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基础知识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一 .电工基础知识

1. 直流电路 电路

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 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负载: 所有电器

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基本物理量

电流

电流的形成: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

向运动就形成电流.

电流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电位差,二是电路一定要闭合. 电流强度: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基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

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计算公式为t

Q I

其中Q 为电荷量(库仑); t 为时间(秒/s); I 为电流强度

1.2.1.4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用字母 “A”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

安(KA)、安(A)、毫安(mA) 、微安(uA) 1KA = 103A 1A = 103mA 1mA = 103uA

1.2.1.5

直流电流(恒定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用大

写字母 “I”表示,简称直流电.

电压

电压的形成: 物体带电后具有一定的电位,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

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

电压的方向: 一是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二是电位随参考点不同而改

变.

电压的单位是 “伏特”,用字母 “U ”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伏(KV) 、

伏(V)、毫伏(mV) 、微伏(uV) 1KV = 103V 1V = 103 mV 1mV = 103 uV 电动势

它能使电路两端维持一定的

电位差.这种电路两端产生和维持电位差的能力就叫电源电动势.

(该公式表明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能力)其中A 为外力

所作的功,Q 为电荷量,E 为电动势. 电源内电动势的方向: 由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电阻

电阻的定义: 自由电子在物体中移动受到其它电子的阻碍,对于这种

导电所表现的能力就叫电阻. 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用字母 “R”表示. 电阻的计算方式为: s

l R ρ=

其中l 为导体长度,s 为截面积,ρ为材料电阻率 铜ρ=铝ρ=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R

U I =

I

U

R =

U = IR 1.3.3 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

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0

r R E I +=

其中R 为外电阻,r 0为内电阻,E 为电动势

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1.4.1 串联电路 1.4.1.1 电阻串联将电阻首尾依次相连,但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连接方法. 1.4.1.2

电路串联的特点为电流与总电流相等,即I = I 1 = I 2 = I 3…

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之和,即 U = U 1 + U 2 + U 3… 总电阻等于负载电阻之和,即 R = R 1 + R 2 + R 3…

各电阻上电压降之比等于其电阻比,即 2121R R U U =, 3

1

31R R U U =, … 1.4.1.3

电源串联: 将前一个电源的负极和后一个电源的正极依次连接

起来.

特点: 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与电源.计算公式为 E = E 1 + E 2 + E 3 +…+ E n r 0 = r 01 + r 02 + r 03 +…+ r 0n

1.4.2 并联电路 1.4.

2.1

电阻的并联: 将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并列连接起来的接法,称为电

阻并联.

1.4.

2.2

并联电路的特点: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 1 = U 2 = U 3

= … = U n ; 电路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总和,即I = I 1 + I 2 + I 3 + … + I n ; 电路总电阻R 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n

R R R R R 1...1111321++++=.并联负载愈多,总电阻愈小,供应电流愈大,负荷愈重.

1.4.

2.3 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各自电阻成反比,即

2

1

21R R I I =

1.4.

2.4

电源的并联:把所有电源的正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正极,把

所有电源的负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负极,然后接到电路中,称为电源并联.

1.4.

2.5

并联电源的条件:一是电源的电势相等;二是每个电源的内电

阻相同.

1.4.

2.6

并联电源的特点: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即外电路的电流等于流

过各电源的电流之和.

1.4.3 混联电路 1.4.3.1 定义: 电路中即有元件的串联又有元件的并联称为混联电路 1.4.3.2

混联电路的计算: 先求出各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值,再计算电

路的点电阻值;由电路总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元件串联的分压关系和元件并联的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电流所作的功叫做电功,用符号 “A”表示.电功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A = U IT =I2

RT

电功及电能量的单位名称是焦耳,用符号 “J”表示;也称千瓦/时,用符号

“KWH”表示. 1KWH=J

电功率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 “P”表示.计算公式为

R

U R I UI t A P 22

=

===

电功率单位名称为 “瓦”或 “千瓦”,用符号 “W”或 “KW”表示;也可

称 “马力.

1马力=736W 1KW = 马力

电流的热效应、短路 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电能不断的转变为热能.这种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生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电与热的转化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t R

U W RT I Q 2

2

=== 其中Q 为导体产生的热量,W 为消耗的电能.

短路

定义: 电源通向负载的两根导线,不以过负载而相互直接接通.该现象称之为

短路.

短路分析: 电阻(R) 变小,电流(I)加大,用公式表示为 0

r R E I +=

短路的危害: 温度升高,烧毁设备,发生火灾;产生很大的动力,烧毁电源,电网破裂.

保护措施: 安装自动开关;安装熔断器.

2.交流电路;

单相交流电路

定义: 所谓交流电即指其电动势、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变化,又叫正磁交流电.

