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扬州大学考研试题861历史教学论

2016-2017年扬州大学考研试题861历史教学论
2016-2017年扬州大学考研试题861历史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一、教学论发展的历史 通过查阅资料和我的理解,我将教学论的发展分为“教学 论的萌芽期”、“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发展期”、“教学论 的繁荣期”四个时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各个时期教学论的发展 ! 状况。 (一) 教学论的萌芽期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自从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开始形成 了各种教学思想。 孔子主张以培养“修己安人”的“君子”、“成 , 人”为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在于养成“君 子”、“成人”的理想人格和各种才能; 孔子提出了“六经”(即《诗》、《书》、《礼》孔子的教育思想 《乐》、《易》、《春秋》六种典籍)和“六艺”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启发教学、 。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后来我国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思想(如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在今天还在沿用 《学记》出自《礼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 学著作,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到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记》

(2000多年前) 学问题。在教学目的上,《学记》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出“教学相长”; …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 的渊源。他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产婆帮助产 妇生产婴儿一样,重在引导和旁敲侧击,帮助学生 获得问题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 苏格拉底、昆体良 昆体良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 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 原则和方法。提出通过实践、演练、观察的方法进 行教学。 … (二)教学论的形成期 教学论的形成期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 教学论的人,他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 学校改革的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提出研究 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拉特克(德国,1612) 》 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上 的问题。 夸麦纽斯(J. A. Comenius, 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

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2-2017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桂林师专教育与管理系课程教案首页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轨迹 ㈠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萌发 最早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来自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宝贵思想。 孔子: 《学记》(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汉唐时期: 从以“六艺”为主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记诵。 宋代: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有是物,必有是理,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见。” 古希腊教育课程与教学思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 二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和谐,围绕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所谓“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三是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是主张启发教学,苏格拉底主张教学就像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她们所孕育的婴儿一样,重在引导,故将其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在课程设置上,在古罗马,培养多才多艺的“雄辩家”是教育的理想,因此文法、修辞、逻辑是其主要课程,昆体良(M.F.Quintilianus)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中世纪: 学校课程为基督教会所垄断,以宗教为核心,服务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强调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天性,重视人文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 所有这些都对教学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㈡教学论的发轫:《大教学论》问世 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a69839634.html,enius)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这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考研经验——只要走下去,就能赢

2019年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考研经验 ——只要走下去,就能赢 文|毛JJ/凯程网课学员 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终于被录取了,趁着余热,我想来回忆一下这漫长而又美好的时光。 我是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应该来说自身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多人包括老师同学都会建议我们考编要紧。所以我们专业考研风气也不是很浓厚,全看个人选择。我是三月份才决定考研的,五月份正式买书复习。可能和勤奋的研友相比,起步比较迟了。 对于时间这方面,有很多种说法,很多教育机构是建议提前一年准备的。也有一些学霸,复习两三个月稳稳的上岸。因人而异,如果你有相关经验,可以选择缩短战线,保证高效。 一、关于333教育综合 如果你是三跨考生,还是建议你从决定考研考试,哪怕没想好学校,抓紧333的四本书,先通读一遍,知道教育学是什么讲了什么。这对你后期背诵相关的笔记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整理笔记,但是一定要控制时间,比如两个月完成一轮的复习和整理,不要影响后期背诵的时间。 我是五六月份看了凯程一遍,后来买了学姐的笔记,在复习这边,由于我自制力不强,怕回家看书效率不高,于是选择了暑假留校复习,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家在一起复习,动力十足。 我是七月开始一个月多背了第一遍。顺序就是四本书的顺序。教育学原理、中教史结束后,我发现外教有很多背景知识我都不是很懂。于是晚上看凯程课程,徐颖老师讲的还是不错的,看了之后第二天再背这边的内容,有助于记忆,外教是背了基本上就很难忘。 教心最难,啃了很久,感觉不知所云,只是在记句子,和我之前考教师资格证不一样,教心真的是对一个原理讲很透彻。可是当我开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已经忘光了,又吭哧吭哧,九月中旬结束第二遍。 接下来,第三遍,最难的一遍,因为四门要集中复习了,我一边听着谁谁谁又背了四遍,一边懊悔自己怎么记不住,心态有点失衡,就选择了投身自己擅长的英语。但这其实不好,333真的是王道,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值得你背半天的大佬。 无数的教育家,教育运动,教育教学原理方法,德育,心理学内容要反复反复,前三轮不管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0-3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P32 0-4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P11 1-1 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P39 1-4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P43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P44 4-1 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 (一)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二)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三)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四)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4-4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仆”,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历史老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即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教科书不可能代替自己对历史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思考,更不可能替代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只有历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位积极的思考者,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用教科书”可以从下几点着手:(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5 历史主要有求真、经世、主善、唯美的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应侧重于哪个功 能?请谈谈你的看法。(自制)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依据: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尊重历史学科特点。 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内容选择: 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体现基础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长。 充分体现时代性特点,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5-2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哪些?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5- 3 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一)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二)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三)历史

