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弯钩、弯起钢筋计算详细方法及基础知识(精)

【图文】弯钩、弯起钢筋计算详细方法及基础知识(精)
【图文】弯钩、弯起钢筋计算详细方法及基础知识(精)

基础柱钢筋算量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公式_secret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 1、工程量计算内容和步骤 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挖槽、垫层、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砖基础、地圈梁、防潮层、回填土、余土外运等。 b 外墙的长度按中到中5 内墙的长度按内墙净长和(不考虑工作面的)槽净长 2、定额规定: a 定额规定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放脚的T形接头处的重叠工程量要扣除。扣除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接头,计算出一个重合的混凝土体积,然后乘以接头个数,得出总重合体积,再从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中扣除(V1、V2) b 定额中长钢筋搭接规定为:Φ25内的8M一个接头,Φ25以上的6M一个接头,搭接长度为30d(30×钢筋直径d),圆钢筋加弯钩长12.5d 3、T形接头重合体积计算公式:(扣除重合部分体积V1、V2) 重合体积V1=〖基础底部宽度(B1)-墙厚〗÷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部宽度(B2)×搭接长方体高度(h1) 重合体积V2=棱台高度(h2)÷6×〖[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基础底宽-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的底宽(b2)+[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基础底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宽(B2)] 附:b1――外墙基础的棱台宽度,通常b1=b2 v1 v2 v3(v3通常不需计算)图示如下:

4、工程量计算程序公式: 首先,列L墙、L槽表: a、第一套算式:各断面基础分别计算工程量,然后合算。 ○11-1断面基础工程量: □A挖槽工程量: 槽长(L槽)×〖槽底部宽(B)+2×工作面宽度(C)〗×挖槽深度(H挖)+槽长(L槽)×放坡系数(K)×挖槽深度的平方(H挖2)=?立方 □B(C10)混凝土垫层工程量: 槽长(L槽)×槽内垫层宽(B)×垫层厚=?立方

钢筋基础知识

一、钢筋计算的分类以及钢筋图集 工程的钢筋计算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基础钢筋、主体钢筋、楼梯、二次结构钢筋。 基础钢筋根据基础的类型不同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型基础及桩承台基础。主要图集是:04G101-3、08G101-5、06G101-6,今年刚出的图集11G101-3把这三本图集合并为一本,学习基础钢筋节点时可以将这四本图集参照学习。 主体工程可以根据构件类型分为:墙、梁、板、柱。其中墙、梁、柱的钢筋节点图集是03G101-1,板的钢筋节点图集是04G101-4。今年刚出的图集11G101-1将上两本图集合并为一本。06G901-1也是关于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的图集,可以互相参照学习。 楼梯有专门的图籍,主要有03G101-2、11G101-2。03G101-2对梯板面部的负筋和分布筋的说明“按下部纵筋的1/2,且不小于a8@200”的描述太过笼统,一般都要通过图纸会审或变更确认。11G101-2对要求设计对负筋和分布筋进行标注。 二次结构主要有构造柱、圈梁、墙拉筋、门窗过梁等。现在对于二次结构的相关图集很混乱,在二次结构的钢筋计算上的争议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以前一个工程的二次结构的钢筋含量在2-3kg/㎡,但是以后的趋势是二次结构的钢筋含量越来越大。例如:连云港万润园二期B、C组团的二次结构含量达到了10kg/㎡左右。对于二次结构的钢筋计算如果图纸没有明确的节点,需要查找对于结算有利的图集

节点在工程过程中予以确认,现场施工时找到节约的图集施工。二次结构的主要图籍有:苏G02-2004-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4G329-3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砖墙楼房)等。 在计算人防地下室时,需要按人防节点施工,主要的图籍是防空地下室设计荷载及结构构造-07FG01。人防地下室的锚固长度、梁板节点和非人防的都有区别。 学习钢筋还要对和钢筋相关的规范进行学习,主要有: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砼房屋)、江苏省的J10687-2006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等。 二、钢筋的锚固、搭接和抗震等级: 1.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 当构件是非抗震或者四级抗震时,钢筋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钢筋算量基础知识试题(有答案)