单相交流电的产生: 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旋转方向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单相交流发电机: 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电路里只能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叫单相交流发电机.由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简称为单相交流电.

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比较: 输送方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

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瞬时值与最大值

电动势、电流、电压每瞬时的值称为瞬时值.符号分别是: 电动势“E”,电压“U”,电流“I”.

瞬时值中最大值,叫做交流电动最大值.也叫振幅.符号分别是: Em, Im, Um.

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周期: 交流电每交变一次(或一周)所需时间.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秒”,用字母“s”表示; T =

0 t T = (China 中国)

频率: 交流电每秒交变的次数或周期叫做频率.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Hz.

50Hz(China 中国)

角频率: 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角度,用“rad/s”(每秒的角度)表示,单位

为”ω”.

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相位:两个正弦电动势的最大值是不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就叫相位,也可称相角.初相位:不同的相位对应不同的瞬时值,也叫初相角.

相位差:在任一瞬时,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的相位之差叫相位差.

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随时在变.用与热效应相等的直流电流值来表示交流电流的大小.这个值就叫做交流电的有效值.

纯电阻电路:负载的电路,其电感和电容略去不计称为纯电阻电路.

纯电感电路:由电感组成的电路称为纯电感电路.

纯电容电路:将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组成的电路并略去电路中的一切电阻和电感.这种电路称为纯电容电路.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的定义:在磁场里有三个互成角度的线圈同时转动,电路里就产生三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三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叫三相交流电.每一单相称为一相.

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转速相同,电动势相同;

线圈形状、匝数均相同,电动势的最大值(有效值)相等;

三个电动势之间互存相位差;e A、e B、e C为三相对称电动势.计算公式为: e

= EmSinnt

A

= EmSin(wt-1200)

e

B

e

C

= EmSin(wt-2400)

电源的连接(在实际连接中)

星形连接"Y"

A相电压:每个线圈两端的电压.相电

压为220V

UA 0线电压:两条相线之间的电压.线电

压为380V

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如下:

UB B U线 = U

3相;U相 = 220V;

U线 = 380V

UC C相电流:流过每一相线圈的电流.

用I相表示

(三相四线输出)线电流:流过端成的电流.用I线表

示.

相电流等于线电流.

三角形连接"Δ"

I线 = I3相;U线 = U相

C

(三线三相输出)

示例:有一三相发电机,其每相电动势为127V,分别求出三相绕组作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和相电压

解:作星形连接时,U

Y 相 = 127V, U

Y

线 =

Y

U

3相 = 127V x 3

作三角形连接时,U = 127V

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单相有功功率:P = IU (纯电阻电路)

功率因数:衡量电器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用Cos 表示. 对于纯电阻电路,Cos = 1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Cos < 1

单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将公式一般化) P = IUCos

三相有功功率:不论 “Y ”或"Δ"接法,总的功率等于各相功率之和

三相总功率计算公式为 P = I A U A Cos + I B U B Cos + I C U C Cos = 3 对于“Y ”接法, 因U 线 = 相U 3 I线 =I相,则P =3 x I相 x

3

33x U 线 = 3I线U线Cos

对于“Δ”接法,因因I线 = I 3 U线 =U相,则P =3 x U线 x

3

33x I 线 = 3I线U线Cos

示例一:某单相电焊机,用钳表测出电流为,用万能表测出电压为380V,设有功系数为,求有功功率.

解:根据公式P = IUCos ,已知I= ,U = 380V,

Cos=

则 P = IUCos = x 380 x = 1425W

示例二:某单相电焊机,额定耗电量为,额定电压为380V, Cos 为,求额定电流.

解:根据公式P = IUCos ,

则I=

6

.03802500

≈11.0A

3.电磁和电磁感应;

磁的基本知识

任一磁铁均有两个磁极,即N极(北极)和S极(南极).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

磁场: 受到磁性影响的区域,显示出穿越区域的电荷或置于该区域中的磁极会受到机械力的作用;也可称磁铁能吸铁的空间,称为磁场.

磁材料: 硬磁材料—永久磁铁;软磁材料—电机和电磁铁的铁芯.

电流的磁效应

定义: 载流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产生磁场(电能生磁)称电流的磁效应.

磁效应的作用: 能够容易的控制磁场的产生和消失,电动机和测量磁电式仪表的工作原理就是磁效应的作用.

通电导线(或线圈)周围磁场(磁力线)的方向判别,可用右手定则来判断:

通电直导线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线圈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将右手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沿着电流方向围绕线圈,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用电动机左手定则确定: 伸出左手使掌心迎着磁力线,即磁力线透直穿过掌心,伸直的四指与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与四指成直角的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导线受力的方向.

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当导体与磁线之间有相对切割运动时,这个导体就有电动势产生.