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

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 朱煜**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历史教学论要想摆脱目前的发展窘境,在教师教育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学科定位上必须重新审视,将之界定为一门具有历史专业特点的教学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历史课程论问题,冲破狭隘的研究藩篱,拓展研究空间;在研究范式上超越低层次的经验总结或案例分析式的研究方法,走学术型历史教学研究之路。 关键词: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法;历史教师教育;学科定位;研究范式 历史教学论,或称历史教学法、历史教育学,①是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历史学(师范)专业设置的具有“师范性”或“教育性”的特色学科。当前,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相当模糊,研究范式在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游离。由于找不准自己的学术位置,加之因循守旧、自我封闭,从而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影响其学术品位的提升,给人的感觉是:它既不“理论”,也不“实用”。[1]因此,如何从时代发展和学科特性出发,对历史教学论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探讨其研究范式的改造,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一、学科定位:具有历史专业特色的教学理论 历史教学论究竟如何定位,或者说历史教学论是什么,这是关乎历史教学论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必须首先予以回答。② 从普通教学论与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分工看,普通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本文系扬州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课题和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朱煜(196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①该学科称为“历史教学论”较为准确。因为,我国官方公布的称谓就是“历史教学论”。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在“历史学”(师范类)专业的15门主干课程中就将该课程定名为“历史教学论”。从学科分类看,目前它隶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 ②关于历史教学论的学科理论研究,近年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赵亚夫《历史教学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10期)、郑林《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3期)以及拙文《高校“历史教学法”技能课定位说之质疑》(《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0期)等。目前学界对历史教学论的定位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是“应用性理论学科说”,认为“历史教学论是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性理论学科”。二是“职业技能学科说”,认为历史教学论应定位为高师院校的一门“历史教师职业技能课”。三是“较高层次的应用性学科说”,认为历史教学论“应体现教育的深刻性”,要比教学法研究的层次高,同时“教学论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可操作的”。笔者不主张将历史教学论定位为纯操作性或者技能性学科,而认为它应为一门具有历史专业特色的教学理论性学科。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及趋势 摘要:我国教学论的发展除了受到各个时代的社会影响之外,还受到各个时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发展的影响,以及各门科学自身发展的影响。为此,回顾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我国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定型发展、成熟衰微、过渡转化、重新构建、综合创建等阶段。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育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教学;教学论;教学论思想;发展经历 1我国教学论的发展过程 从《学记》问世到至今的二千三百多年中,我国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定型发展、成熟衰微、过渡转化、重新构建、综合创建等阶段。 1.1我国教学论萌芽形成期 我国教学论思想是伴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儒墨道法各家纷纷创办私学,为教学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实践基础;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潮为教学论思想的产生准备了学术和思维的深厚土壤。随着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对教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深入,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论思想并逐步系统化,这就导致了教学论的萌芽和产生。各家对教学目的、教学作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开争鸣,共同构建了我国教学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后世教学论发展的基础。《学记》是我国传统教学论形成的显著标志。 1.2 我国教学论定型发展期 从秦到隋唐的一干多年,是我国传统教学论体系定型发展阶段。在此期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巩固,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发展和日臻完善,儒学逐渐取得了独尊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发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 从课程与教学产生到公元16世纪的数千年中,课程与教学理论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典型的课程与教学代表有:古代苏美尔人的“文吏学校”以泥板为载体的“文吏”课程与教学,我国古代社会中尧舜实施的”德教”课程与教学,古希腊雅典时代形成并到中世纪规范化的“七艺”课程与教学,我国古代孔子建立的“六艺”课程与教学等。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研究还普遍是一种哲学行为.顶多是将其列入整体教育问题中加以探讨,课程与数学问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数学理论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不过,古代教育家已明确提出了三个根本性的课程与教学问题:“怎样教学”、“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也就是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方法问题、内容问题和目的目标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果,散见于比较多的古籍中,而且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比如中国的《学记》,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末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而古罗马昆体良(Qumhlianus、M F,约35—95)的《雄辩术原理》,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课程与教学论在漫长的萌芽期中表现出了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人们十分重视教育内容、学科等问题。在中国古代,有人已开始用“课程”一词来描述有关问题。 第二.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念变迁,经历了从职能主义,到宗教道德主义,再到人文主义;而在中国,从职能主义到宗教人伦道德教育,就停滞不前了。 第三,课程与教学认识成果寓于整个教育理论甚至哲学理论中.不仅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就连最基本的学科、科目、课程与教学等基本概念都尚未形成。如西方称three liberalarts,four liberal arts or seven liberal arts;而中国则有“孔子以六艺教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第四,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尚不突出.教育内容直接来自主流文化,课本就是经典著作。 二、建立期 在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萌芽以后,课程与教学论在欧洲正式建立起来了。尽管—般人均把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看成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但课程与教学论从出现雏形到基本成熟,经历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持续300年的建立期。 在那个年代,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政治上也逐步掌握了政权,社会急剧变革,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文化和政治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各种新兴作坊、工厂不断出现,同时农村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农民流向城镇。这些人及其子女为了进作坊和工厂·工作谋生,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欧洲.学校教育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出上层社会,走向市民社会。同时因为社会发展的局限,尽管受教育的人增多了,但能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人数则是十分有限的。“一对——.”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一位教师教几十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的班级授课制被创造出来。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教育背景里,在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中,课程与教学问题成了人们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专门的研究应运而生*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专门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不断问世,从而形成了课程