1、由于建筑与结构标高的差异,对下( A 、 D A 、栏板 B 、楼梯 C 、圈梁 D )构件在计算钢筋时要注意增加垫层或找平层的厚度。 构造短柱 3、当图纸标有:JZL1( 2A )表示? A 、 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C 、 1 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A ) B 、 1 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B 、 1 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高 700,框架梁加腋,腋长 250、腋高 500 高 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 500、端部高 250 高 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 250、端部高 500 高 700,框架梁加腋,腋长 500、腋高 250 A 、筏板顶高出梁顶 B 、梁顶高出筏板顶 C 、梁顶平筏板顶 D 、筏板在梁的中间 直径为 12 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 D 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 A 、现浇板 B 、悬挑板 C 、延伸悬挑板 D 、屋面现浇板 D 、 350mm A 、 200mm B 、 250mm C 、 300mm D 、 350mm 10、当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A 、 1.2 B 、 1.4 C 25%时,纵向受拉钢筋的修正系数为: 、 1.6 D 、 1.8 、选择题: (每题 1 分) 2、①10@100/200(①12@100括号内的数值表示( C ) A 、基础内箍筋加密 B 、柱端头箍筋加密 C 、框架节点核心区的箍筋 D 、梁端头箍筋加密 4、当图纸标有: KL7(3) 300*700 GY500*250 表示( D ) 5、高板位筏型基础指: ( C ) 6、基础梁箍筋信息标注为: 10①12@100/①12@200(6)表示(B ) A 、直径为 12 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 100 设置每边 5 道,其余间距为 200,均为 6支箍 B 、直径为 12 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 100 设置每边 10 道,其余间距为 200,均为 6 支箍 100设置 1 0道,其余间距为 200,均为 6支箍 100设置 5道,其余间距为 200,均为 6支箍 7、板块编号中XB 表示? ( B ) 8、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 ( A ) A 、 200mm B 、 250mm C 、 300mm 9、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C ) A 、 7 号框架梁, 3跨 ,截面尺寸为宽 300、 B 、 7 号框架梁, 3跨 ,截面尺寸为宽 700、 C 、 7 号框架梁, 3跨 ,截面尺寸为宽 300、 D 、 7 号框架梁, 3跨 ,截面尺寸为宽 300、

钢筋弯起长度计算

预算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135°弯钩11.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锚固长度参考03G101-1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4、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5、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第一章钢筋计算原理和 框架实例手工答案 第一节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一、独立基础钢筋的标注 现阶段独"甚础钢筋杯注存住两种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Y法杯注方式.F 面分别讲解。 (-)传统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钢筋传统标注方式.般要画出独立基础的平血图和剖面图.如图】?】?1所示。 JC-I 1-1 图1.1.1独立基础(J(1)钢筋传统标注方式 (二)平法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标注方式. 般只需圖出平曲图.在f ifii图中克接标出剖面 的侑息.如图1.1.2所示. DJpOl表示编号为01的坡形独立基础(若是台阶形独立呈础.用DJj表示人3( >0/20()独“展础底泾台阶命反为3()0.斜坡高度为200. “衣示底泾钢筋. X&、创2@ 150衣示,\和Y方向钢筋均为仕衿为12的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150mm* 注意*传统标注方式?基础名字可以由设计人员随意起■ P法杯注甲名字是

