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7-免疫问答题总结.docx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7-免疫问答题总结.docx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7-免疫问答题总结.docx

I川i图表示igG结构和功能区

外源性抗原提成的过程

什么叫抗原,抗原免疫原性强弱因素

补体生物学活性作用

用青霉素为例简述1型超敏反应机理1()个

细胞因子,APC,超抗原,Fab,占身免疫,再次应答,表位,CSF,变态反应,免疫耐受

二、大题

1、T细胞在胸腺获得什么特性?有什么意义?(1())

2、图示Ig分子结构(5)

3、青霉素为例说明超敏反应的机制(10)

4、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5)

5、MHCI和MHCII结构和功能的异同(10)

问答:

1 . TVR, BCR的功能上分子结构上的区别

2.貝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有哪些类型,其机制是.

3.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异同

4?IgG为例写出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5.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三个特性

问答题

IgG结构和酚解的图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异同点

小枢耐受和外周耐受的作用机制

肿瘤逃逸的机制

一、选择(2X10)(能记住儿个选项写儿个,有的实在记不住了就直接写答案,我能记住的一般是比较有T扰性的,或者相近的选项。每题都有五个选项)

1.既冇杀细胞功能乂冇抗原提呈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2.细胞因子不具备下列哪个特点

A.多效性

B.协同性

C.网络性

D.特界性

E.结抗性

3.注射疫苗会获得哪种免疫?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4.那种方法可冇效获得多效价抗体

A. 口服抗原

B.皮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腹腔注射

5.可以特界性杀灭肿瘤细胞的是

A. NK细胞

B. B细胞

C.巨噬细胞

D. CTL细胞

E.树突状细胞

6.下列哪种抗体介导ADCC效应

A. IgA

B. IgE

C. IgG

D. IgM

E. IgD

7.具有五个功能区的免疫球蛋白是(IgM和IgE)

8.人类MIIC基因位于第几条染色体

A.第17条

B.第6条

9.新生儿溶血属于哪一类超敏反应

A.—型

B.二型

C.三型和四型

10.下列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脏

B.淋巴结

C.骨髓

11.造成MHC多态性的原因是(这个书根木就没看,选项我看不懂,也没记住,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12.下列哪种属于一型超敏反应(药物过敏)

13.在抗体类型转换中,能刺激产生IgE的是

A. IL-2

B. 1L-4

C. 1L-8

14.15. TCR与MHC-多肽复合物结介示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的是(CD3)(有两道题考的部是这个,虽然表述的语言和选项都冇差别。我特别不能理解,来回看了好儿遍,不过好像真的是这样。)

16.刺激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靠

A. T细胞表面的CD28与APC表面B7结合

B. T细胞表面的B7与APC表面CD28结合

17.下列哪种疾病的治疗需要打破免疫耐受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黑色素细胞瘤(这个不确定,但是是正确选项,反正是一个肿瘤)

18.MHC-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是在

A.早期内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以上都不对(这个题不确定,也许正确选项没记住,但最后一个选项真的是“以上都不对”,很郁闷)

19.先天性胸腺不全的患儿会出现

A.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抗体产牛?正常

B.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抗体产生水平低

20.DiGeorge综合征是

A. B细胞缺陷

B.先天性胸腺发冇不全

1?以典型疾病阐述口身免疫病机制;举出两种免疫鉴定技术,并说明其原理

2.以青霉素威力叙述过敏反应机制

3.细胞因子主耍主物学功能

4.简述补体激活途径和调节机制

5.以IgG为例,图示抗体结构并说明英各部分功能

考试问答题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的垂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TgG 分子由3个相同人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较链区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 形分子,称为T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免疫球蛋白重链由450至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重链恒定区由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 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即IgM, IgD, IgG, IgA和IgE.免疫球蛋白轻链由214个氨基酸残某组成。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 称为可变区,而靠近C端的其余氨慕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別称为VH和VL,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变化,称为高变区。 VII和VL的3个高变区共同组成l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

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叫互补决定区。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类Ig重链CH 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I, CH2, CH3,

有的更长,包括CHI, CH2, CH3, CH4o较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于弯曲,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2.免疫球蛋口的功能区

Ig分子的每条肽链可折叠为几个球形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功能虽不同,但其结构相似。每个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山儿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条反向平行的B片层。

功能区的作用:VII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具中IIVR是V区屮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CH 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lq结合位点, 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IgG可通过胎盘。IgG的CH3可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NK 细胞表面的IgG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TgEFc受体结合。