扬州大学考研试卷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课程论发展历程

课程论发展历程

一.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 博比特《课程》1918 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他的课程本质观既然落脚于儿童的活动与经验,那么课程的内涵是极广阔的。即包含儿童在社会生活中自然获得的未受指导的经验,也包括儿童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受指导的经验。这两个方面自然是密切联系的,教育应兼顾二者。 在课程发展史上,博比特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并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结为“活动分析”。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5个步骤。 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即把广泛的人类经验划分成一些主要的内容。博比特在1924年的《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十大领域。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即把人类经验的主要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再进一步分析为更为具体的活动。他主张把各活动领域所包含的几个较大的单位找出来,然后再将其分析为较小的单位,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发现可以履行的恰当的具体活动。 第三、课程目标获得。即把从事每一具体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清楚而详尽地陈述出来的过程。课程目标,即指从事某一具体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由知识技能、习惯、价值、态度、鉴赏力等多种成分构成的。进行活动分析时,应遵循效率原则。课程目标不应该模糊而笼统,而应具有具体化和标准化的特性。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即从上述步骤所获取的众多目标中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以作为教育计划的基础和行动纲领。并非所有的目标都适合于学校课程,只有那些通过偶然性机会得不到充分发展的能力,才应当包括在系统的教育目标中。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设计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和机会。必须为每一年龄或年级的儿童每天的活动制定详细计划。这些详细活动构成了课程。 博比特的课程目标模式注重课程目标,但其缺陷也同样在目标上。目标的确定和选择完全是从对成人活动分析入手。由于实现课程所包含的学习活动和机会是按照目标设计的。实际上,将社会作为课程的唯一力量,这样,脱离儿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 查特斯《课程建设》 1920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中学历史教学论 二.理解、掌握三维目的,总体认识 1.知识与能力(最基础性的) 掌握基本的历史意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知识目标:a基本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b基本历史概念C基本历史规律 (2)历史学习能力a历史阅读理解能力 b历史论述能力(史论结合) ○1叙述能力: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概括(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历史,确定历史之间的异同,有了比较,对历史的认识更精准;概括就是把各科历史抽象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联系起来做进一步归纳,使认识更深刻) ○2历史解说能力 A对史实本身的评价b对相关历史论述的评价c一句材料独立提出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方法:○1材料学习法;○2观察学习法(提取有力历史信息)○3思辨学习法(构建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灵魂) 一观:以人为本,善待生命 二情:爱国、关注人类命运 三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四态:○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求务实的科学态度; ○3尊重、理解不同文明的海纳百川态度 ○4天、地、人和谐发展,顺其规律的自然态度。 三.中学历史教材 1整合教学基本内容的策略论 (1)搞清历史来龙去脉,关注知识细节 (2)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讲课要有重点,跌宕起伏)(把握时间、补充材料,围绕重点进行设问 ○1历史发展的影响;○2教材体系;○3本课内容 (3)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过程要素、政治要素、格局要素) (4)构建历史原型:构建历史体系(史实的联系、认识的联系) (5)归纳历史特点:给学生探索 2.