磁场的磁通变化时,回路中就有电势产生,以上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由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自感: 由于线圈(或回路)本身电流的变化而引起线圈(回路)内产生电磁感应的现象,叫自感现象.由自感现象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互感: 在同一导体内设有两组线圈,电流通过一组线圈时,线圈内产生

磁通并穿越线圈,而另一组则能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

二常用电工仪表和测试的认识及应用

1.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

磁电式仪表用符号‘∩’表示.其工作原理为:可动线圈通电时,线圈和永久磁铁的磁场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电磁力,从而形成转动力矩,使指针偏转.电磁式仪表用符号‘‘表示,分为吸引型和排斥型两种.

吸引型电磁式仪表工作原理:线圈通电后,铁片被磁化,无论在那种情况下都能使时钟顺时方向转动.

排斥型电磁式仪表工作原理:线圈通电后,动定铁片被磁化, 动定铁片的同极相对,互相排斥,使动铁片转动.

电动式仪表用符号‘‘表示. 其工作原理为:固定线圈产生磁场,可动线圈有电流通过时受到安培力作用,使指针顺时针转动.

2.常用的测量仪表

电工测量项目: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频率、功率因素等.

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流测量

电流测量的条件:电流表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流量不超过量程.电流测量的方法:

a 图

电流表直接接入式

负载 适用:

交直流小电流测量

b 图直流电流表与分流器接入

适用:扩大仪表量程 RfL

;2.定出量程范围 例:假定A 表的量程为A 1(1A,1m) 解:因U 表=RfL,则A 1 x R 表 = (A 2 – A 1) x RfL 1 x = (10 – 1) x RfL 即RfL =

91.0= 90

1m c 交流电流表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入 适用:交流大电流测量 A 互感器的选用:

1) 选用穿互感器的匝数必须满足母线电流,小于允许电流; 2) 购买配套仪表:例如选用1匝150/5,则选用150/5仪表 电压测量

电压测量条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流并联,电压值不得超出量程.

电压测量方法:

a 直接接入法 R 适用:交直流低压测量 V

b 通过附加电阻加入

R 适用:扩大仪表量程,一般不超过2000V V

c 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入 V 适用:交流高电压测量 R

电功率测量

功率表的选用:功率表大都采用电动式.因为要反映电压、电流要素,要使实际

电压小于电压线圈耐压,实际电流小于电流线圈额定电流.

接线守则:符号 ‘*’,端接电源.电流端钮与电路串联,电压端钮与电路并联. 接线图:

I 1 * A 1 a R R 负载

单相功率及三相功率测量接线:

a 图测量出Z A 的功率

A

B C

Z A 、Z B 、Z C 用电总功率 b 图2

适用于三相三线制

A

B Z C

BC

c 图 A 三相总功率: B P 总 = P 1 + P 2 + P 3 C 适用于三相三线、 三相四线制

注: 直流电P=UI,交流电P=UICos

电能有单相与三相两种电能测量。

单相电度表的结构大都属于感应式,原理为:电压线圈与电流线圈产一的磁通分

别穿过铝盘,铝盘产生感应涡流,涡流与磁通互相作用,产生一个转动力矩MP

接线方式:(三相四线直接式)

A B

C 负载 N

常用测量仪表的使用(万能表、钳形表、兆欧表) 万用表的使用

万用表的外形及结构:万用表由表头、测量线路、转换开关、面板及表壳组成.

万用表常用符号说明:

V:直流电压(DCV) Ω:电阻,欧姆

V:交流电压(ACV) K:1000

、:直流电流∞:无穷大

万用表的技术数据

各数据说明—A:直流准确度;B:交流准确度;C表示2KV耐压试

验;D:45-1000Hz交流频率的范围;E:直20000Ω/V –交5000Ω/V表

示灵敏度.

万用表的使用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表笔的安装,红笔装‘+’字孔,黑笔装‘-‘字孔;如果有较大的电流、电压的测量时接成孔,一般黑笔不动,红笔装入对角接线孔;

机械调零旋钮,测量前调零作用;

电调零,测电阻时调零用.如果不能调零,就表示万用表内电池即将耗尽,应将电池更换;

电阻的测量,选量程 X1、X10、X100、X1K、X10K、X100K;

短接两表笔调零;

把表笔接于两测电阻两端;

读数:电阻值二刻度数值 X 倍率;

测量电流、电压

根据被测对象,将转换开关旋至所需位置;

电压测量用并联接入方式,电流测量用串联接入方式;

测直流时红笔接‘+’,黑笔接‘-‘;

读数:实际数值二刻度数值 X

刻度数值最大值

量程

.例如量程为500V,刻度数值为

200V,则实际数值=200 X

250

500

.=400V 注意事项

万用表用完后应将转换开关打在交流电压档或将其打在标有 ‘OFF ”的位置上,

以免下次用时将表针打坏或将表烧坏.