3.免疫球蛋口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的部位在饺链区二硫键连接2条璽链的近N端,裂解后可得到3个片段: 2个相同的Fab片段和1个Fc片段。Fab片段为单价,与抗原结合后,不能形成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Fc 段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和互作用的部位。胃蛋白酚水解IgG的部位在饺链区二硫键连接2条重链的近C端,获得一个F (ab,) 2片段,为双价,与抗原结合可发生凝集反应和沉淀反M IgGoFc段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若干小分了片段, 失去生物学活性。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V区:识别并特界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耍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它的V区,特别是HVR 区的空间构型所决定。B细胞膜表而的IgM和IgD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C区:

1激活补体:gM, TgG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效应功能。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1)调理作用: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別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3)介导[空超敏反应: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血的高亲和力TgEFc 受休结合,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和释放牛物活性物质。

3穿过胎盘和粘膜:

在人类,I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穿过胎盘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役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

5.补体的激活途径(见课本P38, P39图)

6?补体活化的调控

1.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过程中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体内的补体调节因了可与不同补体成分相互作用,使补体的激活与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从而既防止对自身组织造成损害,又能有效地杀灭外来微生物。

经典途径的调节

(1)C1抑制分子:可与活化的Clr和C1S以共价键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使它们失去酶解正常底物的能力。

(2)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包括C4bp与CR1, I因子,MOP, DAF0

旁路途径的调节

(1)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腮组装

(2)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形成

(3)促进已形成的C3转化酶解离

(4)对旁路调节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

3.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HRF可干扰C9与C8结合,CD59可阻碍C7, C8与C5b~6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MAC形成

7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补体系统被激活示,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1)调理作用:血清内含有的调理素,与细菌及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具冇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

(3)清除免役复合物:表达CR1的红细胞数量巨大,是清除IC的主耍参与者。

(4)免疫调节作用:如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其易被APC处理与提呈。

8.细胞因了的共同特性

绝人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蛋口或糖蛋口。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以双体形式存在。细胞因子通常一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大多数细胞因了都以较高的亲和力和受体结合。它的分泌是一个短时自限的过程。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具产牛细胞),旁分泌(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与其产牛细胞临近)或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与其作用细胞相隔较远)的方式发挥作用。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儿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种细胞因子可对多种靶细胞发挥作用,产牛多种不同的牛?物学效应,称为多效性,儿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也可对同一靶细胞发牛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牛物学效应,称为重叠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或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某种牛物学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或协同效应

9.细胞因子的分类

白细胞介素:最初是指山口细胞产牛乂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來发现它也可山其他细胞产生,作用于其他细胞。

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了,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了。

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牛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一个蛋白质家族,由十余种结构冇较大同源性,分了虽多为8?10kD的蛋白组

成。

10.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介导天然免疫

此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表现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作用。1型干扰素,IL-15和IL-12是三种重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TNF, IL—1, IL-6和趋化性细胞因子是启动抗菌炎症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IL-10是CTL分化因子及B细胞活化因子。

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此类细胞因了主要由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在受到抗原的刺激后,淋巴细胞的活化受到细胞因子的正负调节。在免疫应答过程屮,多种细胞因子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多种细胞因了刺激免疫细胞对抗原性物质进行清除。冇些细胞因了也口J表现免疫抑制活性。

3.诱导凋亡

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负调节机制。

4.刺激造血

由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在血细胞的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11.两种HLA的区别(见课本P54表)

12.T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

特有标志为TCR, CD3也是T细胞重要表血抗原。CD28分子表达在儿乎所有CD4+ T 细胞和约一半的CD8+T细胞上,但部分活化B细胞也表达CD28o虽然CD2, CD4, CD8不是 T细胞特有的标

志,但B细胞不表达上述分了。

13.T细胞的功能(见课本P94~97)

14.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迄今为止,属B细胞特有或涉及B细胞的CD分子有29种,即CD10, CD 104, CD37, CD40, CD53, CD72~86, CD138, CD139, CDW150o B细胞的表面分子大致可分为: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B细胞的活化辅助受体,协同刺激分子,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 信号转导调节受体,离子通道分子等。

15.B淋巴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

抗体以3种主要的方式参与免疫反应。第一?种针对病毒和胞内细菌的感染,表现为抗体的中和作用。笫二种针对?胞外复制的细菌,表现为抗体的条理作用。笫三种也是针对胞外复制的细菌。

2.提呈抗原

B细胞可借其表而的BCR结合可溶性抗原,通过内吞和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T细胞。

3.分泌细胞因了参与免疫调节

激活的B细胞能产牛人量细胞因子,它们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16.Thl型CD4+ T细胞的作用

