拉底的语言入手,去领略他的风采。 二、活动导学,精讲点拨 (一)活动一: 1.出示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格拉底一共说了几句话?动笔划一划,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学生自学。 3.交流:同学们划得认真,读得用心,一共找出了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 (一)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

你们。” 1.指名读。相机评价:读得正确、流利。 2.提问:你们听懂格拉底的话了吗,他对弟子们提了什么要求?【相机点红: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3.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地、重地、不容置疑……) 出示: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指名朗读。 (评价:严肃的格拉底!) (评价:你是温柔派的格拉底!) (评价:重其事!) 4.一起来当一回格拉底,齐读第一句话。 (二)、第二句 【课件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 2.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 你从中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此时,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句话?(惋惜、遗憾、失望……)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出示: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带着自己的理解好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评价:带着深深的叹息!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5.听了格拉底的话,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引读句子)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他们会两手空空呢? 6.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在旁边作批注。 7.学生圈画批注。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沙滩上的童话教案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间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编织”导入抓文眼 1、直接板书:编织。指名读,正音。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蜘蛛会编织什么?你的妈妈呢?归纳: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编织”两个字都是“纟”(偏旁加红),是因为蛛网和毛衣都是用长长的丝线编织而成的。 2、教学“编织”两字,说说去了“纟”,右边的字认识吗?并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 3、指导写字。老师边引导边范写,在指导中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 4、学生按要求练写。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过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的小朋友也会编织,他们会编织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反馈。(板书:沙滩上的童话)指名读课题。 2、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再一次读课文后,老师提问:还有没有哪些字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师生共同解决。 4、出示一组词语:相约垒起城堡补充魔窟轰塌赞赏 (1)谁来展示一下(2)开火车读(3)齐读展示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多词语学会了,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一)垒城堡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适时板书:垒

《有的人》的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 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 3、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 4、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体含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有的人死了死:他还活着: 5、“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 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7、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例4 “布料怎样?” (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 (含不含?含多少?)IO 3-+5I -+6H +→3I2+3H2O 用食醋,KI 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 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 76 Vc32胡萝卜素 1.32 例5 “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 (指甲醛)可用 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 作用来检验。用仪器分析测定

甲醛含量例5 ““非典”消毒液如何?“ (指过氧乙酸)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例6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需进行氧谱、氢 谱、质谱等结构分析。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 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最大的麦穗教学指导设计修订版

最大的麦穗教学指导设 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课文解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记叙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选翩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可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重、难点是要抓住第三部分中弟子们联想推理的句段,理解“人生”与“麦穗”的关系,并结合课文内容与实践体验,切实感悟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学生很难迅速地理解透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紧紧抓住苏格拉底和言行的语句层层深入,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垄”,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词语的意思。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文章末尾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的理解。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先找出写弟子们悟出道理的句子,在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究:理解“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的区别,理解“时机”与“麦穗”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与层次的读,并通过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法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在反复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与记忆。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苏格拉底的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本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苏格拉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教师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着名的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到麦地里寻找一个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来教育他的学生。那么他的学生是怎样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做一次精神旅行,与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了解他的智慧。 (板书课题:16、最大的麦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0 沙滩上的童话(教案)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凶狠”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会认16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9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题目:沙滩上的童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狠:大灰狼的尖牙没有了,看它还怎么凶狠起来。 堡、补、攻、驾、记是形声字。 读准“驾”,三拼音节。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课文中快乐、焦急、兴奋、忘我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以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在读到凶恶的魔王时,心里满怀愤怒,读得咬牙切齿。而读到大家欢呼胜利的时候,读得手舞足蹈。跟随课文的情节,适时改变自己的情绪。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要求读流利,不读破。 3.同桌之间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另一名同学夸夸好在哪里。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实践作业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独立解决生字问题,如采取同桌自读的方式来检查自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能有效提高认读质量。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试着让学生说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学生可能回答出几种答案:孩子们在沙滩上建造城堡、孩子们变成勇士救公主等。教师可以通过适时板书和语言上的指导,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巩固所学生字、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2.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快乐天地”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喜欢的感情。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复习课程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 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

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4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5、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学重难点】 从弟子们在麦地里寻找最大麦穗的动作中去感受弟子们的内心,从弟子们最后一无所获和苏格拉底的教导中分析弟子行为的失误原因。最后去领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正确通顺。 (2)对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等办法解决,对不理解的句子做个记号。 (3)通过网络、图书和请教别人,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情况,并概括的写下来。同时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国有哪些。 2、教师准备 多媒体中设计苏格拉底的图片和课文中的相关文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在古希腊,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板书)最大的麦穗,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近苏格拉底。 二、初读课文,谈体会,引导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 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要求读得正确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发表评价。 3、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想法: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值得庆幸的是,两千多年以后,王老师和大家又读到了这个故事。王老师很想先听听你读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师生对话,了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5、梳理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弟子们寻找最大麦穗时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2)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3)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10沙滩上的童话 妙析教材 《沙滩上的童话》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故事,与孩子的生活贴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主……最后,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他们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故事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一种人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在孩子们的童话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这篇课文的词语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学生在学习本课生字时,易多写或漏写笔画,教师需要重点讲述容易混淆的生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及阅读习惯。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更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故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情感。 教学建议: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应加强朗读,在读中了解故事内容,重点抓住他们如何攻下城堡的对话。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依照他们的样子找堆沙土玩一玩,体会他们对善良、美丽的公主的喜爱和对魔王的痛恨之情,以及他们勇于面对丑恶势力的精神和他们对妈妈的无限喜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了解课文内容。 4.能根据所给的开头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感受语言之美。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根据所给的开头编故事。 4.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有谁知道天与地之间有多高?有人回答:“三尺。” 人都有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 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们公认的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的回答。他这样解释:“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 平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来做一回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最大的麦穗,看看这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呢?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思考题:苏格拉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课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轻轻读课文并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组织讨论。(“大熟的季节”“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说明什么?)2.这节课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了一个什么要求?速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等你们。” 谁当苏格拉底?其他同学当弟子,你们要听明白老师的话。 问:听明白了吗?你们认为抓住老师要求中的哪些关键词才算听明白了呢?(“最大的麦穗”指什么?从“只许进,不许退”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把关键读清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2.“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最终怎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嘲笑他们。”突出“两手空空”) 3.为什么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而弟子们却“两手空空”呢?让我们看看他们在摘麦穗时的表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0 沙滩上的童话【教案】

10 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等9个字,正确读写“周围、补充”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展开想象,能根据开头,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快乐和童年生活的美好。 2.学习创编童话的方法,能根据提示自主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和读准多音字“量”。可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方法,也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狠,大灰狼没有了尖牙,再也凶狠不起来了”。注意读准多音字“量”,在“商量”中“量”读轻声。 (2)写字:本课的9个会写字,可采用归类法指导写字。教学时,要重点指导写好“周、围、句”,比较三包围、全包围、半包围三种结构的字在书写上的异同。 2.朗读教学 本课描写的是儿童生活,故事性强,朗读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指导。通过分角色朗读,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3.理解运用 本文是按先概括再具体的方式来布局谋篇的,因此可以从中心句切入,以关键词“快乐”为发散点,以“想象”为线,辐射全文,引导学生感受“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句、补、充”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知“童话” 1.插图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2)看图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 (3)揭示课题。 沙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他们不仅垒起城堡,还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你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沙滩上的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看课文插图导入新课,借助学生的认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从生活中的游戏引出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群小朋友在沙滩上玩游戏时编出的童话故事。 板块二初读,入“童话”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