万用表的电池应根据使用频率的多少及时检查,以免没电后电液流出出腐蚀电极

或元件,导致万用表损坏.应将电池取出保管.

钳形表的使用

钳形表的构造:可看成电流互感器与电流表合二为一的仪表.

测量方法:选用适当的量程,把导线放入钳口,读出读数;当被测电流太小时,可

把导线多绕钳口几圈进行测量;电流值必须用下式读出,即电流值=

圈数

读数

注意事项

测量前不知道电流的大小,必须选用最大量程测试;

测量时只能放入一条导线时,不能多线同时测量;防止触电或短路事故. 兆欧表的使用

兆欧表应接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选用,不要使用测量范围过多地起出被测绝缘的

数值,以保证读数准确.特别注意,不要用输出电压太高的兆欧表测低压电气设备,否则就有把设备绝缘击穿的危险.

兆欧表上有三个接线柱, ‘浅’接线柱 ‘L ’在测量时与被测物和大地绝缘的

导体部分相接; ‘地’接线柱与被测物外壳或其它部分相接;第三接线柱 ‘保护(G)’或者 ‘屏’,只有被测物表面漏电很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在测量前就将被测物断电并放电,而兆欧表应作一次开路和短路的试验,旋到额定转速时,指针应指到∞,短接‘浅’路和‘接地’两极,指针应指到0.

使用兆欧表时,应注意远离大电流的导体和有外磁场的场合,同时放平勿摇动兆欧表本身,以免影响读数.

摇动手柄,应将转速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每分钟120转左右,手柄应摇到指针稳定.

如被测设备短路,表针指表‘0’时,应立即停止摇动手柄,以免兆欧表过热烧坏.

测试完毕,应将被测物放电,未放电时不可用手触及被测部分和进行拆线工作.

三低压电器及成套装置的认识

1.低压电器分类

定义: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以下的电力线路中起控制调节及保护作用的电

气元件称为低压电器.

低压电器可分为低压配电电器和低压控制器两类:

低压配电电器:此类电器包括刀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自动开关和保护继

电器,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动作准确、工作

可靠、有足够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

低压控制电器包括控制继电器、接触器、起动器、控制器、调压器、主令电

器、变阻器和电磁铁,主要用于电力传流中,要求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和工

作可靠。

低压电器的正确选用:

安全原则:使用安全可靠是对任何开关电器的基本要求;保证电路和用电设备

的可靠运行是使生产和生活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结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电子技术基础总结应该怎么拟写呢?大家对此有何了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篇一:在这次为期一周的电子电工实训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深刻地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深切含义。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 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学会了白炽灯的两地的控制方法。 更主要的是,我还学会了电路的接线及检查的方法。 在后面的单管放大电路的实训项目里有用到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所以通过了实训,我能够识别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三极管等常有的电子元器件。 知道了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分类、它们的型号规格、它们的用法以及如何检测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这一周的电子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 由于电路是要通电的,所以就要讲求用电的安全,配线进灯座,开关是灯芯千万不能裸露在外。 也要求操作的时候要心细、谨慎,避免触电及意外的受伤。 在后 面的实训中用到了电烙铁,也学会了电烙钱的正确使用的方法,避免意外的受伤。 这次实习很累,在安装和焊接过程我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理论和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想,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有思考,才有收获,也就意味着有提高,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所以在这里我想感谢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谢谢您的耐心教导,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一个实训实践的机会,使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体会不到的东西。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篇二:年 12 月 17 日 xxx 实验室 6101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子实习,使学生对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数字万用表)的组装、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实习使学生获得了电子电路板与产品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

一 .电工基础知识 1.直流电路 电路 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 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负载: 所有电器 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基本物理量 1.2.1 电流 1.2.1.1 电流的形成: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 向运动就形成电流. 1.2.1.2 电流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电位差,二是电路一定要闭合. 1.2.1.3 电流强度: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基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

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计算公式为t Q I 其中Q 为电荷量(库仑); t 为时间(秒/s); I 为电流强度 1.2.1.4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用字母 “A”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安(KA)、安(A)、毫安(mA) 、 微安(uA) 1KA = 103A 1A = 103mA 1mA = 103uA 1.2.1.5 直流电流(恒定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用大写字母 “I”表示 ,简称直流电. 1.2.2 电压 1.2.2.1 电压的形成: 物体带电后具有一定的电位,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 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 1.2.2.2 电压的方向: 一是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二是电位随参考点不同而改 变. 1.2.2.3 电压的单位是 “伏特”,用字母 “U ”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伏(KV) 、 伏(V)、毫伏(mV) 、微伏(uV) 1KV = 103V 1V = 103 mV 1mV = 103 uV