1.Thl效应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引起炎症

胞内寄生病原生物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对在巨噬细胞内的生长小体中生长繁殖,nJ' 躲避抗

体和CTL的攻击。只有活化的Thl细胞是巨噬细胞活化后,这些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才能被杀死。巨噬细胞能吞噬多种胞外细菌,进而在胞内分解破坏这些细菌而提呈其抗原肽给CD4 Thl和Th2,最终产生效应CD4+ T淋巴细胞,这些对该细菌抗原有特异性的细胞活化后, 反过來乂可活化巨噬细胞,而增强它们杀伤胞内吞噬微生物的能力。

2.效应Thl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必须经严格控制

3.Thl细胞与活化的巨噬细胞协同作用对抗胞内寄生病原的感染

某些胞内致病菌慢性感染的巨噬细胞失去活化能力,细菌躲在里面逃避免疫攻击,此吋活化的Thl细胞能杀死巨噬细胞,使其放出胞内的细菌,这些细菌又可被新召集来的巨噬细胞吞噬。

17.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CD8+ T细胞经其TCR与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ACI类分了结合,使Tc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其他辅助分子协同作用下,向胞内转导的活化信号,使胞质内的骨架结构重新排列,即特殊的溶腮体结构等胞内颗粒在胞质内沿微管系统快速移动,使胞内的分泌装置集中朝向与靶细胞结合部位,以保证激活的效应Tc细胞释放的效应分子集中作用于带抗原的靶细胞上。

效应Tc细胞被活化后释放胞浆内的颗粒,此时不盂冇新的R*A或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杀伤作用很快,靶细胞在数分钟内迅速被溶解。效应Tc活化后尚能迅速诱导靶细胞凋亡。

18.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在抗原的诱导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淋巴液和血液流遍全身,血流屮抗体的浓度随应答时间的持续而增高。在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机体发住初次应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应答。

初次应答:抗原刺激后,在血清中能测到特界抗体前,冇一个潜伏期。此期的长矩由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所用佐剂类型及受体情况所决定。此后是对数期,抗体呈幕次方增加,曲线坡度収决于抗原剂量和性质等因素。然后是平台期,血清中抗体浓度不变化。最后是下降期,抗体浓度慢慢下降。

二次应答:与初次应答不同之处为:潜伏期短,抗体浓度增加快,平台高且时间长,下降期持久,只需少量刺激即可发牛,抗体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19.四种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见课本P198~206)

20.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自身抗原的出现:包括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发半改变,分子模拟和决定基扩展。免疫调节界常:包括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及Thl和Th2细胞功能失衡。

Fas/FasL表达异常

遗传因素

21.机体的抗肿瘤免役效应机制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见课本)

2007-05

1.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所获得的特点及其获得的过程

2.1型与2型超做反应在机制上的界同

3.在抗感染免疫屮,I古I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互补作用

4.画图IgG的结构及其结构功能特点

补体的三种活化途径的界同

小枢和外周免疫的机制

外源性抗原的处理提成过程

细胞免疫的参匕细胞和过成

1.T细胞和B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2.自身免疫耐受形成的可能机制

3.HLA基因复合物HLA I HLA II分子画图标记结构和结合的分子

4.细胞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5.CD4+T细胞的分类以及各自功能

T细胞在胸腺获得什么特性?冇什么意义?(10)图示Ig分子结构(5)青霉素为例说明超敏反应的机制(10)

Tc细胞杀伤病每感染细胞的机制(5)

MHCI和MHCII结构和功能的异同(10)

1简述TCRBCR分子结构少功能界同点。

2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及其相互作川。

3MI1C分子的功能,MHC基因的基本结构。

4四种超敏反应的作用特点。

5Th细胞与B细胞相互结合的膜分了及其产生的作用。

免疫考试试题(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 型题】 1. 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染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二、抗原 [A 型题】 1. 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2.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3. TD — Ag 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E. 相应的抗体产生需 T 细胞辅助 4.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6. 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 D.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B.同种异型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E.>100kD C.自身抗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C.抗原的电荷性质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动物与动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7. 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 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量大 D.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9. H LA 是 人 的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自身抗原 D.肿瘤抗原 E.佐剂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附有答案解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 某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D ) A. 处于放大区域 B. 处于饱和区域 C. 处于截止区域 D. 已损坏 3. 某放大电路图所示.设V CC>>V BE, L CEO≈0,则在静态时该三极管处于(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 4. 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B )。 ( A)温度稳定性 ( B)单向导电性 ( C)放大作用 ( D)滤波特性 5. 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作点过高,容易产生