固定的.如l)jj表示台阶形普通独立堆础?l).lp表示坡形菁通独立基础. BJ J表示阶形杯门独J堆础?& 示坡形杯口独立堪础。 关]独、7雄础的#法标注.行较多内容.这甲只讲1号办公楼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内容请参石图集06G10】6。 二、独立鉱础要计算哪些钢筋 的甚础嗖什算的钢筋?仆底部钢筋■頂部制筋以及基础梁的钢筋. 如图 1.1.3所示. 图1.L3独立基 础要计算的钢筋敢杯口 綸形单杯门 图1.1.2 I)J P O1¥法杯注方式普通做立就題 阶形M刚筋 形 长麼 》方向 m e屁笳严回 就杯叩m杯门丫方向底棉制筋- --------- )方向 頂筒歆筋边 角筋 収杯n副单杯门 同议柱e独立垦咄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基础承台: 底板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板底另一边边长-2min(75mm,s/2)(注:取小值)÷s(注钢筋间距)-1 Kg/m=长度××b2 2)注:单柱独立柱基础边长≥时,基础底板配筋,按边长下料,交错布置。 外侧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2根(两边各一根钢筋) 其余钢筋长度=底板边长×保护层 或者底板边长底板边长-保护层 其余钢筋根数=底板另一侧长度-2min(75mm,S/2)/S-1 03G101图集计算

1)柱纵筋=柱净高+柱基础插筋+(柱顶)锚固长度 2)柱基础插筋=基础高度-保护层+弯折长度 3)柱顶锚固:中柱:梁高-保护层(柱的)≥lae,则直锚, 直锚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高-保护层<lae时,则弯锚12d,弯锚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边角柱: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同中柱 注:Lae=保护长度 柱箍筋根数: 1)加密段箍筋根数计算: 根数=加密段长度/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 2)非加密箍筋根数计算:根数=非加密段长度/非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例子:(+)/+1+(+1)+(--×2/-1) 梁+下部加密区 + 下部加密区 +中间非加密区 柱和梁箍筋 2)箍筋长度(外围一圈长度)=(b-2×保护层+2d)×2+(h-2×保护层+2d)×2+×2+2× max(75mm,10d)(注:取大值)03G规范计算。

手工算板筋的基本知识

手工算板筋的基本知识 1、首先要清楚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边支座负筋和中 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以及马凳筋,洞口加筋等等。 2、要了解平法标注中板筋符号: 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 3)、原位标注中负筋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 3、受力筋计算: 板底受力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 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 板底受力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就应该为“S/2-梁保护层厚底”。工程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 、180mm,平均按150mm计算,一半为75mm,保护层按25mm 计取,故起步距离常规按50mm计算。 4、板负筋计算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04101-4)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计算方法: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 板负筋的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5、分布筋长度计算=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

钢筋弯钩计算

钢筋弯钩计算 03G101-1 直筋长度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无弯钩) 带弯钩: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2*弯钩增加值弯钩:先按设计规定.若无规定参考:180度加6.25d 90度加3.5d 135度加4.9d(d 钢筋的直径) 弯起钢筋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弯起增加长度+弯起增加值箍筋长度:构件端面周长-8*保护层+弯钩增加长度根数=构件长度/间距+1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图1弯起钢筋 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确公式。如图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横截面DC,将钢筋分成凹向相反的两段ABC和DEF。按外包尺寸的含义计算整个钢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后可得 (2) (2)与(1)式相比,h值增加了当α=90°时,增值为d。当α=60°时,增值为0.58d。当α=45°时,增值为0.41d。此值与量度差相比,并非小量,当为元宝筋时增值将成倍增加。 3结束语 在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仍用原公式计算。 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按现行教材或手册提供的通常方法进行计算,但在计算钢筋的外包高度h时应增加h+d(d为钢筋直径),以弥补计算的误差

钢筋工程量计算(最终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 土建类钢筋计算范围: 一、柱钢筋 二、剪力墙钢筋 区分墙柱、墙梁和墙身钢筋 三、梁钢筋 四、板钢筋 五、基础钢筋 桩、承台、独立基础、基础类梁、筏板等钢筋六、楼梯钢筋 梯板钢筋、梯梁钢筋、梯柱钢筋、休息平台板钢筋 七、构造钢筋(11G329系列) 包含砌体墙内构造柱钢筋、砌体墙水平系梁、砌体加筋、板内马凳筋 八、其他零星钢筋 板放射钢筋、预埋钢筋(电梯井内、楼梯扶手、涉及水电安装预埋、沉降观测点、阳台栏杆扶手) 钢筋基本知识点 一、钢筋的种类(新国标)