1.2.3 电动势 1.2.3.1 电动势的定义: 一个电源能够使电流持续不断沿电路流动,就是因为 它能使电路两端维持一定的 电位差.这种电路两端产生和维持电位差的能力就叫电源电动势. 1.2.3.2 电动势的单位是 “伏”,用字母 “E”表示.计算公式为 Q A E = (该公式表明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能力)其中A 为外力 所作的功,Q 为电荷量,E 为电动势. 1.2.3.3 电源内电动势的方向: 由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1.2.4 电阻 1.2.4.1 电阻的定义: 自由电子在物体中移动受到其它电子的阻碍,对于这种 导电所表现的能力就叫电阻. 1.2.4.2 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用字母 “R”表示. 1.2.4.3 电阻的计算方式为: s l R ρ=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电工识图口诀巧记忆 一,通用部分 1,什麽叫电路? 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电路。电路的组成一般由电源,负载和连接部分(导线,开关,熔断器)等组成。 2,什麽叫电源? 电源是一种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什麽叫负载?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设备。 连接部分是用来连接电源与负载,构成电流通路的中间环节,是用来输送,分配和控制电能的。 4,电流的基本概念是什麽?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流动,就形成电流,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用符号I 表示。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大电流单位常用千安(KA)表示,小电流单位常用毫安(mA),微安(μA)表示。 1KA=1000A 1A=1000 mA 1 mA=1000μA

5,电压的基本性质? 1)两点间的电压具有惟一确定的数值。 2)两点间的电压只与这两点的位置有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3)电压有正,负之分,它与标志的参考电压方向有关。 4)沿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行走一圈,各段电压的和恒为零。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根据不同的需要,也用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为单位。 1KV=1000V 1V=1000 mV 1mV=1000μV 6,电阻的概念是什麽? 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能力称为电阻,用符号R表示,当电压为1伏,电流为1安时,导体的电阻即为1欧姆(Ω),常用的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00KΩ 1KΩ=1000Ω 7,什麽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流过电路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该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关系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I=U/R 式中: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反映了部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相互关系,它是分析和计算部分电路的主要依据。 8,什麽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锗材料约为~。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锗管~。 *死区电压------硅管,锗管。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最新整理)

电工基础知识 一,通用部分 1,什么叫电路? 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电路。电路的组成一般由电源,负载和连接部分(导线,开关,熔断器)等组成。 2,什么叫电源? 电源是一种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什么叫负载?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设备。 连接部分是用来连接电源与负载,构成电流通路的中间环节,是用来输送,分配和控制电能的。 4,电流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流动,就形成电流,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用符号 I 表示。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大电流单位常用千安(KA)表示,小电流单位常用毫安(mA),微安(μA)表示。 1KA=1000A 1A=1000 mA 1 mA=1000μA 5,电压的基本性质? 1)两点间的电压具有惟一确定的数值。 2)两点间的电压只与这两点的位置有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3)电压有正,负之分,它与标志的参考电压方向有关。 4)沿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行走一圈,各段电压的和恒为零。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根据不同的需要,也用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为单位。 1KV=1000V 1V=1000 mV 1mV=1000μV 6,电阻的概念是什么? 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能力称为电阻,用符号 R 表示,当电压为 1 伏,电流为 1 安时,导体的电阻即为 1 欧姆(Ω),常用的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1000 KΩ 1 KΩ=1000Ω 7,什么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流过电路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该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关系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I=U/R 式中: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反映了部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相互关系,它是分析和计算部分电路的主要依据。 8,什么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随着电力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能已成为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我们的世界几乎是一个电的世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掌握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5.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直流电源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部分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也有很多场合使用直流电,比如:手机充电器、蓄电池、干电池电路等等。直流电的特点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理想的直流电在坐标系里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直流电有很小的脉动。 二、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称为电路。例如:在使用灯具(或其他电气设备)之前,总要用导线把它们和电源连接起来,这种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即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常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要有电源、连接导线、开关和负载。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比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直流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 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 穴的数量相等的。 2、 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 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 ( 射极跟随器 )。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其共模抑制比为乂。 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 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 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 4、 5、 上限幅、 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 主从 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 0、置 1 。 7、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 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 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 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 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 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 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 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 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 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 UC>UB>UE 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 结正偏。 16、 在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 N 型半导体中,多 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 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14、 17、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 20、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 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 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1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 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电工电了基础知识总结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电阻、电容、电感相关知识及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 四、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原理 第一部分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器件是构成各种电气设备、电工电子器件的基础,在电力生产上,更是普遍存在,作为一名电力生产人员,应熟悉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一、导体 定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就称为导体。大家知道,金属、石墨和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他们都是导体。 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直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密度均匀分布于导线截面,不存在集肤效应。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 二、绝缘体 定义: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包在电线外面的橡胶、塑料。常用的绝缘体材料还有陶瓷、云母、胶木、硅胶、绝缘纸和绝缘油(变压器油)等,空气也是良好的绝缘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决定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导体