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 (1)时间把握,重点讲的时间多点 (2)补充课外资料,讲详细 (3)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设问 3.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微观宏观) (1)编排力求生动活泼。新课改教材注意在行文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描述,在文字上力求浅显、活泼。 (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新课改教材注意从“导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文中间,还设计了思考性栏目;每单元有“探究活动课”等。 (3)注意新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主义表现在:第一,注意吸收公认的史学研究、考古发现的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发展史

教学论发展史 《论语学而》[2]、《论语述而》。 [3] [4]、《论语为政》。 [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早 期 研 究 萌芽与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我国) 古希腊智者学派(诡辩派,公元前五-四世纪) 《学记》 1、人物介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长达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主要著作:《论语》。 3、主要教学思想:“学而时习之”[1]、“不愤不启,不绯不发。”[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温故而知新”[4] 4、 《论语》中许多关于教学的精辟论述都是 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这些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渊源。 1、介绍:诡辩派以传授知识为职业,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的言论。 2、主要教学思想:“对于学习,天禀和练习时同样的需要,我们应从少年学起。”“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学习没有达到相当的深度,便不会在灵魂中生根。”[5] 3、 影响:这些言论虽然是分散的、个别的, 但都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教学论的萌芽。 1、简介:《学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 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部教育论著,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学记》是《小戴礼记》49篇中的一篇,全文只有1229个字,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它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 2、主要内容:其中包括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

最新宋扬州大学教育综合考研成功经验

宋扬州大学教育综合考研成功经验

宋*扬州大学教育综合考研成功经验 基本信息: 姓名:宋** 辅导班型:333教育综合精华班套餐 报考院校专业: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考研经验: 我是大四开学时决定考研,对于一个专转本后跨校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难度不小,所以我一开始只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复习备考的。在一次和学姐聊天的时候,她推荐我参加凯程教育的辅导班,因为是网络视频上课,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每个视频都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于是我就在网上报名,只需要几分钟就开通了用户,没几天就收到了凯程教育寄来的教材。原本很担心我开始学习晚,会来不及,可是机构的老师给我安排了学习计划,让我对考研又有了信心。 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把333教育综合学习了一遍,对考试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国庆期间收到了凯程邮寄来的真题班讲义和冲刺班复习资料,一边跟着老师进行第二轮的冲刺复习,一边自己做真题,听老师讲解,会发现很多考点都是老师上课重点讲解的。在12月初,我已经跟着视频课学习了2遍了考试内容了,再加上自己做过一遍真题,对考研越来越有信心了。在离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月里,我主要复习押题班的讲义,一周做2至3份模考试卷,特别要提到的