1、300 热轧光圆钢筋,屈服强度300,广联达软件代号A 2、335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335,广联达软件代号B ,该钢筋2012年底强制淘汰,属于过渡钢筋。 3、4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C 4、400 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 5、400 余热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D 6、5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E 7、500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 二、影响钢筋计算长度的六大因素 为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形象的称为“三等级三尺寸” 1、构件的抗震等级 2、构件的砼等级 3、钢筋自身的强度等级 4、保护层厚度

5、钢筋的连接长度(机械连接和焊接为0,搭接按规定) 6、钢筋自身的直径大小(直径的大小影响搭接锚固长度) 三、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区别 1、国家全统定额规定:钢筋长度按钢筋的中心线计算 2、设计师给出的尺寸全部是按照外皮长度,我们预算也是按照这个尺寸计算的,所以外皮长度被称为预算长度。 3、施工下料长度是按钢筋的中心线来下料的,所以下料长度是符合国家定额计算钢筋长度的要求的,这样二者之间就有一个弯曲调整值。 下料长度(中轴长度)=预算长度(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 四、钢筋的连接规定 1、宜避开柱端梁端加密区范围,若无法避开,只能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且接头面积百分比小于50%。 2、受拉钢筋>25mm,受压钢筋>28mm,不可绑扎。 3、框架柱:①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机械连接②三级抗震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可绑扎可焊接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环境条件 构件名称 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环境 板、墙、壳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壳 35

钢筋搭接与计算(内包含钢筋公式大全)

钢筋的搭接 施工准备 作业条件 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浮锈、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材料要求 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敢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铁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施工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钢筋工程”的相应部分。 工艺流程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梁钢筋绑扎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一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楼梯钢筋绑扎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1)基础承台: 底板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板底另一边边长-2min(75mm,s/2)(注:取小值)÷s(注钢筋间距)-1 Kg/m=长度×0.00617×b2 2)注:单柱独立柱基础边长≥2.5m时,基础底板配筋,按0.9边长下料,交错布置。外侧钢筋长度=底板边长-2保护层 根数=2根(两边各一根钢筋) 其余钢筋长度=底板边长×0.9-保护层 或者底板边长-0.1底板边长-保护层 其余钢筋根数=底板另一侧长度-2min(75mm,S/2)/S-1

03G101图集计算 1)柱纵筋=柱净高+柱基础插筋+(柱顶)锚固长度2)柱基础插筋=基础高度-保护层+弯折长度

3)柱顶锚固:中柱:梁高-保护层(柱的)≥lae,则直锚, 直锚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高-保护层<lae时,则弯锚12d,弯锚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边角柱:外侧钢筋=1.5lae 内侧钢筋同中柱 注:Lae=保护长度

柱箍筋根数: 1)加密段箍筋根数计算: 根数=加密段长度/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 2)非加密箍筋根数计算:根数=非加密段长度/非加密间距-1【取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 例子:(0.55+0.558)/0.1+1+(0.558/0.1+1)+(3.9-0.55-0.558×2/0.2-1)梁+下部0.1加密区 + 下部加密区 +中间非加密区

柱和梁箍筋 2)箍筋长度(外围一圈长度)=(b-2×保护层+2d)×2+(h-2×保护层+2d)×2+1.9d×2+2× max(75mm,10d)(注:取大值)03G规范计算。 箍筋长度(外围一圈长度)=(b-2×保护层)×2+(h-2×保护层)×2+1.9d×2+2×max(75mm,10d) (注:取大值)11G规范计算。 箍筋长度(里面一圈长度)=【(b(h)-2×保护层-D)/3×1+D+2D】×2+【h(b)-2×保护层+2d】×2+1.9d×2+2×max(10d,75) D—柱纵筋直径 d—箍筋直径 b—内侧钢筋箍宽 h—内侧钢筋箍高