和绝缘体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半导体有一些物质,如硅、锗、硒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既不象金属那样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也不象绝缘体那样受到原子核的紧紧束缚,这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随着外界条件及掺入微量杂质而显著改变,这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1.半导体有以下独特性能:通过掺入杂质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 温度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即热敏效应光照不仅可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还可以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 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技术的发现应用,使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 2■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N结 (1)本征半导体:天然的硅和锗提纯后形成单晶体就是一个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较弱,且受温度影响很大,不稳定,用途有限。 (2)杂质半导体、PN结: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掺杂),其导电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在纯硅中掺入少许的砷或磷(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就形成N型半导体;掺入少许的硼(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就形成P型半导体。 P型和N型半导体并不能直接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通常是在半导体的局部分别掺入浓度较大的三价或五价杂质,使其变为P型或N型半导体,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就会形成PN结,而PN结就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最简单的一个PN结就是二极管。 四、超导体定义:某些金属在摄氏零下273度的绝对温度下,电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 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科学计算 4.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 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 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 9. 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 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 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 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 部丢失。 13. 只读存储器(R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 外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 软磁盘又称软盘速度慢容量小;硬磁盘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 16. 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 高速缓存 18. 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 19. 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20.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 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 21. 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 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 要的系统软件。 23. 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25. 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 26.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 27.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28. 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

电工基础(电路)

填空题 1.有一根导线,若将其对折起来作为一根导线用,电阻是10Ω,则原导线的电阻值为 ;若将其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变为 。 2.电压源的内阻越 越好,电流源的内阻越 越好;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 ,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 。 3.有一量程为100mA 的电流表,内阻为20Ω,为了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500mA ,可以与表头 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4. 一正弦交流电流的表达式为45)o i t A =-,则其有效值为 ,频率为 ,周期为 ,初相为 。 5.某对称三相四线制电路,电源的线电压为380V ,负载两端的相电压等于 V ;相电流等于 倍的线电流;中线电流等于 。 6.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 ,电阻为30Ω,感抗为40Ω,容抗为80Ω,那么电路的阻抗为 ,该电路为 性电路。电路中吸收的有功功率为 ,吸收的无功功率又为 。 7.在RL 串联电路中,U R =16V ,U L =12V ,则总电压为 。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电热器,接在10V 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 。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 (A )7.07V ; (B )5V ; (C )14V ; (D )10V 。 2.在图示电路中,已知S U =2V ,S I =2A 。则A 、B 两点间的电压AB U 为 ( )。 (A) 1V (B) -1V (C) 2V (D )-2V

3.通过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电流大小及其方向( ) (A)可为任意值, 仅取决于外电路, 与电压源无关。 (B)可为任意值, 仅取决于电压源, 与外电路无关。 (C)必定大于零, 取决于外电路与电压源本身。 (D)可为任意值, 取决于外电路与电压源本身。 4.已知正弦电压的波形如图,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45)o u wt V =+ (B )45)o u wt V =- (C )45U 220o j e V = (D )45U 220o j e V -= 5.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cos L L P I ?=,功率因数角?是( )。 (A )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 (B )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 (C )阻抗角与30?之差 (D )以上均不正确 6. 已知某一阶线性电路的全响应为()10()2t L i t e A -=+,其初始值(0)L i + 为( )。 (A )1A (B )2A (C )3A (D )4A 7.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来调节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若要使谐振频率增大一倍,则电容应( ) (A )增大4倍 (B )增大2倍 (C )减至21倍 (D )减至4 1 倍 8.两互感线圈12L L 和顺向串联,其自感系数分别1L =3H ,2L =2H ,互感系数M=1H ,则该耦合电感的等效电感S L 为( ) (A )7H (B )3H (C )5H (D )1H 9.如图所示电路,R 、L 、C 元件分别与一灯泡组成串联支路后又并联,当电源频率增加后,与( )串联的灯泡亮度将增加。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二、电阻、电容、电感相关知识及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 四、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原理 第一部分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器件是构成各种电气设备、电工电子器件的基础,在电力生产上,更是普遍存在,作为一名电力生产人员,应熟悉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 一、导体 定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就称为导体。大家知道,金属、石墨和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他们都是导体。 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直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密度均匀分布于导线截面,不存在集肤效应。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 二、绝缘体 定义: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包在电线外面的橡胶、塑料。常用的绝缘体材料还有陶瓷、云母、胶木、硅胶、绝缘纸和绝缘油(变压器油)等,空气也是良好的绝缘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决定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半导体 有一些物质,如硅、锗、硒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既不象金属那样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也不象绝缘体那样受到原子核的紧紧束缚,这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随着外界条件及掺入微量杂质而显著改变,这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1.半导体有以下独特性能: 通过掺入杂质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 电导率。 温度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即热敏效应 光照不仅可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还可以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技术的发现应用,使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 2.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N结 (1)本征半导体:天然的硅和锗提纯后形成单晶体就是一个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较弱,且受温度影响很大,不稳定,用途有限。 (2)杂质半导体、PN结: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掺杂),其导电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在纯硅中掺入少许的砷或磷(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就形成N型半导体;掺入少许的硼(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就形成P型半导体。 P型和N型半导体并不能直接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通常是在半导体的局部分别掺入浓度较大的三价或五价杂质,使其变为P型或N型半导体,在P型和N型半导