是《冲刺掌中宝》,它对我的帮助很大,书虽小,但内容很精细,我会随身带着,方便时就可以拿出来看看,要是一开始就给我《掌中宝》就好了。 虽然跨校跨专业考研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是有了凯程系统的课程学习,让繁杂的考点慢慢变得清晰,徐影老师的上课方式我很喜欢,表格记忆的方法能帮我住快速准确的记住要点。从备考到最后考试只有100多天的时间,我专业课取得了95分的成绩,虽然不高,但我很满意了,要是没有凯程教育的帮助,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是不可能把4本厚书看完的。而且,凯程教育每月都会有《月月谈》,帮助我提前计划下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如果有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如果对自己复习没有信心,我建议大家可以参加凯程教育的辅导;如果是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我更建议大家应该参加凯程教育的辅导,帮我们这些跨专业考生的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课程与教学论 史上最全复习资料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 【研究对象】现象论 活动论 关系论、 规律论(前苏联和我国认可)、要素论(西方学者认可) 【研究任务】揭示问题;确立价值、观察现象;优化技术。 【发展历史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2)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儿童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3)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4)直观性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确实的知识,必须由实际观察去获得。(5)“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内容,开设物理、地理、自然、历史等科,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6)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普通教育学》】 1教学心理化思想:【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涵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统觉】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统觉,统觉的进行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注意、兴趣与统觉联系起来:注意也是观念的一种活动,是使现有观念扩大的一种努力。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是传授知识、形成新观念的条件。 明了(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后人评价】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建立的教学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强调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两个“三中心”的对立】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 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 【凯洛夫】概括出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2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3在教育时机上主张早期教学“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适应关系 平行关系 超越关系 【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1是基本性,是强调教学内容应该选择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规律,需少而精,反对多而杂; 2是基础性,要求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水平。既反对过高过难,又反对过于容易。 3范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务必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1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即由典型事例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即通过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通特征。 3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4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的阶段。即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自觉性。 【教学目的的四个统一】1教育与德育的统一 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论: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理论法;行动研究法 【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意义:(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3)不断反思,学思结合;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思而知学。(4)扩展学习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 【教学与上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回顾从《学记》问世到20世纪末,中国教学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定型发展、成熟衰微、过渡转化、重新构建、综合创建等阶段。其中大致以20世纪初期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引入为标志,可以具体将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两个主要阶段。下面,就我国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一个详细的梳理。 一、传统教学论的萌芽形成期(先秦时期) (一)产生条件:中国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私学的产生(教育实践基础);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以及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为其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和思维基础; (二)形成标志:《学记》是中国传统教学论形成的显著标志。 (三)萌芽形成期的教学论具有以下特征: 1、混同性: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缺乏相对独立性。 2、经验性:针对性强随意性大,经验性强理论性弱。 3、早熟性 4、百家争鸣 二、传统教学论的定型发展期(秦–隋唐时期) (一)背景:此时期,学校教育制度日臻完善,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诸如:以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黄老学派自然主义教学论思想、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教学论思想,以王充为代表的儒学异端教学论思想等。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教学论的结构框架和发展模式基本确定。 (二)定型发展期的教学论思想具有以下特征: 1、形成了中国古代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模式: (1)以儒家教学论思想为主包融各家教学论思想的结构体系; (2)坚持“尊孔崇儒”的指导原则; (3)采取继承、改造、融合的发展道路,开辟了古代教学论发展的基本方向。 2、儒家教学论思想逐渐居于中心地位 3、儒、释、道相互交流、冲撞、融合 三、传统教学论的成熟衰微期(宋明时期)→→↑↓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理学教学论: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等; 2、功利主义教学论思想:胡瑷、王安石、叶适、陈亮等; 3、以李贽为代表的一批启蒙思想家提倡保护童心、解放个性,反叛传统。 (二)成熟衰微期的教学论思想具有以下特征: 1、理论性、思辨性 2、系统性、完备性 四、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过渡转化期(清朝) (一)理论分期: 1、前期: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思想

2017年扬州大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661)考试大纲

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