桩基础钢筋计算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

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 度>800mm 夹角=60° ≤800 mm 夹角=45°

钢筋算量计算规则大全

钢筋算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 能。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 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 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 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

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图1 弯起钢筋 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 确公式。如图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横截面DC,将钢筋分成凹向相反的两段ABC和DEF。按外包尺寸的含义计算整个钢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后可得 (2)

当弯曲钢筋时钢筋下料计算

当弯曲钢筋时,钢筋外皮尺寸和轴线尺寸的差值称、弯曲调整值,(量度差值)。 当a=45o时,量度差值等0.5d。 当a=30o时,量度差值等0.35d。 当a=60o时,量度差值等0.85d。 当a=90o时,量度差值等2d。 当a=135o时,量度差值等2.5d。 未端弯钩增加值: 弯钩度数增加值: 180o 6.25d 90o 3.5d 135o 4.9 d Ⅰ级钢筋一般弯钩为180o Ⅱ~Ⅲ级钢筋一般弯钩为90o 《直钢筋的下料长度: =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两端弯钩增加值》 保护层厚度:粱和柱一般取2.5㎝厚; 板厚<10㎝保护层取1㎝ 板厚>10㎝保护层取1.5㎝ 《弯曲钢筋下料长度: =平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两端弯钩增加值》

《箍筋的下料长度: =周长+调整值》 钢筋加工成形的质量要求: 1、绑扎、焊接成形的钢筋骨架是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定; 2、钢筋安装时位置偏差不允许超过规定;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正确。 砼搅拌的投料制度: 先加一部分水→石子→水泥→砂子→再加一部分水 砼搅拌时间(1~1.5或2~2.5分钟) 砼的浇筑: ①砼自由下落的高度不超过2米,(浸倒砼不能超过2米) 注:如超过2米,我们应采取滑槽,串筒,溜槽等措施 ②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浇筑。 ③施工缝: a留设原则(即留设位置): 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分且照顾施工方便的地方。 1、柱的施工缝: 有梁楼盖,留在基础顶面,梁的底面无梁楼盖;基础顶面;柱帽的底部,半腿柱:留在牛腿底部;吊在梁顶部。 2、单向板:(a长/d宽>2)平行于短边的任何部位。 双向板:(a长/d宽>2)经设计单位研究设计预留施工缝,施工单位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 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钢筋 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 2。直弯钩 3。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 180° 90° 45 °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90° 135° 2d 2.5d 45 ° 90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 a 为梁宽 b 为梁高 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的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含计算实例

第5章基础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重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基础可分为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桩承台基础等。本章将主要讲解的是常见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第一节 独立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1. G101平法识图学习方法 (1)G101平法识图学习方法 G101平法图集由“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制图规则来识图,通过学习构造详图来了解钢筋的构造及计算。制图规则的学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见图5.1。一是该构件按平法制图有几种表达方式,二是该构件有哪些数据项,三是这些数据项具体如何标注。 图5.1 G101平法识图学习方法 (2)《G101-6》独立基础平法识图知识体系 《G101-6》第6~20页讲述的是独立基础构件的制图规则,知识体系如表5.1所示。 表5.1 《G101-6》独立基础

2. 《G101-6》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1)认识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制图,工程中主要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故这里也主要讲解平面注写方式。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是指直接在独立基础平面布置图上进行数据项的标注,标注时,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如图5.2所示。 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集中标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当基础底面标高、基础底面标准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原位标注是在基础平面不知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 图 5.2 图5.3 (2)集中标注 1)独立基础集中标注示意图 独立基础集中标注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如图5.3。2)独立基础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