2020版低压电工培训大纲

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安全技术培训(以下简称培训)大纲和安全技术考核(以下简称考核)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低压电工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GB/T 13869-2008 用电安全导则 DL 408-1991(200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 409-1991(200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T 4776-2008 电气安全术语 AQ 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或用于区分本标准。 3.1 电工作业electrician operation 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 3.2 高压电工作业high voltage operation 对1 千伏(kV)及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装、检

修、改造、施工、调试、试验及绝缘工、器具进行试验的作业。3.3 低压电工作业low voltage operation 对1 千伏(kV)以下的低压电气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改造施工和试验的作业。 3.4 防爆电气作业explosion-proof electric apparatus operation 对各种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安装、检修、维护的作业。适用于除煤矿以外的防爆电气作业。 3.5 危险场所hazardous area 爆炸性气体环境或可燃性粉尘环境大量出现或预期出现的数量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预防措施的区域。4.基本条件 4.1 年满18 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低压电工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色盲、色弱以及其他对从事电工作业有妨碍或有安全隐患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3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5.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低压电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与复审培训。复审培训周期为每3 年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引导语: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模拟”二字主要指电压(或电流)对于真实信号成比例的再现。 其主要特点是: 1、函数的取值为无限多个; 2、当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改变时,信号的波形也改变,即模拟信号待传播的信息包含在它的波形之中(信息变化规律直接反映在模拟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的变化上)。 3.初级模拟电路主要解决两个大的方面:1放大、2信号源。 4、模拟信号具有连续性。 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 其主要特点是: 1、同时具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数字电路是以二进制逻辑代数为数学基础,使用二进制数字信号,既能进行算术运算又能方便地进行逻辑运算(与、或、非、判断、比较、处理等),因此极其适合于运算、比较、存储、传输、控制、决策等应用。

2、实现简单,系统可靠 以二进制作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可靠性较强。电源电压的小的波动对其没有影响,温度和工艺偏差对其工作的可靠性影响也比模拟电路小得多。 3、集成度高,功能实现容易 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是数字电路突出的优点之一。电路的设计、维修、维护灵活方便,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逻辑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块的功能随着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也从元件级、器件级、部件级、板卡级上升到系统级。电路的设计组成只需采用一些标准的集成电路块单元连接而成。对于非标准的特殊电路还可以使用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电路,通过编程的方法实现任意的逻辑功能。 模拟电路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 模拟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量。因为所有的电子系统都是要以具体的电子器件,电子线路为载体的,在一个信号处理中,信号的采集,信号的恢复都是模拟信号,只有中间部分信号的处理是数字处理。具体的说模拟电路主要处理模拟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时间域和值域上均连续的信号,如语音信号。而数

电工基础学习笔记

目录 1.电路理论基础 (2) 1.1基本知识点 (2) 1.2课后习题 (3) 1.2.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3) 1.2.2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 (3) 2.电量变压器及常见电气设备 (4) 2.1基本知识点 (4) 2.2课后习题 (4) 3.无功补偿技术 (9) 3.1基本知识点 (9) 3.2课后习题 (9) 4.实用的公式及口诀 (11)

1.电路理论基础 1.1基本知识点 电流密码J=I/S ,用于选择导线截面时使用 红色代表正极,黑色代表负极 磁通,又称磁通量,是通过某一截面的磁力线的总数,用Φ表示,单位为韦伯(Wb ) 通过某一线圈的磁通的表达式为:Φ=B*S 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常用符号B 表示。单位为特(斯拉)T 。 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解析式:e=Em sina(wt+а)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幅值、频率、初相角 Em=2E, 即瞬时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 在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滞后于电压90度,向量图为: X L =wL=2лfl , 电感的符号为L,单位为h (亨特) 在纯电容电路中,电流超前于电压90 Xc=wc 1=fc π21 电容的符号为C ,单位为f (法拉) RL 电路 针对于某一电路来说,φ(功率因数)是固定的 有功功率单位:W ;无功功率单位:var ;视在功率的单位:kV A 应补偿的容量Qc=P (tan ?L - tan ?) ?L :没有加电容时的? :现在的,自然的 ? :加装电容后的功率因数 电源星型连接时,使用Y 表示 特征:线电压=3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超前于相电压30度。 电源三角形型连接时,使用△表示