( B )失真。 ( A)截止失真 ( B)饱和v失真 ( C)双向失真 ( D)线性失真 6.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关于输出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u I1=3V,u I2=时输出电压为。 B:u I1=3V,u I2=时输出电压为1V。 C:u I1=3V,u I2=3V时输出电压为5V。 D:只有当u I1=,u I2=时输出电压为才为1V。 7.图中所示为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由Q2点移动到Q3点可 能的原因是。 A:集电极电源+V CC电压变高B:集电极负载电阻R C变高 C:基极电源+V BB电压变高D:基极回路电阻R b 变高。

8. 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 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9. 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 )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 10. 在图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 A ) A. - B. -5V C. - D. - 11. 在图所示的单端输出差放电路中,若输入电压△υS1=80mV, △υS2=60mV,则差模输 入电压△υid为( B ) A. 10mV B. 20mV C. 70mV D. 140mV 12. 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号 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C )。 A. 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 什么是免疫 ?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 下,免疫对机体是 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 ①免疫防御, 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 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 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 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 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 2. 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提出的,内容: (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 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 (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 T 、B 淋巴细胞被 “禁忌", 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 (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 (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 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 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 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 1)出生时已具备(早)( 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 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个体差异不大 固有免疫 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 NK 细胞(3)体液因子:补体、细胞因子、 溶菌酶 适应性免疫特点: (1 )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 )具有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组成: 抗原提呈细胞、B 淋巴细胞、浆细胞 、记忆B 细胞、抗体、补体、 T 淋巴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 T 细胞、细胞因子。 4. 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免疫治疗,抗体药物: CTLA-4 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 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 端的 1/5-1/4 处和轻链近 N 端 1/2 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 IgG 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 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 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 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 )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 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 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 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 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 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 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 T 与B 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 T 及B 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 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 T 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呈高亲 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 B 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 Ag 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 外周耐受是指成熟 T 及 B 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 Ag ,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 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 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 TCR 、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 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 T 、B 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 microRNA 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 ⑥炎 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 ⑧系统生物学研究。 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 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 N 端)和羧基端(C 端)。在重链近 N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 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 IgM 、 IgG 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 Fc 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 C1q 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 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 IgA 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 Fc 受体,表面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 Fc 段结合,发挥调理吞 噬、ADCC 介导I 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 细胞因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期末考试题

免疫思考题 第一章: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不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免疫耐受. 2.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第一章: 1.免疫器官的组成。 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根据功能分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的功能。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屏障作用:血—胸腺屏障;骨髓是分化、产生血细胞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脾脏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同时能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还具有过滤作用。淋巴结也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也具有过滤作用。第二章: 1.什么是抗原、抗原表位?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表位。 2.抗原有哪些基本特性? 两大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即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致敏淋 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即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3.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体现在分子大小,大分子物质含表位数量较多,有强免疫原性;化学组成,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多糖和多肽也有一定免疫原性,脂质和单独的核酸免疫原性差;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形状;佐剂使用。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T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必需不需 表位性质主要是变性多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容:(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 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 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 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造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附有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 1.选择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 某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D ) A. 处于放大区域 B. 处于饱和区域 C. 处于截止区域 D. 已损坏 3. 某放大电路图所示.设V CC>>V BE, L CEO≈0,则在静态时该三极管 处于(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 4. 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B )。 ( A)温度稳定性 ( B)单向导电性 ( C)放大作用 ( D)滤波特性 5. 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 作点过高,容易产生

( B )失真。 ( A)截止失真( B)饱和v失真( C)双向失真( D)线性失真 6.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关于输出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3.7V。 B: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1V。 C:u I1=3V,u I2=3V时输出电压为5V。 D:只有当u I1=0.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才为1V。 7.图中所示为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由Q2点移动到Q3点可 能的原因是 。 A:集电极电源+V CC电压变高B:集电极负载电阻R C变高 C:基极电源+V BB电压变高D:基极回路电阻 R b变高。

8. 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 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9. 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 )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 10. 在图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 A ) A. -2.5V B. -5V C. -6.5V D. -7.5V 11. 在图所示的单端输出差放电路中,若输入电压△υS1=80mV, △υS2=60mV,则差模输 入电压△υid为( B ) A. 10mV B. 20mV C. 70mV D. 140mV 12. 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 号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C )。 A. 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免疫考试试题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量大 D.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9.HLA是人类的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自身抗原 D.肿瘤抗原 E.佐剂 10.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