电工必备基础知识完整版

电工必备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工必备基础知识 1、左零右火。 2、三相五线制用颜色黄、绿、红、淡蓝色分别表示U、V、W、N保护接地线双颜色(PE)。 3、变压器在运行中,变压器各相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最大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变压器投入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修。 4、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宜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 5、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00V。 6、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在工作时不得短路。因短路时将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有可能烧坏互感器,为此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二次侧都装设熔断器进行保护。 7、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这是为了防止一,二次线圈绝缘击穿时,一次高压窜入二次侧,危及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8、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二次侧接近于短路状况。二次线圈的额定电流一般为5A。 9、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在工作时决不允许开路。 10、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防止其一、二次线圈绝缘击穿时,一次侧高压窜入二次侧。 11、电流互感器在联接时,要注意其一、二次线圈的极性,我国互感器采用减极性的标号法。 12、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接线正确可靠,并且二次侧不允许接熔断器或开关。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要拆除二次侧的仪表或其他装置时,也必须先将二次侧短路,然后再进行拆除。 13、低压开关是指1KV以下的隔离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等等。

15、低压配电装置与自备发电机设备的联锁装置应动作可靠。严禁自备发电设备与电网私自并联运行。 16、低压配电装置前后左右操作维护的通道上应铺设绝缘垫,同时严禁在通道上堆放其他物品。 17、接设备时:先接设备,后接电源。 18、拆设备时:先拆电源,后拆设备。 19、接线路时:先接零线,后接火线。 20、拆线路时:先拆火线,后拆零线。 21、低压熔断器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22、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等于配电线路的工作电压。 23、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等于熔体的额定电流。 24、熔断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配电线路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25熔体额定电流的选用,必须满足线路正常工作电流和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26、对电炉及照明等负载的短路保护,熔体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负载的额定电流。 27、对于单台电动机,熔体额定电流≥(1.5-2.5)电机额定电流。 28、熔体额定电流在配电系统中,上、下级应协调配合,以实现选择性保护目的。下一级应比上一级小。 29、瓷插式熔断器应垂直安装,必须采用合格的熔丝,不得以其他的铜丝等代替熔丝。 30、螺旋式熔断器的电源进线应接在底座的中心接线端子上,接负载的出线应接在螺纹壳的接线端子上。 31、更换熔体时,必须先将用电设备断开,以防止引起电弧。

电子电工基础

第四章 空间力系 本章讨论了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介绍了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的矩的概念与计算,讨论了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介绍了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概念与计算,讨论了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利用力的平移定理,对空间任意力系进行了简化,得到了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并对简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最后对重心的计算进行了讨论。 提示:本章的重点应放在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上,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的计算主要是建立在力的投影与力对轴取矩的计算基础上,所以对空间力系的投影与力对轴取矩的计算要相当熟练。只要空间的概念建立了起来,本章的内容并不难。 一、学习要求 1.要求熟悉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熟悉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 3.掌握力对点的矩的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的矩的计算; 4.熟练应用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5.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 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的投影 (a)直接投影法:已知力F和直角坐标轴夹角α、β、γ,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α = X F c o s β Y = c o s F γ Z = cos F (b)间接投影法(即二次投影法):已知力F和夹角γ、?,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γc o s ? = X s i n F γs i n ? Y = F s i n

γ c o s F =Z 2)力矩的计算 (a)力对点之矩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点之矩为一个定位矢量,其定义为 k j i k j i F r F M )()()()(0yX xY xZ zX zY yZ Z Y X z y x -+-+-==?= k j i F k j i r Z Y X z y x ++=++= 其中r 为力F 作用点的位置矢径 (b)力对轴之矩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轴之矩为一代数量,其大小等于此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该轴与此平面的交点之矩,其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即 OAB h F M xy Z ?±=±=2)(F 在直角坐标条下有 M x (F )=yZ -zY M y (F )=zX -xZ M z (F )=xY -yX (c )力矩关系定理 力对已知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同一力对该轴之矩。 在直角坐标系下有 M o (F )=M x (F )i +M y (F )j +M z (F )k (d )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即 M o (F R )=ΣM o (F )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轴(例如z 轴)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即 M z (F R )=ΣM z (F )=Σ(xY -yX ) 3)空间力偶及其等效条件 (a )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及力偶的转向),它可用力偶矩矢M 表示。力偶矩矢M 是个自由矢量,其大小等于力与力偶臂的乘积,方向与力偶作用面垂直,指向与力偶转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法则。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汇编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